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标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二讲地图学案_第1页
高考新课标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二讲地图学案_第2页
高考新课标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二讲地图学案_第3页
高考新课标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二讲地图学案_第4页
高考新课标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二讲地图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地图考点一地图的三要素对应学生用书p51.比例尺(1)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__实际距离__。(2)三种表现形式:①数字式:1∶1000000;1/1000000;②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③线段式:eq\a\vs4\al()。2.方向地图类型方向判断一般地图面对地图__“上北下南,左西右东”__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箭头指向__北__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__南北__方向,纬线指示__东西__方向3.图例和注记(1)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__符号__。(2)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对应学生用书p5一、地图上的比例尺1.比较比例尺大小的几种方法(1)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2)图幅和经纬网格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条经线、纬线度数差值越小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大。(3)同一个地理事物(如某个湖泊等)在图中显示得越小,则该图的比例尺越小。(4)直接比较比例尺数值的大小,数值大的比例尺大。2.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详细的关系(1)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实际范围内容精确度大小详细高小大简略低(2)实际范围相同时比例尺图幅内容精确度大大详细高小小简略低3.比例尺的缩放(1)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2)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缩小1/5,即比例尺缩小到4/5,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4/5×1/10000=1/12500,比例尺缩小。(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例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是原图的4倍。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例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缩小后的图幅面积是原图的1/9。二、地图上的方向1.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方法(1)一般情况下: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有指向标情况下:箭头指向N。方法:指向标平移。如下图所示,A在B的西北方。(3)经纬网上的方向判定。方法eq\b\lc\{(\a\vs4\al\co1(纬线上判东西,经线上判南北))(4)时针法:表示自转或公转时,北半球逆时针方向为东,南半球顺时针方向为东。(5)海陆轮廓法:极地为大陆表示南极,极地为海洋表示北极。2.地图方向描述的实践应用(1)风向描述:“风从哪里来,便叫什么风”。(2)山脉走向:以山峰的连线判定。如右图中AB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3)河流流向描述:上游段至下游段方向描述。如右图中河流流向由西南流向东北。(4)航向描述:如由东向西。例题(2019·北京)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下图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读图回答(1)~(2)题。(1)甲面中绘有多座大桥,可以推断所示区域(C)A.建桥成本低B.水运条件缺乏C.交通需求量大D.人口迁移频繁(2)乙面的中国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约为(B)A.50千米B.200千米C.500千米D.2000千米[解析](1)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海面建设大桥,跨度大,施工条件恶劣,建桥成本高,故A项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天然港湾,又有珠江注入,有便利的河海航运条件,水运条件便利,故B项错误;据图分析,图示区域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口两岸以及沿海各岛屿之间有多座大桥连接,说明该地经济发达,交通需求量大,故C项正确。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就业岗位众多,有频繁的人口流动但人口迁移并不频繁,故D项说法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2)据图分析,图示为竖版中国地图,中国领土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大致为53°N;中国领土最南端位于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大致为4°N。两地纬度相差约49°,南北距离差约为5500千米,而图上距离为30厘米,则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最接近200千米。故答案为B。考点二等高线地形图对应学生用书p6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__相同__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2.高程:每条等高线所表示的__高度__叫高程。3.高差: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__高度差__叫高差,也叫等高距。4.等高线的基本特征特征含义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等高距__相等__闭合,不相交等高线是__闭合__的曲线(由于图幅限制,在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等高线一般不__相交__,不重合(__陡崖__处除外)密陡疏缓等高线__密集__,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__缓__凸低为脊等高线凸向__低__处,为山脊凸高为谷等高线凸向__高__处,为__山谷__5.地形基本部位可以判断地形图上的地表形态特征,如下表:地形山地山峰盆地洼地山脊山谷鞍部峭壁陡崖表示方法闭合曲线外__低__内__高__闭合曲线外__高__内__低__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山脊连线等高线凸向__高处__的山谷连线一对山谷等高线和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多条等高线__重叠__在一处等高线图地形特征四周__低__中部__高__四周__高__中部__低__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部分从山顶到山麓低凹部分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说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__外__侧,坡度向__外__侧降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__内__侧,坡度向__内__侧降低山脊线也叫__分水__线山谷线也叫__集水__线鞍部是山谷线最__高__处、山脊线最__低__处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凸出处,称悬崖或陡崖6.五大地形类型特征等高线特征海拔地表起伏程度高原中间__疏__,四周__密__较高起伏不大,边缘陡峭山地__密集__高,大于500米坡度较__陡__,沟谷较深丘陵稀疏较低,一般小于500米(相对高度小于100米)坡度__平缓__盆地中间__疏__,四周__密__无限制四周__高__、中间__低__平原稀疏、平直低,0~200米平坦广阔对应学生用书p7一、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计算1.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1)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公式求算,即(n-1)d<H<(n+1)d。(2)例证:如右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m,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m<H<400m。2.陡崖高度的计算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如下图中甲处,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中n=4,d=100m,H大=400m,H小=100m,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1)陡崖的相对高度(ΔH)计算公式为(n-l)d≤ΔH<(n+l)d,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m≤ΔH<500m。(2)陡崖的绝对高度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图中崖顶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400m≤H顶<500m。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图中崖底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H底≤100m。3.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100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H相)/100m。4.估算坡度(1)应用:一般情况下,如果坡度大于25°,则不宜修建梯田,因此,在山区能否修建梯田,常会用到坡度计算;此外山区道路修建也会对坡度进行估算。(2)计算:公式tanα=H/L,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求出。(L为两点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算出。α为坡度,可由H/L的值再从数学用表中查出。)5.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判断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定其数值,如右图中有两条等高线,数值a大于b,则M地的值大于a,N地的值小于b。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1.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选“点”、选“线”、选“面”(1)选点点的类型区位要求水库建设坝址应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洼地、小盆地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港阔水深的避风港湾航空港①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②地质条件好;③注意盛行风向且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疗养院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瞭望塔一是要海拔较高,视线不受阻挡;二是视野的范围要大,距离要长旅游景点①寺庙应建在地势较低的山麓或者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以突出“深山藏古寺”的意境;②宝塔应建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陵地区,常在小山岗的脊线上,或者山麓的湖边,以突出地貌平缓的曲线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预防临时暴雨造成的泥石流爆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和滑坡造成的伤害;不能选在山顶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容易遭遇雷电袭击。应选择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平坦的鞍部宿营(2)选线线的类型区位要求公路、铁路线①选线要求: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直、弯路较少、地质环境稳定的线路;②注意事项: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引水线路①线路尽可能短;②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③尽量避免通过山脊、山脉、大河等;④考虑沿途城市利用;⑤水源地的水量、水质和季节变化大小输油、输气管线①线路尽可能短;②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③气源地油气的产量(3)选面面的类型区位要求农业生产布局①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②海拔200米以上的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工业区、居民区选址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2.地形与气候(1)谷地、盆地地形与气候①谷地:利于气流深入、爬升、滞留,故降水偏多,多云雾。山地南坡处谷地植被生长茂盛。(雨多,土肥)②盆地:不易散热。易出现逆温现象,气流不易交换,易形成粉尘污染,多雾。eq\b\lc\\rc\}(\a\vs4\al\co1(夏季气温偏高,冬季气温偏高(无霜期长)))eq\b\lc\(\a\vs4\al\co1(积温比同纬度地区高,(例:四川盆地)))(2)地形与降水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高大的山地或者高原对大气环流有阻挡作用,从而影响不同坡面的气候和降水状况。3.地形与河流(1)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2)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落差大,河流流速大,水能资源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4.坡度大小的判断(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分布越稀疏,则坡度越缓。(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为:C>A>D>B。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例1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下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A)A.甲B.乙C.丙D.丁(2)水库建成后能够(B)A.改善航运条件B.开发河流水能C.增加径流总量D.消除地质灾害[解析](1)水库大坝宜建在山谷地区,同时具有较大的集水区。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甲、乙位于山谷地区,同时考虑到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则乙地海拔低,建设成本高,所以选甲。丙地位于鞍部不适宜建水坝;丁地建水坝,无处蓄水。(2)水库建成后能够开发河流水能资源,不会增加径流总量,可能引发地质灾害;该区域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不适宜航运。例2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1)~(2)题。(1)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B)A.①B.②C.③D.④(2)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D)A.③B.④C.⑤D.⑥[解析](1)读图可知,①地过于靠近河流,易受水患的影响,不适合露营;②地地形平坦开阔,与河流的距离适中,取水方便,适合露营;③地位于陡崖下,易受到落石等威胁,不适合露营;④地接近山顶,海拔高,气温较低,地形不平坦,且离水源地较远,不适合露营。故选B项。(2)观日出需要选择海拔较高、视野开阔且不受阻挡的地方,5月初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③地海拔较低,且日出时东北方向视线受阻;④⑤两地海拔较高,但东北方向视线受阻;⑥地海拔高,视野开阔且东北方向视线不受阻挡,适合观日出。故选D项。考点三地形剖面图对应学生用书p91.地形剖面图:是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可以直观显示该线上的__高低起伏__和__坡度陡缓__,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2.意义: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某条线段上的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对应学生用书p9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1)确定剖面线:根据要求在需绘制剖面图的两点之间作出一条直线。(2)确定比例尺: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为了使剖面图所表达的地形起伏更加明显,垂直比例尺大多需适当放大。(3)建直角坐标系: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相等。纵轴的高程应根据垂直比例尺确定,图上的高程间距要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4)选点、描点:等高线与剖面线的所有交点(如图中A、①、②、③、④、⑤、⑥、B点)。(5)连线:用平滑曲线顺次连接各点,注意高度起伏转折点的高度处理。2.地形剖面图的应用——通视问题对于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通视情况,可先作简单判定,然后再画剖面图证明。如图所示:(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判断。如果是上陡坡下缓坡(凹坡),则可以看到;如果是上缓坡下陡坡(凸坡),则无法看到。(如图1和图2所示)(2)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