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新课标)_第1页
3.6《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新课标)_第2页
3.6《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新课标)_第3页
3.6《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新课标)_第4页
3.6《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新课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第6课时地球的形状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到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所以本节课我们主要回顾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发展历程,了解到每一个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真理都需要经历无数的验证。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科学思维*了韶技术的进步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现象,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感知科学认知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探究实践*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信息证据,推理、韶释和描述地球是球体的观点。*能设计模拟实验再现现象,观察记录现象,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态度责任*感受古人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中孜孜不倦的努力,提高科学探索的兴趣。*积极参与模拟实验,乐于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是一个球体所经历的漫长的发展过程。难点:尝试设计模拟实验来验证地球是球体这一观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视频。学生准备:篮球、乒乓球、船的模型、手电筒、白纸、小立方体、白纸、实验记录单等。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太阳和月球是两个星球,它们的形状都是球体,这是我们可以直观通过观察得到的。那地球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呢?2.在古代,科技不发达,那时的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3.今天我们就跟随古人的脚步,一起走进探索地球形状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吧!(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人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来认识地球形状的,快速聚焦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二、探索活动一: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想。提出自己的疑问“地球的形状到底是什么样的?”1.代入角色:让学生站在室外空旷的地方去观察,天空是广阔的。回到很久很久以前,也会像绝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2.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地球是球体这一概念,但是他的概念并没有得到认可。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圆地方的说法慢慢地被推翻了,我国科学家张衡提出了新的想法”浑天说”。4.后来人们开始注意到大自然中的一些现象,并开始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5.由于缺乏有力的证据,当时的人们仍然不相信地球是球体。为了验证这一观点,无数前辈们开始积极地寻求各种有力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活动二:模拟实验。(一)对比观察船的模型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 1.出示实验材料:篮球、船的模型等。2.演示实验,并讲解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4.交流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汇报。5.观看船在海面上航行的视频,进一步了解这一现象。(二)对比观察正方体和球体投射的影子1.出示实验材料:手电筒、乒乓球、小立方体、白纸。2.演示实验,并讲解实验操作要点。3.分组实验,小组合作完成产生影子的实验。4.使用同样的方法,分别照射乒乓球和小立方体,观察这两种物体在白纸上形成的影子是怎样的,及时地把观察结果绘制到记录单中。5.交流和分享,得出结论:影子的形状和物体的形状有关,方形物体的影子是方形的,球形物体的影子是圆形的。小结:这两个模拟实验,初步验证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活动三:麦哲伦的环球航行。1.谈话:经历了无数次猜想被推翻又捉出新的猜想,从猜想到推2.测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地球是一个球3.人不能接受这个观点,因为当时还没有的理解。比较直接的证据来证实这一观点。4.播放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视频,并结合世界地图、航行的路线等给学生讲解他们旅行的故事和艰辛。5.交流总结: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了地球是球体这一观点。1.学生通过亲身体聆,了解古人的猜想是如何得来的,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去寻找新的证据来证实自已的想法。2.学生对于这两种现象并不容易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自己操作模拟这两种自然现象,自己观察,加深印象。3.证明我们在观察月食时看到地球投射到月球的影子总是圆形的,从而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4.吸引学生的注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三、研讨1.通过模拟实验,你观察到哪些信息可以说明地球是球体?2.人们是怎样认识到地球是球体的?(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多种方式进行描述)培养学生尝试使用自己的语言,不同的方式来展示总结自己的实验成果的能力。四、拓展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地球形状的知识,及时记录,并和同学进行交流分享。进一步加深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了解。板书设计地球的形状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学生亲自到室外仰望天空,感受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想法开始,逐步探索关于地球的形状。在猜想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不断地对大自然进行观察,提出许多质疑“天圆地方说"的依据,同时在一些自然现象的基础上推测出“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一观点。接着借助两个模拟实验,未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月食现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重新经历了人们探索和了解地球形状的过程,从古人认为地球是方的,到从海面上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和月食看到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模拟实验,到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到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通过探测卫星从外太空看地球,清晰地看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科技进步对探索地球和宇宙的帮助,感受到人们不断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第1课仰望天空1.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了光照和热量。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3.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太阳上有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4.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为什么看上去差不多大小呢?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找一找原因。其中拿纸筒观察的同学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小圆片代表月球;大圆片代表太阳。5.太阳比月球大得多,但我们从地球看它们的大小差不多,这是因为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比月球离地球的距离远得多。6.恒星、行星和卫星卫星(1)恒星:本身能发光发热。(2)行星:绕着恒星运转。(3)卫星:绕着行星运转。7.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2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1.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2.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1)影子长度变化是长→短→长。(2)太阳方向变化是东→南→西,影子方向变化是西→北→东。(3)一天中,正午时影子最短,早晚影子都比较长。(4)同一时刻,我们周围物体的影子方向都是相同的。3.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4.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第3课影子的秘密1.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筒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阳光下的物体。2.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阻挡物和屏(呈现影子的平面)。3.像太阳和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球不是光源,月球看起来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4.影子的变化(1)影子的变化包括方向、长短、大小、形状的变化。(2)影子的方向与光源所在的方向相反。(3)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照射角度有关,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光源斜射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4)影子的大小与阻挡物的位置有关。当光源和屏的距离一定时,阻挡物越靠近光源,影子越大;阻挡物越远离光源,影子越小。(5)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5.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云。6.手影游戏、皮影戏都利用了影子的原理。第4课月相变化的规律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2.研究月相变化的规律时,按农历日期进行会更方便。3.一个月内,月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