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0分)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2分)语文学习活动从朗读开始,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A.朗读时,有同学给诗句中的重点字词注音:挑tāo兮达tà兮,在城阙què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B.朗读时,有同学这样处理停顿: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C.朗读时,有同学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句读得语速稍慢,读出了怅惘之情。D.朗读时,有同学为读出《关雎》第三节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悦,他这样处理重音: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2.(2分)书写古诗活动中,有同学分辨不清“州”和“洲”,请你帮他将这两个汉字,分别填入相应方框内。A.芳草萋萋鹦鹉□B.试倩悲风吹泪过扬□C.在河之□D.思君不见下渝□3.(2分)有同学整理诗句时,漏掉了诗句末尾两个词“紫”和“黄”,请你将这两个词还原到诗句中。暗暗淡淡□,融融冶冶□。4.(3分)有同学在诗词活动中写了下面一段话,发现画线句有用词不当的地方,请你改正。中华诗词经久不衰,在于它凝练、深情、隽永,更在于它能彰显民族精神,传承文化精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是游子对故乡的牵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母亲对孩子的思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将帅对国家的执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志士对理想的忠诚。各种真情的流露不禁使人为之感动,一种抵挡不住的力量会渗进你的心田而被感化。5.(3分)有同学在搜集“古诗句在生活中的运用”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某公司在年终民主生活会上,广泛征求员工们的意见。有一位刚进公司不久的大学生,敏锐地看到了公司分配制度上的不合理,便借用了宋代诗人张俞《蚕妇》中的诗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注:“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意思是:全身穿着绫罗绸缎的人,都不是养蚕的人。)请你结合这两句诗,具体说说这位大学生想表达的观点。6.(8分)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文”的环节中,有同学以“物”为题辑录了一组古诗文。请你将相应的句子填到横线上。①,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闻水声,②(《小石潭记》),自将磨洗认前朝③(《赤壁》)④,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头搔更短,⑤(《春望》)报君黄金台上意,⑥(《雁门太守行》)⑦,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⑧,悠悠我心。(《诗经·郑风》)二、阅读与鉴赏(45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7.(2分)“问归期”却“未有期”,正如《诗经·关雎》中的主人公:“,”求而不得一样苦闷。8.(2分)“巴山夜雨”并不是很大,却用“涨秋池”将诗人内心的煎熬表现出来,传达出诗)之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令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B).”(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订止宫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①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而至(C),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D)。常意天壤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节选自苏轼.《和陶桃花源并引》)【注释】①醯(xī):醋.9.(2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词语解释根据语境推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语法分析推测此中人语云迁移课内字词或至百二三十岁双音节词推测道极险远10.(2分)请将“矣”“然”“也”“焉”还原到文中括号内。A.()B.()C.()D.()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12.(2分)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3.(2分)请从甲文中找出表明渔人所见的应是避乱之人的子孙的语句。14.(4分)陶渊明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苏轼在《和陶桃花源并引》中认为,桃花源并非虚构的仙境,应真实存在过。他如何证明的?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文字与人工智能①最近到处都在谈论ChatGPT,这一人工智能技术集合了搜索引擎、语言文本处理等多项功能,被认为是堪比工业革命的事件。有人甚至称之为“文科终结器”,因ChatGPT除了能与人类聊天交流,还能完成写邮件、情书、诗歌、法律文案等日常所需的文字内容、于是,许多人既兴奋于ChatGPT的颠覆性突破,心理上又惶恐忐忑,担心Al会在工作上取代人类,也疑虑未来是否还有学习人文知识的必要。②就像前些年横空出世的AlphaGo对棋牌类竞技几乎形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我对有可能替代人类写作的AI技术一直很留意。过去也有过几款融汇了海量数据的AI能够生成文字,但“仿真度”与人类写作还是有不小差距,有经验的人能从是否合平语法的流利程度上轻松看出技术痕迹。ChatGPT更为出色,写出的一些短文已近无可挑剔。如ChatGPT写春雨:“早春的雨,带来了一种清新的气息。滴答滴答的雨声,使人心情舒畅……”其强大的信息收集归纳能力令人惊讶,甚至会“用典”,知道下雨的滴答声经科学研究是一种粉红噪音,会被人解读为一种没有威胁的信号,由此心情平静舒畅。③又如ChatGPT诠释节日的重要性:“人们需要节日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停下来放松、庆祝和团聚的机会,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并为人们提供一个感恩和纪念的时刻。节日还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提高人们的心情,并为人们带来乐趣和欢乐。”虽然不算出彩,但文从字顺,可谓至今表现最优秀的AI文字生成系统,尤其想到以后ChatGPT还会被开发出语音和图像功能,很多人的反应都是既赞叹又觉可怕。④不过,我从震撼中缓过神来之后,也渐渐发现了一些不同。ChatGPT生成的文字,多是泛泛之谈,虽然表达四平八稳,但言之无物,缺乏例子、故事、个体的经验意识以及个性张扬的风格,说明人工智能尚无法理解人生层面或知识层面的特有况味。人工智能会在未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ChatGPT当前在文字生产上彻底取代人类、成为“文科终结器”,尚言之过早。⑤普林斯顿大学进化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赖特(RobertWright)的著作《非零和博弈:人类命运的逻辑》认为,人类历史上不断上升的人口,以及由文字、道路、印刷术等新技术的推动,产生了许多零和冲突。这些负面影响既是暂时的挫折,有时也是进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人类从新技术中也提升了自己的认知能力与劳动力,成功进行社会分工。⑥ChatGPT真正让人担心的威胁,是产生的海量文字信息,有可能会让更多人失去对文字质量的甄别能力。数据显示,2020年的网络数据相当于地球上80亿人人均300万册图书的内容,如今每10分钟,就能产生过去一万代人类创造的信息量总和。但文字语言是一种有分量的表达,现代人接触的信息越多,从技术环境中甄别出有效资讯的难度就越大,文字的分量也会逐渐减重失色。经过机器学习和定向内容算法的引导,人们的固有信念、感受或倾向都会被强化。而人在信息回音室里待久了,会变得难以辨别是非、优劣。同理心缺失,失去自身的独立判断与思考能力。⑦对于写作者来说,ChatGPT的出现是竞争,也是挑战,每一个写作者都必须同时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文字能力,才能提供更具价值的文字贡献。有时候,被时代潮流推动的成长是痛苦的,但也是“重估一切价值”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文/陶琦《联谊报》,有删改15.(2分)下列对“ChatGPT”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ChatGPT是集合了搜索引擎、语言文本处理等多项功能的人工智能技术。B.ChatGPT能完成写邮件、情书、诗歌、法律文案等日常所需的文字内容。C.ChatGPT有强大的信息收集归纳能力,但有经验的人能看出技术痕迹。D.ChatGPT表达四平八稳,生成的文字,无法理解人生层面或知识层面的况味。16.(3分)“ChatGPT”面世后,有同学打算用“ChatGPT”写作文,请用文中内容给他讲讲“ChatGPT”的不利影响。17.(2分)结合全文,说说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如何应对“ChatGPT”的挑战和考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再大的空间也会被塞满②当初买这部手机时,就考虑到内存一定要大,所以买了128G的。以为这足够用了,没想到,才两年,它竟然满了。③赶紧清理一下吧。各种平台的聊天记录、浏览痕迹,先清理一遍。这很容易,但腾出的空间并不大,占用空间最大的,是手机相册。虽然像素高,但一张照片也就几十个MB,怎么就将内存都占用了呢?④打开相册,我惊呆了,两年来,竟然拍了上万张照片。难怪内存空间都占满了。⑤为了能让手机继续工作,删吧。⑥删照片,真是一项烦琐而痛苦的工作。有的照片,比如一些截屏什么的,没什么保留价值,直接就删除了。难的是,同一个景点,同一个场景,或者是同一个人的照片,你要打开了一一细看,才能确定保留谁,删掉谁。而这样的照片,太多太多.⑦比如有一组拍落日的,前后拍了上百张,取景、角度、效果,其实都差不多,留下一两张就可以了,别的都可以到除掉。当初拍照时,为了留下落日最美好的瞬间,“咔嚓咔嚓”,拍了一张又一张,反正不像以前拍照那样消耗胶卷,不心疼。再比如一次旅游,给妻子拍照,仅在一个景点前,拍了几十张,为什么要拍这么多?原因很简单,希望能拍出妻子最美的状态而自己的拍摄水平又有限,那就多拍几张,总有一张是令她满意的。⑧就这样,一日日下来,手机里积攒了无数的照片。而其中的大多数照片,都是重复的,相似的,大同小异的。以为手机空间足够大,全都保留下来了,现在再拍的时候,又遭选择之苦,难以取舍。⑨删了一下午,耐心全无,后来索性见到重复的,直接删除大部分,只随意保留两三张。这下快意多了,竟然也没什么遗憾和心疼。⑩我发现身边很多人跟我一样,自从用手机拍照后,都变得大方多了,豪爽多了,任性多了。有人能对着一片叶子,拍下几十甚至上百张照片。当存储空间足够大,又不必耗费什么成本的时候,人就会变得恣意。用手机拍照片是这样,别的方面也是。⑪;当我们身体还健朗的时候,我们会熬夜,吸烟,酗酒,肆意糟蹋自己,我们以为自己的肌体会永远像现在这样充满活力,不知疲倦,不会垮掉;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很多人就会毫无节制地将日子耗费在一些无趣无谓的事情上,日复一日,如同一日。⑫我们以为,我们的路还很长,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我们有足够的资本,我们有无尽的未来,却忽视了这一点,即使再大的空间,也会有被塞满的时候;即使再漫长的岁月,也会有走到尽头的那一天。⑬而最不堪的是,当我们有限的生命,寤满了重复的、雷同的、毫无新意的日子的时候,那些真正鲜亮的、有意义的时刻,可能反而像手机里存储的那些照片一样,被彻底淹没了,无法焕发它应有的光彩.(文/孙道荣,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18.(2分)阅读文章①—⑤自然段,说说作者面对“手机内存已满”采取了哪些做法?19.(2分)第⑥段中说“删照片,真是一项烦琐而痛苦的工作。”简述作者这样说的原因。,20.(2分)第⑩段中说“自从用手机拍照后,都变得大方多了,豪爽多了,任性多了。”结合语境理解这句话的含意21.(3分)根据句意,在第⑪段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之与后面的语句构成排比..22.(3分)结合全文,说说文章以“再大的空间也会被塞满”为题,意在提醒我们什么。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3~26题。【甲】《史记》,汉司马迁著。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景帝中元五年(西元前一四五)生,卒年不详。他是太史令司马谈的儿子。小时候在本乡只帮人家耕耕田放放牛玩儿。司马谈做了太史令,才将他带到京师(今西安)读书。他十岁的时候,便认识“古文”的书了。二十岁以后,到处游历,足迹遍布天下。他的出游,相传是父亲命他搜求史料去的;但也有些处是因公去的。他看到了好些古代的遗迹,听到了好些古代的轶闻;这些都是活史料,他用来印证并补充他所读的书。他作《史记》,叙述和描写往往特别亲切有味,便是为此。他的游历不但增扩了他的见闻,也增扩了他的胸襟;他能够综括三千多年的事,写成一部大书,而行文又极其抑扬变化之致,可见出他的胸襟是如何的阔大。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宫刑。宫刑是个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他灰心失望已极,只能发愤努力,在狱中专心致志写他的书,希图留个后世名。过了两年,武帝改元太始,大赦天下。他出了狱,不久却又做了宦者做的官,中书令,重被宠信。但他还继续写他的书。直到征和二年(西元前九一),全书才得完成,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他死后,这部书部分地流传;到宣帝时,他的外孙杨恽才将全书献上朝廷去,并传写公行于世。汉人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太史公记》《太史记》。魏晋间才简称为《史记》,《史记》便成了定名。【乙】《汉书》,班固著。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光武帝建武八年(西元三二)生,和帝永元四年(西元九二)卒。他家和司马氏一样,也是个世家;《汉书》是子继父业,也和司马迁差不多。但班固的凭藉,比司马迁好多了。他曾祖班斿,博学有才气,成帝时,和刘向同校皇家藏书。成帝赐了他全套藏书的副本,《史记》也在其中。当时书籍流传很少,得来不易;班家得了这批赐书,真像大图书馆似的。他五岁时随父亲到那时的京师洛阳。九岁时能作文章,读诗赋。大概是十六岁罢,他入了洛阳的大学,博览群书。他治学不专守一家;只重大义,不沾沾在章句上;又善作辞赋。为人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骄人。在大学里读了七年书,二十三岁上,父亲死了,他回到安陵去。明帝永平元年(西元五八),他二十八岁,开始改撰父亲的书。他觉得《后传》不够详的,自己专心精究,想完成一部大书。永平七年(西元六四),班固三十三岁,在兰台重新写他的大著。兰台是皇家藏书之处,他取精用弘,比家中自然更好。章帝即位,好辞赋,更赏识班固了。他因此常到宫中读书,往往连日带夜地读下去。大概在建初七年(西元八二),他的书才大致完成。那年他是五十一岁了。班固死后,《汉书》的稿子很散乱。他的妹子班昭也是高才博学,嫁给曹世叔,世叔早死,她的节行并为人所重,当时称为曹大家。这时候她奉诏整理哥哥的书;并有高才郎官十人,从她研究这部书经学大师扶风马融,就在这十人里。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那时还未完成,她和马融的哥哥马续参考皇家藏书,将这些篇写定,这也是奉诏办的。《汉书》的名称从《尚书》来,是班固定的。他以断代述史,起于高祖,终于平帝时王莽之诛,共十二世,二百三十年,作纪、表、志、传凡百篇,称为《汉书》。班固著《汉书》,虽然根据父亲的评论,修正了《史记》的缺失,但断代的主张,却是他的创见。他这样一面保存了文献,一面贯彻了发扬本朝功德的趣旨。所以后来的正史都以他的书为范本,名称也多叫做“书”。节选自《经典常谈》长江文艺出版社下面表格展示了同学们研读《经典常谈》的部分成果,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23.(2分)常识理一理书名作者写书原因体例书名确定《史记》司马迁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后人《汉书》班固子承父业班固24.(2分)写法品一品《史记》和《汉书》叙事写人的技巧大体是相同的,结合文段完成下表。《史记》《汉书》_____________,偶有议论,善用散行文字。叙述详而有体,多用排偶,文字趋向骈体。25.(2分)人物评一评司马迁和班固两人都经历了牢狱之灾,但各自的原因不同。司马迁班固班固的儿子和奴仆仗势欺人,奴仆醉酒后辱骂洛阳令;洛阳令怀恨在心,在窦宪谋反事情败露后,借机逮捕了班固。26.(2分)内容说一说《史记》和《汉书》是“正史”的源头,一成了文学的古典。仿造示例完成下表。《史记》《汉书》创立了“纪传体”,叙事自皇帝以来到汉武帝时代,上下三千多年。三、表达与交流(55分)27.(5分)“古诗苑漫步”语文学习活动结束后,有同学下载了校图书馆APP,想利用它阅读柳宗元的诗文,请你根据下图,向大家介绍APP的使用流程。28.(50分)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任务一:《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杰里叫来了“我”的父亲,使“我”最终脱离了险境;《社戏》中的双喜说服了外祖母和母亲,让“我”顺利地去看了社戏……其实,成长路上,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同伴,他们或给予帮助,或鼓励,或陪伴……请以“有这样的同伴,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任务二:随着个性心理逐渐成熟,青少年由之前从家庭中寻求支持转向愿意与同伴交流心声,听从同伴建议。在与同伴交往中,你有哪些困惑呢?请你给学校“心灵驿站”的老师写一封信诉说自己的困惑和经历。任务三:同伴压力是指为了被同伴接纳认可,而选择按照同伴规定的规则去思考或行动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压力。积极同伴压力可以促进我们在良性竞争中努力学习,消极同伴压力则会促使我们做出一些不理智的盲目的服从行为,如说脏话、偷东西、搞破坏、考试作弊、校园欺凌等。对此,你如何看待“同伴压力”?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2分)D(友)2.(2分)A.洲B.州C.洲D.州(每空0.5分)3.(2分)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每空1分)4.(3分)“牵挂”和“思念”互换位置,“执着”和“忠诚”互换位置。(找出错误处得1分,修改正确得2分。)5.(3分)这位大学生想表达的观点是公司在分配制度上存在不合理现象。“遍身罗绮者”是说公司里有些给予了较高待遇的人;“不是养蚕人”是说这些人却不是公司中真正的辛劳者或作贡献较大的人。6.(8分)①尝贻余核舟一②如鸣珮环③折戟沉沙铁未销④无为在歧路⑤浑欲不胜簪⑥提携玉龙为君死⑦欲济无舟楫⑧青青子衿(每小题1分,每小题错1个字则该小题不得分。)7.(2分)求之不得,寤寐思服。(错1个字扣1分)8.(2分)孤寂忧伤9.(2分)延:邀请语:告诉或:有的人险:危险(每空0.5分)10.(2分)A.然B.也C.焉D.矣(每空0.5分)11.(2分)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每处1分,断错1处扣1分)12.(2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翻译时,注意“乃”“无论”的意思,补充句子成分,句意通顺,得2分。句意不通顺或重点词语的意思没有翻译出来酌情扣分。13.(2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14.(4分)答案示例: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苏轼列举了“南阳菊水”和“青城山老人村”的事例,以此说明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它隐蔽,道路不通,与世隔绝,水甘食简,人皆长寿罢了。(答出桃花源人生活美好的得2分,答案要点不全,酌情扣分;答出苏轼的做法得2分。)【乙文参考译文】世上所传的桃花源这件事很多都夸大其词。考察陶渊明所记载的,只说是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来到这里,那么渔人所见的应是避乱之人的子孙,不是秦朝那些没有死的人。又说“杀鸡作食”,哪里有仙人杀生的?以前说南阳有菊水,水甘甜而芳香,住了三十几户人家,喝那里的水,都长寿,有的活了一百二三十岁。四川青城山那里有个老人村,有见到五世同堂的。道路极其危险遥远,(人们)生来不知道盐和醋,而且溪水中有很多枸杞,根弯弯曲曲像龙和蛇一样,(人们)喝了那里的水,所以长寿。近些年道路稍微通畅,(他们)逐渐能够接触到多种调味品,而寿命减短,桃花源大概与这类似吧。假如武陵太守能够到达那里,那里早就已经成为很多人争夺的地方。曾经猜测天地之间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15.(2分)答案示例:C(“有经验的人能看出技术痕迹”是过去几款融汇了海量数据的AI,而非现在的ChatGPT)。16.(3分)答案示例:①ChatGPT产生的海量文字信息,有可能会让人失去对文字质量的甄别能力。②ChatGPT虽有技术性突破,但在ChatGPT技术环境下文字的分量会减重失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