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1页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2页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3页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4页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视频导入思考:为什么这些小孩“听不懂”大人的话?提示:因为违背了同一律,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2)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2、公式:3、含义:A是A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就是真;如果是假就是假。“三同”就是同一思维过程,是使用同一律的前提条件。这里的“好茶”是指质量好的茶我这儿全是好茶,从来不卖变质茶?这里的“好茶”是指没变质的茶你这里有好茶吗?这里“好茶”是一个意思吗?谈谈你的理由。例:甲说:“你吃饭了吗?”乙说:“我吃得很饱。”甲:你那么有钱,居然在路边吃麻辣烫乙:不在路边吃,难道在路中间吃卖茶人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情境探究1: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4.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①在使用概念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②在使用判断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3.同一律的要求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偷换概念”与“偷换论题”

(1)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

偷换概念就是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

例如:人在地球上存在了一万多年了,你没有存在一万多年,所以你不是人。

“人类”与“个体的人”二者不同一。这里把人类和个体的人当作同一个概念来使用,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2)偷换论题:或“转移论题”

偷换论题就是把不同的判断当作同一判断来使用,从而使议论离开了原来的论题。(答非所问)任恰问李博,你咋今天才交作业?李博回答:何子恒刚开始做,今天都交不了!问你没交作业的原因答何子恒比自己更晚偷换论题1、某顾客与小吃店的服务员对话如下:顾客:你们这儿是怎么搞的?啤酒里有苍蝇!服务员:啊,不要紧,我们这儿的苍蝇不会喝很多酒。上述对话中服务员的回答()①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②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③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

④并没有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解析:同一律的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题中服务员的回答转移了顾客的话题,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同一律要求。课堂练习有个小伙子上了火车之后,发现没有空座了,于是就厚着脸皮硬往一位老大爷身边挤座儿。老大爷不高兴了,说:“小伙子,别硬坐了,座位已经满了。”小伙子嬉皮笑脸地说:“老大爷,没办法,我买的就是‘硬座’票。”材料中小伙子的话(

)①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②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③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④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选A。老大爷说的“硬坐”是强行往座位上坐,小伙子所说的“硬座”是一种座椅类型。小伙子故意混淆“硬坐”和“硬座”的概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A课堂练习提示:这说明同一律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及人的思想认识的变化发展,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正确认识并不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我国逻辑学家金岳霖曾有以下通俗说明:“西红柿是由苹果绿变红的,当它是由绿变红的时候,它就是由绿变红的。当它是绿的时候,它就是绿的。而当它成为红的时候,它就是红的了。当然,它会有不绿不红的时候,不错,可是当它是不绿不红的时候,它就是不绿不红的。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同一律所反映的不是形色状态或它们的变化,而是形色状态和它们的变化的确实性的同一。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逻辑问题?课堂练习(1)同一律只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的情况下才起作用。

(2)同一律作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其作用是保证思维具有确定性,它不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因而不否认客观事物本身的变化发展。

换言之,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思维中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5.同一律的条件性:P10最后一段经典案例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里说,有一位品貌出众的富家姑娘叫鲍西娅,许多王孙公子为之倒,但她遵循已故父亲的遗嘱,必须猜匣为婚。抱西娅身边有金、银、铅三只匣子,其中只有只匣子里放着她的肖像,这三只匣上面各刻一句话:1.金匣子上刻的是“肖像不在此匣中”2.银匣子上刻了“肖像在金匣中”3.铅匣子上刻了“肖像不在此匣中”

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根据这些情况猜中肖像放在哪只匣子里,她就嫁给谁。思考:材料体现了什么逻辑思维?1、遵循矛盾律的原因2、矛盾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1)常用公式:“A不是非A”。(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3、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1)“概念”角度,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个对象不能同时用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来反映。例如:对于同一个几何图形,不能既用“三角形”又用“非三角形”来反映它。(2)“判断”角度,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例如:“所有人都是善良的”与“有些人是不善良的”。根据矛盾律,对这两个判断不能同时肯定。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4.区别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逻辑矛盾辩证矛盾区别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事物的客观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允许逻辑矛盾则是诡辩论的特征。承认辩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事物固有的矛盾二重性的判断,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从不同方面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并不违反矛盾律。联系逻辑矛盾(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矛盾的错误反映。遵守矛盾律的要求是正确把握客观矛盾的必要条件。1.小明想画一个方的圆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3.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4.这几周的军训太紧张了,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5.“雷锋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6.“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7.不等速的等速运动8.可以计算的无限序列逻辑矛盾辩证矛盾辩证矛盾“方”与“圆”自相矛盾客观矛盾—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无限”相对于人类群体的认识能力,“有限”相对于个体的认识能力“太紧张”表示很难熬,“不知不觉”表示很容易度过。难熬与容易自相矛盾。逻辑矛盾下列论断有哪些是自相矛盾的?

其中“平凡”指工作岗位和事迹;而“伟大”是指精神和价值。是从不同角度谈论同一对

象,不违背矛盾律。

其中“死了”指自然生命的结束;“活着”指精神永存。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的认识,因而属于辩证矛盾,不违反矛盾律的要求。辩证矛盾辩证矛盾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某珠宝店钻石被盗,现查明罪犯是赵某、钱某、孙某、李某中的一人,四人口供如下:

赵某:不是我偷的。

钱某:李是罪犯。

孙某:钱是罪犯。

李某:不是我偷的。

思考: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假话,请问罪犯是谁?为什么?

答案:罪犯是钱某。因为钱的口供“李是罪犯”和李的口供“不是我偷的”相互矛盾,根据矛盾律,二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根据题意说假话者只有一人,那么说假话者非钱即李。因此,赵和孙的口供都是真的,按照孙的口供,钱某是罪犯。课堂练习会议主持人的话是否合乎逻辑,为什么?

在一次讨论会上,关于某部古典作品是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意见。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讨论结束时,会议主持人表态说:“我反对第一种意见,也反对第二种意见。”情境探究3:“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肯定判断是一个否定判断结论:主持人的话不符合逻辑。因为两个判断构成矛盾关系,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之一加以否定,必须对另一判断予以肯定。逻辑思维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主持人对这两个判断同时加以否认。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

(1)公式:“A或者非A”。(2)基本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2、排中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1)“概念”角度,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一定领域的某一个对象,或者用概念“A”来反映,或者用概念“非A”来反映,二者必居其一。

(2)“判断”角度,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个对象的断定,或者是“A”,或者是“非A”,二者必居其一,必须承认其中一个是真的,不能同时否定。3.排中律的要求:P13-2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两不可”(不能都否定)4.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3、排中律的要求4、违反排中律所犯的逻辑错误违背排中律就会犯“两不可”的错误。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概念”角度,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一定领域的某一个对象,或者用概念“A”来反映。或者用概念“非A”来反映,二者必居其一。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示例评析

甲: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乙:谁说我不去?甲:你去,请登记吧。

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记了。甲:那么,你是不去呀?乙: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乙的回答同时否定了“去”与“不去”,犯了“两不可”的错误,违背了排中律(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否定了“不去”否定了“去”5.运用排中律应注意的问题---补充(1)排中律强调的是同一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两个非此即彼的相互矛盾的概念或判断都否定,违反了排中律。(2)如果是对不同时间、不同方面、不同对象形成的两个非此即彼的相互矛盾的概念或判断都否定,没有违反了排中律;(3)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两个不是非此即彼的相互矛盾的概念或判断都否定,没有违反了排中律。(排中律只适用于矛盾关系(非此即彼)判断,不适用于反对关系判断)总结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形式逻辑三大规律思维规律源于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科学的思维必须遵循思维规律。【逻辑规律记忆口诀】学习逻辑用处大,掌握规律不害怕。偷换概念或论题,同一律上出问题。矛盾关系两判断,两可两不可试试看。两可违反矛盾律,必有一个假判断。两不可违反排中律,必有一个真判断。规律基本内容公式适用范围要求逻辑错误同一律思想自身同一A是A概念和判断确定性(自身同一,同真同假)偷换(混淆)概念偷换论题矛盾律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A不是非A矛盾判断和反对判断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自相矛盾(两可)排中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A或者非A矛盾判断明确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骑墙居中两不可本框小结矛盾律(一致性)原因公式:同一律(确定性)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排中律(明确性)内容要求:违反的逻辑错误:原因公式:内容要求:违反的逻辑错误:原因公式:内容要求:违反的逻辑错误:A就是A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偷换概念、偷换论题A不是非AA和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自相矛盾(矛盾关系、反对关系)A或者非AA和非A不能同假,必有一真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两不可1.某同学说,这一类数学题我每次都能够做对。在去年期末考试时,我的心情非常糟,做这类题时出现了一点小小的失误。该同学的陈述(

)①违反了形式逻辑中的排中律②违反了形式逻辑中的矛盾律③违背了思维确定性的要求④违背了思维一致性的要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详解】①:排中律是逻辑的明确性要求,违反排中律的错误是“两不可”,材料体现的是违反矛盾律的错误,①排除。②④:矛盾律要求思维具有一致性,违反矛盾律的错误是“自相矛盾”,材料中该同学说该类数学题每次都能做对,但是期末考试错了,前后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②④符合题意。③:同一律要求思维具有确定性,违法同一律的错误是偷换概念和偷换论题,材料违反的是矛盾律,③排除。D课堂练习2.小张对小李说:“红色象征着热情,我一看到红色就热血沸腾。”小李于是书写了红色两个字,对小张说:“你觉得热血沸腾吗?”小李(

)①违背了排中律的要求②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③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④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详解】①:排中律是要求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反对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材料中小李的做法没有违反排中律的要求,①不选。②: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材料中小李的做法没有犯“自相矛盾”的错误,②不选。③④: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材料中小张说的一看到红色就热血沸腾,是指的红颜色,而不是红色这两个字,小李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③④入选。D课堂练习3.小李和小王下了两局棋,小张问小李:“你下棋赢了吗?”小李说:“没有赢。”小张再问:“那么,你输了?”小李答:“也没有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小李违背了思维确定性要求,犯了“两不可”错误②小张有违背思维一致性要求,存在“自相矛盾”的嫌疑③小李并未违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④小张没有违背排中律,没有背离思维明确性要求的嫌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