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检验基础-试卷1_第1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检验基础-试卷1_第2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检验基础-试卷1_第3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检验基础-试卷1_第4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检验基础-试卷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检验基础-试卷1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2型题(总题数:1,分数:2.00)

L某患者粪便常规检查结果:暗红色稀果酱便,红细胞成堆存在有残碎现象,白细胞较少,可见夏科-雷登

结晶,最可能是

(分数:2.00)

A.细菌性痢疾

B.阿米巴痢疾V

C.溃疡性结肠炎

D.直肠癌

E.乙状结肠癌

解析:解析:阿米巴痢疾时粪便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果酱样,显微镜检查可见夏科-雷登结晶。

二、B1型题(总题数:1,分数:6.00)

A米常样便B脓血便C蛋花样便D果酱样便E鲜血便(分数:6.00)

(1).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的粪便外观最可能是(分数:2.00)

A.

B.V

C.

D.

E.

解析:

(2).霍乱患者的粪便外观最可能是(分数:2.00)

A.V

B.

C.

D.

E.

解析:

(3).婴儿腹泻患者的粪便外观最可能是(分数:2.00)

A.

B.

C.J

D.

E.

解析:解析:正常成人的粪便为成形的、黄褐色软便,婴儿粪便多为黄色、金黄色糊状便。黏液便:多提

示肠道刺激或有炎症,常见于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鲜血便:提示下消化道有出血,常见

于肛裂、痔疮、直肠息肉及结肠癌等。脓便及脓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癌或直肠癌等,其中以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果酱样。柏油样便:上消化道出血,超过

50ml时粪便呈黑色或褐色,质软有光泽。稀糊状或稀汁样便:见于各种腹泻,尤其是急性胃肠炎。白陶

土样便:胆道梗阻时,进入肠道的胆汁减少或缺如,主要见于梗阻性黄疸等。米沿样便:呈乳白色淘米水

样,多见于霍乱、副霍乱。蛋花样便:婴儿腹泻患者的粪便外观最可能。

三、A1型题(总题数:27,分数:54.00)

2.直肠癌患者出血,粪便颜色为

(分数:2.00)

A.蓝绿色

B.紫色

C.红色J

D.黄色

E.黑色

解析:解析:脓便及脓血便常见于结肠癌或直肠癌,呈红色。

3.粪便颜色呈柏油色见于

(分数:2.00)

A.阿米巴痢疾

B.胆道梗阻

C.乳儿肠炎

D.下消化道出血

E.上消化道出血4

解析:解析:当消化道存在出血时,出血的部位不同,则红细胞被破坏的程度也不同。上消化道出血时,

红细胞被胃肠液消化破坏,由血红蛋白降解而来的铁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在肠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

粪便即可呈黑红色或黑褐色,出现柏油样便,粪便质软而富有光泽。下消化道出血时,由于红细胞没有经

过降解等过程而直接排出体外,所以多呈红色。

4.溃疡性结肠炎常可出现

(分数:2.00)

A.柏油样便

B.脓血便V

C.黏液便

D.稀汁样便

E.米泪样便

解析:解析:黏液便出现提示肠道受剌激或炎症,鲜血便提示有下消化道出血,柏油样便提示有上消化道

出血:脓血便见于菌痢、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或直肠癌;稀汁样便见于各种腹泻。

5.粪便检查,可作为细菌性痢疾诊断指标的细胞是

(分数:2.00)

A.淋巴细胞

B.巨噬细胞V

C.中性粒细胞

D.上皮细胞

E.红细胞

解析:解析:细菌性痢疾时,常可见较多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可作为细菌性痢疾的诊断依据。

6.大便为脓血便以血为主,呈暗红色稀果酱样,可能是什么疾病

(分数:2.00)

A.急性胃肠炎

B.阿米巴疾病J

C.直肠癌

D.细菌性痢疾

E.消化不良

解析:解析:脓血便见于菌痢、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或直肠癌。其中细菌性痢疾以脓或黏液为主,脓中

带血;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

7.可造成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假阴性的物质是

(分数:2.00)

A.大量生食蔬菜

B.动物血

C.大量维生素C4

D.动物肉类

E.含大量过氧化物酶食物

解析:解析: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是利用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可催化分解

过氧化氢,释放生态氧,氧化色原物质而使之呈色。但是当服用大量维生素C,血在肠道中停留过久,血

红蛋白被细菌降解等可出现假阴性。

8.粪便外观呈白陶土样,主要见于

(分数:2.00)

A.阻塞性黄疸V

B.消化道溃疡

C.胃癌

D.肠道寄生虫感染

E.服用铁剂、炭粉

解析:解析:胆道梗阻时,进人肠道的胆汁减少或缺如,粪胆素生成较少甚至缺如,使粪便呈灰白色。主

要见于梗阻性黄疸。锁餐造影后粪便也可呈灰白色,但有明显的节段性。

9.正常人的粪便中不含有

(分数:2.00)

A.粪胆素

B.粪胆原

C.细菌

D.淀粉颗粒

E.血红素V

解析:解析:通常情况下,正常粪便中有大量的细菌,均为肠道的正常菌群,偶可见到白细胞。主要是中

性分叶核粒细胞。正常粪便中较少见淀粉颗粒,无红细胞。可见多种结晶,如草酸钙、磷酸钙、碳酸钙等

结晶,一般无临床意义。正常人粪便胆红素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尿(粪)胆原,尿胆原除部分被肠道

重吸收进入肠肝循环外,大部分在结肠被氧化为粪胆素,并随粪便排出体外。

10.粪便隐血试验时,患者最好素食

(分数:2.00)

A.2天

B.3天J

C.4天

D.5天

E.6天

解析:解析:粪便隐血试验时,患者最好素食3天后留取标本,禁服维生素C及铁剂等药品。

11.出现鲜红色血样便,最可能的诊断是

(分数:2.00)

A.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B.胃癌

C.胃溃疡

D.直肠癌V

E.食管出血

解析:解析:鲜血便的出现提示有下消化道的出血。可能的原因有肛裂、痔疮、直肠息肉及结肠癌。

12.粪便标本采集后一般应于多长时间内检验完毕

(分数:2.00)

A.1hV

B.2h

C.1.5h

D.2.5h

E.3h

解析:

13.粪便标本隐血试验应连续检行几天

(分数:2.00)

A.2天

B.3天J

C.4天

D.5天

E.以上结果均不正确

解析:解析:粪便标本采集后一般应于lh内检验完毕,隐血试验应连续检查3天。

14.粪便中可能含有一定的病理性结晶,以下关于病理性结晶叙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

A.包括厦科一莱登结晶

B.包括血红素结晶

C.包括草酸钙结晶V

D.包括胆红素结晶

E.包括脂肪酸结晶

解析:解析:粪便中病理性结晶有厦科一莱登结晶、血红素结晶、胆红素结晶、脂肪酸结晶。

15.粪便中细菌约占干重的1/3,粪便中球菌(革兰阳性菌)和杆菌(革兰阴性菌)的比例大致为

(分数:2.00)

A.1:2

B.1:4

C.1:8

D.1:107

E.1:20

解析:解析:粪便中细菌约占干重的1/3,粪便中球菌(革兰阳性菌)和杆菌(革兰阴性菌)的比例大致为1:

10。通常情况下微生物、宿主和外界环境三者保持着一种生态平衡关系。如三者出现生态失调,称为菌群

失调,常出现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如瘦弱婴幼儿,年老体弱和患急、慢性疾病者,以及长期、大

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和放射治疗者,尤其是应用广谱抗生素者。

16.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升高多见于

(分数:2.00)

A.病毒性脑膜炎

B.脑水肿

C.脑出血

D.结核性脑膜炎

E.化脓性脑膜炎J

解析:解析: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病毒性脑膜炎、脑水肿脑脊液淋巴细胞正常或轻

度增高;脑出血红细胞显著增高;结核性脑膜炎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但很快下降,后期以淋巴细胞为

主,且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同时存在。

17.脑脊液标本采集后通常留于3个无菌试管中,每个试管1〜2ml,第一管用于

(分数:2.00)

A.病原生物学检验V

B.化学检验

C.免疫学检验

D.理学检验

E.细胞学检验

解析:解析:腰椎穿刺成功后立即测定脑脊液压力,并留取脑脊液标本于3个无菌试管中,每个试管1〜2

ml。第一管做病原生物学检验:第二管做化学和免疫学检验;第三管做理学和细胞学检验。

18.脑脊液呈白色变或灰色变的原因在于

(分数:2.00)

A.CSF中白细胞数量增多-J

B.CSF中蛋白质含量增多

C.CSF中乳糜微粒数量增多

D.CSF脂肪含量增多

E.CSF中胆固醇增多

解析:解析:白色是由于白细胞增高引起,见于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溶血陛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

炎。

19.不符合陈旧性出血特点的是

(分数:2.00)

A.外观清晰透明

B.易凝固J

C.离心后上清液红色

D.上清液潜血试验阳性

E.红细胞皱缩

解析:解析:陈旧性出血外观清晰透明,离心后的上清液为红色、黄褐色或柠檬色,OB试验为阳性;脑脊

液不易凝固,红细胞多皱缩,白细胞继发性或反应性增高。

20.脑脊液可呈黄色胶冻状,常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分数:2.00)

A.结脑

B.化脑

C.脊髓灰质炎

D.蛛网膜下腔梗阻V

E.流行性乙型脑炎

解析:解析:脑脊液黄色多由黄变症引起,见于出血,黄疸,淤滞和梗阻,黄色素、胡萝卜素、黑色素、

脂色素增高,其中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

21.正常人脑脊液中白细胞数为

(分数:2.00)

A.<10X10°/LJ

B.<15X106/L

C.<20X106/L

D.<25X106/L

E.<30X106/L

解析:解析:正常人脑脊液中白细胞数量极少,一般为(0-8)X10"/L

22.脑脊液呈白色,常见于

(分数:2.00)

A.蛛网膜下腔出血

B.化脑J

C.结脑

D.病毒性脑炎

E.格林-巴利综合征

解析:解析:白色是由于白细胞增高引起,见于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

炎。

23.在实验中发现脑脊液呈褐色。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分数:2.00)

A.脑膜黑色素瘤J

B.化脑

C.病毒性脑炎

D.中度核黄疸

E.结脑

解析:解析:脑脊液呈褐色见于脑膜炎黑色素肉瘤、黑色素瘤。

24.脑脊液静置12—24小时后,标本表面有纤细网膜形成的,常见于何种疾病

(分数:2.00)

A.化脑

B.结脑J

C.蛛网膜下腔梗阻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脑脊髓梅毒

解析:解析:正常脑脊液放置12-24小时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

的蛋白质,特别是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10g/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

淀。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24小时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