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思考_第1页
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思考_第2页
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思考_第3页
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思考_第4页
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思考

顾再锡摘要:尽管我们不能够完全知道音乐是什么,但是,我们仍然经常思考着关于音乐的诸多问题;不在呼对于音乐的思考能够解决何谓音乐的问题,不计较最后要得出伟大的结论,却只是想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的思考。

关键词:音乐;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欣赏;

中图分类号:J60l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是什么?似乎是一个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也许有人认为音乐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似乎都充满了音乐,我们在商店、市场、街头、影院、家庭、学校等无数的场合,音乐都会劈头盖脸得涌来,有意识与无意识中,音乐与我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而音乐也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每天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我们构成和谐的世界。音乐绝非是专业人士的专利,只是由于我们从事着专门的音乐工作,使得更是无法与音乐分开。但是,音乐究竟是什么呢?它的本质是什么呢?应该怎样学习它、理解它、研究它、欣赏它、利用它等等,我们却不可能全面和准确的给予回答。

尽管我们不能够完全知道音乐是什么,但是,我们仍然经常思考着关于音乐的诸多问题。我们不在呼这种思考是否能够解决何谓音乐的问题,不计较最后要得出什么伟大的结论,却只是想表达自己对于音乐、对于自己钟爱的事业是有想法和进行着思考。

一、音乐的本质

古今中外关于音乐本质及特征的论争历来就很多,现代音乐美学界,对于这一问题也是人云亦云、观点迥异。大概归纳总结起来,无非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最有代表性。一种观点认为:音乐艺术与文学、戏曲、美术等所有艺术门类一样,直接、形象、具体地反映着社会现实生活,甚至,像在我国古代儒家的音乐思想意识中,还把音乐上升到“乐以载道”的高度;而另外一种观点却认为音乐不具备那样教化民众的功能,甚至有人认为音乐对人类是有害的,我国古代的哲人老子、庄子就认为“五音令人耳聋”。其实,这两种相反的观点都有失偏颇,因为两者完全忽略了音乐自身的音乐属性和作为人类艺术的特殊性。首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看,构成音乐这门艺术一切特性的基础在于它是以经过选择、概括的声音作为其物质的材料。音乐中所使用的声音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用特定的方法从自然的声音中选择出来,经过概括后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成为各种各样有组织的体系的声音。其次,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人们经常拿音乐和建筑作比较,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音乐只有在时间中才能展现出来,只有随着时间的流逝,音乐才展示出它的思想和魅力,它是不可以重来的时间艺术,它具有一定的时空性、连续性和善变性。再者,从人类听觉的感受方式上来看,音乐又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这就是为何罗曼·罗兰曾经感慨“音乐是情感的独白”的理由。音乐的本质是通过作品传递思想和情感的信息,而音乐作品最终必须通过听觉才能被感受,发挥其艺术的功效。在这个过程中,作曲家创作了乐曲,表演艺术家在表演的时候,加进了自己的理解,即对音乐进行了所谓的二度创作,而音乐的欣赏者,在倾听音乐的时候又带着自己的理解与领悟,从某种意义上讲,欣赏者对音乐又进行了再加工与再创造,也就是对音乐的第三次理解。而这种理解又因为他们的文化层次、阅历、生活环境不同,使得他们所获得的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尽管今天的音乐美学的学者们认为:“音乐美是音乐所具有的品味”、认为:“音乐美产生与主观的完美结合之中”、认为:“音乐美体现于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之中”但是,从上述两者的观点看来,人们对于音乐本质的理解的确是比较困难的。笔者以为音乐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同时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它不象文学、绘画等其他艺术那样,可以具体地塑造一种形象。不过,也许正是这种不确定性造就了音乐存在的空间,决定了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本质特性。

二、音乐的欣赏

经常有人说道“音乐是上帝的语言”,这是说者乐欣赏是一种同上帝对话的审美活动过程,这就意味着,这里讨论的是关于音乐欣赏标准的问题。我们知道,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审美趣味肯定有所差异,而且,在欣赏音乐的具体过程中,还必须依据个人的爱好和对于作品技术性东西的了解进行评判。

欣赏音乐首先要会聆听音乐,要进入音乐。音乐的历史与人类一样悠久,最早的音乐应该是一种伴随人的情感活动而发出来的声音,而音乐中最能打动人的,是声音中情感的力度。很多人在听音乐时只是注意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而不是对音乐整体进行把握。同样是听音乐,有人喜欢听配器与和声,有人注意表演者的技巧,有人想着演唱者的资料,也有人只注意了高潮的一两句旋律。其实我们在聆听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握住其中情感的力度,整体地听音乐,让自己成为音乐的一部分。其次,要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是人类精神的体现,作曲家创作音乐时总是出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所以要比较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就一定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点。同时,由于作曲家生活环境、文化素养、个人性格的差异,即使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同样的题材,音乐的风格也是不同的。第三,对于作品的风格和技术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这对把握作品本身是非常重要的。要具备这种能力,我们就必须加强自身音乐文化的修养。第四,照应注意作品的标题,这对我们正确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比如《田园交响曲》,贝多芬称它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回忆”,贝多芬用标题注解了这部作品的主旨。那么,对于欣赏者而言,是否能够感受贝多芬创作的思想和情感,这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正如笔者对于音乐本质的理解一样,欣赏音乐是对音乐的第三次理解,为了将这第三次理解进行好,我们就必须多欣赏音乐作品,并对音乐文化进行长期的思考和探索。

三、音乐的研究

音乐是一种文化,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学习它、研究它、创作它,于是就有了音乐学这门学问。广义上,音乐学指的是有关音乐的理论性思考与研究,他包括的面是很宽泛的。狭义上的音乐学就是指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史学、西方音乐史学、西方作曲技术理论和民族音乐学等几部分。本人学习和从事的是有关音乐表演艺术的专业,严格的标志。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农耕百事,山水人情,世间变化,无一不可用它来表达。传唱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的主要歌体,也是“嘹歌”。所以它被专家誉为“壮族的百科全书”。关于壮族“嘹歌”名称的来由,说法不一。据史料记载,居住在右江流域地区的壮族先民曾被称为“僚人”,“僚”与“嘹”同音,故僚人唱的歌被称为“嘹歌”。另外,还有所谓“衬词”说,认为壮族的民歌的歌词中,大都采用“嘹”字来作衬腔,久而久之,当地人便把所有用“嘹嘹”调子来唱的民歌总称为“嘹歌”。“游玩说”则认为,在壮语中“嘹”字的意思即是玩耍,壮人唱民歌就是为了“嘹”,所以叫“嘹歌”。这三种说法尽管有所不同,但却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嘹歌”跟壮族人民大众的“逸兴”情趣紧紧相连。

“嘹歌”在音乐形态上具有不同于其它壮族民歌的特点。例如,田东县的“嘹歌”《我的家乡好》,强调低音部要唱得清楚,高音部要唱得好听,因为只有在低音基础上才能发挥好高音。它虽然声音比较低沉,但委婉动听,音乐旋律性强,音程跳动大,装饰音多,内部富于对比和变化。这与壮族的其它民歌大多只强调高声部,要求高亢、有力、明亮,低声部只要稍做变化,以烘托和丰富旋律色彩的特点相比较,更显出其以变化来强化、深化民歌的“逸兴”品格的用心。

“嘹歌”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歌词基本上是唱两句拉一声“嘹”,再接唱两句,用同样的方式反复,由此形成“嘹嘹”之声连绵不断、贯穿全曲的特色风格。既使音乐旋律的主题核心作用得到衬托和突出,使“嘹歌”在变化中求得统一,又使“嘹歌”在统一中产生变化。从而升华出一种反复回环的“逸”的韵味。

无独有偶。在广西百色地区那坡县也有一种类似“嘹歌”“逸兴”品格的民歌,那就是当地黑衣壮所唱的“尼的呀”歌。“尼的呀”是“好的呀”的意思。这种民歌的音乐特征是大多以宫调式为主,曲调清新明亮,旋律悠扬,节奏生动、纯朴,歌中反复使用“尼的呀”,从起音至歌曲结束都以“尼的呀”作为语气助词多次出现,尽管歌词内容不同,“尼的呀”仍穿梭在音乐中,成为支撑整个声腔的骨架,形成鲜明的音乐个性。演唱者音色甜美,音域宽广、明亮。有两人对两人的对唱,有群体的多声部合唱,形式多样,种类繁富。它的腔调包括“过山腔”,“虽敏”等,大都属于高腔调,听起来犹如天籁之声从远处飘来,又似山谷来风从远山穿透而过,令人心旷神怡。由于它反复运用“尼的呀”作为语气助词,不但充分表达了美好的意思、良好的祝愿,而且起到了以衬起音、以衬定凋、渲染气氛、活跃情趣等作用。这一切都使得它具有充分玩味生活、享受生命快乐的特色,表现出一种非同凡响的“超迈性”和“逸乐性”。

近年来,由于研究黑衣壮的活动形成了一股新的热潮,在抢救无形民族文化遗产的口号的推动下,采用“尼的呀”音乐元素创造的壮族民歌越来越多。其中比较成功的作品有《挑着好日子山过山》、《壮乡美》、《山歌年年唱春光》、《壮族大歌》等。这些歌曲。大都在不失原生态韵味的前提下,进行了艺术上的提炼和加工,用现代编配的手法,赋予“尼的呀”歌以新鲜明亮的壮族音乐特色,使人感受到“逸境”中的繁与简,有限与无限,体味那声中有画、弦外有音、象外有象、韵外有旨的意境美。汉斯立克在《论音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