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2、3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2、3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2、3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2、3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2、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14.1整式的乘法

14.1.1同底数募的乘法

教与目标<:«<

1.理解同底数基的乘法法则.

2.运用同底数幕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Q难Q<:«<

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基的乘法法则.

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同底数基的乘法法则.

教与设计:«<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复习a”的意义:a"表示n个a相乘,这种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幕;a叫做底数,n是指数.

(出示投影片)

b数

提出问题:(出示投影片)问题: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千万亿(10忖)次运算,它工作1。3秒可进行

多少次运算?]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1015X103=(10X10X-X10)1510X(10*10*10)=(10*10'3*10)18个10=10)

通过观察大家可以发现1(/5、1()3这两个因数是同底数基的形式,所以我们把像10'10'的运算叫做同

底数幕的乘法.根据实际需要,我们有必要研究和学习这样的运算一一同底数幕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1.做一做(出示投影片)

计算下列各式:

(1)25X22;

(2)a3•a";

(3)5m-5n.(m,n都是正整数)

你发现了什么?注意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1)25X22=(2X2X2X2X2)X(2X2)=27=25+2.

因为T表示5个2相乘,》表示2个2相乘,根据乘方的意义,同样道理可得

a'',a2—(a•a•a)(a•a)

5",5"=(5X5....5),\s\do4(m个5))X(5X5•5),\s\do4(n个5))=5°+".

我们可以发现下列规律:a"•a"等于什么(m,n都是正整数)?为什么?

(1)这三个式子都是底数相同的基相乘;

(2)相乘结果的底数与原来底数相同,指数是原来两个幕的指数的和.

2.议一议

(出示投影片)[师生共析]

a'"•a"表示同底数塞的乘法.根据塞的意义可得:

a",a"=(aXa....a)m个a•(aXa.....a)n个a=a,a.....a(m+n)个a=a"1'"

于是有a1"-a"=a"+"(m,n都是正整数),用语言来描述此法则即为:

“同底数幕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同底数基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道理,深刻理解同底数基的乘法法则.

也就是说同底数幕相乘,底数不变,指数要降一级运算,变为相加.

3.例题讲解

出示投影片[例1]计算:

5:6

(1)x,x(2)a,a;

(3)2X24X23:(4)X"-x3m+1.

[例2]计算a"•a"•a°后,能找到什么规律?

解fzjrj法'-4-一:am•an•ap_=_/(am•an)\•ap—am+n•ap—am+n+p;

n+l>m+n+p

解法二::a“•a"•a』'•(a"•a")=a-a=a?

解法三:a",a",a"=(a,a…a)m个a•(a,a…a)n个a•(a,a…a)p个a=am+n+l>

归纳:解法一与解法二都直接应用了运算法则,同时还运用了乘法的结合律;解法三是直接应用乘方的

意义.三种解法得出了同一结果.我们需要这种开拓思维的创新精神.

三、随堂练习

1.m”可以写成()A.m'+m'B.m',m'C.m2,m'D.m•m"

2.若x"=2,x"=5,则x"+"的值为()A.7B.10C.25D.5?

3.计算:一2°X(—2”=;(—x)(—x2)(—x3)(-x1)=.

25

4.计算:(l)(-3)X(-3);

(2)106•IO5•10;

(3)x2•(—x));

(4)(a+b)2,(a+b)h.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幕的乘法的运算性质,请同学们谈一下有何新的收获和体会呢?

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96页练习.

教学反思<:«<

14.1.2基的乘方

教学目标<:«<

1.知道幕的乘方的意义.

2.会进行塞的乘方计算.

重点会进行累的乘方的运算.

难点事的乘方法则的总结及运用.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叙述同底数累乘法法则,并用字母表示:

(2)计算:①a?•a•a";②a'•a1,a1.

二、自主探究

1.思考:

根据乘方的意义及同底数基的乘法填空,看看计算结果有什么规律:

(1)(32)3=32X32X32=3(';

(2)(a2)3=32•a2•a2—a';

(3)(a")3=am•a-a",=alh(m是正整数)

2.小组讨论

对正整数n,你认识(aT等于什么?能对你的猜想给出验证过程吗?

幕的乘方(a")"=a"•a',am-a'n个

=am+m+mH-m,\s\up6('m))

mri

—a

字母表示:(a")"=a"m,n都是正整数)

语言叙述:幕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注意:塞的乘方不能和同底数塞的乘法相混淆,例如不能把(a)的结果错误地写成不,也不能把aJa,

的计算结果写成a10.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各式的计算中,正确的是()

A.(x3)2=x5B.(x3)2=x6

/n+l\22n+l326

nC.(X)=XnD.X*X=X

2.计算:

(1)(10)';⑵(a')’;

⑶(犷:(4)-(x1)3.

四、归纳小结

暴的乘方的意义:

(a")"=a"\(m,n都是正整数)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97页练习.

教与反思:«<

14.1.3积的乘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积的乘方和运算法则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幕的意义.

2.理解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基的运算法则的灵活运用.

教学设计<

一、问题导入

提出问题:若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1.1X10,cm,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结果是事的乘方形式吗?积的乘方如何运算呢?能不能找到一个运算法则?用前两节课的探究经验,

请同学们自己探索,发现其中的奥妙.

二、探索新知

列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尝试、归纳.(出示投影片)

1.填空,看看运算过程用到哪些运算律,从运算结果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1)(ab)\(ab),(ab)=(a•a),(b,b)=a<*b'>;

(2)(ab):,===a',b'';

(3)(ab)"===a'>(n是正整数)

2.把你发现的规律先用文字语言表述,再用符号语言表达.

3.解决前面提到的正方体体积计算问题.

4.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能否进行逆运算呢?请验证你的想法.

5.完成教材第97页例3.

学生探究的经过:

1.(l)(ab)2=(ab)•(ab)=(a・a)•(b・b)=a廿,其中第①步是用乘方的意义;第②步是用乘法的交

换律和结合律;第③步是用同底数基的乘法法则.同样的方法可以算出(2),(3)题;

(2)(ab):'=(ab),(ab),(ab)

=(a•a•a)•(b•b•b)=a3b!;

(3)(ab)"=(ab),(ab).......(ab)n个ab

=a,a.........an个a♦b♦b...........bn个b=anb".

2.积的乘方的结果是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幕相乘,也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幕的乘

积.

用符号语言叙述便是:(ab)"=a"•bn.(n是正整数)

3.正方体的V=(L1X10T它不是最简形式,根据发现的规律可作如下运算:

V=(l.1X1O3)3=1.13X(103)3=l.l3X103x3=l.l3X109=l.331X109(cm3).

通过上述探究,我们可以发现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ab)n=an-bn.(n为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基相乘.

再考虑如下问题:(abc)”如何计算?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规律?3个以上的因式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三个或三个以上因式的积的乘方也具有这一性质,即(abc)"=a"•bn-cn.(n为正

整数)

4.积的乘方法则可以进行逆运算.即a"-b"=(ab)".(n为正整数)

分析这个等式:左边是基的乘积,而且幕指数相同,右边是积的乘方,且指数与左边指数相等,那么

可以总结为:

同指数基相乘,底数相乘,指数不变.

看来这也是降级运算了,即将基的乘积转化为底数的乘法运算.

对于a"-b"=(a-b)n(n为正整数)的证明如下:

a',b"=(aXaX…Xa)n个a(bXbX…Xb)n个b----塞的意义

=(ab)(ab)(ab)(ab)…(ab)n个(ab)---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a•b)"——乘方的意义

5.[例3]

(1)(2a)3=23•a3=8a3;

(2)(—5b尸=(一51•b3=-125b3;

(3)(xy2)2=x2■(y2)2=x2-y2x2=x2-y1=xY;

⑷(一2xT=(-2)'•(X3)4=16•X3X4=16X12.

(学生活动时,老师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及时启发引导,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并能做简单的应用.可以作如下归纳总结:

(1)积的乘方法则:

积的乘方等于每一个因式乘方的积.即(ab)"=a"-b".(n为正整数)

(2)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式的积的乘方也是具有这一性质.如(abc)"=a"b"・c'(n为正整数)

(3)积的乘方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b"=(ab)",a-bn-cn=(abc)n.(n为正整数)

三、随堂练习

1.教材第98页练习.

(由学生板演或口答)

四、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和收获?

(2)在应用积的运算性质计算时,你觉得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五、布置作业

(1)(—2xy)\(2)(5x3y)2;(3)[(x+y)']';(4)(0.5am'n')".

教学反思<:«<

14.1.4整式的乘法(4课时)

第1课时单项式乘单项式和单项式乘多项式

教学目标

1.探索并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并运用它们进行运算.

2.会进行整式的混合运算.

重点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灵活地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知识回顾:

回忆幕的运算性质:

a'"-a"=a"+n(m,n都是正整数),

即同底数鼎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n=a*(m,n都是正整数),

即弃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b)n=aE(n为整数),

即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基相乘.

暴的三个运算性质是学习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的基础

2.练一练

(aT=;

(一2个三;

(|xy2)2=;

o5

二、探究新知

问题:光的速度约为3X10,千米/秒,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大约是5X10,秒,你知道地球与

太阳的距离约是多少千米?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约为(3X105)X(5X102)千米.问题是(3XIO]X(5XIO?)等于多少呢?学生提出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解决:

(3X105)X(5X102)=(3X5)X(10'xIO?)=15X10,(为什么?)

在此处再问学生更加规范的书写是什么?应该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约为L5X10'千米.

请学生回顾,我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问题:如果将上式中的数字改为字母,即ac^bc',你会算吗?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ac',bc~

=(a•c5)•(b•c2)

=(a•b),(c3•c2)

.5+2

=abc

=abc\

[探究一]类似地,请你试着计算:

⑴2c0•5c';(2)(—5a2b9,(—b"c).

ac'和be?,2cs和5c:(—5a2b〉和(-4b%)都是单项式,通过刚才的尝试,谁能告诉大家怎样进行单项

式乘法?

小结: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

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3.算一算例1:教材例4.

在例题教学中应该先让学生观察有哪些运算,如何利用运算性质和法则.分析后再动手做,同时让学生

说一说每一步的依据.提醒学生在单项式的运算中应该先确定符号.

例2小民的步长为a米,他量得家里卧室长15步,宽14步,这间卧室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4.辩一辩教材第99页练习2.

[探究二]

1.师生共同研究教材第99页的问题,对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方法能有感性认识.

2.试一试计算:2a"(3a2-5b).(根据乘法分配律)

3.想一想从上面解决的两个问题中,谁能总结一下,怎样将单项式和多项式相乘?

结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4.做一做

教材例5.(在学习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符号问题,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教材第100页练习.

三、课外巩固

1.必做题:教材第104〜105页习题14.1第3,4题.

2.备选题:

(1)若(一5a"'臣…)(2a"b")=-10ab,则m-n的值为;

(2)计算:(a3b尸•(a2b-;

⑶计算:(3a2b)2+(―2ab)(―4a3b);

⑷计算:(―|xy)•(|xy2-2xy+^y).

:«<

第2课时多项式乘多项式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多项式乘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多项式乘法法则,灵活运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

重点多项式乘法的运算.

难点探索多项式乘法的法则,注意多项式乘法的运算中“漏项”、“负号”的问题.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单项式x多项式运算法则.

整式的乘法实际上就是:单项式X单项式;单项式X多项式;多项式X单项式.

组织讨论:问题为了扩大街心花园的绿地面积,把一块原长am,宽pm的长方形绿地,加长了bm,

加宽了qm.你能用儿种方法求出扩大后的绿地面积?

如何计算?小组讨论,你从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由于(a+b)(p+q)和(ap+aq+bp+bq)表示同•一个量,

即有(a+b)(p+q)=ap+aq+bp+bq.

二、探索新知

(一)探索法则

根据乘法分配律,我们也能得到下面等式:

(a+b)(p+q)=ap+aq+bp+bc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并板书法则.

让学生体会法则的理论依据: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二)例题讲解与巩固练习

1.教材例6计算:

(1)(3x+l)(x+2);

(2)(x-8y)(x—y);

(3)(x+y)(x*12—345xy+y2).

2.计算下列各题:

(1)(x+2)(x+3);

(2)(a—4)(a+1);

(3)(y—(y+r);

/J

3

(4)(2x+4)(6x--);

(5)(m+3n)(m—3n);

⑹(x+2):

3.某零件如图所示,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练习点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可选择其中几题,分析并板书示范,其余几题,可由学生独立完

成.在讲解、练习过程中,提醒学生对法则的灵活、正确应用,注意符号,不要漏乘.

注意一定要用第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依次去乘第二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计算时要注意多项式中每个

单项式的符号.

三、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主要针对以下方面:

1.多项式X多项式.

2.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

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不要漏项.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两个多项式相乘

展开后的项数应是这两个多项式项数之积.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102页练习题.

教学反思<

第3课时同底数新相除

教学目标<:«<

1.掌握同底数号的除法的运算法则.

2.会用同底数募的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重点准确熟练地运用同底数幕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难点根据乘、除互逆的运算关系得出同底数基的除法运算法则.

教学设计<

一、问题导入

1.叙述同底数基的乘法运算法则.

同底数塞相乘,指数相加,底数不变.即a"•a"=a"+n.(m,n是正整数)

2.问题:一种数码照片的文件大小是2*K,一个存储量为2%(加=2坐)的移动存储器能存储多少张这样

的数码照片?

移动器的存储量单位与文件大小的单位不一致,所以要先统一单位.移动存储器的容量为26X2l0=216K.

所以它能存储这种数码照片的数量为218^28.

202,是同底数第,同底数基相除如何计算呢?

二、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做如下运算:

1.(1)28X28;(2)52X53;(3)IO2X105;(4)a3•a3.

2.填空:

(1)()-2S=216;(2)()-53=55;

(3)()•105=101;(4)()•a3=a6.

除法与乘法两种运算互逆,要求空内所填数,其实是一种除法运算,所以这四个小题等价于:

(l)2f();(2)554-53=();

(3)107-?105=();(4)a64-a3=().

再根据第1题的运算,我们很容易得到答案:

(1)28;(2)52;(3)102;(4)a3.

其实我们用除法的意义也可以解决,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⑴(2)55-^53=(3)1074-105=(4)a64-a3=

从上述运算能否发现商与除数、被除数有什么关系?a"+a"=ak".(aWO,m,n都是正整数,且m2n)

三、例题讲解

例1(教材例7)计算:⑴xJ;(2)(ab)5-?(ab)2.

例2先分别利用除法的意义填空,再利用a"+a"=a'Ln的方法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324-32=();(2)1034-103=()(3)a°4-am=()(aWO).

于是规定:a°=l(a#O),即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球都等于1.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1)同底数幕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2)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幕都等于1.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104页练习第1题.

教与反思<

第4课时整式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应用.

重点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探索多项式与单项式相除的运算法则的过程.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问题:木星的质量约是1.90X102吨,地球的质量约是5.08X102,吨,你知道木星的质量约是地球质量

的多少倍吗?

重点研究算式(1.90*10")小区98*102')怎样进行计算,目的是给出下面两个单项式相除的模型.

二、探究新知

1.探索法则⑴计算(1.90X10")+⑸98*1021),说说你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2)你能利用(1)中的方法计算下列各式吗?8a34-2a;6xy4-3xy;12aVx34-3ab2.

(3)你能根据(2)说说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吗?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发现系数、同底数基的底数和指数发生的变化,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归纳法则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幕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

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3.应用新知(l)28x'/+7x3y;⑵-+15a'b.

首先指明28xV与7x'y分别是被除式与除式,在这里省去了括号,对本例可以采用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的形式完成.口述和板书都应注意展示法则的应用,计算过程要详尽,使学生尽快熟悉法则.

4.巩固新知教材第104页练习第2题.

学生自己尝试完成计算题,同桌交流.

5.再探新知计算下列各式:(1)(am+bm)-rm;(2)(a'+ab)4-a;⑶(12a‘一6a,+3a)+3a.

①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②还有什么发现吗?

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及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对自己计算所得的结果进行观察,总

结出计算的一般方法和结果的项数特征:商式与被除式的项数相同.

6.归纳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你能把这句话写成公式的形式吗?

7.解决问题

计算:⑴(21x'y,'-35**/+7*寸)+(―7X》);(2)[(x+y)'—y(2x+y)—8x]4-2x.

幕的运算性质是整式除法的关键,符号仍是运算中的重要问题.在此可由学生口答,要求学生说出式子

每步变形的依据,并要求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利用乘除互为逆运算,检验商式的正确性.

8.巩固提高

教材第104页练习第3题.

利用投影仪反馈学生解题过程.

三、布置作业

1.必做题:教材第105页习题14.1第6题.

2.备选题: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应怎样改正?

(l)-4ab24-2ab=2b;

(2)(14a3-2a2+a)4-a=14a2=2a.

教学反思

14.2乘法公式

14.2.1平方差公式

教与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教与设计<:«<

一、设问引入

探究: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你能发现它们的运算形式与结果有什么规律吗?

(1)(x+1)(x—1);(2)(m+2)(m—2);(3)(2x+l)(2x—1).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所发现的规律,允许学生之间互相补充,教师不急于概括.

二、举例分析

再举几个这样的运算例子.

让学生独立思考,每人在组内举一个例子(可口述或书写),然后由其中一个小组的代表来汇报.

三、归纳概括计算(a+b)(a—b).让学生计算,归纳算式的特征,说明结果的形式.

然后,教师系统总结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a+b)(a-b)=a2-b2.

语言叙述:.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这个公式的一些特点:如公式左、右两边的结构,教给学生记忆公式的方法.

四、应用新知

教材例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3x+2)(3x-2);

⑵(-x+2y)(―x—2y).

填表:

-

(a+b)(a—b)abH'—I)最后结果

(3x+2)(3x-2)2(3x)2—2?

(x+2y)(—x—2y)

对本例的前面两个小题可以采用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抢答的形式;第二小题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要求学生在给出表格所提示的解法之后,思考别的解法:提取后一个因式里的负号,将2y看作“a”,

将x看作“b”,然后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教材例2计算:

(1)(y+2)(y—2)—(y—1)(y+5);(2)102X98.

此处仍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自主发言,口述解题思路,允许他们算法的多样化,然后通过比较,优

化算法,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

五、巩固练习

教材第108页练习第1,2题.

第1题口述完成;

第2题采用大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其中(1)(4)由两个大组完成,(2)(3)由另两个大组完成.

六、小结与作业

谈一谈: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作业:教材第112页习题14.2第1题.

:«<

14.2.2完全平方公式

教与目标<:«<

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

2.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

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几何解释,灵活应用.

难点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与设计<

一、复习引入

你能列出下列代数式吗?(1)两数和的平方:(2)两数差的平方.你能计算出它们的结果吗?

二、探究新知

你能发现它们的运算形式与结果有什么规律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所发现的规律,允许学生之间互相补充,教师不急于概括;

举例:(l)(p+l)2=(p+l)(p+l)=;

(2)(p—1)'=(p—1)(p—1)=.;

⑶(m+2)2=;

(4)(m—2)2=.

通过几个这样的运算例子,让学生观察算式与结果间的结构特征.

归纳:公式(a+bpMa'+Zab+b'(a—b)'=aJ—2ab+bJ

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这两个公式叫

做(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

教师可以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鼓励学生发现这个公式的一些特点:如公式左、右边的结构,并尝试

说明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可以引导学生将(a—b)°用(a+b)2来解释:(a—b)-=[a+(—b)]2:=a2+2a(—b)+(—b)"=a"—2ab+b-.

三、举例应用

1.教材例3: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⑴(你+/;⑵(y-

可由学生口答完成,教师多媒体展示结果,提高课堂效率.

2.教材例4: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1022=(100+2)2=1002+2X100X2+22=10000+400+4=10404;

(2)992=(100-l)2=1002-2X100Xl+l2=10000-200+1=9801.

此处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自主发言,口述解题思路,可先不给出题目中“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的要求,允许他们算法的多样化,但要求明白每种算法的局限和优越性.

四、再探新知

1.现有下图所示三种规格的卡片各若干张,请你根据二次三项式a?+2ab+b2,选取相应种类和数量的

卡片,尝试拼成一个正方形,并讨论该正方形的代数意义:

2.你能根据下图说明(a—b)2=a?-2ab+b,吗?

n

第1小题由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拼图游戏,比一比哪个小组快?第2小题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面积

的变化,帮助学生联想代数恒等式:(a-b)2=a-b2-2b(a-b)=a2-2ab+b2.

五、思考讨论

(a+b)?与(一a—b)2相等吗?(a—b)?与(b—a)?相等吗?(a—b)?与a?—>相等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自主推导,互相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难题.

六、巩固拓展

教材例5: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1)(x+2y—3)(x—2y+3);(2)(a+b+c)2.

解:(1)(x+2y-"3)(x—2y+3)

=[x+(2y—3)][x-(2y—3)]

=x2-(2y-3)2

—x~—(4y2—12y+9)

=x'一4y'+12y—9;

(2)(a+b+c)2

=[(a+b)+c]2

=(a+b),+2(a+b)c+c-

=a"+2ab++2ac+2bc+c~

=a2+b2+c2+2ab+2ac+2bc.

讲解此例之前可先让学生自学教材第111页的“添括号法则”并完成教材第111页练习第1题.然后给

出例5题目,让学生思考选择哪个公式.第(1)小题的解决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因式的各项符号,

分别找出符号相同及相反的项,学会运用整体思想,将其与公式中的字母a,b对照,其中一2y+3=一

(2y—3),故应运用平方差公式.第(2)小题可将任意两项之和看作一个整体,然后运用完全平方公式.

在解此例的过程中,应注意边辩析各项的符号特征,边对照两个公式的结构特征,教师应完整详细地书

写解题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公式的拓展应用,突破难点.

七、课堂小结

谈一谈:你对完全平方公式有了哪些认识?它与平方差公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作业:教材第112页习题14.2第2题,第3题的(1)(3)(4),第4题.

教学反思:«<

14.3因式分解

14.3.1提公因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2.了解公因式概念和提取公因式的方法.

3.会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重点会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难点如何确定公因式以及提出公因式后的另外一个因式.

教与设计<:«<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下面两个问题:

1.630能被哪些整除,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当a=101,b=99时,求£一产的值.

对于问题1我们必须对630进行质因数分解,对于问题2,虽然可以直接把a=101,b=99代入进行

计算,但如果应用平方差公式应先把a?—b?变形成(a+b)•(a—b)的形式再代入进行计算,将会使计算

过程变得更加简捷.

通过对上面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过程的讨论,使学生感知到把一个数进行质因数分解和把一个多项

式变为几个整式的乘积是对数和式的一种恒等变形,能使演算简便.

二、探究新知

1.教材第114页的“探究”.要在学生充分理解化成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探究,要注意突出

写成整式的积的具体含义,使学生联想到可以运用整式的乘法来达到这个目的,为因式分解概念的建立

埋下伏笔.

2.提出因式分解的概念.利用教材中的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的关系图,说明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是对

一个多项式的两种不同的变形,并强调它们的特点.下列由左到右的变形,是否是因式分解,为什么?

(1)(x+2)(x-2)=X2-4;

(2)x2—4=(x+2)(x—2);

(3)x2—4+3x=(x+2)(x—2)+3x.

[探究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多项式可以有不同形式的表示,而所谓因式分解就是把多项式化为积的

形式,分清它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对因式分解的概念的建立很有必要.通过这次练习强化因式分解的概

念]

3.提公因式法研究多项式pa+pb+pc各项中每个因式的特点,提出公因式的概念.

让学生体验:

pa+pb+pc=p(a+b+c)从左到右是怎样得到的,你能对ax+2ay进行类似的变形吗?

三、举例分析

例1把12ab'c分解因式.

分析:先要求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最后结果该是怎样的,然后依照教材进行分析,注意讲清确定公因式

的具体步骤,从数、字母和字母的次数3个方面进行分析;分解因式完成后要分析公因式和另一个因式

之间的关系,并思考:如果提出公因式4ab,另一个因式是否还有公因式?从而把提公因式的“提”的

具体含义深刻化,这是提公因式法的正确性的重要保证.

练习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1)3mx—6nx2;

(2)4a2b+10ab-2ab3.

例2把2a(b+c)—3(b+c)因式公解.

分析:可引导学生对该多项式的每项因式的特点进行仔细观察,从而发现把b+c看作一个“整体”时

公因式就是b+c,再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分解.

例3计算:0.84X12+12X0.6—0.44X12.

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怎样计算更简单.

思考:说说例1、例2和例3的公因式有什么不同?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5页练习第1,2,3题.

2.讨论:怎样检查因式分解是否正确?提公因式后的另一个公因式的项数和原多项式的项数有什么关

系?

五、小结提高

1.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因式分解.

2.什么是多项式的公因式?确定公因式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3.说说提公因式法的一般步骤.

(1)确定提取的公因式;(2)用公因式去除这个多项式,所得的商式作为另一个因式;(3)把多项式写成

这两个因式的积的形式.

六、布置作业

1.教材第119页习题14.3第1题.

2.备选题:(1)下列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是否正确,为什么?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答案.

①一25a"'x2-20a'x-'=-5ax(5x—4ax);

②2a(x—y)‘一3b(y—x)2=(x—y)'[2a(x—y)+3b].

(2)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Da2b—ab2;

②一了?+了y;

(3)—2p~(p"+q2)+6pq(p:1+q2);

④5a(x—y—z)—2bx+2by+2bz.

教学反思<:«<

14.3.2公式法(2课时)

第1课时平方差公式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2.能较熟练地应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重点应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和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并理解因式分解的要求.

教与设计<

一、问题导入,探究新知

问题1:什么叫因式分解?

问题2:你能将多项式X2—4与多项式25分解因式吗?这两个多项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对于问题1要强调因式分解是对多项式进行的一种变形,可引导比较它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对于问题2要求学生先进行思考,教师可视情况作适当的提示,在此基础上讨论这两个多项式有什么共

同的特点.

特点:这两个多项式都可以写成两个数的平方差的形式,对于这种形式的多项式,可以利用平方差公式

来分解因式.

即(a+b)(a—b)=a?-b*反过来就是:a2—b2=(a+b)(a—b).

要求学生具体说说这个公式的意义.教师用语句清楚地进行表述.

例1分解因式:(l)4x2—9;(2)(x+p)2—(x+q)2.

分析: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这2个多项式的项数,每个项可以看成是什么“东西”的平方,使之与平方差

公式进行对照,确认公式中的字母在每个题目中对应的数或式后,再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能否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取决于这个多项式是否符合平方差的特征,即两个数的平方差,所以

要强调多项式是否可化为(尸一(尸的形式.括号里的“东西”是一个整体,它可以是具体的数

或单项式或多项式,如(2)题中应是多项式.

例2分解因式:(l)x4—y4;(2)a3b—ab.

分析:(1)先把它写成平方差的形式,再分解因式,注意它的第2次分解;

(2)现在不具备平方差的特征,引导继续观察特点,发现有公因式ab,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学生交流体会:因式分解要进行到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