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课件1_第1页
2007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课件1_第2页
2007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课件1_第3页
2007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课件1_第4页
2007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

第一节哈耶克经济学说的产生一、哈耶克生平简介

(一)生平

1.早期经历:全名: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Hayek;1899-1992)。奥地利经济学家,当代新自由主义的倡导者,伦敦学派、新奥国学派、芝加哥学派和弗莱堡学派的代表人物。1974年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者。

中年哈耶克生于维也纳,信奉天主教。金牛座。知识分子家庭出身,贵族后裔。外祖父是宪法学教授、统计学家、奥地利国家统计局局长,庞巴维克的密友。外祖母出身豪门望族。祖父是生物学界有名的中学生物学老师。父亲是当地卫生局的一名官员。18岁参加一战,后退伍进入大学。1921年22岁时获得维也纳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两年后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1938年加入英国籍。性格特点:早熟。2.坎坷的情感历程——哈耶克与海伦娜。1923年美国留学学习经济学。1932年伦敦经济学院教授。1950年芝加哥大学,在阿肯色州呆了半年后与赫拉离异并娶海伦娜为妻。3.断裂的友谊纽带——哈耶克与罗宾斯。(1)伦敦学派。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新自由主义的最重要分支之一,主张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的任何干预。代表人物:埃德温·坎南(EdwinCannan;1861-1935)。莱昂内尔·罗宾斯(1898-1984)伦敦经济学院LSE(LondonSchoolofEconomicsandPoliticalScience)创立于1895年,原是由一群推崇费边(Fabian)主义的费边协会会员所倡议。费边原是古罗马的将军,以使用迂回战术闻名。19世纪8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以温和改良手段实现社会主义的思潮,就称为费边主义。1900年成为伦敦大学的一部分。坚持公正的办事和研究原则,对多元理念兼容并蓄。伦敦学派的大本营。在经济学领域有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哈耶克与罗宾斯。罗宾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伦敦学派的代表人物。1929年出任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主任。罗宾斯的主要著作有:《论经济科学的性质与意义》(1932年)、《大萧条》(1934年)。

“哈耶克的做法与我所认识的哈耶克不符,我觉得,我所认识的那个人已经死了。”——罗宾斯二、来自道德的焦虑——凯恩斯的“唯理主义”与哈耶克的“有限理性”

(一)凯恩斯的“唯理主义”

1。内容:凯恩斯认为,只有被人理性自主的建构和选择并且能为人的理性所理解的道德规范,才是文明人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而凡是不能得到人的理性证明的道德规范,比如宗教戒律、传统的规范习俗,如果不能得到科学的、理性的解释,人就可以随时抛弃。2。影响:凯恩斯时代的人在理性主义影响下,认为只要某种道德标准妨碍了自己的自由,便可以打破。(二)哈耶克的“有限理性”

——经济理论的社会哲学基础哈耶克反对凯恩斯的“唯理主义”,他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唯理主义”的思想观念侵蚀着西方自由文明的根基,离开道德规范,连基本的社会秩序都不复存在,就不会有自由。经济学著作:1929年《货币理论与经济周期》;1931年《物价与生产》;1941年《资本的纯理论》;社会哲学等非经济著作:1944年《通向奴役的道路》;1960年《自由的宪章》;1973、1976、1978年的《法律、立法与自由》三、从异端到诺贝尔获得者

——哈耶克的胜利

(一)20世纪20-30年代与凯恩斯的“大战”(二)1974年与缪尔达尔共同获得诺奖。

1.哈耶克获奖的原因:对货币论、经济周期论的创造性贡献。2.哈耶克获奖反映的问题:

诺贝尔奖究竟公平吗?哈耶克和凯恩斯的较量:1。干预和自由的较量。2。短期和长期的较量。3。短寿和长寿的较量。“终于有一部分人醒悟了。”——哈耶克第二节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

一、哈耶克与兰格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计算的争论

(一)米塞斯对社会主义的根本否定1902年荷兰经济学家皮尔逊发表《社会主义的价值问题》,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下没有市场、没有交换,从而无法衡量产品的价值,不可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1922年,米塞斯(Mises)从根本上质疑了社会主义是否可能,打响了社会主义经济计算的第一枪。他攻击了社会主义理论家的基本理论前提,认为市场经济环境中决定的货币价格对于理性的经济计算是必需的,价格体系允许资源自由的流向其价值最高的用途,没有价格体系,资源就不能有效的配置。米塞斯奥国经济学家米塞斯(1881-1973)1920年发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计算》,拉开了这场争论的序幕。

“社会主义就是合理经济的破产。”——米塞斯1922年他又出版了《社会主义:一种经济学与社会学分析》。米塞斯的基本观点:计划经济用公有制代替了私有制,用计划体制代替了市场调节。“没有自由市场,就没有价格制度,就不能进行经济计算。”没有经济计算的经济体制必定资源配置失误,效率低下。而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这符合人利己的本性。人的理性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做出使用自己拥有的资源的决策。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之下,这些分散的决策会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实现最优。

米塞斯强烈地厌恶通货膨胀,他简明扼要地提出了哈耶克后来深入发展的商业周期理论:货币供应增加的一个恶劣影响就是导致生产结构扭曲。

(二)兰格对米塞斯的反击——市场社会主义模型。1.奥斯卡·兰格简介。O·Lange,1904—1965,波兰经济学家。社会主义学者。他对米塞斯进行的反击中放弃了纯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计划被市场机制取代,社会主义仍然行得通,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够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1937年在论文《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提出一个“竞争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兰格模式),即市场经济模型,市场社会主义模型。兰格的竞争性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1)一主多元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在坚持公有制为主条件下,允许其它经济形式,如个体农民经济,小手工业经济和小型私营经济存在(2)中央指导下的多层次经济决策体系,即存在中央计划局、企业、家庭三层决策。

这种特殊的决策体系是同特殊的市场体系相联系的:存在着消费品市场和劳务服务的市场,但没有生产资料的真正市场,

而是国家计划自觉组织的生产资料模拟市场。所谓模拟的市场机制,是通过“试错法”,

寻找按消费者偏好合理配置生产资料的选择指数,提供给企业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的“广义价格”。

企业按照中央计划局规定的生产资料配置价格,按照最佳投入产出比自主地组织生产(3)以按劳分配原则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是20世纪初西方经济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源合理配置可能性争论的产物。

“市场社会主义是指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任何社会主义制度下都是如此)但像市场经济一样利用价格配置资源的经济组织形式。”

——约瑟夫·E·斯蒂格利兹

《社会主义向何处去》

(1994年)

2.市场社会主义模型的特点:(1)消费选择自由。(2)职业选择自由。(3)消费品的私有所有制。(4)生产手段的国家所有制。所谓生产手段的国家所有制就是,虽然产品、服务和劳动存在市场和市场价格,但是资本和中间产品不存在市场和市场价格。资本品的价格是由中央计划委员会通过试错过程制定的。

(三)哈耶克对兰格的反击——经济自由主义思想1.理论基础——知识和信息分散论:哈耶克认为,知识和信息是分散在无数个人手中,分散在许许多多的企业之中,而不是集中在一个人、一个机构手中,正是由于这种个人理性的有限性和知识信息的分散性,所以对一切以强制力为后盾或有垄断倾向的权力都必须加以限制。2.古代学者对限制权力的必要性的说明——“人性恶”理论。亚里士多德的人性理论。

“把权力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公元前384-322希腊哲学家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霍布斯(ThomasHobbes1588-1679)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重商主义者。经济学上,率先探讨国家建立及其人民应当向政府缴纳税收的原因。哲学上,把培根的唯物主义系统化,克服了培根哲学的神学不彻底性,建立了一个典型的机械唯物主义体系;坚持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觉,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强调理性思维的作用。政治学说上,从人性出发研究国家的起源,认为人的理性指导人们缔结社会契约,把自己的权利转让给契约的掌握者,从而产生国家。《利维坦》《论公民》《论物体》《论人》在《利维坦》中,霍布斯提出了基于人性恶判断的国家观。他指出人类天生是利己贪婪的,支配人的行动的根本原则是“自我保存”。这种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的自由,就是人的“自然权利”。当处于“自然状态”中,每一个人都只顾自己的利益、不惜侵犯他人,于是“自然状态”就变成了“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当人人难以自我保存时,人们就自觉自愿地放弃别人也同样放弃的权利,开始缔约,指定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来代表他们的人格,大家都把自己的意志服从于这个集体的意志,把自己的判断服从于集体的判断。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实现了联合,这就是国家,霍布斯称之为“利维坦”。

3.哈耶克对限制权力的必要性的说明

——知识和信息分散论。因为知识和信息分散在无数个人手中,分散在许许多多的企业之中,而不是集中在一个人、一个机构手中,所以专制的政权和制度是没有效率的。正是由于这种个人理性的有限性和知识信息的分散性,所以对一切以强制力为后盾或有垄断倾向的权力都必须加以限制。二、《通向奴役的道路》的

自由主义思想

(一)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异同

1.二者的水火不容性。社会主义是对自由的最大的威胁,它天生就具有独裁倾向。独裁会从根本上危及个人自由。因此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水火不容。

2.二者共通的“平等”性。二者只有“平等”时共通的,但二者的“平等”也是不一样的。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民主主义是从自由中寻求平等,而社会主义则是在奴役和抑制中求平等。因此,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是徒有虚名,只有私有制才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

私有制社会——”富人得势的世界”公有制社会——”只有得了势的人才能致富的社会。”(二)私有制社会是更好的社会的原因

1.公有制社会和经济计划影响经济效率。2.经济计划会导致政治集权。3.政治集权会产生“当代蒙昧主义”即“思想的统一性”。(三)结论: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

=通向奴役的道路《通向奴役的道路》的影响。

1925年出生。英国保守党政治家和首相(1979-1990),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主张个人应有更多的独立,少依赖政府,政府对经济不作过分的干预,减少公共开支(能减少个人负税)和货币印制(反映货币主义政策)。

三、货币经济周期论

(一)理论内容在周期理论上,哈耶克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信用货币的膨胀所导致的货币数量过多,并把中性政策当作是反危机的措施。他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不是危机产生的原因,投资需求过度(即货币资本供给不足)才是危机的原因,而危机时期物价下跌本身会扭转储蓄率下降的趋势,一旦资本供给得到恢复和增加,经济随即走向复苏和繁荣。因此哈耶克的经济周期论又被称为“投资过度论”(或货币资本供给不足论),按照这一理论,资本主义经济本身具有一种自行趋于稳定的机能,政府干预市场活动的各种措施都是不可取的。(二)保持货币中性的条件

1.货币总流量保持一定。2.所有的价格完全按照供求状况变动。3.所有长期契约都建立在对未来价格变动的准确的预期之上。四、货币非国有化理论

(一)理论内容

货币非国有化就是废除国家发行货币的垄断权,恢复自由银行制度,让私人发行货币。其原因在于政府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后,一旦政府的财政出现困难,政府将通过发行货币来填补财政的缺口,从而根本上破坏了货币的稳定,为通货膨胀打开大门,并造成市场信号失真,经济活动受损。因此必须废除国家发行货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