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2047社会心理学(二)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2047社会心理学(二)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2047社会心理学(二)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2047社会心理学(二)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2047社会心理学(二)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人文库”水印下载源文件后可一键去除,请放心下载!(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2024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2047社会心理学(二)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人人文库”水印下载源文件后可一键去除,请放心下载!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的关系是()A、倒U关系B、U型关系C、线性关系D、反比关系2.与没有可供观察的榜样相比,一个人在观察了榜样实施侵犯性行为之后,他更有可能做出侵犯性行为。这种现象属于()A、遵从B、服从C、行为传染D、偏离3.控制源理论也是一种()理论。A、归因B、本能理论C、人际理论D、群体理论4.社会学习论认为,挫折-侵犯的假设是不充分的。5.试论求助者的特点与助人行为的关系。6.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A、开始运用实验B、依靠生活经验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7.态度测量的纸笔法也叫()A、报告法B、描述法C、记录法D、量表法8.()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对于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重要作用。A、助人行为B、亲社会行为C、利他行为D、侵犯行为E、反社会行为9.简述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异同点。10.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A、改变认知B、增加认知C、减少认知D、改变认知的重要性11.想买便宜货,又怕是质量差,属于()A、接近——接近型B、避免——避免型C、接近——回避型D、双重接近——回避型12.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孤独的群体中,会产生更多的()A、内在冲突B、人际和谐C、人际交往D、人际冲突13.平时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如果你希望别人帮忙,那你最好在对方心情愉快的时候开口”。在这种情形下,影响个体助人行为的因素是()A、个性B、同情C、责任D、心境14.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A、心理状态B、心理特点C、心理倾向D、心理活动15.与孤独的群体相比,孤独的个体有更多的()。A、内心冲突B、幻觉C、退缩行为D、仇视16.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包括()。A、情境因素B、交往频率C、类似与互补关系D、个人特质因素E、外貌17.人们是怎样减少失调的?18.从群体成员的满意感上讲,能提高群体的士气,大家都感到满意的是()沟通网络。A、轮式B、圆周式C、链式D、Y式19.书面沟通是相对于()而言的。A、口头沟通B、正式沟通C、上行沟通D、单向沟通20.简述沟通者对态度改变的影响。21.简述海德的通俗心理学。22.社会心理学的应用范围包括()A、政治B、经济C、文化D、教育E、医学23.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A、模拟研究B、现场实验C、实验室实验D、自然实验24.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A、社会性B、普遍性与特殊性C、社会学观点D、行为性25.简述实验室研究的主要优点。26.简述沟通内容对态度改变的影响。27.勒温1939年做的领导作风影响领导效力的研究表明,效力最好的领导作风是()A、民主的领导作风B、专制的领导作风C、自由放任的领导作风D、无领导作风28.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29.下列符合拥挤的条件的是()A、高密度B、失去控制C、低密度+失去控制D、高密度+失去控制3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指人际吸引中的()A、互补性B、物理距离的接近性C、类似性D、交往的频率31.为什么人们会加入这一群体而不是那一群体?32.韦纳认为,努力属于()因素。A、稳定的B、不稳定的C、外在D、不可控的33.态度的调节功能又称为()功能。A、自我防卫B、功利性C、知识性D、服务性34.习得的无望是如何影响心理健康的,应如何防治?35.动荡阶段是群体形成的()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36.当有他人在场时,你完成任务的绩效比你自己一个人完成时更好,这种现象是()A、社会助长B、社会抑制C、社会分配D、社会互助37.下列人际距离,()属于亲昵距离。A、16厘米B、46厘米C、126厘米D、366厘米38.当你走进超市买东西时,你就和超市的其他人一起属于同一个群体。39.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的理论有()A、学习和模仿理论B、情绪理论C、决策理论D、生物学理论E、社会规范理论40.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提出来的。A、菲德勒B、坎贝尔C、亚当斯D、斯托纳41.个体活动有他人在场,有时会降低绩效,属于()现象。A、社会抑制B、社会助长C、焦虑D、应激42.自我监察是由()提出来的。A、埃利斯B、史塞利C、斯托纳D、戴维斯43.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对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重要作用的行为是()A、助人行为B、攻击性行为C、利他行为D、侵犯行为E、反社会行为44.求助者的下列特点会影响利他行为()A、健康状况与性别B、依赖性C、亲密关系和吸引力D、类似性E、责任45.社会心理学史发展的第二阶段是()A、积累阶段B、描述阶段C、实验阶段D、现代阶段46.态度的构成成分中不包括()A、认知B、情感C、行为倾向D、外显行为47.下列人际距离,()属于个人距离。A、20厘米B、50厘米C、150厘米D、500厘米48.在与他人交往时,既考虑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考虑他人利益的最大化。这类人被称为()A、竞争者B、竞争——合作者C、合作者D、平均者49.詹姆士、沙赫特和辛格对情绪归因的观点有哪些?50.人际距离分为()A、亲昵距离B、个人距离C、社会距离D、公众距离E、群体距离51.“侵犯性存在基因之中”,属于()的观点。A、本能理论B、生物理论C、个性理论D、挫折理论52.人际冲突有哪些原因?53.属于遵从行为范畴的例子是()A、为了显示结义兄弟的所谓义气,而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B、很多人喜欢喝茶,我也喜欢喝茶C、由于时间紧迫,我不得不乘车赶到那儿D、我们都说雪是白色的54.试论助人行为的决策过程。55.行动者与观察者在归因时的区别是()。A、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内在或情景的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B、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内在或情景的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外在原因C、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在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D、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外在原因56.简述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57.从生物学观点去研究侵犯性,不包括()A、从后天学习中去寻找原因B、侵犯性存在于基因之中C、与异常的XYY基因有关D、寻找大脑中“侵犯性位置”58.行为者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A、内在原因B、偶然因素C、外在的或情景的因素D、个性特征59.关于遵从的理论主要有()A、行为理论B、服从理论C、规范理论D、个性理论E、群体中心理论60.认为“侵犯行为可以由模仿而学会”是()的观点。A、本能理论B、诱因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D、个性理论61.假路线技术是由谁提出来的?()A、琼斯B、利盖特C、阿伦森D、莫雷诺62.个体对极为关注和感到具有拥有性的领域,会采用不惜诉诸以法律来防卫的反应方式,这个领域一般是指()A、主要领域B、次要领域C、公开领域D、社会领域63.“匹配假设”属于人际吸引中的()A、类似性B、交往频率C、互补性D、外貌的吸引力64.遵从是个体感到()的结果。A、新鲜有趣B、群体力量C、群体压力D、群体规范65.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时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包括()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行动研究法E、元分析方法66.强调考虑情景因素的领导理论属于()理论。A、特质B、作风C、应变D、行为67.在特定的情景中,由于个体在对其行动的结果重复性地失去控制而习得的无反应或麻木状态,即使以后当事件完全在人们自己控制之下时,他们也不努力去控制,而是觉得希望渺茫无所作为。这种现象人们称之为()A、习得的无望B、习得的抑郁C、习得的懒惰D、习得的无能68.根据态度的平衡理论,下列为三角形的三边符号,()属于平衡的结构。A、+++B、++-C、--+D、---E、-+-69.沟通对象的个性因素对态度改变的影响有哪一些?()A、智力B、自尊C、动机D、可说服性E、社会因素与个性互相作用70.早期社会助长的最初研究是由()于1897年做的。A、特里普利特B、勒温C、奥尔波特D、扎琼克71.侵犯是一种()行为。A、无意识的B、下意识的C、有意识的D、不自觉的72.个人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A、缩小B、增大C、变复杂D、变简单73.个人特质信任学分理论是由()提出来的。A、霍夫兰B、霍兰德C、费斯汀格D、霍尔德74.简述自我暴露对搞好人际关系的含义。75.遵从现象有时也称()现象。A、从众B、模仿C、追随D、服从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简述自我归因过程得以进行的几个限定条件,并解释原因。2.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群体?()A、在电影院里观看电影的观众B、围观车祸的人群C、几个一起乘电梯的人D、干坏事的犯罪团伙3.简述社会心理学经历过的几个阶段及其所处年代。4.宏观环境指的是()A、社会制度B、意识形态C、经济形式D、文化E、自然条件5.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与助人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A、社会公平规范B、社会责任规范C、回报规范D、模仿规范E、代价和奖励规范6.信息从一端依次传递到另一端的其他人,这种沟通网络称为()A、链式B、轮式C、全通道式D、园周式7.说服中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是()A、情景B、沟通者C、沟通内容D、沟通对象E、沟通手段8.当你在教室的固定座位被他人占着时,你心理会不舒服,并打算下次早点来教室控制你的座位,这种领域形式是()A、主要领域B、次要领域C、公开领域D、私密领域9.人际冲突的主要形式有()A、“零—零”B、“总和—总和”C、“非零—总和”D、“零—总和”E、“全—无”10.治疗人的焦虑,可以通过()治疗法。A、痛苦归因B、偏差归因C、旁观者归因D、错误归因11.试述维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12.一般来说,服从群体较为安全,而偏离者就得冒一定的风险。13.罗斯指出,我们通常认为,一般人们像我们一样。如果我们以一定方式行动,我们希望其他人也会这样。这是归因中的()A、行为中心偏见B、自我中心偏见C、显著性偏见D、观察者偏见14.态度的调节功能又称()。A、工具性功能B、表达功能C、防卫功能D、知识功能15.“侵犯行为总是挫折的结果”;“挫折总会导致某种侵犯性”这种理论观点是由()提出来的。A、劳伦茨B、班杜拉C、弗洛伊德D、多拉德16.当个体必须在两个同样消极的目标中选择一个时,就会产生一种冲突,这种冲突是()A、接近——接近型B、避免——避免型C、接近——回避型D、双重接近——回避型17.()使詹姆士的理论重新复活。A、沙赫特B、辛格C、弗斯汀格D、阿伦森E、多拉德18.按群体的心理向往程度分类,可分为()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B、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C、主要群体和次要群体D、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19.对现存资料加以分析、整理的一种研究技术叫()A、调查研究B、档案研究C、自然研究D、现场研究20.偏好属于态度的()成分。A、认知B、情感C、行为倾向D、外在21.说说有关拥挤的几种理论解释?22.在特定的情景中,由于个体在对其行动的结果重复性地失去控制而习得的无反应或麻木状态,会导致以后即使事件在自己的控制之中,也会因认为希望渺茫而无所作为、不努力去控制。这在自我认知现象中,被称为()A、习得的无助B、无知C、自我障碍D、自我概念23.简述沟通对象对态度改变的影响。24.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A、实验室实验能为决定因果关系的方向提供手段B、其他能影响结果的无关变量能得到很好的控制C、实验者能够使自变量在多种水平上变化D、不是检验假设的一个好办法E、这些结果能很快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25.个体有其他人在场会提高绩效,属于()现象。A、竞争B、自我暴露C、自我实现D、社会助长26.解释当人们的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时候,人们如何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行为,以使二者协调一致的理论是()A、交换理论B、诱因理论C、生物理论D、认知失调论27.社会心理学上,把会产生同化效应的观点范围,叫做听众的“()”。A、异化效应B、接受幅度C、拒绝幅度D、去个体化28.减少失调的方法主要有()。A、改变认知B、减少认知C、增加认识D、改变重要性E、改变行为29.态度沟通中的“利用感情”是属于()A、沟通者B、沟通内容C、沟通对象D、都不是30.群体形成的第四阶段是()A、依赖阶段B、动荡阶段C、规范形成阶段D、操作阶段31.简述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32.群体所确立的表明在特定环境中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是()A、群体目标B、群体规范C、群体决策D、群体活动3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持这种观点的是()A、精神分析理论B、认知理论C、场理论D、学习理论34.简述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区别。35.最早研究遵从的人是()A、谢利夫B、阿希C、克拉奇非尔德D、罗斯36.态度的平衡理论是由()等人提出的。A、华生B、冯特C、霍夫曼D、海德37.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成()A、反比B、正比C、等比D、无关38.班杜拉认为,利他行为可以通过()而习得。A、宣传B、模仿C、教育D、强化39.在人际交往中,向别人讲心理话,坦率地表白自己,这是人际吸引中所说的()现象。A、自恋B、自怜C、自我暴露D、回报和得失40.完成相应推论的过程和方法包括()。A、共同效果B、非共同效果C、社会规范D、交往情景E、社会希望性41.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42.向别人讲心理话,坦率地表白自己,称为()A、自我暴露B、自我呈现C、自我推销D、自我包装43.处在群体中的个体为什么会遵从?44.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会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做。这种偏见归因是属于()A、行动中心偏见B、显著性偏见C、歧视D、自我中心偏见45.在听众同意采取这些行动的情况下,再提出更高要求的行动,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效应。A、先大后小B、登门拜访C、来访者D、自己人46.认知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在于()。A、自我知觉B、认知判断C、归因理论D、遵从理论47.简述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48.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应注意哪些伦理问题?49.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外在奖励过多和惩罚过分的消极意义,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之。50.个体由于欣赏某人或某些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态度从而采纳他人的行为或态度的过程,叫()A、内化B、认同C、分化D、泛化51.认知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A、成反比例B、成正比例C、不成比例D、无关52.我国社会心理学有哪些特点?53.按照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向往程度,可以把群体划分为()。A、成员群体和非成员群体B、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C、主要群体和次要群体D、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54.试论认知失调理论可以应用于哪些方面?55.提出“侵犯行为总是挫折的结果”观点的人是()A、弗洛伊德B、弗林C、罗特D、多拉德56.自我知觉理论是由()提出的。A、贝姆B、凯利C、泰勒D、罗思57.以询问作为研究技术的方法是()A、调查法B、档案研究法C、现场实验法D、模拟研究法58.试论认知失调理论在决策中的应用。59.简述沟通对象个性因素对态度改变的影响。60.通过记录皮肤电、心率或瞳孔收缩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对刺激的态度。这种研究态度的方法叫()A、生理记录法B、行为观察法C、假路线技术法D、纸笔测验法61.根据归因偏见理论,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会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做。这种偏见归因属于()A、行动中心偏见B、显著性偏见C、歧视D、自我中心偏见62.简述现场实验的优缺点。63.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64.“不是因为害怕而逃跑,而是逃跑了才知道自己害怕”,这是()理论的观点。A、情绪归因B、自我抑制C、习得无望D、自我障碍65.对社会助长现象作出考察时,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到以下过程()。A、驱力B、旁观者效应C、评价性理解D、注意力分散——冲突E、主体的动机66.下列不属于遵从研究的基本范例是()A、阿希的范例B、规范形成的自主运动范例C、克拉奇菲尔德技术D、海德的平衡论67.试论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68.能提高群体的士气,大家都感到满意的沟通网络是()A、轮式B、圆周式C、链式D、Y式69.学习理论认为,当学习发生时,一般有三种普遍机制:即()A、交换B、归因C、联想D、工具性条件反射E、模仿70.最早提出认知失调理论的人是()A、卡尔斯密斯B、科恩C、沃切尔D、费斯汀格71.()是指我们所拥有的,关于我们是谁的有组织的一组观念和情感。A、自我接纳B、自我否定C、自我认知D、自我概念72.一般来说,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描述阶段的诞生定为()。A、1895年B、1789年C、1859年D、1589年73.结合实际谈谈认知失调理论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74.简述档案研究的主要优点。75.当助人行为受到强化时,这类助人行为以后将更有可能发生,提出这种主张的是()A、情绪理论B、学习和模仿理论C、生物学理论D、社会规范理论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A2.参考答案:C3.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正确5.参考答案: 求助者的一些特点会影响利他行为。这些特点主要有依赖性、亲密关系、吸引力、类似性和责任: 1、依赖性。接受帮助的人的依赖性会影响利他行为发生的频率; 2、亲密关系和吸引力。像朋友、亲戚等亲密关系意味着互相依赖性和帮助的义务。一般而言,人们往往会先帮助熟悉的人。同样,求助者的吸引力也会增加获得帮助的概率; 3、类似性。类似性会导致吸引。因此,吸引力和帮助的关系合乎逻辑地引出类似性与帮助的关系。人们往往会帮助那些与自己相类似的人; 4、责任。当人们认为求助者由于不负责任或由于漫不经心而引起了问题和麻烦,往往会期望他自己解决它。6.参考答案:A,C,E7.参考答案:D8.参考答案:A,C9.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这就是交往。注重社会条件或社会联系的影响是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区别之所在。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联系是双向的。不仅普通心理学的规律反映在社会心理过程中,而且反过来,社会心理现象和规律也加深了我们关于一般心理过程的认识。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有着共同的地方,首先,他们在指导理论和方法论上的统一,即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之下。其次,它们都是研究意识。区别:社会学比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有更高的概括水平;对社会心理学而言,社会心理现象又明显的、具体的、直接的性质。 由此可见,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和社会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与心理学的区别在于社会心理学研究在交往(社会的联系)中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它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社会心理学着重研究在直接交往过程中个人心理机制和内容以及群体的意识,研究各种间接因素对上述过程诸因素的影响。10.参考答案:C11.参考答案:C12.参考答案:D13.参考答案:D14.参考答案:C15.参考答案:A16.参考答案:B,C,E17.参考答案: 通常人们减少失调有以下三种方法: 1、改变认知。如果两个认知互相矛盾,我们便简单地改变其中一个认知,使它和另一个认知相一致; 2、增加认知。如果两个不一致的认知导致了失调,那么失调程度可由增加一个或更多的协调性认知来减少; 3、改变重要性。因为一致和不一致的认知必须根据它们的重要性来加权,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来减少失调。18.参考答案:B19.参考答案:A20.参考答案: 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有:沟通者、沟通对象和沟通内容。 沟通者: 1、可信性。所谓“可信性”指的是沟通者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能提高沟通者使人相信的程度和沟通的效果。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沟通者的专长或权威,另一个是沟通者的动机; 2、睡眠者效应。沟通的说服力随着时间而增长,这个效应就称为睡眠者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往往把信息本身和沟通者分离开来,而且人们遗忘沟通者要比忘记沟通内容更快一些; 3、类似性。某些研究发现,如果信息由一个与听众相类似的人来传递,也会成功,不一定要依赖具有专门知识的沟通者。21.参考答案: 对归因的理论研究是从海德开始的,我们常把海德誉为归因研究的创始人。 海德认为,归因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人们有两种强烈的需要:首先,人们有这形成对周围环境的一贯性理解的需要;其次,人们有控制环境的需要。为了满足这两种需要,其中一个要素是要预见其他人将怎样行动。海德认为,我们普通人都具有预见他人将怎样行动的能力。所以海德认为每一个常人都是心理学家,都有一些关于人类因果解释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理论。这种理论就叫通俗心理学。 内容: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确定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 1、归因原则。我们怎样做出因果关系的归因呢?海德认为我们一般使用“不变原则”。如果一个特定的原因和一个特定的结果在许多不同的情景下都互相联系在一起,并且,如果在那个原因不存在的情况下,结果也没有产出,我们就会把这个结果归因于这个原因,这就叫“不变原则”; 2、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海德认为,行动是由人的力和环境的力相互作用而成,即行动(A)=f(P+E)。如果P(个人的力)强于E(环境的力),会做出对人的归因。如果E强于P,会做出对环境的归因。22.参考答案:A,B,C,D,E23.参考答案:A24.参考答案:B25.参考答案: 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 1、实验室实验能为决定因果关系的方向提供手段; 2、其他能影响结果的无关变量能很好地被控制; 3、实验者能够使自变量在多种水平上变化,能研究材料中的趋向,即自变量引起因变量变化的程度。26.参考答案: 沟通内容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利用情感: 1、好感(积极情感)。态度可以通过与好感相联系而形成,态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改变; 2、恶感(消极情感)。我们可以激起人们对某件事的害怕或恶感来改变人们对这件事的态度。 组织沟通: 1、理解材料。我们一般都认为容易为人理解的材料,更能打动人和说服人; 2、论证。虽然单方面和正反两方面沟通在产生态度改变上具有同样的效果,但只有正反两方面论述的信息能使人们抵制得住反宣传; 3、呈现观点的顺序。观点1,观点2……测试效果——优先效应,观点1……观点2,测试效果——新近效应,观点1,观点2,测试效果——无,观点1……观点2……测试效果——无; 4、引出结论。由沟通者自己做出结论还是把结论留给听众去做,不同的条件产生的效果不同。27.参考答案:A28.参考答案:B29.参考答案:D30.参考答案:C31.参考答案: 为什么人们喜欢加入这一群体而不是那一群体,群体本身具有一些特征,它们吸引人们加入这些特定的群体。这些特征主要有: 1、一个群体能给成员的尊重越多,该1群体的吸引力越大; 2、合作关系和集体奖励往往会加强一个群体的吸引力,而个体间的争斗和竞争往往会削弱该群体的吸引力; 3、成员间积极的相互交往程度直接影响了群体的吸引力,因为它扩大了欲予满足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范围; 4、群体的大小影响了群体吸引力; 5、与其他群体的积极的良好关系,增加了该群体的声望,使得它具有更多的吸引力; 6、没有比取得成就更为成功的了。被知觉为能有效地达到的目标的群体,常常显得更有吸引力。32.参考答案:B33.参考答案:B34.参考答案: 习得的无助,是指在特定的情景中,由于个体在对其行动的结果重复性地失去控制而习得的无反应或麻木状态,即使以后当事件完全在人们自己控制之下时,他们也不努力去控制,而是觉得希望渺茫无所作为。 习得的无助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动机上的,无助的人补再努力采取必要的步骤来改变这种结果; 第二个问题是认知上的,无助的人不再学习能有助于摆脱不良结果的反应; 第三个情绪上的,习得的无助能产生轻微的或严重的抑郁症。 对于抑郁患者,归因治疗法概述了可以利用认知上的重新评价策略进行干预的四种方法。 第一,可引导他改变对结果的估价。 第二,改变认知指向性。 第三,能改变一个人的期望,使之从不可控的期望,改变为可控的期望。 最后,能改变一个人对失败的归因,将对内部的、普遍的、稳定的归因改变为对外部的、特殊的、不稳定的因素的归因。35.参考答案:B36.参考答案:A37.参考答案:A38.参考答案:错误39.参考答案:A,B,D,E40.参考答案:A41.参考答案:A42.参考答案:A43.参考答案:A,C44.参考答案:B,C,D,E45.参考答案:B46.参考答案:D47.参考答案:B48.参考答案:C49.参考答案: 詹姆士认为情绪能分成两个部分——情感的和认知的。 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由两个因素组成: 1、生理上的激起; 2、认知标签。 如果用E表示情绪,A表示情感,C表示认知,那么,E=A*C。他俩与詹姆士的观点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认为认知标签并不必然来自于我们的行为,它们也可以来自情景中其他人所提供的线索。50.参考答案:A,B,C,D51.参考答案:B52.参考答案: 人际冲突的原因: 1、竞争稀缺资源; 2、缺乏有效的沟通。近年来对群体之间的冲突研究表明,缺乏有效的沟通是造成群体冲突的主要来源; 3、不同的认识和观念; 4、错误的归因; 5、报复。53.参考答案:A54.参考答案: 助人行为的决策过程: 1、对紧急事件的注意。在旁观者做出任何反应之前,首先必须知觉到问题的存在并且注意到紧急事件的发生; 2、正确地解释情景。在人们注意到了有事情发生后,接下去的决策就是要判断它是否是紧急事件,也就是旁观者能否正确地解释情景; 3、对个人责任的决定。在采取助人行动之前,旁观者必须对自己是否有行动的责任做出决定; 4、对恰当介入方式的决定。如果紧急事态被知觉和正确地解释,并且人们觉得有责任去帮助,那么随后就是对恰当介入方式的决定; 5、执行利他行为。在上述几个阶段,依次做出了进入下一阶段的决策后,才到达执行利他行为这一最后阶段。55.参考答案:C56.参考答案: 归因类别中,有一种特殊形式的归因就是在成功或失败体验中的归因。韦纳对这类归因进行研究后提出了成功失败的归因理论,称为成就动机归因理论。 韦纳等人提出了一个包括两个步骤的归因过程。 第一,观察者必须决定归因时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即决定控制源。 第二,进行了内在或外在归因之后,观察者还必须决定成功或失败是稳定地发生的,还是不稳定地发生的。(内在,稳定——能力;内在,不稳定——努力;外在,稳定——任务难度;外在,不稳定——运气)57.参考答案:A58.参考答案:C59.参考答案:D,E60.参考答案:C61.参考答案:A62.参考答案:A63.参考答案:D64.参考答案:C65.参考答案:D,E66.参考答案:C67.参考答案:A68.参考答案:A,C,E69.参考答案:A,B,D,E70.参考答案:A71.参考答案:C72.参考答案:B73.参考答案:B74.参考答案: 我暴露的意思是向别人讲心里话,坦率地表白自己。 1、回报与自我暴露。当人们与自我暴露水平较高的人打交道时,最有可能进行较多的自我暴露。我们往往会回报或魔防其他人所欣赏的自我暴露水平; 2、喜欢和自我暴露。喜欢和自我暴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3、社会赞同与自我暴露。自我暴露对社会赞同是相当敏感的。获得对方赞同时,我们的自我暴露就增多,对方表示不置可否或冷淡时,我们的自我暴露就显著地减少; 4、非语言行为和自我暴露。其他人的非语言行为在选择恰当的自我暴露和人际亲密关系水平方面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5、自我暴露的速度。有些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暴露仅仅在精心对待暴露速度的条件下才会引起喜欢。75.参考答案:A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贝姆对自我归因过程作了好几个限定。首先是自由选择。贝姆认为,我们观察我们的行为,看它是在外在控制下发生的(外在诱导下发生的),还是自动地(自己选择决定的)发生的。并且,只有在后者条件下,我们才根据自己的行为推论态度;其次,当内在线索是模糊,或者是微弱的时候,我们才利用外在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态度;最后,当缺乏有关个人态度的外在反馈源的时候,我们才利用外在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态度。2.参考答案:D3.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史一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社会心理学在哲学和普通心理学中积累的阶段(公元前4世纪-公园19世纪中叶); 2、社会心理学的描述阶段(19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20年代); 3、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20世纪20年代-)。4.参考答案:A,B,C,D,E5.参考答案:B,C6.参考答案:A7.参考答案:B,C,D8.参考答案:B9.参考答案:C,D10.参考答案:D11.参考答案: 归因类别中,有一种特殊形式的归因就是在成功或失败体验中的归因。韦纳对这类归因进行研究后提出了成功失败的归因理论,称为成就动机归因理论。 韦纳等人提出了一个包括两个步骤的归因过程。 第一,观察者必须决定归因时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即决定控制源。 第二,进行了内在或外在归因之后,观察者还必须决定成功或失败是稳定地发生的,还是不稳定地发生的。(内在,稳定——能力;内在,不稳定——努力;外在,稳定——任务难度;外在,不稳定——运气)12.参考答案:正确13.参考答案:B14.参考答案:A15.参考答案:D16.参考答案:B17.参考答案:A,B18.参考答案:D19.参考答案:B20.参考答案:C21.参考答案: 拥挤是一个主观的额心理状态,它的定义是“一种通过空间的、社会的、个人因素的互相作用而激起的动机状态”,所以拥挤是心理紧张性的。 解释拥挤的一些理论: 1、太多的活动、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情会使个体处理信息的系统发生超载,从而产生心理紧张。有心理学家指出,由过分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导致了拥挤的体验; 2、控制理论。罗廷等人认为,某些高密度情景使个体失去对社会交往的控制。他们的模型是:高密度+失去控制=拥挤,高密度(没有失去控制)≠拥挤; 3、归因理论。沃切尔认为,侵犯个人空间使个体产生激起,驱动他为了解释这种激起而搜索环境。只有当个体把激起归因于其他人太靠近他了,拥挤才能产生。如果个体把激起归因于其他因素,就不会产生拥挤的体验。22.参考答案:A23.参考答案: 沟通对象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一、听众原有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说,沟通必须适应听众早已有的态度,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就是指这个意思。首先,沟通会在听众原有的态度方面产生同化和对比效应;其次,沟通对温和观点和极端观点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同化和对比效应。在社会心理学上,称听众使得不可接受的观点显得比实际上更为极端为“对比效应”。称听众使得可以接受的观点显得比实际上更类似于自己的观点为“同化效应”; 2、沟通对温和观点和极端观点的影响。听众的态度越极端,越不容易接受不同的观点,听众的态度越温和,越容易接受不同的观点。 二、与听众态度的差距及可信性因素的影响:沟通者的观点和听众的观点差距越大,态度改变就越大;研究表明,态度改变实际上是观点差距和所知觉到的沟通者可信性的一个函数,受到观点差距和可信性的共同影响。 三、让听众承诺 四、个性因素: 1、个性的可说服性; 2、智力。智力高的人能更好地理解信息,但也许更可能抵御说服;智力差的人也许理解信息有些困难,但他们自己没有更多的主见,不大会抵御说服,也许更能服从; 3、自尊。一般来说,自尊心弱的比自尊心强的人更容易被说服; 4、个性与社会情景的互相作用。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性特征单独不能起关键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个性和社会过程是紧密地互相联系着的,在态度改变中也是一样。24.参考答案:A,B,C25.参考答案:D26.参考答案:D27.参考答案:B28.参考答案:A,C,D29.参考答案:B30.参考答案:D31.参考答案: 凯利认为对一个行为做出推论时,有三个因素必须考虑: 1、实体特异性。实体的特异性是指行为主体的反应是否指针对某一特定实体; 2、一致性反应。不同的行为主体是否对同一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3、一贯性。行为主体在不同的时间和情景下是否一贯地以这种方式行动。 凯利提出的是协变原则,他认为实体的特异性、一致性反应和一贯性这三个维度是在协同变化的,故称三维学说,又称为立方论。32.参考答案:B33.参考答案:D34.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是从普通心理学中产生,是普通心理学长期发展的结果,因此社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领域,一个分支;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这就是交往。 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联系是双向的。不仅普通心理学规律和现象反映在社会心理过程中,而且反过来,社会心理现象和规律也加深了我们关于一般心理过程的认识。35.参考答案:A36.参考答案:D37.参考答案:A38.参考答案:B39.参考答案:C40.参考答案:B,E41.参考答案: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类似性,互补性,物理距离的接近,交往的频率,外貌的吸引力。42.参考答案:A43.参考答案: 有关遵从有两个主要理论:一个是个性理论,另一个是群体理论。 个性理论:人们具有一些预先决定他们会遵从的个性特征。 群体中心理论:这个理论注重于群体施加于个人身上的压力,代表人物是阿希和凯利等人。他们认为,当一个人长大之后,有两种信息来源。他可以根据这两种信息来源来体验现实,学习正确的行为。一个是来自物理现实或个人体验的“个人信息”,另一个是来自他人或其他群体提供的信息,为“社会信息”。 凯斯汀格和凯利指出,当我们依赖其他人而获得社会信息时,他们就获得一种权利来影响我们的行动或态度;除了信息性影响之外,群体还能够利用“规范性社会压力”来说服个体遵从。规范性社会压力指的是“服从其他人积极期望的一种影响力”。 所以,一般来说,群体对个体施予压力使其遵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来自于群体的信息性压力,一种来自于群体规范性社会压力。44.参考答案:D45.参考答案:B46.参考答案:C47.参考答案: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有:沟通者;沟通内容;沟通对象。48.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 1、过分干预他人权利的问题; 2、隐瞒问题。所谓隐瞒是告诉被试其他情况而不是真实情况; 3、有害后果问题。有害后果问题指被试在研究中可能受到的伤害。任何心理研究者都必须避免对被试进行生理上的伤害,这是一条原则; 4、被试知道了他们本来不愿知道的事。49.参考答案: 要使金钱诱因有效,有三个问题需要考虑的,即行为改变的程度、金钱诱因的成本以及这类干预的长期效果。许多以金钱为诱因的研究表明,行为改变程度并不大;金钱上所花的成本远远大于行为改变的价值(如节能);极大部分行为改变是短暂的。 与正强化相反,惩罚,例如惩罚或其他形式的处罚,在塑造长期行为方面不大成功。但许多政府想要获得所希望的社会结果,通常更多地依赖含有处罚的法律和规定。此外,与金钱有关的非诱因物,例如,增加汽油和电力的成本,或增收能源税,对行为确实有效果。50.参考答案:B51.参考答案:A52.参考答案: 我国社会心理学的特点: 1、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心理学; 2、纳英剔垢的社会心理学; 3、为社会实践服务的社会心理学。53.参考答案:B54.参考答案: 认知失调理论的应用: 1、心理治疗; 2、儿童教育; 3、消费行为;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