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练习题_第1页
《胡同文化》练习题_第2页
《胡同文化》练习题_第3页
《胡同文化》练习题_第4页
《胡同文化》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选出红色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

A.储存〔zhù〕薪水〔xīn〕酱油〔jiànɡ〕

B.噌〔cēnɡ〕惊闺〔ɡūn〕房檩〔lǐn〕

C.崩塌〔tā〕庠序〔xiánɡ〕摞〔luò〕

D.骄阳〔jiāo〕虾蟆〔xiā〕低徊〔huái〕答案:C分析:A项中“储”应读“chǔ”;B项中“闺”应读“guī”;D项中“虾”应读“há”。2.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喧闹安份守己挪窝不约而同

B.伺候莫不关心精义休戚相关

C.房檐逆来顺受万贯冷眼旁观

D.荣华满目荒凉精采置身事外答案:C分析:A项中“安份守己”应为“安分守己”;B项中“莫不关心”应为“漠不关心”;D项中“精采”应为“精彩”。3.给文中的胡同名称分类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大雅宝胡同、王广福胡同、石老娘胡同

B.东单三条、小羊宜宾胡同、王皮胡同

C.手帕胡同、羊肉胡同

D.无量大人胡同、王皮胡同答案:B分析:东单三条是根据数字来命名的。小羊宜宾胡同是按照形状来命名的。王皮胡同是因为曾经住过一个姓“王”的皮匠,是按照人物来命名的。4.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中国_代作家,江苏高邮县人。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_______等,曾参与样板戏_______的创作。本文是作者为摄影艺术集_______写的序。答案:汪曾祺当《受戒》《沙家浜》《胡同之没》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______________。

〔2〕忍着吧!——______________。

〔3〕各人自扫门前雪,______________。答案:〔1〕“破家值万贯”〔2〕“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3〕休管他人瓦上霜6.以下词语中红色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不约而同:约,约定。

B.安土重迁:重,重新。

C.冷眼旁观:冷,冰冷。

D.忠心耿耿:耿耿,心事重。答案:B分析:安土重迁āntǔzhòngqiān【解释】: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外乡,不愿轻易迁移。7.阅读课文4-6自然段,答复以下问题。

〔1〕第4段说:“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

”这里的“很近”是指:_______,“很远”是指:_______。参考答案:

“很近”是指胡同离闹市很近;“很远”是指环境安安静静,没有车水马龙,不像闹市那么喧闹分析:“很远”的含义指的是环境的安静,不能从字面上解释〔2〕第4段中“偶尔”一词能否删去?在文中有何作用?参考答案:不能去掉。因为“偶尔”在这里起修饰限制作用。分析:说明下面所写的几种声音不常有,正因为如此,才显得胡同总是安安静静的。同时,使语言更加准确。〔3〕“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这句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样的环境特点?参考答案:用了以动衬静〔反衬〕的表现手法,突出了环境动中取静、闹中取安的特点。分析:从反面来衬托。〔4〕文章说:“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请分条概括住在胡同里的居民的封闭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①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②有人在胡同一住几十年,舍不得挪窝儿。分析:从选文第三段中归纳。8、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与文化特点有何关系?参考答案: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化特点。由于胡同的安静闭塞,使胡同里的人们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了解外界的信息,不能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封闭守旧、安于现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过安逸日”的小农意识;而胡同的方正特点又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其思想意识,封建正统思想较为严重,不思对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甘做顺民。分析:胡同建筑上的安静闭塞,使胡同里的人们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了解外界的信息,不能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形成了他们文化上的封闭守旧,影响了他们的性格。建筑特点决定了文化特点。9、试说说课文的语言特色。参考答案:京腔、京味〔胡同味〕、平淡、朴素、口语化等。分析:可结合课文典型语句分析。10.阅读下面语句,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A.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B.用冷静或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C.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D.家产虽然破败,但家史什杂物还值不少钱。〔〕安土重迁冷眼旁观逆来顺受破家值万贯11.下面的描写分别反映了北京胡同文化的什么特点?根据上下文内容,各用一个词来概括。〔1〕“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卖!”“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答:_______。〔2〕“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到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答:________。〔3〕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答:________。忍封闭安土重迁12.阅读8自然段,答复以下问题。〔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答:________。〔2〕下面的描写反映了北京胡同文化的什么特点?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答:________。〔3〕对这段文字中所说的“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怎样理解比较好?[]A.这是在向我们介绍北京人吃大白菜的丰富经验。B.这是在向我们介绍北京人偏爱大白菜的种种表现。C.这是在向我们介绍北京人生活朴素的种种时尚。D.这是向我们介绍北京人的各种狭隘心理和生活习俗。〔4〕请用简洁的语言评价“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这句话。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

易于满足可以说这句话反映了北京人易于满足的性格,但出自一个曾经“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寺祭酒的老人”之口,而且心满意足的神情跃然纸上,使得文章的中心就更加鲜明突出了。B13.阅读12自然段,答复以下问题。〔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_______。〔2〕对文中“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A.奚落北京某些人逆来顺受的小市民心态。B.挖苦了北京人的怀旧心态。C.竭力称道“老北京”懂得生活,语言精辟。D.赞叹北京某些用语的幽默,令人不得不佩服。〔3〕以下表达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A.王利发的顺民形象表现了北京市民的心态。B.北京的大街、胡同都是方方正正的。C.北京人逆来顺受,又缺少刚正不屈的性格。D.胡同文化是北京市民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E.胡同文化已随着胡同的消失而消失。写北京人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AC、E14、给以下加点字注音。胡同〔〕宅〔〕门房檩〔〕伺〔〕候惊闺〔〕凭吊〔〕储〔〕存低徊〔〕约鸡蛋〔〕安土重迁〔〕国子监〔〕处街坊〔〕15.选出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A.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B.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C.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D.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局部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16.胡同文化的内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ónɡ

zhái

lǐn

cì

ɡuī

diào

chǔ

huái

Yāo

zhòng

jiàn

chǔC_封闭〔保守〕、易满足、冷漠、忍17.阅读9-12自然段,答复以下问题。〔1〕主要写了什么?〔2〕材料一中引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生活,用意是什么?〔3〕“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精彩”之处是〔〕A.反映了北京文化的市民化特点。B.传神地刻画了北京人“忍”的特点。C.这是反语,挖苦了北京人死要面子。D.道出了北京人的倔强。揭示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忍”①传达出“文化大革命”动乱的信息。②突出证明北京市民“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心态。③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动态中揭示胡同文化没落的不可防止。

B18、阅读14、15自然段,答复以下问题。〔1〕作者谈到看了照片后人们会产生“怀旧感情”和“伤感”,又说“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你怎么理解这些话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再见吧,胡同”一句,包含着作者对北京胡同或胡同文化怎样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同文化将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而日渐消失,这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开展的必然。表现作者对封闭文化渐离的怅然辞别,对现代文明到来的期盼呼唤。〔2013年对口升学考试题〕《胡同文化》一文是汪曾祺先生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作的序,表达了作者对北京胡同及胡同文化的批判。〔〕(2014年对口升学考试题〕5.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为哪一项〔〕A.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局部居民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B.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C.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D.也许像西安的蛤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存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惘低徊。《胡同文化》是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的序,作者是。×D汪曾祺《胡同文化》第5—7自然段。1、文中说“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对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4分〕2、运用俗语表现北京人的特点,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说说下面两句话说明了北京人的什么特点。〔4分〕〔1〕“远亲不如近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