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歌剧院-扎哈·哈迪德_第1页
广州歌剧院-扎哈·哈迪德_第2页
广州歌剧院-扎哈·哈迪德_第3页
广州歌剧院-扎哈·哈迪德_第4页
广州歌剧院-扎哈·哈迪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歌剧院——扎哈·哈迪德目录设计师简介建筑简介建筑位置设计理念总体布局功能分区结构分析材料分析声学处理它有着颠覆常规的梦幻空间它将成为一座承载梦想的先锋建筑它就是广州歌剧院!广州歌剧院设计师介绍扎哈·哈迪德(Zaha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获奖者,也是世界上唯一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的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的设计一向以大胆的造型出名,她大胆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反映出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因此被称为建筑界的“解构主义大师”,同时也被称为建筑界的时尚女魔头。扎哈的设计常常因惊世骇俗而难以实现。方案及设计总负责:英国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配合单位: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舞台机械及灯光音响设计: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建筑声学设计:澳洲马歇尔戴声学有限公司(MarshallDayAcoustics)视线设计模拟分析: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设地点: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项目总投资:约13.8亿元.设计时间:2002年-2007年竣工时间:2010年4月用地面积:4239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1.3m结构形式:轻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建筑简介建筑位置设计理念

广州歌剧院的设计概念源自这样的一种激情:在广州市建立一个新的城市文化焦点——融城市历史、建筑艺术、城市景观为一体的文化焦点。“是谁驱石到江心,天为羊城镇古会”,诗中说的是屹立珠江中的海珠石。传说中的海珠石是广州的镇城之石。

英国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的方案构思为“圆润双砾”,立意来自于海珠石的传说,寓意一对被珠江水冲刷形成的“砾石”,生根于动感十足的城市空间。起伏流畅的线条、引人入胜的轮廓与珠江水交相辉映,充满了生命活力和浪漫激情。建筑师通过类比的手法把主体建筑与环境景观关联起来,以产生一种嵌入性。将景观元素渗透到建筑形体和空间中,以动态的建筑空间和形式、模糊边界的手法形成功能交织,并使之有机相连,从而实现空间的持续变化和形态交集。将建筑的内部、外部直至城市空间看做是城市意象的不同但连续的片段,通过刻意的切割与联接,使建筑和城市景观融合共生。

广州歌剧院外部形态犹如一座平缓的山丘上放置的大小不同的两块“砾石”。“大石头”为1800座的歌剧场及其配套设备用房、剧务用房、演出用房、行政用房、录音棚及排练厅;“小石头”为400座的多功能厅及西餐厅。南部的“草坡”是公共配套设施用房,包括咖啡厅、售票中心和表演艺术研究交流部等。地下室用作停车库、设备用房、部分化妆间及舞台机械设备的台仓。为保证“双砾”和景观的整体效果,空调冷却塔设在地下室,隐藏于地面的绿化带中。位于两块“石头”和“山丘”之间的首层部分为架空层,与相邻的水面和草坡共同构成一个可供公众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开放空间。

广州歌剧院功能布局分区既相对独立又有紧密的联系。东面和南面为公众活动区域,歌剧院和多功能厅的主入口面向入口平台广场,便于大量人流集散,也利于广场与前厅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西面为贵宾接待区域,拥有安静的环境,利于安全保卫;北面为演职人员用房和后勤服务区域,其位置相对独立,便于管理,可避免大量人流的干扰。体量较大的“大石头”(歌剧院部分)布置在用地的西北面,“小石头”(多功能厅部分)相应向北错动,形成西北高东南低、面向珠江和中心轴线开放通透的视觉走廊及空间布局。总体布局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广州歌剧院由“大石头”、“小石头”和“草坡”结合组成建筑空间,功能分区明确,而又交织成为一体。功能分区1800座的歌剧院及其配套的设备用房、剧务用房、演出用房、行政用房、录音棚和艺术展览厅位于“大石头”内,各种音阶的主角都将在这里粉墨登场。前厅、休息厅借助大面积的玻璃与室外景观内外交融,以连续、流畅的墙面及廊道获得拉伸而充满张力的视觉效果,构成功能交织、景观渗透的动态空间,成为观众欣赏演出之前营造艺术氛围的场所。

剧院0.00层的休息厅,通过架空层与位于草坡部分的咖啡厅、售票中心和表演艺术研究交流部,及位于多功能厅首层的餐厅形成完整又相对独立的公共配套设施,有利于非演出期间的经营管理。演职人员专用的主入口门厅位于后台区。(1)“大石头”。后台区一层及地下一层局部用于安排演员化妆、演员上下场、布景和道具装卸等功能。化妆间设计采用大小相结合的方式,既有大型的团体化妆间,又有设施齐全的贵宾化妆间,可满足200多人同时化妆的需求。剧院后台部分的上部用作排练厅。此外,还设置了供演员休息的空中大厅(SkyLounge),以丰富多变的空间激发艺术表现力。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大石头功能分区图功能分区大石头功能分区图功能分区(2)“小石头”。小剧场舞台可移动。400座的多功能厅位于“小石头”内,具有独立的辅助及后台设施,兼顾室内乐、小型话剧、曲艺、新闻发布和演员排练等多功能使用要求,还可兼作小型电影放映场,举行时装表演等。该厅的观众座位采用机械移动式,使空间具有较大的可调性,舞台和观众席可根据功能变换成不同类型,满足不同的演出要求,并可作为“黑匣子”实验剧场。

功能分区大石头功能分区图功能分区(3)“草坡”。从景观的角度看,草坡是形成山丘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利用草坡下的空间用作部分公共配套设施用房,并使之成为大、小石头与城市公共空间之间有机联系的过渡元素。西侧草坡及大台阶下的架空层空间设置咖啡厅。架空层中部设置售票中心。东侧草坡下为表演艺术研究交流部。三部分功能交织、形态流畅。功能分区(4)地下室。在地下室的设计中,按规划设计条件要求设置了260个停车位,功能配套用房及主要设备用房。为使跑场线路比较便捷,部分化妆间也设在地下室。另外,部分停车库也是战时人员掩蔽所及物资库。东侧则设置了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地下一层的港湾式落客区,在这里营造了一个流动的空间,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到达的游客可以通过楼梯、扶梯或电梯到达架空层,然后进入剧场。功能分区(5)入口平台。配合池座后排标高,歌剧场和多功能厅的主入口设在5m标高层的平台上。平台是室内外空间的交织部分,是歌剧场和多功能厅的观众共用的室外“门厅”。入口平台及架空层除了具有解决人流的集散功能外,还是联系大、小石头和草坡的媒介。几个公众入口通过刻意整合,加上平台边缘似张拉而成的狭缝,形成一个关联、交错的空间形态。功能分区外形追随功能功能适应外形结构分析广州歌剧院总占地面积约42000m2,总建筑面积约70000m2,包括大剧场36400m2,多功能剧场7400m2,其他配套建筑26100m2。“双砾”都采用了屋盖、幕墙一体化的结构,整体性外壳最大长度约120米,高43米。这座建筑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完全不对称的非几何形体结构,从内到外没有一个节点是相同的。仅歌剧院的钢结构部分——三向斜交折板式网壳,就有64个面,47个转角,每一个钢件都是分段铸造再运到现场拼接,每一个节点从制造到安装均要在空中进行准确的三维定位。其工艺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鸟巢”。因为“鸟巢”至少还有1/4是对称的。广州歌剧院建筑的用钢量超过12000吨,相当于中国国家大剧院穹顶用钢量6750吨的两倍。整体结构结构分析在结构上面是三项斜壳网格,组合折被成中间有14个支撑点,形成了不是以轴力为主的。歌剧院的造型是大小两个石头,因为两个结构是基本相似,由64个折面形成的网壳解构,棱线是两条面的角平分线,所以就是因为这样的变化,导致所有交线的节点,不同的方向交汇在节点处。用了很多的角支柱,所有的都是箱形断面。这个节点解构非常复杂,就采用了铸钢节点,就是每一个铸钢节点形象各异,最长达到82米,最重达到39.6吨,最长达到18米,宽12米,所以要现场组装,造型非常复杂。其次还因为工程采用的是薄壁箱型的截面,主梁和次梁有牛腿,有很多的牛腿,这也是我们制作上的难点,共设155个球铰支座。因为构建比较复杂,而且69个铸钢节点都不完全相同,制模和木模的工具,选用的型是二氧化碳和水玻璃,采用的电弧炉氧化法,假如一些微量元素,提高热人性和延伸性。铸造完以后进行热处理。结构分析每一个关口都要不同的构建来连接,精度保证是第一方面,如何来测量精度是合理的、跟建筑吻合的,这是本工程遇到的第二个难点。在测量方面,因为是一个箱型截面,所以就有方向性,最后的方法是用四个角来反复测量,最后确定精度,通过用四个偏差包括断口的偏差、宽度、长度、对角线的偏差,进行组合,最后用管口进行循环测量。结构分析箱形截面在工程制作中有很大的困难,有很多的牛腿,这个薄片的横截面,在深入设计的时候需要提供牛腿主梁的各种距离,不断的角点、断点、中心线的距离,包括尺寸放到桌面上,进行构建的制作,制作过程中,因为是薄壁箱式构建,构建比较大,薄壁都有厚度,有关厚的难度及在必须的工艺以外还要假如很多的工艺进行设计,这个是控制薄壁箱形的制作。有一个铸钢节点,伸出来的节点有10个,要跟箱形连接,因为本身的铸钢节点是不完全相同的,这样施工的偏差肯定是会存在的。所以精工钢结构公司在所有的的箱形梁上面,开了500毫米的口,局势开口焊,在现场跟铸钢件的断口对接以后,进行焊接的方法,处理了安装问题。目前工程用钢量8600吨。铸钢件1000吨。材料分析广州歌剧院外部幕墙共用了7万多块的石材和5千多件玻璃,为非几何形,每块石材、玻璃都要单独定制、拼接安装。其选用石材作面饰材料,厚度30~40mm,石材以下通过金属网架的技术层解决防水、保温隔热等技术要求。对于通风和湿度问题,深化设计中,架空层即大平台以下采用自然通风,剧院和多功能厅则采用封闭的中央空调技术。因为剧院主要的使用时间主要还是晚上,白天主要是参观的人。材料分析外部幕墙所使用的外墙装饰石材为天然花岗岩+玻璃,来自四川攀枝花市,“大石头”的黑色品种是“冰花蓝”,“小石头”的白色品种是“白麻”,色彩清晰又不过于凝重。材料分析歌剧院内部“骨骼”已经长成,最关键的装饰层材料名为“E-G·R·G预铸式玻璃纤维加强石膏板”,因其采用预铸式加工工艺,可根据设计做出任何造型,像广州歌剧院内部空间就是多种三维多曲面造型的结合,用预铸式加强石膏板做出各个板块造型,然后现场进行吊装组合,最后再用无痕拼接工艺,就能让整个歌剧院从天花、墙面到地面看起来浑然一体,没有一丝拼接的痕迹。GRG还是很好的声学材料,GRG具有良好的声波反射性能,经同济声学研究所测试:30mm厚单片重量48kg的GRG板,声学反射系数R≥0.97,符合专业声学反射要求,适用于大剧院、音乐厅等声学原声厅。如果做成穿孔还能作为吸声板。材料分析天花、地板、墙面一体成型,似连绵不断的山脉。预铸式玻璃纤维加强石膏板正在完成这样的装饰效果。声学处理广州歌剧院负责舞台机械及灯光音响设计的团队为国家大剧院原班人马。内部声学设计则根据马歇尔大师的独特研究采用“双手环抱”式看台,此项设计为全球首创。

广州歌剧院的观众厅采用多边形设计,乐池为“倒八字形”,有利于增加台上演员和乐池演奏者的沟通。而所谓“双手环抱”,是指观众席看台两侧的延伸部分和楼座挑台交错重叠,从舞台角度看来,犹如迎面伸来的两只手臂。此种设计的优势在于内墙的形状和角度有利于提供侧向反射声,同时避免回声的干扰,从而使得混响音色既优美又清晰。地毯天花板都吸音

歌剧院对声学环境要求最高。据介绍,广州歌剧院舞台四周墙体都设置有一定高度的吸音材料,避免在舞台区有过多的混响。而观众席更是从地毯到座椅到天花板,都有吸音功效。观众厅采用平面不对称的座位设置,避免了回声干扰,墙面凹凸的形状和角度变化,都考虑到反射、吸声的需要,以确保听众享受到最佳的演出效果。在观众厅的两侧,我们看到有很多不规则的小凹坑。这些小凹坑称为“扩散体”,全部都是经过计算机精密计算测量来确定形状和位置,可以增强反射声的效果,也可以缩短直达声的时间。演员歌唱无需“麦”

由于有独特的声学设计,有实力的歌剧演员不需要使用扩音设备,就能让在场1800名观众听到最真实最动听的歌唱。声学处理声学处理除此之外,为了满足不同演出功能的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