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试题(哲学)-中国哲学史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大学试题(哲学)-中国哲学史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大学试题(哲学)-中国哲学史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大学试题(哲学)-中国哲学史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大学试题(哲学)-中国哲学史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人文库”水印下载源文件后可一键去除,请放心下载!(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2024年大学试题(哲学)-中国哲学史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人人文库”水印下载源文件后可一键去除,请放心下载!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儒家经学广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2.乾坤象征着()。A、天地B、阴阳C、刚柔D、以上都正确3.如何评价人的社会价值?4.认为“道”是生成世间万物母体的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韩非子5.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是()A、《伤寒论》B、《黄帝内经》C、《金匮要略》D、《温病条辨》6.简述董仲舒的人性论。7.屯卦中的屯指的是()。A、衰落时期的蒙昧B、衰落时期的困难C、新生时期的蒙昧D、新生时期的困难8.什么是因果关系?其特点以及掌握因果关系的意义?9.如何理解荀子的性恶论?10.“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政策是()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B、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C、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D、保持港澳台行使外交权与国防权E、保持港澳台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11.宋代学者义理发挥的方法是从子思和孟子学派学来的。12.科玄之争论战双方的主将分别是:()、()。13.下面的观点哪个是郭象提出来的()。A、全真保性B、各自性足C、名教即自然D、名教出于自然E、越名教而任自然14.法家的集大成者是()。A、商鞅B、韩非子C、慎到D、申不害15.()是帝舜时代的音乐大师A、夔B、皋陶C、仓颉D、嫘祖16.孔子仁学思想的基本含义17.孟子“心性天”关系。18.()是中国最早的政治文献汇编。A、《道德经》B、《论语》C、《尚书》D、《周易》19.佛教由旁系文化向主系文化转化完成的标志是()。A、帝王开明B、政治清明C、宗教要素的发展D、经济的发展20.金木水火土五行说是从哪个时代开始流行的()。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三国时期21.翻译: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22.翻译: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23.禅宗“顿悟”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慧能禅宗的“顿悟”说,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24.玄学认为创生万物的方法是()。A、四分法B、三分法C、五分法D、六分法25.简述孔子学思并重的思想。26.“玄”是宇宙本源,是哪位学者的观点()。A、董仲舒B、司马迁C、扬雄D、张骞27.翻译: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28.《庄子·所染》中以染布来比附国家政治善恶。29.魏晋时期的“三玄”是()。A、《鬼谷子》B、《庄子》C、《列子》D、《周易》E、《老子》30.佛教的基本教义不包括()。A、四谛说B、六蕴说C、八正道D、十二因缘31.翻译: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32.老子认为()是最高的哲学范畴。A、道B、儒C、佛D、礼33.道家学派衍生于商周时期的文官传统。34.()将百家概括为六家。A、司马谈B、司马光C、司马炎D、司马迁35.结合劳思光的《新编中国哲学史》(四卷本)和西方哲学相关知识,试分析劳思光的哲学观36.解释《周易》的文本不包括()。A、《系辞传》B、《说卦传》C、《杂卦传》D、《公羊传》37.中国文化中把人心赋予了三个职能,其中不包括()。A、道德良心B、临床死亡C、主观感受D、思维认识38.翻译:昔者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是何故也?39.皇祖是指()A、禹B、尧C、舜D、黄帝40.现在佛教在中国已经上升为一种主系文化。41.就其同前代观念形态的因承关系而言,玄学家群体的为学风气取向是崇尚道家的学说。(42.()二卦象征事物成长中的幼弼困难与蒙昧A、乾、坤B、屯、蒙C、无妄、大畜D、井、革43.19世纪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首次使用汉字哲学表示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方哲学学说,中国晚清的()、()等人将这一名称介绍到中国以后,中国哲学界逐渐开始使用它来表示古今中外的哲学学说。44.()提出“天地之化日新”。A、顾炎武B、董仲舒C、王夫之D、李贽45.秋分在二十四节气中处于第几位()。A、15.0B、16.0C、17.0D、18.046.王充的“五德始终说”47.中国农历最终成熟是在()年前。A、2200B、3700C、4500D、510048.天台宗倡导的一心三观中,三观不包括()。A、假观B、虚观C、中观D、空观49.荀子对于当时谬误学说如何批评50.高诱在《淮南子·诠言训》注中提到,“诠,就也”。51.礼对社会成员个体的言行方式不包括()。A、家庭关系的有序性原则B、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C、安适原则D、平衡原则52.《周易》提出()是中华民族思想主题探究事物必然性以及主客适宜性的哲学认识使命。A、以气为本B、山重水复C、穷理尽性D、一分为二53.根据离坚白的理论,狗和犬的区别在于其叫声。54.哲学主要论述的是()。A、历史事实B、物体法则C、人文情怀D、思维智慧55.怎样看待慧远的因果报应论?56.理可以与()一起用于表示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良知原则。A、儒B、法C、佛D、道57.简述“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之异同。58.理学是中国哲学和中国()在宋明时期竞合而成的。A、佛学B、儒学C、道学D、法学59.既济未济是六十四卦的第()卦。A、三十一、三十二B、三十二C、六十三、六十四D、六十四60.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把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问题突出地提到党的日程上来,要求全党同志()A、坚持阶级斗争为纲B、学会搞好经济工作C、牢记“两个务必”D、坚持“三个有利于”61.“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与道家的“道”是不同的。62.下列关于老子对道的认识的说法错误的是()。A、道是最基础的哲学范畴B、能生成整体世界C、能生成世界无限多样性D、世界万物生成的母体63.佛教中的“惑”包括()。A、无明惑B、尘沙惑C、见思惑D、以上都有64.如何评价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65.玄生(),阴阳消长以三分法创生万物。A、阴阳二物B、阴阳二气C、阴阳二法D、阴阳二道66.宋代经学对章句训诂的使用补给汉代经学。67.中国经典诠释之学中的今文学派中的今文指()文字写的文本。A、大篆B、小篆C、石鼓文D、隶书68.《孟子》的“良知”说与下列哪个含义相同()。A、墨子兼爱说B、法家法不责众说C、《墨子》理性说D、孔子仁义谁69.简析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70.玄学是一个由学历层次的概念复合而成的时代之学,它包括()。A、动静B、贵无C、崇有D、以上都有71.韩非的主要哲学思想记载在()一书中。72.我国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是:()。A、胡适的《中国哲学大纲》B、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C、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D、冯友兰的《中国现代哲学史》73.敬德保民,以德配天74.佛教的宗教观念是()。A、无为B、无常C、中庸D、兼爱75.禹的时代称为()A、唐的时代B、虞的时代C、夏的时代D、以上都不对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关于义理之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讲求经义与探究明理的学问B、《礼记》提出“义理,礼之理也”C、普遍皆宜的学术道理D、论究言论文章及其内容道理的学问2.下列关于“循吏”的描述正确的是()。A、自洁清廉而治B、加强集权统治而治C、奉旨循礼而治D、滥施政令刑法而治3.()提到礼可以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A、《礼记》B、《周礼》C、《左传》D、《尚书》4.五伦中强调血缘伦理关系的是()。A、父子B、兄弟C、君臣D、夫妻5.[标签:题干][标签:答案]6.下列属于严复翻译的著作有:()。A、亚当斯密的《原富》B、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C、斯宾塞的《群学肄言》D、约翰穆勒的《穆勒名学》7.《尚书》从尧舜禹时代开始到哪个时代结束()A、秦始皇时期B、周武王时期C、春秋中期秦穆公时期D、西汉武帝时期8.《周易》的传的部分不包括()。A、《爻辞》B、《象辞》C、《说卦》D、《彖辞》9.人类以不可以名称的命名方式指称现象界的事象。10.“纵横捭阖”中的“捭”指的是张开,开展。11.翻译: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12.孔子对周易的主要功绩是()A、撰写卦辞B、撰写爻辞C、撰写易传D、发明六十四卦13.谈一谈你对孔子关于“礼”的学说的看法?14.翻译:夫论不留精澄意,苟以外效立事是非,信闻见于外,不诠订于内,是用耳目论,不以心意议也。15.玄学兴起于哪个时期()。A、秦汉时期B、三国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16.翻译:人,物也,而物之中有智慧者也;其受命于天,秉气之元,与物无异。17.韩非的“法、术、势”18.什么是社会有机体?有哪些基本特征?19.《礼记·祭义》是表()的书籍A、战争征伐B、外交政策C、宗教祭祀D、农耕播种20.“大国者下流”一文中,“下流”的含义是()A、指地位微贱的人B、卑鄙龌龊之意C、处在水的下游D、比喻众恶所归的地方21.翻译: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22.“礼仪之邦”来自何种“礼”的教育()。A、《周礼》B、《仪礼》C、《礼记》D、以上都有23.()时期开始捣毁佛教。A、唐太宗B、唐高祖C、唐玄宗D、唐武宗24.什么是“虚壹而静”?25.简析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26.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的是()A、加强党的组织建设B、加强党的思想建设C、加强党的文化建设D、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7.“元亨利贞”是()提出来的。A、王安石B、王明阳C、程颐D、朱熹28.()不是“集谛”中“业”的内容。A、身B、心C、口D、意29.翻译: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30.辩学发端于()。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31.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出自()A、老子B、大学C、周易D、中庸32.为了帮助今人理解古人的作品而进行训诂工作产生了()。A、法学B、音学C、理学D、经学33.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不包括()A、鬼谷子B、张仪C、苏秦D、商鞅34.下列本体论中属于老子的是()。A、仁本体B、道本体C、玄本体D、无本体35.中国哲学发端于()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36.如何理解陆九渊的“心即理”?37.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为()。A、隐学B、古学C、张学D、显学38.新民主主义时期流行的主要哲学思潮。39.论王守仁的“致良知”说。40.下面这些观点哪些是属于老子的()。A、仁爱B、小国寡民C、柔守弱D、无为而无不为E、坐忘41.翻译: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42.翻译: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证,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43.翻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4.()与投入的情绪和注意力多少有关。A、智能形态的文化B、观念形态的文化C、形式形态的文化D、规范形态的文化45.翻译: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46.()提出“世事明洞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观点。A、《三国演义》B、《西游记》C、《红楼梦》D、《水浒传》47.()使用“章句训诂”的方法。A、古文经学B、经文经学C、宋学D、洛学48.后世将()在经学方法上的转变称为学风转向。A、德学B、法学C、儒学D、道学49.庄子的整个核心思想是()A、道法自然B、厚德载物C、自强不息D、亲和自然50.荀子的人性论是性恶论。51.冯友兰认为哲学的对象是:()。A、经验B、实际C、真际D、反思52.佛教中的“惑”是指烦恼,主要包括()。A、见思惑B、尘沙惑C、无明惑D、以上都有53.既济发展到未济,其实体现出()。A、事物的矛盾B、事物的统一C、事物的偶然性D、事物的必然性54.什么是人的社会价值?它有哪些表现?55.()不是世界三大哲学传统之一。A、印度哲学B、希伯来哲学C、古希腊哲学D、中国哲学56.()不是《周易》中“经部”的组成部分A、《卦符》B、《封辞》C、《说卦》D、《爻辞》57.翻译: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58.《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篇》认为,“夫变化之为用也,()”。A、在天为道,在人为化,在地为玄B、在天为化,在人为玄,在地为道C、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D、在天为化,在人为道,在地为玄59.简要分析以下命题或材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60.[标签:题干][标签:答案]61.汉末五斗米道的“三张”不包括()。A、张陵B、张健C、张衡D、张鲁62.冯友兰认为科学的对象是:()。A、真际B、实际C、规律D、认知63.《舜典》提到的“命汝典乐”中的“典”指的是()。A、配合B、示范C、执掌D、演奏64.翻译:“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65.大众部佛教具有大乘佛教精神。66.“满招损,谦受益”是从《周易》中的()二卦而来。A、乾、坤B、屯、蒙C、损、益D、井、革67.《国语·齐语》中将手工业者安置于()附近A、市井B、田野C、官府D、闲燕68.五行“金木水火土”是在()提出的A、夏朝B、西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69.简析“不龟手之药”的哲学和现实价值。70.下列关于自然的多义性描述错误的是()。A、必然B、天然C、道D、关系71.上古先民以宗教接通的天人关系不包括()A、人与天地B、人与自然C、人与鬼神D、生人与逝者72.下列不属于商周时期男子佩戴的三件物品的是()。A、乐器B、玉器C、佩剑D、帽饰73.王充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74.谈谈最早气与阴阳的学说75.黄帝用什么来命名国家官员的名称()。A、动物名称B、植物名称C、云彩名称D、地名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正确2.参考答案:D3.参考答案:(1)社会的尺度:运用社会的尺度来评价人的价值,即判断人的社会价值,就是要看人的活动及其结果是否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要。(2)历史的尺度:社会的发展构成人类的历史,人的价值的社会的尺度同时也就是历史的尺度。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因而对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评价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4.参考答案:C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 1)性善情恶论这是他从天人关系直接推导出的。“天人同类”天有阴阳,与此相似,人身上也存在着贪、仁两种性。董仲舒把“仁”叫性,把“贪”称为情欲,就是说人身上同时存在着可导向善的性和导向恶的情,因此董仲舒提出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主动弃恶向善。 2)性待善论(性未善论)。 A.董仲舒认为人性虽包含于善的素质,但不经过教化还不能成为善只能说人性待善。 B.为统治者进行道德教化提供理论依据,要达到性善,必须经过圣王的教育,而担当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封建统治者,圣王的任务就是“继天成性”既奉天命教化百姓,使百姓成为善良的人。 3)性三品论董仲舒在人性论问题上,提出了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圣人之性是在于仁,天生的善,斗筲之性是天生的恶,都是不可改变的,因此,也可以不叫做性,只有中民之性,可以进经过教化成为善性,可以叫做性。总之,董仲舒的人性论为君王统治人民提供了理论依据,因为君王的任务是遵从天意,统治民众的重要的工作是教化民众,使他们向善。7.参考答案:D8.参考答案: (1)含义:因果关系是一种包括时间顺序在内的由某一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现象的本质联系。(2)特点:A.前因后果,有时间上的顺序B.前后两事物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3)意义:A.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的内在依据。B.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也就坚持了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C.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是指,因果联系为客观事物所固有,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的因果观念是对因果联系的的反映。D.因果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受因果联系的支配,因果制约性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9.参考答案: 1、人之性恶,其善也,伪也。人本性是恶的,有“善”,那是人为的结果。圣人把“性”和“伪“结合起来,制定出了人为的道德和法律制度,建立封建统治秩序。 2、礼义法制,道德规范是与人的本性对立的,是为了巩固社会秩序强加给人的,反对孟子把学习说成为了恢复“良知”,保持“善”性的天赋道德论,认为道德规范,礼义制度是后天才有的。 3、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错误的把人的好恶欲望归结为人的生理要求,没有认识到人的好恶欲望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是统治阶级的标准。10.参考答案:A,B,C,E11.参考答案:正确12.参考答案:张君劢;丁文江13.参考答案:B,C14.参考答案:B15.参考答案:A16.参考答案: “仁”的概念在孔子以前已经出现,但以“仁”名其学、并以此统属其整个的思想体系,却是由孔子开始。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是其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仁者人也”,“仁”界定为人之为人的类本质,孔子认为一个具备了人之形骸的人要成为道德意义上的人,需要经过后天的努力才能完成,即“成人”或“成仁”。 孔子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出了仁学的思想体系。仁爱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在后来则成为整个儒家文化的中心范畴。 1)仁者“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仁”的基本形式是“爱人”,要求将人作为人来看待,强调了人有爱和尊重的需求。“仁”是对于自己同类相爱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德行。“仁爱”在孔子看来具有一般的人类之爱的意义。“仁爱”思想体系的产生,是对完全非人性的奴隶制宗法等级秩序的合理性的否定。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就其理想人格首先要泛爱众而亲人。此种爱的情感首先表现在忠恕两个方面。“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恕是待人的态度是爱人的具体体现。一方面“以欲立而立人,以欲达而达人”这是忠另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恕,忠恕之道以一贯之就是仁学。从爱人到忠恕孔子的仁提出了人皆有道德属性的观点。 2)“克己复礼而为仁”,孔子所说的“礼”主要是周礼。“吾从周”在他那里既是一种政治理想,又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和操作性。他关于仁、礼关系的中心命题,是“克己复礼为仁”,“仁”所要求的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回复到周礼的规范。“复礼”的措施在社会国家关系上,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对等级名分的端正作到视听言动皆合于礼,“克己”,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念使之符合礼的规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如此反复多次,礼所体现的伦理原则就会潜移默化为人的内在属性,即仁。为仁能克己复礼就可成为仁德之人。为人爱仁不能违背礼,仁是礼的心理基础,礼是人的行为尺度。 3)“能行五者天下为仁矣”五者即“恭宽信敏惠”仁是一切道德品质的总汇是包罗众德的最高观念。孔子的仁包含一切优秀的道德品质。17.参考答案:(1)“心”既指精神世界的物质载体,又指称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性”专门表示人性,指人所独有的道德、精神属性,即性本善。“天”是境界意义的天,是借以显示主体内在本心本性的善的价值取向的先验性与绝对性的范畴。(2)以不忍人之心论本心,由本心论本性从尽心、知性到知天心与性、性与天、以及心与天是相互贯通的,而起到贯通作用的则是心,心是以心贯通性与天。(3)由于孟子赋予“天”多个含义,每一个“天”的含义就对应着一种天人关系。他的天人关系思想可以从四个方面得到说明:在自然之天面前,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在主宰之天面前,民心向背可以对天的意志产生影响;在命运之天面前,人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只要行仁义就是“正命”;在道德之天面前,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18.参考答案:C19.参考答案:C20.参考答案:B21.参考答案: 子路问服事鬼神的方法。孔子道:“活人还不能服事,怎么能去服事死人?”22.参考答案: “大一”是说整个空间大到无所不包,不再有外部;“小一”是说物质最小的单位,小到不可再分割,不再有内部。23.参考答案: ①“本性是佛”或“自心是佛” ②“凡夫即佛”、“世间即出世间”,烦恼即菩提,两者的差别只在一念之间。 ③“无念为宗”。24.参考答案:B25.参考答案: 孔子的认识论存在着“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的矛盾,但他更重视“学而知之”,并接触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主张把二者结合起来,提出学思并重的认识论。 (1)承认上智“生而知之”的先验论孔子认为人有三种:生而知之,上等人;学而知之,困而知之,中等人;困而不学,下等人。孔子把奴隶排除在了教育对象之外,圣人又是不需要教育的,教育对象是贵族和平民等劳动人民。他强调了人们认识能力的差别和先天性,上智和下愚是先天的,是不可改变的,这就陷入了唯心论的先验论。 (2)重视学而知之他在教育实践中,能够突破“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框框,强调“学而时习之”,在人类认识史上提出了一些唯物主义的论题,对学习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 (3)学习态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 (4)倡导学思并重,主张以学为主导,思以学为基础。孔子在教育实践中提倡“学而知之”,在人类史上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唯物主义命题,这是应当肯定的。但他还是承认“生而知之”的天才,并宣扬“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先验论,给后世来了不良影响。26.参考答案:C27.参考答案: 孔子说: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28.参考答案:错误29.参考答案:D30.参考答案:B31.参考答案: 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万事万物虽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事万物成长起来。32.参考答案:A33.参考答案:错误34.参考答案:A35.参考答案: 劳思光以黑格尔对哲学的理解为蓝本,以基元问题研究带动哲学思考。 第一、他以“系统性”和“自觉意识”为哲学的根本要素。所谓“系统性”是指“主体性”与“客体性”之间的对应关系,而所谓“自觉意识”则是指生命的自觉,即主体的自由或最高自由; 第二,他以“自我问题”作为哲学的基元问题,只是此问题在他看来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变化的。其中,形躯我、情意我(生命我)、认知我以及德性我构成了自我问题,不同流派对此问题有不同程度的自觉,而只有孔孟对“德性我”达到了高度自觉。以是否有“心性论”的自觉为标尺,劳思光用之来衡量了中国哲学史上有所学派,如把宇宙论、形而上等视为第一等级的思想; 第三,在依傍着西方哲学观念来组织中国哲学写法的旧的范式尚未打破的情形下,该著作可谓是对冯友兰、胡适等的哲学史的深入推进,而就其缺陷而言,中西哲学许多观念还是有根本区别的,这一定劳思光尚未觉察。如ontology,metaphysics等西方哲学核心概念,本不可直接与中国哲学中的“本体”、“形而上”相对应,而该著作在未做分疏的情况下就直接对应,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戕害了中国哲学的根本精神。36.参考答案:D37.参考答案:C38.参考答案: (你)认为攻战为不义,难道不是有利的事情吗?从前大禹征讨有苗氏,汤讨伐桀,周武王讨伐纣,这些人都立为圣王,这是什么缘故呢?39.参考答案:A40.参考答案:错误41.参考答案:正确42.参考答案:B43.参考答案:西周;黄遵宪;康有为44.参考答案:C45.参考答案:B46.参考答案: 1早期的五行学说,曾用水火木土金五行来说明世界本原。 2邹衍提出“五行生胜”,用对立统一说明事物运动变化规律。 3“五德”即“五行”的德,每一德都有盛衰之时,在它盛的时候支持一个朝代,它衰的时候,该朝也灭亡;由“另一德”支持的朝代取而代之。4这样的代替按“五行相胜”的次序。阴阳家说在其一“德”盛时,自然界有一定现象作为德盛的象征。一个将兴的朝代就根据这个象征决定受某德支持。 这种现象叫做“符应”。“五德”相生相克和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用当时的天文学知识说明自然和社会的变化问题,为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建立新的统一封建王朝寻找理论依据。47.参考答案:A48.参考答案:B49.参考答案: 荀子用他的唯物主义认识理论批评了春秋战国以来各家思想的片面性1、他批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即只强调实际内容的用处而不懂礼乐形式的重要2、”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即盲目崇拜天道的作用,片面强调自然无为不懂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3、对于名家诡辩的批判用唯物主义观点发展了古代逻辑,指出诡辩中的三大谬误,一是惑于用名以乱名,混淆概念间的关系,二是惑于用实而乱名,用个别事物的相对现象否定或混淆概念的确定含义,三是惑于用名以乱实,即用概念的不同否定事实,他认为诡辩的根本错误在于“蔽于辞而不知实”,不知道用客观事物来验证概念推理是否符合事实。50.参考答案:正确51.参考答案:A52.参考答案:C53.参考答案:错误54.参考答案:D55.参考答案: 慧远,334-416年。道安(译经、僧侣集体生活戒律)之弟子,常居庐山。著有《沙门不敬王者论》、《明报应论》、《三报论》等,收在僧佑编《弘明集》中。 慧远的佛教思想是与现实密切联系的。它针对当时社会上反佛斗争中提出的问题,着重论证了两个问题。意识论证佛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思想之间的一致性;一是进一步论证佛教三世轮回、因果报应等宗教说教的理论基础——灵魂不死不灭论。其中,慧远的因果报应论的观点包括: (1)承认因果报应的存在 慧远是虔诚的佛教徒,他对佛教三世轮回、因果报应的宗教思想深信不疑,他从佛教一切皆空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了因果报应的思想。他专门写有《三报论》和《明报应论》等著作来说明因果报应的存在。 慧远关于因果报应的说教精致得多,他不简单地讲有一个主宰在那里司善惩恶,而是从主体自身的精神活动中自作自受来说明因果报应的关系。 (2)“因情致报,乘感生应” 慧远认为人所易遭受一切不幸的恶果,都是由其自身陷于“无明”(即愚昧)和“贪爱”等情感造成的。一个人的遭遇结果,没有一个外来的主宰者(“岂有幽司”),而完全是自身情感活动招致的。慧远的结论是“因情致报,乘感生应”。 (3)“应有迟速,故报有先后” 这种自作自受的因果报应,慧远认为有快有慢,有先有后。他说:“应有迟速,故报有先后”。有的是当世就受报,这叫“现报”;有的来世受报,这叫“生报”;有的“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这叫“后报”。 佛教这种轮回、因果报应的说教比中国传统的只讲现世受报,或父母作恶而子孙受报应的说法要精致得多。56.参考答案:D57.参考答案:传统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等。其内容为本民族历史上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有形的实体,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在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在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而且还在我们的灵魂中。传统文化必在某种文化传统中,文化传统不必在传统文化中。如欧洲近代启蒙价值观随着新文化运动进入了或成为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因为它影响了我们的灵魂和现实,但它并不是我们历史上有过的传统文化。58.参考答案:B59.参考答案:C60.参考答案:C61.参考答案:正确62.参考答案:A63.参考答案:D64.参考答案: 孟子和荀子都是战国时代的著名学者,他们均对人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并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于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他们二人的观点从出发点和发展途径,以及最终归宿都有很大的差别,现就将二者理论上的简述如下: 一、二者的出发点不同: 孟子持人行善的主张,他认为,人生来都有一种基本的共同天赋本性,这就是“不忍之心”,或者说是对别人的“同情心”。除此之外孟子认为人人生来就有的天赋本性还有“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心”,就是孟子天赋道德观念和论证人性本善的根据。 荀子持“性恶”论,认为人生来就好利、嫉妒、喜声色。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二、二者对于人性的发展途径观点不同: 孟子认为从他的天赋“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一套修养办法,通过“反求诸己而已”即在于主观的反省,注意保存天赋的那四种“心”,来达到他所持的道德标准。 荀子认为,需要圣人、君主对称民的教化,需要礼仪等制度和道德规范去引导人们。 三、二者观点的最终归宿不同; 荀子的“性恶”论,反对孟子的天赋道德的观念,提出道德规范,礼仪制度等是后天才才有的,这种思想有唯物主义的因素,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黑格尔曾认为,主张性恶比主张性善深刻得多。 孟子和荀子的观点除以上的主要不同外,它们的观点也有相同的地方。他们所谓“性善”、“性恶”的含义,其实都是统治阶级的标准。65.参考答案:B66.参考答案:正确67.参考答案:D68.参考答案:C69.参考答案: (1)董仲舒通过“为人者天”、“人副天数”、“同类相动”这三个环节,建立起天人感应”论。 (2)“天人感应”论是一种神学目的论。70.参考答案:D71.参考答案:《韩非子》72.参考答案:B73.参考答案:相传为西周初年周公旦提出的政治伦理思想。意为统治者应崇尚道德,以保其民人固其天命。一方面为革商之命作辩护,另一方面又作为统治的手段。74.参考答案:B75.参考答案:C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C3.参考答案:C4.参考答案:A6.参考答案:A,C,D7.参考答案:C8.参考答案:A9.参考答案:错误10.参考答案:正确11.参考答案: 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12.参考答案:C13.参考答案: 1、孔子思想的三大观念是“礼”、“仁”、“中庸”。 2、礼是儒的职业生活依托,当然就是孔子思想的总出发点。礼,泛指由上古社会传承下来的社会规范,其涵义极为广泛复杂。《周礼》把礼归结为五种,即吉、凶、军、宾、嘉。 3、孔子论治国之道,认为“为国以礼”;论处世之道,认为“齐之以礼”;论修身之道,认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知礼,无以立”;论人生愉悦,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孔子的“礼”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极其深远,我们不应看到其维护封建等级特权制度所起的消极作用就对其全盘否定,孔子所推崇的重视礼仪道德,具体而言在处理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应遵循的“孝悌”应该被我们所继承和发扬。同时我们在新时期应对“礼”赋予新的含义,如构建现代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礼”即使内在的道德,又是具有外在的强制性。从而在道德教化中不断自省自责,真正发掘民族文化的精神,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氛围。14.参考答案: 论证问题不集中精力深入思考,只是根据表面现象来判断事情的是非,只依据外在的见闻,不通过内心分析判断,这就是光凭耳目见闻而不是通过内心思考来论事。15.参考答案:C16.参考答案: 人,东西,而物象之中有智慧的人;他受命于天,掌握气的元,和动物没有区别。17.参考答案: 韩非集成了前期法家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提出了以法治为中心,法术势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法,是统治者公布的统一法令,制度,由官府公布,实施办法要让民众都知道,遵守法令就赏,违反就罚;术,是统治者任免考察生杀官吏的权术;势,是统治者占居的地位和掌握的权力。a治国要有法,法要不分贵贱,一律遵守;b用人要有术,用术要知人善任;c、行法用术,都靠紧握权势,君臣不能共权;d、靠掌握“刑”与“德”两大柄权,把握“势”。18.参考答案: (1)含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指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形成的整体。(2)A.社会有机体形成育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之中;B.社会有机体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C.社会有机体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的自身生产的统一。19.参考答案:C20.参考答案:C21.参考答案: 天下的人都不相爱,(那么)强大的一定会掌控压迫弱小的,人多的一定会威逼人少的,富有的一定会欺侮贫穷的,显贵的一定会轻视低贱的,狡诈的一定会欺骗愚笨的.天下一切祸乱、篡位、积怨、仇恨等之所以会发生,是由于互不相爱引起的,所以仁者反对它(即不相爱)。22.参考答案:D23.参考答案:D24.参考答案:荀子认为不能脱离感性认识,也就是要依赖于感官与外物的接触,万物的不同,都能造成各具一个部分而相互蒙蔽的情况。所以要得到正确的认识,必须使“心”保持“虚壹而静”。即“心未尝不藏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虚”:“不以所以藏害所将受谓之虚”,即不要为已有的知识妨碍将要接受的知识。“壹”:“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即人可能同时有两种不同的知识,“壹”则要求人不要使同时接受的不同认识互相妨碍。“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即不要使幻象、假象扰乱正确的认识。荀子讲的“虚壹而静”与老、庄讲的绝对“空虚”、绝对的“静”是根本不同的。是在有“藏”,有“满(或‘两’)”和有“动”的基础上来讲的,不是虚无或绝对的静。25.参考答案: (1)自然是从肯定面来讲,意思是自然而然,依其本性来发展。无为是从否定面讲,意思是不妄为,不包含任何人为的成份。 (2)“自然无为”原是道的特征,人效法道,需要效法其“自然无为”精神。26.参考答案:D27.参考答案:D28.参考答案:B29.参考答案: 礼,对于生死之事的办理最为慎重。活着,是生命的开始;死亡,是人生的终结;生与死都能按照礼处理得十分妥善,人道就全了。30.参考答案:C31.参考答案:C32.参考答案:D33.参考答案:D34.参考答案:B35.参考答案:A36.参考答案: 陆九渊(公元1139-1193年),南宋人。他提出“心即理”的命题,建立了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的主要著作,后人编为《陆九渊集》 陆九渊嫌朱熹的学说太复杂太繁琐,于是提出了一个简单而干脆的办法。他说,理就在心中,“心即理”,因此不必多向外求,只要“保吾心之良”,也就达到了最高的道德原则——“理”。即“心即理”的宇宙观,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主要干点包括: 陆九渊“心即理”的命题,是武断的主观唯心主义。这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其根源在于无限夸大心的思维作用和人的道德意识,以至否定了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的独立存在,而把心看成惟一的实体。即“天之所以与我者,即此心也。人皆有此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盖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陆九渊的所谓“心”,有时又称作“本心”,是指人所固有的先验意识,它包括人的道德观念,也包括事物的规律。他说:“见孺子将入井而有怵惕恻隐之心者,此理也”;“天覆地载,春生夏长,秋敛冬肃,俱此理”。 陆九渊所谓的理不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而只是道德的原则。他所谓的心就是道德意识。陆九渊所谓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就是认为道德意识是最高的实体。37.参考答案:D38.参考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人物李大钊、陈独秀、艾思奇、毛泽东、李达等;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有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等;实证主义哲学,代表人物有胡适、金岳霖等。39.参考答案: (1)“致良知”说是王守仁晚年学说的根本宗旨。 (2)王守仁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及其发用流行的统一,是以知觉表现的至善之性。 (3)从实然的角度看,良知有被私欲蒙蔽的可能。因此,“致良知”就成为良知本身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致,就是推致,就是将发于良知之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