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德阳二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四川省德阳市德阳二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四川省德阳市德阳二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四川省德阳市德阳二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四川省德阳市德阳二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阳二中教育集团2024年春期八年级半期测试语文试卷一.语言知识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迁徙(xí)狩猎(shòu)山麓(lù)风雪载途(zài)B.幽悄(qiǎo)家誊(quàn)缄默(jiān)戛然而止(jiá)C.衍射(yǎn)悬殊(sū)龟裂(jūn)装模作样(mó)D.撺掇(cuān)冗杂(rǒng)羁绊(bàn)翩然归来(piān)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缈远怅惘不可遇期垂珠联珑 B.雾霭砂砾叹为观止人情世故C.争讼帷幕翩然归来万籁俱寂D.辐射清冽悄怆幽邃消声匿迹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的益处,大能大到使人大彻大悟,痛改前非,走向光明之路取得成功。B.“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很多城市开展,成都不少大楼景观灯同时熄灭,戛然而止。 C.不法分子利用社交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D.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新冠疫苗在国内外推广使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日益得到专业人士认可。B.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双减政策,旨在以有效增加学生的休息时间为目的。C.目前,5G基站太少,5G服务常出现网络信号不稳定、覆盖范围小、信号质量差。 D.古籍数字化,不仅向世界传播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利于走进寻常百姓家。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②这本书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产生了很大影响。

③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④朱自清不仅是在新诗和散文创作上卓有成就的文学大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典文学有深入研究的学者。A.①③④②B.④①③②C.④①②③D.①④③②6.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发挥劳动育人的价值导向作用,某中学对学生家务劳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如图。根据统计结果,学校团委拟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3分)【图表分析】请你根据如图数据,写出两条反映学生家务劳动问题的调查结论。要求:语言简明,每条不超过25字。二、现代文阅读(37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7—9题。(9分)呦呦之蒿,中国神药杨先碧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②青蒿素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使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7.下列对“青蒿素”相关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是疟疾的“天然克星”。B.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C.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效果显著,即将形成产业化生产。D.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也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8.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青蒿素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最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传染病。B.屠呦呦团队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C.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浸渍法提取,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D.青蒿素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疟原虫细胞产生一定影响。9.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引用诗经的话语,解释了青蒿素名字的来源,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青蒿素”,激发读者阅读兴趣。B.第②~③段详细的给读者介绍了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形态和治疟原理。C.第④段列举了青蒿素在柬埔寨治疗疟疾大显神威的例子,说明了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使说明更生动,增强了文章说服力。D.第⑤段说明了青蒿素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但是化学合成青蒿素收效好且回报率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10—12小题。(9分)材料一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质的跃迁,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推动力。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是包容了全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意味着生产力水平的跃迁。传统生产力推动的经济增长是依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大量投入的水平型扩张,不仅严重依赖要素投入,而且生产力发展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都较为缓慢。新质生产力驱动的产业发展降低了自然资源和能源投入,使经济增长摆脱了要素驱动的数量型扩张模式。而且与传统生产力的发展依靠渐进型的增量式创新不同,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源自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和对原有技术路线的根本性颠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批颠覆性技术群。(摘自人民论坛网,有删减)材料二步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型技术蓬勃兴起,万物互通智能智造,人类生产生活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阶段。比如时下流行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它们有可能颠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技术形式的新质生产力,会带来不同于以往的发展变迁。生产力迭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内生引擎。抓住生产力转型升级的契机,就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摘自《北京日报》,有删减)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得到高度重视,广大青年人才被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和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全力托举他们在科技创新创造活动中挑大梁、当主角。一方面表现在我国青年科技人才规模快速增长,2012年至2021年期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量由416.7万人增长到858.1万人,增加441.4万人,年均增长7.67%。同期,自然科学领域博士毕业生总人数超过45万人,年均增长率4.73%。另一方面,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实施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80%以上。北斗导航、探月探火等重大战略科技任务的许多项目团队平均年龄都在30多岁。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新兴产业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可以看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青年科技人才是重要依托。(摘自光明网,有删减)10.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质的跃迁,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推动力。B.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技术形式的新质生产力,会颠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不同于以往的发展变迁。C.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得到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规模快速增长,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实施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D.新质生产力是包容了全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意味着生产力水平的跃迁。11.请选出下列对三则材料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材料一中加点字“严重”表程度,写出传统生产力对要素投入的依赖程度之深,从而突出新质生产力使经济增长摆脱了要素驱动的模式。B.材料二中的句子“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C.材料三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D.由材料可知,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转型变革的必然趋势,青年科技人才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依托。1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请联系文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青年学子应如何承担时代的使命。(3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小题。(19分)秦腔社戏,村庄消逝的年味

吕高翔ㅤ①正月的黄土高坡,虽已过立春节气,但寒意仍没有退去,田野山坡和背阴的地方,依然留存白雪的印迹。经过漫长寒冷的冬季,早春时节,吕家窑逐渐苏醒,明媚的春光正唤醒冬眠的村庄。

ㅤㅤ②“咣咣……”一阵干鼓的脆响,伴随板胡尖细的声音,从喇叭里传开来,回荡在村庄的山头沟壑之间,这是秦腔戏的早场开唱了。“走,看戏去!”喝过罐罐茶的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赶往戏场。故乡农村的戏,唱的是秦腔,听父辈们讲,这是给“家神”“山神”唱的戏,叫“过会”或“唱戏”,每到准备唱戏的时候,由村里推举德高望重或年长者担任会头,负责组织和筹备事宜。一般在农历正月上旬开唱,为期三至四天。主要是祈福,以求新年神灵护佑村庄,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ㅤㅤ③村里唱的秦腔戏并非真人表演的大戏,而是叫“木脑壳”,祖辈们一直都是这样叫法,便沿袭下来。其实就是由人操纵的木偶,木头人偶都是画好的脸谱,有须生、青衣、老旦、花脸等角色,轮到人物出场时,给木偶换上不同角色的服饰。

ㅤㅤ④父亲是一位忠实的秦腔戏迷,但有闲暇,都会去看戏。我对秦腔是没什么兴趣的,但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对人物也有些粗浅的认知。记得小时候,父亲带我去看戏,我骑在父亲的肩膀上,等到皇帝扮相的角色出来时,我喊道:“出来啦,出来啦。皇上出来啦!”在舞台前方拥挤的人群中,引来惊讶的目光,许多如父辈的长者纷纷惊奇地问父亲:“你娃多大了,这么大点就认识皇上了。”父亲说三岁了,人群里有人赞叹:“三岁的娃能看戏,认识皇上出来了,不得了啊。”我和父亲聊天时,每提及此事,父亲脸上洋溢着笑容。

ㅤㅤ⑤秦腔社戏的一些故事,都是听父亲说起,有《三娘教子》《三滴血》《四郎探母》《打金枝》《狸猫换太子》等等。我也常常惊讶于父亲不识字,咋能记住一些戏词。父亲有时下地干活时,会唱一段秦腔,他会给我讲里面的情节故事,历史、人物以及背景等。父亲讲的戏曲故事,让我很受启发,我从故事里明事理,辨别是非曲直、善恶,还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后来,我上了中学,学习历史后,越发敬佩父亲对历史的了解,觉得看秦腔还能增长历史知识。

ㅤㅤ⑥最令我感兴趣的是戏场里的美食,有凉粉、面皮、瓜子、花生、糖果,有香甜的麦酒、蜂蜜粽子,还有各式各样的小玩具。我和小伙伴们在戏场里追逐嬉戏,在人群的缝隙里穿梭,围着戏台转圈跑,捉迷藏,根本不会关心戏里唱的是什么。每到唱戏的时候,戏场便是我和小伙伴们的狂欢之地,我们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不用写作业,可以任性地追逐嬉闹。我们还会到戏场周围的小摊上买气球,买糖果,买玩具等。

ㅤㅤ⑦每逢白天看戏,乡邻们扶老携幼,从村子的四面八方涌向戏场。有的老人拄着拐杖,穿着厚厚的棉袄;有的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孩子,身边跟着一个孩子……人群密集地挤在舞台前方,在戏场里寻求这份难得的热闹。那是快乐的童年记忆,是乡村难忘的年味。

ㅤㅤ⑧儿时,父亲为我讲解秦腔社戏的故事,也是如今我为儿子所做之事。讲秦腔社戏的故事,成了我迎接春天的仪式感。

ㅤㅤ⑨可是,有一年回老家,村庄比往日多出几分静谧。山上又有一些住户搬迁至山下,一些老宅的断壁残垣似在倾诉往日欢乐的场景。儿时走过的小路早已荒废,荒草遍地,恣意疯长。曾经作为戏场的碾麦场已复耕还田,种上庄稼。冬日的黄土高坡略显萧条。北风从山野吹过,带来一阵寒凉。我常年在外工作,已有多年没有看过木脑壳的秦腔社戏,如今的乡村更是看不到了。听乡邻们讲,秦腔社戏停唱好几年了,看戏的人越来越少,以后不再唱,过年时节也听不到欢快的锣鼓声。

ㅤㅤ⑩秦腔社戏如同一场轮回,在烟火人间从兴盛走向消逝,从热闹走向宁静,伴随消逝的童年,沉寂在过往的岁月里。

13.下列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B.故乡农村“秦腔社戏”的开唱,是为了祈求新年神灵护佑村庄。C.第④段中“我”受到称赞,父亲洋溢着笑容为“我”感到自豪。D.经过耳濡目染,儿时的“我”明白了秦腔还能增长历史知识。

14.阅读第⑤—⑦段,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所写的几件事。(2分)

父子看戏→①→②→村民看戏

15、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6分)

①早春时节,吕家窑逐渐苏醒,明媚的春光正唤醒冬眠的村庄。(赏析描写)(3分)

②我喊道:“出来啦,出来啦。皇上出来啦!”(赏析句式)(3分)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17、小语推荐本文为八下第一单元的拓展阅读材料,你认为是否合适?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主旨,参考【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分)

【链接材料】

ㅤㅤ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节选自第一单元单元导语)三、古诗文阅读(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8—21小题。(15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六一居士初谪①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②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者乎?而屡易④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节选自欧阳修《六一居士传》)【注释】①谪:贬谪。②颍水:地名。③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④易:改换。1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便要还家同“邀”,邀请B.未果,寻病终寻找C.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改变D.而屡易其号多次19.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忘路之远近

B.老于此五物之间C.吾固知名之不可逃D.聊以志吾之乐尔20.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神秘虚幻的故事。B.乙文中“醉翁”和“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前者用于他在滁州知州时,后者用于他准备退休定居颖水之后。C.甲文桃花源中人物热情好客,短短的“不足为外人道也”几个字却能表现出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D.两文都表现出对恬淡闲适、怡然自得美好生活的向往,甲文通过叙述故事,虚构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乙文采用主客间答的形式,诙谐、幽默地表达对即将到来的退休后闲适生活的向往。21.翻译下列句子。(6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二)古诗词鉴赏。太原早秋李白岁落众芳欧,时当大火①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释】①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尼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时当大火流”,即时当夏历七月之后。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众芳欧”和“大火流”含蓄地交代了诗歌所描绘的季节。B.颔联“早”“秋”二字巧妙点题,从视、听角度写出太原早秋的特点,“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C.颈联两句梦境与现实相互交织融合,诗歌由前两联的写景转入抒情。D.前人评价本诗“健举之至,行气如虹”,说明作者虽然心绪不高,此诗格调自高,带有边塞诗的雄健之气。23.请从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一句。(3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2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