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3:新七年级语文开学分班考试基础卷(三)-2023年小初衔接语文通关宝典(原卷版)_第1页
专题23:新七年级语文开学分班考试基础卷(三)-2023年小初衔接语文通关宝典(原卷版)_第2页
专题23:新七年级语文开学分班考试基础卷(三)-2023年小初衔接语文通关宝典(原卷版)_第3页
专题23:新七年级语文开学分班考试基础卷(三)-2023年小初衔接语文通关宝典(原卷版)_第4页
专题23:新七年级语文开学分班考试基础卷(三)-2023年小初衔接语文通关宝典(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3:新七年级语文开学分班考试基础卷(三)语文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小升初学生马上就要走进初一的课堂了。新的环境、新的知识,你准备好了吗?愿你以最好的学习状态完成下面的试卷,成就心中的梦想!测试内容: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单元、小升初衔接阅读、课外积累等建议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2分)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A.yūn

hēng

zhāng

suōB.yùn

hēng

chēng

shuāiC.yùn

hōng

chēng

suōD.yūn

hōng

zhāng

shuāi2.(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场阔别已久的雨,淅淅沥沥地飘洒下来,虽说伴有些许寒凉,但仍然是最轻柔的乐章。B.“立春”是每年的第一个节气,“一年之计在于春”,因此,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对“立春”都非常重视。C.贸易圈内人士认为,特朗普对中国咄咄逼人的举动正在毁掉他达成任何长期贸易协议的机会。D.春天来了,小芳和哥哥小明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跟着爸爸妈妈去郊游。3.(3分)在下面语段中的[甲][乙]两处分别填写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你了解天安门吗?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甲]城台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乙]城楼歇山重檐,造型典雅、金碧辉煌。A.[甲]冒号[乙]逗号 B.[甲]破折号[乙]逗号C.[甲]冒号[乙]分号 D.[甲]破折号[乙]分号4.(3分)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组是(

)①当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有何见教?请说吧。”②当王老师到你家家访时,你说:“王老师,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③当好朋友邀你看球赛时,你说:“没钱买票,如果你愿意慷慨解囊,我就在此先行谢过!”④当晚上爸爸叫你早点睡觉时,你说:“你只有欺负我!妈还在打游戏,你咋不说?”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5.(8分)默写填空。(1)《观沧海》中极力描写大海的壮阔及由此而产生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月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3)子在川上曰:“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4)________,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6.(8分)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某校七年级开展“家·国·梦”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家·幸福的家】感受亲情,孝亲敬老,让爱住我家。请根据示例,为活动再设计两个内容。①说成长故事

②看新旧照片

③________

④________(2)【国·强盛的国】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爱国主题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洁,有感染力,不超过15个字。(3)【梦·复兴的民族】无悔青春,无憾人生,扬起中国梦。下面是某同学为活动准备的演讲稿部分内容,有一处语序不当,一处标点使用有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①总有一种声音挥之不去,在天地间久久回响;总有一群背影无法忘怀,成为一个民族的记忆。②徐梦桃,北京冬奥会赛场上的31岁老将,她带着钢钉出场,凭借完美一跳夺冠,成就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全满贯,这是人生的翻转,更是创纪录的翻转。③邓小岚,坚持18年到阜平县马兰村的义务支教者,她教授音乐,募集乐器,组建合唱团。④十几年间,一批批孩子走出大山,站上更大的舞台,而邓老师温暖的目光却始终未曾改变。⑤一个又一个感动事例,温暖,涤荡我们心灵,他们点燃了我们爱国热情,带动我们一起向未来。第______句有语序不当的问题,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_句有标点使用不正确,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与鉴赏(共44分)(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栗花香①杏花落了,梨花谢了,桃花变成了青桃。时序进入五月,草木渐次葱茏,春天里的繁花渐次退场,而夏花尚未接力。朋友说,不妨到山里走一趟,那里有一种花,很可能你没见过。②抵制不住诱惑,上了朋友的私家车。小车沿着蜿蜒的溪谷小道,向深山蛇行而去。随着山路的渐次抬高,车窗外的景致也由深绿幽暗变成嫩绿敞亮,隐隐约约地飘来阵阵暗香。③车子开到半山腰的一处彩钢瓦搭建的民房前停下,那儿是朋友的园林生产基地。下了车,山野的草木清香夹杂着从未闻过的幽香扑面而来。这种幽香,既含有青草香味,又含有蒸熟的绿豆糕散发出来的香气。环顾四周,没见着花,不知这香气来自何处。见我傻愣着,朋友说,走,上山去看看。④山上是一大片果树林,栽种了板栗。板栗园里的香气更浓,犹如走进了糕点坊,清蒸的豆粉香将我包裹。朋友指着身边的板栗树说:你看那一串串花穗,仔细闻闻,多香啊。⑤啊,那香味儿来自栗花!我感到意外。我吃过种植的板栗,也吃过山上的野毛栗,但还没有仔细打量过这种美味果实之花——栗花。其实这种栗花,在乡下不泛其踪,但因为不起眼,往往视而不见。着实不起眼,若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挂在枝头的毛毛虫,披着淡淡的黄绿色绒粉,在阳光下泛着幽光。⑥凑近一闻,可不是嘛,那馥郁的香气就是从这儿溢出来的。单穗栗花藏在绿叶间,毫不起眼;千万穗栗花缀起来,一串串,一树树,就有了气势。那些穗状栗花,如檐下晾晒的豆角,又似窗前垂挂的千纸鹤,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花香的波纹一圈圈漾开,交叉,重叠,将整座山峦淹没,吞噬,连我自己也概莫能外。沉浸在栗花的海洋里,被清新而质朴的栗香裹挟,簇拥,感觉浑身上下都被香气洗了一遍,无比通透。⑦这里是朋友承包的千亩山场,栗树园只是核桃、柑橘、枇杷等经果林中的一项。朋友老家在这片山区,早年随外出务工人员跑到城里淘金,小赚了一笔后,又回到家乡投资创业,成立合作社,开辟果园,种植经果林,带领山区群众共同致富。⑧以前,我对朋友、对朋友经营的这片山林并不够了解,如今走进这片栗园,近距离感知栗花的素雅和栗香的浓郁,深为栗花无形的气场所震撼:与百花无争,朴实低调,安静地坚守在山上,纵使被无数双眼睛忽略,依然从容不迫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开花,结果,奉献人们可口的美食,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⑨山上一片片果园如版画拼图,实在太美,我掏出手机,边走边拍。一回头,发现朋友正在指导山民修剪栗枝,他们如同栗花一样,默默无闻,淡泊无争。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另一种栗树,正在山上安静地生长。⑩漫山栗花香,让人念念不忘。7.(4分)第⑤段画线句“啊,那香味儿来自栗花!我感到意外。”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我”觉得意外的原因。8.(4分)请赏析第⑥段画“”句子中的加点词“溢”的表达效果。9.(4分)文章第①段画“”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10.(4分)文章第⑩段“漫山栗花香,让人念念不忘。”让作者念念不忘的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桂花醉①我喜欢桂花,最喜欢它的香气。桂花盛开时,芳香弥漫,沁人心脾。沐浴在桂花香气中,会不自觉地闭上眼睛,充分发挥鼻子的嗅觉功能,呼吸也不自觉地加快了。香气袭人,仿佛能把人熏得醉眼蒙眬。②我还喜欢桂花的味道。小时候特别羡慕别人能吃到桂花糖、桂花糕、桂花蜜。过不了嘴瘾,闻一闻也能醉人。当然,得多分泌唾液,让口腔黏膜和唾液腺活跃起来,使劲儿折腾,面对美食而不得,名副其实地垂涎欲滴。③工作以后,我可以不时吃上各种桂花食品,什么桂花藕、桂花酥、桂花酱之类。如今,桂花已成为糕点菜肴的点缀,提升香味的佳品。尽管已经没有小时候那么嘴馋了,但只要见到桂花食品,我也总会忍不住想尝尝。自当是再回味一下记忆中的桂花香,自我陶醉一下。④我出生和童年生活的村子里也有少数几株桂花树,但我对它们没有什么印象。最早铭刻在记忆中的桂花树和桂花飘香都在桐城中学里。14岁的那个秋日,我踏进桐中,开启了真正的求知生涯。⑤桐城中学校园原址在桐城公园,那是当时县城唯一的公园,可见桐中创办者吴汝纶老先生的影响力之大,和桐城人对教育的重视。古老的校园犹如植物园,树木茂盛,古树参天。有上百年历史的惜抱轩银杏、紫藤花都很知名,但唯有桐中的桂花树才是我的最爱!⑥刚进桐中求学时,桂花树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高大翠绿的树木比比皆是,不足为怪。可是那年深秋,突然满园袭来阵阵清香。扑鼻的香味扰得我不能静心读书。我无心安坐教室中,迫不及待去寻觅香味的来源。⑦原来,半山阁前后那些高大的桂花树是香味的发源地。满树绿叶中缀满米粒大小或黄灿灿、或银白的小花。花瓣虽小,但香力超凡。它的样子并不张扬,微风拂过,树上荡漾起淡黄色或银白色的波纹。后来,我发现游泳池畔、小溪旁、假山附近也有桂花树,金桂、银桂到处都是。整个校园飘起清新淡雅的桂花香味。桂花的香气伴着微风,熏人欲醉。此情此景,我不由想起一代代桐中学子金榜题名、蟾宫折桂……⑧夜晚的桐中桂花香气更浓。秋日夜晚,无论有无月色,我都特别喜欢走在静谧的校园里。在桐中桂花的香气中,我从懵懂无知的少年渐渐成长为一个知晓一些事理的青年。无论这之后的30多年我生活在哪儿,都忘不了桐中和桐中的桂花香。因为那里有我人生的起点。⑨多年来,这桂花的香气在我心中缠绕。去年国庆长假正好赶上高中毕业35周年。我回到家乡和同学聚会庆祝一番,正所谓“桂花时节约重还”。⑩美食美酒并不吸引我。我最馋的还是桐中那迷人的桂花香!在皎洁的月光下,我和同学一起漫步在桐中校园里。暗香浮动,桂香盈鼻,神清气爽!久违的桐中桂花还是那么醉人,那么让我迷恋!这是家乡的气味,桐中的气味,这是香甜的桂花的气味!11.(4分)选文写物抒情,开篇写喜欢桂花的香气、______、桂花食品;主体部分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抒情的着力点是“因为那里有我人生的起点”。12.(4分)第④段划线句子,在全文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3.(4分)文中多处三字、四字词语连用,灵动活泼、清晰明快,便于抒发作者独特的情感。请任选一处,简析这一语言特点。(12分)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同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冂不顾。14.(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期日中()

(2)太丘舍去()(3)下车引之()

(4)入门不顾()15.(4分)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2)待君久不至,已去。16.(2分)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一句,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也暗示文中内容与守时相关。B.从“怒”到“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态度的变化,表明友人也是知错能改的人。C.“入门不顾”四个字,表现出元方在语言和道义上战胜对方后内心的满足与自豪感。D.文章简短却内容丰富,刻画了三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讲礼守信的道理。17.(2分)古人追求文化修养,称谓上有敬辞和谦辞的区别。本文中有敬辞谦辞吗?请各找出一个,说说它们分别用于指称谁?并说说它们的作用。(4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各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8.(2分)下列对这首元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