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1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2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3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4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Ⅱ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社交”正在Z世代亦即青年群体中成为一种风尚。阅读社交,顾名思义就是以阅读为媒介或背景的社交。在各大网络平台,不少用户将作家的名字当作自己的引力签,以此吸引同好,共同分享阅读带来的感悟和收获,期待在思想激荡中产生共鸣,并通过这种共同的社交属性交友。①。回想20世纪80年代,如果有谁能拥有一定数量的藏书,哪怕是小人书,就等于拥有了相当过硬的社交资源;那时候青年通过彼此分享书籍而建立友谊,青年间互赠书籍作为礼物更是习以为常。其实细心观察,不少80后、70后乃至60后,同样是当下各种读书会的常客、“阅读社交”的热心参与者。相对于Z世代,他们更关心的是子女教育、家庭和谐、事业突破、年龄困扰,因而期待通过阅读来充实知识、注入动能,通过②。“阅读社交”的流行,既是技术进步使然,也是青年精神世界发展的必然。因为,人们总归要在阅读与思考中认识人生。我们应该认识到,“阅读社交”,从本质意义上讲并不是一种社交的形式,③。“社交”只是让阅读过程更有趣味,让阅读的视野更开阔、思考的触角更深入。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情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名思义,意思是看到名称就能联想到它的意义。文中用此成语意在表达“阅读社交”这个词语不难理解。B.引力签,是网络用户给自己设定的介绍自己兴趣爱好等以吸引他人关注的标签。对这种新词语,我们可以借助语境来理解。C.哪怕,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相当于“即使”“就算”“即便”等,突出了简单、通俗的小人书也是可贵的社交资源。D.习以为常,指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文中用来形容青年常常互赠书籍的现象是恰当的。【答案】21.①阅读社交早已有之;②分享交流解疑释惑;③而是一种阅读的形式22.D【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文段谈的是“阅读社交”,此处还应该围绕该话题来谈;联系后文“回想20世纪80年代……就等于拥有了相当过硬的社交资源;那时候青年通过彼此分享书籍而建立友谊,青年间互赠书籍作为礼物更是习以为常”可知,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有“阅读社交”了,可填:阅读社交早已有之;②此处是不少80后、70后乃至60后通过“阅读社交”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充实知识”针对的是“子女教育”“家庭和谐”;“注入动能”针对的是“事业突破”,而此处要填的内容针对的是“年龄困扰”,可填:分享交流解疑释惑;③前面有“不是”,此处应用“而是”衔接;由后文“‘社交’只是让阅读过程更有趣味,让阅读的视野更开阔、思考的触角更深入”可知,“阅读社交”的本质还是阅读,“社交”只是形式,可填:而是一种阅读的形式。【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能力。D.“文中用来形容青年常常互赠书籍的现象是恰当的”错,“习以为常”是人对经常见到的事感觉很平常,主语不能是“互赠书籍”这一现象。此处应用“司空见惯”。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故选D。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将欲过河去了。引得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只听说到……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她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谁知红玉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和坠儿讨论了半天,担心黛玉会走漏了风声。(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有删改)20.语段中宝钗的三次“故意”是如何一步步实现“金蝉脱壳”的,请结合语段进行分析。(3分)21.宝钗的“金蝉脱壳”之计,众说不一。有人认为如此机变,如此急智;有人认为机心甚深。请任选一个观点并说出理由,不超过50字,句子简洁流畅。(4分)20.(共3分)(1)第一个故意,是用“放重的脚步”和“笑着叫”的方式引起亭内人的注意,并用这种方式告诉红玉,她是无意闯进来的,不曾偷听;(2)第二个故意,是用“往前赶”的动作坐实自己追赶黛玉的话语;(3)第三个故意,用“寻了一寻”“抽身便走”的行动表明自己只想找到黛玉,完全不知道小红二人的谈话。(评分参考:共3分,每写出一点给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第一次“故意”,是故意放重脚步,让亭内的小红等人察觉有人来,并以为她只是无意间闯来,不会怀疑她已经听见了自己二人的秘密;第二次“故意”,是为了作出在追赶黛玉的姿态,让自己的话与行为相吻合,好让小红二人以为她真的是因追黛玉而来;第三次“故意”,通过“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的行为,让小红二人当作她的目的只是为了寻找黛玉,对自己二人的谈话一无所知,从而彻底打消二人的疑虑。21.(4分)(1)机变急智说:红玉开窗之际,三故意、一赶、一寻,足见宝钗紧急情况下的聪明机智。(2)机心甚深说:宝钗为了把自己撇清,借黛玉“金蝉脱壳”,难免有嫁祸黛玉的嫌疑。(评分参考:4分,任选一个观点作答,言之成理即可。)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情检测语文试卷(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鞋子分左右脚,这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如果时光能回到几百年前,鞋子分左右脚,还是颇为另类的现象。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古人穿鞋始终不分左右。①?不是的,古代制鞋的村料多较为柔软,如草鞋、麻鞋,即使用动物皮,也处理得很柔软。而且,古人的鞋子做得相对宽松,尺码较大,不会有穿不上或是磨脚的现象。有意思的是,古鞋不诉尺玛,只说鞋号,称“脚第几”。虽然穿鞋不分左右,②。试鞋时,一般会先伸左脚,只要左脚能穿下,右脚就不用试了,这是因为人的左脚一般比右脚稍长一些。其实,鞋子不分左右的不止古代中国。西方鞋子开始分左右始于1818年的关国,距今约两百年;而中国第一双分左右的皮鞋诞生于1876年,可见,③。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脚第几”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文章有诗、词、歌、腻、论著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B.药物生产过程需要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523”项目的大团队成员在四川找到了含量高的青蒿。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D.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有理。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20.(3分)B(表特定称谓。A.表特殊含义。C.前表反语,含“讽刺”意味;后表引用。D.表强调突出。)21.(6分)①左右不分的鞋子是不是很难穿②但古人买鞋时还是讲左右的③穿鞋分左右的历史其实非常短(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江苏省连云港市七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近期,广东多地频现七彩祥云,很多人停下匆匆脚步,拍照记录这美好瞬间,朋友圈也被云“刷屏”。为什么祥云会有吉祥的寓意呢?古时,交通信息闭塞,罕闻寡见,出现这种绚烂夺目的七色云彩必定会立即引起轰动。古代皇帝也多利用这种现象自我神化,以表示自己是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史记·鸿门宴》中刘邦之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之气也”,此“五采”便是七彩祥云。后世百姓看着身披祥云的刘邦,化险为夷,终成一代帝王,①看似神秘的七彩祥云,②。七彩祥云是指太阳光线与云彩中的冰晶结构产生的自然现象,是典型的“日华”现象。太阳光必须与云构成一个合适的角度,由上空云彩内的水汽将其光谱进行分离,然后通过云彩产生折射和反射作用,最终才能散射出七色光芒。出现七彩祥云,需同时具备两个重要条件:大气洁净,透明度高。褪去神秘面纱的七彩祥云,虽然无法预示未来会发生何种祥瑞,③。当我们邂逅七彩祥云,驻足慢慢欣赏,就是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馈赠。这些自然美景的出现,也是在提醒我们要更加珍惜大自然,更加热爱生活。2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修改为以“七色光芒”为主语的单句。(4分)21.①当然会认为祥云就是吉祥之兆 ②实际上是常见的气象现象③但可以表明大气质量是十分优良的22.七色光芒是当太阳光与云构成-一个合适的角度时(1分),由上空云彩内的水汽将其光谱进行分离(1分),并通过云彩产生折射和反射作用(1分)的自然现象(1分)。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四校2023-2024学年度春学期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卷(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怎样读《红楼梦》?这绝不是只有一种答案。读的方法可以因人因条件而异,不必拘于一途,你完全可以甲,抵达书中绝妙深奥之处。但这不等于说,不需要听别人的指点。(①),刚从山上下来的人或游过此山的人,他的指点切实可靠得多。就我多年的阅读经验而言,知人论世是读《红楼梦》的起点。曹雪芹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怎样的特点……(②),你可能无法理解作者、读懂作品。对一般的读者,要知人论世,读一些红学家的研究成果就可以了;对想要深入研究的读者,那就必须读相关的原著,如《清史稿》《清实录》。读《红楼梦》,自然还应该认真地反复地读,乙地读一二遍,是不可能对此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苏东坡读书有“八面受敌法”,在他看来,每一书都要读之数遍,每次应精读一项,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击破,在读了若干遍后,方有其成。这样看起来似乎有点笨,耗时耗力,(③),读成之后就能经得住各方面的考验。这与不作深入钻研的读书方法比较起来,效果会丙。这样说来,读《红楼梦》又只能拘于一途,听人所指、融我所思,即能有所悟、有所得。20.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2.下表是运用“八面受敌法”,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拟定的阅读计划要点。要求:请结合“八面受敌法”及《红楼梦》具体内容,完成填空;句式整齐,表达简洁。(4分)“八面受敌”读《红楼梦》①,逐一突破首读:读宝黛爱情,悲喜交织次读:读②再读:读四大家族,盘根错节(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3分)20.参考示例:①譬如登山②不弄清这些问题③但读得扎实(每点2分,满分6分)21.参考示例:甲:另辟蹊径乙:浮光掠影丙:更胜一筹(每点1分,满分3分)22.参考示例:①反复通读(2分)②示例1:女性形象,万艳同悲示例2:诗词歌赋,隐喻命运(2分)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3-2024学年度春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2\*ROMAN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睡眠是人体恢复大脑皮质功能和更新人体免疫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理需要。___①___,人体各种能量物质得到充分储备,同时生长激素也进入脉冲性分泌高峰阶段,这对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很重要。如果每日有效睡眠达不到要求,就会导致人体的疲劳积累起来,影响体质和健康,尤其会对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通常说来,年龄越小睡眠时间应该越长,睡眠次数也越多,同时进食次数越多,活动时间也相应越少。随着年龄的增长,___②___。有效睡眠不仅可以维持身心健康,还可以缓解压力,维持体内性激素等的正常分泌。一旦通宵熬夜,睡眠严重不足,___③___。研究表明,长期严重的睡眠缺乏,会增加肥胖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微生物感染、皮肤疾病、内分泌失调的发病风险。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请以“睡眠”为主语,将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改写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2\*ROMAN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21.①在有效睡眠(过程)中②睡眠的时间和次数就会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