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七课时跟踪练-语文备课大师_第1页
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七课时跟踪练-语文备课大师_第2页
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七课时跟踪练-语文备课大师_第3页
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七课时跟踪练-语文备课大师_第4页
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七课时跟踪练-语文备课大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课时跟踪练1.(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解析:B项,从“无哗”“衔枚”可以看出此句重点是写考生只顾奋笔疾书,突出的是考场的寂静,并非“奋勇争先、一往无前”。E项,“自己体弱多病”是自谦语,谆谆嘱托同僚透出惜才爱才的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答案:BE(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解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2.(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尾联运用李揆典故,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用李揆故事,又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答案:BD(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和理解诗人的情感。诗歌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句意,表达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性格。答案:诗歌的首联表达了诗人旷达乐观的性格。苏轼兄弟情义深重,但是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3.(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解析:C项,“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错误,本诗是“戏赠”,即兼有与友人戏谑的意思,这些戏辞,可见元、李、白三诗人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D项,“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不当,“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这是诗人结合自己命运遭际的牢骚话,蕴含着对自己有才无任的遭遇的不平和辛酸。答案:CD(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从“戏赠”来看,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自矜自许,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是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文学才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情况的无奈与自嘲。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首句“暗”“淡”二字重叠使用,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B.“融融”二字运用拟人手法,传达出自己看到金黄色的菊花时那一种温暖的感受。C.诗歌颔联借典故来赞赏菊花之色和菊花之香,表明了自己安心归隐田园的乐趣。D.诗歌颈联既赞扬了秋菊傲霜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抱负不能施展,虚度年华的忧虑。E.末尾两句,诗人借菊花委婉地表达了期望被朝廷赏识,入朝做官的心绪。解析:B项,“拟人手法”错,应该是通感,诗人在视觉里获得了触觉的感受。C项,“安心归隐田园”错,从后四句诗来看,诗人并不是安心归隐,而是渴望入朝为官。答案:BC(2)这首咏菊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请以本诗为例,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的理解。答案: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富有特征的物象的描写,将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人的品性,来寄托作者志向、情趣或理想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达到形象、委婉、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物我交融。除开头两句外,其余句句写菊,又句句写自己。写物而不离人,物与己交融在一起。写己又不脱于物,处处以物出之。如三、四两句写菊花之色与香,关涉自己罢官之事。五、六句写菊不畏霜露而怯日暮,关涉自己的迟暮之感。七、八句写菊花的愿望关涉自己期望入朝之情。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江城子·癸酉春社①王炎②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注]①春社:祭祀土地的日子,以祈求丰收。周代用甲日,汉以后,一般用戊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②王炎:生于宋绍兴八年(1138),到癸酉宁宗嘉定六年(1213),此时他七十五岁。(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开篇用“渺渺”“晖晖”“依依”“离离”,写出阳光明媚、春水悠远、草木泛绿的春日景致,于清幽淡远之景中透出词人的愉悦情怀。B.“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一句采用设问的方式,抒发自己内心孤独寂寞的情怀。C.“人独处,燕双飞”,以燕的“双飞”与人的“独处”相对比,无限情绪皆包含在种种形象之中,收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D.“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一句动静结合,既写出庭院的静谧,又写出燕子双飞的美妙。E.词的下阕结尾处采用拟人的手法,说花“不语”,“笑”人痴,全篇因之而活跃飞动。解析:A项,“愉悦情怀”错,应该是寂寞情怀。D项,“动静结合”错,应该是以动衬静;“既写出庭院的静谧,又写出燕子双飞的美妙”错,应该是衬托寂寞无聊的心绪。答案:AD(2)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解析:鉴赏人物形象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抓词中所写景物。解答本题应抓住“老大”“独处”“怯寒”“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等有效信息。答案:本词塑造了孤寂惆怅的年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春社时节,大好的春光与热烈的庆典挑逗起词人踏青的闲情,可是年迈体衰迫使他不得不在家蛰居,但逢春社,又不甘寂寞,唯有借助野蔌山肴与村酿来排遣惆怅情绪。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张孝祥①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表达了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似乎满含深情,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创造出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E.“此心到处悠然”是说自己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表达了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游山玩水,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解析:C项,东风“浩荡”“强劲”错,“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E项,“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错,此句表达的是词人无力改变世事,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的无奈。答案:CE(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