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1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热点考察_第1页
专题21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热点考察_第2页
专题21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热点考察_第3页
专题21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热点考察_第4页
专题21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热点考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1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热点考察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口在近些年的综合题中考察频率较低。主要集中在人口的分布及成因、人口迁移的方向及人口迁移的动因分析。人口分布的考察主要是以人口密度呈现或结合区域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进行推理。人口迁移主要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推理人口迁移的方向及人口迁移的具体原因。一、人口分布(一)人口分布特征的三维描(按总分描述过程)(1)描述区域人口分布整体特征。如描述世界或我国或某个区域的人口分布的在整体特征是“人口分布很不均匀”(2)借助地理事物或方位、交通线、城市等描述区域内部人口密度的差异。如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的差异:东多西少;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和交通闭塞地区的人口少;等等。(3)描述区域内部人口分布的“特殊”之处。通常是描述极大值即人口稠密区、极小值即人口稀疏区或人口密度差异过于显著的小范围区域。(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因素影响自然

因素气候主要通过气温、降水等影响人口分布。气候温暖、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集中。地形不同地形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人类活动集中在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区。水源稳定的淡水水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件,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大。江河湖泊沿岸人口较为稠密。土壤土壤主要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不同土壤自然肥力、耕作性能不同,从而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使开发地区人口增多,是影响某些地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人文

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而稠密;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少而分散。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以个体农业生产为主,人口主要分布在农业发达地区;工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发展,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带。历史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一般较多。政治或战争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文化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三)人口对于区域发展人是消费者,适当的人口数量能够增加相应的生活需求,促进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提升区域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能力,理论上来说,人口较稠密的地区,市场需求量大。人也是生产者,适当的人口数量可以为社会提供劳动力、熟练工人和科技人才,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1.(2021·北京·统考高考真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人口约336万,其中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该国城乡人口比例约7:3。(2)概述该国人口分布的特点。【答案】(2)人口密度小,人口分布极不均匀,近一半人口集中在首都,城乡人口差异大。【分析】(2)据材料可知,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人口约336万,说明人口密度小,其中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说明人口分布极不均匀,近一半人口集中在首都,城乡人口比例约7:3,说明城乡人口差异大。2.(2019·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古往今来,社会关怀是一个重大议题。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下图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据图,回答问题。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答案】特征:分布不均,西部密度大,东部密度小,东北部差异显著。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养老压力加大等。【详解】结合右侧图例,从图中看,德国老龄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匀,西部密度较大,东部密度较小,东北部大部分地区密度较小,但也有几处密度非常大的地方,差异显著。人口老龄化表明德国人口增长过慢,老年人比重过大,造成德国劳动力数量减少,国防兵源不足,养老压力加大,老年人孤独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3.(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雅鲁藏布江流域河谷深切,相对高差约6000米,有些山谷出口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冲(洪)积扇。当地居民因地制宜,依山而居,开垦农田、饲养牲畜(图)。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居民在该地定居生活的原因。【答案】河谷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冲积扇地形平坦;有泥沙堆积,土壤肥沃;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解析】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合人类生存,而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热量充足,利于发展农业,适宜人类生存;冲(洪)积扇是由河流挟带泥沙堆积形成的,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开展农业生产。因此居民在该地定居生活。4.(2019·海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东盟是由东南亚10个国家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2000年以来,人口由5亿左右增长至现在的6亿以上。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东盟年产汽车约400万辆,是全球六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的汽车除满足当地市场外,还持续扩展外销规模。指出东盟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说明人口因素对其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答案】人口变化特点:增长快,劳动人口数量增多。发展影响:从生产者角度看,劳动力充足且价格较低,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强;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多和增长快使本地汽车市场规模大,劳动人口数量多,收入水平提高,增强了对汽车的购买力。【解析】人口变化特点:“2000年以来,人口由5亿左右增长至现在的6亿以上”,说明人口增长快,劳动人口数量也会随之增多。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所以分析人口因素对其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时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生产者角度看,劳动力充足且价格较低,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强;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多和增长快使本地汽车市场规模大,劳动人口数量多,收入水平提高,增强了对汽车的购买力。二、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动因分析1.人口迁移理论一般来说,地区间的差异程度越大(如教育、收入、经济活动方式等差异越大),人们通过流动获得的机会越多,迁移量会越大。人口迁移量还受各种中间因素阻碍。如距离、迁移成本、自然障碍、政治限制、时代经济境况等。人口迁移是一种空间要素的空间分配,对社会经济要素的再聚集和扩散起到了某种促进作用。2.人口迁移的方向(1)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有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三种。其迁移人口类型,迁移原因、方向及产生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形式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国际难民迁移迁移人口类型高素质人才外国廉价劳动力战争难民、政治难民迁移原因寻求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迁移方向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发展中(贫穷)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富裕)国家;人口稠密国流向人口稀疏国家流向和平国家;能为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产生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缓解发展中国家就业压力,赚取外汇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2)中国人口迁移方向

①中国人口大迁移: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圈化;②从地区来看,人口向南方、东部地区集聚;③省级:粤浙人口再集聚与回流黔川渝鄂并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跨省人口迁移经历了从“孔雀东南飞”到回流中西部,再到近年粤浙人口再集聚和回流黔川渝鄂并存三个阶段;④城市:人口持续向少数核心城市集聚,近10年深圳、成都、广州年均常住人口增量超55万;⑤都市圈城市群:人口持续向深莞惠、上海都市圈和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集聚。3.人口迁移动因(术语)【迁入地拉力】经济发达(或产业基础好),工作机会多;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条件较好教育水平高;基础配套好,生活舒适度高。(对于经营者)营商环境好【迁出地推力】生活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教育水平低;生活舒适度低;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扩展]: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对人口迁移(或流动)的影响:①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影响人口通勤;②工业(产业)外迁,带动人口外迁;③郊区城市化促使人口进一步向郊区迁移;④交通条件改善,对外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口外迁5.(2024·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21年,印度人口13.9亿,年龄结构较为年轻。该国城镇化水平34.5%,低于亚洲主要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国内人口出现跨区域迁移。该国粮食生产基本自给,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但粮食出口常受政策限制。材料二:2020年,印度提出“自立印度”经济方案,推动本土制造、本土市场和本土供应链发展。但有学者认为,该国宜发挥劳动力优势,面向国际市场生产工业品,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图左为印度略图,图右为2021年印度农业、工业、服务业比重及重要产业部门。(2)指出该国人口迁移方向,并简析其主要原因。【答案】5.向南/西南。推力:北方农业人口多。拉力:南部港口经济发展/海港发达,经济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岗位多/工资水平高,投资环境好。【解析】5.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可知,人口迁移的方向为往南部和西南部迁移。人口迁移是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从迁出地的推力来看,北部为粮食主产区,农业人口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从迁入地的拉力来看,南部港口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更好的投资环境,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吸引人口迁入。6.(2022·广东·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积1605.2hm2,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的农林用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下图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2)分析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答案】(2)外来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外出务工人员多;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外出务工方便;与传统农业相比,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解析】(2)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说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当地就业机会较少,外来企业为本地提供的就业岗位极为有限。再加上Z村位于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又有高速公路出入口说明进出城市交通便利,路程较近,往返方便。在收入方面,与传统务农相比,外出打工的收入水平比较高。7.(2023·福建·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通过对各种要素的集聚来促进郊区发展,1978以来上海郊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并通过建设大型购物中心来吸引入驻商家,促进新城发展材料二:临港新城(L城)是产城结合的典范。其秉承绿色发展理念,通过铺设由废弃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砖,和覆盖蓝色透水沥青路面实行,道路两旁草木林立,海风婆娑。其森林覆盖率已达50%以上。森林与滴水湖相得益彰,围绕滴水湖,形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区。(2)说明阶段III各个要素流动对中心城区人口拉力作用。【答案】(2)①生产要素向郊区流动,就业岗位增加。或者促进经济发展或者收入增加或者产业转入郊区;②居住要素向郊区流动,改善居住条件。或者增加居住地或者基础设施完善;③消费要素向郊区流动,生活更加便利。或者消费条件改善,布局大型购物中心。【分析】(2)郊区的功能区不断增多,使得生产要素向郊区流动,郊区就业岗位不断增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居民者收入,提高生活水平;随着产业要素的流动,居住要素也向郊区流动,增加居住地基础设施,郊区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随着居住区流向郊区,消费要素也向郊区流动,布局大型购物中心,生活更加便利。1.(2023·浙江·统考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卡塔尔国土面积约1.15万km²,2021年总人口数为265.8万人,其中本国公民只占15%,石油、天然气及其相关产业是其支柱产业。2022年,中国石化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长期购销协议,卡塔尔能源公司每年向中国供应400万吨液化天然气。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1)推测卡塔尔人口的分布及结构特征。2.(2023·河南新乡·统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南沙群岛是南海诸岛中分布海域最广、岛礁最多的一个珊瑚岛群。其中华阳岛是我国驻守的南沙最南端的岛屿.被称为“南海第一哨”.但自然环境恶劣。2014年,为了改善驻岛人员的生活环境和驻岛案件,我国在礁盘西部开挖航道和实施陆域吹填,使华阳岛的陆地面积扩大到0.28km2,成为南沙第七大岛,绿化率达90%以上。附近的美济岛(2022年人口约1.6万人)、渚碧岛(2022年人口约3000人)、永暑岛(2022年人口约1000人)分别建有跑道长3000m左右的机场和港湾港口,相互之间呈品字形的三角关系,这三岛的绿化程度都不高。下列左图示意南海诸岛,右图为美济岛、渚碧岛、永暑岛、华阳岛四岛等比例复合图。(4)说明华阳岛至今没有常住居民的原因。3.(2022·北京海淀·统考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20年,埃及人口总数突破1亿,成为世界上第14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如图为埃及人口分布图。(1)描述埃及人口分布特点,并说出其主导影响因素。4.(2023·重庆万州·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校考三模)阅读下列关于上海市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的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随着城市发展,上海的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上海市个圈层人口密度和人口份额变化表所在圈层人口密度(千人/km2)人口份额(%)1990年2000年2005年2010年1990年2000年2005年2010年中心城核心区55.6440.1635.2134.4721.613.110.78.1中心城边缘区18.4920.5120.0322.0532.830.927.823.6近郊区1.693.183.565.4323.835.539.143.4远郊区0.850.991.181.6621.820.522.424.9(2)分析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3)分析上海市人口和就业密度变化对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5.(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22年3月,印度人口规模达到了14.15亿,超过中国的14.12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2022年5月澳大利亚人口总数2560万,人口增长率1.18%。2022年,印度政府宣布了一项宏伟计划——在2035年之前“大批量生产”5亿大学生!随后澳大利亚联邦教育部长立刻表示,澳大利亚将热心帮助印度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下图为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1)分析悉尼成为澳大利亚人口最多城市的原因。(2)结合材料,对比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差异,分析两国之间迁移人口增多的原因。6.(2023·全国·模拟预测)重庆为三大“火炉”之首,每年盛夏都会出现重庆主城避暑老年大军到纬度较低的贵州避暑。这些老人们既能感受到避暑目的地的清凉,也能享受到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舒适的居住条件。2022年重庆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8.30%。图为贵州省简图。与贵阳相比,分析重庆主城老年人更愿意选择遵义进行长期避暑的主要原因。7.(2023上·山西临汾·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龙湾村地处甘肃黄河南岸,背靠多基岩的山体。改革开放后村民多外出务工,年轻人口大量流失。近年来,龙湾村依托黄河石林的景观优势发展旅游业,重点推进道路工程建设。右图示意龙湾村的位置和周边环境。(2)分析改革开放后龙湾村民主要依靠外出务工获得收入的原因。8.(2023·湖南·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镇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当地居民适应自然环境建造了稻作梯田,有着悠久的稻田农耕文化历史。2005年,该镇的“苗寨吊脚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某研究小组对该镇进行调查,发现19772020年该镇常住人口数量、稻田面积均发生变化(图),且成片的稻田明显减少;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开发出现“人增田减”的现象,且稻田面积减小的地区集中在远离村落和靠近村落的地段。分析近年来该镇“人增田减”现象的原因。9.(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的燕郊,有北京“睡城”之称。睡城”也称“卧城”(图),主要指的是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由于缺乏成熟的城市配套,人口虽大量入住但也就是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照样开车或乘车往市中心赶着上班。每日跨省上班的京漂族们,在燕郊和北京之间的道路上,呈现出明显的“潮汐式”流动。(1)简述燕郊与北京之间人口形成“潮汐式”流动的过程,并分析原因。(2)燕郊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积极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实现职住均衡发展。请结合人口迁移“推拉理论”,从拉力角度分析燕郊今后发展可采取的措施。10.(2022·贵州贵阳·统考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俄罗斯人口2000年为1.466亿,2007年为1.428亿,到2017年为1.445亿。下图示意俄罗斯2017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的空间分布。2019年中俄将双边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双边关系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3)现今俄罗斯人口迁移有向东南部和西南部两个迁移方向。请选择其中一个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答案】1.(1)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城市;外籍劳工为主;青壮年比例大;男性占比大。【解析】(1)结合卡塔尔区域图可以看出,卡塔尔主要城市分布在沿海地区,沙漠地区人口集中于城市,故人口的分布整体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其结构特点,由于卡塔尔“其中本国公民只占15%,石油、天然气及其相关产业是其支柱产业”,人口以外籍劳工为主,青壮年比例大,男性占比大。【答案】2.(4)华阳岛为人工岛,面积狭小,生存空间不足;没有形成经济和产业,无法进行维持居民生存的经济活动;距离大陆十分遥远,往来不便,生活必需品供应困难;淡水资源短缺,环境承载力弱。【解析】(4)根据材料可知,实施陆域吹填后华阳岛陆地面积仍然较小,导致华阳岛的生存空间不足,淡水资源不足,环境承载力低。华阳岛距陆地较远,往来不便,生活必需品供应困难,而且经济活动难以展开,无法给居民提供维持生存的经济活动。3.(1)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尼罗河沿岸、河口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大;沿海(地中海沿岸)地区人口密度较大;沙漠地区人口稀少等。影响因素:水源。【解析】(1)从埃及的自然条件看,埃及有大面积的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沙漠面积广大,水资源缺乏,故可推测埃及人口的分布要受到水源分布的影响,故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人口分布集中。另外河流和海洋的水运便利也是影响其人口分布主要因素之一。总之,埃及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及尼罗河三角洲.广大沙漠地区人口少。4.(1)中心城区就业密度最大,随距离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心城区就业密度下降,近郊和远郊的就业密度上升(2)上海人口不断向外围扩散。其原因是:新城(卫星城)的建设;制造业向郊区转移;交通不断发展。【解析】(1)根据上海市就业密度分布示意图可知,上海市就业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中心城区就业密度最大,随距离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其变化特征为中心城区就业密度下降,近郊和远郊的就业密度上升。(2)读上海市个圈层人口密度和人口份额变化表可知,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密度与人口份额都下降,而近郊区与远郊区都上升了,因此可以判断上海人口不断向外围扩散;其产生变化的原因是:随着新城(卫星城)的建设;制造业向郊区转移;近郊和远郊地区的就业和居住环境得到大大改善。随着交通不断发展,促进了城市不同区域的人口流动,使上海人口不断向外围扩散成为了可能。5.(1)澳大利亚内陆地区荒漠广布,自然条件不适应人类居住,悉尼为亚热带湿润性气候,气候宜人适合居住,水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种植。悉尼为优良海港,海运交通条件优越,所以也是早期殖民聚居地,城市发展历史悠久。(2)澳大利亚为发达国家,地广人稀,人口增长率低,劳动力短缺,政府政策与国家文化欢迎移民,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社会福利与资源更好;印度为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口密度高,环境与社会压力大,经济欠发达,就业困难,收入低,社会福利差,人均资源少;故人口迁徙方向主要是从印度向澳大利亚。【解析】(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可归纳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肥力、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历史等。悉尼是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城市,港口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是澳大利亚交通中心之一;殖民者最早登陆开发建设的城市之一,开发历史悠久;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热条件优越,适合农业开发,发展条件好;澳大利亚大多数地区为干旱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悉尼等几个大城市,使之成为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为发达国家,地广人稀;2022年5月澳大利亚人口总数2560万,人口增长率1.18%,说明人口增长率低,劳动力短缺;澳大利亚联邦教育部长立刻表示,澳大利亚将热心帮助印度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说明政府政策与国家文化欢迎移民;澳大利亚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社会福利与资源更好;印度为发展中国家,2022年3月,印度人口规模达到了14.15亿,超过中国的14.12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众多,人口密度高,环境与社会压力大;经济欠发达,就业困难,收入低,社会福利差,人均资源少;故人口迁徙方向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的印度向经济发达的澳大利亚。【答案】6.遵义与贵阳海拔相当,夏季凉爽;与贵阳相比,遵义离重庆主城更近,交通出行费用较低,老年人往返时间较短;遵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贵阳较低,消费水平较低,符合老年人需求;相对于贵阳,遵义离重庆距离近,与重庆在饮食,居住、语言,精神文化等方面有更多的相似性,更易融合;另外,重庆来的老年人多,更易和谐共处。【解析】避暑地的选择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角度分析。自然因素一般是材料中可以提取的,如气候特点(夏季凉爽),距离等;社会因素主要考虑物美价廉,以及文化相似性,特殊群体的需求等等。本题中根据材料可以判断出遵义海拔也相对较高,夏季凉爽;重庆离遵义更近,加上在生活和文化方面接近,利于老年人避暑;同时,重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高,且重庆地区老年人口较多,消费市场较广,且从重庆来的老年人较多,更容易和谐相处。【答案】7.(2)耕地少,农业产量较低且不稳定;经济落后,乡镇(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滞缓;与当地相比,发达地区工资水平高;人口外迁具有显著的从众、效仿效应。【解析】(2)由于受当地自然条件的限制,该地区耕地较少,难以满足人口对粮食的需求,而且农业产量较低且不稳定,使部分人口外出谋生;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经济落后,乡镇第二三产业发展迟缓,难以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与该地区相比,东部发达地区工资水平更高,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当地人口外迁从众和效仿效应较强,对人口迁出有明显的影响。【答案】8.人增:(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改善;(旅游开发)就业机会增加,人口回流。田减:(距离较远耕作不便)稻田被撂荒成林地、草地;(距离村落较近的稻田因)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占用转变成建设用地,种植结构变化,稻田转变为菜地和果园等。【解析】读“19772020年该镇常住人口数量、稻田面积均发生变化(图)”可知,该镇人口数量呈增加趋势,稻田面积呈减少趋势。根据材料“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开发出现“人增田减”的现象,且稻田面积减小的地区集中在远离村落和靠近村落的地段”可知,因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质量变好;随着旅游开发,就业机会增加,吸引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就业,人口回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稻田经济效益不高,且距离较远的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