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038-2021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建设规范》_第1页
《DB32T 4038-2021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建设规范》_第2页
《DB32T 4038-2021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建设规范》_第3页
《DB32T 4038-2021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建设规范》_第4页
《DB32T 4038-2021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建设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3.080.01

CCSA90/94

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4038—2021

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建设规范

EstablishingspecificationoflegalassistancestationforPeoplewithdisabilities

2021-05-14发布2021-06-14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T4038—2021

I

DB32/T4038—2021

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条件、服务要求、协调及衔接要求、

评价与改进、信息统计及上报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0001.9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

GB/T31015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基于无障碍需求的设计与设置原则

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残疾人Peoplewithdisabilities

在精神、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障碍,全部或部分丧失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3.2

残疾人法律救助Legalassistanceforpeoplewithdisabilities

各级残联会同本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部门

为困难残疾人群体提供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3.3

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legalassistancestationforpeoplewithdisabilities

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救助的协调服务机构,也是保证残疾人获得法律救助服务的具体实施机构。

3.4

无障碍Accessibility

便于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在发展和社会参与过程中没有物质和交流阻碍,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3.5

专业法律人员Professionallegalofficer

工作站内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救助服务的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

3.6

手语翻译Signlanguageinterpreter

在接待和服务过程中,为使用手语交流的听力言语残疾人等提供语言翻译的人员。

4基本条件

1

DB32/T4038—2021

各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应该具备以下工作条件。

4.1接待场所

4.1.1应有固定的接待场所,接待场所位置要交通便利,宜位于临街建筑内一层楼,方便残疾人来

往。

4.1.2省工作站接待场所使用面积应不少于50m²,设区市工作站接待场所使用面积应不少于40m²,

区(县、市)工作站接待场所使用面积应不少于20m²。

4.1.3接待场所内应干净整洁、布局合理,接待服务标志应醒目。

4.1.4接待场所应设置相应的无障碍标志符号与设施,无障碍建筑设计与设施设置符合GB50763、

GB/T31015的要求,无障碍设施标志符号应符合GB/T10001.9的要求。

4.2设施设备

4.2.1接待场所应配备基本办公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办公桌椅、茶水柜、办公电脑及打印机等设备。

4.2.2接待场所内办公电脑应连通互联网。

4.2.3接待场所内能够提供语音、盲文版法律知识宣传资料。

4.3人员要求

4.3.1工作站负责人应是同级残联正式工作人员或司法系统正式工作人员。

4.3.2工作站需聘用专业法律人员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救助服务,专业法律人员应熟悉残疾人情况,

胜任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优先聘用残疾人专业法律人员。

4.3.3鼓励招募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专业法律救助服务。

4.3.4在为使用手语交流的残疾人提供法律救助服务过程中,工作站应聘请手语翻译。手语翻译应接

受过系统的手语培训或手语翻译专业培养。

4.4经费保障

工作站应有稳定的经费保障,在年度残疾人事业经费内预算,并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

5服务要求

5.1服务对象

工作站为有服务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法律救助服务。

5.2服务内容

工作站提供服务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法律咨询、代书、调解、协调、代理等。

5.3服务公示

工作站应把受案范围、工作流程、工作时间、办公地点、联系方式等信息通过网站、媒体、公示栏、

服务窗口等方式向社会长期公示。

2

DB32/T4038—2021

5.4服务提供

5.4.1工作站在工作日全天开放,专业法律人员每周固定不少于半天在办公场所坐班为残疾人提供

法律救助服务。

5.4.2专业法律人员通过面谈、电话、短信息、邮件、网络等多种方式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救助服务。

5.5服务质量

5.5.1工作站工作人员应践行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救助

服务。

5.5.2工作站为残疾人提供的法律救助服务应当合法、规范。

5.5.3工作站应建立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机制,提升残疾人满意度。

5.5.4工作站应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服务风险防范机制,避免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

6协调及衔接

6.1协调机制

6.1.1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在同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构领导下、同级残联具体指导下开

展工作。

6.1.2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构要形成固定工作机制,日常保持良好沟通,每年度至少召开1

次会议。

6.2案件转衔

6.2.1工作站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应与司法救助、法律援助等保持有效衔接。

6.2.2工作站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应与上级、下级工作站保持有效衔接。

6.2.3属于法律援助范围的案件应及时协助残疾人转介到相应法律援助机构,属于司法救助范围的案

件应及时协助残疾人申请相应司法救助。

7评价及改进

7.1服务评价

建立以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残疾人满意度相结合的综合服务评价体系,应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客

观评价。

7.2服务改进

建立健全工作站的服务改进机制,充分运用内部、外部评价效果,对专业法律人员的服务内容、服

务提供、服务质量进行持续的优化和改进。

8信息统计及上报

3

DB32/T4038—2021

8.1信息统计制度

工作站应建有规范的残疾人法律救助服务(见附录A)案件登记制度、档案制度和统计制度。

8.2信息统计上报

残疾人法律救助相关信息必须及时通过中国残联法律救助工作信息系统进行填报,并且要保证相关

填报信息的及时、准确、真实、有效。

4

DB32/T4038—2021

A

A

附录A残疾人法律救助服务登记表

编号:填表日期:年月日

姓名性别

残疾人证号(身份证号)

服务对象

联系电话联系地址

监护人(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

案件性质民事刑事行政执行其他

案由

具体事项:

法律救助

服务事项

案件办理方式咨询代书调解协调代理转介其他

承办过程与

办理结果

(注明转介单

位、联系信息)承办人(律师)签名:承办人联系电话:

案件经费无经费补贴

有案件经费补贴:(元),具体为:财政支出彩票公益

补贴来源

金其他公益救助其他资金来源

残疾人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工作站负责人

审核意见

签名:

XXX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

5

DB32/T4038—2021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622号)

《关于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的意见》《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管理规定》(残联发〔2009〕10

号)

《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