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3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3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3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3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3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规范练43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一、选择题1.《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是保存至今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之一。它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形式是()A.莎草纸文书 B.泥版文书C.龟甲骨片 D.青铜铭文2.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在统一之后都建立了君主专制统治。下列最能体现这两个地区君主专制的是()A.《吉尔伽美什》《汉谟拉比法典》B.《汉谟拉比法典》、金字塔C.金字塔、泥版文书D.《汉谟拉比法典》、泥版文书3.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上述材料表明()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具有推动作用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D.欧洲文明起源于阿拉伯帝国4.中国、印度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文化本身是在吸收了古代希腊和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使者。促成阿拉伯帝国这一特殊身份的是()A.东西方交流的加深B.阿拉伯人勤奋善学C.地理位置的特殊性D.阿拉伯帝国的强大5.德国著名考古学家施里曼凭着对《荷马史诗》中特洛伊战争真实性的坚定信念,靠一生的奋斗,发掘出了特洛伊古城遗址。这一考古成就()A.表明《荷马史诗》是完全准确的B.证实《荷马史诗》是有史为据的C.核实《荷马史诗》是后人演绎的D.证明《荷马史诗》是诗人想象的6.古希腊先哲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二者的共同点是()A.促进了古希腊艺术的发展与繁荣B.指出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C.提倡理性,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D.通过复兴文化,冲破教会束缚7.俄罗斯所接受的东正教有别于西方的基督教,它是从拜占庭帝国引进并且自上而下推行的,而且拜占庭文化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这表明俄罗斯文化()A.与西方基督教文化截然不同B.具有东西方文化二重性色彩C.使西方基督教文化发生变异D.蕴含着古代斯拉夫民族的风情8.在地中海世界漫长的中世纪期间,拜占庭文化以特殊的方式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进行保护,为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披上了基督教的外衣,并将其中诸多内容融合到拜占庭生活方式中。这表明拜占庭文化()A.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和传承性B.源于传统的古希腊、罗马文化C.为地中海区域的发展作出贡献D.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9.根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其主要原因是()A.日本人虚心好学B.中华文化具有先进性C.中日关系交往密切D.中日交往交通便利10.“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的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同样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样是人,他们却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罕至的地方。”这一情境出现的原因是()A.古代印度社会长期分裂B.古代印度多种宗教影响C.古代印度盛行种姓制度D.古代印度文化丰富多彩11.古代美洲地区与亚欧大陆长期隔离,但印第安文化享誉中外,其中以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为代表,但是到了16世纪,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A.内部人民起义 B.殖民者入侵C.内乱分裂 D.政治腐败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成为东西方之间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摘编自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材料二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材料三公元1500年之后的时代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在促进东西文化交流中作出的贡献。(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推动世界文化交流的特点,分析其积极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柏拉图明确指出,城邦正义就是“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分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分内的事”。在一个城邦中,统治者进行统治是因为拥有智慧品质,保卫者进行保卫是因为拥有勇敢品质,生产者因为不具备智慧和勇敢的品质,在城邦中只能处于被统治地位。当城邦中的各个阶级都能自己掌握好自己的职责,做好相应的工作并各守其序时,城邦就会出现整体的普遍和谐。材料二柏拉图认为确保个人内部灵魂之正义的路径是教育,即对内部灵魂德性的教育。他提出,要实现城邦正义必须实行一种公有性的制度,这种制度主要针对护卫者(包括辅助者和统治者)阶层。按照柏拉图的规划,一身之外别无长物,保卫者之间就没有彼此涉讼互控的纠纷,更成了名副其实的保卫者。为了实现正义,统治者必须是哲学王,在柏拉图看来,惟有哲学王才是有智慧的,才能引导国民,才能使整个国家有智慧。——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肖萧、李红波《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正义的求索》(1)根据材料一,指出柏拉图“城邦正义”的具体内涵。(2)根据材料二,概括柏拉图实现“城邦正义”的具体路径。(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家方案为什么仅仅是一个“乌托邦方案”。

考点规范练43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1.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道道笔画,故B项正确;莎草纸用尼罗河的一种特产植物莎草制作,莎草纸文书是古代埃及人的发明,故A项错误;龟甲骨片和青铜铭文都是中国的文明成果,故C、D两项错误。2.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古代埃及金字塔反映了古代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B项正确;史诗《吉尔伽美什》体现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没有体现君主专制,A项排除;作为研究古代西亚地区的重要史料,笼统的泥版文书无法体现君主专制统治,C、D两项排除。3.B根据题干材料“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可知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具有推动作用,B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阿拉伯文化对欧洲文艺复兴的推动作用,没有体现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排除A项;C项观点表述错误,排除;欧洲文明起源于古希腊,排除D项。4.C阿拉伯帝国位于亚欧非三洲交汇地带,是古代东西方商道的必经之地,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提供了客观条件,故C项正确;东西方交流的加深是影响,不是条件,排除A项;阿拉伯人的勤奋善学是主观因素,不是客观条件,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的强大与其充当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使者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5.B考古发掘出的特洛伊古城遗址论证了《荷马史诗》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说明《荷马史诗》是有史为据的,故B项正确。6.C根据题干材料“古希腊先哲柏拉图……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可知两人均倡导理性,故选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两人对艺术的理解,排除A项;“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排除B项;“通过复兴文化,冲破教会束缚”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排除D项。7.B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俄罗斯所接受的东正教虽然有别于西方的基督教,但也属于基督教文化范畴,因此俄罗斯文化具有西方文化色彩;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又因拜占庭文化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因此俄罗斯文化具有东西方文化的二重性色彩。8.A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拜占庭文化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还将文化融入拜占庭生活方式中,这表明拜占庭文化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和传承性,故A项正确。9.B古代日本文化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日本本土文化得到发展。《源氏物语》之所以会如此多地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先进性,故B项正确。10.C根据题干材料“古代印度的城市”“远离城市居住”“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古代印度实行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故选C项。11.B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12.参考答案:(1)贡献:阿拉伯人保存并传播了古代东西方的文化;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吸收其他文化,促进了东西文化的大融合。(2)特点:以开辟新航路为开始标志;以殖民活动为主要形式;范围涉及欧、亚、非、美洲大陆;以欧洲人为主导(单向性),主要是欧洲文化影响其他地区的文化。积极影响:扩大经济文化交流范围;促进物种交流;促进人口的世界性流动;促使先进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和思想的传播;推动文明的转型;世界联系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