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来中国高考极简史_第1页
120年来中国高考极简史_第2页
120年来中国高考极简史_第3页
120年来中国高考极简史_第4页
120年来中国高考极简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年来中国高考极简史一、《奏定学堂章程》,开新式学制之先河1904年,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清政府颁行《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考试制度正式终结,中国现代教育登上历史舞台。1904年为"癸卯年",所以《奏定学堂章程》又叫"癸卯学制"。癸卯学制,纵的方面把整个学程分为三段七级,第一段为初等教育,分为蒙养院四年、初等小学五年、高等小学四年,共三级,十三年;第二段为中等教育,仅设中学堂一级,五年;第三段为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分科大学堂三年到四年,通儒院五年,共三级,十一年到十二年。儿童七岁入学,到通儒院毕业,共计二十六年。横的方面除直系各学堂外,另外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个系统。。癸卯学制改变了原有的官学、私学、书院等旧形式,为我国实行现代的新式学制开了先河。癸卯学制一直沿用到1911年,影响及于民国。在清朝最后几年,高等教育规模很小。当时全国只有24所高等学堂,招生对象为具有中等教育程度的学生。考试科目包括外语和国文以及理化、文史等文化课程。二、民国时期高考:精英教育,自主招生,灵活录取民国初肇,成立教育部主导教育改革。蔡元培作为教育总长,制定颁行1912—1913年的“壬子癸丑学制”。这个学制一日本为摹本,规定高等教育阶段分为预科和本科两层,共计6年或7年,还确立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1922年,在留美派的主持下,民国政府颁行“壬戌学制”,规定高等教育年限为4—5年,取消大学预科;大学教育倾向于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实行的分科教育。民国时期,各省积极举办高等教育,大部分的省都建立了省立大学,到1936年,全国已经有一百多所大学。到1948年,全国有210所各类高校。民国时期没有全国统一的高考,各所大学自主组织命题,自主招生。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大学录取,极富个性。如《五四宣言》起草者罗家伦,1917年报考北大文科,胡适给他的作文卷打了满分,数学成绩为0分,主持招生的蔡元培校长力排众议,破格录取罗家伦。1929年,成为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同样破格录取数学只有15分的钱钟书先生。但是,在今天津津乐道于民国大师辈出的话题时,不能不注意,当时的教育是精英教育,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极少。到抗战爆发前,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不过3万人左右。到1948年,全国高校在校生总数仅为15.5万人,研究生424人。三、新中国十七年时期的高考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头两年沿袭民国时期的高校招生办法,到1952年才建立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1952年6月至9月,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全国高校数量由1952年之前的211所下降到1953年的183所。同年6月1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招收新生的规定》,明确规定所有高等学校实行统一招生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制定统一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各大行政区招生委员会组织考试、评卷。最初三年是在8月份高考,从1955年之后固定安排在7月份。考试科目包括:国文、数学、化学、中外史地、物理、政治常识、生物、外国语(俄、英)。每个考生必须参加所有8个科目的考试。文理科是这样区别的:报考文法财经等院校或系,政、国、外、史四科分数之和占60%,数、理、化、生四科分数占40%;理工农医等院校或系采计分数的科目比例则正好相反。统一高考制度是新中国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期间,在教育领域做出的重大决策,影响深远。现在有不少人批评今天的高考制度,但在当时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首先,全国统一考试招生能降低学生奔赴各地学校考试的成本;其次,统一高考招生更加公平;最后,统一高考适应当时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今天,很多人主张回到以前大学自主招生的时代。那是根本无法办到的,因为现在高校招生的规模太大,如果每个学校的自行组织考试,社会成本太高,而且无法有效实现公平。四、高考制度的中断和工农兵学员到1965年,1月14日高教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对1965年报考高等学校的考生进行政治审查的通知》指出,高等学校招收什么人,培养什么人,是关系到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要以阶级斗争的观点指导高考的政治审查工作。在高考政审中,那些非劳动家庭出身的学生被排斥在高考之外,家庭出身变相成为学生的一种社会身份。1966年统一高考制度被取消。1966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从今年起,招生工作下放到省市自治区办理”;“高等学校招生,取消考试,采取推荐和选拔相结合的办法”;“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必须坚持政治第一的原则”。这标志着1952年以来全国统一高考制度的取消。通知只是取消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并没有取消高校招生。但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高校招生在实际上已经不可能,全国的大学都停止招生、毕业。三年时间,形成在校的1966届、1967届、1968届三届初、高中学生积压,到1968年出现了罕见的六届中学生同年毕业的奇观,造成巨大的就业危机。老三届离校后基本都下乡当了知青。进入1970年代,毛泽东指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高校重新开始陆续招生,不过是直接从工人、农民(主要是插队或回乡知青,也有少数劳动模范)、解放军或生产建设兵团中,选拔优秀的青年,直接进入大学学习。工农兵+大学生,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高等教育模式。1970—1976年(1971年未招)共六届工农兵学员,总人数大约94.5万人。五、1977年以来的高考制度改革探索1977年,党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制度。国家博物馆陈列的河南省1977年高考语文卷:国家博物馆陈列的河南省1977年高考政治卷:1977年内蒙古、北京、广东等地的高考准考证:1977年北京市的一处考场: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制度一直在探索改进。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高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七门学科,文科和理科都是考五门课,总分500分。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1984年,英语被正式被列入高考主考科目。1985年,高校开始招收少量国家计划外自费生,实行招生的“双轨制”。这一年,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上海市试行自主命题;北京大学等43所高校开始招收保送生的试点。1989年,标准化考试在全国推行。1995年,开始实行会考后的高考“3+2”科目组设置方案,即语、数、英三科为必考科目,文史类加考政、史;理工类加考理、化,每科满分原始分150分。1996年,取消招收自费生,实行招生并轨,高校学费开始增加。1999年,广东省率先探索“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2000年,实施分省命题,上海、北京单独组织高考命题工作。同年,北京、上海、安徽等省区市试行春季高考改革,一年举行两次高考。2001年,取消高考考生“不超过25周岁”和“未婚”的限制。200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重点院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部分省份自主招生。高考时间提前1个月,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日和8日。2004年,教育部扩大分省自主命题范围,天津、广东、重庆、浙江、江苏、湖南、湖北、福建、辽宁等9个省市开始分省命题探索。2007年,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2012年,全国有16个省市试行自主命题,其余15个省区市采用国家统一命题。2016年,除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5省市外,其余26个省份均选择全国统一命题试卷。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高考时间推迟一个月,7月7日举行。而大部分大学新生入学,都有所推迟。高考制度虽不同于古代科举制度的“抡才大典”,但在现代社会,大学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人进入社会基本配置。寒门学子通过高考改变阶层的机会越来越小,但若是没有大学教育,机会就是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