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福建省三明市五县联合质检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皇宋处士唐异,字子正,人之秀也。之才之艺,揭乎清名。西京故留台李公建中,时谓善画,为士大夫之所尚。而子正之笔,实左右焉。江东林君复神于墨妙,一见而叹曰:“唐公之笔,老而弥壮!”东宫故谕德崔公遵度,时谓善琴,为士大夫之所重。而子正之音,尝唱和焉。高平范仲淹师其弦歌尝贻之书曰崔公既没琴不在兹乎!处士二妙之外,嗜于风雅,探幽索奇,不知其老之将至。一日,以集相示,俾为序焉。嘻!诗之为意也,范围乎一气,出入乎万物,卷舒变化,其体甚大。故夫喜焉如春,悲焉如秋,徘徊如云,峥嵘如山,高乎如日星,远乎如神仙。上以德于君,下以风于民,不然,何以动天地而感鬼神哉!而诗家者流,厥情非一。失志之人其辞苦,得意之人其辞逸,乐天之人其辞达,觏闵之人其辞怒。如孟东野之清苦,薛许昌之英逸,白乐天之明达,罗江东之愤怒,此皆与时消息,不失其正者也。五代以还,斯文大剥,悲哀为主,风流不归。吟咏性情而不顾其分,风赋比兴而不观其时。故有非穷途而悲,非乱世而怨。观乎处士之作也,孑然弗伦,洗然无尘。意必以淳,语必以真。无虚美,无苟怨。骚雅之际,此无愧焉。览之者有以知诗道之艰,国风之正也。(节选自范仲淹《唐异诗序》)材料二:吾谓作诗者,亦必先有诗之基焉。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辨以出。千古诗人推杜甫,其诗随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无处不发其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念友朋、吊古人、怀远道。凡欢愉幽愁离合今昔之感,一一触类而起,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皆因甫有其胸襟以为基,如星宿之海,万源从出,如钻燧之火,无处不发,如肥土沃壤,时雨一过,天矫百物,随类而兴,生意各别,而无不具足。(节选自叶燮《原诗·内篇上》)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高平A范仲淹师B其弦歌C尝贻之D书曰E崔公F既没G琴H不在兹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厥,指他的、他们的,与《六国论》“思厥先祖父”中的“厥”词义相同。B.息,指滋长、增长,与《陈情表》“门衰祚薄,晚有儿息”中的“息”词义不同。C.苟,指随便的、草率的,与《离骚》“苟余情其信芳”中的“苟”词义相同。D.因,指因为,由于,与《孔雀东南飞》“于今无会因”中的“因”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异擅长绘画,与当时著名画家李建中不相上下,同时还精于操琴,赢得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普遍推崇。B.范仲淹认为,诗歌创作因作家的失志、得意、乐天、遭遇不幸等不同境遇,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C.范仲淹认为唐异诗作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他的作品体现出诗歌创作的艰难和雅正的诗风。D.杜甫诗中思念君王、忧虑祸乱、悲悯时世、想念朋友、凭吊古人等内容,都是由他丰富的经历生发的。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上以德于君,下以风于民,不然,何以动天地而感鬼神哉!(4分)(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4分)14.材料中对诗人创作诗歌提出了哪些要求?(3分)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材料一:萧翼①遂改冠微服,衣黄衫,极宽长潦倒,得山东书生之体。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因延入房内,即共围棋抚琴,投壶握,谈说文史,意甚相得。通宵尽欢,明日乃去。辩才云:“檀越闲即更来此。”翼乃载酒赴之。兴后作诗如此者数四诗酒为务僧俗混然。遂经自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世,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自幼来耽玩,今亦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付受有绪,那得参差。可明日来看。”及翼到,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翼见讫,故驳瑕指颣,曰:“果是响拓书也。”纷竞不定。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梁槛。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童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即使人召辩才,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选自《法书要录》,有删改)材料二:王羲之尝书《兰亭会序》。隋末,广州好事僧得之。僧有三宝,宝而持之。一日右军《兰亭》书,二日神龟,三日如意。太宗特工书,闻右军兰亭真迹,求之得其他本,若第一本,知在广州僧,而难以力取。故令人诈僧,果得其书。僧曰:“第一宝亡矣,其余何爱。”乃以如意击石,折而弃之;又投龟一足伤,自是不能行矣。(选自《纪闻》,有删改)[注]①翼,唐朝官员。太宗时,命为监察御史,奉命取王羲之《兰亭序》真迹于越僧辩才。他设酒酣乐,探韵赋诗,成功窃取《兰亭序》而归。②檀越,指施主。

9.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兴后A作B诗C如此者D数四E诗酒F为务G僧H俗混然。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投壶,古时宴会时的一种游戏。以矢投壶中,投中多者为胜。

B.参差,指差错,与“参差十万人家”(《望海潮》)中的“参差”含义不同。

C.遗遗失、丢失,与“留待作遗施”(《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遗”含义相同。

D.宝,把……当作宝贝,与“前辟四窗”(《项脊轩志》)中的“前”用法不同。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接近辩才,萧翼不仅换了衣服和帽子,装扮成从山东来的书生模样,还故意在辩才的禅房门前站着,好让辩才注意到他。

B.萧翼以诗酒为借口和辩才混在一起,让辩才逐渐对自己放松警惕;接着用自己带的二王字帖,诱骗辩才拿出《兰亭序》书帖。

C.萧翼终于等来了获取《兰亭序》的时机,他趁辩才外出做法事之际,私自拿走书帖,之后召来辩才告诉他真相,辩才被气得当场昏倒。

D.僧人将《兰亭会序》书帖和神龟、如意视为“三宝”,被骗走了书帖后,僧人精神崩溃,损坏了神龟、如意,自己也不能行走了。

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遂经自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4分)

(2)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伪作耳。”(4分)

13.两则材料在对唐太宗获取《兰亭序》真迹一事的记叙详略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襄公①如楚,及汉,闻康王②卒,欲还。叔仲昭伯曰:“君之来也,非为一人也,为其名与其众也。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诸大夫皆欲还。子服惠伯曰:“不知所为,姑从君乎?”叔仲曰:“子之来也,非欲安身也,为国家之利也,故不惮勤远而听于楚,非义楚也,畏其名与众也。夫义人者,固庆其喜而吊其忧,况畏而服焉?闻畏而往,闻丧而还,苟芈姓实嗣③其谁代之任丧?王太子又长矣,执政未改,予为先君来,死而去之,其谁曰不如先君?将为丧举,闻丧而还,其谁曰非侮也?事其君而任其政,其谁由己贰?求说其侮,而亟于前之人,其仇不滋大乎?若从君而走患,则不如违君以避难。有御楚之术,而有守国之备,则可也;若未有,不如往也。”乃遂行。反,及方城,闻季武子④袭卞,公欲还,出楚师以伐鲁。荣成伯曰:“不可!君之于臣,其威大矣。不能令于国,而恃诸侯,诸侯其谁昵之?若得楚师以伐鲁,鲁既不违夙之取卞也,必用命焉,守必固矣。若楚之克鲁,诸姬⑤不获窥焉,而况君乎?彼无亦置其同类以服东夷,而大攘诸夏,将天下是王,而何德于君,其予君也?若不克鲁君以蛮夷伐之而又求入焉必不获矣。不如予之。夙之事君也,不敢不悛,君其入也!”乃归。(节选自《国语•鲁语下》)材料二:襄公在楚,季武子取卞,使季冶逆,追而予之玺书,以告曰:“卞人将畔,臣讨之,既得之矣。”公未言,荣成伯曰:“子股肱鲁国,社稷之事,子实制之。唯子所利,何必卞?卞有罪,而子征之,子之隶也,又何谒焉?”季冶归,致禄而不出,曰:“使予欺君,谓予能也。能而欺其君,敢享其禄而立其朝乎?”(节选自《国语•鲁语下》)[注]①襄公:鲁襄公,姬姓,名午。②康王:楚国国君,楚恭王之子,芈姓,名昭。③嗣:接续,继承。④季武子:鲁国正卿,名夙。⑤诸姬:同为姬姓的诸侯。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若不A克B鲁C君D以蛮夷E伐之F而又求G入焉H必不获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贰”,文中指有二心,与《氓》中“士贰其行”的“贰”意思相同。B.“固”,文中指牢固,与《离骚》中“固时俗之工巧兮”的“固”意思不同。C.“逆”,文中指迎接,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逆以煎我怀”的“逆”意思相同。D.“股肱”,文中指辅佐,与成语“股肱耳目”中的“股肱”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襄公去朝贡楚国的途中,听到楚康王去世的消息,就想回去,其他人也想回去,最终在叔仲昭伯据理力争下,才继续前往楚国朝贡。B.叔仲认为,鲁国君臣不能半途返回。从实际情况来看,之所以出行楚国,是出于对楚国的畏惧;从人情世故来说,听说别人有丧事,也应前去吊慰。C.鲁国君臣即将从楚国返回鲁国之时,季武子在国内发动叛乱,鲁襄公想借助楚国的力量来讨伐他,在荣成伯的劝说之后,放弃求助,返回鲁国。D.荣成伯让季冶转告季武子,只要对国家有利的事务,就由其做主,区区一个卞邑,哪里用得着来禀告。在向季武子传达此意后,季冶获得了丰厚的奖赏。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夙之事君也,不敢不悛,君其入也!(4分)(2)使予欺君,谓予能也。能而欺其君,敢享其禄而立其朝乎?(4分)14.荣成伯说服鲁襄公回到鲁国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材料一:李斯问孙卿子①曰:“秦四世有胜,兵强海内,威行诸侯,非以仁义为之也,以便从事而已。”孙卿子曰:“非女所知也。女所谓便者,不便之便也;吾所谓仁义者,大便之便也。彼仁义者,所以修政者也。政修,则民亲其上,乐其君,而轻为之死。故曰:‘凡在于君,将率,末事也。’秦四世有胜,偲偲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此所谓末世之兵,未有本统也。故汤之放桀也,非其逐之鸣条之时也;武王之诛纣也,非以甲子之朝而后胜之也②,皆前行素修也,此所谓仁义之兵也。今女不求之于本,而索之于末,此世之所以乱也。“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故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杀戮无时臣下懍然莫必其命然而周师至而令不行乎下不能用其民。是岂令不严、刑不繁也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节选自《荀子•议兵》)材料二:兵所自来者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共工氏固次作难矣,五帝固相与争矣。递兴废,胜者用事。人曰“蚩尤作兵”,蚩尤非作兵也,利其械矣。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胜者为长。长则犹不足治之,故立君。君又不足以治之,故立天子。天子之立也出于君,君之立也出于长,长之立也出于争。争斗之所自来者久矣,不可禁,不可止。故古之贤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家无怒笞,则竖子、婴儿之有过也立见;国无刑罚,则百姓之相侵也立见;天下无诛伐,则诸侯之相暴也立见。故怒笞不可偃于家,刑罚不可偃于国,诛伐不可偃于天下,有巧有拙而已矣。故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节选自《吕氏春秋•孟秋纪》)【注】①孙卿子,即荀况的尊称。②传说汤在鸣条打败了桀,周武王在甲子日打败了纣王。13.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标号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涂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杀戮无A时B臣下C懔然D莫必其命E然而周师至而令F不行乎G下H不能I用其民14.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胜,胜利,取胜,与“哀兵必胜”中的“胜”的意思相同。B.偃,止息,其义由《项脊轩志》“偃仰啸歌”中“偃”这一本义引申而来。C.婴,初生儿,与《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中的“婴”意思不同。D.相,相互,与《孔雀东南飞》“会不相从许”中的“相”意义用法不同。1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斯主张实行霸道,认为秦国四代以来拥有最强大的军队,威力盛行在诸侯中,不是靠仁义来形成这种局面的。B.荀子反对李斯的观点,认为李斯说的并不是真正的便利,真正的便利是抓住使国家强盛的根本,避免世道混乱。C.材料二以炎黄、共工、五帝、蚩尤等都曾发动战争为例,证明战争的由来、兵器的发明已经相当久远,无法禁止。D.材料二用家庭中废除责打就会出现过错、诸侯国中缺少刑罚就会引发侵夺等事例类比出观点,增强文章说服力。16.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兵强海内,威行诸侯,非以仁义为之也,以便从事而已。(4分)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胜者为长。(4分)17.对于战争,两则材料的态度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3分)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完成第10-14题。(共5题,21分)材料一:孟尝君名文,姓田氏。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崇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萁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婭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②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材料二: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王安石《读孟尝君传》)【注】①封传:古时官府所发的出境及乘坐传车投宿驿站的凭证。②传:驿车。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孟尝君待客A坐语B而屏风后C常有D侍史E主记F君所G与客语H问亲戚居处。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亡,逃亡,与《苏武传》“空自苦亡人之地”中的“亡”词义不同。B.以为,认为,与《过秦论》中“铸以为金人十二”中的“以为”词义相同。C.其,一定,与《屈原列传》中“其文约”中的“其”词义不同。D.南面,面向南。古时有“南面称王”之说。文中指齐制服秦,居于尊位。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尝君对待门下宾客,按贵贱不同待遇,并惠及内外亲属,因此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B.孟尝君在薛邑不加挑选地招揽诸侯国的宾客以及因犯罪而流亡的人,导致奸邪之人不断进入薛邑,在西汉时累积到了六万多家。C.秦昭王立即让孟尝君为相,听人劝说后随即放弃,并囚禁孟尝君,想杀了他;后听幸姬之言释放了孟尝君,却很快后悔,派人追杀。D.王安石认为,孟尝君让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致使贤士不归附他,否则可以依靠国力制服秦国。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4分)(2)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4分)14.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中说道“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你赞同王安石对孟尝君的评价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五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下篇》)材料二:先王之使其民,若御良马,轻任新节①,欲走不得,故致千里。善用其民者亦然。民日夜祈用而不可得苟得为上用民之走之也若决积水於千仞之溪,其谁能当之?《周书》曰:“民,善之则畜也,不善则雠也。”有雠而众,不若无有。厉王,天子也,有雠而众,故流于彘,祸及子孙,微召公虎而绝无后嗣。今世之人主,多欲众之,而不知善,此多其雠也。不善则不有。有必缘其心,爱之谓也。有其形不可为有之。舜布衣而有天下,桀,天子也,而不得息,由此生矣。有无之论,不可不熟。汤、武通於此论,故功名立。(节选自《吕氏春秋·适威》)材料三: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或君乱于上,臣治于下;或臣乱于下,君治于上。二者苟逢,何者为甚?”特进魏征对曰:“君心治,则照见下非。诛一劝百,谁敢不畏威尽力?若昏暴于上,忠谏不从,虽百里奚、伍子胥之在虞、吴,不救其祸,败亡亦继。”太宗曰:“必如此,齐文宣②昏暴,杨遵彦以正道扶之得治,何也?”征曰:“遵彦弥缝暴主,救治苍生,才得免乱,亦甚危苦。与人主严明,臣下畏法,直言正谏,皆见信用,不可同年而语也。”(节选自《贞观政要》)[注]①任:装载。新节:新长出来的竹节,用来做马靴抽打马,劲头较弱。②齐文宣:北齐显祖文宣皇帝高洋。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涂对一处给一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民日夜祈用A而不可得B苟得为C上用D民之E走之也F若决积水G於千仞之溪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及语句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微,指如果没有,与《屈原列传》中“其文约,其辞微”中“微”字含义不同。B.“是以三主失道”与“爱之谓也”都属于宾语前置句。C.夙夜,指早晚、日夜,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中的“夙夜”含义相同。D.“皆见信用”中的“见”表被动,与《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中的“见”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贾谊认为忠臣智士不敢进言是因为秦朝风气多有忌讳之禁,没等忠言说完就被杀戮了。B.材料二中作者将舜和桀作对比,阐述了拥有百姓民心是朝堂安稳,功名得以建立关键。C.材料三中唐太宗用杨遵彦的例子证明了只要臣子精心治理,哪怕君主再昏庸,也可以把天下治理好。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分别阐明了使民、治国的道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周书》曰:“民,善之则畜也,不善则雠也。”14.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应采取哪些治国之道?请根据三则材料的论述加以概括。福建省三明市五县联合质检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EG。句子翻译:高平人范仲淹向他学习琴艺,曾经给他写信说:“崔公已经去世,最高的琴艺难道不在你这里吗?”11.C【答案解析】“苟余情其信芳”中“苟”是如果、只要的意思。12.A【答案解析】“唐异……赢得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普遍推崇”错误。原文“西京故留台李公建中,时谓善画,为士大夫之所尚”可知,当时士大夫们推崇的是李建中。13.(1)它对上可用来赞美君主之德,对下可以用来教化民众,不这样的话,凭什么能使天地鬼神感动呢!(评分参考:“德”、“风”、“何以”、使动各1分)(2)我想奉命急速上路,但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暂时迁就自己的私情(侍奉祖母),但向朝廷申诉不被允许。(评分参考:“奔驰”、“笃”、“告诉”各1分,句意1分)14.①要重视诗歌创作的意义,上以德于君,下以风于民。②表达上要有真情实感,无虚美,无苟怨。③诗人创作要有胸襟。(每点1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我朝处士唐异,字子正,是特别优异的人才。他的才华和技艺,彰显出他的清高名声。原西京留台李建中,时人认为他擅长绘画,为士大夫所推崇。而子正的画技,实际上与他不相上下。江东的林君复精于绘画,一见到唐异的画就赞叹道:“唐公的笔力,越来越雄健了!”原东宫谕德崔遵度,当时人们称赞他擅长弹琴,为士大夫所敬重。而子正弹琴,曾经与他一起唱和。高平人范仲淹向他学习琴艺,曾经给他写信说:“崔公已经去世,最高的琴艺难道不在你这里吗?”处士除了擅长绘画和操琴之外,还喜欢写诗,追寻诗歌幽深奇妙之境界,(乐在其中)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有一天,他拿诗集给我看,让我写一篇序文。啊!诗歌所涵盖的内容,包含整个宇宙,出入于万物之间,卷舒变化,它的体系非常庞大。因此,诗歌有时像春天般充满喜悦,有时像秋日般充满悲伤,像云朵般缥缈不定,像山峰般高耸峥嵘,它有时高远如日月星辰,有时深邃如神仙幽境。它对上可用来赞美君主之德,对下可以用来教化民众,不这样的话,凭什么能使天地鬼神感动呢!然而,诗家众多,他们的情感并非一致。不得志的人诗句苦涩,得志的人诗句飘逸,乐观的人诗句通达,遭遇不幸的人诗句愤怒。像孟东野(孟郊)的诗风清苦,薛许昌(薛能)的诗风英逸,白乐天(白居易)的诗风明达,罗江东(罗隐)的诗风愤怒,他们的诗风随着他们的感情的变化而变化这些都随着,或消亡,或生息,但不失诗歌正道。自从五代以来,文坛凋敝,诗歌以悲哀为主,不再有传统的诗风。(诗人)吟咏性情而不顾及自己的身份,运用风赋比兴的手法不考虑时代的变化。所以有的诗并非在穷途末路时却表现出悲哀,并非在乱世时却表现出怨恨。看看(唐异)处士的作品,他孑然独立,与众不同,他的作品一尘不染。他的诗歌情意必以淳正为本,语言必以真实为准。没有虚假的赞美,不随意抒发怨恨之情。将他的诗歌置于骚雅之间,也无愧于这一传统。读者可以通过他的作品了解到诗歌创作道路的艰难和国风的正统性。材料二我认为作诗的人,也首先必须具备创作诗歌的根基。创作诗歌的根基,就是诗人的胸襟。有了胸襟,以后才能通过诗歌把诗人的性情、智慧、聪明、才辨表现出来。自古以来,最受推崇的是杜甫,他的诗歌随着遇到的人、境、事、物的不同,没有一处不抒发出他思念君王、忧虑祸乱、悲悯时世、想念朋友、凭吊古人、怀念远古大道的情思。大凡欢愉、幽愁、离合、今昔的感触,全都由类似的事物触发而兴起,因遇到的事物而得到写作的主题,因主题而传达自己的情意,因情意而敷写诗句,这些都是因为杜甫有胸襟并把它作为根基,就像黄河之源,万条河流都从这里流出,就像钻燧木取火,无处不发生火光,就像肥沃的土壤,一场时雨过后,万物萌发,各类植物茂盛,生机勃勃,各有特色,无不充盈。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2.(1)于是过了十天或一个月,萧翼带来梁元帝亲自画的《职贡图》给辩才和尚看,辩才感叹赞(关键点"伴”"乱离”"响拓伪作”各1分,大意1分)13.①材料一详细记叙了萧翼从辩才和尚那里为唐太宗获取《兰亭序》的经过。②材料二记述此事只简略一句"故令人诈僧,果得其书”。(每点1分,两点都对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萧翼于是换了帽子和衣服,穿着黄衫,作随意无拘束状,像是一位从山东来的书生。傍晚时走进寺院,他装作观赏寺院的壁画。他路过辩才的院子时,在神房门前站着。辩才和尚远远看种来卖。遇到寺庙都看看,幸运地遇到您。”寒喧过后,二人觉得言谈很投缘。辩才于是邀请萧翼到神房中,就一起下围棋弹琴,玩投壶、握塑,谈文论史,更是意趣相投。整个晚上都尽情快兴致后吟诗,这样往来多次。用诗酒为由头,僧人和俗人混翼带来梁元帝亲自画的《职贡图》给辩才和尚看,辩才感叹赞赏不停。于是谈论到书法上来,萧拿出字帖来给辩才看。辩才和尚仔细端详后说:“确实是真迹,然而不是最佳的上品。贫僧有一惜它,临死前亲自托付给我。交与接都有头绪,怎么会出现差错呢?可以明天来看。”等到萧翼来到寺院,辩才大师从屋梁上的暗穴内取出《兰亭序》书帖。萧翼看了之后,故意挑出指点所谓再将它放回梁上暗穴中。而是一起将《兰亭序》和萧翼拿来的二王字帖,一块儿放在书案上。辩才此时已八十多岁了,每天还临窗将这些字帖临摹学习几遍,可见他是这样的老而好学。从此萧翼往来寺院的次数多了,辩才的童仆和徒弟们也不再猜疑他。后来辩才到灵泥桥南严迁的家仆就替他打开门。萧翼于是从书案上取走《兰亭序》和他拿来的二王书帖。立即派人召来辩才材料二:王表之曾经写过《兰亭会序》。惰朝末年,广州一位好事的僧人得到了它。僧人有三样宝意。唐太宗非常爱好书法,听到有王表之的书法真迹,设法寻求得到了其他的,唯独这份《兰亭会序》,听说在广州僧人手中,却很难强行得到。所以(唐太宗)派人用欺骗的手段,果然从这位于是用如意击打石头,打断了扔了;又扔出铜龟,铜龟的一只脚摔坏了,从此不能行走。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0.CFH句意:倘若(楚国)没有打败鲁国的季武子,那么您用蛮夷的军队讨伐了季武子,又再想返回鲁国的话,一定达不到目的了。“鲁”在文中指鲁国的季武子,充当“克”的宾语,而“君”是“伐之”的主语,故C处断开:“君以蛮夷伐之”意思表达完整,故F处断开;“焉”是句末语气助词.故H处断开:故应在CFH处断开。(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共3分)11.CA.都是“有二心”:B.牢固/本来;C.迎接/预料,想到将来:D.辅助,辅佐/比喻在国君左右辅助得力的人。12.D“季冶获得了丰厚的奖赏”错误,由材料二可知,季冶回去后,因觉得自己受命欺骗自己的国君,做了不是一个为官者应做的事情,所以交还俸禄而辞官不出,材料未提到他获得奖赏。13.(1)季武子出于感恩侍奉国君,也不敢不改过,国君还是回国吧!(得分点:“事”,侍奉;“悛”,悔改:“其”,表示祈使语气,还是。每个得分点各1分,句意1分,共4分)(2)(你)派遣我去欺骗国君,认为我贤能。贤能却欺骗自己的国君,怎么还敢享受俸禄而立朝为官呢?(“使”,派遣:“谓”,认为:“敢……乎”,表反问。每个得分点各1分,句意1分,共4分)14.①作为一国之君,不能依靠其他诸侯国的力量;②若搬楚国救兵,鲁国人一定会听从季武子的命令,牢固防守;③无论楚国是否战胜季武子,对于鲁襄公而言都没有任何好处。(每点1分,共3分)由原文“君之于臣,其威大矣。不能令于国,而恃诸侯,诸侯其谁昵之?”可知,作为一国之君,不能依靠其他诸侯国的力量。由原文“若得楚师以伐鲁,鲁既不违夙之取卞也,必用命焉,守必固矣”可知,若搬楚国救兵,鲁国人一定会听从季武子的命令,牢固防守。由原文“若楚之克鲁,诸姬不获窥焉,而况君乎?彼无亦置其同类以服东夷,而大攘诸夏,将天下是王,而何德于君,其予君也”可知,无论楚国是否战胜季武子,对于鲁襄公而言都没有任何好处。参考译文:材料一:鲁襄公去楚国(朝贡),到达汉水时,听说楚康王去世,便想返回(鲁国)。(大夫)叔仲昭伯说:“国君这次来楚国,不是为了楚康王一个人,而是因为它大国的名分和众多的甲兵。如今虽然楚康王已死,但它大国的名分没有改变,它众多的甲兵没有衰败,为什么要返回呢?”众大夫还是想要回国。(大夫)子服惠伯说:“既然不知如何是好,就姑且听从国君的吧?”叔仲说:“你们这次来访楚国,不是为了个人安身立命,(而是)为了鲁国的利益,所以才不怕辛苦地远道而来向楚国表示尊崇,并不是认为楚国是正义的,而是畏惧它大国的名分和众多的甲兵。认为别人是正义的,固然要庆贺其喜而忧虑其优,何况是畏惧而慑服于人呢?听到他的可怕之处前往,听说楚君死了又要返回,如果楚国芈姓有子孙继承王位,又会有谁代替他主办丧事呢?楚王太子现已成年,楚国的掌权者尚未变动,我们为先君而来,他死了我们就回去,谁能确保新君的德行不如先君呢?即使在国内听到楚国有丧也应前去吊慰,现在听到有丧反而回去,谁能说这不是对楚国的轻侮呢?楚国大臣侍奉新君承担政事,谁能说他们对新君已有二心呢?楚国的君臣想要除掉那些轻侮自己的国家,比他们前人的动作还要快,这样楚国对我国的仇恨不就更大了吗?偷若听从国君的话中途回国而招致祸患,倒不如违背国君的意见以避免灾难。如果有抵御楚国的战术和守护鲁国的防备设施,就可以回去;如果没有,不如到楚国去吊丧。”于是大家继续前行。(鲁襄公从楚国)返回,到方城山时,听说季武子袭占了卞城,鲁襄公打算返回(楚国),请求楚国出兵讨伐季武子。(大夫)荣成伯说:“不可以!国君对于臣子来说,他的权威是极大的。如果因君的命令不能在本国执行,却要依靠别国诸侯的力量,那么其他诸侯谁还会亲近他呢?倘若请到楚国的军队攻打李戎子,而鲁国人之前并未反对季武子夺取卞城的举动,他们一定会听从他的命令,防守一定会牢固。倘若楚国战胜鲁国的季武子,我们尚且不知道姬姓诸侯的态度如何,又怎么知道楚君将如何对待您呢?楚国也会安置他们的同姓来镇服东夷,排除华夏诸侯国,这样楚国就会称王天下,他们对您能有什么思德,难道会(把卞邑)还给您吗?倘若(楚囚)没有打败鲁国的季武子,那么您用蛮夷的军队讨伐了季武子,又再想返回鲁国的话,一定达不到目的了,不如把卞邑赐给季武子。季武子出于感恩侍奉因君,也不敢不改过,国君还是回国吧!”于是(鲁泉公)回到了鲁因。材料二:鲁襄公出访楚国时,季武子(乘机)抢取了卞邑,(他)派季冶去迎接鲁襄公回国,(刚走不久,)随后又追赶上季冶交给他一封盖了官印的信,(让他转交给鲁襄公。)信上说:“卞邑的人将要叛变,我讨伐他们,已经占领了卞邑。”鲁襄公阅信后还未说话,荣成伯(就让季冶转告季武子)说:“你辅佐鲁国,国家的事务,实际上可以由你裁夺。只要你认为是对国家有利的事就由你做主,何况区区一个卞邑呢?卞邑(的人)有罪过,你去讨伐他们,这是你权限之内的事,又何须来禀告呢?”季冶回去后,交还俸禄而辞官不出,说:“(你)派遣我去欺骗国君,认为我紧能。贤能却欺骗自己的国君,怎么还敢享受俸禄而立朝为官呢?”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3.(3分)BEH(原文标点:杀戮无时,臣下懔然莫必其命,然而周师至而令不行乎下,不能用其民)14.(3分)A(A.强盛/取胜,胜利;B“偃仰啸歌”中“偃”是“仰卧”的意思,用的是本义;C.初生儿/缠绕;D.“会不相从许”中的“相”是偏义副词,指动作的意义偏重于一方)15.(3分)C(“证明战争的由来、兵器的发明已经相当久远,无法禁止”错误,炎黄、共工、五帝的例子证明了战争的由来很早,无法禁止;蚩尤的例子是说明兵器的发明比蚩尤还久远)16.(1)兵力是四海之内最强大的,威力盛行在诸侯之中,它不是靠仁义来实现的,不过是顺着便利的形势去做罢了。(判断句、“从事”各1分,大意2分)(2)没有蚩尤的时候,人类本来就砍削树木作为武器进行战争了,胜利者做首领。(“固”“长”各1分,大意2分)17.(3分)(1)同:都认为战争不能废止。(2)异:①材料一认为礼为根本,战争为末节;②材料二认为应主张正义的战争。(3分。每点1分)【附:参考译文】材料一:李斯问荀况说:“秦国四代保持强盛,兵力是四海之内最强大的,威力盛行在诸侯之中,它不是靠仁义来实现的,不过是顺着便利的形势去做罢了。”荀子说:“这不是你所懂得的。你说的便利,不是真正便利的便利;我说的仁义,才是最便利的便利。仁义,是用来把政事治理好的。政事治理好,百姓就亲近他们的君主,喜欢他们的君主,并且乐意为君主牺牲。所以说:“一切都在于君主,将帅,是次要的。”秦国四代保持强盛,但战战兢兢地经常畏惧天下各国全部联合起来颠覆它,这就是所谓的乱世的军队,他们没有抓住根本。所以商汤放逐夏桀,并不是在鸣条大战时放逐夏桀的;武王诛伐商纣王,也不是在甲子这天的早晨战胜商纣王的,都是原先一贯施行礼义实行教化的结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仁义之师。现在你不追索它的根本,而去探究细枝末节,这就是世道混乱的原因。“礼,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准则,是强盛稳固国家的根本,是威力盛行的途径,是建立功名的纲要。天子诸侯遵循它,所以得到了天下;不遵循它,所以毁灭了国家。所以,坚固的铠甲,锋利的兵器,不足以取得胜利;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不足以巩固国防;严酷的法令,繁多的刑罚,不足以形成威力。遵循礼这一途径这一切才能办到,不遵循礼这一切都会废止。商纣王将比干剖腹挖心,囚禁了箕子,还施行了炮烙的酷刑,任意杀戳,臣下都战战兢兢不知道是否一定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但是周朝的军队一到商纣王的命令就无法在下面施行,就不能调动他的百姓。这难道是法令不严酷、刑罚不繁多的缘故吗?是由于他们统治自己的国家不遵循礼的途径啊。”材料二:战争的由来相当久远了。黄帝、炎帝已经用水火争战了,共工氏本来恣意发难了,五帝之间本来互相争斗了。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兴起、灭亡,胜利者统治天下。人们说“蚩尤开始制造了兵器”,其实,兵器并非蚩尤创造的,他只不过是把兵器改造得更锋利罢了。没有蚩尤的时候,人类本来就砍削树木作为武器进行战争了,胜利者做首领。只有首领还不足以治理好百姓,所以设置君主。君主仍不足以治理好百姓,所以设置天子。天子的设置是在有君主的基础上产生的,君主的设置是在有首领的基础上产生的,首领的设置是在有争斗的基础上产生的。争斗的由来相当久远了,不可禁止,不可平息。所以古代的贤王主张正义的战争,从未废止战争。家中如果没有责打,僮仆、小儿犯过错的事就会立刻出现;国中如果没有刑罚,百姓互相侵夺的事就会立刻出现;天下如果没有征伐,诸侯互相侵犯的事就会立刻出现。所以,家中责打不可废止,国中刑罚不可废止,天下征伐不可废止,只不过在使用上有的高明、有的笨拙罢了。所以古代的圣王主张正义的战争,从未废止战争。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0.(3分)【答案】BEH【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待客”和“坐语”是连贯动作,所以连起来,不断开。“有侍史”是动宾结构,所以在侍史后断开,后一句的主语仍为“侍史”,根据句意,可承前省略。原句: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译文:孟尝君与宾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宾客亲戚的住处。11.(3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现象、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过秦论》中“铸以为金人十二”中的“以为”解释为“以之为”,把……当作,和文中“以为”词义不同。12.(3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原文“无贵贱一与文等”意为“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田文相同”,不是“按贵贱不同待遇”,意思相反,故选A。13.(8分)【答案】(1)秦昭王过后后悔让孟尝君出城,再寻找他,他已经逃走了,(昭王)就立即派人驾上驿车飞驰着去追捕他。(2)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说明:三个得分点各1分,句意1分。(1)“出”,让……出去,使动用法,翻译成“放出”“放走”也可得分;“求”,寻找;“使”,派。(2)“以”,因为;“卒”,最终;“脱于虎豹之秦”,状语后置,应为“于虎豹之秦脱”。14.(4分)【答案一】赞同。①王安石认为孟尝君没有得到贤士。鸡鸣狗盗之徒算不上贤士,正是因为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所以真正的贤士才不会归附他。②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贤士,就可以帮助齐国面向南称王而制服秦国,根本用不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答案二】不赞同。①王安石认为鸡鸣狗盗这类人算不上治国的贤士,但事实上鸡鸣狗盗这些人对孟尝君是有一定帮助的。②孟尝君在被秦昭王囚禁之后,他手下的狗盗者偷取狐白裘帮孟尝君脱身,鸡鸣者模仿鸡叫助孟尝君成功出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赋分说明: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答案一】赞同。根据文中“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可以概括为正是因为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所以真正的贤士才不会归附他。根据文中“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可以概括为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贤士,就可以帮助齐国面向南称王而制服秦国,根本用不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答案二】不赞同。根据文中“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可以得出秦昭王把孟尝君囚禁起来,图谋杀掉孟尝君。根据文中“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可以得出狗盗者偷取献给了秦昭王的狐白裘献给幸姬,幸姬说情后,秦昭王释放孟尝君。根据文中“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可以得出鸡鸣者模仿鸡叫成功骗开关门,于是孟尝君成功出关。【参考译文】材料一:孟尝君姓田名文。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归附了孟尝君。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他的食客有几千人,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田文相同。与宾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宾客亲戚的住处。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派使者到宾客亲戚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给他们的亲戚。贤士们因此有很多人都情愿归附孟尝君。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不挑拣,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齐湣王二十五年,又最终派孟尝君到了秦国,秦昭王立即让孟尝君担任秦国宰相。臣僚中有的人劝说秦王道:“孟尝君的确贤能,可他又是齐王的同宗,现在任秦国宰相,谋划事情必定是先替齐国打算,而后才考虑秦国,秦国一定会危险了。”于是秦昭王就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职务。他把孟尝君囚禁起来,图谋杀掉孟尝君。孟尝君派人到秦昭王最受宠爱的妃子处求她救助。妃子说:“我希望得到你那一件用白色狐皮毛做成的皮衣。”孟尝君来的时候,带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到秦国后献给了昭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衣了。孟尝君为这件事发愁,问遍了宾没有人能够回答。有一位能力差但会披狗皮盗东西的人,说:“我能够取得白色狐皮裘。”就在当夜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幸好宠妾得到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获释后,立即乘快车逃离,更换了出境证件,改了姓名逃出城关。夜半时分赶到了函谷关。昭王过后后悔放出了孟尝君,再寻找他,他已经逃走了,就立即派人驾上传车飞奔而去追捕他。孟尝君一行赶到函谷关。按照关法规定,鸡叫时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孟尝君恐怕追兵赶到万分着急,有一个下等的宾客会学鸡叫,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随着一齐叫了起来,于是发放文牒出关。出关后约摸一顿饭的工夫,秦国追兵就赶到了函谷关,但已落在孟尝君后面了,只好回去……太史公说:我曾经经过薛地,那里民间的风气多有凶暴的子弟,与邹地、鲁地迥异。我向那里人询问这是什么缘故,人们说:“孟尝君曾经招来天下许多负气仗义的人,仅乱法犯禁的人进入薛地的大概就有六万多家。”世间传说孟尝君以乐于养客而沾沾自喜,的确名不虚传。材料二:世人都称赞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哪里能说是得到了贤士!如果不是这样,(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面向南称王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10.BDF11.D12.C13.(1)所以秦朝强盛的时候,繁法严刑,天下震惊;等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版。(2)《周书》上说:“人民,善待他们,他们就能奉养君主,不善待他们,他们就与君主为仇。”14.①君王应保持头脑清醒,善于采纳忠臣良言。②君王要善用百姓,顺从百姓的心,不要压榨百姓。③君王要清静无为,躬行俭约,让百姓修养生息。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百姓日夜祈求被使用可是却不能够被使用,如果能够被君主使用,百姓为君主奔走,就像积水从万丈深的溪流决口冲出来。“苟”解释为“如果”,表假设,其前B处断开;第二个“民”为后句主语,其前D处断开;“民之走之也”中“也”表停顿,大意是“百姓为君主奔走”,后面“若”解释为“像”,后面是比喻句,应在“也”后“若”前F处断开,综上应在BDF三处断开。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特殊句式的能力。D.“用法相同”有误。表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