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章-自由主义思潮_第1页
02-第二章-自由主义思潮_第2页
02-第二章-自由主义思潮_第3页
02-第二章-自由主义思潮_第4页
02-第二章-自由主义思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自由主义思潮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浪潮,极大的改变了世界的政治面貌和物质面貌,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新的思想和新的价值取向层出不穷,这些思想甚至今天还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西方社会的行动和观察世界的方式。一、保守主义思潮其实,19世纪初,首先出现的政治思潮并不是“自由主义”,而是“保守主义”思潮,它恰恰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在拿破仑时代以后,欧洲的统治者希望回到以前的社会秩序中去,他们视法国大革命为洪水猛兽,对革命中出现的暴力、恐怖和战争深感恐惧,同时,对造就革命的思想,如启蒙思想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政治上,在欧洲一度出现了专制主义的回潮,反映在思想上,就是保守主义思想的盛行。保守主义强调传统和信仰,反对理性;固守等级制,反对平等;维护旧秩序,反对激烈变革;倡导集体价值,反对个人主义;支持国家权力,反对个人自由。这一思潮最初的代表人物,就是英国的埃德蒙·柏克(EdmundBurke)。早在法国大革命期间,1790年,柏克就出版了《法国革命反思录》一书,他猛烈攻击法国大革命,警告欧洲,这场革命将会最终引发恐怖和军事独裁。同时,柏克对自然权利的学说也进行了批评。他否认人天生是善良的,否认人拥有什么自然权利。相反,他认为,人所继承的,只是社会固有的权利和义务,这些权利和义务已经成为人类的共同遗产,没有任何一代人有权摧毁它们。他也反对政府是社会契约的产物的观点,认为国家是任何个人都应该服从的组织机构和神秘的共同体。法国大革命后,柏克的思想获得了更多的听众和追随者,奉行这种思想的人就成了保守主义者。不过,在19世纪真正大行其道的思潮,并不是保守主义,而是直接承继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传统的自由主义。19世纪是资产阶级日益壮大的世纪,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反映资产阶级愿望的政治理论和思潮也日益流行,这种思潮和理论的中心点就是关注个人自由,因此被人们冠名以自由主义。二、自由主义的渊源和原则(一)自由主义的渊源作为现代概念的自由主义产生于19世纪,但自由思想在西方文明中源远流长。古希腊的民主实践和理性追求,蕴含着自由取向;犹太教和基督教思想中有尊重个人自由的传统;13世纪英国的《自由大宪章》确立了尊重人身自由和财产权的初步原则;17世纪英国革命中,清教徒确立了信仰自由的原则,而这一点很快就延伸为思想和言论自由。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实现了对王权的限制。同样是在17世纪,约翰·洛克的自然权利说,提出了人生而自由的思想,论证了推翻剥夺公民自由和财产的统治者的正义性,被称为资产阶级“自由思想的鼻祖”。法国启蒙思想家也为自由主义思想作出了贡献,他们提出了政治分权的方案,提出宗教宽容和思想自由,相信人的理性能力,提出人性向善,对人类未来充满信心,这一切都成了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是自由主义产生的催化剂和关键阶段。《独立宣言》体现了洛克自然权利的理论。美国宪法使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原则成为政治现实,表明人民可以建立新的有效能的政府。美国的《权利法案》规定了一系列个人自由:言论、出版、集会、信仰自由。法国大革命更进一步,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来保障自由的原则,通过《人权宣言》来保证个人尊严和自由。最早自称是自由主义者的人,是西班牙一些反对拿破仑占领的人。后来,“自由主义”这个词传到法国,“自由主义者”指的是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后,反对国王专制统治的人们。在英国,一开始在政治上能够被称为自由主义者的是一些辉格党人,其中也有少数的托利党人,19世纪后期,英国政坛正式出现自由党。(二)自由主义的原则自由主义分为政治自由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政治自由主义的原则包括:第一,思想自由,包括信仰、言论和出版自由;第二,财产自由,即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第三,政治自由,即个人的安全受到保护,政府的权力受到限制。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国家必须实行法治,即政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要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代议制,由公民自由选举立法机构。经济自由主义的原则是放任主义,私人企业不受政府的约束;个人在私人利益和自由竞争的推动之下,就会刺激经济活动的发展,因而,能够以最低成本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最终受益的是整个国家。自由主义者在政治上不是民主主义者,他们要求建立立宪政体,实行代议制,以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但对民主却抱非常谨慎的态度,最推崇的政体是健全的君主立宪制。大多数自由主义者不主张马上赋予所有的人以选举权,认为投票权应该给予那些受过良好教育、能够理智地行使自己权利的人。没有受过教育、没有财产、没有经验和缺乏耐心的大众,没有能力保障自由,也没有愿望保护财产。自由主义还表现在世界观上和社会价值观上,他们大多是进步主义者,他们相信,随着财富的增加和科学的进步,人类将不断地进步。他们反对以出身决定人的社会地位,更强调个人的才能和实际成就。因此,对现存的教会和土地贵族表示不满。他们寄希望于宽容和教育的普及。在行为方式上,他们推崇逐步的改良来推进社会进步,而反对激烈革命运动。在政治上比自由主义走得更远的是激进主义(Radicalism)。在法国,激进主义常常与自由主义相对立,他们反对自由主义者在政治上的相对保守,坚持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所阐发的民主原则,强调人民的主权。与自由主义对民众不信任的态度不同,法国激进主义者依靠普通民众的力量,特别是法国广大的小生产者的力量,积极推行政治变革,甚至不惜发动革命来推进民主。他们主张实现普选权,建立共和政体。英国的激进主义则更多地表现为自由主义的扩展。他们的思想代表可以追溯到托马斯·潘恩,他曾经参加北美独立战争,写过《常识》和《论人权》这样的著作,他赞扬法国大革命,推崇功利主义者边沁关于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原则。他们想要对法律、法院、监狱、济贫院、市政机构、衰败选区等进行全面的改造。

激进主义者提倡民主,要求实现英国成年男子的普选权,有些甚至要求废除君主制。最初,英国的激进主义者除了一些思想家以外,还包括少数工人阶级的领袖和许多新兴的工业资本家。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法案通过以后,工业资本家大都转变为自由主义者,而工人阶级的领导人仍然是激进民主主义者。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30年代初期,反映英国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经济思想。马克思首创“古典政治经济学”概念。在《哲学的贫困》(1847)中,他第一次提出了“古典派”一词。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中,他明确地指出:“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从19世纪后期开始,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承袭了马克思提出的这一名词,沿用至今。然而,他们却变更了它的内容。一般地说,他们都认为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的出版,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始;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典型体系。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约翰·穆勒等,都被称为英国古典经济学者。英国政治经济学开始于17世纪中叶,威廉·配第为其创始人。配第的经济著作包括《赋税论》(1662)、《货币略论》(1695)等。配第没有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他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建立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最先提出了粗糙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正是在这两个问题上,他把经济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配第的直接后继者是约翰·洛克(1632-1704)。他的主要经济著作有《政府论》上下篇(1680-1690)和《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1691)。洛克认为,劳动几乎提供了一切东西的全部价值。他又以“自然法”来论证所有权的界限,认为由于土地和货币的分配不均,产生了地租和利息,从而导致了对“自然法”的破坏。这实际上就是把二者都归结为对劳动的剥削。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杰出的代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斯密最主要的经济学著作是《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他强调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并认为增加国民财富靠两种方法:第一是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力,第二是增加生产工人的人数。前者靠加强劳动分工;后者靠增加资本。斯密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指出了劳动是衡量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考察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分析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杰出的代表,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他的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在此书中,他建立了以价值论为基础、分配论为中心的经济理论体系。他认为,全部价值都由劳动产生,并在3个阶级间分配: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由此说明了工资和利润、利润和地租的对立,从而实际上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对立。由此可见,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利己主义的人性观,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个人主义思想提供了基础。诺思也许是最早的个人主义伦理的公开发言人。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对这个问题作了详尽的阐述,而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又把这一思想和边沁的功利主义结合起来。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从人性论出发,认为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都受“利己心”支配,追求个人利益是每个“经济人”进行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有利于生产发展,会自然而然地达到社会共同利益。自由竞争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地对生产进行调节,国家干预私人经济生活往往会起妨碍作用。这一思想实质上反映了18世纪,英国产业资产阶级力图排除一切封建制度残余和重商主义政策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经济充分自由发展开辟道路。马尔萨斯从人口学的角度,论述了自由主义原则,他在《人口原理》中,从两个抽象的前提出发: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食);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色)。根据这两个公理,马尔萨斯得出一个论断,即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长,人口增长总是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随时间推移,人口将超过食物的供给量。人口与食物间的不平衡,总是通过抑制人口增长而加以改善。马尔萨斯提出了两类抑制人口增长的方法:道德抑制与积极抑制。道德抑制是指人们通过晚婚、独身、节育来控制出生率;但若人们未能通过道德抑制控制住人口的增长,则各种形式的积极抑制将会使人口减少,比如恶习、贫困、战争、疾病、瘟疫、供水等,从而达到人口增长与食物供应间的平衡。马尔萨斯得出结论:大多数人注定要在贫困中和在饥饿的边缘上生活。马尔萨斯根据他的人口原理,首先反对英国的社会改革,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贫穷和罪恶,并不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造成的,而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废除财产私有制,实行婚姻自由,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势必刺激人口增加,最终使建立起来的平等的社会制度趋于瓦解。只有保持财产私有制,以及个人担负起养育自己孩子的责任,才能使人们自制,不致于生育过多的子女。所以,私有制是出自人性的“人口自然规律”的支配而产生,它是永恒存在而不能被推翻的。其次,马尔萨斯竭力反对当时英国实行的济贫法,认为济贫法使没有能力养活家庭的人也结婚生子,这是供养贫民以生育贫民。他宣扬贫民产生的原因是他自身贫困,救济的手段,在他自己身上,而不在于别人,政府和社会对此是完全无力的。再次,宣扬工资水平取决于工人人口的多寡。他认为,一国的生活资料是一定的,如果人口增加超过了生活资料的增长,工人人数超过劳动市场需求的比例,就会使工资下降和工人生活恶化,从而使工人繁殖减少,人口增加减少。工资低廉,工人人数众多,工人为维持自己的收入,就必须加倍地努力工作,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直到后来,生活资料和人口保持同一比例,于是工人生活获得改善,工资又提高,对人口限制又会放松,工人的生活会再度恶化。工资水平就是这样随人口的增减而上下波动。受马尔萨斯的影响,一些经济学家断定:在正常的环境下,人口过剩使工资不会大大地高于维持生计的水平。李嘉图说:“劳动的自然价格就是必须使劳动者能够共同生存,即是人类不增不减永世长存的价格”。这个学说一般被称为“工资钢铁定律”。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否定了重商主义的理论,是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到来的一种标志,因而,也是19世纪自由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四、贡斯当的自由主义学说邦雅曼·贡斯当(Benjamin

Constant

,1767-1830)是19世纪初,法国自由主义的代表,是在反对拿破仑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贡斯当出生在瑞士的洛桑,父亲是驻荷兰的瑞士军团的一名上校军官。贡斯当出生后的第8天,其母亲因患产褥热而不幸离开了人世。从14岁开始,贡斯当开始接受正规的大学教育,15岁(1782年)就读于巴伐利亚的埃尔兰根大学,从1783年7月至1785年4月,就读于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贡斯当在爱丁堡大学求学期间,正值以大卫·休谟、亚当·斯密等人为代表的苏格兰启蒙运动达到高潮的时期,贡斯当深受其影响,由此,他对英国的文化产生了强烈的认同,奠定了他的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法国大革命对贡斯当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贡斯当一生的理论活动,都是对法国大革命的不断反思。像当时许多自由主义者一样,他痛恨法国的旧制度,认为“旧制度是一个腐败、专断与软弱的混合体”,推翻这种制度是完全合理的。他热情讴歌大革命的最初阶段,但对大革命后期的雅各宾专政表现出无比憎恶。

他写道:“革命一般有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人们一致希望推翻所有人都不能容忍的制度;在第二阶段,运动被人为地继续,它已经不再是自然的了,它的目标是试图摧毁所有与少数人倡导的制度相反的东西。如果理性的人们能够将革命中止在第一阶段,成功的机会就会是巨大的。这样的革命是短暂的、令人高兴的、是流血最少的。”英国革命与美国革命便属于这种类型。法国大革命在1791年以前处于第一阶段。遗憾的是,法国人未能适可而止,他们试图摧毁一切旧制度,建立一个全新的制度。结果导致雅各宾独裁那样灾难性的后果。贡斯当于1794年在瑞士结识了斯塔尔夫人,从此开始了长达14年之久的充满感情风暴的浪漫关系。斯塔尔夫人不仅帮助了贡斯当的政治活动,影响了他的政治观念,而且也激发了他的文学激情。贡斯当的著名小说《阿道尔夫》在很大程度上是描述他与斯塔尔夫人关系的自传性作品。1795年,贡斯当随斯塔尔夫人来到巴黎后,立即卷人法国的政治生活。贡斯当是斯塔尔夫人沙龙里的中坚人物,该沙龙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都有巨大的影响。他与斯塔尔夫人一道,极力维护热月党人的统治,抨击保王党人和雅各宾派从左右两方面对温和政权的威胁。他极力鼓吹“结束革命”。他写道,“我强烈希望结束这场革命,因为继续革命会伤害自由。这也是为什么我极力主张加强我们的共和国的原因。人类命运中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事业都与共和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拿破仑执政初期,贡斯当对拿破仑寄予很大希望,把他看做保卫共和国与革命成果的人物。贡斯当被任命为立法院的委员。然而,随着拿破仑日益抛弃自由主义的外衣,走向专制独裁的道路,贡斯当变成了拿破仑的反对派。他从自由主义的立场出发,抨击拿破仑的独裁,被欧洲各种反对拿破仑的力量视为英雄。1802年,他被拿破仑赶出立法院。1803年,斯塔尔夫人也被拿破仑勒令离开巴黎。他们两人被迫离开巴黎,开始过流亡的生活。在流亡期间,1806年完成了一部论述政治学的专著的初稿,即后来的《适用于所有代议制政府的政治原则》。1813年,贡斯当在拿破仑政权垮台前夕,出版了《论征服的精神》与《论僭主政治》两本小册子,对拿破仑的军事统治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1813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后,波旁王朝复辟并制定了1814年宪法,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而贡斯当返回巴黎以后,担任当时自由派的主要代言人。1815年,在百日政变期间,贡斯当先出逃,而后又应拿破仑的邀请,担任了他的制宪顾问,为拿破仑负责起草了《帝国宪法补充条例》,并正式发表了《适用于所有代议制政府的政治原则》。面对波旁王朝的反动,贡斯当再次扮演了反对派的角色。从1815年至1830年逝世,他一直是法国自由派的领袖人物。他曾当选为议员,利用议会讲坛抨击波旁王朝的反动政策。他创办杂志,发表文章与小册子,阐述自由派的主张。他到处发表演讲,其中最重要者为1819年的演讲“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之比较”。这次演讲被视为自由主义的政治宣言。贡斯当在有生之年亲眼看到了波旁王朝的覆灭。1830年七月革命爆发后,他以多病之躯参加了革命。他为路易·菲力浦的上台作了巨大的努力,并与基佐一道,起草了宣布路易·菲力浦为国王的《告人民书》。1830年11月,贡斯当逝世。法国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贡斯当在自由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主要归功于他的自由观念。贡斯当的自由观念有其独特的自由派特征。这一特征充分表现在他对卢梭的批评之中。贡斯当对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进行了讨论。一方面,他认为,人民主权的原则是不容质疑的。然而,贡斯当从法国大革命的实践中认识到,人民主权的原则也可能导致前所未有的暴政。贡斯当认为,卢梭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要求社会的“每一个个体都将自己的权利毫无保留地完全地转让给共同体”。卢梭在讨论主权时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任何主权都必须由具体个人行使。“这就是说,任何政治权力,不论在抽象意义上如何代表人民、如何体现普遍意志,在实际上,它必然由少数人行使,必然更多地反映少数人的利益与意志。”抽象的权力也许可能是高尚的、公正的、无私的,而现世的权力必然是偏私的、压迫性的,或者说是罪恶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贡斯当强调,任何由人行使的权力,都不应该是绝对的。因此,他主张要对权力加以限制。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应该来自这样几个方面。其一,来自宪法的限制。“宪法本身即是一种对权力不信任的行为:它为权威设了限制。假如我们相信政府具有永远正确的秉赋,且永远不会走极端,宪法便没有必要设定这些限制了。”其二,政府内部的分权与制衡也有限制政府权力的作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政府的权力必须有外部限制,即明确划定政府权限的范围,以及个人在社会中不可侵犯的权利。对权力最根本的限制就是人民的独立的权利。“不管在任何地方,如果个人毫无价值,全体人民也就毫无价值。每一个公民都拥有个人权利,这种权利不依赖于任何社会权威与政治权威。任何权威若侵犯这些权利都是不合法的。公民的权利包括个人自由、宗教自由、意见自由、享受财产的自由,以及不受任何专断权力控制的保障。任何权力都不能质疑这些权利,否则,它就会摧毁自己的信誉。”五、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耶利米·边沁(JeremyBentham,1748-1832)是英国的法理学家、功利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者。他是一个政治上的激进分子,也是英国法律改革运动的先驱和领袖,一位动物权利论的宣扬者,及自然权利的反对者。他还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边沁的主要著作《道德学》、《政府片论》、《道德与立法原理》等。边沁于1748年出生于伦敦,其父亲和祖父都是律师。边沁天资聪慧,12岁就进入牛津大学学习法律,在当时被誉为神童。1763年(15岁)大学毕业后进入林肯律师学院继续学习法律,毕业后一度从事律师工作,但因对此职业不感兴趣,转而从事法理学和伦理学的研究。边沁从1771年(23岁)起开始担任伦敦大学教授,讲授法理学。1785-1787年期间,边沁在欧洲大陆做了一次漫长的旅行,到过法国、意大利,在俄国居住了一段时间。1832年病逝于伦敦。边沁功利主义的出发点和前提:在边沁之前,亚当·斯密在启蒙学派的“自然秩序”和“理性观念”的基础上,把人性归结为个人主义,认为个人追求一己利益,便会自然而然地促进全社会的利益。边沁在《道德和立法原理》一书中,进一步阐明了功利主义原理,并把它应用于法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之中,并以此作为判断一切行为和立法措施的准则。边沁的功利主义有两个出发点和前提:①功利原理(或最大幸福原理)。边沁认为,人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就在于是增进幸福还是减少幸福。不仅私人行为受这一原理支配,而且政府的一切措施也要据此行事。在边沁看来,社会是由个人构成的,其中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全体的幸福,是由组成社会的个人的幸福的总和。社会的幸福是就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如果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就适合于功利原理。②自利选择原理。按边沁的说法,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痛苦,每个人自己最清楚。个人在原则上是他自身幸福的最好判断者。追求自己的最大幸福,是一切有理性的人的目的。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自利的选择占有支配地位。凡是对自己的最大幸福有利的事,不管对自己以外的全体幸福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他都会全力追求,这是人性的一种必然倾向。(损人利己)边沁以功利原理和自利选择原理为依据,在经济方面鼓吹自由放任主义。他认为,在经济活动中,应以个人的活动自由为原则,国家应该做的事情,仅仅限于保护个人活动的自由和私有财产的安全,除此之外,不应作任何干涉。按照边沁的解释,在经济上实行自由放任,在生产上就会得到最大量,分配上也将越趋于平等,从而使幸福也达到最大量。如果安全与平等不能两立,就必须放弃平等,而维护私有财产的安全。边沁不仅提出了功利主义原则,而且还身体力行,一生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目标。他认为,自己要为全人类的福利服务,因而终身未娶。他恪守功利原理直到弥留之际,他对守候在身边的那位朋友说:“我感到我快要死了,我们要注意的是,必须减少病苦到最小限度。不要让任何仆人到房间里来,要让所有的年轻人都走开。他们看到这种情形是很难受的,他们在这里也无济于事。我当然不能单独留在这里,你得留下来看着我,而且只要你一个人看着我就行了,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痛苦尽可能减少到最小程度。”六、穆勒的自由主义思想约翰·穆勒(1806-1873,又译为密尔)是英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影响巨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是著名功利主义哲学家詹姆斯·穆勒之子。约翰·穆勒在青少年时便受边沁功利主义影响,曾组织过功利主义社。主要有《论自由》、《代议制政府》、《功利主义》等著作,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甚广,尤其是其名著《论自由》(OnLiberty),与米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一道,被视为报刊出版自由理论的经典文献,还有人把《论自由》的发表,作为自由主义理论体系最后完成的标志,穆勒被称为“自由主义之圣”。《论自由》发表于1859年,这时,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英国确立,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基本上实现了自由,很多理论家已经为经济自由作了充分的论证。在这种背景下,穆勒的这部著作的要旨,在于论证个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的自由。也就是说,这本书讨论的不是经济自由,而是政治自由,即穆勒自己所说的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首先,穆勒在《论自由》中讨论了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穆勒有一句名言,他说,“如果整个人类,除一人之外,意见都一致,而只有那一个人持相反意见,人类也没有理由不让那个人说话。正如那个人一旦大权在握,也没有理由不让人类说话一样。”不论少数人的观点最后证明是否正确,都不能剥夺他们持有并表达它们的权利。穆勒认为,由于人类难免犯错,自由讨论才是最有可能发现新真理的途径,而对任何探究的封杀和排斥,都会对人类造成损失,因而都是不明智的。此外,他还认为,只有通过争辩,我们才能学会更好地表述和捍卫真理,并使真理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没有争辩,或者不允许争辩,只会让所谓的真理变得不堪一击。其次,穆勒在《论自由》中还论述了个性自由的问题。个性自由就是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的自由。穆勒认为,既然一个人在持有一种观点上享有绝对的自由,那么就按照这种观点而行动来说,也应该享有同样的自由,只要这种行动不危及他人的利益。“既然说当人类未臻完善时,不同意见的存在大有用处,同样在生活方面也可以说:生活应当有多种不同的试验;对于各式各样的性格只要对他人没有损害,就应当给以自由发展的余地;不同生活方式的价值应当予以实践的证明,只要有人认为宜于一试。总之,在并非主要涉及他人的事情上,个性应当维持自己的权利,这是可取的。凡在不以本人自己的性格,却以他人的传统或习俗为行为的准则的地方,那里就缺少着人类幸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所缺少的这个因素,同时也是个人进步和社会进步中一个颇为主要的因素。”

穆勒主张,不仅要赋予个人按照自己意志行动的自由,还要着力培养人的这种欲望和冲动(积极自由)。这是针对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来说的,在穆勒看来,“现在威胁着人性的危险,并不是个人的冲动和择取失于过多,而是失于不足。”在一个缺乏个性的社会里,对个性的阐扬则显得格外必要。穆勒在《论自由》中让人们提防两种暴政,即“多数的暴政”和“社会的暴政”。在“多数的暴政”的情况下,少数人的利益往往被忽视或者被侵犯。因而,即使在民主政体下,对于政府行为的严格限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社会的暴政”,是指公众而不是政府,以社会习俗而不是多数人的意见,对个人自由做出的限制。穆勒说,“当社会作为集体而凌驾于构成它的个别个人时,它的肆虐手段并不限于通过其政治机构而做出。”“这种社会暴虐比许多种类的政治压迫还可怕,因为它虽不常以极端性的刑罚为后盾,却使人们有更少的逃避办法,这是由于它透入生活细节更深得多,由于它奴役到灵魂本身。”这正是穆勒所担心的。“今天敢于独行怪僻的人是如此之少,这正是这个时代主要危险的标志。”

穆勒特别以东方社会为鉴,提醒人们丧失个性的可怕。他认为东方社会,尤其是中国,是一个没有个性的社会,几千年前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但由于对个性的抹杀,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没有进步,而终于被西方远远抛在后面。在当时的英国,个性的丧失虽然还没有达到东方世界那样严重的程度,但也存在着阻碍个性发展的种种因素,所以穆勒号召人们起来反对社会的同化。最后,穆勒以这样一句话作为这一章的结束语:“人类在有过一段时间不习惯于看到歧异以后,很快就会变成连想也不能想到歧异了。”最后,穆勒讨论了个性自由与社会权威的界限问题。穆勒所倡导的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为了在个人自由和社会权威之间划出一个界线,穆勒提出了一条原则,“这条原则就是:人类之所以有理有权可以各别地,或者集体地对其中任何分子的行动自由进行干涉,唯一的目的只是自我防卫。这就是说,对于文明群体中的任一成员,所以能够施用一种权力以反其意志而不失为当,唯一的目的只是要防止对他人的危害。”这就是著名的“正当防卫原则”。

只有当个人的言行伤害他人利益时,个人才应接受社会的惩罚。穆勒写道:“任何人的行为,只有当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时,才须对社会负责。在仅只涉及本人的那部分时,他的独立性在权利上则是绝对的。对于本人的自由,对于他自己的身和心,个人乃是最高的主权者。”这是穆勒全书的核心论点。所以,当严复第一次把《论自由》介绍到中国来时,书名就叫《群己权界论》,这一书名精当地表述了穆勒的自由主义的核心内容。不得干涉他人,只是最低的道德要求。但是,不能说,仅仅遵守这条原则,就是一个道德的人了。对于他人的福祉,还是应该在道德上给以关注的。但是,这种关注也绝对不能超越那条一般原则,即只能通过劝说的方式,而绝对不能使用强制力,否则,就是对个人自由的侵犯,即使这种强制能给他带来好处。但是,这种好处足以被因为破坏那条自由原则而带来的坏处完全抵消。穆勒自由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将自由的价值诉诸功利。近代最早倡导自由的理论家,如洛克等,大都从自然权利的角度论证自由,而以穆勒为代表的功利学派,对这种论证方式持批判的态度。在功利学派看来,以人的自然权利来论证自由,首先遇到的困难,是自然权利概念本身含混不清。什么应该是个人的权利,什么不应该是个人的权利,从自然权利的观点出发很难有确切的标准。其次,自然权利的原则带有明显的革命倾向,在理论上是专断的,在行动上是激进的,法国大革命就是这种理论的实践结果。七、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社会学实证主义是一种经验主义的西方哲学流派,它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主张一切科学知识都应该建立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之上,科学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来证明的。实证主义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在这之前,I.牛顿和D.休谟的经验论已经涉及到实证问题,而且19世纪初,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最早使用“实证主义”一词。但严格地讲,实证主义的创始人是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是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1798年生于法国的蒙彼利埃城,1857年逝世于巴黎。1817年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后因两人观点相左而分道扬镳。主要著作有《实证哲学教程》和《实证政治体系》等。孔德从“秩序”、“进步”的原则出发,提出他的社会学学说。孔德按物理学的分类方法,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他认为,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变迁的连续性和相互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