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文档版-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文档版-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文档版-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文档版-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文档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无锡中考)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荆州中考)1949年9月下旬,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庄严宣告:“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是()A.三大改造顺利完成B.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C.开始向工业化迈进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3.(郑州模拟)某班开展《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的课堂活动,以下歌曲与之反映的时代主题对应无误的是()A.《国民革命军军歌》——推翻封建统治B.《松花江上》——争取国内和平C.《四渡赤水出奇兵》——挽救民族危机D.《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保卫国家安全4.历时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这表明这场战争()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B.使中国开始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C.开拓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D.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5.(洛阳模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新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D.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6.(安阳模拟)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A.反抗外来侵略B.进行三大改造C.发展国民经济D.巩固新生政权7.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西藏和平解放②“一五”计划开始实施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④①②③D.④③②①8.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农业合作运动的开展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C.“大跃进”运动的推行D.“一五”计划的实施9.(聊城中考)“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保障了土地改革的完成C.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D.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10.(梧州中考)它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它”颁布于()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11.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D.“文化大革命”结束12.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社作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9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以上数据表明我国()A.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C.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3.1953年10月中国的粮食短缺问题已经很严重,如不采取措施,即使完成收购计划,也有87亿斤的差额,而粮食混乱可能导致物价全面上涨。针对这种情况,1953年11月19日政务院作出《关于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12月初在全国实行。这一措施被看作是三大改造的尝试。由此可见,进行三大改造的主要依据是()A.苏联的经验B.工业化的需要C.当时的国情D.打击地主的需要14.“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15.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周恩来所说的“错事”指的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设立经济特区16.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文化大革命”的是()A.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C.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D.世博亚运扬国威,改革发展创奇迹17.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为刘少奇平反。5月17日,中共中央为刘少奇举行追悼会。因刘少奇被错判为反革命的28000多人得到平反。这一举动()A.彻底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B.有利于新时期的法制建设C.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D.标志着党的拨乱反正工作全面结束18.“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不包括()A.党的工作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要充分发扬民主C.必须加强党规党纪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D.思想文化领域里的革命是必不可少的19.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做出的共同贡献是()A.推进了工业化的实现B.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C.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D.弘扬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20.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四个不同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主题,这些主题词排序正确的是()时间主题词1949—1952年1953—1956年1956—1966年1966—1978年,①疯狂年代全面内乱②“一五”计划三大改造③艰难探索曲折发展④巩固政权恢复经济A.①③②④B.④②③①C.②③①④D.④③②①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图一中这支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的是哪支军队?他们赴朝作战的目的是什么?(4分)(2)图二、图三反映了两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壮烈牺牲的场景,请写出他们的名字。(4分)(3)请为上述图片拟定一个主题。(2分)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材料二“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的自耕和雇耕的土地及其财产,不得侵犯。”(1)上述材料引自什么文件?它是什么时候颁布的?(4分)(2)从材料中概括土地改革的目的。(4分)(3)这次土地改革的结果如何?(6分)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时间种类1950年1951年1952年粮食132131436916392棉花50.2103.1130.4材料二“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部门重工业农林水利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其他投资比例58.2%7.6%19.5%7.2%7.5%(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农业发展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6分)(2)材料二表明“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历史作用?(6分)24.(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产品名称单位按人口平均产量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电力度7.9219.51144.6514.9原煤公斤83.0761.03498.04938.0生铁公斤1.7*84.4244.5165.9钢公斤0.995.3376.3255.2棉布公斤7.34*20.2861.4270.38(注:*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材料二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材料三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1)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三,在农、轻、重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何偏差?(4分)(4)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2分)答案(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无锡中考)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B)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荆州中考)1949年9月下旬,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庄严宣告:“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是(B)A.三大改造顺利完成B.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C.开始向工业化迈进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3.(郑州模拟)某班开展《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的课堂活动,以下歌曲与之反映的时代主题对应无误的是(D)A.《国民革命军军歌》——推翻封建统治B.《松花江上》——争取国内和平C.《四渡赤水出奇兵》——挽救民族危机D.《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保卫国家安全4.历时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这表明这场战争(D)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B.使中国开始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C.开拓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D.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5.(洛阳模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新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D.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6.(安阳模拟)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D)A.反抗外来侵略B.进行三大改造C.发展国民经济D.巩固新生政权7.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西藏和平解放②“一五”计划开始实施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④①②③D.④③②①8.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D)A.农业合作运动的开展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C.“大跃进”运动的推行D.“一五”计划的实施9.(聊城中考)“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C)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保障了土地改革的完成C.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D.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10.(梧州中考)它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它”颁布于(B)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11.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B)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D.“文化大革命”结束12.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社作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9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以上数据表明我国(B)A.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C.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3.1953年10月中国的粮食短缺问题已经很严重,如不采取措施,即使完成收购计划,也有87亿斤的差额,而粮食混乱可能导致物价全面上涨。针对这种情况,1953年11月19日政务院作出《关于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12月初在全国实行。这一措施被看作是三大改造的尝试。由此可见,进行三大改造的主要依据是(C)A.苏联的经验B.工业化的需要C.当时的国情D.打击地主的需要14.“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B)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15.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周恩来所说的“错事”指的是(B)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设立经济特区16.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文化大革命”的是(C)A.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C.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D.世博亚运扬国威,改革发展创奇迹17.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为刘少奇平反。5月17日,中共中央为刘少奇举行追悼会。因刘少奇被错判为反革命的28000多人得到平反。这一举动(B)A.彻底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B.有利于新时期的法制建设C.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D.标志着党的拨乱反正工作全面结束18.“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不包括(D)A.党的工作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要充分发扬民主C.必须加强党规党纪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D.思想文化领域里的革命是必不可少的19.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做出的共同贡献是(D)A.推进了工业化的实现B.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C.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D.弘扬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20.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四个不同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主题,这些主题词排序正确的是(B)时间主题词1949—1952年1953—1956年1956—1966年1966—1978年,①疯狂年代全面内乱②“一五”计划三大改造③艰难探索曲折发展④巩固政权恢复经济A.①③②④B.④②③①C.②③①④D.④③②①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图一中这支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的是哪支军队?他们赴朝作战的目的是什么?(4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图二、图三反映了两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壮烈牺牲的场景,请写出他们的名字。(4分)黄继光、邱少云。(3)请为上述图片拟定一个主题。(2分)抗美援朝。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材料二“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的自耕和雇耕的土地及其财产,不得侵犯。”(1)上述材料引自什么文件?它是什么时候颁布的?(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2)从材料中概括土地改革的目的。(4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3)这次土地改革的结果如何?(6分)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在我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彻底被废除了。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时间种类1950年1951年1952年粮食132131436916392棉花50.2103.1130.4材料二“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部门重工业农林水利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其他投资比例58.2%7.6%19.5%7.2%7.5%(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农业发展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6分)土地改革(或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均可)。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材料二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