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市级名校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市级名校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市级名校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市级名校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市级名校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市级名校中考联考化学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2.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A.能量观: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B.分类观:纯碱和烧碱从组成上都属于碱C.守恒观: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D.微粒观:每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3.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水对铁生锈有无影响B.探究质量守恒定律C.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D.探究甲烷的组成4.工业上制造硝酸的过程中,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gC.X中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1D.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2价5.X先生雅兴大发,某日晚间小酌后发了个朋友圈,内容是晚餐:猪耳切半个,黄瓜拌一截。啤酒二三瓶,鸡爪四五根。鸡脖六七段,酒性八九分。花生小半碗,十分幸福人。从中可以看出X先生在饮食方面,有如下缺点需要纠正A.没有补充蛋白质B.没有补充淀粉类C.没有补充维生素D.没有补充油脂6.一氧化氮(NO)虽然有毒,但由于其在医疗上有重要用途而享有“明星分子”的美誉。下列有关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氧化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gB.一氧化氮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一氧化氮由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一氧化氮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7.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电解2H2↑+O2↑,无法获取的信息是()A.反应所需条件 B.生成物的状态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 D.氧气可助燃8.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产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高梁酿造食醋 B.焚烧垃圾发电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D.石墨制成人造金刚石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10.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I.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II.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液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B.取少量步骤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II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MgSO4+BaCl2=MgCl2+BaSO4↓。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实验室需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主要操作步骤如下:(1)计算:所需固体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g;(2)称量: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氢氧化钠应放在_______中称量;(3)量取: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滴管和________;(4)________操作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加速溶解。(5)在量取水的过程中,某同学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会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是科学家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试计算: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填字母)ABC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向AgNO3溶液中滴入Na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如图表示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写出“”表示的粒子的符号: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14.请你根据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分析下列现象发生的原因。为什么大风可以吹灭燃着的蜡烛。_____;为什么大风可以使燃着的干柴燃烧的更剧烈。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为了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实验,分别取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试管中的清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对烧杯中的物质进行了过滤,并对滤液中的溶质进行了探究: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物质?一定含有的溶质除NaOH外,还有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作出两种猜想。猜想A:氯化钡:猜想B:碳酸钠为了验证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成分,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滴加过量__________猜想A正确_____猜想B正确无现象二者都不存在(反思交流)写出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某同学提出用其他物质也可以区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符合要求的物质是_____(填字母)。A无色酚酞B氢氧化钡C氢氧化镁D硝酸E二氧化碳16.NaOH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探究NaOH的性质。实验一向两块固体表面滴加稀盐酸实验二振荡2个塑料瓶(1)实验一中滴加盐酸后产生的气泡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中振荡2个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A瓶出现沉淀,B瓶中先有白色沉淀,继续振荡后沉淀消失。①请说出一-种鉴别NaOH固体和Ca(OH)2固体的物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②B瓶中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3)在20°C时,研究小组对A瓶中产生沉淀的原因及成分做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两只塑料瓶中发生了哪些反应,得到了哪些物质?[查阅资料]①20°C时,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物质NaOHCa(OH)2Na2CO3NaHCO3CaCO3Ca(HCO3)2溶解度/g1090.1821.59.616.6②CO2可以与Na2CO3溶液发生反应:。③NaHCO3固体在120°C开始分解:。Na2CO3加热不分解。④常温下,饱和Na2CO3溶液pH为12.3,饱和NaHCO3溶液pH为8.1。根据以上资料和实验现象推断:B瓶最终所得澄清溶液中所含溶质为____________。[提出猜想]对A瓶中沉淀成分有以下四种猜想:猜想Ⅰ:NaOH和Na2CO3;猜想Ⅱ:Na2CO3;猜想Ⅲ:Na2CO3和NaHCO3;猜想Ⅳ:NaHCO3。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分析后,认为“猜想I”不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将A瓶固体过滤后,用冰水洗涤,在烘箱中烘干。烘箱温度应控制为_______________。小组甲:取2g固体溶于98gH2O配成溶液,用pH试纸测得其pH约为11。则_______________(填“猜想Ⅱ”、“猜想Ⅲ”、“猜想Ⅳ”)不成立。.小组乙:取干燥固体在硬质大试管中加热,并将导管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热过程中,一直未见烧杯中有沉淀产生;将试管中固体冷却后称量,其质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实验结论]____________(填“猜想Ⅱ”、“猜想Ⅲ”、“猜想Ⅳ”)是正确的。[反思评价]若不进行实验操作,仅通过比较塑料瓶中气体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的相对关系,也可推断出A瓶中所得产物种类,还需要查阅或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析】

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选项错误,故符合题意;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选项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选项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选项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2、B【解析】A、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正确;B、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属于盐类,错误;C、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正确;D、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正确。故选B。3、A【解析】

A、由图可知,实验中的变量只有水,可以探究水对铁生锈有无影响,选项正确;B、氯化钠不与稀硫酸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必须通过化学反应加以探究,故选项错误;C、铜与铝均能与硝酸银反应,能证明铜、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但无法证明铜和铝的金属活动性的强弱,选项错误;D、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烧杯只能证明有水生成,不能检测二氧化碳的生成,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如果某种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探究其中一种因素的影响方式时,其它因素应保持相同。4、C【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有4个氮原子,12个氢原子和10个氧原子,反应后可以看到有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所以还应有4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所以可知X为NO。【详解】A、置换反应为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而X为NO,不为单质,所以不是置换反应,选项A错误;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所以X相对分子质量为30,选项B错误;C、X化学式为NO,可以看到氮、氧原子个数比为1:1,选项C正确;D、反应前NH3中氮化合价为-3价,反应后NO中氮的化合价为+2价,化合价是由-3价变为+2价,选项D错误。故选C。5、B【解析】

猪耳、鸡爪、鸡脖等可提供蛋白质和油脂,黄瓜可提供维生素,故X先生没有补充淀粉类。故选B。6、B【解析】

A、一氧化氮的化学式为NO,利用各元素原子量之和求相对分子质量,其相对分子质量=14+16=30,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A错误;B、由一氧化氮的化学式可知,一氧化氮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选项B正确;C、由一氧化氮的化学式可知,每个一氧化氮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选项C错误;D、一氧化氮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7∶8,选项D错误。故选B。7、D【解析】

A.根据该化学方程式可知,此反应条件是通电,故不合题意;B.由生成物化学式后的气体符号可知,生成物是气体,故不合题意;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即为化学计量数之比,即2:1,故不合题意;D.在该反应中,氧气是生成物,所以此方程式不能体现氧气的助燃性,故符合题意。故选:D。8、C【解析】

A、高梁酿造食醋,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焚烧垃圾发电,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石墨制成人造金刚石,碳原子排列方式发生改变,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9、D【解析】

A、溶液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B错;C、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一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此时还可以溶解其它溶质,故C错;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会降低,故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熟悉常见物质溶于水伴随着的能量变化.10、A【解析】A、图甲中K点时,碳酸钡(过量)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L点时,碳酸钡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氯化钡,故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过量的盐酸与反应生成的氯化钡;由图像可知,N点时,硫酸镁与氯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镁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的氯化镁及过量的盐酸,正确;B、取少量步骤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因为盐酸与碳酸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钡也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错误;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4.5g=18.5g-14g是步骤II中溶液增加的质量,不是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错误;D、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能溶于胃酸,不能达到解毒的目的,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2烧杯量筒溶解减小【解析】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50g×4%=2g;(2)氢氧化钠易潮解,且有腐蚀性,需要放在烧杯内称量;(3)量取液体时,需要用到量筒,利用滴管滴加最后水的量,以量取到所需水的体积;(4)溶解氢氧化钠时,需要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5)仰视读数时,实际量取液体体积偏大,溶剂质量增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点睛】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贴标签贮存;称量时使用托盘天平,注意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使用量筒量取液体进行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527:12C【解析】

(1)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14+16×2)×3=152(2)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4×4):(16×6)=7:12(3)将化学式变形成:N2O3,则三个选项的物质化学式中氮原子数相同,氧原子数越多,则氮元素质量分数越小,所以N2O5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C。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产生白色沉淀Na+NaCl+AgNO3═NaNO3+AgCl↓【解析】

(1)硝酸银能与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会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故填:产生白色沉淀;(2)向AgNO3溶液中滴入Na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硝酸银能与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实质是银离子结合氯离子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则“”表示的粒子是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故填:Na+;(3)硝酸银能与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NaNO3+AgCl↓,故填:NaCl+AgNO3═NaNO3+AgCl↓。14、大风带走热量,使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因为增大了氧气浓度,使干柴燃烧的更旺【解析】

(1)大风可以吹灭燃着的蜡烛,其灭火原理是大风带走热量,使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2)大风可以使燃着的干柴燃烧的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氧气浓度,使干柴燃烧的更旺。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NaCl稀硫酸白色沉淀有气泡产生BaCl2+Na2CO3=BaCO3↓+2NaClBD【解析】

[提出问题]

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一定还含有氯化钠,故填:氯化钠。

[实验设计]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硫酸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其中含有氯化钡;

产生气泡,说明其中含有碳酸钠;

无现象,说明不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实验过程如下所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硫酸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想A正确有气泡产生猜想B正确无现象二者都不存在[反思交流]

(1)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故填:BaCl2+Na2CO3═BaCO3↓+2NaCl。

(2)A.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不能通过酚酞鉴别;B.碳酸钠可以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钠不与氢氧化钡反应,可以鉴别;C.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不与氢氧化镁反应,不能鉴别;D.碳酸钠与硝酸反应产生气泡,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E.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选BD.16、CO2将等量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用手轻轻触碰试管外壁,如果发烫说明是氢氧化钠,如果不发烫,说明是氢氧化钙碳酸氢钙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小,因此氢氧化钠不会析出120℃以下Ⅳ不变猜想Ⅱ20℃时,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的密度【解析】

(1)实验一中,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