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作业10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作业10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作业10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作业10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业(十)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在—次签约仪式上,英方谈判代表认为:“条约所取得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北京驻使,没有这一项,这个条约是一文不值的。”而清政府认为:“准夷酋之伪钦差驻京,动受挟制”,此条“为患最剧,断难允行”。这表明()A.中英两国进行了平等协商B.英国试图在外交上控制中国C.中英分歧巨大,致签约流产D.清政府竭力维护国家主权解析:“条约所取得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北京驻使,没有这一项,这个条约是一文不值的”“准夷酋之伪钦差驻京,动受挟制”表明“北京驻使”有利于列强控制清政府,故B正确;中国是战败国,条约为不平等条约,A不符合近代中国外交史实;“北京驻使”是《天津条约》的条款,“致签约流产”不符合史实,排除C;清政府只是强力反对“北京驻使”,《天津条约》的诸多侵犯国家主权的条款均如数接收,故D表述不正确,排除D。答案:B2.1864年,京师同文馆聘请的英文教习丁韪良翻译出版了惠顿的国际法著作。当时正值普丹战争中,普鲁士军舰在渤海湾扣押了一艘丹麦船,清政府按照惠顿著作中提到的关于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这反映了清政府()A.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B.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C.开始接受国际交往原则 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根据材料“清政府按照惠顿著作中提到的关于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可知,清政府已经初步具有国家主权平等的思想,产生了近代的国际意识,其外交思想正在向近代化迈进,故A项正确;材料和传统夷夏观念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开始”接受国际交往原则,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中学和西学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3.“辽宁”号航空母舰试航成功,被视为“中国现代海军走向世界”的新开端。回顾历史,甲午战争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A.清政府启用了湖北新军 B.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C.北洋海军的出场与角逐 D.清军接受维新思想启蒙解析:根据“甲午战争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主要指甲午战争的作用“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主要是北洋水师参与了甲午战争,A错误;B、D与甲午战争“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无关,排除;甲午战争中,中国装备最先进的近代海军参与角逐,体现出“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故C正确。答案:C4.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A.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B.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C.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D.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解析: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从关键信息分析可知,反对者认为议和签订不平等条约带来列强侵略中国的巨大危害,C正确;这些反对者都是封建统治者,不可能深刻揭露清政府的腐朽本质,A排除;题干反映反对者对时局的认识较清,没有涉及“天朝上国”的观念,B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答案:C5.“冲击—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刺激—机遇—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的一组是()外部的冲击中国的回应A鸦片战争开启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近代化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政权提出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C甲午中日战争清廷实施军事改革,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D八国联军侵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解析:根据题干要求,外部的冲击挑战,刺激中国的回应,回应又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依据所学知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近代化运动即洋务运动,其兴起的外在因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A排除;太平天国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农民的理想追求,这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无关,且《天朝田亩制度》带有空想性和落后性;故排除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其直接目的是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根本目的是为实现民主共和制,故与八国联军侵华没有直接关系;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救亡图存,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故选C。答案:C6.《泰晤士报》在1898年5月23日刊登消息,“英国政府看来默认了一项通告,即没有由俄国领事签署的签证,英国人和任何外国人都不能登陆大连湾和辽东半岛。”并提出“显然有必要在大连湾任命一个英国代表以维护英国利益。”这一报道反映了()A.各国政府对俄采取妥协态度B.舆论界坚守公理的职业精神C.英国在华势力被削弱的现实D.列强争夺并瓜分中国的事实解析:材料反映了俄国和英国争夺在中国东北的殖民利益,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史实,可知这一报道反映了列强争夺并瓜分中国的事实,故D正确;A、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答案:D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李(鸿章)云:我两人忠心为国,亦须筹顾大局。中国素未准备与外国交争,所招新兵,未经训练。今既到如此地步,中日系切近邻邦,岂能如此相争,久后必须和好。但欲和好,必须为中国预留体面地步;否则,我国上下伤心,即和亦难持久。……伊(藤博文)云:局面竞至于此,非余之过也。战端一开,伊于胡底,讵能逆料?——《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材料二李云:无论如何,总请再让数千万,不必如此口紧。伊云:屡次说明,万万不能再让。李云:又要赔钱,又要割地,双管齐下,出手太狠,使我太过不去。伊云:此战后之约,非如平常交涉。李云:讲和即当彼此相让,尔办事太狠,才干太大。伊云:此非关办事之才,战后之效,不得不尔。如与中堂比才,万不能及!李云:赔款既不肯减,地可稍减乎?到底不能一毛不拔。伊云:两件皆不能稍减,屡次言明,此系尽头地步,不能少改。——《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参与“马关和谈”的出发点。(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的理由发生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