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跟踪训练8寡人之于国也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跟踪训练8寡人之于国也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跟踪训练8寡人之于国也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跟踪训练8寡人之于国也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跟踪训练8寡人之于国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训练(八)寡人之于国也A组:基础达标(建议用时20分钟)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斯天下之民至焉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解析:A项,“无”通“毋”;B项,“涂”通“途”;D项,“颁”能“斑”。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数罟不入洿池,数口之家))B.eq\b\lc\{\rc\(\a\vs4\al\co1(王好战,然而不王者))C.eq\b\lc\{\rc\(\a\vs4\al\co1(养生丧死无憾,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eq\b\lc\{\rc\(\a\vs4\al\co1(非我也,岁也,王无罪岁))解析:D项,年成。A项,密/几;B项,大王、君王/称王;C项:没有/通“毋”,不要。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eq\b\lc\{\rc\(\a\vs4\al\co1(斧斤以时入山林,请以战喻)) B.eq\b\lc\{\rc\(\a\vs4\al\co1(填然鼓之,五亩之宅))C.eq\b\lc\{\rc\(\a\vs4\al\co1(弃甲曳兵而走,或五十步而后止)) D.eq\b\lc\{\rc\(\a\vs4\al\co1(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解析:D项,“然”,均可译为“这样”。A项,“以”,前者为介词,“按照”;后者为介词,“用”。B项,“之”,前者为衬字,无实在意义;后者为结构助词“的”。C项,“而”,前者为连词,表修饰;后者为连词,表承接。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王无罪岁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树之以桑 D.谨庠序之教解析:A、B、C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分别解释为“归咎,穿,种植”。D项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译为“认真从事”。答案:D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解析:D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为状语后置句。答案:D6.名句默写。(1)寡人之于国也,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者可以衣帛矣。(3)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材木不可胜用也。(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答案:(1)尽心焉耳矣(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3)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不违农时(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牲畜)D.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解析:C项,畜:畜养。答案:C8.下列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解析:C项和题干中的“也”均表肯定。A项中的“也”表句中停顿。B项中的“也”表疑问。D项中的“也”表判断。答案:C9.下列对文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先描述发展生产的措施及其效果,然后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陈,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B.前两段文字集中体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具体地说包含以下几层意思:减轻劳役,发展生产,关心民生,兴办教育,招贤纳士,广开言路。C.孟子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时环环相扣,层层紧逼,用墨不多,用人人关心、人人盼望的“养生丧死”等事作具体的说明,明白晓畅,易于为人接受。D.前两段文字两次运用排比的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体现了孟子文章善于雄辩、气势磅礴、笔墨酣畅的特点。解析:B项,“招贤纳士,广开言路”在文中没有体现出来。答案:B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七十岁的人穿绸衣吃肉,老百姓不挨饿不受冻,(做到)这样却还不能使天下百姓归顺的君王,不曾有过。(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文:这种说法和杀死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B组:能力提升(建议用时30分钟)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韦祐,字法保,京兆山北人也。少以字行于世。世为州郡著姓。祖骈,雍州主簿。举秀才,拜中书博士。父义,前将军、上洛郡守。魏大统时,以法保著勋,追赠秦州刺史。法保少好游侠,而质直少言。所与交游,皆轻猾亡命。人有急难投之者,多保存之。虽屡被追捕,终不改其操。父没,事母兄以孝敬闻。慕李长寿之为人,遂娶长寿女,因寓居关南。正光末,四方云扰。王公避难者或依之,多得全济,以此为贵游所德。乃拜员外散骑侍郎加轻车将军及魏孝武西迁法保从山南赴行在所除右将军太中大夫封固安县男邑二百户。及长寿被害,其子延孙收长寿余众,守御东境。朝廷恐延孙兵少不能自固,乃除法保东洛州刺史,配兵数百人,以援延孙。法保至潼关,弘农郡守韦孝宽谓法保曰:“恐子此役,难以吉还也。”法保曰:“古人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安危之事,未可预量。纵为国殒身,亦非所恨。”遂倍道兼行。东魏陕州刺史刘贵以步骑千余截击之,法保命所部为圆阵,且战且前。数日,得与延孙兵接,乃并势置栅于伏流。未几,太祖追法保与延孙率众还朝,赏劳甚厚。乃授法保大都督。四年,除河南尹。及延孙被害,法保乃率所部,据延孙旧栅。频与敌人交兵,每身先士卒,单马陷阵,是以战必被伤。尝至关南,与东魏人战,流矢中颈,从口中出,当时气绝。舆至营,久之乃苏。及侯景以豫州来附,法保率兵赴景。景欲留之,法保疑其有贰心,乃固辞还所镇。十五年,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寻进爵为公。会东魏遣军送粮馈宜阳,法保潜邀之。转战数十里,兵少不敌,为流矢所中,卒于阵。谥曰庄。(节选自《周书·韦祐传》)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乃拜员外散骑侍郎/加轻车将军/及魏孝武西迁/法保从山南赴行在所/除右将军/太中大夫/封固安县男/邑二百户B.乃拜员外散骑侍郎/加轻车/将军及魏孝武西迁/法保从山南赴行在所/除右将军/太中大夫/封固安县男/邑二百户C.乃拜员外散骑侍郎/加轻车/将军/及魏孝武西迁/法保从山南赴行在所/除右将军/太中大夫/封固安县男/邑二百户D.乃拜员外散骑侍郎/加轻车/将军及魏孝武西迁/法保从山南赴行/在所除右将军/太中大夫/封固安县男/邑二百户解析:解答断句题,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如名词、虚词、固定结构等。就本题而言,“员外散骑侍郎”“轻车将军”“右将军”“太中大夫”“固安县男”都是官职,“法保”是人名,再结合文段,注意各句主语、谓语相关内容的变化,本题的断句就不难了。答案:A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秀才,文中指“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自汉代开始,后被废除。B.追赠,即根据官员的杰出事迹与品德修养,加封他们官职、勋位。C.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乃中华十大名关之一。D.三司,古代地位或职能相近的三个官署的合称,不同朝代有所不同。解析:古代文化常识知识需要平时记忆,还要结合语境理解分析。B项,追赠指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答案: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韦祐不畏生死,援助李延孙。韦祐到潼关时,弘农郡守担心他出征有危险,韦祐却说安危本就难以预测,为国捐躯,无怨无悔,于是加速赶去援助李延孙。B.韦祐行侠仗义,救危济难。别人有危难来投奔时,他一般不会拒绝;遭难的王公到他那里躲避,大都得到妥善安排,因此被那些王公贵族所感激。C.韦祐作战勇敢,冲锋在前。韦祐曾经率兵到关南,与东魏人作战,被乱箭射中颈部,从口中穿出,当时昏迷,抬回营地后,很久才苏醒过来。D.韦祐为国尽忠,死于战场。东魏的军队送粮食到宜阳,韦祐秘密邀请他们,却又在半路上阻击,因为兵力单薄,终被乱箭射中,死在阵前。解析:解答时要整体阅读,总体把握,再用排除法。D项,“韦祐秘密邀请他们”错误,原文是“法保潜邀之”,“邀”是“阻留、截击”的意思。答案:D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屡被追捕,终不改其操。父没,事母兄以孝敬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数日,得与延孙兵接,乃并势置栅于伏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有:(1)操:行为;没:通“殁”,死;事:侍奉。(2)接:会合;乃:于是,就;并势:合力;置栅于伏流:介词结构后置。答案:(1)虽然多次被追捕,但他始终不改变自己的行为。父亲死后,他侍奉母亲、兄长,以孝顺恭敬闻名。(2)几天后,(法保)与李延孙部队会合,就在伏流合力设置栅栏。[参考译文]韦祐,字法保,京兆山北人。少年时以字行于世。世代都是州郡大姓。祖父韦骈,曾任雍州主簿。被推举为秀才,任中书博士。父亲韦义,曾任前将军、上洛郡守。魏大统年间,由于法保大功,被追赠秦州刺史。法保从少年时就敢于救人急难,而性格朴直少言。同他交游的,都是轻薄狡猾不要命的人。别人有危难之事来投奔的,他大多收留。虽然多次被追捕,但他始终不改变自己的行为。父亲死后,侍奉母亲、兄长,以孝顺恭敬闻名。仰慕李长寿的为人,于是娶李长寿的女儿为妻,因此寓居函谷关以南。正光末年,四方动乱。凡有遭难的王公到他那里躲避,大都得到周全接济,因此被那些无官职的王公贵族所感激。被任命为员外散骑侍郎,加轻车将军衔。魏孝武帝西迁时,法保从太行山以南赶赴皇帝所在处。被任命为右将军、太中大夫,封爵固安县男,食邑二百户。李长寿被害后,他的儿子李延孙收集余部,防守东部边境。朝廷担心李延孙兵少,难以自保,就任命法保为东洛州刺史,配备兵员数百人,以援助李延孙。法保到潼关时,弘农郡守韦孝宽对他说:“我担心您这次出征,难以活着回来。”法保说:“古人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安危之事,不可预测。即使为国捐躯,也没有遗憾。”于是加速赶路。东魏陕州刺史刘贵率领步兵、骑兵千余人截击。法保令部下列成圆阵,边战边进。几天后,与李延孙部队会合,就在伏流合力设置栅栏。不久,太祖追令法保与李延孙率军还朝,厚加赏赐慰劳。于是任命法保为大都督。大统四年(538),任河南尹。李延孙被害后,法保率领部属,占据李延孙原来的栅营。接连同敌人交战,每次都是冲锋在前,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所以每战都必定受伤。曾到函谷关南,与东魏人作战,飞箭射中脖子,从口中穿出,当时断气。抬回营地后,很久才苏醒过来。侯景以豫州前来归附,法保率军赴侯景处。侯景想留下他,法保怀疑侯景有二心,就坚决推辞,回到原镇守之城。十五年,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衔,随即晋封公爵。恰逢东魏派军队送粮食到宜阳,法保悄悄率兵截击。转战数十里,因兵力单薄,支持不住,被乱箭射中,死于阵上。谥号为庄。二、语言表达5.善用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很清楚明白,并且饶有趣味。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巧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把梁惠王“移民”的救灾本质揭示得清清楚楚。请仿照这种方法,根据下面的情景,写一段含有比喻的话。分别对小王和其母亲进行劝说。情景:暑假就要到了,小王决定只身到外地去“闯荡”一番,以便积累“社会经验”,为以后的“独立”打基础。而小王的妈妈却对16岁的儿子的这番想法不以为然,认为这个年龄应该老老实实地待在家读书。这才是以后“独立”的基础。(1)对小王,你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小王的母亲,你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儿行千里母担忧”,小王啊,你就像这窝里的雏鸟,羽毛还没长丰满,如果硬要飞,万一遇上个风呀,雨呀,就飞不动了,还是听你妈妈的话吧!(2)伯母,孩子早晚要长大,应该试着让他自己做些事情,这就和小马过河一样,马儿只有自己过河,才知道这河的深浅呀!6.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注】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孟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