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500kV交流电缆耐压同时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_第1页
《110kV~500kV交流电缆耐压同时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_第2页
《110kV~500kV交流电缆耐压同时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_第3页
《110kV~500kV交流电缆耐压同时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_第4页
《110kV~500kV交流电缆耐压同时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T/CEC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T/CECXXXXX—20XX

110kV~500kV交流电缆耐压同时分布式局

部放电检测系统

DistributedpartialdischargedetectionsystemonACwithstandvoltagetestof

110kV~500kVcablelines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

目次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2规范性引用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3术语和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4系统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5技术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6试验项目及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规范性附录)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典型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B(规范性附录)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试验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C(资料性附录)局部放电测试记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D(资料性附录)局部放电检测报告..............................................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说明.........................................................................................................................................18

I

II

110kV~500kV交流电缆耐压同时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电缆线路耐压同时进行局部放电检测的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的组成、技术要

求、试验项目及要求、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试验方法等。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110kV~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交流电力电缆线路耐压同时进行局部放电检测的

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可作为该系统设计、生产、试验、使用、检验及仲裁的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310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3101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4793.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4943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T6587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

GB/T7354局部放电测量

GB/T9361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356-2010局部放电测量仪校准规范

DL/T417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设备测量导则

3术语和定义

3.1

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distributedpartialdischargedetection

在电缆线路不同位置布置多个局部放电传感器及信号采集单元,各信号采集单元所采集的信号经光

纤或无线等通信方式传输至检测主机,实现对电缆本体及附件中局部放电信号同步采集、集中分析和诊

断的一种检测方法。

3.2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highfrequencypartialdischargedetection

1

对主要频率介于3MHz30MHz区间的局部放电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判断的一种检测方法。

3.3

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ultrahighfrequencypartialdischargedetection

对主要频率介于300MHz3000MHz区间的局部放电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判断的一种检测方法。

3.4

局部放电传感器partialdischargesensor

电缆的局部放电物理现象感知元件,用于将某一类局部放电信号转变为可采集的电信号。高频局部

放电检测传感器主要采用高频电流互感器(HFCT)、电容耦合传感器等;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主要采

用特高频传感器等。

3.5

信号采集单元signalacquisitionunit

用于采集、处理、缓存和传输局部放电传感器采集信号的装置。

3.6

检测主机detectinghost

实现对信号采集单元的控制,包括参数设置、同步处理、数据召唤等,并实现采集数据综合分析的

处理系统。

3.7

标准脉冲发生装置standarddischargepulsegenerator

用于局部放电检测校验的一种信号源,可输出波形近似为方波的电压脉冲,配套有校准电容器。

3.8

局部放电检测校验calibrationforonlinedetectionofpartialdischarge

通过标准脉冲注入,以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实测的局部放电信号等效放电量,间接或近似去推

算和评估电缆线路中放电源实际放电量的方法。

3.9

局部放电表征参量characterizationparametersofpartialdischarge

在一定条件下,用于描述电缆线路中发生局部放电物理现象的状态参数,包括等效放电量、放电重

复率、放电相位、放电信号频率等,累积参数如平均放电电流、放电功率等。

3.10

检测灵敏度detectablesensitivity

2

经局部放电检测校验后,综合运用抗干扰手段,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以一定的信噪比(通常取

信噪比SNR=2)所能测量到除去外界干扰的最小等效放电量。

3.11

时间同步精度timesynchronizationaccuracy

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中多个信号采集单元同步采集信号的最大同步时间差。

4系统组成

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一般由标准脉冲发生装置、局部放电传感器、信号采集单元与检测主机组

成。系统中所有部件的噪声水平应足够低,以得到所要求的灵敏度。

系统组成典型结构如附录A所示。

5技术要求

5.1一般规定

5.1.1系统设计应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强制

性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5.1.2系统接入应不改变电缆线路的绝缘性能、密封性能及电气完整性,应不影响现场其它设备的安

全运行。

5.1.3对于金属套采用交叉互联接地方式或单端接地方式的电缆线路,在主绝缘交流耐压过程中,系

统检测主机应布置在交流耐压设备安全操作区域的控制台旁,协同加压程序工作,信号采集单元应布置

在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临近位置,局部放电传感器依据原理布置在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处。

5.1.4对于大长度金属套无交叉互联接地方式的电缆线路,在主绝缘交流耐压过程中,系统检测主机

应布置原则依据5.1.3,信号采集单元与局部放电传感器除布置在电缆终端处外,原则上还需等间距布

置在电缆本体上(局部放电传感器可采用电容耦合传感器,推荐间距200m~300m)。

5.1.5系统应能配合电缆线路主绝缘交流耐压试验加压方式,同步进行局部放电检测及记录,捕捉局

部放电表征参量,以数值、图形、表格、曲线及文字等形式显示和描述放电相关信息,并可辅助进行放

电类型分析与缺陷判定。

5.1.6系统应能获得交流耐压试验电源的电压相位与频率。电压相位同步传感器布置不应少于一处,

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其他同步方式。

5.2一般工作条件

a)环境温度:-10℃~50℃;

b)环境相对湿度:≤80%,无凝露;

c)大气压力:80kPa~110kPa;

d)供电电源要求:内置电池组;

e)场地安全要求:符合GB/T9361中B类安全规定;

f)设备安全要求:符合GB4943中的相关规定;

g)接地电阻大小要求:符合GB50169中的相关规定。

5.3性能要求

3

5.3.1标准脉冲发生装置

标准脉冲发生装置应符合DL/T356-2010中5.6要求,输出电荷量应包含以下档位:20pC、50pC、

100pC、500pC、1nC、5nC、10nC。

5.3.2检测校验

5.3.2.1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应具备检测校验功能,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通过输入的标准脉冲与检

出的等效放电量相比较,调整输入信号的传输阻抗修正系数,实现对检测回路的校正。

5.3.2.2为便于对比分析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的测量结果,等效放电量单位统一为pC。

5.3.2.3试验回路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校准方法应符合GB/T7354的有关规定,可按下述程序进

行。

试验回路安装完毕后,应对系统进行局部放电校准,用标准脉冲发生装置在电缆终端导体与金属套

引出端之间注入已知幅值的标准脉冲信号,检测主机接收各信号采集单元数据,包括信号幅值、频带等,

检验系统工作状态、性能及灵敏度,并分析标准脉冲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衰减特性。当试验回路发生变

化时,应重新进行局部放电校准工作。

5.3.3数据传输

信号采集单元应具备光纤和无线数据传输功能。各信号采集单元所采集的信号进行数字化转换后,

经光纤或无线等通信方式传输给检测主机。

5.3.4多测点局部放电表征参量同步测量

检测主机控制各信号采集单元或指定信号采集单元,在电缆线路交流耐压过程中,同时进行局部放

电信号同步采集、调理、数据预处理及传输。数据传输方式采用光纤方式时,各信号采集单元同步精度

不应大于2μs。

5.3.5试验电压测量

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应具备与外部试验电压相位同步功能,在电缆线路交流耐压过程中,信号

采集单元使用电流互感器耦合采集试验电压信号,获取参考相位及频率;也可使用分压器直接采集试验

电压信号,获取参考相位及频率。

信号采集单元应具有1个采集试验电压的信号接口,满足试验频率范围20Hz~300Hz。

5.3.6局部放电测量

5.3.6.1检测通道及量程范围

信号采集单元应具备至少1个局部放电信号接口,可检测局部放电量范围为20pC~10nC。

5.3.6.2检测频带

局部放电信号检测频带采用6dB带宽,频带至少应包含1MHz~30MHz。

5.3.6.3采样率

局部放电脉冲信号采样率不应低于100MS/s,分辨率不应低于8bit。

5.3.6.4测量灵敏度

在屏蔽实验室条件下的局部放电测量灵敏度应优于10pC。

5.3.6.5干扰抑制

4

应具备干扰抑制功能,具有模拟或数字滤波、相位开窗等功能,可抑制设备内部及外界的干扰信号,

如连续性窄带干扰、固定相位脉冲干扰、随机性脉冲干扰等,实现检测信噪比SNR≥2。

5.3.7局部放电传感器

5.3.7.1高频电流互感器(HFCT)用于采集电缆终端、本体、中间接头等位置的局部放电信号,有效

工作频带采用3dB带宽,至少包含1MHz~20MHz;传输阻抗不应小于5mV/mA(输入信号为10MHz

正弦波电流时);外形结构宜设计为钳形开口式,内径不应小于38mm。

5.3.7.2电容耦合传感器用于采集电缆终端、本体、中间接头等位置的局部放电信号,有效工作频带采

用3dB带宽,至少包含5MHz~300MHz;外形结构宜采用内置式金属薄膜、外置式金属薄膜。

5.3.7.3特高频传感器用于采集电缆终端位置的局部放电信号,有效工作带宽至少包含300MHz~1500

MHz,在300MHz~1500MHz频带内平均有效高度不应小于8mm,且最小有效高度不小于3mm。同时

应提供1500MHz~3000MHz频带内平均有效高度数据。

5.3.8数据处理与分析

5.3.8.1检测主机应具备检测数据处理功能,可显示时域波形图、频域特性图、二维(Q-φ、N-φ、Q-t、

N-t等)、三维(Q-φ-n、Q-φ-t等)放电图谱及放电幅值变化趋势图。

5.3.8.2检测主机数据显示界面应能同时显示至少3台信号采集单元的数据,包括时域波形图、频域特

性图、二维(Q-φ、N-φ、Q-t、N-t等)、三维(Q-φ-n、Q-φ-t等)放电谱图。

5.3.8.3交流耐压试验全过程中,检测主机应能自动处理及显示所有信号采集单元采集的局部放电检

测数据,包括升压前后背景噪声测定、升压过程及耐压过程局部放电检测数据,连续稳定数据处理与分

析时间长度不应低于80min。

5.3.8.4宜具备相关检测数据分析工具,辅助实现放电模式识别、缺陷及隐患类型判断功能。

5.3.9数据记录与管理

5.3.9.1应具备检测数据自动存储功能,包括局部放电信号的等效放电量、相位、重复率等表征参量、

时域波形图、频域特性图、二维(Q-φ、N-φ、Q-t、N-t等)、三维(Q-φ-n、Q-φ-t等)放电图谱及检

测辅助信息。

5.3.9.2连续自动存储时间长度不应小于80min。

5.3.9.3应具有检测数据管理功能,包括历史数据检索、回放、备份和导出功能。

5.3.10人机交互

应通过检测主机完成参数设置、检测控制、界面显示、数据记录与管理、报表生成、设备校验与调

试等人机交互功能。

5.3.11自诊断

应具备设备自检功能,出现故障时应自动提示故障信息。

5.3.12工作电源

应具备内置可充电电池组,电压范围DC5~24V,连续工作时间不应小于4h。

5.3.13电气隔离

各信号采集单元之间应无任何电气连接,实现完全电气隔离。

5

5.4通用性能要求

5.4.1外观

5.4.1.1外壳应无锐口、尖角等明显缺陷,电镀、氧化层、漆层等涂层良好,不应有起层、剥落现象。

5.4.1.2面板上各种量值与单位的文字符号应符合GB3100及GB3101的电学和磁学的相关要求,印

刷或刻字应清晰,且不易被擦掉。

5.4.1.3各种调节旋钮、按键灵活可靠。

5.4.1.4有明显的铜质接地端子且接地端子直径不应小于6mm。

5.4.1.5系统测量分析软件应能正常启动,所有功能模块应能正确无误的运行,符合产品说明书中规定。

5.4.2绝缘性能

5.4.2.1绝缘电阻

在正常试验环境下,设备交流电源回路对外壳在500V试验电压下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00M。

5.4.2.2介电强度

在正常试验环境下,设备交流电源回路对机壳之间的绝缘应能够承受50Hz、2kV交流电压,历时

1min。试验期间应无闪络击穿及元器件损坏现象。

5.4.3电磁兼容性能

5.4.3.1静电放电抗扰度

应能承受GB/T17626.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静电放电干扰,接触放电试验电压8kV,空气放电

试验电压15kV。

5.4.3.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应能承受GB/T17626.3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干扰,射频频率范围80MHz~

3000MHz,试验场强10V/m。

5.4.3.3工频磁场抗扰度

应能承受GB/T17626.8规定的严酷等级为5级的工频磁场干扰,稳定持续磁场强度100A/m。

5.4.4环境适应性能

5.4.4.1温度

应能承受GB/T6587中5.9.1.1规定的组别为Ⅲ组的温度试验,贮存温度-40℃~70℃,极限条件温度

-20℃~60℃,工作范围温度-10℃~50℃。

5.4.4.2湿度

应能承受GB/T6587中5.9.2.1规定的组别为Ⅲ组的湿度试验,工作范围湿度50℃(5-90)%RH,贮

存条件(浸湿)60℃90%RH48h。

5.4.5机械性能

5.4.5.1振动

6

应能承受GB/T6587中5.9.3.1规定的组别为Ⅲ组的振动试验。

5.4.5.2冲击

应能承受GB/T6587中5.9.4.1规定的组别为Ⅲ组的振动试验。

5.4.5.3包装运输

应能承受GB/T6587中5.10.1.3规定的流通条件等级为3级的运输试验。

5.4.6外壳防护性能

应符合GB4208规定的外壳防护等级为IP51的要求。

6试验项目及要求

6.1试验环境条件

除环境适应性试验和在现场进行的试验之外,其它试验项目应在以下试验环境中进行。

a)环境温度:15℃~35℃(户外试验不做要求);

b)相对湿度:≤75%;

c)大气压力:80kPa~110kPa;

d)周围无影响标准脉冲发生装置和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正常工作的强电磁场。

6.2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应该由制造厂商将设备送交具有国家级或者省级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由检测单位依据本

标准规定进行检验,检验项目按表2中规定的检验项目逐个进行,并出具型式检验报告。有以下情况之

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定型,投运前;

b)正式投产后,如设计、工艺材料、元器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产品停产一年以上又重新恢复生产时;

d)出厂试验结果与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

e)国家技术监督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技术检验部门提出型式试验要求时;

f)合同规定进行型式试验时。

6.3出厂试验

每套设备出厂前在正常试验环境条件下逐个按规定进行例行检验,检验合格后,附有合格证,方可

允许出厂。

6.4现场试验

现场试验由设备使用单位或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设备性能进行测试。现场试验一般分三种情况:

a)正式使用前;

b)每1年对设备进行的例行校验;

c)怀疑设备有故障时,如光纤或无线数据传输失效、数据采集错误、内置电池工作或充电故障等

异常情况。

6.5特殊试验

7

根据应用需求,需要增补的试验项目。

6.6试验项目

试验项目按表1的规定进行,试验方法见附录B。

表1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试验项目

序号检验项目型式试验出厂试验现场试验

1外观要求试验√√√

2绝缘性能试验√√—

3电磁兼容性能试验√——

4环境适应性能试验√——

5机械性能试验√——

6外壳防护性能试验√——

7特性参数测试√√*

8功能性验证试验√√√

9有效性验证试验√——

注:√表示规定必须做的项目;—表示规定可不做的项目;*表示根据客户要求做。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标志

7.1.1每台装置必须有明晰的铭牌,内容如下:

a)产品规格、型号;

b)产品名称;

c)制造厂全称及商标;

d)额定参数;

e)出厂编号及生产日期;

f)现场检测安全注意事项及设备使用要点。

7.1.2包装箱上应有如下标记:

a)制造厂名称;

b)产品名称与规格型号;

c)包装箱规格尺寸及毛重;

d)“防雨”、“怕湿”、“小心轻放”、“向上”“禁止翻滚”等标志或字样,标志应符合GB/T

191-2008的规定;

e)到站(港)及收货单位;

f)发站(港)及发货单位。

8

7.2包装

7.2.1产品包装前的检查

a)产品的合格证书和产品说明书、附件、备品、备件齐全;

b)产品外观无损伤;

c)产品表面无灰尘。

7.2.2包装的一般要求

产品应有内包装和外包装,包装应有防尘、防雨、防水、防潮、防震等措施。

7.3运输

产品应适用于陆运、空运、水(海)运,运输装卸应按包装箱上的标志进行。

7.4贮存

包装好的装置应存贮在环境温度为–25℃~50℃、相对湿度不大于85%的库房内,室内无酸、碱、

盐及腐蚀性、爆炸性气体,不受灰尘雨雪的侵蚀。

长期贮存的装置,应每隔3~6个月开机检查。

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典型结构

电缆线路耐压同时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典型结构见图A.1。

注:M—信号采集单元;S1—相位同步CT;S2—局部放电传感器

图A.1电缆线路耐压时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典型结构

10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试验方法

试验前应汇总被测设备的相关技术资料,结合其系统检测技术特点和现场检测方法,综合了解设备

的工作原理、信号采集方式、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与诊断方法和干扰抑制技术手段等内容。

B.1外观要求试验

用目测和手试法。试验结果应符合按5.4.1的要求。

B.2绝缘性能试验

B.2.1绝缘电阻试验

设备处于非工作状态,在交流电源回路与外壳之间使用500V的兆欧表进行绝缘电阻试验,测量时

间不少于1min。

试验结果应符合5.4.2.1的要求。

B.2.2介质强度试验

设备处于非工作状态,按GB4793.1的要求,在交流电源回路与外壳之间进行介质强度试验。试验

电压2kV,历时1min

试验结果应符合5.4.2.2的要求。

B.3电磁兼容性能试验

B.3.1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按照GB/T17626.2中规定的下述条件下进行:

a)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

b)接触放电或空气放电;

c)在外壳和工作人员经常可能触及的部位;

d)试验电压:接触放电8kV,空气放电15kV;

e)正负极性放电各10次,每次放电间隔至少1s。

在施加干扰的条件下,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B.3.2射频电磁场敷设抗扰度试验

按照GB/T17626.3中规定的下述条件下进行:

a)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

b)频率范围:80MHz~3000MHz;

c)试验场强:10V/m。

在施加干扰的条件下,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B.3.3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按照GB/T17626.8中规定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a)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

b)磁场强度:100A/m。

11

在施加干扰的条件下,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B.4环境适应性能试验

B.4.1温度试验

按照GB/T6587中5.9.1.3的试验方法,对设备进行组别为Ⅲ组的温度试验。

试验后应对设备进行目测检查,应无锈蚀、裂纹、涂覆层剥落等损伤;文字和标示应清晰;控制机

构应灵活;紧固部位应无松动;塑料件应无气泡、裂开、变形以及灌注物应无溢出现象。受试设备试验

后性能特征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B.4.2湿度试验

按照GB/T6587中5.9.2.3的试验方法,对设备进行组别为Ⅲ组的湿度试验。

试验后应对设备进行目测检查,应无锈蚀、裂纹、涂覆层剥落等损伤;文字和标示应清晰;控制机

构应灵活;紧固部位应无松动;塑料件应无气泡、裂开、变形以及灌注物应无溢出现象。受试设备试验

后性能特征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B.5机械性能试

B.5.1振动试验

按照GB/T6587中5.9.3.3的试验方法,对设备进行组别为Ⅲ组的振动试验。

试验后应对设备进行目测检查,机械构件不应有破裂、明显变形或紧固件松动等现象。受试设备试

验后性能特征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B.5.2冲击试验

按照GB/T6587中5.9.4.3的试验方法,对设备进行组别为Ⅲ组的冲击试验。

试验后应对设备进行目测检查,机械构件不应有破裂、明显变形;电器部件应无明显位移或脱落等

现象。受试设备试验后性能特征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B.5.3运输试验

分别按照GB/T6587中5.10.2的试验方法,对设备进行流通条件等级为3级的包装运输试验。

试验后应对包装箱、设备及附件进行外观检查,包装箱不应有较大的变形和损伤。设备及其附件不

应有变形松脱、涂覆层剥落等机械损伤。受试设备试验后性能特征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B.6外壳防护性能试验

按照GB4208中13.1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设备进行外壳防护等级为IP5X的防尘试验。

按照GB4208中14.1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设备进行外壳防护等级为IPX1的防水试验。

B.6.1技术指标测试

B.6.1.1检测频带试验

检测频带试验接线图如图B.1所示,应在屏蔽试验室条件下进行。

12

注:Us—正弦信号发生器;R0—无感电阻;M0—被检仪器;M1—示波器

图B.1检测频率试验接线图

正弦信号发生器Us输出频率可调的电压,通过R0(R0宜为50Ω±0.2%的无感电阻)在试验回路中产

生相应频率的、峰-峰值介于5mA~10mA的正弦电流信号。在0.5MHz~50MHz范围内调整频率,通过

示波器M1测量电阻R0两端的电压监视电流,在调整频率时保持电流不变。被检仪器M0(含HFCT)6dB

带宽至少应包含1MHz~30MHz频段。

试验回路应满足如下要求:

a)示波器的模拟信号测量带宽不应低于100MHz;

b)R0宜为50Ω±0.2%的无感电阻,其两端电压V1(f)的测量应采用示波器高阻电压探头(测量带宽

不应低于100MHz)

B.6.1.2测量灵敏度试验

测量灵敏度试验接线图如图B.2所示。

注:Up—陡脉冲发生器;C0—注入电容;M0—被检仪器

图B.2测量灵敏度试验接线图

陡脉冲发生器Up输出脉冲电压,通过注入电容C0在试验回路中产生脉冲电流,模拟视在电荷量为

Q(UpC0)的局部放电信号,并由被测仪器M0(含HFCT)检测试验回路中的脉冲电流。当Q为10pC

时,被测仪器应以不低于2:1的信噪比显示局部放电脉冲。若灵敏度水平无法满足要求,应结合检测信

号的时、频域特征合理转换检测频段或采用抗干扰手段。

试验回路应满足如下要求:

a)陡脉冲发生器Up输出的脉冲电压幅值应采用示波器预先校验,脉冲上升沿(10%~90%)不

应大于60ns,衰减时间(90%~10%)不应小于200ns,输出脉冲的重复频率宜为工频周期的

整数倍。

b)注入电容C0宜选用100pF±2%的高频陶瓷电容。

注:陡脉冲发生器Up和注入电容C0也可用标准脉冲发生装置替代。

B.6.1.3高频电流互感器(HFCT)传输阻抗试验

高频电流互感器(HFCT)传输阻抗试验接线图如图B.3所示。

13

注:Us—正弦信号发生器;R0—无感电阻;M1—示波器

图B.3高频电流互感器(HFCT)传输阻抗试验接线图

信号发生器Us输出频率可调的电压,在试验回路中产生相应频率且峰-峰值介于10mA~30mA的

正弦电流信号。在0.5MHz~30MHz范围内调整频率,用示波器同时测量不同频率f下被检传感器

(HFCT)的输出电压V2(f)及电阻R0两端的电压V1(f),按式(1)求得该频率下的传输阻抗值,获得传

输阻抗Z(f)与频率f关系曲线。

Z(f)R0(V2(f)/V1(f))(1)

式中:Z(f)—输入正弦信号频率f下的传输阻抗值;

R0—电阻;

V2(f)—输入正弦信号频率f下被检传感器的输出电压;

V1(f)—输入正弦信号频率f下电阻R0两端的输出电压。

试验回路应满足如下要求:

a)示波器的模拟信号测量带宽不应低于100MHz;

b)R0宜为50Ω±0.2%的无感电阻,其两端电压V1(f)的测量应采用示波器高阻电压探头(测量带宽

不应低于100MHz);

c)被检传感器(HFCT)的输出端应设置50Ω负载,并通过1米长度的50Ω同轴电缆接示波器。

B.6.1.4特高频传感器平均有效高度试验

特高频传感器平均有效高度试验利用GTEM测量平台。平台由标定源、高速示波器、参考传感器、

GTEM小室、测控计算机等组成,示意图如图B.4示。

图B.4GTEM测量平台示意图

试验回路应满足如下要求:

a)示波器的模拟信号测量带宽不低于2GHz,采样率不低于10GS/s;

b)考虑到短单极探针具有不失真接收的特性,本标准推荐采用单极探针作为参考传感器。

通过标定源向GTEM小室内注入电压幅值为20V(推荐值)的标定脉冲信号,在GTEM小室内建立

覆盖300MHz~1500MHz频带范围的脉冲电磁场。参考测量法原理如图B.5所示。

14

图B.5采用GTEM小室的参考测量法原理

注:Vi—标定源注入GTEM小室的脉冲电压信号;

Hcell,Hsys—分别为GTEM小室和测量系统的传递函数;

Ei—GTEM小室内传感器所在位置处的脉冲电场;

Href,Hsens—分别为参考传感器和被测传感器的有效高度;

Vor,Vos—分别为参考传感器和被测传感器对于Ei的电压响应;

VMr,VMs—分别为经测量系统实测的参考传感器和被测传感器对于Ei的电压。

将参考传感器置于GTEM小室开孔处,通过测量系统得到此时参考传感器的电压响应VMr,将被测

传感器置于GTEM小室开孔处,通过测量系统得到被测传感器的电压响应VMs,利用已知的参考传感器

有效高度Href,依据式(2)计算出被测传感器的有效高度,然后在300MHz~1500MHz频段内计算平均

值得到被测传感器的平均有效高度。

(2)

B.6.2功能性验证试验

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功能性验证试验应在实际局部放电测量过程中进行逐项验证。

B.6.3有效性验证试验

采用110kVXLPE电缆、配套附件(户外终端、GIS电缆终端与接头)和多种典型模拟缺陷构成的

完整电缆试品系统;引入如无线广播、变频器、大电流源、尖端电晕放电、金属物体悬浮感应放电等干

扰源,并通过电磁耦合方式在电缆试品系统中产生特定干扰信号,如窄带干扰、随机脉冲干扰、固定相

位脉冲干扰等干扰信号;在模拟现场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应用设备检测局部放电。

电缆试品分类如下:

a)第1类试品本身不含缺陷,在高于2U0的试验电压下不产生局部放电;

b)第2类试品含有1种典型模拟缺陷(如主绝缘损伤、气隙、半导电尖端、应力锥位移、导电颗

粒悬浮等),可在U0试验电压下产生局部放电;

c)第3类试品为含有多种典型模拟缺陷(如半导电尖端+应力锥位移+半导电颗粒悬浮等),可在

U0试验电压下产生明显局部放电。

每类试品用编号识别,同一编号试品在同一试验电压下(U0额定电压)记录完整的局部放电检测

数据,在局部放电检测过程中逐项验证设备的各项功能,然后对照检测数据与试品实际局放特性,评判

设备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有效性。

15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局部放电测试记录

编号:共页第页

检测单位检测人员

检测时间温度湿度

安装地点制造厂出厂日期

投运日期编号电压等级(kV)

检查结果

序号检测位置是否正常缺陷位置缺陷情况

仪器规范

备注

试验结论正常、缺陷(一般缺陷、重大缺陷、视同紧急缺陷)、待复查。

工作结束前检查试验现场不遗留工具、杂物。试验对象检查人

还原至试验前的状态。

试验说明

工作负责人

试验人员

16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局部放电检测报告

电缆线路名称电压等级

电缆线路长度(km)电缆型号及制造厂

中间接头型号及制造厂终端型号及制造厂

投运日期测量仪器和型号

测试日期报告日期

温度/湿度℃,%环境描述

检测位置测试相位检测方法检测频率背景噪声信号幅值相位特征放电图谱

高频法

A

特高频法

高频法

XX站终端B

特高频法

高频法

C

特高频法

A

XX号接头B高频法

C

综合检测结论:

测试日期负责人

17

110kV~500kV交流电缆耐压同时分布式局部

放电检测系统

编 制 说 明

18

目次

1编制背景........................................................................................................................................................20

2编制主要原则................................................................................................................................................20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20

4主要工作过程................................................................................................................................................21

5标准结构和内容............................................................................................................................................21

6条文说明........................................................................................................................................................21

19

1编制背景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加之核心区域供电高可靠性要求,城市电网电缆化率持续攀升,

尤其是110kV(66kV)及以上高压电缆线路数量越来越大,电缆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对城市可靠供电至关

重要。目前,对于110kV(66kV)及以上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线路,主绝缘交流耐压试验时进行局

部放电测量工作在竣工验收和大修后重新投运阶段已广泛开展,是现场评价电缆线路主绝缘状态的重要

试验方法。但适合现场交流耐压试验时进行局部放电测量的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国内外尚无统一的

技术标准,导致此类产品性能检验等无依据可依。为规范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的设计、生产、试验、

使用、检验及仲裁,统一技术标准,进一步促进高压电缆线路主绝缘交流耐压试验时分布式局部放电检

测技术的应用,提高电网中电力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