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厂前提专项方案_第1页
食品厂前提专项方案_第2页
食品厂前提专项方案_第3页
食品厂前提专项方案_第4页
食品厂前提专项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提方案(PRP)1目标为规范企业大米生产,关注用户健康,建立、实施和保持前提方案,预防和消除来自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害,确保稳定地提供满足法律法规要求产品,保障消费者健康和食品安全,促进企业可连续发展。2范围本文件要求了企业厂区环境、厂房和设施、设备和工器具、人员管理和培训、物料控制和管理部署、设施维护、生产过程卫生管理、质量检验、产品贮存和运输等卫生要求。适适用于企业设计、建造(改扩建)、生产过程卫生及质量管理。3相关文件GB14881-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26630-大米加工企业良好操作规范GB2715粮食卫生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4厂区环境4.1厂区周围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扩散性汚染源,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潜在场所。厂区四面环境保持清洁,地面不得有严重积水、泥泞、污移等,道路、空地采取混凝土及其它硬质材科铺设,预防扬尘和积水。4.2厂区周围设置围墙,其距离地面最少30cm部分采取密闭性材料建造。4.3厂区内不得有产生不良气味、有害气体、煤烟或其它有碍卫生设施。4.3.1厂区内严禁喂养动物。4.3.2厂区排水系统需保持顺畅,不得有严重积水、渗漏、淤泥或污移。4.3.3生活区应和生产区隔离。生产区应在生活区下风向。4.3.4生产区严禁吸烟。5厂房设施5.1设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标设计和施工,应符合本文件要求。5.2厂房设计和布局5.2.1厂房布局包含生产作业场所和辅助场所。5.2.2厂房布局按生产工艺步骤需要和卫生要求进行设计。5.2.3生产车间内设备和设备间、设备和墙壁之问,有合适通道或工作空间,其宽度在9ocm以上。5.2.4建立检验室,并配置相检验仪器设备。5.3厂房5.3.1厂房建造使用符合食品安全、含有防火性能建筑材料,坚固耐用、易于维修、保持清洁和预防原粮、成品污染。5.3.2分别设置人员通道及物料运输通道,各通道装有塑料门帘或双向弹簧门,有缓冲室。5.3.3车间内楼梯或横越生产线跨道,设有防污染和安全设施,避免周围物料受污染。5.4安全设施5.4.1厂房内电源有接地线和漏电保护系统,不一样电压插座明确标示。5.4.2高湿度环境使用电源插座含有防水功效。5.4.3防火、防爆及消防设施设置按相关消防法规实施。在合适且显著场所设置抢救器材。5.5屋顶和吊顶5.5.1车间和仓库屋顶或吊顶选择不吸水、无异味、表面光洁、耐温浅色材料。屋顶要有合适坡度或弧度,降低和预防冷凝水滴落。5.5.2大米整理、包装及储存间通风管道安装于吊顶上方。5.6墙壁和门窗5.6.1生产车间墙壁采取无毒、无异味、不透水、易擦拭浅色防腐涂料,不得使用含铅涂料。5.6.2生产车间全部门窗采取防锈、防潮、能清洗框架,不宜使用木质门窗。5.6.3作业时需要打开窗户,装设双层不生锈纱网。5.6.4生产车间窗户不宜设内窗台,若有窗台,设于地面1m以上,且向内倾斜45°。5.6.5生产车间保温材料不得使用含石棉材料。5.7地面和排水5.7.1地面使用水磨石、混凝土等铺砌,坡度以1.0%~1.5%为宜。5.7.2在生产时有液体流至地面、生产环境潮湿区域,其地面坡度在1.5%~3.0%之间。5.7.3地面设足够地漏。地漏有存水弯头,并配有相大小滤网。地漏设置在坡度低地方,不得直接设在生产设备下方。5.7.4排水出口有预防动物侵入装置。5.7.5废水排至废水处理系统或经其它合适方法处理。5.8供水供气设备5.8.1生产加工用水为市政供水,符合GB5749要求。设置有不锈钢储水罐1个。储水罐每个月清洁。5.9照明设施5.10通风设施5.10.1加工、包装及储存等场所需装置通风设备并保持通风良好,预防室内温度过高。5.10.2通风排气装置应便于维护、更换,通风口装有耐腐蚀网罩。进气口距地面2m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气口。排气口有预防动物侵入方法。5.10.3产生粉尘场所需有排除、搜集或控制粉尘装置。5.11辅料库5.11.1设置和生产能力和产品储存要求相适仓库,同一仓库内储存性质不一样物品时,有隔离方法。5.11.2仓房采取无毒、坚固材料建造,预防原粮和成品受到污染。5.11.3仓房有预防有害动物侵入方法和装置。5.11.4储藏物和墙璧、地面保持合适距离和空气流通,并利于物品搬运。5.11.5仓内设置温度统计仪和湿度统计仪。5.11.6设置有毒有害物品专储区。储存危险品远离生产车间、仓库和人员较多场所。6机械设备6.1基础要求6.1.1全部生产设备包含管道、工具等应易于清洗消毒、易于检査,并能避免机器润滑剂、金属碎屑或其它污染物混入。6.1.2接触面平滑、边角圆滑、无死角和裂缝,以降低碎屑、污垢及有机物聚积。6.1.3储存、运输设施便于维护并保持良好卫生情况。6.1.4在生产车间或原料处理区,不直接和原料或产品接触设备和器具也易于清洁。6.2材质6.2.1用于生产和可能接触物料设备及操作台、传送带、运输车和工具等辅助设施,由元毒、无异味、非吸收性、耐腐蚀且可反复清洗材料制作,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6.2.2直接接触物料表面不得使用有可能给成品带来潜在危害或可能污染材料。6.2.3直接接触成品设备使用润滑剂符合GB15179要求。6.3设备和安装6.3.1设备6.3.1.1含有和大米生产和加工工艺设计规模相适生产设备。6.3.1.2生产设备布局符合稻谷加工工艺要求,确保生产顺畅有序进行。6.3.1.3用于测量、控制或统计测量统计仪器,定时校正,保持有效。6.3.1.4有通风设备,并能满足干燥、输送、冷却和吹扫等工序正常见风。6.3.2安装设备应不留空隙地固定在墙壁或地板上,或在安装时和地面和墙壁间保留足够空间,方便清洁和维护。6.3.3质量检验设备6.3.3.1检验仪器设备能满足原料、在制品、成品质量检验和部分卫生检验。6.3.3.2检验用仪器、设备,应定时检定、维修,以确保检验数据正确。6.3.3.3不能检验项目委托含有资质检验机构进行检验。7管理机构和人员7.1机构和职责7.11企业总经理负责质量管理机构,对企业质量管理全方面负责。7.1.2企业设置生产部负责生产管理工作、品管部负责质量管理工作、行政部负责卫生管理、人员培训和健康检验等相关工作。生产部责任人和品管部责任人不相互兼任。7.1.3品管部依据质量检验结果,有实施临时停止生产和产品出厂权力。7.1.4品管部设置检验室,负责原料、在制品、成品质量、卫生检验分析工作。7.1.5建立有卫生管理领导小组,由行政部及生产、品管等部门责任人组成,负责全厂卫生工作计划、审核、监督、考评。7.16卫生管理领导小组配置经专业培训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宣传落实卫生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负责卫生制度实施情况督查,并做好相关统计。7.2人员要求企业各岗位人员要求根据《HZH/GL01-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实施》7.3教育培训企业制订培训计划,组织各部门责任人和从业人员参与多种职前、在职培训和学习,以增加职员相关知识和技能。8卫生管理8.1管理要求8.1.1企业对8.2-8.11条款包含卫生条件提出要求。由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并监督实施。8.1.2卫生管理部门制订检验方案并负责实施。8.1.2.1每日由班组卫生管理人员对本岗位卫生制度实施情况进行检验。8.1.2.2卫生管理部门组织相关卫生管理人员,最少每个月进行一次全厂范围内卫生检验。8.1.3每次检验应有统计,并存档立案。8.2厂区环境卫生管理8.2.1根据《卫生管理制度HZH-GL-》实施8.3厂房设施卫生管理8.3.1根据《卫生管理制度HZH-GL-》实施8.4机械设备卫生管理8.4.1用于加工、包装、储运等设备、工具和生产用管道,应定时清理清洁。清洗消毒按8.6实施。8.4.2车间使用杀虫剂后,全部设备和工具应根本清洁,除去残留药品,消除污染。8.4.3已清洁过可移动设备和工具,应放置在能预防大米接触面再受污染场所,并保持适用状态。8.4.4用于清洁和大米接触设备和工具用水,应符合GB5749要求。8.4.5用于清洁和大米接触设备和工具洗涤剂应符合GB14930.1要求。8.4.6定时对压缩空气过滤系统进行维护保养,立即除去过滤水及过滤油。确保压缩空气卫生和质量,符合GB/T13277要求。8.4.7生产机械设备和场所不得作和生产无关用途。8.4.8其它要求根据《卫生管理制度HZH-GL-》实施8.5辅助设施卫生管理8.5.1企业贮水罐每个月清洗。生产季节每班检査水质。8.6清洗和消毒管理8.6.1企业制订有清洁、消毒制度,确保企业全部场所、设备和工具清洁卫生。8.6.2直接用于清洁设备、工具及包装材料清洁剂应是食品级清洁剂,不得使用危害产品安全及卫生非食品级清洁剂。8.6.3清洁消毒方法应安全、卫生,使用消毒剂、洗涤剂应安全、适用。废弃物放置场所不得有不良气味或有害(有毒)气体逸出,预防有害生物孳生。8.2.6厂区除虫、灭害按8.8实施8.6.4用于清扫、清洁和消毒设备、工具应放置于专用场所内妥善保管,由专员管理。8.7职员健康管理8.7.1职员健康卫生管理根据《卫生管理制度》实施8.8除虫、灭害管理8.8.1除虫、灭害管理根据《防虫管理要求》、《防鼠管理要求》实施8.9工作服管理8.9.1工作服管理根据《卫生管理制度实施》8.10有毒有害物品管理8.10.1有毒有害物品管理按《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制度》实施9生产过程管理9.1企业制订了《生产部作业指导书》、《关键工序控制管理措施》、内容包含生产作业程序设备操作和维护程序、关键工序工艺参数等,以确保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可控。质量管理10.1原辅料及包装材料质量管理10.1.1制订了各项采购制度,包含供商评价、质量规格、检验项目、验收标准及检验方法,制订过磅、取样、检验、判定、审核、处理、领用等作业程序,并切实实施。10.1.2原辅料进货时有供商提供检验合格证或检验汇报。10.1.3每批原辅料需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经判定拒收给予标示(不合格或禁用),专门存放并立即处理。10.1.4经判定合格原辅料,根据“优异先出”标准使用。10.1.5原辅料进厂后依据其生产日期、产品编号等编制批号,并一直延用至生产统计表,方便于事后追溯。10.1.6对储存时间较长,质量有可能发生改变原辅料,在使用前抽样检验,不符合质量要求不得投入生产。10.1.7原辅料储存条件有特殊要求时,按其储存条件要求进行储存控制并做好统计。10.1.8原料可能含有农药残留、药品残留、重金属或霉菌毒素时,确定其含量在国家标准控制范围内方可使用。10.2过程质量管理10.2.1企业采取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体系进行管理。10.2.2严格实施生产操作規程,其配方及工艺条件不经同意不得随意更改,生产中如发觉质量同题,快速追查并纠正。10.2.3企业在生产过程控制点抽检在制品,并作好质量统计、生产统计,掌握生产过程质量情况及便于事后追溯。10.2.4不合格在制品不得进人下一道工序,给予合适处理,并做好处理统计。10.2.5每批成品入库前有检验统计,不合格给予合适处理,并做好处理统计。10.3成品质量管理10.3.1制订成品企业标准。其质量指标下限不得低于国家标准要求,检验方法标准上以国家标准方法为准,如用非国家标准方法检验时定时和标准方法查对。10.3.2成品按相关标准进行出厂检验。检验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并做好不合格产品处理统计。10.3.3质量检验结果填写“成品质量检验统计表”,结合“生产统计''来判定成品是否合格,同时作为同意出库依据。10.3.4成品入库后作好储存条件管理和统计。进行成品保质期内稳定性试验。10.3.5成品出库时检验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外观质量。严禁运输中无法保持成品质量完好车辆出货。10.3.6制订成品留样计划,每批成品留样保留备检。10.4成品储存和运输管理10.4.1储运物品避免日光直射、雨淋及撞击等而影响质量。10.4.2成品按品种、包装形式、生产日期分别储存,以“优异先出”为标准。10.4.3成品储存不得直接放置在仓房地面上。成品库不得储存有毒、有害、易腐、易燃品和可能引发串味物品。10.4.4成品储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