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高二下】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高二下】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高二下】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高二下】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下】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二:“文学的自觉”绝不是孤立的现象,它是以“人的觉醒”为先导的。没有对人的自身价值的认识和肯定,没有尊重人的个性人格观念的形成,不可能有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首次提出魏晋是一个“人的觉醒”的时代,并把它与“文学的自觉”联系起来加以研究。我们知道,在文学走向自觉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文学创作的自觉。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很难说《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不是自觉创作的结果,它们最初的产生可能都是自觉行为。但由于它们不同程度地对经史、音乐,对社会、政治乃至强权表现出较大的依附性,而且关键是创作者不是有意进行文学创作,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尚无文学的概念,所以他们的创作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自然也就谈不上“文学的自觉”。不过应承认,由于《诗经》、楚辞、汉乐府从它们所属的音乐体系中脱胎出来后,就只以文字形式流传。这为人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典范,自然成为人们表现生活、抒发情感、描绘自然、记述事件的模仿对象。《古诗十九首》就是人们仿照两汉民间乐府进行创作的尝试。虽然我们至今仍无法确认它们的作者,但它们与《诗经》、楚辞、汉乐府有着较大差别。它们不依附于经史,不依附于政治和强权,也不再是只作为音乐的附属品而存在。应该承认,早在先秦人们就看到了“情”与“文”的某种特殊关系。但先秦两汉在肯定“发乎情”之后又特别强调“止乎礼义”的重要,他们用儒家的政治、道德原则去规范、限制诗歌感情的表达。魏晋以后则不然,陆机所说的“诗缘情”的“情”则未加任何限制,凡属于人类的七情六欲无不囊括其中。钟嵘更是遍举了人世间形形色色之情,甚至把女子“扬蛾入宠,再盼倾国”的得意之情亦涵盖在内。由此可见,先秦两汉与魏晋虽然都讲情,但本质上不可同日而语。总之,由对个体生命的重新审视而激发的人的觉醒,使得魏晋文学创作显示出强烈的主体性色彩。人们从不太重视情到以情为重,从带有枷锁的情到不拘一格的人类的真情;从表现社会的集体的情,到抒发个人的独特的情。这标志着文学观念的转变,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质的飞跃。魏晋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之所以独放异彩,是与文士们对“情”的观念态度分不开的,更直白地说是“情”解放的结果。(摘编自胡红梅、胡晓林《魏晋“人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朝时文学从学术中开始独立出来,其中萧绎对文笔之分的阐述里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B.曹丕《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诛、诗赋四科,但我们并不能认为这就是文体辨析开始的标志。C.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导致了南朝时期更自觉地追求语言的形式美。D.“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明确体现了诗与赋的文体特征,也呈现出创作者不同的审美追求。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人的自身价值的认识和肯定,尊重人的个性人格观念的形成,人的觉醒催生了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B.《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不是文学自觉创作的结果,关键原因在于当时其创作者的观念中尚无文学的概念。C.两汉民间乐府不再作为音乐的附属品,而以文字形式流传,成为了《古诗十九首》模仿的创作范本。D.由于受到儒家政治、道德原则的规范、限制,同样是言“情”,先秦两汉文学不如魏晋文学那样真切。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中“文学自觉”观点的一项是()(3分)A.萧统编纂的《文选》,没有收录经、史、子等思想学术类文章,只精心编排了赋、诗、骚等37类文体。B.谢灵运诗中大量出现形式严密的对偶句,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等。C.《涉江采芙蓉》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彼此强烈的思念之情,体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D.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将萧瑟秋景与诗人失意的心绪有机结合,有很强的感染力。4.依据两则材料,下列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题意的一项是()(3分)选项材料说法或推断A《文心雕龙》有韵者笔也,无韵者文也B《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一直只以文字形式流传C《古诗十九首》满足创作者的抒情需要D曹丕提出“诗赋欲丽”更自觉地追求语言形式美5.材料二认为,“人的觉醒”是文学自觉时代到来的先声。请结合《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两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伤逝——涓生的手记鲁迅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会馆里被遗忘在偏僻里的破屋是这样地寂静和空虚。在一年之前,这寂静和空虚是并不这样的,常常含着期待:期待子君的到来。子君不在我这破屋里时,我什么也看不见。只是耳朵却分外地灵,仿佛听到大门外一切往来的履声,从中便有子君的。蓦然,她的鞋声近来了,一步响于一步。我的心宁帖了,破屋里便渐渐充满了我的语声,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①,谈泰戈尔,谈雪莱……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我们交往了半年,又谈起她在这里的胞叔和在家的父亲时,她默想了一会之后,分明地、坚决地、沉静地说了出来的话。其时是我已经说尽了我的意见、我的身世、我的缺点,很少隐瞒;她也完全了解的了。这几句话震动了我的灵魂,此后许多天还在耳中发响,而且说不出的狂喜,知道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那样的无法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去年的暮春是最为幸福的时光。寻住所实在不是容易事,看了二十多处,这才得到可以暂且敷衍的处所。家具很简单,但已经用去了我筹来的款子的大半;子君还卖掉了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我拦阻她,她还是定要卖;我知道她不加入一点股份,是住不舒服的。和她的叔叔,她早已闹开,使他气愤到不再认她做侄女,然而这倒很清静。子君也逐日活泼起来。她爱动物,不一月,我们的眷属便骤然加得很多,四只小油鸡,还有一只花白的叭儿狗,子君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作阿随。但我不喜欢这名字。子君胖了起来,脸色也红活了,可惜的是忙。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做菜虽不是子君的特长,然而她于此却倾注着全力,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是这样地粗糙起来。况且还要饲阿随,饲油鸡,……都是非她不可的工作。子君的功业,仿佛就完全建立在这吃饭中。吃了筹钱,筹来吃饭,还要喂阿随,饲油鸡;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都忘掉了,也不想到我的构思就常常为了这催促吃饭而打断。即使在坐中给看一点怒色,她总是不改变,仍然毫无感触似的大嚼起来。使她明白了我的作工不能受规定的吃饭的束缚,就费去五星期。她明白之后,大约很不高兴罢,可是没有说。我的工作果然从此较为迅速地进行。只是吃饭却依然给我苦恼。菜冷,是无妨的,然而竟不够;有时连饭也不够,这是先去喂了阿随了。她说,阿随实在瘦得太可怜,房东太太还因此嗤笑我们了,她受不住这样的奚落。后来,油鸡们也逐渐成为肴馔,我们和阿随都享用了十多日的鲜肥;可是其实都很瘦,因为它们早已每日只能得到几粒高粱了。从此便清静得多。只有子君很颓唐,似乎常觉得凄苦和无聊,至于不大愿意开口。但是阿随也将留不住了。我们已经不能再希望从什么地方会有收入,子君也早没有一点食物可以引它打拱或直立起来。它的食量,在我们其实早是一个极易觉得的很重的负担。于是连它也留不住了,终于是用包袱蒙着头,由我带到西郊去放掉了。我一回寓,觉得清静得多了;但子君的凄惨的神色,却使我很吃惊。她大概已经认定我是一个忍心的人。其实,我一个人,是容易生活的,虽然因为骄傲,向来不与世交来往,迁居以后,也疏远了所有旧识的人,然而只要能远走高飞,生路还宽广得很。现在忍受着这生活压迫的苦痛,大半倒是为她,便是放掉阿随,也何尝不如此。但子君的识见却似乎只是浅薄起来,竟连这一点也想不到了。她的勇气都失掉了,只为着阿随悲愤,为着做饭出神……我和她闲谈,故意地引起我们的往事,提到文艺,涉及外国的文人及作品,如《娜拉》《海的女人》等,称赞娜拉的果决……也还是去年在会馆的破屋里讲过的那些话,但现在已经变成空虚,从我的嘴传入自己的耳中。“是的。”她沉默了一会,说,“但是,……涓生,我觉得你近来很不一样了。可是的?你,——你老实告诉我。”我觉得这似乎给了我当头一击,但也立即定了神,说出我的意见和主张来:“你要我老实说;是的,人是不该虚伪的。我老实说吧: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得多,因为你更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她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瞬间便又苏醒,眼里也发了稚气的闪闪的光泽。这眼光射向四处,正如孩子在饥渴中寻求着慈爱的母亲,但只在空中寻求,恐怖地回避着我的眼。我们总算度过了极难忍受的冬天,然而觉得要来的事,却终于来到了。这是冬春之交的事。我照常没精打采地回来,终于走进自己的屋子里了,没有灯火;摸火柴点起来时,是异样的寂寞和空虛!正在错愕中,房东太太便到窗外来叫我出去。“今天子君的父亲来到这里,将她接回去了。”她很简单地说。我的心觉得沉重。我为什么偏不忍耐几天,要这样急急地告诉她真话的呢?现在她知道,她以后所有的只是她父亲的烈日一般的严威和旁人的赛过冰霜的冷眼。此外便是虚空。负着虚空的重担,在严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呵!我以为将真实说给子君,她便可以毫无顾虑,坚决地毅然前行,一如我们将要同居时那样。但这恐怕是我错误了。她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四周是广大的空虚,还有死的寂静。初春的夜,还是那么长。然而子君的葬礼却又在我的眼前。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毕(节选自《彷徨》,有删改)[注]①伊孛生:通译易卜生,挪威剧作家。其代表作《玩偶之家》主要围绕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展开,最后以娜拉的出走结束全剧。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牵挂爱人的涓生能识别出子君的鞋声,以声显情,这与《孔雀东南飞》中“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有相似之妙。B.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后,子君定要卖掉首饰帮我购置新家具,既说明当时处境的拮据,也表现了她为爱勇敢付出。C.涓生拐弯抹角地赞扬娜拉,是为了暗示子君应像娜拉一样做只听话的小鸟,凸显出同居后涓生对子君大为不满。D.多次出现的“虚空”,意在表明传统社会处处充斥着严威和冷眼,缺乏温情与包容,这是子君抑郁而亡的重要原因。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涓生的回忆为线索展开叙事,详细回顾了二人之间的情感历程,这与《氓》中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写法类似。B.小说善用物象表达深意,如油鸡和小狗阿随不仅是子君同居生活中的精神寄托,也暗示了她后来被抛弃的悲惨命运。C.小说神态描写简练传神,如第一次写子君稚气的眼神是表现恋爱时的喜悦,第二次则是表现梦醒时茫然无助的心理。D.小说借涓生之口传达出作者的心声,叙述者与作者合二为一,犀利地表露了鲁迅对涓生始乱终弃、自私自利的批判。8.小说从涓生的角度讲述故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5分)9.作为一篇反思女性解放的小说,《伤逝》印证了鲁迅“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娜拉走后怎样》的观点。请结合子君的形象变化,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节选自李密《陈情表》材料二: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①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节选自《触龙说赵太后》)[注]①赵太后的女儿,嫁给燕王为后。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写出应断之处的对应字母。(3分)今媪尊长安A君之位B而封之C以膏腴之地D多予之E重器F而不及今G令有功于国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伏惟,下对上陈述时表敬之辞,与《孔雀东南飞》“伏惟启阿母”中的“伏惟”意同。B.“今臣亡国贱俘”的“亡”与《离骚》中“宁溘死以流亡兮”的“亡”意同。C.结草,出自《左传》,后与“衔环”合二为一,指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D.填沟壑,指死后无人埋葬,尸体丢在山沟里,文中是对自己死亡的谦虚说法。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密为了消除晋武帝的误解,说自己希望做官显达,不在乎名节;继而又承诺待终养祖母之后应召出仕,以报答知遇之恩。B.触龙借劝谏太后之机,表面上向太后请托让其子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委婉劝谏赵太后。C.燕后远嫁后,赵太后从燕赵两国的长远利益考虑,每次祭祀都为女儿哭泣祈祷,祝告女儿不被送回。D.本文意在告诫为人父母者,爱子女就要为子女作长远的打算,不可一味庇护。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4分)(2)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4分)14.劝说是一门艺术,不仅仅需要口若悬河,机智聪明,更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李密和触龙都在各自的历史情境中,运用此策略完成了劝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满江红·暮雨初收①宋

柳永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②,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③吟,从军乐④。[注]①柳永仕途蹭蹬,年届五十,方才及第,此词作于柳永赴睦州任官途经严陵滩之时,或者在睦州任上。②底事:何事?③仲宣:三国时王粲的字。④从军乐:即《从军行》,王粲曾作《从军行》五首,主要抒发行役之苦和思妇之情。15.对这首宋词的内容理解和艺术手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起笔写雨歇川静,日暮舟泊,岸上蓼苇,清烟疏淡,秋风瑟瑟,即以凄清的气氛笼罩全篇。B.至“几许”二句,以动景反衬上面的静景,一个“飞”字和一个“尽”字,把渔人归家的喜悦表现得极具神韵,衬托了诗人年老及第,欣喜赴任的心情。C.“云泉约”三字收束上文,同时也启发下文,具有开合之力,结语用王粲《从军乐》曲意,表明自己再不想忍受行役之苦了。D.词的上片写景,明确点出了“伤漂泊”的感情基调,下片抒情,写出了“伤漂泊”的具体内涵。16.诗人在抑扬有致的节奏中表达自己波澜起伏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离骚》中的“

”两句与《论语》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有异曲同工之处,表明了自己对心中理想的执着追求。(2)《蜀相》中的“

”两句色彩鲜明,静动相衬,恬淡自然,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渲染了冷清寂寥的氛围。(3)李密在《陈情表》中,通过“

”两句从“外”与“内”两个方面表现自己事必躬亲的孤苦无助。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分为两部分,即

A

。“人工”比较好理解,争议性也不大。有时我们会要考虑什么是人力所能及制造的,或者人自身的智能程度有没有高到可以创造人工智能的地步,等等。但总的来说,“人工系统”就是通常意义下的人工系统。关于什么是“智能”,就问题多多了。这涉及到其它诸如意识、自我、思维(包括无意识的思维)等等问题。人唯一了解的智能是人本身的智能,这是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是我们

B

,对构成人的智能的必要元素也了解有限,所以就很难定义什么是“人工”制造的“智能”了。因此人工智能的研究往往涉及对人的智能本身的研究。其它关于动物或其它人造系统的智能也普遍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课题。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地愈加重视,并在机器人、经济政治决策、控制系统、仿真系统中发挥起到不可替代的运用。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19.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我很熟悉那个世界。我父亲所属的苏斯家族的那一代经历过最悲惨的贫困。那时,我父亲在一家机器厂打零工。他不夸耀那个时代,别人也不。可是那时候的情景是真实的。在我今后的生活中,我再也不会像在童年的短短的岁月中笑得那样厉害了,这也是真实的。没有了我那笑得那么甜蜜、终于笑得流眼泪、笑到咳嗽得几乎透不过气来的、红脸盘的、快活的母亲,我怎么会笑呢。有一次,我俩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来找七个铜板,就是她,也从来不曾像那一次笑得那么厉害。我们找寻那七个铜板,而且终于找到了。三个在缝衣机的抽屉里,一个在衣橱里,另外几个却是费了更大的劲才找出来的。头三个铜板是我母亲一个人找到的。她希望在缝衣机抽屉里再找到几个,因为她时常给人家做点针线活,赚来的钱总是放在那里面。我看着我母亲在抽屉里边搜寻,线、顶针、剪子、扣子、碎布条等等中间摸索,又突然大惊小怪地叫了起来:“它们都躲起来啦!”她蹲在地板上,把抽屉放下来,像是怕它们会飞掉。①她又像人家用帽子扑蝴蝶似的突然把抽屉翻了个身。看她那个样子,叫你不能不笑。“它们就在这儿啦,在里头啦。”她咯咯地笑着说,不慌不忙地把抽屉搬起来,“假如只剩一个的话,那就应该在这儿。”……“别笑了,”她突然说道,“我们马上就有钱了。我就要从你爸爸的衣服里找出一些来。”墙上有些钉子,上面挂着衣服。你说怪不怪,我母亲把手伸进头一个口袋,就马上摸到了一个铜板。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瞧,”她叫道,“我们找着了!②我们已经有多少啦?简直数不过来了!一,——二,——三,——四,——五,——五个!再有两个就够了。两个铜板算什么?算不了什么。既然有了五个,另外两个没有疑问就要出现的。”20.把文中划线句①改为“她突然把抽屉翻了个身。”语意没有什么变化,但表达效果不如原句,请做简要分析。(3分)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划线句②在数字之间先用逗号,再用破折号,请分析其是如何增强表现力的。(3分)22.语段中母亲的语言多次出现了语气词“了”“啊”,请分析其作用。(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现代文阅读Ⅰ中谈到“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其实,无论是文学发展、科技探索,还是个人成长、社会进步……想要取得一定的成绩,达到一定的高度,均需要长期地跟外在或内在的一些不利因素进行博弈。在你的学习或生活中也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或感悟,请写出你的所思所想。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C项“导致”强加因果,原文“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可见“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与前文并不存在因果关系。2.CD

D项“先秦两汉文学不如魏晋文学那样真切”于文无据,原文只说“先秦两汉与魏晋虽然都讲情,但本质上不可同日而语”,是说其本质不同,没有评价其情感表达的真切与否。3.DD项“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属于战国时期的楚辞作品,此时的屈原尚无文学的概念,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自然也就谈不上“文学的自觉”。4.CA项原文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B项“一直”不合文意,《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曾以音乐形式流传,“从它们所属的音乐体系中脱胎出来后,就只以文字形式流传”。D项原文为“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5.①魏晋时期人们重新审视个体生命,从而认识、肯定自身的价值,尊重个性、人格的形成,使得魏晋文学创作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和抒情性特征。(2分)②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由眼前的雅集之乐思及暂与久、悲与欢、生与死等人生问题,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这是作者生命意识觉醒的表现。(2分)③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细致描摹了田园生活之美,反复抒发了自己回归田园、重返自然的欢愉之情,也透露出对自我与世俗、生命与自然的思考,顺应天性,坚定选择,这是作者独立人格觉醒的表现。(2分)6.CC项“暗示子君应像娜拉一样做只听话的小鸟”错,涓生是觉得子君成为了自己的拖累,出于自私,想要暗示她像娜拉一样果决出走。7.DD项“叙述者与作者合二为一”错误。这篇小说采用手记体,以涓生内心独白的叙述方式展开,文中的“我”不能等同于作者鲁迅。8.①增强真实性。小说使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1分)②增强抒情性。小说借涓生内心世界的深刻自剖,使读者更容易体会涓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尤其是子君死后涓生的悔恨和悲哀之情。(2分)③增强批判性。涓生的自述属于有限视角,无法代表子君的真实想法,给读者留下了理性思考、审慎评判的空间,突出小说反思女性解放的主题。(2分)9.①梦醒:由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新女性形象,到安于家务,平庸怯懦的家庭主妇形象,子君的转变引得涓生的嫌恶厌烦,爱的美梦宣告破碎。(2分)②无路可走:子君延续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完全靠涓生养活,仍属于丈夫的附属品,缺乏真正的自我独立意识,才会在失去丈夫的爱后无路可走,只能重返封建大家庭。(2分)③反思女性解放:子君的悲剧揭示出女性解放不应只停留在婚姻自主层面,而应该彻底打破传统枷锁,改革社会观念,在经济权等方面培养女性真正的独立自主的能力。(2分)10.BDF句意: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的很高,并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还给他很多贵重的宝器,却不趁现在让他有功于国。“长安君之位”是“尊”的宾语,后面B处断开:“以膏腴之地”“作封”的状语,状语后D处断开;“之”和“重器”一起作“予”的宾语,宾语后面F处断开。(每对一处给1分)11.BB项“意同”错。“亡”,前者是“灭亡”之意,后者是“消逝”之意,二者不同。12.CC项“每次祭祀都为女儿哭泣祈祷”错。原文“祭祀必祝之”,意思是“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不是“为女儿哭泣”。13.(1)希望陛下怜恤我愚拙的诚心,应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希望刘氏能幸运地(蒙您恩典),(得以)终其余年。(“矜愍”,怜恤;“愚诚”,愚拙的诚心、诚意、衷情;“听”,应许;“庶”,希望。各1分,共4分。)(2)一旦您去世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近了。(“一旦”,万一;“山陵崩”,指赵太后去世;“何以”,以何,宾语前置,凭什么;“计短”,考虑得太近。各1分,共4分)14.①李密为了打消晋武帝的疑虑,从晋武帝拉拢旧臣,收服人心的立场出发,大表忠心,否定了蜀汉朝廷的正统性,不惜自贬身份,表达自己对晋朝的敬畏和臣服。②由文章最后一小节可以看出,触龙站在赵太后和长安君的立场上陈利弊,从而让赵太后明白,派长安君做人质是让长安君为国家立功,增加长安居的威望,进而阐明“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臣想到圣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元老旧臣,均受到怜惜养育,何况臣的孤苦,情况特别严重。再说臣年轻时曾在伪朝做官,历任郎官之职,本来就希图官位显达,并不想自命清高。如今臣是卑贱的亡国之俘,极为卑微鄙陋,过分地受到提拔,荣宠优厚,怎么敢犹豫徘徊,另有所图呢?只因刘氏已如迫近西山的落日,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没有祖母,就无从长大以至今日;祖母没有臣的照顾,就不能尽其余生。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就臣内心而言不能够废止奉养、远离祖母。臣李密今年四十四岁,祖母今年九十六岁,这样看来臣在陛下面前尽忠的时日很长,报答奉养刘氏的时日却很短了。臣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求得奉养祖母到最后。臣的辛酸苦楚,不仅蜀地人士和梁州、益州的长官明白知晓,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祈望陛下能怜恤臣的衷情,准许臣实现卑微的志愿,希望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生。臣生时应当献身,死后也当结草报恩。臣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谨地上奏章以达天听。材料二: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的近臣说:“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左师触龙说希望去见太后。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触龙进入殿内,缓慢地小步快跑,见到了太后主动请罪说:“我的脚有毛病,连快跑都不能,很久不能来见您。私下里我自己宽恕自己,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车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现在特别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请求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回答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