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调查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模板_第1页
论社会调查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模板_第2页
论社会调查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模板_第3页
论社会调查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模板_第4页
论社会调查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社会调查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提出,历史教学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采访历史见证人”等。历史研究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古已有之,但将之用于历史教学尚不多见。历史教学中社会调查的王要内容有家庭史、社区史、学校史,访问亲历者或知情人以及历史考察等。中学生搞历史调查,主要是了解历史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体会史学家的治学态度与方法。

[关键词]社会调查,中学历史教学,新成果。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提倡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历史课程改革也要求探索多种教学途径,其中有“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采访历史见证人”等体验性学习活动,颇为引人注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进而认为,“历史调查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评价方式”。那么,什么是社会调查?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主要有哪些内容?历史教学运用社会调查方法的教学策略有哪些?这些都是迫切需要我们研究探讨的问题。

所谓社会凋查,就是人们有目的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分析和研究,来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活动。历史研究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古已有之。汉代司马迁在撰写《史记》之前,曾四处访问,请年长者述其见闻,其社会历史凋查的内容涉及古代历史、地理、民族、民俗等。他还对古代遗址、遗迹和实物进行实地考察,将调查搜集的资料与文字史料相映证,纠错补漏,使《史记》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后,通过访谈、口述搜集资料的,代不乏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史学界采用社会调查的方法,搜集了大量有关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事件的口碑资料。台湾地区史学界亦十分注意访谈工作,迄今为止,台湾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已访谈七百多人,成稿一千多万字,出版了七十余种专书。而且,访谈对象已不再局限于重要的历史人物,出现“由下而上”的趋势,耆宿、望族、妇女、原住民、民俗节庆、社会习惯等均已进入采访的视野。在国外,运用社会调查、访谈来研究历史的,要数美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纳德·格里(Ronald)认为:“它是一种不可估量和令人注目的历史研究的方法。”

开展社会历史调查,不仅是搜集史料、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而且还是一种新的历史教育手段。

近些年来,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减弱,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海外也不乏类似情形。例如,20XX年一项中国香港地区中学学科凋查的结果指出:历史是最不受欢迎的科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一份报告称,日本青少年学生对各学科的喜恶状况中,历史课是最不受欢迎的学科。在西方国家,历史系学生注册人数减少。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历史教学如何增强吸引力,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美国颁布的课程标准,提出许多具有操作性的意见。其中就有让学生采访社区中的老人,了解社区历史(如平民和军队、大萧条、二战等课题)的要求。美国莱辛·加普──纳科契农业学校的教师埃利奥特·威金顿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派学生们到周围的村庄,向老前辈采访过去的历史,最后还编成一本书。有的美国教师,要生挑选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事件,至少采访两个经历过那场事件的人。学生们大多会采访父母、亲戚或家里的朋友。例如,一个学生采访了他家人的一位朋友,请他谈谈在大萧条时期的经历。访谈主要集中在得到食物和起码的身体保健方面。因为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将大萧条时期的生活个性化,更有助于将日常事件与宏大的历史主题结合起来。这位在当时还是儿童的被采访者满怀辛酸地回忆起,每次装冰淇淋的车经过他家门口时,他都会因没有钱买一个蛋筒而哭泣,与此同时,他也自豪地说他的父母拒绝接受“新政”的任何“施舍”。这种情感的交织,体现了美国中产阶级对新政的一种共同反应──他们要求联邦政府进行经济救济,但又害怕失去其独立与自助的理念。这一质朴的童年回忆,向学生显示了大萧条时代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

英国学者巴格(Bage)在经历了两年研究后认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细节比事件的全貌更感兴趣。以口述访问来搜集历史资料,学生觉得十分有意义,可能是因为这种直接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远比间接,也是最普遍用来吸收历史知识的方法更能带来满足感。香港新界某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个案研究,或许也能给以印证。为了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历史事件发生的情境,汲取感同身受的经验,该校历史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些“开放题”,如:“问问你的父母或祖父母,有关日治时期的生活情况,并把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记下来。”学生表示喜欢这类访问亲人的题目,“因为可以听父亲讲一讲他的过去……以前无这个机会”。在社会历史调查过程中,学生还增强了对历史的认知水平。例如,在一片声讨日军暴行的呐喊声中,有的学生打破历史典型化的局限:“我的祖母感到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人给她东西吃,还非常友善地请她到日本人的地方住,使她又有恨又有爱的感觉。”可见,学生就算不能对此进行科学的分析,仍可开拓思考空间,充分体会历史的复杂性。调查表明,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指数明显提高,八成学生表示“我喜欢上这科”。这种教学方法之所以受到欢迎和重视,显而易见,它为历史城镇都有一个主要街区,在此学生可以发现富有意义的当地历史。比如,可以把学生按商业区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行业,由学生分别特定的访问对象。访谈的内容如:何时开始做生意的,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开始时曾遇到什么困难,最近有什么问题影响到生意,等等。访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该社区近年来的经济发展;而且,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从一些成功人士那里学习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经验,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此外,也可以探究社区内的河川、老树、古建筑的历史,以访问老居民的方式,了解它们所蕴涵的历史意义,进而获得新知识,感受历史的氛围,加深对社区的了解。

(三)学校史

学校史(校史)本身就是过去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来说,也是可以体验的“活”的历史。校史研究涵盖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所有内容,包括它的存在时间、地理位置、校园环境、机构设置及学校教师、学生、教学与管理特色等。做校史调查,任教较久的老师以及老校友都是被凋查对象,也就是“资源人物”。调查的重点包括:当时的校舍如何,学生玩什么游戏,当时的服装如何,有没有书包,有没有旅行远足,等等。学生直接与这些“资源人物”进行访谈,并把他们提供的信息记录下来。另外,也可以让“资源人物”带领学生到校园走走,借校园中随处可见的历史轨迹,去刺激“资源人物”做更丰富具体的说明;同时,也刺激学生对学校的过去产生好奇。有的学校历史悠久,在校门上会看到校名以及题字,教室或其他建筑物在落成时也会立碑。透过这些学校的史迹,便可向学生说明学校建校的经过。校史陈列室是最重要的学校史料来源,学校的沿革、校园的老照片、知名校友介绍等都放在里面。通过这些材料,学生也能了解一些学校的历史演变和对社会的贡献。

(四)访问亲历者或知情人

访问亲历者或知情人,即指向有关历史事件的参加者、目睹者或其他知情者进行调查访问。这是一种重要的史学研究方法,一般多适用于近现代史的研究。人类活动无比繁复,即使再详细的文献、档案,也只能记录其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人们生活中所经历、所见、所闻的种种活动、认知,不可能都载之史册。而且,以往的文献,比较偏重于记录统治阶层、社会精英的活动,对普通民众的生活等记录较少。访问历史亲历者或知情人,则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因此,许多史学研究者对此都很重视。例如,旅美史学教授唐德刚等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就有计划地对留寓美国的中国军政要人李宗仁、胡适、陈立夫、顾维钧等进行访谈,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美国,有一个史学研究项目──“奶奶,你在战争中做什么?”就是专门采访经历二次大战的普通民众和士兵,记录下他们的感受。这个项目在美国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欢迎。

这样的方法,近年也开始引入到历史教学中。1999年,香港的历史教育研究者曾与三所中学的历史教师合作,以“历史双城记:城寨与香港”为主题,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深入地认识80年代拆除的,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九龙寨城。一些学生通过朋友的介绍,访问了一位曾在寨城居住长达三十年的女士,向她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如是否怕被打劫、被骚扰及是否怕传染病、毒品、娼妓?城内居民的文化水平是否比城外低?出乎意外,这位女士一一否定寨城的黑暗面,一再强调居民的团结互助精神,当政府拆城时甚至舍不得离开!透过对亲历者的访谈,学生能从多角度了解寨城。总之,这种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五)历史考察

历史考察主要指考察历史遗迹、遗址、遗物,搜集故事、传说、歌谣等。许多历史事件留下的实物和遗迹能够为研究者提供极有价值的直接材料和背景资料。例如,研究明清时期徽商的学者,往往都要到皖南的款县、黔县等地展开调查,了解那些徽商家乡的生活环境、家族谱系、家庭教育、住宅民居以及风俗习惯等。应该说,历史考察既不同于旅游,也不同于考古。因为旅游基本上是一种文化休息,而历史考察是通过对保存下来的遗址、遗迹、遗物的观察与调查,以认识历史,属于学习、研究的范畴;考古是对新发现的历史遗迹、遗址等做出科学的解释,而历史考察则是对历史事实材料的感知与搜集。

历史教学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行万里路”,实际接触活的历史教材──文化遗产,而且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例如,上海的中学在讲近代租界问题时,可组织学生考察外滩保存完好的一批近代欧洲风格的建筑群;天津的中学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课题的教学时,可让学生实地考察大沽口炮台遗址等。参观文化遗址时,如有条件可邀请相关专家随行讲解,学生绘图、拍照。参观之后,写出报告或制成图册。除了遗址、遗迹、遗物外,民间传说、社会流传的歌谣等也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例如,有关明末李自成起义的一首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就曾被广泛引用,并写进中学课本。而“文革”后期群众中间广泛流传的“黄浦江上有座桥”的民谣,也足可以作为“文化大革命史”的传说材料使用。历史歌谣来自民间,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过去的历史,而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赋予历史以形象性和生动性,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因此,进行历史考察时,要注意搜集。当然,歌谣、传说也有不真实的或后人杜撰的内容,要加以甄别。具体来说,一是要将它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比较,分析其是否合乎实际和情理;二是要把它与相关文献资料对照,当时的各种情况,判断内容的真伪。

社会调查过去在历史教学中很少运用,所以目前还是个新的课题。这种教学形式如何操作?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这里提出个人的看法,供历史教育界同仁参考。

历史调查、访谈之前需做一定的策划与训练。对于中学生而言,无法要求他们做到像史学家那样严谨,主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体会历史学家治学的态度与方法。具体程序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调查前──

(1)掌握背景资料。

教师需先详细介绍什么是社会历史调查,调查的一般方法等。如果确定了具体的访谈对象,应帮助学生搜集受访者的经历、社会背景等信息,这样有助于在访谈时更好地唤起受访者的回忆。

(2)分工合作。

有些简单的访谈,或调查家人、亲戚,可让学生个别完成。而较复杂的凋查活动则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各自寻找合作伙伴,完成作业时明确注明每个人的任务与贡献。

(3)确定访谈内容。

访谈并不是意味着天马行空的谈,而是要充分掌握焦点与时间。事先应根据主题,提出问题,拟订提纲,做到心中有数。要分析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开放性,因为开放性的问题能让受访者畅所欲言。

(4)邀请访问对象。

由于中学生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所以教师可先行与访问对象沟通,让受访者知道访谈的目的与原因,然后再让学生邀约。必要时,教师可亲自带领学生探访。邀请访问对象,既可以我们前去拜访,也可以直接将“资源人物”请到学校来。

(5)建立互动关系。

一位精于历史调查的近代史专家说过,“向人调查采访,要有恭恭敬敬的态度,虚心求教的精神”,有些老年人“年事已高,记忆衰退,讲起话来往往语无伦次,容易‘跑马’,有时叙事可能‘张冠李戴’,对这些现象,不能犯急性病,搞‘急火饭’,可以采取商量、探讨、发问等办法,进行诱导,慢慢把‘马’牵回采访的主题上来。”(~176)中学生搞历史凋查亦然。作为访问者,必须态度恭敬并注意礼节,让受访者感到有亲切感、受尊重。由于访谈的问题不可能都预先设计好的,有些即兴问题是在谈话中产生的,因此好的互动会使受访者愿意畅所欲言而不是有所保留。

(6)模拟演练。

如果学生只根据事先准备的题目发问,学生及受访者之间的互动便刻板无趣,因此可让学生互相演练,随时就访谈内容作一定的增减或顺序的凋整,这样在正式调查时才能灵活应对。

调查中──

(l)引导谈话。

调查时大体依据已经规划好的问题进行访谈,引导受访者围绕主题和重点发言。当然,要尊重受访者的发言权,不要限制其谈话内容。在访谈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明显的史实错误,只宜稍微提醒或事后用注解的办法解决。

(2)记录内容。

一般来说,访谈要做到“有闻必录”,因此录音机是必备工具。在谈话过程中,如果有专有名词或不明了之处,还需请受访者加以说明或记下来,以供日后讨论与整理。条件具备时,要尽量使用照相机。摄像机等现代化设备,拍下受访者或蕴涵历史内容的物品,“声、像、文”结合,让访谈的事实“立体化”。

调查后──

(1)整理资料。

采访结束后,要立刻对资料进行整理、核实,加工整理为文字稿。在整理过程中不能加入采访者的观点。整理完毕,最好请受访者进行校阅以确认它的准确性。

(2)全班研讨。

运用调查访谈的方式搜集史料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在于,让学生通过这些史料来了解一些历史相关概念和思维方法,包括史料的鉴定与诠释。历史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搜集来的资料加以讨论。如将调查的内容与教材或文献资料相互比较,看看哪些内容可信度高,哪些内容有明显的错误;哪些观点与教材或文献资料不同,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又如,针对同一事件,将观点冲突的不同访谈内容加以比较,进行分析,让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以及支持此观点的证据等。

(3)成果评价。

讨论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编写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分工情况、心得感想以及访谈主题的研究成果。教师对之评价可依据以下一些标准:如,提出的问题是否能搜集到符合主题的资料,是否提了具有误导性的问题,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互动如何,搜集的资料是否可靠,是否有其他文献材料相配

合,等等。对于学生的历史凋查成果,作为历史课的成绩评价之一,优良作品还可以公布在橱窗里,或刊登在校内刊物上,或作为历史课活动的参考资料等。

总而言之,历史教学中的社会调查是一个崭新的学习方式,影响其成效的,除了有学生方面的因素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