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17.记金华的双龙洞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

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课文的条理。3.体会游记写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内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体会游记写法。

学情分析之前的写作中,“观察事物"、“推荐一个地方”等都包含介绍景物的训练,学生能够写出景物的主要特点,并尝试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描写,本单元习作训练要点是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物。《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篇游记,主要描写了“外洞、孔隙、内洞景物"的特点。教学时,我想重点讲解“孔隙”的特点,学生能很快从“船小"、“行船方式”、“乘船姿势"、“乘船感觉”这四个方面体会到孔隙“窄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归纳表达方法,结合课后问题梳理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本节课重点,为后面习作垫定基础。

教学辅助教学课件,教学任务单

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按照游览的顺序初步感受了双龙洞的神奇。回顾一下,作者的游览顺序是什么?

1.回顾:作者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了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2.汇报读句子:(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一路迎着溪流。

入山大约五公里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看孔隙流出。

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3.圈画关键词,体会过渡:

圈画有过渡特点的词语:

出…到…过了…入…一路迎着随着在…走进去靠着出了…

4.归纳整理:一条线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者就是这样且走且看,每走到一处景物,就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一边浏览,一边描述,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

5.过渡句在起文中的作用?可以去掉吗?

(过渡句是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的转换,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利用这些句子使游览顺序更清晰。)

6.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神奇的双龙洞,看看各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教学任务二:精读句段,感悟景物特点

1.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游览了哪里?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简单批注指明交流:外洞、孔隙、内洞

2.批注相关词语,体会景物特点:

交流汇报:读关键语句,概括特点

外洞——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孔隙——狭小(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内洞——黑(一团漆黑)奇(变化多端)大(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出示“交流平台”:

4.作者游览了三处景点,最吸引你的是哪一部分?孔隙部分。

小结:叶圣陶爷爷重点描写了孔隙和内洞,其中对于孔隙的描写更是让人觉得印象深刻。当你在写作时遇到所要描写的景物很多的情况时,也可以挑选一到两处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景物重点来写。

教学任务三:研读重点语段,体会写景方法

读第4自然段,体会外洞的大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预设:作者首先提到的是“仿佛到了个大会堂”,接着说“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说明外洞给我留下的是容纳人数多、很宽敞的印象,让我觉得外洞非常的大。

3.这是通过表达自身感受来描写外洞的特点,让读者身临其境。

4.由外洞进内洞,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出示句子:①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从文中所说的五个“小"字,以及对小船的自问自答,通过写小船的小,衬托孔隙的狭小,这是对孔隙狭小的直观描写。

②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行船的方式:从“里边拉绳子”到外洞“拉另一头绳子”,不仅说明了孔隙的狭小。

出示句子:③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乘船的姿势:“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说明身体不能和船有一点缝隙,并且通过自身感受,一个“贴”字,更加说明仰卧的姿势没法再低了,突出了孔隙的窄小、低矮。

出示句子4: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4)亲身感受:“挤压"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说明孔隙极度窄小,石壁就紧贴着脸上方,空间很小,乘船过去不容易。

5.教师总结:

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首先了解了孔隙的特点是窄小的,接着抓住关键词句进一步体会到了孔隙的特点,最后弄清楚了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这个意思一步步说清楚的。

表达方法:通过直观描写和真实感受,写出了孔隙的狭小。

6.内洞的特点,从哪儿体会到的:

出示: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这里描写内洞怎样的特点?从哪里体会到的?

(1)预设:从“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和“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这里直接描写了内洞的黑。

(2)预设2: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3)预设:从“双龙"这个词,作者暗示了“双龙洞”名字的由来,不仅间接地点明了课文题目,同时洞中有龙更使人感到奇特。

读句子: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预设:这里描写了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更加体会到了它的神奇。

句子: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预设:通过内洞与外洞的对比,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更加突出了内洞的大。

7.课文总结:作者再次通过直观描写和表达感受,写出了内洞黑、奇、大的特点,运用了列数字,比喻的手法,为我们呈现了一副美丽奇特的画面。。

8.写法小结:

如果我们也想把自己游览的地方写下来,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是要按照游览顺序写,运用过渡句理清游览顺序;

二是要抓住景物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挑选一两处吸引人的、印象深刻的详细写;

四运用多种写作的方法以及生动形象地语言,使我们身临其境。

教学任务四:语言实践迁移运用

1.主题概括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复述课文,写段训练。

(1)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根据泡泡的提示和作者的写法,写清楚参观顺序。

(1)从一处景点到另一处景点,怎样说,才能说清楚?看看泡泡给我们的提示。

出示泡泡:过了小桥往西,就来到了芍药园……

要点1:加入方位词。

要点2:运用合适的动词。

(2)除了泡泡的提示,我们也可以教学叶圣陶爷爷的写法,介绍自己的行踪,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大约行了两三丈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3)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把自己的参观的路线写清楚。

3.对比《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表达方法

《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

体裁散文游记

表达方法共同点描写景物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不同点按照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时间顺序进行描写景物的变化。按照游览顺序写,运用过渡句理清游览顺序;

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直观描写和真实感受相结合。吸引人的、印象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