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标准规章核心制度_第1页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标准规章核心制度_第2页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标准规章核心制度_第3页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标准规章核心制度_第4页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标准规章核心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雍阳中专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第—章

第一条

为了加强学校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依据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本市中职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

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必需坚持党教育方针,坚持和时俱进和改革创新。以德育为关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关键,全方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三条

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应遵照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校特点,要以社会需要和学生成才愿望为出发点,提升工作效率,维护教学秩序,推进教学改革,全方面提升教育质量。

第四条

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要有利于推进学生有个性全方面发展,拓展其实践创新能力;有利于老师发明性工作,有利于深化改革,有利于和各类教育沟通和衔接,充足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等现代手段,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第二章

教学事务管理

第五条

每学期学校均应依据教育行政部门工作计划和学校教学目标管理基础要求,制订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关键包含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科(室)及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等。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用以确定学校年或学期教学工作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由分管校长提出,经校长办公会议审定后,于新学期开学前下达落实。

教务处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教学工作进展情况确定月教学工作计划。

各教学科(室)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分别由科(室)主任和教研组长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科(室)、组具体情况按学期制订。

第六条

教务处应在放假前编制完成新学期校历和学期教学进程表。其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要求、学校整体安排和各专业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计划),也应结合实习、试验条件等具体情况。校历和学期教学进程表经教务例会讨论、校长办公会议审定后,以学校名义印发至各科(室)实施。

编制校历应注意:

(1)新年开始为9月1日(逢双休日顺延);

(2)每年分为两个学期,共42个教学周,包含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入学和毕业教育、公益劳动、考试和机动时间等(含公休);

(3)寒暑假每年共10周,通常寒假3周(含春节),暑假7周。

学校在编制校历时,因特殊原因要延迟开学或降低教学周数,应事先取得学校主管部门(指区、县教育局,各委、局、控股集团企业及其它主管部门,下同)同意。

第七条

教务处于学校印发校历和学期教学进程表同时,下达新学期教学任务(学期课程设置及老师任课计划)。各科(室)应依据统筹兼顾、新老结合、择优安排、合理负荷等标准对新学期老师任务作出初步安排,并报教务处。老师教学任务须经教务例会讨论调整,分管校长同意后正式确定。教务处应于放假前颁发老师教学任务书,开学后制成各班老师任课一览表,印发各科(室)。

第八条

教务处编制课程表通常应于放假前一周完成,经分管校长审定后在放假前将老师课表先分发至每一位任课老师。课程表包含学校总课程表,分班课表和老师课表等。课程表一经排定公布不许可轻易变动。学校应建立“排课、调课、代课及停课制度”。

第九条

教务处应常常检验各班级教学日志填写情况,用以考评学生出缺勤情况、老师讲课情况和统计老师工作量。

第十条

教学例会制度包含教务例会和教研组长会议、老师和学生座谈会等,关键用于部署和检验各项教学工作,立即分析、研究和处理教学中出现多种问题,落实整改方法,重视实效,并要有明确议题和过程统计。教务处、各教学科(室)应定时召开老师、学生座谈会,听取老师、学生对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意见和要求,并作为期末考评老师工作依据。

第十一条

学校应认真落实实施教育行政部门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要求,做好学生入学和注册、成绩考评、升级和留级、转学和转专业、休学复学和退学、纪律和考勤、奖励和处分、毕业和结业等学籍管理工作,并设专员负责学生学籍档案及电子注册等工作。

要主动进行制度创新,实施灵活学制和学习方法,有条件学校全部应试行学分制,为学生个性发展、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发明条件。

第十二条

选择教材应依据各专业培养目标、业务规格和教学要求,通常应选择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统编教材,和相关行业规范教材;无对应统编教材时,可选择基础符合教学纲领要求其它教材,或按教学纲领要求自编校本教材(讲义)。老师提出选择教材须经教学科(室)主任同意,自编校本教材(讲义)应由教务处会同各教学科(室)统筹安排,并报分管校长同意。要加强对教材使用管理,制订教材管理制度,要逐步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在教授指导下教材选择制度。

学校应依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新要求,主动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应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含有职业教育特色课程和教材,制作各类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第十三条

学校应建立和健全教学档案制度,教学档案包含教学文件档案、教务工作档案、学籍管理工作档案、教研和教改工作档案和老师业务档案等。教学档案应由专员负责管理,并按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对教学档案搜集、保管和利用等作出要求,使教学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愈加好地为教学服务。

第十四条

学校应有计划地常常组织教学检验,并自觉接收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机构及学校主管部门组织教学检验,以落实培养目标,稳定教学秩序,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检验应把常常性和阶段性检验结合起来,期初查准备,期中查进程,期末查效果。

第三章

教学文件管理

第十五条

专业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组织和安排教学工作依据,分为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行业制订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指导性教学计划),学校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市场需求等实际情况制订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两种。

制订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要遵照教育部相关制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标准意见,参考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指导性教学计划),通常由教务处会同教学科(室)在市场调研基础上于新生入学前3个月提出,经分管校长审定,校长办公会议讨论经过后实施,并报学校主管部门立案。

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通常由说明和表格二部分组成。说明部分包含专业名称;招生对象和学制;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等内容,各部分内容均应用简明扼要文字描述。表格部分包含教学活动时间分配(按周)表、课程教课时间安排(教学进程表)和实践教课时间表等。

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在实施时必需保持其严厉性。

依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改变情况,学校能够在确保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前提下,调整专业服务方向,在课程设置、教学步骤、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灵活性和机动性,但必需推行调整手续,预防专业教学方案(教学计划)实施随意性。

第十六条

课程标准(教学纲领)是组织教学工作,检验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选编教材和装备教学设施依据。应表现培养目标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基础要求,并要求课程性质、目标、内容,和提出教学和评价提议。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要求开设课程(包含实践性课程),均应有对应课程标准或教学纲领。

文化基础课采取教育行政部门颁发课程标准(教学纲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采取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行业颁发课程标准(教学纲领);尚无教学纲领课程,或在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方面已作较大改革课程,应由学校根据教学纲领统一体例组织自编纲领,并经相关教授论证后实施。

任课老师、教研组和各教学科(室)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领)组织教学,同时激励老师在完成基础要求前提下补充新知识,充实新内容。

第十七条

学期讲课计划应认真实施课程标准(教学纲领),表现课程教学内容和进度要求。学期讲课计划由任课老师结合实际,根据统一要求编写。同教材、同进度者,应使用同一份学期讲课计划。

任课老师必需根据学期讲课计划组织教学,如确有必需调整,须事先经相关教学科室或教研组同意,报教务处立案。若教学内容、教课时数有较大变动时,须经分管校长同意。

第四章

关键教学步骤管理

第十八条

老师应认真备课进教室。备课应备纲领、备教材、备学生、备社会,并依据学期讲课计划,于每次课前认真撰写一个较为完整教案。

教案通常应包含首页、备课笔记和教学后记三个部分。首页应反应教学基础要素;备课笔记应反应教学基础内容和因材施教构想和创意;教学后记应反应教学得失和改善方法。

任课老师在学期开课前必需备有二周以上教案,平时亦应有最少一周提前量,不准无教案或沿用教学内容过时教案上课。激励老师应用计算机进行电子备课,重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

第十九条

老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教学,确保所授知识及技能思想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充足发挥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主渠道作用。老师讲课基础要求是:条理清楚,概念明确,关键突出;语言正确,精炼、生动;板书繁简适度、工整有序。

要表现职业教育特点,落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标准,重视学生智力开发和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要树立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基础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主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广泛采取直观教具、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仿真技术和电化教学设施进行教学。实践性,工艺性较强课程内容,要到试验室(实训室)或生产、技术、管理、服务工作现场去上,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要求。

第二十条

老师应结合教学进度,组织有效课外教导和答疑,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要认真部署作业和批改作业。老师对部署作业应预先试做,立即批改,严格要求,要评出成绩或写出评语,以此作为评定学生平时成绩依据。

第二十一条

要采取选修课等多个多样形式充实丰富第二课堂,充足利用学校多种教育教学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课外学习活动,以拓展学生学习时空,让学生有选择地自主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促进全方面发展。

第二十二条

试验员或任课老师应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纲领)和试验指导书要求,认真做好试验课准备、讲课、指导和批改试验汇报等项工作。让每一个学生全部能按纲领要求时间充足动手,独立操作,养成严厉认真、实事求是科学作风。

通常有条件专业可将试验单独设课,单独考评,单独记分,并编写对应试验课教材。同时还要注意加强综合性试验训练,提升学生试验能力和专业技能。

除试验课外,试验室应发明条件向学生开放。

第二十三条

实习按其性质和任务通常可分为认识实习、教学实习(实训)、生产实习、专业劳动和毕业实习(综合实习)等。

认识实习是经过参观和现场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专业,取得和本专业教学相关比较全方面感性知识,为后继课程教学打好基础实践性教学步骤。

教学实习(实训)是依据纲领要求要求,在校内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本专业所必需专业技能基础训练实践性教学步骤。

生产实习和专业劳动通常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是学生对本专业所包含关键岗位生产劳动或结合生产过程,学习操作技能,培养生产和服务能力实践性教学步骤。

毕业实习是一个综合性实习,也称综合实习,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理论和基础技能分析、处理生产、技术、服务及管理工作中多种实际问题,提升实际工作能力,为就业、创业作好准备。

不管何种实习全部必需根据专业教学实施方案(专业教学计划)安排和实习纲领要求进行,并遵守劳动、人事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实习相关要求。各教学科(室)应依据学校和实习地点具体情况,于实习前提出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关键内容有:(1)实习性质、目标和任务;(2)实习内容、方法和时间分配;(3)实习组织和轮换,指导老师分工和安排;(4)实习考评、实习成绩评定措施和评分标准,(5)实习安全和保障方法等。实习计划须经教务科(教导处)审核,分管校长同意后实施。

凡有条件学校(专业),全部应经过实习让学生能取得对应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四条

社会调查、课程设计是结合课程教学安排一个实践性教学步骤。社会调查目标性要明确,并应有具体调查提要和切合实际日程安排。指导老师要组织学生深入实际,深入市场,掌握第一手材料,学习调查研究方法,认真指导学生写好调查汇报。课程设计题目,由任课老师依据教学纲领要求选定,努力争取经典、实用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十五条

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前最终一次综合性实践性教学步骤。要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基础教学要求,紧密结合职业岗位实际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指导老师由本专业专业课老师担任,也可聘用有经验工程技术人员和其它专业人员担任。

第二十六条

对学生学业检验和成绩评定应严密组织,科学管理,以保持学业检验和成绩评定工作严厉性,充足发挥其激励和导向作用,调动广大师生教和学主动性,树立良好考风和学风。要不停改革和完善学业检验方法,增强其促进学生发展、老师提升和改善教学实践功效。对有条件课程应实施“教考分离”;专业和实践教学学业检验应争取用人单位共同参与。

第五章

老师教学业务管理

第二十七条

学校要依据学校发展计划和对老师基础要求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和老师培养计划,并落实到人。要主动开展以骨干老师为关键全员培训,提升老师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批含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骨干老师和学科、专业带头人,建设一支年纪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师资队伍。老师应依据学校和各教学科(室)要求,制订个人提升计划,并完成要求“五年一轮”老师职务培训任务。

要不停加强对老师职业能力培养,组织她们参与对应生产实践、试验室等工作,取得“双师型”教学能力。对尚不宜开课老师、尚不含有合格条件试验员和实习指导老师,应限期提升;不含有老师素质应调任其它工作。

第二十八条

学校应落实竞争上岗、择优聘用标准,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对老师(包含试验员、实习指导老师)实施全员聘用制。要吸引和激励企机关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人员担任专、兼职老师,提升含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老师百分比。聘用专、兼职老师任教应有对应规范管理制度,其聘用措施和教学工作要求应和在职人员相同。

第二十九条

学校应建立和健全老师(包含试验、实习指导老师)工作考评制度。对老师考评应以老师职业道德要求及工作规范、各级老师职责为依据。依据日常检验和定时考评相结合标准,学校应有计划地每十二个月按老师任职条件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措施对全体老师考评一次。

要成立以校长为首校考评委员会,由教务科(教导处)或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