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同步素材:第2单元 任务群学习资料_第1页
2021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同步素材:第2单元 任务群学习资料_第2页
2021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同步素材:第2单元 任务群学习资料_第3页
2021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同步素材:第2单元 任务群学习资料_第4页
2021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同步素材:第2单元 任务群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中国古典《窦娥冤》的悲剧特征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的代表作,更是中国戏曲史、文

学史上的著名悲剧之一。在王季思先生主编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中,它名列第一。近

代学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曾给予这部名剧以很高的评价,认为它“即列之于世界

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一、善与恶的冲突一一中国古典悲剧的主线

戏剧的本质在于冲突,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生命。通常人们评价一部戏的好坏所说的“有

‘戏'、没'戏"',或所谓“戏剧性”,指的就是剧中的戏剧冲突。这就要求剧情发展曲折

跌宕,悬念环生。我国民众对于戏剧情节的兴趣十分浓厚,很多传统戏之所以常演不衰,是

与它们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戏剧冲突紧张激烈分不开的。而中国古典悲剧主要是善与恶的

斗争,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自然属于善,

使其毁灭的东西自然属于恶。剧中人物的悲剧性结局皆因矛盾冲突激化所致,关汉卿的《窦

娥冤》。就是一很好的例证。

《窦娥冤》中的窦娥是一位不幸的年轻女性。幼时丧母,七岁即被父亲用以抵债,成婚

不久即丧夫。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她心灰意冷,几乎彻底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只希望“今世

早将来世修”,侍奉好婆母,了此一生。可是,残酷的现实让她的这个最低层次的希望竞成

为奢望。流氓张驴儿父子俩要霸占她婆媳俩为妻,窦娥不畏强暴,恪守妇德,坚决不从。而

懦弱的婆婆无奈屈从,窦娥劝之无用,忍气吞声地看着张驴儿父子住进家里,而这种忍气吞

声是不可能持久的,人能忍一时,不能忍一世。张驴儿想用毒药毒死蔡婆婆,留下窦娥一人

好得手。不料,张驴儿的父亲误食毒药而死,张驴儿遂嫁祸窦娥并告到官府。面对人命官司,

能给孤弱的窦娥主持正义的,只有既能代表社会正义又有审判权力的机关一一官府,这也是

古代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唯一选择。如果官府中的官是清官倒也是民之大幸,若是昏官也只

能是民之不幸。可恨那楚州太守桃机是一昏官,他面对一个善良柔弱、孤立无援的小女子和

一个横行霸道、死缠烂打的流氓,只能选择强奸正义,姑息邪恶。因而,那窦娥一上公堂便

无缘无故地被殴打也就不足为怪了。俗话说:小鬼难缠。

一桩明白简单的命案,掺杂着如此污浊的人情世态,而窦娥的无辜含冤竟缘于她的善良、

弱小与孤立!而善良、弱小与孤立本是最该受官府与法律保护的,不料却成了官府与法律

戕害的对象!窦娥痛心疾首,怒斥官府,指天发誓,最终惨遭枉杀。

善与恶的冲突,是中国古典悲剧的一条主干。善的付出,总是以血为代价的,冲突的结

果常常使善成为失败者,恶成为胜利者。究其原因,与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有关。正如窦娥所

处的时代,国家虽然也有所谓的“王法”,但很不健全,特别是那些执法者,他们昏庸无能,

贪赃枉法,不但不能保护弱小、善良,惩罚奸诈、邪恶,而且欺辱弱小、鱼肉百姓。这是造

成窦娥含冤而死的主要原因,是造成“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诞”的黑暗

世道的主要原因。代表正义善良的悲剧人物,在善与恶的冲突中明显缺乏主动性、攻击性。

而且,她的抗争与斗争面对强权与恶行是软弱的、无力的。对善的张扬不是通过善对恶的主

动进攻与消灭来完成,让善的化身在备受恶的摧残与欺凌时才奋起反抗,甚至不惜以死相拼,

使其人格在最后一搏中得以升华。善在被恶毁灭的过程中不断散发美丽的光彩、动人的力量。

永恒的正义在悲剧人物的痛苦和毁灭中得以保存和升华。其悲剧之悲的魅力和价值也就在这

里。

二、百善孝为先一一中国古典悲剧的弘扬重点

中国人一向是重亲情、重伦理的,百善孝为先既是中国的传统,也是中国古典悲剧弘扬

的重点。窦娥是中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代表,是恪守妇道,孝顺长辈的典范。作者借窦娥

的孝行,弘扬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从这点来看,窦娥的孝行不但是美德的化身,而且体

现了对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的批判。窦娥的这种孝,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孝。她的善良、

孝顺,令人动容。但这样一个至孝的人却无端地被社会邪恶势力蹂蹒而死,不能不引起欣

赏者的悲悯之情。孝是美德,然而过分的孝也是一种人性的悲哀,窦娥所体现的牺牲精神便

是如此。这是善良人的悲剧,此剧也因此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圆满大结局一一中国古典悲剧的理想追求

崇尚文明,尊重人性,追求和谐,向往美好,这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有些在现实生活

中是难以做到的。人们幻想扬善惩恶,让痛苦的心灵能得到一点慰藉,中国古典悲剧往往在

结局时,设计成一种大团圆,给人“梁祝化蝶式”的弥补,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这

是中国古典悲剧的理想追求。

在窦娥的故事中,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借用神话色彩,使这一理想得到了充分的体

现。正义得到伸张,人性得到张扬,邪恶受到严惩。窦娥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

六月降雪、大旱三年逐一应验,以明深冤。这些应验尽管是非正常的、超自然的,但仍给

人欢欣鼓舞的力量。张驴儿被刷了一百二十刀处死;楚州太守桃机,被杖一百,永不续用;

塞卢医被发配边远地区,永远充军;窦娥无罪,案卷重新改正。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一

切都是借窦娥的鬼魂争取其父窦天章来实现完成的。这些超现实的极具个性的想象,尽管都

是虚幻的,但我们分明感受到正义的力量。这种理想式的大团圆结局,无疑迎合了中国民众

的审美需求,宣泄了广大群众的心理情绪,表现了正义终会战胜邪恶的美好愿望,体现出

事物本质的真实。中国古典悲剧的三个主要特征,在《窦娥冤》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这也是它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剧,受历代欣赏者喜爱和推崇的重要原因。

响当当的铜豌豆------关汉卿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

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窦娥冤》

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

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蓑弘

化碧,望帝啼鹃。

------《窦娥冤》

在汉代戏曲史上,有一粒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那就是

关汉卿。关汉卿的生平事迹后人所记不甚详,但单从本文题引中来自他的《窦娥冤》的两段

话,即可见出他梗直、坚毅的性格与文风。关汉卿和他笔下的窦娥,都是有着蒸不烂、煮不

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精神的人物,他们成为中国人精神文化史上无法绕过

的丰碑。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大都(今北京市)人,又说祁州(在今

河北)、解州(在今山西)人。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

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

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

代表作。我们着重介绍、评析他的《窦娥冤》。

《窦娥冤》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情

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

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

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

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

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

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在《窦娥冤》中,县官是个小丑角色,好笑得很,糊涂得很,让人发谑。关汉卿在有关

窦娥生死攸关的地方出现这样一个小丑人物,来决定窦娥的命运。县官一上场就自言贪爱钱

财:“告状来的要金银。”当张驴儿等人跪时,他也跪,从衙役的话中得知,县官是向着来告

状的张驴儿跪的,还说来告状的人是他的衣食父母。而后来窦娥申诉冤情,说的详详细细合

情合理却不被理睬,而张驴儿言词张狂无甚道理却言听计从。由此看来,张驴儿应该在审讯

之前已经行过贿。但为何关汉卿不将这一点直接写出来,而只露些蛛丝马迹,并且要那么搞

笑地写来呢?这也许可以说真正展示了关汉卿的幽默本色。他让那些小丑式的表演在供人发

谑之余,发挥它们独到的效果。作者将县官受贿妄判的可恨之事处理成可笑之事,在那些最

可笑之处暴露事情的本来面目,让县官这种可恨人物变成弱智到成为被人取笑的笑料,从而

更具有讽刺性与批判性。让浑话既展示了它的幽默本色,又与情节水乳交融,与主题暗流相

和,这该是最成功的打浑方式。

所谓“无巧不成书”,给窦娥平反昭雪的清官是她的父亲,这就是一种为情节发展而设

置的巧合。但似乎这种巧合恰到不是巧而是拙了,它把窦娥的形象冲淡了,把窦娥的精神罩

了层影子:窦娥的亲生父亲能否做最公正的评判者?窦天章的出现,到底是一个主持公道者

的身份?还是冤屈连及者的身份?作为窦娥的嫡亲亲人,谁能说他为窦娥说的好话是最能说

服人的?他替窦娥平反,倒像是有替女儿复仇的嫌疑了。若设置一个局外人作为清官的身份

出现,来重新审视这个案件,更能以冤案的揭露造成的旁人心灵的震撼来烘托窦娥的冤情,

能让人对窦娥更加肃然起敬。但若转念一想,似乎作者有另一种考虑。作者让窦娥的案子放

到她父亲的手中,来展示窦天章这一理想知识分子的形象。窦天章一听女儿端云就是药死公

公的窦娥,就大声斥责窦娥,重申三从四德,并声称要将她更加严厉地处置,丝毫不顾及亲

子之情。但当得知窦娥原是因遵守三从四德而受冤,于是为她平反昭雪,且为她超度升天。

这样就有了史书里时常标榜的''赏罚不避亲”的意味:即使是自己的亲人,若犯罪当然责罚,

若应受奖也该公正地给予奖励。从而看出第四折不是纯为替窦娥平反昭雪而设,却也是为了

展示理想官吏的品格而设。

虽然窦娥发表过怨天骂地的过激言辞,但她骂归骂,骂了依旧遵扬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

变成了鬼也要维护自己不辱身份遵循道德的事实。作者写窦娥的对道德的恪守之余,再用窦

天章写遵循道德,他们俩人的形象相叠,来加重一个主题:对遵奉封建道德的高洁志士的颂

扬。由此可以推断出关汉卿有很强的道德观,他是一个将封建道德内化成自己的骨骼的人,

却也叫人肃然起敬。

铜豌豆关汉卿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杂剧作家,关汉卿一生的具体经历还是一个谜。由于时代的偏

见,像他这样的戏剧作家在当时是没有政治地位的,正史中一点没有记载,幸而元人钟嗣成

写了本《录鬼簿》,从中才知道有关汉卿这么个人,他的名字还不详,汉卿是他的字,号已

斋,又作一斋。元大都(今北京)人。

关汉卿一生共写了剧本67部,现存的有18种。他的杂剧代表作是《窦娥冤》。其内容

梗概简略如下:秀才窦天章为还债赶考,将七岁的亲生女儿窦娥抵押给丧了夫主的蔡婆婆之

家作童养媳,窦娥三岁就死了母亲,七岁到蔡家生活,十五岁时与蔡家的儿子成亲。两年后,

蔡家儿子害病死亡,窦娥和蔡婆婆一样都成了寡妇。蔡是个爱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在山阳县

城南门,有位赛卢医借了蔡婆婆十两银子,到期利息与本钱一起要还二十两,赛卢医骗她到

山庄去取钱,半路上拿出绳子欲要勒死蔡婆婆,恰巧此时,张驴儿的父亲勃老碰上了,赛卢

医慌忙逃走,张驴儿和父亲一起乘机要挟蔡婆婆,听说蔡家还有一个儿媳守寡,张驴儿即逼

迫蔡婆婆答允他去做窦娥的丈夫,而他的父亲则做蔡婆婆的丈夫。若不答允就要将蔡婆婆勒

死。蔡婆婆无奈只好答允,并将二人领进家门。窦娥听蔡婆婆讲述二人的来历,坚决不肯答

允这件婚事。张驴儿心生毒计,来到赛卢医处,逼赛卢医开了付毒药,将蔡婆婆毒死,然后

逼窦娥做妻子。谁知毒药买回,蔡婆婆开始要吃羊汤,窦娥将汤做好,张驴儿使手脚把毒药

投进汤里,让他父亲去端给蔡婆婆吃,蔡婆婆突然发呕不想喝汤了,张驴儿的父亲勃老却把

汤喝了,当下即被毒死。张驴儿见父亲已死,又要挟窦娥做妻子,不然就要告官,说是窦娥

投毒将他父亲害死了。窦娥坚决不从,张驴儿便拖这母女一同去见官府打官司。楚州太守桃

机是个昏官,他听从张驴儿的诬告将窦娥屈打成招,最后判了死刑。临刑那日,窦娥许下三

愿: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都沾在白布上半点不落地;虽是六月要降瑞雪遮掩尸体;三年干

旱不下雨。说也奇怪,窦娥行刑后,这三愿都变成了现实。再说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应考

一举中第,官拜参政政事。当官后他曾派人来寻访女儿的下落,由于蔡婆婆搬家了,所以断

了线索,但心中一直挂念着。窦娥死后三年,窦天章最后审清案情,将张驴儿绫首处决,昏

官桃机并该房吏典刑名违错,各杖一百,永不叙用。赛卢医被发烟瘴地面,永远充军。蔡婆

婆则由窦天章收养。整个冤案终于昭雪。

《窦娥冤》不仅故事情节曲折感人,表现手法也很新颖别致,比如借助老天应验下雪、

大旱,鬼魂申冤等魔幻手段,使剧情既具浪漫色彩又合乎现实情理,加上曲调、描述对白的

语言精炼生动,通俗易懂,使人物性格十分鲜明。整个剧情所表现的主题内容也很深刻,它

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即使到现在来看都是十分重大而又带普遍意义的。所以这部杂剧是一部非

常成功的剧作。

除了《窦娥冤》以外,关汉卿的《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调风月》,

《蝴蝶梦》、《鲁斋郎》、《尉迟恭单鞭夺槊》等剧作也都写得很精彩,这些剧中所塑造的一系

列人物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关汉卿在创作大量杂剧的同时,还写了许多散曲。其中有一

首《不伏老》的散曲也十分有名:

(黄钟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准教

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

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

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痛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

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

冥幽,天哪,那期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关汉卿为人的坚韧顽强之性格,在这首曲子里已充分表达出来。《录鬼簿》一书中曾描

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元人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

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这些记述看来都是十分真实的。

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作品也早在一个多世纪

前就翻译到了欧洲,作为写杂剧和散曲的著名作家,关汉卿在中国和世界的文学发展史上,

都将拥有他的一席重要位置!

关汉卿其人其戏

关汉卿是我国最伟大的戏剧家。他一生创作出60多个剧本,其中完整流传下来的剧本

18个。

然而,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的生平情况,我们却知之甚少。我们只知“汉卿”是他

的字,他的名叫什么没有文献记载。他大约出生于13世纪初,卒于元成宗大德元年(公元

1297年)以后。他的籍贯,多数学者认同“大都”说。

在他之前,中国戏剧走过了漫长的萌芽、发展道路。与古希腊悲剧差不多同时,中国也

有了最早的演员(优)和戏剧(优戏)。但这时的优只是帝王身边的弄臣,这时的优戏只是

逢场作戏、逗人一笑的带有扮演因素的简短的戏剧场景,远远谈不上是成熟的戏剧。直到唐

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这种情况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没有成熟戏剧的标志之一,便是

没有成熟的剧本。以关汉卿为代表的下层文人,在金元之际登上了戏剧创作的历史舞台,写

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成熟的戏曲剧本。

关汉卿是最早的元杂剧作家之一。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说关汉卿“初为杂剧之始”,

元周德清、明何良俊、近人王国维都列关汉卿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可以说关汉卿是元杂

剧这种戏剧体制最重要的奠基人和创始人。

没有功名,他与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戏剧演员厮混在一起。“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

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臧懋循《〈元曲选〉序二》)正因为如此,关汉卿的笔触才

能够深入到下层百姓的生活中去,多方面地描写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关汉卿最重要的代表作是《窦娥冤》:年轻的寡妇窦娥无辜地被官府判斩。围绕这起冤

狱,作品描写出地痞流氓张驴儿及其父亲,借债不还的泼皮无赖赛卢医,以放高利贷为生但

没有靠山的蔡婆,贪官污吏桃机,以及穷秀才窦天章等各色人等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我们发

现,桃机和张驴儿固然是迫害窦娥的元凶,但其余的剧中人在这起冤狱中多少都具有不可推

卸的责任。窦天章为求取功名变相地卖女抵债,无助的蔡婆引狼入室,借了高利贷的赛卢医

赖账不还企图勒死蔡婆并卖毒药给张驴儿,这才导致了张驴儿想要毒死蔡婆霸占窦娥却误将

自家老子毒死,桃机不问青红皂白认定窦娥“毒死公公”的冤狱。我们还可以假设:如果窦

娥不被冤死会怎样?可以肯定地说,她一定会像蔡婆一样终生守寡,这还不同样是悲剧吗?

在那样一个社会里,人人都在生命线上挣扎,害人者最终也是苦命的被害者。恶人当道固然

可怕,但礼教对妇女的戕害更深入人心也更难挣脱。因而可以说,窦娥的悲剧是必然的,是

无论如何也躲不开的。这就是《窦娥冤》一剧的深刻性所在。国学大师王国维称赞《窦娥冤》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如果有人说“设想窦娥终生守寡的悲剧是牵强的,关汉卿并没有批判礼教的意图”,那

就再看看《望江亭》吧。这个戏写一个年轻的寡妇谭记儿,在道观住持白姑姑的撮合下,冲

破礼教的束缚,毅然与潭州太守白士中结为夫妻,又用巧计战胜了垂涎谭记儿美貌、欲加害

白士中的花花公子杨衙内。《窦娥冤》和《望江亭》,一悲一喜,看似风格迥异,但思想内涵

完全一致,都表现出关汉卿超前的妇女观和婚姻观。

此外,《救风尘》《金线池》《谢天香》写妓女从良的故事,在关汉卿笔下,《救风尘》中

的赵盼儿、《金线池》中的杜蕊娘、《谢天香》中的谢天香,都是聪明、美丽的女性,她们勇

敢追求个人幸福,经过一波三折最终与心上人结为连理0

《鲁斋郎》《蝴蝶梦》《绯衣梦》是三部精彩的公案戏。其中前两部戏的主角是包公,其

主旨却并不在案件审理本身,而是在做出一种公正的道德判断的基础上彰显包公的智慧。总

的来看,公案戏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清官戏。在恶人当道的时代,清官和清官戏寄托了下层

百姓的希望。关汉卿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创作了这几个作品。关汉卿的《单刀会》是元代最

负盛名的历史剧。剧中的历史人物关羽被写成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超人。在金元时代,少

数民族居于统治地位,关羽这个艺术形象身上多少寄托了汉族知识分子的民族感情。

关汉卿剧作的语言朴实无华而富有戏剧性,是本色当行的戏剧语言,以至于七百多年后

的今天,还能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民间常用的歇后语、俗语、成语、口头禅,被关汉卿信

手拈入剧中,立刻妙趣横生,多姿多彩。关汉卿重视戏剧冲突和戏剧结构,注意运用衬托、

铺垫、误会、巧合等戏剧手法。因而,平凡的人物,普通的故事,朴实的语言,却可以写得

引人入胜,耐人咀嚼。

改不完的《窦娥冤》

关汉卿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名人,《窦娥冤》是他最深刻、最辛辣、最具战斗性的一部作

品。历来改编之作,移宫换羽,不知凡几了!谁能解得关氏真髓?我满怀虔诚并力图创造性

地解读这一经典文本,不存丝毫解构颠覆之心。

一解“感天动地窦娥冤案只是一桩命案,并无曲折离奇的情节,而这起冤案却具有

普遍的社会意义,它是一种写照和典型化。考窦娥思想变化的脉络,她起始相信官场有公道,

毅然打官司,桃机判案后,清官的幻想破灭了,“天地也,你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错看

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

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痛快淋漓的这

一曲《滚绣球》里,中间四句显然是关汉卿借题发挥,借着咒天骂地,矛头指向整体的不合

理的社会制度。嗣后,顽强的个人意志使窦娥又寄望于天地鬼神,这个天地仍是人间,她相

信公道在人心,这便是“三宗愿”血溅白绫、六月飞霜、三年大旱。我们很难用现代

创作方法去框套前人,与其说是浪漫主义,毋宁说是表现主义,一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

斯王》,瘟疫乃上天示警,罪愆是“杀父娶母”,所谓超现实的预言即是说,对一个人的不公

平必定殃及所有人。感天动地的“感”与“动。原本是关汉卿与天地对话的具象化,他希

望天地遵循公理和正义。

令人深思的还有窦天章这个人物。为窦娥翻案若非天地鬼神似无可能,窦天章应该有个

艰苦卓绝的翻案历程.因为身处“九儒”,关汉卿直面现实时难免有所迂回,他赋予窦天章

一个“朝廷钦差、带牌走马、肃政廉访使”的身份,把窦天章理想化,也使这个“艰苦卓绝”

简约化了。作家似乎并不相信清官的存在,他有意安排了窦天章与窦娥的父女关系,或问,

倘不是自己的女儿,窦天章能为窦娥翻案吗?

二解桃机张驴儿。关汉卿为楚州州官起名桃机,桃机即祷机,并不是州官的本名,是古

代传说“四凶”之一,命名颇有深意,这是类型化的恶人。关氏要控诉的是整个社会,他采

用一种有别于其他题材的表现方法,即类型化写作。于是我们看到一种模式:元凶是祷机;

张驴儿是畜生;窦天章本来天章云锦;娥乃美好女子;端云义含祥瑞;蔡婆只有夫家姓氏;

赛卢医纯属反讽的浑号;张父写作学老,系老男人之角色名;差人叫张千,倘有第二位,必

李万无疑;其他人如祗候、祗从、监斩官、公人、刽子、解子,也只有职业上的区分。也许

因为《窦娥冤》对社会环境的批判更为直接、更为有力,作家采取的方法与手段也就更为特

殊。从作家主观意图看,元凶祷机的结局会是失败的,作家必须给观众一个“长吁”的空间,

如同郑板桥《沁园春》写恨“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

泼皮张驴儿,有人揣想他可能是个蒙古人-----章闾,享有征服者的特权。我以为张驴

儿更有可能是冒充蒙古人或色目人的汉人泼皮,若后世“吃教”的假洋鬼子。剧中张驴儿父

子硬是住进蔡婆家,蔡家婆媳不敢轰赶,张驴儿何以如此枭横?似乎只有特权可以解释。当

然,在纲纪废、律令弛的社会环境里,泼皮枭横的现象司空见惯,更何况有着一等人二等人

背景的泼皮!这般设想,能否符合关氏原意,不得而知,清代阳湖派首领张惠言说过,作者

未必有此意,读者何妨作此思?此之谓也。

还有三解四解,不赘述。北京市河北邦子剧团近日上演了由我改编的这部《窦娥冤》,

上演后方知这是第88次改编,“潮人”如我者骤然生出一丝慰藉,好吉利的数字!

《窦娥冤》的备课、上课故事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窦娥冤》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让我们感

受到悲剧的力量一一同情、惋惜、愤怒,却更看到生命力的张扬: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把

这苍茫天地,铺就成一片白色世界。而那雪白中的几抹红痕,惊心动魄了几个世纪。“一腔

怨气喷如火",窦娥用反抗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彰显出女性生命的觉醒与成长。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一一裸读悟新意

讲读这篇经典篇目,课堂上将会呈现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窦娥呢?打开教参,书中解读

如下:善良、刚强、具有反抗精神。固然不错,可是觉得作为一篇经典作品中的经典人物,

在窦娥身上,还应该能解读出更丰富的内容来。用什么方法来解读?想起李林甫老师的文章

《裸读功夫兴味长》。受此启发,这次备课,我索性就来一次李老师所说的无遮蔽、无污染

的原生态阅读,希望能有意外收获。

按照裸读的方法,阅读中我不断地在追问为什么。而也正是在这追问中,我看到了不一

样的窦娥。

“着这楚州亢旱三年",为什么窦娥临刑誓愿要殃及无辜,以楚州百姓的生命作赌注?

即便如此,为什么她仍不肯罢休,六年后又冤魂频现,再惩恶人?

原生态阅读,我读出了中国式的复仇:永不宽恕,必须彻底一一毁灭式的复仇,甚至不

惜以滥杀无辜为代价。例如武松血洗鸳鸯楼,例如宋江对黄文炳的斩草除根。

为什么张驴儿欲强娶窦娥为妻,窦娥却坚决不从?为什么当张驴儿以“私休”来要挟时,

她毅然选择“官休”?为什么怒斥天地后,她却仍寄希望于这“湛湛青天”?

原生态阅读,我获得了这样几处关键信息:她不从张驴儿是因为她的贞洁观念;她不受

张驴儿“私休”的要挟,是她对封建司法制度具有认同感;她临死寄希望于“青天”,是她

仍然相信社会秩序的合理性。

这一次,不“俯仰随人”,不依赖于教参,不让已有的结论影响自己对文本的最初认识,

我直接与文本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裸读,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丰富的窦娥:善良却又缺少宽

恕精神,反抗强烈却并不能说其具有彻底性。这是一次读者与文本进行的心灵沟通,是一次

原汁原味的备课过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一一巧问引思辨

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使水塘充满了活力。假如我们把四十分钟的课

堂比作是这半亩方塘,那么怎样才能让它也丰富而有生机呢?我想应该是学生思维火花的碰

撞才能使其然吧。黄厚江老师在“共生写作”教学中提出了“种子说”,我也依样画葫芦,

斗胆提出“火种说”,即备课中抓住学生智慧的生成点,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让它们都成

为“火种”。我要用以下这几个“火种”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生长点成长为学生智

慧的延伸点。

一、窦娥真的善良吗?

这种发问方式,仿佛是在引导学生得出“窦娥并不善良”的答案。

这个答案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而我正是要通过不合乎常情的伪命题来激活学生的思

维、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学生解读出一个更丰富的、更立体的窦娥。同时希望通过此间

题让学生懂得:想要探寻真知,大胆质疑是尤为可贵的品质。

二、如果不是张驴儿,而是窦娥真正喜欢的男子来求婚,她会答应吗?

唤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需要一个有趣的、开放性的问题。问题有趣,引起学生注意;

而开放性的特点则降低了个体参与的难度,以更好地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高

中生思维活跃,回答这个问题,他们的答案可能会出人意料,而我正是要在这出人意料中来

寻找学生思维瞬间迸发出的火花。

三、窦娥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窦娥?

分析人物形象,更要结合背景,探究其深层原因,这才是思考问题的正确途径。以上两

个问题的探究,可能会让我们看到一个不那么完美的窦娥,可是窦娥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窦

娥?设置这个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意图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核,走向深入。课堂中的启发,

可能是一种积极的建设,也可能是一个颠覆性的契机。学生智慧的生成,需要启发性问题的

引领。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一妙语出精彩

精心的预设,往往是课堂上精彩生成的前提。当我点燃了第一个“火种”,课堂上便迅

速燃成燎原之势。一个男孩首先“发难”:“老师,我早就想说了,窦娥一个人的冤屈为什么

要让全州的老百姓来承担后果?”这一刻内心欣喜,是的,这就是我想要听到的声音一一敢

于质疑的声音。质疑,才是一节真正的语文课的开始。

“事先我查阅资料•,资料对文中窦娥的三桩誓愿解释为是作者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其

中出现了两个词:审美心理和浪漫色彩,一个侧重于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快活的自由心理,

另一个侧重于表现理想世界。可是楚州亢旱三年,颗粒无收,饿殍满地,试问谁能获得上述

自由心理?是窦娥,是百姓,还是读者?而这又是谁的理想世界?”另一个孩子逻辑严密、

掷地有声的发问为他赢得了阵阵掌声。

而我只是适当点拨,否则就有老师挖好坑一一预设好答案一一引学生跳进去的嫌疑了。

我希望听到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探究得到的观点,哪怕这个观点很可能同我的预设并

不一致。

“火种”点燃,思维激活,精彩解读频频出现:既善良却又缺少宽恕精神;既不满封建

制度,却又时时恪守;既卑微又伟大;既刚强又软弱……一个丰富的窦娥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而无论学生怎样解读,我始终要求学生把握住一点:所有的结论都要来源于文本,而不是毫

无根据的求新求异。

“窦娥性格上所有矛盾冲突的成因是什么?”我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青草更青处漫

溯”。在观点的交锋中,思维的碰撞中,窦娥性格矛盾冲突的成因最终都指向了腐朽的封建

制度,学生进一步挖掘出窦娥这一悲剧形象的意义所在:连窦娥这样一个封建礼教的自觉恪

守者尚无容身之处,可见这社会何其腐朽和黑暗。

课堂是师生相互启发、共同成长的地方,学生的热烈讨论也触发了我的思考,我抛出一

个并不在预设中的问题:“刘兰芝、祥林嫂、窦娥都是优秀文学作品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她

们又有何不同?”

下课铃声已经响起,可是学生的讨论还在继续……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人们在姓紫嫣红中识得春天的气息。课堂上有

质疑、有争论、有观点、有交锋,这百花齐放的局面,不也正是我们所期待的语文课堂的春

天吗?

不想做官漂在北京泡在戏院也没收入

关汉卿怎么写出来“窦娥”的

——让我们一起了解关汉卿的生活背景及《窦娥冤》的产生时代

关汉卿不愿意为元朝服务,不做官了,整天在戏院里面泡着,漂在北京没有工作,

没有收入。

他真是一个整天玩乐的人吗?或是因为不得志,以这种方式来消遣、来排泄自己

内心的一种不满?写戏是他终身追求的东西,他的人品是不向权贵低头。

元代,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能够在世界上造成这么巨大影响,不能仅仅用他

们能打仗来理解。

蒙古建立元朝以后,分十等人,其中第八等是娼妓,第九等是儒生、读书人,第

十等是乞丐。

文化人到哪里去找出路呢?关汉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杂剧写作的。

关汉卿不是光把历史上有过的传说编成故事,他用心写了窦娥这个人物。

窦娥不是勇士也不是斗士,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善良的女性,一个守孝道守贞节的

平平凡凡的女子。

关汉卿在语言方面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师,从《窦娥冤》就能证实这一点。

A世界文化名人一身谜团

关汉卿一生有很多的谜,都是后人弄不清楚的问题。

他的一生充满了谜团——

谜团之姓名:

第一个就是“关汉卿''这三个字。“关”可能是他的姓,但是能否最后确认,还有待

深入研究。汉卿二字,有人说是他的字,有人说是他的号。

谜团之籍贯:

第二个是他的籍贯之谜。比较多的说法认为他是大都人,就是今天的北京。另一

种说关汉卿是山西解州人,关公老家的人。第三种说法比较晚,说关汉卿是祁州人,

河北的,就相当于今天安国县。

谜团之生卒:

第三个谜就是关汉卿生在哪一年,死在哪一年?多数说法认为关汉卿生活在1240

年到1290年。弄清关汉卿的生年和他活了多少岁,弄清楚他生在元初还是元代中期,

对我们理解关汉卿和他的《窦娥冤》关系很大。因为时代的不同,给作者的感受就不

同,他作品反映的内容也就不同。所以生卒年代是非常重要的。作品的思想内涵来自

于作者的生活,来自对时代的感受。

谜团之职业:

第四个谜,关汉卿是什么职业?史书上记载了,一种说法他是医生。另一种说法,

说他是“大金优谏”,是一个戏子,逗皇帝乐的,让皇帝开心的一个人。这个出处是元

代杨维桢,他有四句诗,诗里不仅提到关汉卿,还说关汉卿写过一个剧本,写伊尹给

商王做饭。伊尹是饮食业的鼻祖,他用做饭的道理来教育商王。如果这一首诗的说法

准确的话,关汉卿就是大金朝的遗老了。到了元代成为逸民,不愿意为元朝服务,不

做官了,整天在戏院里面泡着,漂在北京没有工作,没有收入。

谜团之人品:

还有,关汉卿的人品怎么样?关汉卿在自己写的作品里面,说自己是梨园领袖,

会赌博、会下棋,什么玩的都会。他真是一个整天玩乐的人吗?或是因为不得志,以

这种方式来消遣、来排泄自己内心的一种不满?写戏是他终身追求的东西,他的人品

是不向权贵低头。

谜团之作品:

关汉卿一共写了多少东西?说法也不一样。有人说他写了100多部杂剧,但查有

实据又能够看到的是13个。

关汉卿一生有那么多谜,并没有影响他获得世界文化名人的殊荣,这是为什么?

主要是看他的人品、看他的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看这种精神的影响力,看这种影

响力能不能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

C读书人地位太低,只好写杂剧

浪迹戏院、跑场子,不是关汉卿一人的经历

王国维对关汉卿和《窦娥冤》的评价很多,认为关汉卿在元曲作家里是第一位的。

关汉卿在他的杂剧里面有段情节是写大夫给人看病,写得非常详细。这段情节至少说

明关汉卿的医疗知识很专业。关汉卿的剧本里面,大量引用了《易经》、苏东坡等人

的诗,说明关汉卿文化根底、文化底蕴是很深的,对《四书五经》非常熟悉,知识非

常渊博。现在谈论最多的,是关汉卿的一首套曲《不伏老》。关汉卿说:“我是个蒸

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有人从铜豌豆分析关汉卿的

为人,把这个套曲当成他的自述。

其实,作家写东西、写诗,诗言志,但诗不能等同真实的生平记载。他自称“普天

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就是整天混在戏院里面,和那些艺人混在一起,“我

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他在大城市里面走来走去,是不是去跑

场子,去演出?他跟青楼女子在一起,跟戏子在一起,能不能当成关汉卿自己的生平

呢?我认为,这首套曲写了关汉卿那个年代,文人们特别是跟戏剧有关系的文人的经

历,代表了一个阶层,概括了这个群体的心态。所以不一定就是他独自一人的经历,

是这么一群人的精神写照。

元代发展很快,但读书人地位太低

要了解关汉卿必须了解他所处的时代。

要读懂《窦娥冤》,也必须了解它问世的那个时代。

元代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蒙古人建立了元朝,它在世界上影响非常大。这个

骑在马背上的民族,能够在世界上造成这么巨大影响,不能仅仅用他们能打仗来理解。

一、元代疆域辽阔,空前统一,应该是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一个重要阶段。从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开始,到忽必烈建立统一的大元朝,这个过程用了将近70年的时

间。这个时期正好是关汉卿的青壮年时期。到了元朝统一以后,整个社会繁荣、经济

发达,关汉卿又生活了大概几十年。所以关汉卿可能目睹了元朝从初期战乱到后期的

统一。

第二点,元代交通的发达是令人吃惊的,中西交往的频繁可以说史无前例。元代

的驿站制度像我们现在的邮局一样,非常发达。由于交通发达,就带来中外交流的频

繁。

第三点,城市的崛起。城市在元代崛起是非常明显的,进行贸易的地方才叫市,

没有贸易就没有市。北京很多名胜是在元代建起来的,比如北海公园、白塔寺、建国

门观象台等,包括最跟老百姓有关系的胡同。胡同就是元代蒙古族对水井的称呼。胡

同怎么来的呢?元代打下江山以后,他没有财富给大臣,因此就把北京的地划出来,

这一块给他,这一块地给你,用地代替财富。同时,朝廷给你一个图,你必须按照这

个规格来建房子。这一排房子和那个胡同多宽多长,隔多少米必须有一个小巷,然后

再隔多少米有一条街道,都规划好了,你按照这个规划去建设。

第四点,天文科学世界领先,娱乐业非常兴旺发达。元代的工艺非常精美,最突

出的代表就是青花瓷。造纸、印刷、出版在元代也都非常发达。

当然,元朝也有很多负面的东西。比如战争,死亡的人是比较多的。元代贪官污

吏特别多,有一个统计资料:大德年间贪官达18473人。当时官员有多少人呢?一共

才26000人.蒙古建立元朝以后,分十等人,其中第八等是娼妓,第九等是儒生、读

书人,第十等是乞丐。读书人的地位比娼妓还不如,只比乞丐好一点。文化人到哪里

去找出路呢?关汉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杂剧写作的。所以今天我们来认识关汉

卿,需要了解他那个时代。

B他写人很真实,他让窦娥精神感天动地

官匪一家,《窦娥冤》充实了社会内涵

关汉卿的《窦娥冤》,有一折是写窦娥被绑赴刑场时发下三桩誓愿,这是很经典

的一个情节。窦娥说:我站着,你砍我的头,我身后一条白练,如果我是冤枉的,我

的血全部喷到白练上。我死的时间是六月,六月不该下雪的,如果我是受冤的,天上

会下雪,六月飞雪。如果我死的冤枉,这个地方三年大旱。《窦娥冤》写的这三件事

情都有出处,关汉卿把这三个故事合在窦娥一个人身上,为的突出四个字:感天动地。

关汉卿在《窦娥冤》里充实了社会内涵,其中一个是高利贷现象。他不是就冤案

写冤案,不只是写窦娥受多大的冤枉,而且触及了造成冤案的那个时代的恶势力。这

个时代有哪些恶势力呢?首先是前面说到的政治方面的贪官污吏,第二个是经济方面

的高利贷。高利贷是这个悲剧发生的起因,比如窦娥的婆婆,她到处去放高利贷,孤

儿寡母两个人,没有其他的收入,就靠放高利贷。

在高利贷现象的背后,深藏着贫富的冲突和悲剧的出现。窦娥的父亲借了高利贷,

还不了只好把窦娥当童养媳卖了。窦娥就是高利贷的受害人。

关汉卿通过《窦娥冤》揭露了社会无法无天,正不压邪。明明下了毒药害死了人,

居然大言不惭地嚷嚷说:要官了还是私了?要官了,我带你见官去。他不怕官,官匪

一家。

关汉卿写人,说故事,字字本色

关汉卿不是光把历史上有过的传说编成故事,他用心写了窦娥这个人物。关汉卿

笔下的窦娥并不像某些评论所说的,是一个勇士,是一个斗士,跟封建官僚斗。其实,

窦娥不是勇士也不是斗士,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善良的女性,一个守孝道、守贞节的平

凡的女子,她只希望自己家庭和睦。窦娥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正因为没有力量

去抗争,她的悲剧才更显真实。

与窦娥生死相依的蔡婆婆,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恶婆婆,或一个好婆婆。放高利贷

的老太太,你能说她心地善良吗?但也未必不善良。她对窦娥好吗?应该说挺好的,

但是大难临头,她一再劝窦娥嫁给张驴儿。窦娥硬是不嫁,最后蔡婆婆自己没办法了,

就跟张老头结婚了。到了刑场和窦娥诀别的时候,她对儿媳是知恩的,是真舍不得她

走,这是真情,不是假的。她平日放高利贷来谋生,她有这个谋生手段不等于说她坏。

关汉卿没有把这个婆婆写成绝对坏或者非常好。她是很真实的一个形象。

戏里有两个所谓丑角,一个是张驴儿,俗不可耐的无赖。他刚把蔡婆婆救下来,

开口就是你嫁给我爸,你那个媳妇嫁给我吧。还有一个很特殊的人物就是窦娥的父亲

窦天章,一个清官。他抱着读书做官的心愿,要去考状元。为了科举竟然把女儿都撇

掉了,什么都不管,一走十几年。后来做了官,到处巡查,遇到一个案子,发现案犯

跟自己同姓。于是想起自己的女儿来了,清官也有私情,很真实。

第四场是一场鬼戏,对清官形象是一个挑战,窦天章想当清官,他想平反冤案,

但是,他无意中错过了很多冤案。如果不是窦娥以鬼魂来提醒自己的父亲,窦天章也

翻不了这个案。

《窦娥冤》也是世界经典

关汉卿的剧本非常口语化,很多语言就跟说话一样,你不注意的话,有可能把唱

段当成说白。从唐诗讲格律到宋词的长短句,到元曲的时候口语化。戏曲本身是一个

民众的艺术。他离不开观众,要是离开观众,就没有办法演戏了。戏必须非常贴近百

姓。关汉卿是一个高手,我们看关汉卿有很多套曲、小令,写得非常漂亮。既生动又

形象,琅琅上口。关汉卿在语言方面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师,从《窦娥冤》就能证实这

一点。

《窦娥冤》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几百年来一直是保留剧目。在国外也被翻译成多

种文字出版并上演,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窦娥冤》是很有影响的。

《雷雨》戏剧冲突的误读

《雷雨》里戏剧冲突错综复杂,情节线索纵横交错,呈现网络状。既是网,必有纲,即

对诠释创作主旨、组织戏剧动作、展现人物形象系统起着主导作用的线索。相当长时间里,

人们对此存在着一定的误读。

周朴园与侍萍(鲁妈),一方是资本家、封建家长,一方是受害最深的下人,这正是地道

的对立的阶级关系。受“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他们之间的冲突顺理成章地被当作了戏剧

冲突的主导线索。然而这却是一种误读。

曹禺自己说过,他写这部作品是要表达对封建家庭和旧社会“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的决绝情绪。待萍确实受苦最深,但她消极认命,与周朴园无意中重逢后,只想带着女儿远

远避开,根本不想与之冲突。要不是繁漪与周萍的冲突将其催化、搅动,她和周朴园的冲突

就会未燃先灭了。这如何能诠释这个戏的主旨呢?侍萍与周家其他人物也没有多少联系,更

别说发生冲突,她这条线索又如何同这些线索交织,并推动它们发展呢?

在《雷雨》全部人物中,繁漪的反抗性是最强的,她同周朴园的冲突既尖锐,又激烈。

归根结底,周朴园的专制统治是毁在她手里的。于是有些论者就把她同周朴园的冲突看作全

剧的主导冲突线索。然而这也存在一定的误读。

繁漪确实憎恨周朴园的专制统治,但毕竟还是''忍了多少年了”,如果没有周萍的出现,

她早叫周朴园“压死了,闷死了”。更不用说由她来引爆周公馆这个火药库了。再说单单她

同周朴园冲突这条线索,也不能同鲁贵、侍萍一家的线索紧密联系起来,并相互激化,交相

推动。所以说繁漪同周朴园的冲突是全剧的主线,说服力也是不强的。

应该说,繁漪与周萍的冲突才是《雷雨》戏剧冲突的主导线索。这条线索最直接、最深

刻、最有力地诠释着作者的创作旨趣。繁漪同周萍的乱伦之恋,正是她反抗封建桎梏、争取

命运自主的一种极端的畸形的表现。而当周萍要摆脱她时,她要维系这种关系也是不遗余力,

乃至不惜玉碎的。她最后采取的破釜沉舟之举,更是集中体现了“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的反抗精神。

繁漪与周萍的冲突贯穿全剧始终,构成这个艺术有机体的脊骨。从戏一开始,周萍就要

摆脱繁漪,繁漪则要缠住他。正是这一摆一缠,引发出、制约着、推动着相关的多条冲突线

索往前发展。而这些冲突线索则从不同方面、在不同程度上为加强这条主线的发展而服务,

由此把剧情一步逼紧一步,紧张有致地推向最高潮。繁漪为要留住周萍,趁鲁妈来公馆,赶

走了四凤,才激起周萍夜赴鲁家与四凤幽会,致使侍萍全家都聚集周家,最终经繁漪引爆“乱

伦”这条导火索,造成两个家庭或亡或疯,毁于一旦。实际演出中,黎漪与周萍冲突的戏也

确实有声有色,最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也最让人感慨系之,深省不已。

论《雷雨》的主要戏剧冲突——艺术论文

一、戏剧主要冲突

关于《雷雨》的主要戏剧冲突,应该说是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历来说

法不一。《雷雨》所展示的戏剧冲突,的确是错综复杂的。整理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说法。

有周朴园和繁漪的冲突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冲突、繁漪和周萍的冲突。此外,还有鲁大海和

周朴园的冲突,大海和周萍的冲突,繁漪和四凤的冲突以及繁漪和周冲的冲突种种。在以上

种种冲突中,大多数人以为周朴园和繁漪的冲突是主要冲突。因为这对矛盾表现得最充分,

主人公繁漪那最雷雨的性格最能代表剧本的主题思想。只有繁漪才能最全面的揭示周家的罪

恶,最充分的揭露周朴园的伪善本质。

回望剧本,我们知道,正是周朴园的冷酷、蛮横虚伪,才使得繁漪对周公馆生活感到厌

恶,才引发与周朴园的反抗。繁漪的反抗不知表现在反抗周朴园让她喝药的命令,还表现在

她与周朴园的儿子周萍发生肉体关系,不停的想抓住周萍来填补自己的孤独内心。她对周萍

的爱换来的是周萍的极力摆脱。从而引发了繁漪与周萍的矛盾冲突。然而由于周萍爱四凤,

有引起了四凤与繁漪的矛盾,为了得到周萍,繁漪便把四凤的母亲招来,叫侍萍把她女儿四

凤带走,侍萍在周公馆的出现,自然而然的又引出了侍萍与周朴园几十年前的恩怨情仇……

所以,是周朴园与繁漪的矛盾带来了其他一系列的矛盾。但是,他们的冲突并不是主要的戏

剧冲突,他们只是引出了戏剧冲突的关键。我们知道,繁漪和周朴园的冲突并未在舞台上充

分展示出来,他俩在剧本中的主要冲突就在喝药那一段了,但那并能给观众带来心灵上的冲

击,也不能体现剧本主题思想的冲突。

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在剧本中,繁漪和周萍的冲突时主要矛盾。一方面,这对矛盾统

领着其他的矛盾,另一方面,其他的线索又在不同程度上为主要冲突服务。所以,笔者认为,

戏剧冲突的主线应该是繁漪和周萍的矛盾。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深刻理解剧本的反封建主题,

才能深入探讨人物动作和心里活动,才.能更为深刻把握剧本思想性,体会这部剧艺术造诣。

《雷雨》展示的是一出残酷捉弄的人生的悲剧。冷酷伪善的封建大家长,单纯,善良对

爱情充满幻想的少年,被爱情逼疯的女人,想摆脱罪恶却又陷入罪孽的青年,还有多年的爱

恨纠葛,所有的一起在雷雨夜上演。剧中所有人一起走向毁灭。作者以非常极端的方式发泄

压抑的情感,毁灭家庭和社会。《雷雨》的确是一部经典剧作,在戏剧艺术上开出了新境

界。首先,戏剧即冲突。《雷雨》的冲突设置在其自身的感情特色中。《雷雨》的戏剧冲突

具有夏日雷雨的特征。其次,《雷雨》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如果一出戏没有令人难一忘怀

人的人物角色,那么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典型都不能打动你,走进你的内心。《雷雨》

中的人物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深思。《雷雨》许多桥段被人疯狂演绎,不仅是剧

作人物复杂的性格,可以说,《雷雨》所有的一切,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值得大家反复演

绎和诵读,去体会剧作的诗意之美。

二、戏剧冲突表现

《雷雨》是一部四幕悲剧。作品以1923年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述了一日之中周家

发生的矛盾冲突,围绕着周、鲁两家的复杂纠葛,写出了一个旧家庭的伦理和社会现实悲剧。

这是一部艺术结构精巧的作品,它的戏剧冲突高度集中,曲折多变。

(—)人与人的冲突

戏剧最本质的冲突是表现人与人的冲突,人与人之间性格的冲突,爱与恨之间的反复纠

缠。

《雷雨》共有有八个人物,几乎每个人物之间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大致可

以分为两组,分别围绕周朴园和周萍。第一组有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

冲突,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第二组有周萍与繁漪,周萍与四凤,周萍与周冲他们的冲突。

第一组人物的矛盾都是围绕着周朴园展开的。大约30年前,周朴园与他家侍女侍萍产

生感情生下了两个孩子,大的是周萍,小的是鲁大海。由于当时各种家族利益的压力,周朴

园决绝的抛弃了为他生下孩子的侍萍另娶了门当户对的知识女性繁漪,而且繁漪生下儿子周

冲。繁漪是一个有思想的资产阶级新女性,她追求着自由和爱情,这与专横、伪善的资本家

周朴园有着本质冲突,以至于矛盾越来越严重。剧中第二幕,周朴园逼着繁漪''喝药"和''看

医生"那一幕,直接表明了他们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繁漪本来身体并没有病,而周朴园却

要她''就是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还要求周萍跪下劝繁漪喝药。鲁

大海这个人物在剧中戏份不多,但作者确对他抱有极大的热情来刻画他的形象。他是工人

阶级的代表,对资本家周朴园满怀仇恨,大胆地揭露周朴园叫警察杀了旷工,故意淹死旷工

等等罪恶行径。周朴园代表着封建资产阶级的利益,他对鲁大海是种种的压迫与不屑。他们

的冲突揭示了近代中国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具有历史必然性。鲁侍萍来到周

家是要把四凤带走,但这却迁出了侍萍与周朴园30年前的故事。

第二组人物冲突围绕周萍展开,五年前,充满青春热情朝气的周萍来到心如死灰慢慢等

死的繁漪身边。因此,她把人生所有的热情和希望寄托在周萍身上。她死死的抓住周萍不放,

希望周萍留在她身边。然而,周萍害怕承担责任和骂名急于摆脱。因此,周萍爱上了四凤,

却不知俩人是兄妹。不想二人又陷入了兄妹乱伦的悲剧中,令人叹息。

(二)人物内心冲突

《雷雨》中,人物内心也冲突不断,感染力极强。以鲁侍萍为例,当她第一次看到周萍

时,基于亲情她控制不住去相认,基于地位她却把话停在嘴边''你是萍……凭什么。”一个

母亲无奈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当她知道周萍和四凤乱伦时,'哦,天哪……啊!天知道谁

犯了罪,谁造的这种孽!''鲁侍萍表现的极为愤慨,但却无可奈何,几乎无助到了极点,内

心充满了矛盾与冲突,将人物内心极其复杂的情感展现的淋漓尽致。

三、戏剧冲突的结构安排

《雷雨》整部剧剧情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生动,与作者的结构安排密不可分。结构严密,

集中紧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