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份期末联合考试地理试题_第1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份期末联合考试地理试题_第2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份期末联合考试地理试题_第3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份期末联合考试地理试题_第4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份期末联合考试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高一年级期末联合考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5年为太阳活动的第二十五个高峰年。2023年12月1日,太阳向外抛射的大量带电粒子流使北京的怀柔、门头沟区出现了罕见的极光现象。下图示意太阳大气的外部圈层结构,④为日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引发此次极光现象的带电粒子主要来()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2.推测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最可能是()A.2026年 B.2030年 C.2036年 D.2038年【答案】1.C2.C【解析】【1题详解】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个圈层,并结合材料“④为日核”可知,图中①层为光球层,②层为色球层,③层为日冕层。极光是由太阳风暴爆发时释放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形成的,太阳风产生于日冕层,因此带电粒子流也来源于日冕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根据所学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知识可知,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大约是11年。由材料“2025年为太阳活动的第二十五个高峰年”可推知,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可能出现在2025+11=2036年,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发射的电磁波会强烈地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甚至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发生短时间的中断。(2)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当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上空时,受到地球磁场作用,高能带电粒子流分别向地球南北两极上空“吹"去,这些带电粒子“轰击”高层大气,使空气分子发生电离,产生极光现象。(3)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4)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树木年轮的疏密变化、反常气候的概率等,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美溪区的碧仓库林场,在其早白垩纪地层中分布有大量的植物化石。经鉴定,该植物化石组多为松柏科植物。完成下面小题。3.材料中松柏科植物属于()A.蕨类植物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藻类植物4.该植物繁盛时期()A.气候寒冷干燥 B.为成煤作用奠定物质基础 C.地壳相对稳定 D.被称为“最近的生物时代”【答案】3.B4.B【解析】【3题详解】松柏类植物的胚珠和种子裸露,不包于子房内。这些特征使得松柏类植物的种子暴露在空气中,所以是裸子植物。且该类化石在早白垩纪,位于中生代,而中生代主要的植物就是裸子植物,B正确;蕨类植物繁盛于古生代,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藻类植物繁盛时期不是在中生代,ACD错误。故选B。【4题详解】中生代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苏铁纲、银杏纲、松杉纲等植物是主要的代表植物,为成煤作用奠定物质基础,因此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B正确;气候寒冷干燥不利于植被生长,况且白垩纪对应气候是温暖,A错误;中生代时期环太平洋地带地壳活动剧烈,并不稳定,C错误;被称为“最近的生物时代”是新生代,D错误。故选B。【点睛】生物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演化。地壳演化史中,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产生以流水溶蚀作用为主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的总称。下图示意某处喀斯特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下列关于图示地貌及促使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甲—流水堆积作用 B.气孔—流水溶蚀作用C.乙—流水溶蚀作用 D.气洞—风力侵蚀作用6.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必要条件有()①石灰岩广布②气候温暖湿润③植被覆盖率低④基岩坚硬多孔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随着时间的推移,下列关于该地貌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地貌将逐渐变短 B.乙地貌将逐渐变高C.气洞将逐渐萎缩 D.溶洞底部将变平坦【答案】5.A6.A7.B【解析】【5题详解】由材料与图可知,当地为喀斯特地貌区,甲为石钟乳,乙为石笋,二者都是流水堆积形成,A正确,C错误;气孔是岩浆岩在冷凝过程中产生,与流水溶蚀作用无关,B错误;气洞是流水溶蚀形成的,D错误;故选A。【6题详解】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故发育的必要条件有石灰岩广布、气候温暖湿润,①②正确,植被覆盖率低、基岩坚硬多孔不是必要条件,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解】据图可知,甲为石钟乳,是流水堆积形成的,随着石钟乳上不断有水滴落,碳酸钙物质会不断沉积,使其变长,A错误;乙地貌为石笋,其也是流水堆积形成的,随着水不断向石笋上滴落,其上方积累的碳酸钙物质会增加,使其逐渐变高,B正确;气洞是流水对石灰岩岩层溶蚀形成的,随着流水不断对其溶蚀,该气洞会不断变大,C错误;由于溶洞上方不断有水滴落,碳酸钙物质在溶洞底部沉积,溶洞底部的会形成多个新的石笋,且原有的石笋会变高,使溶洞底部变得崎岖,D错误。故选B。【点睛】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喀斯特地貌分为喀斯特溶蚀地貌和喀斯特沉积地貌。前者主要包括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等;后者主要有各种形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研究发现,北极地区从1900年以来升温幅度达到了惊人的3℃,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全球变暖加剧北极升温,进而促进北极海冰融化,对全球气候的变化将产生严重影响。图1示意北极地区洋面和浮冰的太阳辐射过程(其中甲表示太阳辐射,乙表示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丙表示大气逆辐射),图2示意北极地区的气温及海冰面积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判断图中L1、L2所代表的地理要素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L1为气温太阳辐射 B.L1为海冰面积气温C.L2为气温地表状况 D.L2为海冰面积太阳辐射9随着北极海冰融化加剧()A.乙明显下降 B.甲不断减弱 C.甲不断增强 D.丙大幅度减弱10.根据图中的原理,可得出()A.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B.陆地升温比海洋快C.海水太阳辐射热储量大于海冰D.海冰融化可缓解气候变暖【答案】8.B9.A10.C【解析】【8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L2在七八月份时达到最高,北极地区在七八月份时气温最高,因此L2为气温,影响因素在于太阳辐射;而L1为海冰面积,此时气温较高,海冰融化,海冰面积较小,B正确,排除ACD。故选B。【9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甲表示太阳辐射,乙表示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丙表示大气逆辐射。随着北极海冰融化,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乙)明显下降,A正确;太阳辐射(甲)不会发生明显改变,排除BC;由于海冰融化,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逆辐射(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强,排除D。故选A。【10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海冰和海水吸收率并不相同,海水吸收率较高,因此,海水对太阳辐射的热储量大于海冰,C正确;图中未有体现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也未反映出海陆升温速度快慢问题,海冰融化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排除ABD。故选C。【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三个过程。太阳辐射能传播到地面的过程中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散射,大部分通过可见光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地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偿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是土壤的重要物理特性,受地形、太阳辐射、降水、植被覆盖、土壤质地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带某冻融区地下10cm和30cm土壤未冻水含量的季节动态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据图可推断,该冻融区()A.深层土壤温度高于表层 B.冬季大气温度比土壤温度高C.表层土壤未冻水含量高于深层 D.深层土壤不受太阳辐射影响12.土壤温度对该区水循环过程影响最明显的环节是()A.蒸发、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水汽输送 D.蒸发、下渗13.研究发现,该区域土壤发育速度较慢,其主要影响影响因素是()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答案】11.A12.D13.B【解析】【11题详解】据图示可知,未冻结水分含量比重在土壤30cm处大于10cm处,这表明土壤表层冻结水含量比重相对较大,说明土壤表层温度低,土壤水以冻结为主,据此推断深层土壤温度高于表层,A正确;土壤表层受大气温度影响更大,冬季大气温度比土壤温度高会导致土壤表层受热更多,冻结水量较深层较少,未冻结水量比例大,与题意不符,B错误;本题并未给出各个深度土壤的含水总量,无法对比不同深度具体水量大小,且图中土壤未冻水含量10cm小于30cm,C错误;深层土壤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小,但受土壤热量传递的影响,也能间接受太阳辐射影响,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该区土壤受冻融影响大,当土壤温度较低,冻土含量大时,会导致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当土壤温度较高且未冻结水量大,土壤中可蒸发水量大,在土壤温度较高时蒸发增加,下渗增加,综上分析可知,D正确;降水和水汽输送环节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与土壤温度关系不大,AC错误;地表径流主要与气温影响下的冰雪融水量补给有关,与土壤温度关系不大,B错误。故选D。【13题详解】由于青藏高原常年气候寒冷,导致其植被稀疏且生长缓慢,对土壤有机质的补给量少,使该区域土壤的发育速度较慢,故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B正确;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冻融等风化作用较强,岩石易破碎,其并不缺少成土母质,A错误;生物虽然是影响土壤发育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地的生物量取决于当地的气候,C错误;地形虽然是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但是对青藏高原地区的土壤发育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点睛】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它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气候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同一地貌类型的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白杨树是我国常见的树木,我国大部分区域房前、屋后以及田野、道路两旁均可见到白杨树挺拔的身姿。下图示意白杨树植株特征简介。完成下面小题。14.白杨树所属的森林类型为()A.热带雨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亚热带落叶阔叶林15.白杨树所属植被群落()A.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分布 B.以乔木为主,多革质叶片C.以松树、杉树类植被为主 D.垂直结构复杂,物种多16.白杨树春季发枝,秋季落叶,说明其生长区域可能()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全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答案】14.B15.A16.D【解析】【1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白杨树秋季落叶,说明白杨树所属的森林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白杨树所属的森林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正确;常绿阔叶硬叶林多革质叶片,B错误;松树、杉树属针叶林,C错误;热带雨林气候,垂直结构复杂,物种多,落叶阔叶林结构较简单,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白杨树春季发枝,夏季为树木生长期,秋季落叶,属于落叶阔叶林,说明夏季该地区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或全年温和湿润,D正确;全年高温多雨,树木为常绿阔叶林,A错误;全年炎热干燥,植被为热带荒漠,C错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植被为热带疏林草原,B错误。故选D。【点睛】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最常见的森林类型。因其冬季落叶、夏季葱绿,又称夏绿林。中国的落叶阔叶林类型很多,根据优势种的生活习性和所要求的生境条件的特点,可分成三大类型:典型落叶阔叶林、山地杨桦林和河岸落叶阔叶林。二、能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驶上火星表面,获取了巡视区的大量科学数据,目前状态良好。不过,“祝融号”火星车进入日凌阶段时,地面和火星车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行星日凌是指地球和行星运行至太阳两侧,且三者近乎处于一条直线的自然现象。下图为某时间太阳系行星位置图。(1)小行星带位于____和____两行星轨道之间,(2)试说明“祝融号”火星车进入日凌阶段时,地面和“祝融号”火星车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的原因。(3)从太阳系行星运行及轨道角度,说明行星之间能出现日凌现象所具备运行条件。【答案】17.①.火星②.木星18.太阳电磁辐射干扰逐渐增强,火星与地球通信受到干扰。19.在同一轨道面;行星运转周期不同。【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太阳系八大行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小问2详解】由于地球、火星逐渐运行至太阳的两侧且三者几乎处于一条直线上,太阳电磁辐射干扰逐渐增强,火地通信受到干扰,出现不稳定甚至中断,因此地面和“祝融号”火星车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小问3详解】从太阳系行星运行来看,行星运转周期不同,才能使行星位于同一直线,且位于太阳的两侧;从太阳系行星运行轨道看,行星在同一轨道面上,才有可能行星位于同一直线,使太阳遮挡两侧的行星。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同学为进一步验证热力环流的科学性,做了如下实验:在一间门窗紧闭的室内,将一支点燃的蜡烛靠近一支点燃的松香,观察松香烟的飘散方向。下图为实验前该同学所画的三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示意图。(1)推测图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____(填字母),并解释其原理____。(2)该同学发现,松香离蜡烛较远时,松香烟不再像图中出现的情况了,于是也明白了城市工厂布局重要性,试说明二者之间的联系。【答案】18.①.b②.点燃的蜡烛,温度较高,气压较低,与周边空间产生水平气压差,形成热力环流;松香烟随近地面空气向蜡烛流动。19.当松香距离蜡烛较远时,不在其热力环流圈以内,所以松香烟不再飘向蜡烛;工厂布局在郊外,同样在热力环流圈以外,可减少工厂的污染性气体对市区的影响。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热力环流实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原理和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点燃的蜡烛与松香相比,温度较高,气体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与周边空间产生水平气压差,气流在水平方向上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故松香烟随近地面空气向蜡烛流动,b图符合题意。【小问2详解】当松香距离蜡烛较远时,受蜡烛的影响变小,一旦不在其热力环流圈以内,松香烟不再飘向蜡烛;相对郊区来说,城市温度高,被称为“热岛”,城市和郊区之间存在热力环流,在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如果将工厂布局在城郊热环流圈以外,可减少工厂排放的污染性气体对市区的影响。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山洪灾害是中国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调查统计结果显示,1960—2015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山洪灾害的频次逐年上升,此期间共发生7447次。随着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理论的不断发展,我国针对山洪灾害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下图示意1960—2015年我国西南地区山洪灾害密度和经济损失空间分布。(1)简述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山洪灾害发生次数多的原因。(2)与高原区的昆明市相比,平原区的成都市经济损失明显偏大,试推测其原因。(3)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对山洪灾害各方面所起的作用。【答案】19.近年来,西南人类活动对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致使水位升高;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山地面积广大,地形坡度大,水流速度快;西南地区降水多且集中,故山洪灾害次数增多。20.高原区的昆明由于海拔较高,地势高,受山洪的影响较小,而成都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山洪影响大;成都较昆明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密集。21.遥感可以获取山洪造成的灾害面积及变化;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得到山洪洪水水位的变化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处理、分析地理信息,从而对山洪灾害进行预测,提前对流域洪水灾害进行预报预警。【解析】【分析】本题以1960—2015年我国西南地区山洪灾害密度和经济损失空间分布图为背景材料,涉及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近年来西南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床抬高,排水不畅通,致使水位升高;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山地面积广大,在一、二阶梯交界处,地形坡度大,水流速度快;西南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且集中,故易发山洪,山洪灾害次数增多。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昆明比成都灾害密度小,因高原区的昆明由于海拔较高,地势高,受山洪的影响较小,而成都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山洪影响大;成都较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