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甲卷地区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一轮复习模拟检测卷(三)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全国甲卷地区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一轮复习模拟检测卷(三)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全国甲卷地区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一轮复习模拟检测卷(三)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全国甲卷地区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一轮复习模拟检测卷(三)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全国甲卷地区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一轮复习模拟检测卷(三)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全国甲卷地区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一轮复习模拟检测卷(三)

语文试题

(解析版)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医”这一名称是近代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之后才产生的。中国古代对医学

和医生有自己的称谓,如岐黄、杏林、青囊、郎中等。19世纪以来进入中国的西方

传教士,是“中医”概念的最早使用者。作为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知识体系,

中医学绵延发展已逾两千年。《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学典籍,奠

定了中医诊病、治病、养生的理论基础,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相生

相克的思想,浓缩了中国古代哲学对世界的认知。中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

道家思想精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精粹之一。可见,中医既具有鲜明

的文化属性,也具有治病救人的重要功能,这并无任何争议。只是到了近代,西方科

学传入中国,西方医学开始为人所知并广为流传,而中医的治病救人的理论基础与

西医存在重大不同,由此引发了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争论。而这就涉及科学的标准和

边界问题。

知识社会学主张将科学放在历史背景下、置于文化情境中去解释和理解,而事

实上科学哲学对于科学的划界标准也一直随着历史变迁而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

中。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范式”理论,认为科学就是一定时期科学共同体拥

有的共同信念,包括概念、理论、方法、话语体系。中医很早就已发展成为一套拥

有自身概念范畴且逻辑自洽的知识体系,并为“中医共同体”全体成员所共同认可。

与库恩同时代的英国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认为科学就是“进步的研究纲领”。

拉卡托斯提出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包括“硬核”“保护带”“反面启发法”

和“正面启发法”四个部分。从中医发展历程看,“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

观念构成其自古至今一以贯之的“内核”:经络穴位、五脏六腑、阴阳平衡等学说

形成“辅助假设保护带:在此意义上,中医学理论体系完全够得上是“进步的研

究纲领”。

科学哲学实际上未能回答中医作为文化和科学的矛盾问题。文化,人文教化,

狭义上主要指文学艺术精神生活层面的内容。广义的文化,泛指一切人类创造物一

一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在此意义上,科学也属于文化范畴。从漫长的人类社

会演进史看,“科学”是直到晚近几百年才出现的文化现象,人文主义思潮孕育了

近代自然科学。科学产生于文化,尔后又逐步从文化中独立出来。一般而言,狭义

的文化具有地域属性;而“科学无国界”,指的是追求客观真理和普遍性规律的科

学知识须超越地域属性,放之四海而皆准。

中医学从起源上属于地方性知识。从中医典籍可以看到,中医发展之初,就尽

量自觉地与巫术划清界限。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将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古代科学

划入“前科学”范畴。西医在早期也是源自欧洲的地方性知识,由于其与近代自然

科学的紧密渊源,很快发展扩张成为全球性知识体系。早期的中医当然只限于中国

甚至只限于汉族范围,但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了藏医、苗医、波斯医等民族传统医

学的有益成分,近代以来中医已大踏步走出了国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在我

国国内抗疫以及外派医疗队参与全球抗疫的过程中,中医药均担当了重要角色,这

表明中医药对于整个人类具有普遍意义。正如《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科学”条

目的解释,“科学涉及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包括追求各种普遍真理或各种基本规律

的应用”。千百年来中医治病救人战胜瘟疫保障种族延续的有效性,表明其理论能

够反映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摘编自石英《文化与科学:中医的知识社会学解

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中医学在中华大地上已绵延发展两千多年,“中医”这个概念却是19世纪

来华的西方传教士首先使用的。

2

B.中医的治病救人功能本无争议,但由于其治病救人的理论基础与西医截然相反,

因而有人怀疑它不是科学。

C.文化即人文教化,不仅主要指文学艺术精神生活层面的内容,还泛指包括科学在

内的物质生活层面的内容。

D.从人类历史看,文化与人类社会同步诞生,而科学出现才几百年:科学源于文化,

尔后又逐步独立于文化。

答案A

解析B项“与西医截然相反”错,原文为“与西医存在重大不同”。C项“还泛指

包括科学在内的物质生活层面的内容”错,原文为“泛指一切人类创造物一一无论

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且科学不属于物质层面的内容。D项''文化与人类社会同

步诞生”于文无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中医”名称来源入手,引出“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争论”,并从知识社会

学的角度对中医进行解读。

B.文章通过引述科学哲学家库恩和拉卡托斯的理论与观点,证明中医符合两人对

于“科学”的界定。

C.文章不但阐释了文化的内涵,而且揭示了科学与文化的关系,从而很好地解决了

文化与科学的矛盾问题。

D.文章以中西医学在起源和发展上的对比和引用《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有

力地证明了中医具有科学性。

答案C

解析“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与科学的矛盾问题”错,文章并非是为了解决文化

与科学的矛盾问题,而是回答中医是不是科学的问题。

3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精粹,中医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例如

《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医学典籍,也蕴含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B.美国的库恩认为科学就是一定时期科学共同体拥有的共同信念。而英国的拉卡

托斯则认为科学就是“进步的研究纲领”,两人看法并不相同。

C.虽然中医在早期只限于中国甚至汉族范围,但后来不断汲取其他民族传统医学

的有益成分,近代以来已迅速走出国门,成为全球性知识体系。

D.根据《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科学”条目的解释,联系千百年来中医治病救

人战胜瘟疫保障种族延续的实际,可以认定中医也是科学。

答案C

解析“成为全球性知识体系”于文无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电影《白鹿原》是影视与文学的又一次联姻,小说再次支撑起电影之魂。陈忠

实在小说的扉页写到,''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那么当它被改编成电影

之后还能保留原作的神韵吗?日前,记者采访了陈忠实,说起小说以外的话题,他

说得最多的是一一我是个外行!

记者:关于电影对小说的改编,您认为哪些部分比较满意,哪些觉得还有遗

憾?

陈忠实:我最满意的是电影呈现给观众的历史氛围是基本真实的,人的生存形

态也是真实的。因为历史氛围的真实决定了人物命运和人物情感的真实。电影必

须保证历史的真实。乡村的伦理道德、沿袭已久的民间文化习俗等影响着当时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旦这些习俗、规则遭到破坏就会产生矛盾,进而影响人物情感

的真实性。无论小说还是电影都要反映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的真实情感,人物与时

4

代都是血肉相连的。

说到遗憾,我总希望电影能更充分、更准确地通过直接的视觉画面把小说的全

部传达给观众,总希望小说里的人物更充分、更集中地与观众交流,但受到不同艺

术形式的时空限制,留下了遗憾。

记者:电影《白鹿原》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当初您觉得其中大量使用地方戏

和方言是一种冒险吗?

陈忠实:贯穿电影始终的唱腔是在陕北地区一种几乎失传的民间艺术一一“老

腔”,演唱者都是地道的农民,平时就靠在红白事上唱戏谋生。我想大家会喜欢这

种原汁原味的音乐。

方言是生活和时代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中方言许多都是咱们民族的原始

语言,古语中的很多词句用法都在其中保留了下来。我在写小说时对使用方言有自

己的把握尺度。电影在方言的使用上走得更远。

记者:把地方文化植入影视作品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地域元素”成了影视剧

创作的一个法宝,你觉得这部电影在这方面处理得怎样?

陈忠实:这部电影的确有浓郁、鲜明的陕北特色,但它没有简单地为影片贴标

签,没有刻意离开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单纯表现文化符号,这样看上去比较融洽。

这些人物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他们的矛盾、纠葛都与这块土地有关,所以不可能

脱离这里的语言和风俗。

记者:除电影以外,《白鹿原》还被改编成话剧、秦腔、舞剧、广播剧等,能

否简单评价一下它们?

陈忠实:可以说各有千秋。秦腔基本是单线条化,唱腔、唱词、舞美比较有吸

引力。话剧基本上全面展示了小说的故事,但在两个多小时里只能通过人物对话,

交代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舞剧就更简单、纯粹了,主要表现黑娃和田小娥的

爱情,用舞蹈展现出当时的社会对他们爱情的扼杀,反而不受小说情节的限制,优

美的舞姿也能吸引观众。

5

记者:现在大家都说缺少好剧本,您认为文学作品可以为“剧本荒”提供什么?

陈忠实:不是所有好小说都适合改编成其他艺术形式。文学和影视最大的差

异是,小说通过文字和读者交流,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描写,充分展示作家对人

物的把握;影视是以直观的形象与观众交流,它的优势是能把文学形象具体化、生

动化。读者普遍认可的好小说都能成为好剧本的脚本,比如《红岩》《林海雪原》

等,但也有些好小说是改不成电影的,那些有完整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和强烈的冲

突的小说更容易改编。编剧、导演、演员对原著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是影响他

们能否创作出优秀作品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无论小说还是电影,人物与时代都是血肉相连的一一陈忠实访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电影的真实性问题,陈忠实表示,电影必须保证历史的真实,一旦沿袭已久

的习俗、规则遭到破坏就会产生矛盾,进而影响人物情感的真实性。

B.对电影《白鹿原》中大量使用地方戏的问题,陈忠实希望观众能够喜欢这种原

汁原味的,在陕北地区几乎失传的民间艺术。

C.在回答影视剧中“地域元素”使用问题时,陈忠实肯定了电影《白鹿原》"地域

元素”的使用贴合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并非单纯地表现文化符号。

D.小说《白鹿原》被改编为多种艺术形式,陈忠实认为电影与话剧基本全面地展

示了小说的故事,而秦腔、舞剧则不受小说情节的限制。

答案D

解析材料中,陈忠实对电影的故事全面性没有作出评价,且原文“不受小说情节

的限制”的是舞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影作为一种更直观的艺术形式,其优势是能把文学形象具体化、生动化,但要

注意呈现真实的历史氛围,反映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的真实情感。

6

B.陈忠实作为原著作者,认为电影《白鹿原》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原始的

民族语言,呈现了基本真实的历史氛围。

C.记者作为对谈的一方,关心小说改编成多类艺术形式后的呈现,表达了对当前影

视作品中出现的“剧本荒”和地方文化植入影视作品现象的担忧。

D.小说改编难度大,虽然读者普遍认可的好小说都能成为好剧本的脚本,但是由于

人物、情节和矛盾冲突等问题,不是所有好小说都适合改编成电影。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总结出,记者关心作者就小说改编成电影、话剧、秦腔、舞剧、

广播剧等艺术形式的呈现的评价,虽然提出了“剧本荒”和地方文化植入影视作品

“司空见惯”的现象,却并不一定表明对这些现象就是“担忧”的,“担忧”一词

感情色彩过浓,于文无据。

6.访谈第一段中提到“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请结合文本,谈谈将小说

改编为电影时要如何保留原作的神韵。(6分)

答:

答案①电影必须保证历史的真实,尊重小说文本中沿袭已久的伦理道德、民间文

化习俗等,反映生活在相应时代的人的真实情感。②保留小说文本中历史沿袭已久

的地域元素,有尺度地使用方言。③不贴标签,不刻意离开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单

纯表现文化符号,不脱离地域的语言和风俗。④编剧、导演、演员对原著的理解要

准确、到位。尽量让小说里的人物更充分、更集中地与观众交流。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陆来的大喜讯

7

[美]海明威

接连吹了三天南风,王棕树灰色的树干在狂风里弓着腰,长长的棕叶更是给吹

得倒弯着身子,好像已经脱离了树干,在前边另成了一行似的。风愈吹愈猛,暗绿的

叶柄拼命嘶叫了一阵,终于纷纷被风扼杀了。芒果树的枝梗也都在大风中一阵战栗,

啪嗒断了。风里带来的热气烤得芒果花枯焦粉碎,连花梗也干瘪了。

大风日夜不停整整刮了五天,等到风息,王棕树的叶子已有半数死僵僵吊在树

干上了,还青的芒果不是掉在地上,就是死在树上,花菁了,花梗也枯了。今年芒果

的收成算是完蛋了,其他的作物也都一样。

挂出去的电话跟大陆接通了,他先叫了一声:“喂,辛普森医生。”接着就听见

对方那条破哑嗓子说道:“惠勒先生吗?哎呀,先生,你那位哥儿今天可真叫我们大

家都吓了一大跳。一点不假。我们照例在电休克治疗前给他用喷妥撒钠,我早就注

意到这孩子对喷妥撒钠有异乎寻常的耐药力。他以前从来没有弄过麻醉剂的玩意

儿?”

“据我知道没有弄过。”

“真没有弄过?可也是,天下的事难说。反正他今天的表演我算是领教了。弄

得我们五个人倒像小娃娃一样傻了眼。真的,五个大人都变成娃娃了。治疗只好延

期。是啊,他对电休克这样害怕是不正常的,完全没有理由可以解释,所以我才给他

用了喷妥撒钠,不过今天是不能做这个治疗了。别急,依我看今天倒有个可喜的迹

象。他今天一点都没有顶牛,惠勒先生。这样的好现象以前还真不曾有过。这孩子

果然进步了,惠勒先生。我还夸他呢。对,我当时对他说来着:'斯蒂芬,我倒不知

道你还这样懂事呢。'他眼前的情况包你会满意、会夸奖的。今天他事后就写了封

信给我,写得可逗了,可有意思了。我这就把信给你寄去。我以前寄给你的信你没

有收到?对了,对了,一定是发信有了点耽搁。我的秘书老是手头的事情一大堆,这

种情况甭说你是理解的,惠勒先生,我是个忙人啦。是啊,他不肯接受治疗的时候骂

起人来确实难听到极点,不过事后向我赔礼道歉,倒大有绅士的风度。你真该来看

看这孩子现在的模样呢,惠勒先生。他现在注意自己的仪容了。简直就是一位标准

8

的时髦青年大学生。”

“那治疗的事怎么办?”

“喂,会给他治疗的。首先喷妥撒钠的用量得加大一倍。他的耐药力着实惊人

哪。我不说你也清楚,目前这一系列的治疗是他自己要求增加的。这看起来好像有

点'自虐狂’的味道。连他自己的信里也隐隐然有这么种意思。不过我倒有点不

以为然。依我看这孩子是对现实渐渐开始明白了。我这就把信给你寄去。这孩子

的情况包管会使你感到欢欣鼓舞的,惠勒先生。”

“你们那边天气怎么样?”

“什么?喔,是说天气呀。这个嘛,我看可以说是每年这个季节的一大特点吧,

只是今年未免过分了点。是啊,是同常年不完全一样。说实在的,今年的天气是有

点儿邪门。你有事只管来电话好了,惠勒先生。这孩子有进步了,我还有什么可着

急、可担心的呢。他的信我这就给你寄去。信写得挺漂亮的,我看也未尝不可以这

么说吧。是啊,惠勒先生。不,不,惠勒先生。惠勒先生,依我看一切都进行得很顺

利。根本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你想跟他通话?我替你把电话转到医院里去。不过

恐怕还是明天通话比较好些。做完了治疗他难免会有些累。还是明天比较好些。

你说他今天没有做治疗?对对,一点不错,惠勒先生。我是觉得这孩子现在体力比

较差,怕干不了这样费力气的事。对对。治疗要到明天才做。我得加大喷妥撒钠的

用量才行。这一系列治疗可是他自己要求增加的。你就后天给他打电话好了。后

天他不做治疗,而且也休息过了。对,惠勒先生,是这样。你用不到焦急。依我看他

能有这样的进步,已是好得不能再好了。今天是星期二。你星期四跟他通电话吧。

星期四什么时候都行。”

星期四南风又大了起来。反正现在风对树木再也造不成多大伤害了。棕桐树

焦黄枯死的叶柄大不了给吹折了,芒果树未死花梗上的一二朵残花大不了给烤藏

了。只是杨树叶子都给吹得发了黄,扬起的尘土和刮落的树叶撒得游泳池里满池都

是。

在他家里打杂的小伙子是他儿子的同龄人,两人在一起长大的时候还是朋友。

9

这时小伙子走进来说:“给斯蒂芬打去的电话接通了。”

“嗨,爸爸,”传来了斯蒂芬沙哑的嗓音,“我很好,爸爸,真的很好。从来没有

这么痛快的。真的,那劳什子现在都给赶跑了。痛快得你没法想象。我现在对眼前

的一切真的又都清清楚楚了。辛普森医生吗?喔,他挺不错的。说真的我信得过他。

他是个好人哪,爸爸。说真的我对他很有信心。他比一般医生平易近人。他现在要

给我额外增加几次治疗。大家都好吗?那好。你问天气吗?好,还可以。治疗没有

遇到什么困难。没有。一点都没有。一切都很好。很高兴你也一切都好。这一回

我算是真的明白过来了。好吧,我们犯不上浪费电话费了。向大家问好。再见了,

爸爸。咱们回头见。”

“斯蒂芬问你好呢,”惠勒先生对打杂的小伙子说一一

小伙子想起了当年,愉快地笑了。

“多谢他。他好吗?”

“好,”惠勒先生说,“他说一切都好。”(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两处描写狂风摧残树木的景象,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暗示出惠勒先生内心的

忧虑,也为下文电话中询问天气情况做了铺垫。

B.辛普森医生在电话里搞不清楚是否寄了信、斯蒂芬哪一天治疗,又一味夸斯蒂

芬来取悦惠勒先生,说明他是一个虚伪圆滑的人。

C.文章以惠勒先生和打杂小伙子的对话结尾,说明了斯蒂芬和小伙子关系的友好,

也表现出惠勒先生获知斯蒂芬治疗情况后心情的好转。

D.小说语言简洁却富有张力,详写惠勒先生与辛普森医生的通话,充分展示出惠勒

先生对儿子病情的担忧,更突出父爱的深沉。

答案B

10

解析“说明他是一个虚伪圆滑的人”说法有误。文中写辛普森医生给作为患者

家属的惠勒先生寄信,在电话里谈了很多孩子的病情治疗情况,再结合语句“他

比一般医生平易近人”分析可知,辛普森医生应该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医生。“一味

夸斯蒂芬来取悦惠勒先生”是为了让父亲放心孩子在那边的治疗,更利于保证自

己的利益,所以他是在乎个人利益的。但说其“虚伪圆滑”不妥。

8.小说中的斯蒂芬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斯蒂芬因害怕电休克而不接受治疗,还骂人,体现了他的任性、不理智。

②知错能改,骂人后会赔礼道歉。③懂事有礼,懂得感恩父亲和辛普森医生,宽

慰父亲。

9.小说以“两次电话”来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情节安排上)情节设置巧妙,有问有答,相互照应,结构紧凑。②(内容

上)通过电话的内容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斯蒂芬治病

的过程。③(人物形象上)通过“两次电话”的情节来连接人物,通过言行展示出

不同人物的个性,也使人物形象更真实。④(艺术效果上)这样的情节安排使小说

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举正,字伯仲,幼嗜学,厚重寡言。以荫补秘书省校书郎。涉土及第,授

知伊阙,历官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真宗实录》院检讨、国史编修官。三迁尚书

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修《三朝宝训》,同修起居注,擢冲钟造。拜右谏议大夫、

参知政事。既入谢,仁宗曰:“卿恬于进取,未尝干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故迁

11

给事中。御史台举李徽之为御史,举正左阳也,格不行。徽之讼日:“举正妻悍不

能制,如谋国何?”欧阳修等亦论举正懦默不任事,举正亦自求去,遂以资政殿

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许州。光化军叛卒转寇傍境,而州兵有谋起为应者,举正

潜捕首恶者斩之。徙知应天府,累迁左丞。皇祐初,拜御史中丞,乃奏张尧佐庸

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铮乃夺宣徽景灵二使又

日:“先朝用人,虽守边累年者,官止遥郡刺史。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

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

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疹者,职此故也易御史唐介坐言事贬春

州,举正力言之,介得徙英州。居半岁,尧佐复为宣徽使。家居凡七上疏。及狄

青为枢密使,又言青出兵伍不可为执政,力争不能夺,因请解言职。帝称其得风

宪体,遣赐就第,赐白金三百两,除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知河南府,入兼翰

林侍读学士。每进读及前代治乱之际,必再三讽谕。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厚太

子太保,谥安简,赐黄金百两。文章雅厚如其为人,有《平山集》《中书制集》《内

制集》五十卷。(节选自《宋史•王举正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

铮/乃夺宣徽/景灵二使/

B.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

净/乃夺宣徽/景灵二使/

C.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

铮/乃夺宣徽/景灵二使/

D.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

铮/乃夺宣徽/景灵二使/

答案B

解析“张尧佐庸人”为判断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不报”是“得

不到回复”之意,“举正因留班廷净”才更加合乎传主的刚正性格,“不报”后应

12

断开,排除C项。故选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的称呼,以成绩的高低分为三甲:一甲共三人,即

状元、榜眼、探花。

B.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作官名。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其后

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

C.友婿,同门女婿之间的称谓,也叫“连襟”,是姐姐的丈夫和妹妹的丈夫之间

的互称或者合称。

D.赠,古代朝廷对有功绩的大臣或其先人死后追封官职或荣誉称号,所赠官职通

常比其生前官职高。

答案A

解析“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的称呼”错。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

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举正以荫入仕,屡获升迁。他先入仕,考中进士后担任过地方知县、馆阁校

勘、国史编修官等职,后经调转又逐渐升至左丞。

B.王举正为人正直,议不避亲。在他任给事中时,他的友婿李徽之被御史台推荐

为御史,但他却认为李徽之不适合此职,不予通过。

C.王举正治理有方,保州平安。他任许州知州时,光化叛军侵扰临近州境,有本

州士兵准备响应,他暗中逮捕并斩杀了罪魁祸首。

D.王举正心系国家,积极进言。他闲居在家时就张尧佐重任宣徽史一事共上奏七

次,他每次进宫必定再三委婉劝说治乱之事。

答案D

13

解析D项,“他每次进宫必定再三委婉劝说治乱之事”错。原文是“每进读及前

代治乱之际,必再三讽谕”,意思是他每次进宫侍读涉及前朝治乱之时,必定再三

委婉劝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入谢,仁宗曰:“卿恬于进取,未尝干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

译文:

(2)御史唐介坐言事贬春州,举正力言之,介得徙英州。

译文

答案(1)(王举正)入宫谢恩以后,仁宗说:“你不在意升官,从未因私事向朝廷

请求,因此破格任用你。”

⑵御史唐介因为上书进谏被贬官到春州,王举正竭力为他进言,唐介才能够调任

到英州。

【参考译文t

王举正,字伯仲,自幼酷爱学习,敦厚稳重而沉默寡言。因父亲的恩荫补为

秘书校书郎。考中进士后,授予伊阙知县之职,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真宗

实录》院检讨、国史编修官。三次升职为尚书度支员外郎,在集贤院当值,编修

《三朝宝训》,同时编修起居注,被提拔为知制诰。授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王举正)入宫谢恩以后,仁宗说:“你不在意升官,从未因私事向朝廷请求,因此

破格任用你。”升为给事中。御史台推荐李徽之为御史,(李徽之)是王举正的连襟,

(王举正)认为他不适合而不予通过。李徽之争辩说:“王举正妻子蛮横,他不能约

束,如何谋划国事?”欧阳修等也议论他懦弱寡言,不能担任大事,王举正也自

14

行请求离京,于是以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的身份任许州知州。光化军叛乱

士兵到处侵扰邻近州境,而本州士兵有阴谋起事响应的,王举正暗中逮捕罪魁祸

首并斩杀。(王举正)调任应天府知府,逐渐升迁为左丞。皇祐初年,任御史中丞,

上奏说:“张尧佐是平庸的人,因为皇妃的关系,一天之内被任命为四个地方的转

运使,使贤士大夫无法获得鼓励。”没有得到回复,王举正于是留在班列当廷谏铮。

于是削夺张尧佐宣徽、景灵二使的职务。又说:“先朝用人,即使是镇守边境多年

的,官职只到偏远州的刺史。现在所任用的并不都是得力的人,然而限期等待升

迁,那么,以后对有功的人用什么鼓励呢?而且转运使考察官吏是否有能力,百

姓的喜乐忧虑都依赖他。任命刚刚下达,就多次更改,不到一年就两次改变,恩

泽之所以未能宣扬,民生疾苦之所以未能消除,主要是这个原因。”御史唐介因为

上书进谏被贬官到春州,王举正竭力为他进言,唐介才能够调任到英州。过了半

年,张尧佐重新担任宣徽转运使。(王举正)闲居在家里总共七次上奏疏。等到狄

青为枢密使时,(王举正)又上言说狄青出身军队不能担任宰相,极力争辩而未能

改变,因而请求解除谏官职责。皇帝称赞他得到了谏争之职的根本,派人到他府

第赏赐,赐白金三百两,授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河南府知府,入朝兼翰林侍

读学士。每次进宫侍读涉及前朝治乱之时,必定再三委婉劝说。以太子少傅退休。

去世,赠官太子太保,谥号安简,赏赐黄金百两。(王举正)文章典雅纯厚如同他

的为人,有《平山集》《中书制集》《内制集》五十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李白

西江天柱①远,东越海门名深。

去割慈亲恋,行忧报国心。

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

15

五月披裘③者,应知不取金。

【注】①天柱:山名,在今安徽潜山西部。②海门:钱塘江入海口。③五月披裘:

出自《论衡•书虚》,延陵季子出游,看到路上有人遗失的金子,当时正值五月,

有位穿皮衣砍柴的人经过,季子就让那个人把金子捡起来,砍柴的人并没有听他

的去捡金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借用两地特有的标志性景物来说明友人裴大泽赴任之地的遥远。

B.颔联基本上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赞美友人离开亲友后报国赴任的赤子之心。

C.尾联借用披裘者的典故是为了强调自己为官也要像裴大泽那样淡泊金钱。

D.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一改李白惯用的古体诗风格,前三联对仗十分工整。

答案C

解析“强调自己为官也要像裴大泽那样淡泊金钱”说法错误,从“应知”来看,

这是诗人对朋友的期许,希望朋友像披裘者一样淡泊金钱。

15.请简要分析“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一联与李白《送友人》中的“浮云

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6分)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答:

16

答案①这两联都是借景抒情,抒发对友人离去时依依不舍的心情。②《送》诗

突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惆怅;《杭》诗除了表达离别之情,还有诗人面对分离时

的豁达之情。③《送》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浮云"''落日”比喻友人和诗

人,表明不舍之意;《杭》诗借“风”和“水”烘托诗人对友人离去的绵绵离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荀子•劝学》指出博学内省的重要意义的两句是

⑵陆游《游山西村》中,“,"

两句展现了山村中热闹的景象和淳朴的民风。

⑶白居易《琵琶行》中,以明月衬托琵琶女沦落天涯的孤寂的两句是

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箫鼓追随春社近衣

冠简朴古风存(3)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日,央视版四大名著电视剧在啤哩啤哩甫一上线,便受到网友们热烈追捧:

播放量、弹幕量________。有研究者认为,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新上线

的互联网弹幕版本乃是传播方式的又一突破,而经典名著改编为影视剧已成为一

种新型传播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是民族特质与

集体人格的具体体现。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表达。在文化、丰富多元的当

下,更应利用新颖的传播方式,以大众的方式阐述“传统”。新媒介集文

字、音频、图像、信息互动为一体,将传统文化从抽象概念与范式化叙事中抽离

17

出来,以的方式细化到现代生活之中。通过互联网信息交互的进一步强

化,经过内容再解读、生存情境再演绎,更多人重拾对传统文本的兴趣,渴望在

更深层次体悟,新媒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当下,融入生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骑绝尘异彩纷呈喜闻乐见润物无声

B.一枝独秀奇光异彩津津乐道潜移默化

C.一骑绝尘异彩纷呈津津乐道潜移默化

D.一枝独秀奇光异彩喜闻乐见润物无声

答案A

解析“一骑绝尘”和“一枝独秀”都有“超越”意,“一骑绝尘”强调远远领先

其他事物,而“一枝独秀”侧重强调在同类事物中最为突出和优秀。根据语境,

应选“一骑绝尘”。“异彩纷呈”指奇异的光彩(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纷纷呈现,

“奇光异彩”指奇特瑰丽的光芒和色彩。原文强调文化的成就,用“异彩纷呈”

的比喻义更准确。'‘喜闻乐见”指喜欢听,乐意看,强调对象的受人欢迎,文中搭

配得当。“津津乐道”指很感兴趣地谈论,用在文中从语法上也不搭配。“润物无

声”指悄无声息地滋润外物,是“润物细无声”的变化,与后面的“细化”相照

应。“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不

合语境。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新上线的互联网弹幕版本乃是传播方式的又一突破,而经典名著改编为影视剧

已成为一种新型传播方式,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经典名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编为影视剧已是一种新型传播方式,

而新上线的互联网弹幕版本,乃是传播方式的又一突破。

C.新上线的互联网弹幕版本乃是传播方式的又一突破,而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

18

部分,经典名著改编为影视剧已成为一种新型传播方式。

D.经典名著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改编为影视剧已是一种新型传播方式,

而新上线的互联网弹幕版本,乃是传播方式的又一突破。

答案D

解析先强调“经典名著改编为影视剧已是一种新型传播方式”,再强调“互联网

弹幕版本是对传播方式的又一突破”,在表达逻辑上有递进关系,所以排除A、C

两项。B项第一句语意完整独立,与D项比较显然不够紧凑,体现不出对“新型传

播方式”的强调。故选D。

19.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他想:我许过愿,要是我捉到了这条鱼,我一定把所有的祷告都说一遍。

B.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废墟上,雏菊花正在怒

放。

C.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D.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答案B

解析B项与文中冒号作用相同,都表示解释说明。A项用在提示性词语(“说”“想”

“表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C项用在总结性词语之后,提示下文。D项表

示总结上文。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医务人员特别是一线医护人员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因为他们经常接触流感病

毒,而且工作强度大,容易劳累,导致抵抗力较差。对于医务人员的保护,首先

要以预防为主,①,鼓励医疗机构为医务人员特别是

19

一线医护人员接种疫苗;第二,要求医疗机构②,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