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1页
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2页
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3页
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4页
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诗歌福建省三明市五县联合质检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游诸葛武侯书台①宋·陆游沔阳②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松风想像梁甫吟③,尚忆幡然答三顾。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世上俗儒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注】①诸葛武侯书台:诸葛亮相蜀时,曾在成都北筑读书台。②沔阳:今陕西勉县,城南定军山有诸葛亮基和武侯祠,武侯祠后迁城北。典午:指司马。③梁甫吟:古歌曲名,一作梁父吟。诸葛亮隆中时,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3分)A.本诗开篇交代了诸葛武侯祠的地点、环境,渲染出萧条的气氛。B.诗中写司马懿不敢自称王师,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赞美之情。C.诗中运用拟人修辞,回忆诸葛亮的往事,表达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D.诗中以《出师表》肯定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认为诸葛亮远胜前人管仲与乐毅。16.本诗与《蜀相》都是咏史怀古诗,并且主要人物都是诸葛亮,但表达的情感有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薄幸吕渭老青楼①春晚,昼寂寂、梳匀又懒。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记年时、偷掷春心,花前隔雾遥相见。便角枕②题诗,宝钗贳酒③,共醉青苔深院。怎忘得、回廊下,携手处、花明月满。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却谁拘管。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腰支渐小,心与杨花共远。[注]①青楼:指女子闺阁。②角枕:用兽角装饰的枕头,用角枕题诗相赠,表示感情深厚。③贳酒:赊酒,这里指用金钗换酒。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词起调处就开始捕捉少女的“愁”,以“春晚”点出节候,烘托伤感之情。

B.“昼寂寂、梳匀又懒”承“春晚”而来,昼长人静,女子百无聊赖,孤独寂寞。

C.“鸦啼莺弄”一句以乐景衬哀情,本是春光美好,却“惹起新愁无限”。

D.“记年时”一句总领下文,下片围绕女子所“记”内容叙写,写得极富情致。

15.“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三句情景交融,请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赏析。(6分)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姜夔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江】,只有乘肩小女随。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注】呵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笼纱未出马先嘶”这一句,先声夺人,写出了贵族子弟外出观灯的气派。B.“白头”二句,既是作者晚年生活的写照,也是当时所有正直志士生平遭际的缩影。C.结尾二句,以游人缓归对应开头富贵人家的出行,首尾绾合,结构巧妙。D.全词旨在描绘灯节来临之际,游人赏灯的繁华热闹景象,并抒发词人的愉悦心情。16.本词的下片三句“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历来被后世称道,请赏析其妙处。(6分)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8~19题。满庭芳戴复古赤壁矶头,临皋亭下①,扁舟两度经过。江山如画,风月奈愁何。三国英雄安在,而今但、一目烟波。风流处,竹楼无恙,相对有东坡。登临,还自笑,狂游四海,一向忘家。算天寒路远,早早归呵。明日片帆东下,沧洲②上、千里芦花。真堪爱,买鱼沽酒,到处听吴歌。[注]①赤壁矶、临皋亭:黄州赤壁的景观。②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乘船两度经过黄州赤壁,虽然感觉此处景色美好,但是美景并不能化解内心的忧愁。B.“还自笑”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用意相似,都是借“笑”来自我解嘲。C.“片帆”即孤舟,暗示人物的处境,与“孤帆远影碧空尽”一句中的“孤帆”用法相似。D.本词上阕先写景,后怀古,景中有情;下阕先抒情,后叙事,实写内心情思和返乡生活。19.本词和杜甫《蜀相》都写到“英雄”,表达的思想情感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6分)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古代诗歌阅读,完成第15-16题。(共2题,9分)西江月·中秋和子由①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注】①苏辙,字子由。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笔即写“秋凉”,流露的悲切之感笼罩全词,这与苏轼一贯的旷达的词风不同。B.上阕三四句由写景到写人,从视觉角度写出秋夜秋风肃杀的景象,刻画诗人的形象。C.下阕以物喻人,虽是中秋之月却被云遮挡,奸臣当道,词人忠而被谤,因谗遭贬。D.中秋之夜,词人却无人可以赏月共饮,一句“谁与”更衬托出“凄然”之感的浓郁。16.中秋佳节,词人流露出对人生深沉的感叹,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小题。鹊桥仙·华灯纵博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①蘋洲烟雨。镜湖②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注]①占断:完全占有。②镜湖:唐开元间,诗人贺知章告老还乡,唐玄宗诏赐镜湖剡溪一角。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华灯纵博”三句,词人以倒叙之笔,回忆自己从前在军中的畅快生活。B.张志和诗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的渔翁生活是词人所追求的。C.“轻舟八尺”三句,写词人尽享烟雨空灵的风光,情景交融,心境旷远。D.“镜湖元自属闲人”句,引贺知章的典故,表明镜湖风月本就应属闲人。16.明代杨慎《词品》评价此词“英气可掬”,有人认为词中除英气外还有不平之气。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其“不平之气”。(6分)福建省三明市五县联合质检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5.B16.相同:都有对诸葛亮才干的称颂和对英雄的怀念与敬仰。(2分)不同:陆诗还嘲讽俗儒们不知道当年诸葛亮在这高台上读的是什么奇书,才建立这样的功业。也讽刺了俗儒不思进取,选择安逸的一贯做法。(2分)《蜀相》不仅抒发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也抒发了对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2分)【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诗中写司马懿不敢自称王师”分析错误,“当”解释为“自称”是错误的,应该是应战,抵挡之意。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相同点:都有对诸葛亮才干的称颂和对英雄的怀念与敬仰。本诗中“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运用拟人修辞,回忆诸葛亮的往事,表达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肯定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认为诸葛亮远胜前人管仲与乐毅,表达了对诸葛亮才干的称颂;《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这些诗句都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对诸葛亮一生功业的敬仰。不同点:本诗中“世上俗儒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俗儒们不知道当年诸葛亮在这高台上读的是什么奇书,才建立这样的功业。借此讽刺了当时俗儒不思进取,选择安逸的做法,针砭时弊;《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意思是: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不仅抒发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也抒发了对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5.D旨在抒写漂泊江湖的身世之感。16.①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花满市,月侵衣”写灯月交映,景色宜人,“少年情事老来悲”则表达物是人非、人隔天涯的伤感。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少年情事是回忆少年时之乐事,老来悲则写此时词人的落拓与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每点3分,共6分)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8.(3分)D【解析】D项,“实写”错。下阕叙事部分为词人的想象,借想象归乡后的悠游自在的生活,渲染词人归乡之情的深重。)19.(6分)相同点:都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缅怀与敬仰。(2分)不同点:戴词表达了对今日英雄的呼唤与期待,寄寓一种物是人非的感伤和报国无门的苦闷;(2分)杜诗表达了对诸葛亮事业未竟的遗憾与痛惜之情,暗含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2分)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5.(3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夜来风叶已鸣廊”,在秋夜中,听风吹落叶的声音响彻长廊,从听觉的角度写出秋夜秋风肃杀的景象,不是视觉。故选B。16.(6分)【答案】①感叹人生虚幻,“几度秋凉”道出诗人对人生命运起伏不定的无奈喟叹。②感叹年华逝去,由秋风萧瑟、落叶纷飞写到两鬓斑白,表达了年华逝去的悲凉。③感叹世态炎凉,诗人遭贬后门庭冷落,政治理想难以发挥深感悲伤苦闷。④感叹孤寂思亲,中秋与弟弟分隔两地,无人陪伴赏月,只能独自把酒北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赋分说明: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①感叹人生虚幻,上片起句以梦喻世事,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人只是天地间偶然的过客,所以不必执着于现实生活中的得失荣辱,当做梦一场,使自己内心趋于平衡。“几度秋凉”指诗人受到排挤打击之后的人生际遇,一个“凉”字表达诗人心中的凄凉之情,所以“几度秋凉”不仅指自然节候的变化,同时也指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②感叹年华逝去,三、四句“夜来风叶已鸣榔,看取眉头鬓上”紧承起句,进一步唱出了因时令风物而引起的人生惆怅。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由自然界的变化,词人自然联想到自己的人生之秋,词人取过镜子,看见两鬓爬满了白发,由秋景写到“眉头鬓上”的秋意,表达了年华逝去的悲凉。③感叹世事薄凉,“酒贱常愁客少”,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门庭冷落;“月明多被云妨”,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以上两句,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为自己忠而被棒辄居偏地黄州,正值理想难以发挥而深感悲伤苦闷。④感叹孤寂思亲,“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在这中秋月明之时,可以安慰自己落幕孤寂情怀的是,那真挚的手足深情,苏轼渴望与兄弟一诉衷肠,无奈远贬黄州的他,只能在北望中借明月遥寄相思。苏轼选取“中秋”这一宴乐的节日作为背景,使哀情为之更哀,表达了词人思亲之情。15.B【解析】(“渔翁生活是词人所追求的”错误。陆词写“独去作江边渔父”,词中被迫投闲的渔翁表面上追求潇洒悠闲,内在却充满爱国志士的豪纵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