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素描》教案_第1页
《设计素描》教案_第2页
《设计素描》教案_第3页
《设计素描》教案_第4页
《设计素描》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更皂如互学年第一学期

授课教案

系(部):信息工程系

专业班级:15图像1班

课程名称:设计素描

授课学时:80

授课教师:_________

第一部分设计素描概述(2课时)

教学内容(2课时)

设计素描的基本概念

设计素描的特点和学习目的

设计素描阶段教学要求设计素描阶段表现要点

教学的基本要点表现的基本要求

结构形态造型明暗形态造型精细特写造型创意形态造型

目的:形体结目的:掌握用目的:掌握各目的:物象形

构认识、构造较丰富的明暗种材质的认知态的想像组构

关系的把握与手段造型的能与质感的精细与表现能力训

理性推导表现力训练。特写表现能力练.

能力训练。训练.

设计素描课程系统教学模式:

培养目的

•培养严谨的视觉感受与反应能力(眼)

•培养科学的理性分析与理解能力(脑)

•培养丰富的形象思维与创新能力(心)

•培养熟练的视觉传达与表现能力(手)

一、引导性讲解设计素描的理念

通过图片资料交流一下对的素描认识;以及对素描本身的规律认识;并引入设计素描基础。

(1)设计素描与传统绘画性素描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但研究方式、训练的目的各有侧重。

二者对比如下:

a.造型功能

绘画性素描一追求的是富有感染力的生动的艺术造型,是以陶冶情操的纯艺术作品发挥其造型功

能。

设计素描一在符合结构、工艺、材料、技术等设计要素前提下,运用草图、效果图、爆炸分解图

来传达设计师的理念和构想,以设计适合人们生活需要的实用产品为目的,发挥其造型功能。

b.造型思维

绘画性素描一以感性为基础,与直觉性、形象性紧密结合,表现艺术形象。

设计素描一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将形象思维统一在逻辑思维之中,拓宽设计作品的表现力。

C.造型方法

绘画性素描一以训练扎实的形象再现能力为宗旨,强调认识与表现的辩证关系。

设计素描一研究立体造型的形态表现规律,启发并掌握对心理物象的视觉表达能力。

由造型特点

绘画性素描一以写实为重点,注重强烈的感性认识,形象的深入研究和准确的表现。材料以铅笔、

炭笔、毛笔为主。

设计素描一不仅掌握物象的造型表现,更注重创造性物象构造的表现,造型形式多样,材料应用

广泛。

设计素描注重立体的全方位意识培养,因为,产品设计、展示空间设计,都是以立体的360。环视

的立体形态或纯实的空间形式展示。因此,设计素描造型是多维度的空间造型。设计素描,除基础造

型技能训练之外,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意识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具体课程创意形态造

型训练,使学生从各种创造性的思维规律中演化出具有可操作的创新方法,提高创造能力。

(2)造型艺术通常被划分为纯艺术和实用艺术两大体系。

纯艺术是纯粹精神性、欣赏性的,是艺术家以纯粹的感受和心理上的满足为条件,对客观现实进

行再现和表现,并通过对现存事物描绘来反映思想感情,立足于内在的心理欲求,是一种个人行为;

实用美术则是将实用功能与审美意识相结合的艺术。如果将传统绘画素描规定为纯艺术的基础,设计

素描就是实用艺术的基础。由干设计是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生产、技术、材料、消费、使

用等因素的前提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因此,它的造型特点反映为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不能成为

独立的艺术品,其审美功能必须以实用功能为前提。据此,设计师的造型观念应该注重实用与审美的

有机结合。

二、设计素描的概念

设计素描有别于传统的造型基础素描,主要研究客观对象的内在构成关系与外观形式的整体感,

从而超越摹仿,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设计素描,是指以设计艺术活动为目的,根据素描造型规

律和设计艺术需要所描绘的单色绘画。是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

设计素描一现代设计艺术前沿基础课程,是造型表现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方法。现代

设计的绘画表现能力,是表达设计创意、收集设计素材、交流设计方案的手段和语言,是设计师必备

的专业设计表现技能。

三、设计素描应用范围

设计素描应用极为广泛,包括工业产品造型、平面设计、环境艺术以及服装设计、染织设计、书

籍装帧、商业广告、包装装潢、装饰工艺、电脑动画、摄影、雕塑和建筑等领域。

四、设计素描的特点

设计素描作为设计艺术基础造型的一种训练手段和方式,必然有自身的特

点。在表现形式上,设计素描不以真实地再现自然为日的,而是从研究自然形态入手,获取客体

的本质特征,然后超越客体的外在表现形式,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由于设计素描的性质有别干

其他素描,因此,它有如下一些特征:客观性、本质性、逻辑性、多样性、创造性。

五、设计素描的学习意义

①培养敏锐的视觉观察能力,增强接受税凭信房、能力,即敏锐的视觉感

受能力。

②培养分析、观察、理解、判断的形象与抽象思维能力,形成透过事物的

表团探索事物内部的整体特征的思维习惯。

③培养想象力和创意能力,养成不断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与研究的创作精

神。

④掌握多样传递视觉信息的表现方式及手段,并熟练地运用它们贴切、充

分、巧妙地表达作者设计意图。

⑤培养综合艺术素质和对美感的有效把握和表现

六、设计素描的形成与发展

素描,是人类最早从事造型艺术活动的方式之一。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祖先就已经开始用

鹿脂的灯烟做原料,在他们居住的洞窟岩壁上创作反映他们当时真实生活的造型艺术活动。从人类这

些最早的以实用为目的的艺术创作遗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创造艺术的意义和艺术与人们生活的密

切关系一艺术产生于劳动同时艺术又推动了劳动生产。

"Design"(设计)原形来源于意大利语,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表示为素描的概念。它主要指

艺术家在创作构思过程中,运用素描来探讨、研究作品的规模、内容与造型的草稿和草图。以现代设

计的奠基人莫里斯为代表倡导发起的工艺美术运动,对设计的改革发展确定了概念:"美应与技术结

合",主张美术家应倾注于设计,专门设计图样、造型、分工协作。设计与制作的专业分工为现代工

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工艺美术运动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包豪斯(Bauhaus)

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新型的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校。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设计与工艺的

统一。"澳大利亚工业设计协会调查结果表明:设计艺术专业毕业生应俱备的十项技能第一位"应有

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作为设计者应具备快而不拘谨的效果图形表达能力,绘画是设计的源

泉,设计草图是思想的纸面形式。

思考题:

1、设计素描的概念

2、如何理解设计素描的形成与发展

实践训练:(4课时)

用线条表现简单的几何形体(临摹1张)

课后作业:

1、熟悉作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2、以速写形式,用线条表现日常用品(5个)

第二部分结构设计素描(32课时)

一、结构设计素描的概念与特点(2课时)

结构设计素描的主要特点是将物体的结构和形体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角度、透视、比例、物体

空间变化,将物象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部分进行逻辑分析,并有选择地表现。其次是将多种复杂的形体

归纳在单纯的立方作之中进行剖析和理解。

结构的性质是物象形式的内在规定性。物质的形式是由内部性质决定的。研究与审视自然物象是

为了超越物象的表象进而达到对其内在结构的理解。

构成素描造型的基本因素:透视、比例、结构、线条、明暗、空间、体积

1、对形体透视比例、体积的准确理解与表现

首先我们看到的形象都是从某一角度所见的视觉形象。视觉形象是经过透视增减、变形之后的形

象,并非原来的本形。我们认识和描绘形象是以视觉形象为依据,为出发点的。认识和描绘视觉形象

离不开对透视现象的认识的表现。从根本上说,透视现象的规律受以下两点的制约:

(1)人们的视线从视点(眼睛)起,呈直线放射状。被视物被物体遮挡的部分则无法看到。因此,

对某一形象而言,视点位置不同(如正面观、侧面观、背面观以及仰视、平视、俯视等),其视觉形

象各有不同。

(2)以视点(眼睛)为准,物体由近及远呈现由大到小、由长到短、由宽到窄的视觉变化,从而产

生一系列不同形体的不同透视现象。

透视规律的运用

透视意为“透而视之"。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

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

平面上。

透视分为两类:即形体透视和空间透视。

在视觉形象中,比例与透视是密切相关的,视觉比例包含着透视现象,透视现象作用于视觉比例

关系。

如果掌握了透视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绘在某一角度观察下的形体的视觉特

征,从而正确地反映形体本身的特点,使形象具有体积感、空间感、纵深感和距离感。(平行、成角、

倾斜、光影等)

•直线透视:

(11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透视线消失于心点的作图方法,称为平行透视(图示X

2、成角透视(二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均不与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形成一定角度),但是它垂直于画面底平线。它

的透视变线消失在视平线两边的余点上,称为成角透视,也称二点透视(图示X

3、倾斜透视(三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都倾斜于画面(即人眼在俯视或仰视立体时)除了画面上存在左右两个消

失点外,上或下还产生一个消失点,因此作出的立方体为三点透视。

•直线形体透视规律:

①长度相等的线段,距离画面愈远,长度愈短,近长远短。

②空间间隔相等的线段,距离画面空间愈远愈小,近大远小。

③高度相等的线段,视平线以上的愈远愈低,视平线以下的愈远愈高。两种情况到最远处均消失

于消失点。

④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⑤与画面不平行的倾斜线段,一定消失于垂直于视平线上的消失点的直灭线的天点或地点上。向

上倾斜的消失于天点,向下倾斜的消失于地点。成角透视的直立灭线垂直于二个视平线上的消失点,

平行透视的直立灭线垂直于心点。

⑥画面平行的线段永不消失。

⑦与画面不平行而相互平行的线段消失点必须严格统一。

•曲线形体透视

凡是非直线形体的透视变化均为曲线形体透视。

1、规则曲线形体透视(以圆形为例)

圆形的透视表现,应依据正方形的透视方法来进行,不管在哪一种透视正方形中表现圆形,都应

依据平面上的正方形与圆形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决定。因为圆形在正方形中与四条边线的中点和十交叉

线的末端相交。并且在正方形两条对角线至4个角处相交形成正方形与圆形的关系。所以,不管是怎

样的透视圆形,都应该在相应的透视正方形中米字线的相关点上通过才是合理的透视圆形(图示)。

•曲线形体透视定律:

①正圆透视形是呈椭圆形状,在视平线以下时,上半圆小,下半圆大,不能上、下画的一样大小。

②用弧线画透视圆时要均匀自然,两端不能画的太尖也不能方。

③平面圆中上、下、左、右四方是与正方形相接的,透视中的圆形不是这样,它的最宽点是根据

与视点的位置而定。

④距视平线越近,圆形透视弧度越小,反之越大。

⑤任何曲线形体需画透视图时,都应纳入透视方形或透视立方体中完成。

2、对形体结构特征准确的理解与表达

形体剖析结构素描训练,是以比例尺度概念、形态的组合及过渡规律、三维空间概念、形态的分

析与认识等方面为重点,由物体的表象到本质,重视体会由形体结构的分析理解到理性认识的思考过

程,在对形体结构进行具体剖析时,为了便于观察,将形态"透明化",运用物体比例关系,透视原

理,来增强理解物体的外在与内在结构特点。结构是形的内在本质构造。特定的结构决定了特定的外

形特征,所以结构不是感性的,直觉的;而主要是知解的、悟性的,并与视觉概念紧密相关的。结构

素描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方法的训练,是获取视觉信息的良好手段.因此,重过程轻结果,重

分析轻描绘。

3、多角度多层面的观察与分析

很多物体的内部结构往往比外在的形式更具特征、更富本质,只有透彻地理解内部的构造,才能

更准确、更明晰肯定地体现外部形态。在结构描绘中强调深入对象内部,进行剖析描绘和拆卸描绘。

结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形体和空间之间的微妙关系。它将培养我们对物体内在的生长机制的自觉关

注,使我们从某一种确定的描绘过程中感受到了内在结构的世界。

二、结构形态造型的表现要素(4课时)

结构形态造型是排除光影的因素,用单色线条来表现物象的,因此,线就是造型的语言和表现的

基本要素。线是点的延长,面是点的扩大,是线的组合,体是面的围合。点移动的轨道即为线,面与

面的转折是线,与视平线相齐的面是线。

从研究线的造型表面意义上来说,线的表现技巧对发挥线的艺术表现力起着直接的作用。当我们

用铅笔在纸上开始勾勒线条时,随着落笔的力度、用笔的方向、笔锋的角度、行笔快慢的变化,会产

生不同的心理感觉。

从线条的造型功能上来看:以线造型能直取物象的结构本质特征,从而能够肯定、明确、清晰地

表现出物象的比例和结构关系。以线造型还能表现出物象的明暗关系、虚实关系,使物象产生立体感。

以线造型同样能表现出物体的不同质感及量感,如柔软、坚硬、轻飘、厚重、粗糙、细腻等感觉;

再如一块石头、和一团棉花、一块钢铁和一块木板等的不同的重量感。

1、外结构线与内结构线

外结构线称为实结构线,内结构线称为虚结构线。外结构线是指表现物象外部的构造结构、空间

结构的线条,即实的线条。内结构线是指表现物象内部结构及其关系的线条,即虚的线条。在线条的

轻、重关系的处理上,要充分考虑到外、内结构线的不同、外结构用线重一些、实一些,内结构线则

要轻一些、虚一些。

2、主结构线与次结构线

主、次结构线相对于内、外结构线关系要复杂一些。如果我们仅画一个物象,主结构线就是外结

构线,次结构线即是内结构线。如果我们画一组物体,这时主、次结构的关系就不会这样简单了。因

为这种情况下的主、次结构线,既包含了内、外结构线的关系,又包括了画面的整体组合情况。也就

是说,这种情况下的主、次结构线是围绕画面的主题或画面的主次展开的。总之,主、次结构线应视

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三、构图的处理(2课时)

构图是根据表现目的的需要,恰当地处理所画形态在画面中的整体组织形式。在中国画论中称为

"经营位置"。

理想的构图应该是使人看后感到舒服的、赏心悦目。在运用画面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等形

式法则的同时,正确地处理物体的形状大小、角度距离、空间变化等因素引起的画面构图的变化。

(-\画面的幅式画面的幅式有三种基本形式:横长方形、竖长方形、正方形。

1、横向幅式,给人以伸展、舒畅、动感,适合表现具有横长造型的物象形态。

2、竖向幅式,给人以上升、挺拔、亲切的感觉到,适宜表现具有纵高特征的造型。

3、正方形幅式,给人以严谨、集中、庄重的感觉,较适合表现圆、三角形、方形等形态的造型。

(二}形态的位置

所画形态在画面上的位置对人的视觉与心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位置偏上、偏下、偏左、偏右,

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根据以往的经验,有一种构图形态经营位置线,可供大家参考。方法是:

将横式或竖式画面,长、宽各分三等分画线形井字形,将主体形态安排在左或右边的井字交叉线上。

另外,形态朝向的空间要比背对的空间略大一点,面朝光线的一面空间要比背光的空间略大一点。形

态下方空间要适当比上方空间稍大一点。

(三X形态与方向

在二维的画面中,形态不同,运动方向的安排,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四X形态与空间

在画面中安排所画形态,多大为合适?太大,画面显得肿胀;太小,画面空旷;太左、太右都显

得失去均衡,更不行。

确定形态在画面中的大小,既要凭感觉、凭经验,又要借助于一般可行的方法。

可将画面四个边的中点连线成菱形,再将菱形四个斜边的中点连线做成四边形,可将形态大体安

排在这个四边形中,或向外适当膨胀一点。当然,这个方法只供同学们在画面中安排形态时参考使用。

总之,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不左不右,做到合适,多在练习中体会。

1、三角形金字塔式,给人以稳定、雄伟、崇高的感觉。

2、倒金字塔式,给人以摇摆不定、不稳定的感觉。

3、左低右高的三角形构图,给人以向前、运动的感觉。

4、菱形式,给人以集中、坚实的感觉。

5、水平带状式构图,给人以安定、伸展的感觉。

6、圆形构图,给人以饱满、和谐的感觉。

课后作业:

要求:根据本周所讲构图的法则,到生活中收集素材(写生),题材、主体(人物、动物、景物、

风景等)不限,不准临摹,完成10张不同的构图作业,并在每一副作业上表明其构图的抽象符号或

说明是什么形式的构图,如"S"构图、中心构图等等。作业要装裱或装订成册。

作业规格:32开。工具材料:不限。

四、结构设计素描的表现方式(4课时)

这个阶段的素描的训练,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训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观察能力,准确地进行徒手描

绘的能力,认识、分析与表达形体的能力。当然线性的描绘不是完全不因明暗,而且只相对与绘画造

型素描,其对明暗的理解与表现不同,线性描绘运用明暗主要是为了增强对象的形体与空间感受,增

强作品的表现力。另外把线的理解也可以简单化,线有原光线,背光线,有中锋线有侧锋线,有原线

有线也有类似面合的线,对线的感觉也是相对而言的。要以多维开放的思维方式来理解线。准确地塑

造对象是造型训练的基础也是本教学单元的主要任务,在对要描绘的对象进行准确塑造的基础上,线

性描绘逐个要通过对形体的外部结构的观察与分析,理解物体内部结构及相互关系。

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三维形体造型的构想能力和灵活的组织,运用形体的能力。原因在于,

作为设计师,作为设计师三维的构想能力是其造事物构想的基础。因此,在设计素描训练中,加强对

学生在不同透视角度不同空间中形体结构相应变化规律的认识,提高他们分析,推理和表达能力,引

导他们摆脱和削减表面明暗等的素描表现习惯,而更注重构建三维形体并在画面中组织,表现出形体

关系。

在具体的绘画表现中,要求学生清晰明确地把握物体的结构,准确地掌握事物组合与形态,比例

关系,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绘制物体的结构与形态的空间组合关系,在训练过成中可着意将物

体在空间中的动势线,或是作画时为了寻找对象在空间中的形体与占位时用的辅助线,有选择地留下

来。其目的是在强调对形体及空间关系控制能力的基础上,增强作品的表现能力,在对画面的明暗,

主次虚实的处理上,更多地通过线条的轻重,虚实,明暗来获得。

在观察方法和构图表现上,设计素描更注重对一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的观察。从而获得一个多维

的综合性的形象概念,可对一组事物中某一单独的细部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注重灵活地构成画面物

象。逐步培养学生根据对全面的感受进行构图,组织能力。

结构形态造型的基本步骤:

一、面对物象,从整体出发,观察并找准物象的透视状况、基本比例,用点在画面中标出上、下、

左、右的位置关系,在反复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基本形。用线要轻,注意画面构图。二、运用透视原理,

用轻一些的长、直线画出物象整体与各局部的形体结构、形体透视,并进行反复检查调整,切忌违背

透视原理的现象出现。三、采用推导造型的方法,分析结构,用线条准确、深入地画出物象的整体构

造结构和空间结构关系,以及局部之间结构的组合空间关系。四、进一步肯定物象结构关系及细节塑

造,要注意内外、主次结构,特别要注意线条轻、重、缓、急的变化处理。反复调整与修改,使画面

主次关系明确,画面效果整、完整。

五、实践训练及讲评(20课时)

实践训练:

1、由教师安排静物写生

2、由学生自由组合多组场景课题静物

课题内容:

1、石膏几何静物的结构素描表现。(2张,4开纸/张)

2、静物(陶器、玻璃、布、纸类、塑料制品、树枝叶等一切可用东西)石膏或真人等均可,由教

师根据教学需要调整。(2张,4开纸/张)

学生实践步骤:

1、面对物象,从整体出发,观察并找准物象的透视状况、基本比例,用点在画面中标出上、下、

左、右的位置关系,在反复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基本形。用线要轻,确定画面构图

2、运用透视原理,用轻一些的长、直线画出物象整体与各局部的形体结构、形体透视,并进行反

复检查调整。

3、运用推导造型的方法,分析结构,用线条准确、深入地画出物象的整体构造结构和空间结构关

系,以及局部之间结构的组合空间关系。

4、进一步肯定物象结构关系及细节塑造,要注意内外、主次结构,特别要注意线条轻、重、缓、

急的变化处理。反复调整与修改,使画面主次关系明确,画面效果整、完整。

作业讲评:

1、集中学生这一阶段的作业,先由学生自己谈这阶段的学习感受及收获与困惑。

2、组织学生对作业进行互评,充分展示各自观点。

3、教师对作业逐一进行分析,总结每位学生的优缺点,并指出今后学习的方法。

4、师生针对作业进行互动大讨论。

第三部分明暗造型训练(24课时)

明暗形态造型是设计师表达设计构想、方案的造型语言之一,也是设计素描重要的课题训练内容。

所谓明暗形态造型,是指按照客观物体明暗形成规律,运用明暗(调子塑造)的造型方法,对所描绘

或设计对象的形体、结构、质量感及空间关系等诸方面予以准确、生动而富有创造性的表现。

本章就设计素描中明暗形态造型训练的目的,着重从物体的立体感、明暗、色彩、质量感及其空

间感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

一、物体的立体感(1课时)

"体积感”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任何物体在空间中均具有一定的高度、宽度和深度等可测量的因

素。而这些因素根据透视的规律反映在视觉上,便形成物体的立体效果,我们称之为物体的"体积感",

或称"立体感"。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立体形象,是绘画造型的基本特点之一,在设计素描的学习

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培养掌握立体地认识对象和立体地去表现对象的能力。它包括以下三个知识点;

1.物体的“三大面”是构成立体感的首要条件。

2.深度空间是表现立体感的关键。

3.明暗调子的描绘是增强立体感的重要因素。

1.“三大面”是构成立体感的首要条件:

立方体是由六个正平方面组成,由于视域的局限,我们观察立方体时,在典型的角度上可以看到

反映三度空间的三个基本面,所以,"三大面"成为我们观察和表现立体感的视觉习惯。也就是说要

在平面的画幅上表现物体的立体效果,最少要具有三个大面。事实上自然界许多物体,是由无数转折

复杂的体面所组成的,并不都是三大面,例如圆球体、圆柱体、多面体,或更复杂的物体。由于"三

大面"是构成立体感的首要条件,所以分析体面,首先要抓住对象整体关系的三大面,由整体到局部,

从局部回到整体的方法进行观察,保持"三大面"的整体感,以求得整体与局部的统一。这利于自觉

地、主次分明地去分析和把握对象的体面关系,达到正确表现对象立体感的目的。

2.深度空间是表现立体感的关键:任何物体的体积,都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方向转折不同,且

有透视变化的体面组成。分析、理解、表现物体的体面转折以及它的透视变化关系,并且正确地表现

出物体起伏转折的深度,对塑造物体的立体感,有关键性意义。

3.明暗调子的描绘是增强立体感的重要因素:在表现物体时,如果只用线描的形式把物体的高、

宽、深三度空间的结构、体面、透视关系画出来,不涂明暗也能呈现出物体的体积感,使人们能够在

视觉上认识它的形象。但是,这个物体的立体效果还很不充分。如果同时描绘出它体面变化的明暗色

调关系,就能更充分地表现出它的立体空间。

二、物体的明暗(1课时)

物体的明暗是指物体在光的照射下所呈现的黑白灰的色调关系。

物体在光线照射作用下,根据其自身结构转折关系将会呈现出来的不同黑白灰关系,而这种黑白

灰关系是由物体各个面与主光源的角度不同所导致的。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明暗,同样,光源角度

及强度的变化也会使同一个物体呈现出不同的明暗层次。所以设计素描的造型训练,除了把形体、结

构画准外,明暗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主要是借助描绘物体的明暗关系,来充分表现物象的固有

色调、质量感、立体空间效果等。

其中包括以下三个知识点;

1.体面与明暗变化的关系

2.明暗五个基本调子

3.高光与投影

1.体面与明暗变化的关系

物体的明暗,是因物体自身各个不同方向的面,受光照角度和远近不同而形成的。

由于物体的体面是多方面的,体面朝光源的方向不同,接受光线的强弱程度就有差异,从而产生

了千变万化的明暗层次。在写生作业中,要正确地运用明暗方法充分地表现物象的立体感,就要理解

光源方向和体面角度变化所形成的明暗规律,这将有助于我们自觉地描绘明暗,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

和空间效果。

2.明暗五个基本调子

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在光源的照射下均会呈现出规则的色调分布,根据其形态及其与光源的角度

不同,我们依次概括为亮部、灰部、明暗交界线、暗部及反光等五大色调区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五

大基本调子。

复杂的形体其色调的分布更加微妙而丰富,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明暗五个调子的规律予以概括总结。

但无论物体的色调多么丰富,我们运用色调进行表现时,均应从五个基本色调入手进行理解和分析。

3.高光与投影

(1)高光:有一些物体,由于质地的光泽,如金属、玻璃、陶瓷器皿等,在受光部分出现对光线

直接反射的小面,称做"高光"。

(2)投影:"影"是光的遮断,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这个物体的影子投在另一物体上,遮去了

部分光线,因此在另一物体上留下主物体的影子,所以把影称为"投影"。

三、物体的色彩与明暗关系(2课时)

自然界的物体在光源照射下所呈现出相对的独立且稳定的色彩倾向,我们称之为物体的色彩。

素描写生则是通过黑、白、灰的单色层次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物体色彩,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

握物体色彩的基本属性。

应当承认物体均具有相对稳定的色彩倾向,这是物体之间相互区分的重要依据"旦另一方面,这

种色彩倾向也只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它会随光源或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纯粹的、绝对的物体"固有

色”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不能孤立的理解物体的色彩。

包括以下三个知识点;

1.认识和掌握色彩的明度

2.色彩的明度不同,明暗对比的效果也不同

3.明暗色调和物体色彩明度变化的关系

1.认识和掌握色彩的明度

我们在自然界所见到的颜色,分为两大系统:一是由光谱仪分析出来的红、橙、黄、绿、青、蓝、

紫为基础的有彩色系;一是光谱中不存在的黑、白、灰组成的无彩色系。两者之间共同的特征是都具

有明度,而它们区别的最大特征是,有彩色系除了明度以外,仍具有色相和纯度的变化,而无彩色系

不存在色相和纯度的变化,只讨论黑、白、灰等明度问题。

2.色彩的明度不同,明暗对比的效果也不同

在同一光源下,白色物体的明暗对比最强,黑色物体的明暗对比最弱。物体本身的色彩越浅,即

明度越高,其明暗对比就越强,反之物体本身的色彩越深,即明度越弱,其明暗对比就越弱。素描写

生练习,注意色彩明度不同的明暗变化,对色彩课的色彩学习也具有实际意义。看不出物体的明暗变

化,也就不容易掌握色彩的层次变化,所以说素描也是色彩课的基础。

3.明暗色调和物体色彩明度变化的关系

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反映出来的明暗色调,是由两个因素形成的综合效果。一是由于光线照射在

物体上,因物体体面转折的角度不同,所接受光线多少的程度不同而产生明暗差别。二是物体本身色

彩的明度深浅不同,吸收光线多少的程度就会有所差异,而在色彩明度上产生黑、白、灰层次的差别。

在素描中所表现出的明暗色调是物体的明暗变依口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固有色明度的综合效果。两者

之间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当我们表现物体的明暗色调时,既要看到体面转折的明暗变化关系,又要兼

顾物体固有色明度不同的关系,综合形成统一的明暗色调的整体关系。

四、物体的质感与量感(2课时)

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由不同的组织结构所构成,其质地呈现出不同的表面特征,在视觉上形成不

同的物体质感。

物体的重量感是人们视觉上的一种感受,由于物体的质感不同,反映在人们的视觉方面就会产生

轻或重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物体的"量"感。

自然界的物质,由于组织成分不同,其质地便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比如软与硬,光滑细腻与粗

糙、疏松,湿润与干涩,透明与不透明等,在光线照射下,反映出不同的感觉效果,简称为"质感"。

例如金属与塑料器皿表面的光滑感、陶器粗糙感、织物的柔软与浑厚等。

设计素描练习,除了表现对象的结构、体积、明暗、色调之外,还要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它是表

现设计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要求锻炼我们掌握深入刻划物体质感的技能。

1.注意物体组织结构的特征:

不同物体间质感的不同归根到底是由于其不同的组织结构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通过明暗色调

绘制物体的质感时,就必须注意观察物体的组织结构特征。

画松、柏树干,抓住树皮纹理特征,就容易把树干的质感表现出来。描绘干枯的树叶,除了表现

它的明暗变化,还要刻划出树叶的纹理,便有助于其质感的表现。画竹、草编织器物,把竹、草编织

的结构特征刻划出来,便加强了质感效果。

2.分析物体质地对光线反射的特点,借助明暗色调表现质感

从物体质地的软硬进行分析:质地坚硬的物体,一般形体起伏比较明确有力,对光线反射强,所

以明暗对比较强。质地松软的物体,形体一般比较不规则,往往是随着依附物的变化,它对光线的反

射弱,所以明暗对比较弱。

从物体质地光泽感进行分析:越是细密光滑的物体,表面就越光泽,光线照射下有高光,体面转

折处的高光反射强,物体边缘整齐清晰、明确肯定。表面粗糙无光泽的物体,对光线的反射能力弱,

一般没有高光,明暗对比较弱较柔和。

从物体质地的透明程度进行分析:玻璃器皿的明暗交界线不显著,高光的地方很多,盛水后由于

光线的折射,迎光的地方反而不亮,背光部分反而显得光亮异常,写生时要具体分析,不能用一般明

暗规律硬套。不透明物体的明暗关系稳定,符合一般明暗规律。

3.运用不同的笔法加强物体的质感效果:

对不同质地的物体,应注意不同的笔法来表现。如平直坚硬的物体,可多用刚硬的直线,如透明

的玻璃、规则的钢铁;而柔和曲折的线更优于表现起伏变化的质感,如柔软的织品和丝绸、细腻丰富

的皮肤等。

物体的重量感:

物体的重量感是人们视觉上的一种感受,由于物体的质感不同,反映在人们的视觉方面就会产生

轻或重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物体的"量"感。

这里指的"量",不是数学中某种数字概念,而是一定物象的形态所呈现出来的某种"量"的感

觉。素描写生练习中,不仅要求同学们表现物体的质感,也要表现物体的量感。

任何物体之间不但在质地上明显区别,重量上有时也差异悬殊,只要把它们之间的质地差别充分

表现出来,"重量感”的区别也就相对体现出来了。

五、物体的空间感(2课时)

物体的空间感是指,物体在人们的视觉中反映出的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视觉感受,使人们能够

获得立体的、深远的空间感觉,我们称之为物体的空间感。

1.正确描绘物体的透视关系:一切物体都具有高、宽、深三度空间,表现物体的深度空间,是描

绘物象立体感、空间感的关键。物体深度形体的变化,主要反映在透视原理之中,发生透视错误,就

会失去景物前后空间的距离感。

2.认识空气对“空间感”的作用

自然界的物体都处在大气之中,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及灰尘微粒等杂质,物体与画者之间的空

间距离越远,空气杂质的遮挡作用越大,好象景物前面笼罩着一层薄纱,使远景形象模糊、色彩灰淡。

在同一光源下,近处的物体明显对比较明显,形象清晰,立体感较强;远处物体明暗对比较弱,形象

相对模糊,立体感减弱,如黑色物体离我们越近越黑,越远而越灰,白色物体离我们越近越白,渐远

则渐灰。这种空间距离上的空气作用叫做"空间气氛感"。

根据空气对"空间感”的作用,我们作画时便可根据需要,利用这种规律来加强画面物体的主次、

强弱、远近、虚实等空间效果的表现。画近处的主体形象,注意明暗对比的效果较强,形象较清晰,

体面转折关系交代清楚。画远处的景物,明暗对比较弱,立体感减弱,形体模糊,使之呈现广阔、深

远的“空间感”。

六、明暗造型的表现步骤:

1.观察对象,意在笔先

要表现好对象,就必须先研究对象,观察认识是表现的基础,不对对象进行认真的观察认识、分

析研究,就不可能表现好对象。所以在动笔之前,我们要对所描绘的对象集中精力作全面的观察、了

解和分析。

中国画论中提出"作画必先立意"、"意在笔先","意"是什么?"意"是表现对象的意图。

"意"来自我们对客观形象的观察、认识和感受。

"意在笔先",就是在作画之前,对所要描绘的客观形象,经过观察分析有一个明确的表现意图,

有一个预想的画面效果。如果没有这些,只凭直观无动于衷地看一眼画一笔,不知突出什么舍弃什么,

抓不住对象的精神实质,平铺直叙地模绘对象,就会使画面缺乏艺术感染力。

2.设计画面,经营构图

有关构图的内容在上一章结构形态造型第三节中我们已讲述。根据对象主题内容和形态特征的要

求,经过思考和选择,把对象组织安排在画面的适当位置上,称为"构图"。中国画论六法中的“经

营位置",就是设计画面、确定构图的意思。

设计构图的目的是为了使画面中的物体主次得当、前后相继,而画面整体富有节奏与韵律,从而

产生美感。

3.描绘对象轮廓

在确定了构图位置的基础上,我们应根据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有比较地将画面中物体的各个部

分有机的联系起来,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进行绘制。

具体的讲,就是我们应当先确定画面中大的形体、比例和结构关系,后画小的形体、比例、结构

关系。通过相互比较的方式将物体的轮廓结构明确下来。

4.通过明暗色调,深入刻画对象

明暗色调是随着物象的结构、体面角度,色彩的深浅,质地等的差别,以及物体的远近、光线的

强弱等而在视觉上产生的明暗对比和色调变化。

画明暗色调的目的,是通过对明暗层次和色调的对比描绘,表现物体结构、体面、明暗、色彩感、

质量感、空间感等物体所具有的属性,从而表现出特定环境中的具体形象的艺术真实感。在通过明暗

色调深入刻画对象阶段,我们应当明确下面两个基本问题;

(1)绘画明暗色调时,应首先确定对象明暗交界线的区域,进而确定物体的暗部,反光及投影区

域。

(2)绘画明暗色调时,应首先从物体的暗部开始,依次向灰部及亮部过渡,因为确定画面中物

体色调的不同深浅层次同样也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5.整理画面,最后完成

一幅素描习作结束之前,要从整体效果出发进行一次全在的检查调整,从而使画面效果更加完整,

更具艺术感染力。

整理画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造型诸因素是否正确鲜明;形态造型特征是否明确;明

暗调子是否协调统一;空间感以及物体质量感表达是否充分等等。

调整的原则是为了保持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效果,因此我们应对画面的每个部分进行概括综合,

突出重点,减弱某些影响主体表达的局部。

此外,我们对每一幅写生作业的画面整理均应看成是对设计素描学习的阶段性总结,明确自己还

有哪些不足,提出努力计划,这样就会不断地得到进步。

七、实践训练及讲评:(16课时)

实践训练内容:四开素描纸临摹或写生多组静物(陶器、玻璃、布、纸类、塑料制品、树枝叶等)

作品。要求:构图合理、透视准确、体积和空间感表现充分。

学生实践步骤:

1.观察所要描绘对象,经过观察分析有一个明确的表现意图。

2.根据对象主题内容和形态特征的要求,经过思考和选择,把对象组织安排在画面的适当位置上,

确定构图。

3.根据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有比较地将画面中物体的各个部分有机的联系起来,由整体到局部,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进行绘制。确定形体、比例和结构关系。

4.通过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结构、体面、明暗、色彩感、质量感、空间感等物体所具有的属性,

深入刻画对象。

5.整理画面,最后完成

讲评:

1、集中学生这一阶段的作业,先由学生自己谈这阶段的学习感受及收获与困惑。

2、组织学生对作业进行互评,充分展示各自观点。

3、教师对作业逐一进行分析,总结每位学生的优缺点,并指出今后学习的方法。

4、师生针对作业进行互动大讨论。

第四部分创意形态设计素描(28课时)

一、创新素质的培养(2课时)

在设计领域,作为现代设计的先行者,早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包豪斯设计学院就已经开

始突破以"模拟说"为理论核心的传统素描,分流出设计与创意素描。

创意形态素描=形+光、色、质+创意可以应用的造型语言:构图语言(位置、切割、构图与被画图

像、错觉与心理、构图与明暗关系等入

形——形态语言与线的语言(重心、外部轮廓与内外结构线、线的质感与组织、线的处理、对象

结构的表现、线与情感、造型与形式I

光、色—明暗语言(光、调子与物象、明暗与心理等\

质——材质语言(不同材质与肌理的生理和与心理感受、材质对比与基调组织等)o主要解决两

个直接的问题:创意形态素描,不再拘泥于现实形态,而是从更多方面进行突破创新,特别是表现性

方面与表意方面。通过创意造型素描的训练,我们将主要解决两个直接的问题:

一、在培养造型能力的同时,培养灵敏、灵活的意识,避免死板无思想地"死画"或"画死"。

二、在素描与设计之间建立起更紧密和直接的联系。创新素质的培养:"从身边做起"、"从眼

前做起"。"六多"为了方便、好记,我们把创新素质的培养总结成"六多"。借助"六多",将让

你从自我开始,进行积累,并从已有的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从而由一个“自然人”的思考模

式逐步转换到“设计人”的思考模式。

1)多观察

2)多体验

3)多表情

4)多想像

5)多尝试

6)多与设计相结合

1)多观察

生活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形象语言的源泉,画面是形象具体反映的场所。观察既是捕捉形象的行为,

又是判断画面是否符合画意的行为。

实际上,生活中许多形态,特别是细节,以及跨时空的可动观察,都会勾弓I、触发你的许多意想

不到的基本灵感和形态变化。

2)多体验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生活中的物象是一个由里及外的东西,仅仅通过视觉获取外

表显然是不够的。作为造型艺术不仅是把握物象的外在,还要挖掘物象的内在、内涵。假借听觉、嗅

觉、味觉、触觉进行综合性、通感性的声音、气味、味道、温度、重量、材质的形态表现,相信也会

使你自己大为惊喜的。

3)多表情

"自作多情”可能是一个贬义词,但多我们来说,如果情感不丰富,就会却失去多创意。

创意形态素描与"模仿"形态的素描,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会通过特定的视觉形态试图表达作者一

定的情感与信息,而这一点在产品设计的功能性传达、展示设计的展区信息传达、视觉传达设计的图

形传达、建筑设计的"符号"传达等中都具有实际的意义。

通过典型的形态及不同的材料与艺术处理手法,我们可以表达丰富的喜、怒、哀、乐等特定信息,

如白鸽代表和平,红丝带代表爰护艾滋病患者等。

4)多想象

爰因斯坦:"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

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相比较而言,想像是更主观、更自我,也是更主动的一种造型方式。他可以扩展我们的思维方式,

并适当增强我们的逆向思维的意识。

联想

联想是由一人、一物或一概念想到别的人、事物或概念的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

把具有类似特征的现象,或时空上接近的实物,或相对立的现象联系在一起,会产生许多新奇的形态。

如接近联想(如水库——水力发电机\类似联想(如鲁迅——高尔基1对比联想(如光明——黑暗)、

因果联想(如火——热1等。

自由想象

又称意志幻想,即意象,是指人的主观情意,是通过对客观自然物象的观察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心

理活动现象;也就是在感性形象的基础上,用自由、新的方法提炼、组合,使这些记忆和印象"重生",

创造出新的形态的心理过程。

逆向思维想象

逆向蜂拥而入法(意为在考虑某一设想的构成中,若努力朝着与目的相反的方向思考,反而会茅

塞顿开)

更上一层楼法(意为目前认为的理所当然的方法未必最好,予以否定)

顺势反击法(对于在理论上被认为正确的,也应敢于反过来进行思考)

形式逆向法(意为在考虑设想时,应设法在形式上颠倒过来考虑以下)

掉头法(调转方向进行思考)

翻里作面法(意为推翻对某一设计的评价,可轻易找到新设想的新线索)

5)多尝试

创意形态素描主要在两方面着手:

(-)形态创意

(二)表现性

其目的主要是在于开发同学的思维、创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使眼、脑、心、手的协调统一。

在形态创造过程中,无论是观察,还是思维、表现,既是训练过程中不同性质、不同阶段的活动,又

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活动,可以通过创意稿多形式、多思路、多表现方法的立体式、多方位的尝试,从

而与设计创意的原理一样,升化出多种创意形态。

6)多与设计相结合

通过与如产品设计、图形设计等设计的多多结合,也可以更具目的性地增强我们的创新素质与习

惯。

二、抽象造型训练(2课时)

抽象,就是透过事物的现象,深入事物的里层,排除事物的偶然的、次要的、个别的因素,把事

物的本质抽取出来的过程和方法。

1、抽象的基本过程

抽象的基本过程,大体是从考察的问题出发,通过对各种经验事实(或已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的观察、分析、综合和比较,排除那些事物现象的、外部的、偶然的等无关紧要的因素,抽出事

物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重要特征,从而揭示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进行抽象创造包含有以下三个环节:即分离、提炼和简化。

(1)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其他各个对象之间各式各样的总体联系,把研

究对象分离出来。它的实质就是从学科的研究领域出发,从探索某一规律性出发,撇开研究对象同客

观现象的整体联系。

(2)提炼,就是在思想上排除那些模糊的基本过程、掩盖普遍规律的干扰因素,从而使我们能在

纯粹的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

(3)简化,就是对纯粹的状态研究的结果所必须进行的一种处理,或者说是对研究结果的表述形

式。不论是对于考察结果的定性描述还是定量描述,都只能简略地反映客观现实,而它必然要撇开那

些非本质的因素,才能把握事物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2.抽象的分类

根据对象的不同,有多种抽象的方法,常见的有理想化抽象、等价抽象、强抽象与弱抽象、存在

性抽象和可能性抽象等。

(1)理想化抽象

理想化抽象是建立概念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在纯粹的理想形态下,对事物进行简单化、完善化

的加工处理,撇开事物的具体内容,排除事物的次要的、偶然的因素,聚合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

性,抽象出相应的概念。

由理想化抽象得出的概念,与其现实原型未必相符。理想化抽象是主观的抽象形式与客观的具体

内容的辩证统一,它不是远离了客观事物,而是要接近于事物,并且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是对客观事

物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的反映。

(2)等价抽象

等价抽象是从一类对象(具体的或抽象的个体)中,抽出其中的某种共同属性。从本质上来分析,

等价抽象是把所考察的一类对象分割为若干等价集合,使属于同一集合的任何两个个体都具有某种共

同属性,属于不同集合的个体之间不具有这种属性。这样,把这些等价集合看成新的要素,它们所代

表的便是集合中所有个体的共同属性。

(3)强抽象与弱抽象

强抽象,是指在已知概念中,加强对某一属性的限制,抽象出原概念特例的新概念。换句话说,

强抽象是通过扩大原概念的内涵,来建立新概念的抽象方法。

弱抽象,是指在已知概念中,减弱对某一属性的限制,抽象出比原概念更为广泛的新概念,使原

概念成为新概念的特例。换句话说,弱抽象是通过缩小原概念的内涵,来建立新概念的抽象方法。

强抽象与弱抽象是互相联系的,它们的思维方式正好完全相反,常用于概念的内在联系,在已知

概念的基础上抽象出新概念。

(4)存在性抽象

存在性抽象,是指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有时抽象出来的概念,原先往往被认为是不存在的,在

这种情况下,先用假设的方法肯定其存在性,并由此发展出一定的新理论,而后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上,解释新理论的合理性。

(5)可能性抽象

可能性抽象,是指在研究问题的对象中,有一种潜在可能性概念。例如自然数列的无限延伸,从

实践的观点看,能实现的过程的步骤必须是有限的。但是,人们的认识如果把自然数列延伸到N,那

么必然能写出后面的N+1,这就是潜在的实现可能性。无限大、无限小、极限等概念就是由这种抽

象得到的。

3.抽象与其他思维方法的关系

抽象不是某种单纯的、基本的研究方法,它与其他比较单纯的和基本的方法存在着不可分离的联

系。

(1)抽象与分析比较。

从事实到理论的抽象,必须建立在对经验材料的分析、比较之上。科学抽象借助分析,首先将研

究对象加以分解,然后对通过分解后的部分、方面的分析、比较的研究,力图把握事物的深刻本质。

这时,研究者便建立起了概念和理论。

(2)抽象与演绎。

演绎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抽象过程的第二阶段中。科学思维从最一般的理论原理出发,力图建立起

适合于该原理适用范围的系统化理论,这就必须以演绎为基本手段。在从具体到抽象的阶段上,如果

要求从更一般的原理推导出抽象所要达到的理论原理,则演绎在这一阶段中亦起到重要作用。

(3)抽象与归纳。

抽象依赖于分析,在考察了分散的事实材料之后,便以归纳逻辑的手段,概括出理论原理,这便

是抽象法的经典(形式逻辑下的)含义。从初级抽象一直到最高层次的抽象,都必须以归纳为逻辑手

段,都走着理论概括上升为思维的道路。

抽象形态是在自然形态的模仿造型之上,再度提炼和简化,是具象形态的升华,是人类对美的追

求心理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属于造型的进一步阶段。它是以点、线、面、体的基本元素组成。抽象

形态可以是点、线、面自由构成抽象造型,也可以是规则的造型形态。

1.点的元素

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具有求心性和醒目性,在视觉艺术信息的传达中总是先取得心

理的表象。点的体积有大有小,形状多样,排列成线,放射成面,堆积成体。点的空间表现:空为虚,

实为体,两点含线,三点含面,四点含体。

2.线的元素

立体构成中线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就线的形态而言有粗细、长短、曲直、弧折之分;断面又有

圆、扁、方、棱之别;线的材质感觉上有软硬、刚柔,光滑、粗糙的不同;从构成的方法看有垂直构

成、交叉构成、框架构成、转体构成、扇形构成、曲线构成、弧线构成、乱线构成、回旋构成、扭结

构成、缠绕构成、波状构成、抛向构成、绳套构成等。

3.面的元素

面的形态元素,在几何学中是线的移动的形态,也是由块体切割后而形成。面的感觉虽薄,但它

可以在平面的基础上形成半立体浮雕感的空间层次,如果通过卷曲伸延,还可以成为空间的立体造型。

抽象形态处理方法:(2课时)

1、变形--将自然物体的形象破坏,并做夸张处理,常见的变形手法是夸张式变形和逐渐变形(渐

变)包括:形态的变化,大小的变化,粗细的变化,造型结构的变化等。

2、添加---添加的内容,添加的形式,添加的大小,添加的次数,添加的长短,添加的厚薄,添

加的疏密等。

3、简化——将自然物象简化,从主观态度舍去非本质的细节,从而达到造型的单纯化,意匠化,

以致升华到半抽象形。

简化是对自然物象删繁就简,高度集中,除去自然中非重要的,非本质和偶然的元素,抓住物象

的本质特征和具有装饰特征的造型元素,使自然物象的形象更集中、简洁、典型、清晰和生动。

简化是自然生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