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法学院《629刑法学》A卷历年考研真题_第1页
中山大学法学院《629刑法学》A卷历年考研真题_第2页
中山大学法学院《629刑法学》A卷历年考研真题_第3页
中山大学法学院《629刑法学》A卷历年考研真题_第4页
中山大学法学院《629刑法学》A卷历年考研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15年中山大学629刑法学A卷考研

真题

2014年中山大学629刑法学A卷考研

真题

2013年中山大学628刑法学A卷考研

真题

2012年中山大学624刑法学A卷考研

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1年中山大学624刑法学A卷考研

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0年中山大学614刑法学A卷考研

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09年中山大学617刑法学A卷考研

真题及详解

2008年中山大学612法学综合A卷考

研真题

2007年中山大学729法学综合A卷考

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中山大学629刑法学A卷考研真题

2014年中山大学629刑法学A卷考研真题

2013年中山大学628刑法学A卷考研真题

2012年中山大学624刑法学A卷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中山大学

2012年刑法学A卷(代码624)真题及详解

主讲教师:周丹露

一、参考教材教辅

教材(4本)

1.《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宪法》(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3.《民法》(魏振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4.《中国法制史》(曾宪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

社)

教辅(4本,圣才考研网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1.张文显《法理学》(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2.周叶中《宪法》(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3.魏振瀛《民法》(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4.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二、本试题与其他相关试题比较

1.本试题与其他年份试题简单比较:题型、考试范围、难易程度

等。

本试题与往年比较起来,在题型部分,和2011年的试卷是一致的,

都是取消了简单题,把简单题减少的分值加到了名词分析中。A卷的

考试范围是宪法、法理学,法制史、民法,各科的分值分布较平均。

本卷侧重考查一些记忆性的知识,因为书上都有标准的答案,因此难

度不是很大。

2.本试题与其他学校(北大、人大、中政等)相同专业试题简单比

较:题型、考试内容、难易程度等。

本试题在题型上同其他学校,如北大、人大相比,都很相似,全是主

观题,无客观选择题的考查。这一点和中国政法大学的考试题型不一

样。中国政法大学的试题从2012年起,进行了初步改革,加大了主

观题的部分,删掉了多选题部分,但是仍然保留了单选题。在难易程

度上,相对于北大、人大,对于理论方面考查的较基础,本试题考查

是记忆性的理论知识,因为书上有相关的知识点和标准的答案,因此

今年A卷是以记忆性的知识点的考查为主要的。

中山大学

2012年刑法学A卷(代码624)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非行为事实

2.结社自由

3.三权分立

4.官当

5.存留养亲

6.春秋决狱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法经》各篇的名称及内容。

2.简述中国检察院的领导体制。

3.简述合同解释的原则。

4.简述民事法律关系。

5.简述法的价值。

6.简述法的适用。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论中国的中央与地方之关系。

2.论述民法中的共同共有。

3.论述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中山大学

2012年刑法学A卷(代码624)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非行为事实

【分析】民法范围的考题,是法律事实的一种。法律事实包括行为事

实和非行为事实,行为事实有细分为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而非行为

事实细分为事件和状态。这道题难度适中,主要从非行为事实的概

念、分类两点去解答。

答:非行为事实是指行为以外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

或者消灭的事实,学理上又称自然事实,其中又分为事件与状态。事

件是指某种客观现象的发生,状态是指某种客观现象的持续。例如,

物的继续占有、生死不明、时间的经过等。有学者不区分事件与状

态,仅用事件的概念。区分事件与状态有法律意义。例如,战争爆发

可能是当事人无法预料的,战争爆发是事件,可认定战争为不可抗力

而免除债务人的义务与责任。战争持续进行是为状态,在战争状态下

当事人订立合同,则当事人不能主张将战争状态认定为不可抗力而请

求免责。

2.结社自由

【分析】考查宪法中公民政治自由的内容,即考查公民的基本政治权

利和自由。书上都有明确的相关知识点,难度不大,应当从概念和分

类进行解答。

答:结社自由是公民为一定宗旨,依照法定程序组织或者参加具有持

续性的社会团体的自由。公民的结社因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①

以营利为目的的结社。如商业结社中的公司、集团、中心等。此种结

社通常由民法、商法、公司法等来调整;②非以营利为目的的结社。

其中又分为政治性结社,如组织政党、政治团体等;以及非政治性结

社,如组织宗教、慈善、文化艺术等团体。各国的法律通常对政治性

结社予以严格限制。

3.三权分立

【分析】宪法考题,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之一,在我国并不存在,我

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道题要从概念和意义上去作答。三

权分立一直是重点且容易理解,因此难度不大。

答:三权分立,又称“权力分立”,是指国家的统治权分为立法、行

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三个不同的相互独立的同家机关行使,以

分别发挥其权力作用的组织原则。三权分立并不是单纯的权力分工问

题,其重要的宗旨,就是防止权力集中。三权都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的

性质决定的,并反映这一性质,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4.官当

【分析】这是法制史的内容,是古代的一种封建特权制度,主要是指

官员犯罪可以以官来折刑。这个制度难度不大,就担心同学们没有复

习到。这道题主要从概念和相关法律规定两方面作答。

答:“官当”制度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确立的官员可以用官职折抵刑

罚的一项封建特权,是指官吏犯罪可以官品抵当刑罪。三国两晋南北

朝时期,多行“九品中正制”,朝廷用人以家世门第为标准,为保证世

族地主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进一步扩大官僚的律上特权,“官当”制

度遂应运而生。继晋之后的梁,官员犯罪,只处罚金,《北魏律·法

例》规定,公、侯、伯、子、男五等爵,每等抵三年徒刑。《陈律》

则正式使用“官当”一词,规定品官犯罪判五年、四年徒刑的,准用官

职抵二年刑,余刑居作外,属公罪过误,可处罚金;判二年徒刑的,

可用赎刑。及至隋、唐,“官当”制日臻完备。

5.存留养亲

【分析】这也是法制史的考查内容,同样从概念和相关的古代的法律

规定作答。

答:留养,又称“存留养亲”,指犯人直系尊亲属年老应侍而家无成

丁,死罪非十恶,允许上请,流刑可免发遣,徒刑可缓期,将人犯留

下以照料老人,老人去世后再实际执行。《北魏律·名例》规定:“诸

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

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例。”这是中国古代

法律家族化、伦常化的具体体现。这一内容亦为后代法律承袭。

6.春秋决狱

【分析】这是法制史的考查内容,考查了汉代特别重要的一个制度,

是汉朝董仲舒提出的,以儒家经典之著来判案。这个是常考点,出题

率很高,大家都应该掌握,主要从它的概念和要旨出发作答。

答:春秋决狱,是指在审判案件时,如果法律无明文规定,则以儒家

的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其首倡者为董仲舒。“春秋决狱”的要旨

是:①必须根据案情事实,追究行为人的动机;②动机邪恶者即使犯

罪未遂也不免刑责;③首恶者从重惩治;④主观上无恶念者从轻处

理。这里强调审断时应重视行为人在案情中的主观动机,在着重考察

动机的同时,还要依据事实,区分首犯、从犯和已遂、未遂。在法律

繁琐而又不完备的当时及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以《春秋》经义决狱

不失为司法原则的发展和审判上的一种积极的补充。但是,如果专以

主观动机“心、志”的“善恶”,判断有罪无罪或罪行轻重,也往往会成

为司法官吏主观臆断和陷害无辜的口实。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法经》各篇的名称及内容。

【分析】《法经》作为重要的一部代表性的法典,具有开创性,因此

考查的频率也比较高,考生应当对其全面的掌握。比如说他的内容、

代表人物、篇章、意义等等。这道题本题要从它的时代、作者、意义

以及内容这几个方面作答。

答:(1)公元前5世纪,魏文侯重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改革。李悝

总结了春秋末期以来各诸侯国立法司法的经验,结合魏国的具体情

况,制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的法典《法经》。《法经》有6

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

法》。

(2)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因此将《盗法》、《贼

法》列于篇首。从整体上看,《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

的法典。

①《盗法》是涉及公、私财产受到侵犯的法律;

②《贼法》是有关危及政权稳定和人身安全的法律;

③《囚法》是有关审判、断狱的法律;

④《捕法》是有关追捕罪犯的法律;

⑤《杂法》是有关处罚狡诈、越城、赌博、贪污、淫乱等行为的法

律;

⑥《具法》是规定定罪量刑的通例与原则的法律,相当于现代刑法典

的总则部分。其他5篇为“罪名之制”,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分则部

分。

2.简述中国检察院的领导体制。

【分析】这是一道宪法中国家机构体制的简答题,大家应当对我国的

机构体制有个初步的了解,这道题考考查的是检察院的机构体制,书

上都有全面的答案,因此难度不大。这道题主要从检察院的层级和相

互间的关系这两个方面作答。

答:(1)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

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包括:省、自治

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分院;自治州

和省辖市人民检察院;县、市、自治县和市辖区人民检察院。省一级

人民检察院和县一级人民检察院根据工作需要,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

批准,可以在工矿区、农垦区、林区等区域设置人民检察院,作为派

出机构。

(2)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

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这种检察机关系

统中的领导关系具体表现在:

①全国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有权向本级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批准任免和建议撤换下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②下级人民检察院在办理重大案件中,如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情况和

困难时,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及时给予支持和指示,必要时可派人协助

工作,也可以把案件上调自己办理。

3.简述合同解释的原则。

【分析】民法合同法知识,考查的是关于合同解释的知识,理论性略

强,因此难度稍微有点大,易错点在于同学们对于合同解释的记忆不

完整,因此出现少答的情况,所以大家要全面记忆这个问题。这道题

主要考查的是合同解释的原则。

答:(1)合同解释的概念

合同解释,是对合同及其相关资料的含义所作的分析和说明。受理合

同纠纷的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所作的上述分析和说明,具有法律约束

力,为有权解释,属于狭义的合同解释。其他人对合同及相关资料所

作的分析和说明为无权解释,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2)合同解释的原则

①以合同文义为出发点,客观主义结合主观主义原则

合同条款系由语言文字所构成,欲确定合同条款的含义,必须先了解

其所用词句,确定词句的含义。因此,解释合同必先由文义解释入

手。客观主义为主,主观主义为辅,是我国立法应采取的合同解释的

原则之一。

②体系解释原则

体系解释,又称整体解释,是指把全部合同条款和构成部分看作一个

统一的整体,从各个合同条款及构成部分的相互关联、所处的地位和

总体联系上阐明当事人有争议的合同用语的含义。体系解释得到各国

法律的认可,是普遍采用的解释原则。

③历史解释原则

合同为当事人交易的过程,因而解释合同不能掐头去尾,而应斟酌签

订合同时的事实和资料,例如磋商过程、来往文件和合同草案等加以

解释。

④符合合同目的原则

当事人订立合同均为达到一定目的,合同的各项条款及其用语均是达

到该目的的手段。因此,确定合同用语的含义乃至整个合同内容自然

须符合于合同目的。合同目的,首先是合同的典型交易目的,即给予

所欲实现的法律效果。

⑤参照习惯或者惯例原则

参照习惯或者惯例原则,是指在合同文字或者条款的含义发生歧义

时,按照习惯或者惯例的含义予以明确;在合同存在漏洞,致使当事

人的权利义务不明确时,参照习惯或者惯例加以补充。

4.简述民事法律关系。

【分析】民法知识,考查的是很基础的民事法律关系,不管是平时课

堂的学习,还是书本的排版上,都把它放在一个很靠前的位置,这道

题很基础,因此难度不大,这道题主要从概念、特征、要素、意义出

发作答。

(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民事法律关系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法调整社会关

系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意义的社会关系;狭义的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在现

实生活中形成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狭义

的民事法律关系有以下特征:

①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所形成

的社会关系;

②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③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综上所述,民事法律规范是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根据,民事法律事实

是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原因,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

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结果。

(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

民事权利、负有民事义务和承担民事责任的人,又称当事人。当事人

中,享有权利的一方为权利主体,称权利人;负有义务的一方为义务

主体,称义务人;承担责任的一方为责任主体,称责任人。民事法律

关系可以是双方的,也可以是多方的。

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学者的阐述不同,较多的著述认为民事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指向的对象。即民事法律关

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由发生的事物。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通常,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民事责任是维护

正常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障。在发生民事责任的情况下,民事责任就

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3)民事法律关系的意义

①民事法律关系是处理民事案件的思维方法;

②民事法律关系理论是打开民法殿堂的钥匙。

5.简述法的价值。

【分析】法理学知识,法的价值的问题理论性略强,因此难度略大。

因为该题目比较抽象,所以同学们平时容易忽视这个问题,也容易答

题不全面。这道题我们主要从法的价值体系的特征以及三种形式的价

值体系出发作答。

答:“法的价值”这一概念,通常在三种意义上被使用,即法的目的价

值、法的形式价值和法律所包含的价值评价标准。

(1)法的价值体系释义和特征

价值体系又称价值系统。有的学者把价值系统界定为“一个人所持的或

一个团体所赞同的一组相关价值”。法的价值体系也可以被看作由一组

相关价值所组成的系统,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①从价值属性上看,法的价值体系是由一组与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义

务、责任以及法的创制、实施相关的价值所组成的系统;

②从价值主体上看,法的价值体系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集团所持有

的一组价值所组成的系统。法的价值体系是群体现象,而不是个体现

象;

③从价值体系的结构上看,法的价值体系是由法的目的价值、形式价

值和评价标准三种成分所组成的价值系统。

(2)法的目的价值体系

法的目的价值构成了法律制度所追求的社会目的,反映着法律创制和

实施的宗旨,法的目的价值具有多元性和时代性特征,这是由人类需

求的多样性与社会生活条件以及社会价值观不断发展变化所决定的。

(3)法的形式价值体系

法的形式价值是指法律制度在形式上所具有的优良品质,尽管这些品

质并不直接反映法的社会理想和目的,但是,它们却构成了“良

法”或“善法”在形式上所必须具备的特殊品质。法的形式价值包含着

许多具体的内容。其中,法的权威性、普遍性、统一性和完备性对法

治社会而言特别重要。

(4)法的评价标准体系

法的评价标准即在法律上对各种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时所遵循的准则。

它主要用来解决两类问题:第一类问题是价值确认问题,第二类问题

是确定价值位阶。我国在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的法律评价标准体系,

应坚持生产力标准、人道主义标准、现实主义原则和历史主义原则。

(5)法的价值的冲突与整合

由于法的价值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等原因,法的价值之间会发生冲

突,为了把法的价值冲突控制在法律秩序允许的范围内,也为了实现

价值总量的最大化,就需要价值整合,在法的价值整合中,统筹兼

顾、法益权衡和维护法律安定性等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6.简述法的适用。

【分析】法理学知识点,法的适用是一个常考点,而且是很基本的知

识,大家备考的时候都应该有复习到,因此难度不大,这道题主要从

法的适用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形式和要求出发作答。

答:(1)法的适用的概念与特征

法的适用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国家授权的特定单位依照法定的职权与

程序,将法律适用于具体的人或组织的活动。法的适用的对象是具体

的人或组织。法的适用具有合法性、国家强制性、法律特定性、法定

程序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2)法的适用的形式

①执法。在广义上,执法是执行法律的简称;在狭义上,仅指与司法

机关的司法相对应的行政机关的执行法律的活动。执法是行政机关的

法律行为,在执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的法治原则,必须强调效

率,具有行政强制性,较大的自由裁量性质。

②司法。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适用法律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司法

是指人民法院为主的司法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司法与执法相比较,

有其独有的特征。即司法具有被动的性质,以案件的存在为条件,由

司法机关进行,严格按照法定的诉讼程序进行和终极的性质。

③仲裁。仲裁是一种根据相关各方的共同约定,将纠纷交由第三者依

照法律和公正的原则裁断,以确定各方权利义务的纠纷解决方式。仲

裁也是法的适用的重要方式。它根据事实,依据法律规定,公平合理

地解决纠纷。其主要的特征有自愿性、民间性、秘密性和及时性。

(3)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①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

正确、合法、及时作为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是一个整体,是法的适

用中必须予以同时强调的。

a.正确,是法的适用的首要要求。正确,要求对被作为法律适用前

提的法律事实的认识正确和适用法律正确。

b.合法,是法的适用“正确”的延伸,也是法的适用的本质要求和质

的规定性。合法,一方面是指法的适用的主体符合于法律的规定,法

的适用的活动符合于法律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指法的适用符合于实体

法,法的适用也符合于程序法。

c.及时,是指法的适用在确保正确、合法的前提下,应提高法的适

用的效率,使既有的法律迅速地发挥应有的效用,更不可随意超越法

定的时间期限。

②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

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是指法的适用机

关及其官员在法的适用时,必须以一定的法律事实作为适用法律的根

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指法的适用机关及其官员在适用法律时,只能

以法律作为准则,以法律作为处理案件等法律事务的惟一标准。

b.公民在法的适用上一律平等。即法的适用机关和官员在法的适用

过程中对于任何公民,不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

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有何差别,都平等地对

待。

c.依法行政与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法的适用包括执法和司法。

依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它是指行政机关在执行法律的

活动中必须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依法做出各项行政执法行为。依法

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即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论中国的中央与地方之关系。

【分析】这是一道宪法的题目,谈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大家对这个

问题都有所了解,但是很可能所掌握的知识不成体系,因此常出现答

题不全面的情况。论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应从总到分,从抽象到具

体,先总述后再具体谈权限划分。

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制着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宪法》

第3条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

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即在保证国家统一

的基础上,实行中央和地方分权,发挥二者的积极性。由于国家机构

的性质不同,处理相互关系的具体原则和方式也有差异。各级人大都

对选举它的选民和选举单位负责,所以全国人大与地方人大不是领导

关系,而是法律监督关系和工作指导关系。

宪法所确定的这一原则,清晰地表明了我国地方国家机关与中央国家

机关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这种关系具体表现为:

(1)关涉全国性的重要国家事务的决定权和管理权由中央行使,保

证中央的统一领导。

涉及全国性的重要国家事务,是指涉及国家统一、安全、荣誉、利益

的事务;涉及国家整个民族团结、文明、进步和发展的事务;涉及国

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稳定、繁荣、发展的事务。只要是涉及

国家总体利益的事务,就应由中央来决策和管理,并统一领导、统筹

安排,这是单一制国家行使主权的体现。

(2)关涉地方性的国家事务由地方国家机关决定,充分发挥地方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国地方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于中央授权,这种授权表现为通过宪法

和法律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之间进行必要的职权划分。因

此,作为地方国家机关,有权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属于本

行政区域内的地方性国家事务,如经济、文化、教育、公共事业等方

面的建设和发展行使决定权和管理权。这种以中央统一领导为前提的

对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确认,既有利于保障地方国家机关的权威性,

发挥地方国家机关在各项工作中的应有作用,也有利于地方国家机关

根据其行政区域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于本地经济、文

化、社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促进各地区、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

荣。

(3)遵循法制原则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

无论中央或地方,国家机关的设置、组成、职权划分及行使,应当由

宪法和法律予以确认,保证中央和地方在职权行使上的常态化、法制

化。尤其应该避免出现因领导人的变动而朝令夕改、随意改变国家政

策方针的不正常状况,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2.论述民法中的共同共有。

【分析】民法中的占有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数人占有分为共同占有和

按份占有。这里考查的是共同占有的问题。分别从概念、特征、分

类、关系上进行作答。

答:(1)共同共有的概念与特征

共同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基于共同关系,共同享有一物的所有权。

其法律特征有:

①共同共有根据共同关系产生,必须以共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

②共同共有没有共有份额。只有在共同共有关系消灭,对共有财产进

行分割时,才能确定各个共有人应得的份额;

③共同共有的共有人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2)共同共有的内外部关系

①共同共有人的权利及于共有物的全部。共有人按照约定管理共有的

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各共有人都有管理的

权利和义务。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

产作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

定的除外。

②共同共有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对于共有物的管理费用及其他费用

的负担,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共同共

有人共同负担。因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产生的债权债务,在对外关

系上,共有人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第

三人知道共有人不具有连带债权债务关系的除外;在共有人内部关系

上,除共有人另有约定外,共同共有人共同享有债权、承担债务。

③共同共有在共同关系存续中,各共有人不得请求分割共有物。共有

人约定不得分割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维持共有关系的,应当按

照约定,但共有人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的,可以请求分割;没有约定

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

要分割时可以请求分割。

④共同共有的消灭主要是因共同关系的终止而引起的,例如婚姻关系

终止引起夫妻共有财产关系的消灭;同时也可以因其他原因而消灭。

共有财产的分割,除了应当遵循前述按份共有的共有物分割原则外,

还应遵守法律关于该共同共有关系的规定。

(3)共同共有的类型

在我国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共同共有有四种:

①夫妻共有财产。包括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各自的合法收入(如工

资、奖金、稿酬)和共同劳动收入,以及各自因继承或者接受赠与取

得的财产等,但是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者妻一方所有的

除外。

②家庭共有财产

家庭共有财产就是家庭成员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创造、

共同所得的财产。主要是家庭成员在共同生活期间的共同收入,家庭

成员交给家庭的财产以及家庭成员共同积累、购置、受赠的财产。家

庭共有财产属于家庭成员共同所有。

③共同继承的财产

这是指在继承开始以后,遗产分割以前,两个以上继承人对之享有继

承权的遗产。在分割遗产时,共同继承人应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则确定

各自的份额或者按遗嘱确定各自的份额。

④合伙财产

合伙财产权是基于合伙关系而产生的,合伙人对合伙财产的份额是对

抽象的合伙总资产而言的,是一种潜在的应有部分。在合伙关系存续

期间,合伙人亦不能处分其份额、不能请求分割合伙财产。因此,合

伙财产的性质应当为共同共有。

3.论述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分析】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比较具有开放

性,但是大家答题的时候一定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不要以偏概全,

而导致答题不完整。这道题理论性较强,因此难度略大。这道题从他

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处理原则上进行作答。

答:政党政策,就是指一定的政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为调整特定的

社会关系和实现特定的任务而规定的路线、方针、规范和措施等行动

准则的统称。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

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二者是不同的社会规范,各有其特殊性和特

殊作用。我们既不能以党的政策去代替国家法律,否定法律的特殊作

用;也不能用法律去否定党的政策,取消政策的指导作用。

(1)党的政策对法律的作用

①执政党政策对法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执政党的政策,特别是党的

总政策和基本政策是制定法律的依据;在实施法律中也不能脱离党的

政策的指导,党的政策特别是具体政策,有助于法的执行和适用与形

势相适应,促使法的实施合乎实际;在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

可以按执政党政策办事。

②执政党的政策对国家的一切活动都有着指导作用,国家的任何一项

工作都离不开政策的领导,有关法律的活动当然也离不开执政党政策

的指导。

(2)法律对执政党的政策的作用

①法在制定和贯彻执政党的政策中也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执政党的

政策是制定法律的根据,一旦国家机关将党的政策定型化、法律化,

就使党的政策具有了法律的性质。因此,从实质上说,执行了法也就

实现了党的政策。法律体现了执政党的政策的精神和内容,有时执政

党的政策可以直接成为法律的构成要素。立法可以丰富和发展既定政

策,促进政策的完善。

②法所具有的国家意志属性、国家强制属性和国家规范属性,也决定

了它是实现执政党政策的最有效的手段。法律的制定与实施离不开执

政党的政策的指导,执政党政策的贯彻和实现也离不开法律的推动。

(3)解决执政党的政策和国家现行法律之间矛盾应遵循的原则

①从整体上说,法律和执政党的政策是统一的,它们之间不发生什么

矛盾。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原来与法律

相一致的执政党的政策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应该及时修改的法律还来

不及修改,这时两者就可能发生矛盾。

②在我国,处理这个问题需要把握以下两点:a.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

了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必须坚持依法执

政;b.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总之,认识

执政党政策和法律的关系,对于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和建设现代民主政

治具有重大意义。

试题点评

这次A卷的考查难度一般,理论性的东西不太多,更多的是对书上知

识的记忆和理解。但是尽管如此,法理学、民法、宪法、法制史全是

信息量很大的学科,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单凭这一点,就需要同学

们花点心思了。

2011年中山大学624刑法学A卷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中山大学2011年

刑法学A卷(代码624)真题及详解

主讲教师:刘云嘉

一、参考教材教辅

教材(4本)

1.《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宪法》(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3.《民法》(魏振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4.《中国法制史》(曾宪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

社)

教辅(4本,圣才考研网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1.张文显《法理学》(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2.周叶中《宪法》(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3.魏振瀛《民法》(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4.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二、本试题与其他相关试题比较

1.本试题与其他年份试题简单比较

本试题与往年试题在题型上保持一致,考试范围还是法理、宪法、民

法以及中国法制史,就难易程度上,本试题的难度较往年略有降低,

考查内容为常见的学科重点,因此复习时还是要抓住重点,注意掌握

基础理论的深度要点和逻辑思路。

2.本试题与其他学校(北大、人大、中政等)相同专业试题简单比

本试题与其他重点法学院校进行比较,纯粹主观题的题型并且没有案

例分析类题目,考试内容涵盖四门学科,较为综合,试题难度适中,

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和归纳。由于其参考教材为高教统编教材,学说以

通说为主,因此较为容易着手复习。

中山大学2011年

刑法学A卷(代码624)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违宪审查

2.表达自由

3.议会至上

4.名例律

5.官当

6.领事裁判权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简述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及意义。

3.简述自助行为的条件。

4.简述物权变动的模式。

5.简述法律责任的功能。

6.简述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论述司法独立。

2.论述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

3.论述合同解释的原则。

【答案与解析】

中山大学2011年

刑法学A卷(代码624)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违宪审查

【分析】对违宪审查的解释可以从定义、特征、审查方式和我国的违

宪审查方式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回答。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违宪审查体

系不健全,但宪法还是体现了对违宪的审查方式。

答:违宪审查,是指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以特

定方式审查和裁决某项立法或某种行为是否合宪的制度。它是宪法监

督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保证宪法实施,维护宪政秩序。

违宪审查具有以下特征:①违宪审查主体是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

关;②违宪审查有特定的审查范围;③违宪审查程序多样化;④违宪

审查方式有别于一般司法案件的审判。

违宪审查以下两种不同方式:①事后审查,即在规范性文件颁布实施

之后审查。大多数国家采取事后审查的方式。②事前审查,即在规范

性文件颁布实施以前,先由宪法监督机关审查。采取事前审查制度的

国家很少。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

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撤

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

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2.表达自由

【分析】对表达自由的解释注意要适当区别于言论自由,表达自由的

外延更大。此外需要回答宪法中对表达自由保障的具体条文。

答:表达自由是指主张和通过各种方法发表、传递自己的意见、观点

的自由,是公民的主要自由权之一。又有人称“言论自由”。但现代学

术界认为,“表达自由”比“言论自由”更加能涵盖这种以表现个人观点

和态度为目的的个人自由。除了言论外,个人还可以通过行为、暗示

和其他行动形式,来表达他自己的观点。

各国宪法和法律对表达自由都做了规定,其中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是

最重要的表达自由,有些法律文件中还将言论自由视为表达自由的主

要内容。

表达自由有利于促进民主、发现真理、提升自主性和发扬容忍。

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

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是对表达自由的宪法保障。

3.议会至上

【分析】议会至上是议会制的基本理念。解释议会至上需要突出议会

在政体中的作用,谈议会至上也即是谈议会制的基本建构及意义,所

以在回答完议会制特点之后,需要答出议会至上的意义。

答:议会至上是指强调议会是国家权力的来源的一种政治理念。议会

至上的理念最早由卢梭的“人民主权说”发展而来。只有人民才能拥有

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是通过人民选出的代表

组成的代表机关来实现的,所以由人民代表组成的代表机关或议会拥

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一切组织和个人必须尊重

议会的权威。

以议会至上为理念的政体是议会民主制,也称议会制,特点是其政府

首脑需要获得议会的支持才能工作,而这种支持一般通过信任投票的

方式得到体现。政府首脑与国家元首分开,国家元首只是象征性职

位,不享有实际的行政权。

议会至上的优点在于政府首长(首相/总理)由立法机构最大政党的

党魁出任,以确保政府的政策在立法机构得到支持。政府全体内阁成

员也是从议会议员中产生,议员执政可避免议员逐渐与实际社会脱

节。虽然任期不限,但立法机构可随时罢免不称职的政府首长,不像

总统制有不能在任期届满前使其下台的缺点。

4.名例律

【分析】对法制史名词的解释一般要提及名词的来源、沿革以及其历

史意义。本题需要回答名例律的发展、名例律的地位及历史价值。

答:名例律的产生是由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李悝编撰《法经》中的

《具法》演化来的,魏国在汉律的基础上制定《魏律》(也称《曹魏

律》),将《具律》改成"刑名",置于律首。《晋律》在刑名之后加

上"法例"一篇。到《北齐律》时,把“刑名”和“法例”合成“名例”一

篇,名例律由此而来。

名例律相当于现代刑法中的总则部分,一般是刑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

则的集中体现,其主要内容是按犯罪情节的轻重给予加刑或减刑的法

律规定。从《北齐律》之后,后世都沿用此体例,把名例律作为总则

置于律首。对我国刑律的体例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5.官当

【分析】解释官当主要从含义、历史沿革、地位以及历史意义四方面

入手。回答意义时注意我国法律史中的重要名词大都与法律儒家化有

关,因此需要在意义部分有所涉及。

答:官当,是指法律允许贵族官僚用官品和爵位抵当徒流罪的一项法

律制度,这一制度是封建等级特权原则在刑罚适用上的具体体现。官

当作为一项制度正式形成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和南陈,在《北魏律》

中得以明确规定。官当制度是典型的官僚贵族特权法,集中反映了统

治阶级以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的意志和要求。自两晋南北朝时期形

成以来,它一直为隋、唐、宋等各代政权所继承沿袭。

官当是儒家思想影响法律的直接产物,是法律儒家化的体现。它因儒

家“亲亲尊尊”、“君君臣臣”的等级观念而生,同时也为维护社会等级

秩序,宣扬和发展儒家等级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6.领事裁判权

【分析】这里对领事裁判权的考查是着眼于法制史的角度,因此区别

于国际法上的内容,除了解释领事裁判权的一般含义外,要突出其在

中国法制史中的特点,即领事裁判权在我国的内容及影响。

答: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

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领事裁判权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

在,形成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例外或侵犯。实际上在第一、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领事裁判权就是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国家所享有的一种非法

特权。

受西方国家强加的领事裁判权制度之害历时最久、影响最深的国家是

中国。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强迫中国与之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规

定领事裁判权。依照这种特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

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不论其发生何种违背中国法律的

违法或犯罪行为,或成为民事刑事诉讼当事人时,中国司法机关无权

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由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

裁判,因此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分析】该题直接考查对宪法中重要知识点的记忆。考生需要在复习

时进行对比记忆,把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国务院等重要国

家机构的职权进行区分,确保知识点不漏答,不错答。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全国人民赋予

的权力。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以下六个

方面:

(1)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

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

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

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为了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的实施,现

行宪法还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宪法的实施。

(2)制定和修改国家基本法律的权力。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有权制定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3)对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的选举、决定和罢免权。

(4)对国家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其主要包括: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

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

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5)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监督权是

国家最高形式的监督权。

(6)其他应当由它行使的职权。现行宪法规定的本项职权就为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处理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提供了宪法依据,具有开放

性。

2.简述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及意义。

【分析】考查马锡五审判方式是顺应当前“调解热”而出现的。需要注

意的是,在回答意义时,除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意义外,还要分析该

审判方式对当前司法实践的启示意义,这才是契合了出题者的意图。

答:(1)马锡五审判是把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到审

判工作中去的司法民主的崭新形式,也是从一系列司法案件中总结归

纳出的经验成果。其主要内容是简化诉讼手续,实行巡回审判、就地

审判。在审判中依靠群众、调查研究,解决并纠正疑难与错案,使群

众在审判活动中得到教育。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有如下:

①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了解案情,客观、全面、深入地

进行调查研究,反对主观主义的审判作风。

②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尊重群众意见。

③实行简便利民的诉讼手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方便群众诉讼,

手续简便,不拘形式。

④坚持原则,忠于职守,严格依法执法。

(2)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当时的意义在于,这种审判方式的推广,培

养了大批优秀司法干部,解决了积年疑难案件,减少争讼促进团结,

利于生产保证抗日,使新民主主义司法制度落到实处。

在当代的意义在于,马锡五审判方式是多元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代

表,在诉讼程序外,通过调解等非诉方式能够吸收和消化部分民事纠

纷,既利于减轻法院负担,又能为当事人提供可供选择的、便宜的纠

纷解决方式,满足当事人对纠纷解决方式多元化的要求。马锡五审判

方式对于当前的司法审判及司法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简述自助行为的条件。

【分析】自助行为与正当防卫有共通之处,可以把自助行为条件归纳

为:权利前提,自助意图,时间要件以及限度要求。

答:自助行为是指为保护自己的权利,而对他人的人身或财产施以拘

束、扣押或毁损行为。凡属构成自助行为,行为人不需要承担无过错

的赔偿责任。但是自助行为的行使有严格的条件限制:

(1)存在合法有效的请求权。自助行为保护的权利仅限于请求权,

包括债权请求权和物权请求权。

(2)须是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是成立自助行为的基本要件。成立自

助行为仅以保护自己的权利为限,为保护他人的权利,不能成立自助

行为。

(3)须时机紧迫来不及请求公力救济。这是自助行为的必要前提。

“时机紧迫”是指非在其时为之,将会导致请求权难以实现。“来不及

请求公力救济”是指因时间紧迫,一时不能得到国家机关的援助。

(4)须不超过必要的限度。“必要限度”以达暂时保全其权利为限或

者采取给义务人造成尽可能小的损失的措施。

4.简述物权变动的模式。

【分析】本题考查民法中物权变动的重要理论,需要注意本题问的是

变动的模式,不要回答成物权变动的诸多原因。在答出三大变动模式

之后,需要强调我国的物权法采用的变动模式以及在法律中的具体体

现。

答:物权的变动,是指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通说认为,在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中,主要有三种规范模式:意

思主义、物权形式主义、债权形式主义、

(1)意思主义,又称债权意思主义,是指物权变动只需当事人作出

买卖、赠与等意思表示即可生效,动产的交付、不动产的登记不是物

权变动的生效要件。物权的变动乃是债权行为的必然后果,并不存在

单独的物权行为。法国、日本主要采用此立法体例。

(2)物权形式主义,是指物权因法律行为而变动,在债权行为之

外,还须当事人之间另有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并且履行登记或交付

的法定形式,才能发生物权变动的法律效果。德国、我国台湾地区采

用物权形式主义。

(3)债权形式主义,是指物权因法律行为而变动时,除有债权的合

意之外,还必须履行登记或交付的法定形式,才可生效。奥地利、瑞

士、韩国采用债权形式主义。

(4)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我国的物权变动,采用的是以

债权形式主义模式为主,例外采意思主义为辅的立法原则。债权形式

主义主要体现在:登记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交付是动产物

权变动的生效要件。例外采意思主义体现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地役

权的物权变动依据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

5.简述法律责任的功能。

【分析】本题的考查较为简单,法律责任的功能与熟知的刑法的功能

是类似的,都是先惩罚,同时救济,此后预防。此外还可以回答诸如

引导、教育功能。

答:法律责任的设定,在于追究法律责任,保障有关主体的合法权

利,维护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法律责任通过它的三个

功能来实现法律的目的:惩罚、救济、预防。

(1)惩罚功能

惩罚,就是惩戒、处罚。法律责任的惩罚功能,就是惩罚违法者和违

约人,维护社会安全与秩序。法律责任的惩罚功能可以说是法律责任

的首要功能。

(2)救济功能

法律责任的救济功能就是救济法律关系主体受到的损失,恢复受侵犯

的权利。救济,即赔偿或补偿,指把物或人恢复到违约或违法侵权行

为发生前所处的状态。

(3)预防功能

法律责任的预防功能,就是通过使违法者、违约人承担法律责任,教

育违法者、违约人和其他社会成员,预防违法犯罪或违约行为。

6.简述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分析】法的作用的局限性是法理学上的重点内容,分析思路主要从

法律不是唯一手段,法律的实施条件、法律自身特点、法律适用前提

四个角度入手。

答:法的作用,又称法的功能,泛指法对个人以及社会发生影响的体

现。法在保障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但也应认识到,法的

作用也是有局限性的,主要表现为:

(1)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

除法律外,还有经济、政治、行政、思想道德、文化、教育、习惯、

传统、舆论等手段。法也不是唯一的社会规范,党规,政纪,道德规

范,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的规章、守则以及各城市中的文明公

约,农村中的乡规民约,各行各业的职业公约等都是社会规范。

(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首先,即使是制定得很好的法律,也需要合适的人正确地去执行和适

用。其次,即使是制定得很好的法律,还需要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支

持。最后,法律的实现必须要有相应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

的配合。

(3)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矛盾

作为一种规范,法律规定必定具有抽象性、稳定性的特征,而现实生

活中的问题却是具体的、多变的、千态万状的,因此法律本身存在缺

陷、漏洞、空隙等情况也是难以避免的。

(4)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无法确定

适用法律的前提是确定事实,如果确定事实在客观上根本不可能,则

制定这种法律不仅无从适用,而且会损害法律的权威。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论述司法独立。

【分析】司法独立作为法理与宪法都有所涉及的问题,是历来考查重

点,而且当前的热点事件也体现着对司法独立的认识问题。本题主要

先回答司法独立的一般含义,注意不同层面的含义,然后提到我国法

律中司法独立的体现,此后是司法独立的意义及监督原则。本题属于

理论性开放题目,可以从更学理的角度去分析司法独立的法理价值。

答:(1)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独

立行使司法权,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自己的职

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司法权独立行使是

现代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西方三权分立的产物。许多国家在宪法

和法律中都规定了司法权独立行使原则。司法权独立行使受到了国际

社会的普遍认可,在一系列的联合国文件或国际公约中,确立了司法

权独立行使的国际标准。

司法独立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观念层面,二是制度层面。就观念层面

而言,司法机关应当形成自己的职业化的观念,即形成司法职业所共

有的某些理念,这些理念保证法官在类似的案件中有可能作出类似的

客观的而非纯个人的判断。制度层面的内容要求司法人员能按自己的

观念和规则办事。两者缺一不可,相互促进。

(2)在我国,司法独立不仅是一项宪法原则,也是司法的一项重要

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

审判权、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我国《人

民法院组织法》、我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三大诉讼法也作了相

同的规定。其基本内容是:①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的司法机关统

一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此项权力;②司法机关行使

司法权只服从法律,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③

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准确地适用法律。

(3)司法独立的意义在于:①这项原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维护国

家法制统一的需要;②这项原则是保证司法机关正常行使职权的基本

条件;③这项原则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④这项原则是维护社会主

义司法公正的重要条件。

(4)坚持司法权独立行使原则,并不意味着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可

以不受任何监督和约束。司法权如同其他任何权力一样,都要接受监

督和制约。在当今中国,司法权不仅要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国家权

力机关的监督,还要接受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主党

派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司法机关的上、下级之间

以及同级之间也存在监督和约束,通过这些种类多样的监督形式和监

督机制,防止司法权的滥用。

2.论述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

【分析】本题的考查与刑法中犯罪构成要件类似,回答的思路也一

致,从传统四要件入手进行分析,具体内容上注意违法不同于犯罪,

要与犯罪构成要件的答案相区别。

答:(1)违法行为,亦称违法,是指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

合法行为。不履行法定义务,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滥用权利等,

都可以构成违法。

(2)违法构成是引起法律后果所必须具备的法律事实系统,是一种

特殊的事实构成。只有具备这一事实系统的全部事实(要件),才能

构成违法。这些构成要件有:

①违法客体。任何违法都有被侵犯的客体,即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

上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任何违法行为都必然给一定的社会

关系和社会秩序造成危害,因此,必须把对社会的危害性作为违法的

根据之一。

②违法的客观方面。违法必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既可以是积极

的作为,也可以是消极的不作为。被视为违法的作为或不作为,必须

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它必须表现为人的外在活动,单纯的思想意识活

动是不能构成违法的;二是它必须表现为对法律规定的违反,即做了

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做法律所要求的行为。

③违法的主体。违法者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主体。根据我国法

律规定,能够成为违法主体的自然人必须是达到法定年龄并具有责任

能力的人,能够成为违法主体的组织必须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或

承担刑事责任的法人。如果行为者没有法定责任能力,就不能成为违

法主体。

④违法的主观方面。违法必须是行为者出于故意或过失,即行为者在

主观方面有过错。违法者在主观方面有故意和过失两种思想心理状

态。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

结果发生,因而构成违法的,是故意违法;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

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

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而构成违法的,是过失违法。

3.论述合同解释的原则。

【分析】合同解释是民法中的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合同解释的回答与

法理中法律解释有相近之处,相同的解释方法包括文理解释、目的解

释、体系解释,具有民法特点的解释包括习惯解释、诚实信用原则解

释以及对起草者作不利解释的原则。

答:合同解释是指对合同及其相关资料的含义所作出的分析和说明,

是法官和仲裁员依据一定的事实,遵循有关的原则,对合同的内容和

含义所作出的准确说明。合同的解释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对用语应当按照通常的理解进行解释的原则

对用语应当按照通常的理解进行解释,应当是合同解释的首要方法。

对用语应当按照通常的理解进行解释,就是说应当按照一个合理的人

的标准来进行解释。

(2)目的解释原则

①如果某一合同既可以被解释为有效,也可以被解释为不生效,则原

则上应当尽可能按照有效来解释。

②如果当事人在有关合同文本中所使用的用语的含义各不相同,应当

根据合同的目的进行解释,我国《合同法》第125条规定:“各文本使

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目的予以解释”。

(3)整体解释原则

整体解释又称为体系解释,是指将全部合同的各项条款以及各个构成

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根据各个条款以及各个部分的相互关联

性、争议的条款与整个合同的关系、在合同中所处的地位等各方面因

素考虑,来确定所争议的合同条款的含义。

(4)习惯解释原则

习惯解释是指在合同文字或条款的含义发生歧义时,按照交易习惯的

含义予以明确。严格地说,习惯也包括了一般的生活习惯,但由于合

同乃是一种交易,所以在解释合同时通常是根据交易习惯来解释当事

人的意思。

(5)诚实信用原则

现代民法发展的一项重要表现乃是诚实信用原则在解释法律与合同中

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6)对起草者作不利解释的原则

在我国法律中,对起草者作不利的解释的原则主要适用于格式条款。

我国《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

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

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试题点评

1.考点分值分布

学科题号考点分值比重

名词解释1违宪审查

简答5法律责任的功能

法理学45分30%

简答6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论述1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

宪法学名词解释2表达自由40分26.7%

名词解释3议会至上

简答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论述3司法独立

简答3自助行为的条件

民法学简答4物权变动的模式40分26.7%

论述2合同解释的原则

名词解释4名例律

名词解释5官当

中国法制史25分16.7%

名词解释6领事裁判权

简答2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意义

2.重点

本套题目的重点考察科目是法理、宪法和民法学,其中对知识的考察

以基础理论知识点为主。这要求考生在复习时要加强对基础理论的复

习,要把重要理论的基本内容牢牢掌握,在此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

解。

3.难点

本试题全部为主观题,而且在简答题和论述题中有很多比较概括、抽

象的题目,如论述司法独立。而且答题时需要注意分析出题者对学科

分值的分配,如司法独立既是法理内容也是宪法内容,但分在不同学

科里回答时答题重点不同,在法理部分重点答司法独立的法理价值,

在宪法主要答司法独立在我国体现,由于论述题会在法理、宪法、民

法各出一道大题,判断出司法独立是考查宪法部分的内容才能与出题

者的思路一致。

谢谢大家!

2010年中山大学614刑法学A卷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中山大学2010年

刑法学A卷(代码614)真题及详解

主讲教师:刘云嘉

一、参考教材教辅

教材(4本)

1.《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宪法》(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3.《民法》(魏振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4.《中国法制史》(曾宪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

社)

教辅(4本,圣才考研网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1.张文显《法理学》(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2.周叶中《宪法》(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3.魏振瀛《民法》(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4.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二、本试题与其他相关试题比较

1.本试题与其他年份试题简单比较:题型、考试范围、难易程度

等。

本年试题与以往年份试题进行比较,在题型上保持一致,考试范围上

刑法学A卷是考察几门综合的学科,包括了法理、宪法、民法、中法

史,都是以国家统编教材为参考,重点考察通说。难易程度上,由于

一份试卷中包含了四门学科,因此有较广的复习范围,但同时意味着

考察会较为基础。

2.本试题与其他学校(北大、人大、中政等)相同专业试题简单比

较:题型、考试内容、难易程度等。

本试题与其他重点法学院校的考研试题相比较,题型上以记忆性为

主,没有选择和案例题,因此不考察对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在考试

内容上,考察的范围相对较广,要求考生掌握多门法学专业课的基础

知识。但试题难度适中,因为其参考教材以通说为主,题型为主观

题,考察的内容较为基础,因此本试题要求考生复习对法学基础知识

要掌握牢固。

中山大学2010年

刑法学A卷(代码614)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附带性审查

2.结社自由

3.人民代表大会制

4.三三制

5.存留养亲

6.春秋决狱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特征。

2.简述《唐律》中的十恶罪名。

3.简述人格权。

4.简述民事法律关系。

5.简述法的价值。

6.简述法的适用。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论述司法权的特征及其与立法权、行政权的区别。

2.论述民法中的共同共有。

3.论述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答案与解析】

中山大学2010年

刑法学A卷(代码614)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附带性审查

【分析】附带性审查是英美法系中典型的违宪审查方式,因此对该名

词进行解释时除了定义外,要突出是源自美国的司法判决中。同时要

指出附带性审查的效力。

答:附带性审查,又称为具体性审查或个案审查,是指司法机关在审

理具体案件的诉讼过程中,因提出对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违宪的

问题,而对该法律、法规进行审查。

附带性审查是违宪审查权在司法个案中的体现,最早行使违宪审查权

的是美国的最高法院,在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中,美国最高

法院大法官马歇尔第一次对司法是否符合宪法的规定作出了司法判

断。自此,立法机关的法律是否合宪以及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为是否具

有宪法上的依据成为司法审查的对象。凡被联邦法院宣布违宪的法

律,不仅最高法院不再引用,而且下级法院也不再适用。

2.结社自由

【分析】对结社自由的解释,既要突出其权利特点,同时还要谈到该

权利的边界,对概念解释的同时,可以对其基本特征进行简要归纳。

答:结社自由,是公民按一定宗旨,依照法定程序组织或者参加具有

持续性的社会团体的自由。在我国,凡符合中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并履行一定的法律程序而组成的社会团体,都受到国家的保护。我国

法律既保护公民享有法定的结社自由,又禁止和取缔不法分子假借这

种自由搞非法组织和破坏活动,从而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结社自由一般具有如下特征:①结社具有持久性与稳定性;②结社应

遵循法定程序,具有严格的程序性;③结社一般具有固定的组织机构

与成员;④结社与一定的利益选择有关。

3.人民代表大会制

【分析】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解释,首先要注意解释的内容是这

个制度整体,而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是突出其性质和地

位。此外,还可以简述细节性制度如运行原则、职权、产生方式等内

容。由于人大制度的内容繁多,回答时需注意简练抓重点。

答: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指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

础上选派代表,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最终实现人民当家

作主的一项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

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

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

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每年举行一次会议。

4.三三制

【分析】三三制原则是《中国法制史》中近代法史的重要知识点,对

该原则进行解释时注意突出性质,准确表述三三制的构成,最后强调

下三三制的历史意义。

答:“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制度。抗

日民主政权实行的“三三制”政策,是指在政权机关(包括参议会和政

府)中各阶层参加政权的比例,要按“三三制”原则分配,其具体办法

是共产党员(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

级)和中间分子(代表中产阶级和开明士绅)在民意机关和政府机关

中各占1/3。

“三三制”是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权实行的重要制度,团结了各抗日

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

5.存留养亲

【分析】2010年刑法的修正案中体现了我国法律传统中的存留养亲

制度,对传统制度的解释要注意明确该制度的确立时间,体现制度的

代表性律法,最后突出下传统法律制度的意义。

答:“存留养亲”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确立的一项刑罚执行制度。它规

定,对那些犯非“十恶”死罪或应判处流、徒刑的罪犯,若祖父母、父

母老病应侍,身边却无成年子孙及期亲可以照料生活,允许通过上

请,暂不执行原判刑罚,准其奉养老人,直至去世后再继续执行或予

以改判。存留养亲的规定最早见于《北魏律》。

“存留养亲”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独有的、普遍适用于社会各阶层的一

项制度,它根植于儒家“孝”的观念。这一制度是汉以来法律“儒家化”

的表现。

6.春秋决狱

【分析】春秋决狱是《中国法制史》中的重点名词,作为法律儒家化

的代表,这种审理方式具有独特之处。答题时先回答出该制度的特

色,然后要评析其意义,注意该制度存在正面负面双重评价,答题时

需全面分析。

答:春秋决狱是西汉中期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来的,是一种审判

案件的推理判断方式。指在判案时引用《春秋》等儒家经典的经义或

一些警句名言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罪行及适用法律的根据,往往也称

为“经义断狱”。引经决狱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以等级统治的忠孝伦理纲

常作为立法和用法的指导原则。

汉朝开创的这种以儒家经典的原则和词句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罪行及

适用法律根据的“经义决狱”,对于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春

秋决狱”将儒家思想带进法律之中,进一步加强儒家思想对统治阶级的

影响力。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及模糊性,也使断案产生了一定

的随意性,从而给最终的断案结果带来负面影响。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特征。

【分析】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联邦制和单一制,其中联邦制由于同我

们国家的结构形式不同,其特点需要格外注意。答题的角度可以从中

央地方的权力划分、法律和国家机关的组成形式、对外关系、成员主

体的权力和冲突解决五个方面作答。思考方法为把典型的联邦制国家

如美国与单一制国家如中国进行对比,可以得出联邦制国家的主要特

征。

答:联邦制是指由两个或多个成员国(邦、州、共和国)组成的统一

的联盟国家所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特征

有:

(1)从权力划分关系看,联邦中央和成员单位的权限划分是依据联

邦宪法明确加以规定的。联邦宪法关于权限划分的内容,往往是基于

中央和成员单位的合意,不独取决于联邦中央的意志,权力模式一经

宪法确定具有较强稳定性,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随意加以更改。

(2)从形式上看,在联邦制国家既有联邦宪法,也可能有成员国宪

法,存在联邦中央和成员单位两套立法、行政、司法系统,上下级政

权机关之问不存在绝对的从属关系。

(3)从对外关系上看,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联盟关系,

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是对外交往的主体。公民既有统一的联邦国

籍,也可能有成员国国籍,联邦国家虽是统一的国际法主体,但有的

联邦制国家允许成员国有一定的外交权。前苏联的部分加盟共和国甚

至还在联合国拥有合法席位。

(4)从成员国主体上看,联邦各成员国有自己的立法和行政、司法

机关,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统一的国籍,管理本国内的财政、税

收、文化、教育等公共行政事务。

(5)从冲突解决上看,当联邦与各成员单位发生权力冲突时,由独

立的司法机构——联邦最高法院或宪法法院依据宪法裁决。

2.简述《唐律》中的十恶罪名。

【分析】十恶罪名是唐律的重点内容,反应了封建律法对特定行为的

严厉打击。在作答本题时需要在列出十恶罪名后对罪名进行概要讲

解,同时最好能举出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样方能表现出对十恶罪名的

理解。

答:唐律沿袭隋律确立的隋律确立的十类被视为严重侵犯纲常礼教的

犯罪,在《名例律》明确说明“十恶”的具体罪行表现:

(1)谋反。“谓谋危社稷”,即阴谋以各种手段推翻现存的君主制

度,企图危害君主或国家。

(2)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即企图毁坏皇帝的宗

庙、皇陵和皇宫。企图侵害皇帝的祖宗和挑战皇帝的权威。

(3)谋叛。“谓谋背国从伪”,即企图背国投敌的行为。

(4)恶逆。“谓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

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家族内部犯上侵害罪名。

(5)不道。“谓杀一家非死罪三人,支解人,造畜蛊毒、厌魅”。这

里造畜蛊毒和厌魅是以巫术害人的行为,和杀一家非死罪三人、肢解

人的行为一样恶劣,后果严重。恶性侵害,以残酷恶毒手段杀伤他人

的罪名

(6)大不敬。包括盗窃御用物品、因失误而致皇帝的人身安全受到

威胁、不尊重皇帝及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