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鞋的演变_第1页
中国古代鞋的演变_第2页
中国古代鞋的演变_第3页
中国古代鞋的演变_第4页
中国古代鞋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国古代鞋的演变第2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西汉末年,班婕妤一篇《捣素赋》中提到,“红黛相媚,绮组流光,笑笑移妍,步步生芳”。如何才能“步步生芳”?自然离不开鞋之美。“华面玉粲,靴若芙蓉”、“践远游之文履,曳雾彀之轻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诗词中对鞋袜的描写不禁勾起我们的好奇。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鞋如何进行演变?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探寻鞋的发展历程。第3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历经数千年的积淀,我国古代鞋履艺术不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且伴随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步伐,烙上了各个时代文化的印记。在旧石器时代,我国便出现了用兽皮制成的“裹足皮”用于御寒,此时的人类制作鞋的雏形仅仅对出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因此,可以涉及审美文化研究的不多,但却为此后鞋履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在进入农耕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活的富足,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在实用价值的基础上产生了通过审美获得艺术价值的诉求,相伴而生的审美观念也同时出现。第4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鞋,是履、靴、鞋、屐的统称。鞋起源于何时?又是由谁发明的呢?现在无从考证,但历史表明,我国不仅是服装文明古国,也是制造鞋的文明古国。大约在五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在用骨针缝制兽皮衣服时,也缝制兽皮鞋子,用以护脚,追寻措物。接下来我们将根据几个代表时期介绍鞋的演变过程。第5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远古时代第6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以各种简单的石制工具捕获动物。在得到动物后,就带到自已的洞穴里,“食其肉而用其皮”,这就是历史上“茹毛饮血”、“食草木之实,衣禽兽之皮”的猿人时期。为了不受外界的气候条件以及地面条件的影响和威胁,他们不仅制作兽皮衣来抵御风寒,并且知道用兽皮来保护脚,也就是用兽皮简单的将脚裹住,达到不受冻,不被刺伤的目的。第7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旧石器时代古代把人类身上的服饰分作首衣、上衣、下衣和足衣。足衣,就是古人对鞋与袜的总称。当时,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也没有发明纺织。“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五蠹》)。据专家研究,人类经历过赤足时期,后来才发明了鞋子。在此较寒冷的地区,当时的原始人用一种小皮条将整块切割而成的兽皮包扎在脚上,实际上是一种兽皮袜。这是最早的“足衣”。已有数万年以上的历史。因用于裹脚,亦有“裹脚皮”之称。据推断,它是最古老的原始鞋,也是今天鞋子的原始形态。

最原始的鞋第8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旧石器时代最古老的皮鞋(距今约5500年)第9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新石器时代1973年秋,在我国青海少大通县上孙家寨一座马家窑类型的墓葬中,出土了氏族时期的一件陶器,上面一人,足上已着鞋,而且鞋尖上翘。鞋翘,是中国古鞋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有史料记载,中国鞋翘始于前秦,从以上文物的发现看,鞋翘起源时期还可提前,马家窑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据测定,其具体年代为五千至五千八百年前,约相当于我国传说中炎帝到黄帝时代,即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第10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春秋战国第11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春秋战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成语,出自春秋末老聃所著《老子》六十一章。一直沿用至今,用来比喻大的事情要从第一步做起,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人要走路,必须要穿鞋。鞋是人们为了保护脚部免受带棱带刺的硬物伤害、便于行走和御寒防冻而穿用的兼有装饰功能、卫生功能的足装,这是不言而喻的。鞋子虽然只占人们服饰的很小部分,而且处于不受人注目的“最下层”,但其作用非同小可。由此可见,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第12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春秋战国"胡服骑射"是我国鞋文化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改革实践。战国时,各国战争频繁。赵武灵王首先引进北方民族和西域少数民族所着的胡服,战士们穿短衣、着裤、着马靴,作战十分灵活。于是赵国逐步放弃车战,改用骑兵战术,终于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靴的出现,是我国鞋史上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它变穿舄穿履而改着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军事生活、政治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从此,皮靴不仅成为我国各朝代的军事用鞋,同时传入民间,演变为生活用鞋。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鞋饰。

第13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春秋战国草鞋以稻草编就,是稻作文化的产物。草鞋的制作很简便,只需打出鞋底,再在脚头用草绳扭结,脚跟连底兜起后用草绳套住打结即成。此鞋价廉物美、走路轻快,上山下地日常劳作均可穿用,至傍晚鞋底如若穿破,多弃之,故又名"不惜"、"不借",一日一双,日日更新。据传,草鞋始于夏朝,至春秋战国,王公贵族也时兴穿此鞋。大思想家庄子不仅自己能织,还穿着破草鞋去见魏王。第14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春秋战国战国时期的皮鞜履战国青铜靴第15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春秋战国其形制为战国时期战靴,制作十分精巧,因铜制鞋不易腐朽,古人用来装饰茶几的四只脚,既美观、又实用。桌面早就腐烂了,"鞋"依然存在第16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春秋战国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工艺品。战靴上的蟠缡纹是典型的战国纹样。此仿古品的形制,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变革时从东胡族引进的皮靴。战国玉靴第17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春秋战国这是1928年河南洛阳市金村出土的战国青铜女孩像。我们从她的脚上,可以明显地看到她穿着一双皮靴。这种皮靴正是战国时期由外族引进的时尚鞋履,也是我国皮革鞋的源流。

第18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春秋战国靴的出现,是我国鞋史上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它变穿舄穿履而改着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军事生活、政治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从此,皮靴不仅成为我国各朝代的军事用鞋,同时传入民间,演变为生活用鞋。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鞋饰。第19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唐代第20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唐代从考古发现资料来看,唐代西域女子的鞋履可分为高头和平头两种形制。高头履又称翘头履,阿斯塔那230号墓出土的屏风画《仕女图》中的女子,所穿的鞋子就是翘头履,鞋头上翘,并饰有花纹。第21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唐代唐代西域女子穿着的平头鞋有麻、蒲、皮等多种质地。用麻线编制的鞋子称作麻鞋,又称线鞋,如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一双麻鞋,用粗麻绳编织成厚底,由细麻绳编织鞋面。鞋面结构疏朗,中间编织成镂空状,与现代的凉鞋相似。第22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唐代麻鞋并不是西域的鞋履,是从内地输入的。但内地的线鞋,则是京城里贵族妇女时尚的奢侈品。穿麻鞋的形象在唐代绘画作品中有诸多反映,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中的宫女们,全都穿着麻鞋。第23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唐代唐代西域靴子实物十分少见,多见于绢画、石窟壁画和草原石人,西域女子舞蹈时也穿皮靴。受西域的影响,唐代妇女也有穿靴子的习俗,特别为宫廷舞女所青睐,将这种靴子叫“蛮靴”。如舒元舆的《赠李翱》中云:“湘江舞罢忽成悲,便脱蛮靴出降帷。”穿靴子的妇女形象,在唐人的绘画中也有反映,和这种靴子配套,身上都着胡服。第24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唐代高缦,是指鞋头高耸部分。大唐帝国进入社会发展鼎盛时期,鞋缦造型亦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这双唐三彩鞋为典型的唐代卷云式高缦鞋形制。唐代鞋履高耸的头部经常突出两个尖角,好似分梢,男女皆穿。又称"歧头鞋"。该鞋形制始于西周,唐代沿袭,宋后渐没。第25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清代第26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清代清朝入关以后,由于气候温暖,人们开始穿着以布料制作的靴,有夹层的,也有棉靴,随季节而更换。按清朝的规定,只有入朝的官员才许穿方头靴。第27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清代民间男子一律都穿尖头靴,制靴的材料有素缎、青布等。还有一种矮帮的薄底快靴,因底薄,穿着轻便而利于活动,多为士兵和小差宫穿着,此外武术练功者也有穿的。第28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清代清代妇女讲究穿木底鞋,尤其满洲贵族妇女穿木底高跟鞋更为普遍,有“旗鞋”之称。鞋底形状有“马蹄形”、“花盆形”。鞋的跟底面有白布包裹,上面有刺绣和穿珠等装饰。第29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清代旗鞋(花盆底鞋、高底鞋、马蹄底鞋),是满族特有的一种绣花鞋,因其底似花盆而得名。鞋底以木制成,外裹白布,一般为7厘米,最高的可达13厘米,鞋帮饰花草和鸟等刺绣。有的鞋底上山有绣花图案,脚尖处有丝线编成的穗子及地,清代特别盛行,连慈禧太后也常着此鞋。第30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清代关于花盆底鞋的起源,民间有三种说法:第一,认为满族妇女爱穿旗袍,置高底,可使旗袍不拖地,又不暴露双脚。第二,认为满族妇女为了增其身高,表现女性的婀娜多姿,故置高底。第三,满族妇女上山劳动为防蚊叮,同时免使鞋底遭泥湿,故习惯在鞋底部附木块,后发展为花盆底鞋。第31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清代具有清代特色的还有帝后靴鞋。自周代开始,历代封建统冶者都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服饰制度。服饰成为等级的标志,皇权的象征,特别是帝后穿着的首衣、上衣、下衣、足衣都有严格的规定。到了清代,这种规定发展到了极致。第32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民国时期第33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的不断扩大,中国近代的传统鞋饰面临着巨大的冲击。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废除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国成立以后,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扑面而来,新的思想和观点冲击着社会生活,清朝的服饰制度大部分被革除,传统鞋饰至此发生了整体上的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随心所欲的选择和设计自己喜爱的鞋饰,有着装自由。同时,改变后的鞋饰更方便穿着和日常生活,民国时期的鞋饰趋于平民化。第34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民国时期坤鞋:民国初期最流行的形式,木底。第35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民国时期合脸鞋:盛行于民国十几年,前部圆尖,后部圆肥,有系鞋带与鞋带鼻,有皮底也有布底,鞋店制售的。第36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民国时期深脸圆口鞋:创于民国二十年间,是最广泛的流行鞋式,鞋帮很高,鞋脸也深,前面肥尖后面肥圆,鞋底为皮底,多为鞋店制售第37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民国时期方口两截鞋:盛行于民国二十年左右,大多为鞋店所制。由三片鞋帮合成,前面一片橄榄形,后面两片长方型鞋帮。第38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民国时期皂鞋:民国初年盛行于平、津、鲁各地,鞋帮为两片,平底或布制,脸极浅,口作尖形,鞋帮窄浅,常制用青色制造,故名为皂鞋。第39页,共4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小脚放足,脚得到了放宽,女人们的裹脚布去掉以后,脚都不同程度的长大了,他们的鞋也随之增大,但基本做工还是相同的。绣花鞋是我国千年不衰的民族鞋饰,在不同的历史年代绣花鞋反应了该时期的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