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市第一中学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市第一中学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市第一中学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市第一中学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市第一中学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化市第一中学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红楼梦》对小说传统的写法有了全面的突破与创新,它彻底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雪芹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觉和把握现实人生,又以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感知艺术地表达出来,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这就是写实与诗化的完美融合,既显示了生活的原生态又充满诗意朦胧的甜美感,既是高度的写实又充满了理想的光彩,既是悲凉慷慨的挽歌又充满青春的激情。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开宗明义地宣布了他所遵循的创作原则。他首先批评了那些公式化、概念化、违反现实的创作倾向,认为这种创作远不如“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创作的作品“新鲜别致”,那些“大不近情,自相矛盾”之作,“竞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他既不借助于任何历史故事,也不以任何民间创作为基础,而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是“字字看来皆是血”,渗透着作者个人的血泪感情。作品“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保持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现象的丰富性,从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中,显示出那种富贵之家的荒谬、虚弱及其离析、败落的趋势。他所写的人物打破了过去“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写法,“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使古代小说人物塑造完成了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转变,塑造出典型化的人物形象。《红楼梦》又不同于严格的写实主义小说,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活,着重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自觉地创造一种诗的意境,使作品婉约含蓄,是那样的历历在目,又是那样的难以企及。它不像过去的小说居高临下地裁决生活,开设道德法庭,对人事进行义正词严的判决,而是极写人物心灵的颤动、令人参悟不透的心理、人生无可回避的苦涩和炎凉冷暖,让读者品尝人生的况味。整部小说雄丽深邃又婉约缠绵,把中国古代小说从俗文学提升到雅文学的品位,成为中国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曹雪芹比较彻底地突破了中国古代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取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联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青埂峰下的顽石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又由一僧一道携归青埂峰下,这在全书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的结构。在这个神话世界的统摄之下,以大观园这个理想世界为舞台,小说着重叙述了宝黛爱情的产生、发展及其悲剧结局,同时,体现了贾府及整个社会由盛而衰的没落过程。从爱情悲剧来看,贾府的盛衰是这个悲剧产生的典型环境;从贾府的盛衰方面看,贾府的衰败趋势促进了叛逆者爱情的滋生,叛逆者的爱情又给贾府以巨大的冲击,加速了它的败落。这样全书三个世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交叉重叠的宏大结构。(摘编自齐裕焜《<红楼梦>的叙事艺术》)材料二: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共塑造了六大高潮事件,即元妃省亲、宝玉挨打、祭宗祠开夜宴、抄检大观园、黛死钗嫁、贾府抄家。这六大高潮事件,相互衬托,互相辉映,共同成为《红楼梦》的有机组成部分,演绎着家族兴亡与宝黛情缘两条交叉主线上的故事。《红楼梦》是一部描写贵族生活的巨制,兼及君王权贵和市井细民,所涉范围极广,共塑造出四五百个人物形象,像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和史湘云等人物,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形象。塑造人物形象有多种方法,但通过高潮事件凸显人物性格乃至定型人物性格,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为何这么说呢?因为高潮事件本身就是各种矛盾的集结点,而处在矛盾斗争中的人,情绪波动最大,言行最激烈,因此最容易凸显人物的主要性格。人物在小事件中的表现一般都差不多,但处在矛盾斗争的时候,则会尽显自己的本性。例如,宝玉挨打后,宝玉宁死也要坚持自己的本心,以此定型宝玉的“犟”;黛玉对宝玉毫不掩饰真情,以此定型黛玉的“真”;宝钗对宝玉有情却又刻意隐藏起来,以此定型宝钗的“稳”。再如在祭宗祠开夜宴中,小说刻意写了贾珍对皇家恩赏及乌进孝进租的态度,以此定型贾珍的“伪”;贾母对安享天伦的重视,以此定型贾母的“逸”。质言之,《红楼梦》的高潮事件应具备人物形象的定型性这一特点,且应服务于小说主旨。这既是裁夺诸多事件是否为高潮事件的必要条件,也是判断《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在处理高潮事件时,技法高低的又一标准。(摘编自张明明《<红楼梦>高潮艺术的叙事节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不同于传统的小说写法,彻底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对中国小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B.曹雪芹认为“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创作的作品“新鲜别致”,要优于公式化、概念化、违反现实创作出来的作品。C.通过高潮事件凸显人物性格乃至定型人物性格,是《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特色以及独有的途径。D.《红楼梦》不同于严格的写实主义小说,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活,创造了一种能使作品婉约含蓄的诗的意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宝黛爱情的产生、发展及其悲剧结局,与悲剧产生的典型环境即贾府的盛衰相关,不可分割。B.材料一从取材于现实生活塑造典型化形象、创造诗的意境等方面论述《红楼梦》独特的叙事风格。C.材料二举定型宝玉的“犟”等例子论证《红楼梦》通过高潮事件凸显人物性格乃至定型人物性格。D.《红楼梦》使小说从俗文学提升到了雅文学的品位,成为小说史上乃至整个文学史上的奇葩。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红楼梦》采取了交相联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宝玉挨打后,宝玉宁死也要坚持自己的本心。黛玉对宝玉毫不掩饰真情,以此定型黛玉的“真”。B.《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展贾府恩宠正隆,下一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现宝黛爱情最美时刻。C.《红楼梦》是一部描写贵族生活的巨制,人物主要为君工权贵和市井细民,所涉范围极广,人物形象众多。D.《红楼梦》极写人物心灵的颤动、令人参悟不透的心理、人生无可回避的苦涩和炎凉冷暖。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5.《红楼梦》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仲尼之将丧冯至仲尼自从春天去了以后,意味的阑珊,情绪的萧索,更甚于前年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了。那时他满心满意地想,世态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写到这里也尽够了。天啊!你总还可以多给我几年的生命吧;我要努力在我这未来的几年以内,把我们先哲传下来的一本《易经》整理一番;把我的哲学思想都借着这部古书表现出来,留给我的弟子们——咳,他们真是可怜,像是船没有舵,荒野浓雾中没有指南车呀。哪知到了现在,转瞬间就快要两年了,《易经》,一点儿没有着手;《春秋》,也有刻在竹板儿上的,也有涂在一卷一卷的树皮上的,错错乱乱地在他的房里堆积着,向来不曾有过一个人来过问。就是那张古琴,伴着他流浪他乡,十四年总在身边的,现在挂在壁上,不但着了许多灰尘,并且结上许多蜘蛛网了。他每每在黄昏时节,倚着窗子望落日,领略着自然间的音乐,正在忘机物我、融会一切之际,房子里便会发出来一种苍茫的音调,使他回转头来,目光懒懒地落在那张琴上,他这般伤感地自语,不知说了多少次了:——当年从我困于陈蔡的故人们,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远方,只剩下这张琴,寂寞无语的琴……二十年前,奔走齐鲁之间,追慕着古代的风光,正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实现在这乱世上最热衷的时期。一天独自一个人登上泰山的高峰,澄滓太清,齐鲁俱磅礴于茫茫大气之内,自己不觉得胸怀高朗:——啊,当初登上东山,觉得鲁小,现在立在泰山顶,天下并不大呀!现在呢,泰山依旧是那样嵯峨,可是旧日的气概一点也没有了,耳边只是缠绕着一个樵夫的哭声,凄凄婉婉地。心里忽地一片苍凉,宇宙都似乎冰化了一般,一个久已消逝了的泰山樵夫的影子,犹如白衣的神显现在黑漆的夜色中,又回到他的意念之内了。——樵夫啊,你是世间的至圣!当我们在泰山的幽径里相遇时,你哭得是恁般地苦闷,岩石为之堕泪,鸟兽为之惊心。我这愚蠢的人啊,我那时不但不能领会,还要问你为什么哭。樵夫啊,你说,你自伤,所以这般哀泣……茫茫天空,恢恢地轮……万物的无着无落,是这样锐敏地感动了你……你深入了人生的真髓、宇宙的奥秘;我直到今日,才能了解你!他的头脑眩昏,目光放出许多火花——泰山也似乎旋动起来,地在震动,远方的河水在沸腾……他颤着……——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杖,被掷在一边,颓然坐在阶上了。两手托着颐。——赐呀,你来了?来得怎么这么晚呢?他远远望见一个衣冠齐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赐呀,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先生……——赐呀,你看这座泰山呀。你说它有时要崩颓吗?——先生……——寂寞呀……赐,你日日锱铢为利,你好久不到我这里来了……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经过,顺便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上的意见。哪知出乎意料,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先生,可是病……——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个梦。咳,这样的梦也不止一次了。你说,前面的泰山,有崩堕的那一天吗?——先生,梦是无凭的;泰山是不会崩颓,如同哲人永不陨亡一样。——赐呀……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台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先生的身旁。等到浮云散开了以后,一只雄鸡高踞在树巅,叫起来了。——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低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蒙蒙的。——先生,是一只雄鸡。——啊,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他抬起头,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下来,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碌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过我;同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终于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我这儿时的故乡。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了。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儿时的门巷变成一片瓦砾,生遍了鬼棘向我苦笑。防山侧父母的坟茔已经被人踏平。我哪里还有读易奏瑟的心情呢。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我早就应该……我为什么不死在匡人手里?为什么不死在陈蔡人的手里?那时候的死,是怎样地光荣!怎样地可以自傲!那个时候,有颜回在我身边,仲由在我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地悠扬,怎样地美丽呀!现在,不肯“先我死”的颜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个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时候。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抑郁,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淤塞着,再也说不下去了。子贡想用旁的话路岔开,却找不出适当的词句。仲尼依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远远近近,静悄悄使人听到万籁中极细微的呼吸……正是傍午的时分。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有删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正是孔子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时候与现在孔子的处境形成对比。B.泰山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与孔子形象相通,这一形象的设置可以让孔子在抒发自己的情感时更有依托。C.高踞树巅的雄鸡唤起了孔子对仲由的回忆,他为其命运悲叹,为自己没有给仲由带来什么好处而痛心。D.小说将回忆与现实交织,例如困于陈蔡,流离楚卫等回忆性片段,让读者更好地感受人物内心世界。7.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的心理描写写出了孔子对生命将尽的感叹,及对许多未完成之事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无人过问的孤独。B.文中画横线的两处文字内容几乎相同,但前者是孔子的想象表现了对子贡到来的期盼,后者则是现实,有埋怨之意。C.“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经过,顺便看看先生”可以看出子贡重利的性格,与文中仲由的性格形成对比。D.孔子后悔回到故乡,主要是因为不肯“先我死”的颜回和勇健的仲由都死了,百十个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8.文中“古琴”意象有怎样的意蕴?请简要分析。(4分)9.作者结合《史记·孔子世家》《论语》等相关记述进行再创作,使本小说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融合。请你结合本文分析,并说说作者如何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僖公二十二年,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余,寡人不忍行也。”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节选自《公羊传》,有删改)材料二: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苏子曰:《春秋》书战,未有若此之严而尽也。宋公,天子之上公。宋,先代之后,于周为客,天子有事膰①焉,有丧拜焉,非列国诸侯之所敢敌也。而曰“及楚人战于泓”。楚,夷狄之国,人微者之称,以天子之上公,而当夷狄之微者,至于败绩,宋公之罪,盖可见矣。而《公羊传》以为文王之战不过此,学者疑焉。故不可不辩。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齐宣王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牛何之?”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夫舍一牛,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以王。所谓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三代之所共也。而宋襄公执鄫子②用于次睢之社,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此而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泓之役,身败国衄,乃欲以不重伤③,不禽二毛④欺诸侯。襄公能忍于鄫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以愚观之,宋襄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王莽以天下为可以文取也。其得丧小大不同,其不能欺天下则同也。自古失道之君,如是者多矣,死而论定。未有如宋襄公之欺于后世者也。(节选自苏轼《宋襄公论》,有删改)[注]①膰:一般指古代祭祀使用的熟肉,文中指天子赏赐祭肉给宋国。②鄫子:鄫国国君,参加诸侯会盟时,被宋襄公杀害以供奉神庙。③重伤:使受伤的敌人再次受伤。④二毛:指头发黑白相间,引申为老人。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君子①杀一牛②犹不忍③而宋公④戕一国君⑤若犬豕⑥然⑦此而忍为之⑧天下孰有不忍者耶!A.②⑤⑦B.③⑤⑧C.③⑦⑧D③⑥⑧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鼓,特指击鼓进攻,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鼓瑟希”的“鼓”含义不同。B.临,面对,碰上,与《赤壁赋》中“酾酒临江”的“临”含义相同。C.敌,对等,相当,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小固不可以敌大”的“敌”含义不同。D.当,抵挡,挡住,与《鸿门宴》中“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的“当”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僖公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一,宋国和楚国约定在泓水北面交战,宋国官员两次提醒宋襄公抓住有利时机攻打敌人,但是宋襄公都没有同意,结果宋军大败。B.宋国和楚国地位悬殊,通过“宋公”和“楚人”两个称呼就可见一斑。苏轼认为高高在上的宋国反而败给了地位低下的楚国,宋襄公的罪过是显而易见的。C.材料二用《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舍牛”的行为,与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不重伤,不禽二毛”的做法作比较,说明宋襄公与齐宣王本质相同。D.苏轼认为,宋襄公和王莽是同一类人。虽然他们的得失大小不一样,本性却差不多,宋襄公其实就是没获得成功的王莽,而王莽就是实现了理想目标的宋襄公。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2)夫舍一牛,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以王。14.两则材料对宋襄公分别是如何评价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卖花声·题岳阳楼(北宋)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本词是作者在宋神宗元丰六年因讥议边事被贬南方,途经岳阳时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首两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秋天景象,渲染了浩渺凄迷的意境。B.楼内词人正在把酒,因即将离别远行,侍酒的女子满斟酒杯,显出庄重的颜容。C.词人安慰友人不必吟唱《阳关曲》来送别自己,表现了词人对离别的洒脱态度。D.词人凭栏远望,遥想南行的艰辛,字里行间也蕴含了人生之路充满艰危的感慨。16.本词和杜甫的《登岳阳楼》同为登楼名篇,两个作品分别提到“长安”和“关山北”两地,请简要分析这两地分别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的发言,国家由中等国家变为小国,成就也仅仅是“足民”,还特意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是主动表达了谦逊的态度。(2)《登岳阳楼》中,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桂枝香·金陵怀古》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时只剩凄凉秋色,反映词人吊古伤今的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写因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词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___________”,表现出词人不管处境如何,自己心神毫不动摇的气度。(5)《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18.下列句中加点字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②朝济而夕设版焉③此亡秦之续耳④籍吏民,封府库⑤烛之武退秦师⑥翼蔽沛公⑦轻暖不足于体与⑧项伯杀人,臣活之A.①④/②⑥/③/⑦/⑤⑧B.①④⑥/②③/⑦/⑤⑧C.①②④/③⑤⑧/⑥/⑦D.①④/②⑥/③⑤/⑦⑧19.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之所好者道也A.视为止,行为迟B.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大王来何操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2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始臣之解牛之时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⑤君之所知也⑥夫晋,何厌之有⑦今臣之刀十九年矣⑧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⑩夜驰之沛公军A.①③④⑤/②⑦⑨/⑥/⑧/⑩B.①②③/④⑥/⑤⑦⑨/⑧/⑩C.①③⑤/②⑦⑨④/⑥/⑧/⑩D.①④⑤/③⑨/②⑦⑥/⑧/⑩(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去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B.励精图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C.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D.励精图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B.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C.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D.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B.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C.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D.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盐铁论》)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③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④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请从以上经典言论中选择其中的两句立意,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语文试卷答案1.C(“是《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独有的途径”错,原文材料二说“塑造人物形象有多种方法,但通过高湖事件凸显人物性格乃至定型人物性格,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但没有说是《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独有的途径,选项于文无据)2.D(“小说”“小说史”“整个文学史”错,原文材料一是“把中国古代小说从俗文学提升到雅文学的品位,成为中国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应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国小说史”“中国文学史”,选项扩大范围)3.B(A是通过高潮事件定型人物性格。B体现爱情与家族双线连接交织。C是对《红楼梦》总体内容的介绍。D是《红楼梦》的内容及带给人的体悟)4.①首先,指出《红楼梦》的六大高潮事件及其意义。②接着,指出《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情况。③然后,举例说明通过高潮事件凸显人物性格乃至定型人物性格,是《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一条重要途径。④最后,指出《红楼梦》的高潮事件应具备的特点及其作用。(每点1分)5.①叙事风格上,写实与诗化完美融合。②叙事结构上,采取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联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③叙事节奏上,通过高潮事件凸显人物性格乃至定型人物性格。(答对1点1分,3点4分)6.A在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仍然是意味的阑珊,情绪的萧索。7.D孔子后悔回到故乡,主要是因为理想的受挫,对自己及当时现实的失望,以至于希望自己死在匡人或陈蔡人手里。8.①古琴是孔子人生的写照,是孔子为实现理想积极奔走却失败告终的见证。就是那张古琴,伴着他流浪他乡,十四年总在身边。②古琴是他理想受挫失落的慰藉。故人们不在身边,只剩下这张琴。③古琴的寂寞无语暗示孔子的孤独和理想的受挫。苍茫的音调使他目光懒懒让他伤感。(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9.①历史真实:暮年的孔子及其所经历的事和著述;艺术真实:暮年孔子的所思所想,所见的具体场景及动作、语言、神态等画面。②心理描写的运用,把曾经经历的事或正在经历的事通过心理活动融合在一起。现在所见的意象引出回忆,通过回忆把自己经历的事和现在的感想结合,由见到的雄鸡想到仲由;由曾经所见的场景,想象现在见到的情景,由孔子曾经登临泰山,想象他现在登临泰山的心情。③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生动刻画历史中的孔子理想受挫回到鲁国的情景。(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0.C句意:君子杀一头牛尚且不忍心,而宋襄公杀害一国的君主就像屠杀猪狗一样。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干得出来,天下的事情还有什么不忍心干的呢!“君子杀一牛犹不忍”主语是“君子”,后一句子的主语是“宋公”,“而”表示转折,之前应断开,即③处断开;“宋公戕一国君”主谓宾完整,“若犬豕然”作状语,即⑦处断开;“此而忍为之”与“天下孰有不忍者耶”,分别是两个主谓句,句意对应,各自断开,即⑧处断开。11.DA.正确。“鼓瑟希”的“鼓”意为“弹奏”。句意:君子不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B.正确。句意:在大事面前不忘大礼的做法。/面对大江斟酒。C.正确。“小固不可以敌大”的“敌”意为“与……为敌”。句意:不是各国诸侯所能比的。/小国本来就不可以与大国为敌。D.错误。抵挡;对等,比得上。句意:去抵挡夷狄这样的卑微者。/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比得上项王的吗?故选D。12.C.“说明宋襄公与齐宣王本质相同”错误。《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舍牛”的行为可以看出齐宣王有怜悯之心,实行的是“仁政”。本文“乃欲以不重伤,不禽二毛欺诸侯。襄公能忍于鄫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以愚观之,宋襄公,王莽之流。”意思是“竟然想以‘不使受伤的敌人再次受伤,不捉拿白发老人’为借口来欺骗各国诸侯。宋襄公能够忍心杀害鄫子,却不忍心攻击受伤之人和老年人,这难道可以说是合情合理吗?在我看来,宋襄公就是王莽这类人。”可知宋襄公杀害国君鄫子,毫无仁义之心,虚伪残暴,与齐宣王本质完全不相同。故选C。13.(1)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2)舍弃一头牛,对个人的德行不会有减损或增益。而孟子用王道来赞许他。14.材料一认为宋襄公不趁人之危,光明磊落,是一个守礼有信的仁义君主;材料二认为宋襄公是一个欺世盗名、虚伪残暴的伪君子。参考译文:材料一:鲁僖公二十二年,冬季,十一月,己巳这天,初一,宋襄公与楚军约定,在泓水北面交战。楚国军队渡过泓水到北岸来,有关官吏请示宋公说:“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时攻击他们。”宋公说:“不行。我听说,君子不使人陷入困境,我虽然是几乎丧失国家而留下来的后人,我还是不忍心这样做。”楚国军队已经渡过泓水,但还未排列成阵,官吏又请示说:“请趁着楚军还没有摆好阵势攻打他们吧。”宋公说:“不行。我听说,君子不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楚军已经列好阵势,宋襄公这才击鼓进攻,宋国军队大败。所以君子很推崇宋襄公不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在大事面前不忘大礼的做法。只可惜他是有德行的君主却没有辅佐他的贤能的臣子,认为即使是周文王发动的战争,也不过如此。材料二:宋襄公与楚人在泓水交战,宋国军队战败。苏轼认为:《春秋》记载战争,没有像这样严谨而且全面的了。宋襄公,是周朝天子最为敬重的上公。宋,是殷商的后裔,对周朝来说是贵客,周朝天子有祭事时会送祭肉给宋国,宋国有丧事,周朝天子会派人吊丧拜祭,不是各国诸侯所能比的。而这里说“与楚人在泓水交战”。楚,是夷狄之国,人里面对卑贱者的称呼。以天子尊敬的上公身份去抵挡夷狄这样的卑微者,最终打了败仗,宋公的罪过显而易见了。而《公羊传》认为文王之战不过如此,学者们对此有怀疑,所以不能不加以辨明。宋襄公不仅仅是行仁义而不能善终的人。他是以不仁的本质,窃取“仁者”的美名罢了。齐宣王看见有人牵着牛走过堂下,问:“这牛要(牵)到哪里去啊?”牵牛人回答说:“(杀了以后)准备把它的血涂在钟上行祭。”齐宣王说:“把它放了,我不忍心看它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舍弃一头牛,对个人的德行不会有减损或增益。而孟子用王道来赞许他。所谓“以仁慈宽厚之心,行仁慈宽厚之政”,正是三代共有的特点。而宋襄公捉拿鄫国的国君鄫子,并将他杀害用来祭祀睢水的神庙。君子杀一头牛尚且不忍心,而宋襄公杀害一国的君主就像屠杀猪狗一样。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干得出来,天下的事情还有什么不忍心干的呢!泓水之战,宋襄公负伤,宋国受到重创,竟然想以“不使受伤的敌人再次受伤,不捉拿白发老人”为借口来欺骗各国诸侯。宋襄公能够忍心杀害鄫子,却不忍心攻击受伤之人和老年人,这难道可以说是合情合理吗?在我看来,宋襄公就是王莽这类人。宋襄公以为诸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