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1页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2页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3页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4页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学科教学案班级姓名使用时间:2024年月日课

题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目标

导学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科技对经济、贸易、金融和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认识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脉络与特点,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世界作出的贡献,培养家国情怀。重点

难点20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国际经贸体系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具体内容教学案内容教师活动二次备课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经济特点: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社会主义国家过程:(1)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_______-;(2)1922年,苏联成立;(3)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建成,同时也标志苏联模式的确立。知识回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1、背景:1918年,国内战争开始,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行政和军事手段)2、措施: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3、影响:(积极)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知识回顾:新经济政策(1921-1928)

1921年3月,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1、措施: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私营企业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2、特点、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3、影响:得到了工农的支持,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知识回顾: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体制1、特点: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设强大国防);利用单一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计划经济)。2、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2.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经济危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应对:民主的方式: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法西斯方式:德、日、意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1.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了解:美国的新经济时代时间: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时期)含义: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增长模式。原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特征: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评价:(积极)推动了美国经济长达十年的持续增长。(局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1)实质: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积极: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3)消极: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突出,随后的改革陷入困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1989年,_________发生剧变;1991年__________解体。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①曲折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②改革开放:1978年,__________________,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4.新兴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1)目标:实现_____________、加速______________进程;(2)手段:发展国有经济与制定经济计划;(3)成就: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经济实现高速发展;(4)问题: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四)21世纪下的世界经济与中国1.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特点:A、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联系与依存日益加深;B、经济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C、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2.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政策:(1)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2)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__________-”;(3)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社会

1.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背景变化:1870年至1929年世界贸易速度呈下降趋势;1929年至1938年世界贸易呈现出负增长;1938年至1948年世界贸易没有增长。事件: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提高关税、货币贬值等方式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因此增速放缓,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世界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2.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的建立过程(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1947年达成__________________(2)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3)内容: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4)作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消极影响:关贸总协定有利于美国占领世界市场,成为美国向外经济扩张的工具。3.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世界贸易组织①建立: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基础上,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WTO)。②目的: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③发展:世贸组织在扩大货物生产与贸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扩大前提:1997年,69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签署了《全球基础电信协定》,电报、电话、移动数据服务等电信市场相互开放,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通信成本。服务贸易内容涉及旅游、运输、教育、金融、通信、信息等12大类。④影响a.成员间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开放,生活成本不断下降,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

b.服务贸易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4.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间:__________,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意义: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新的阶段。5.贸易形式发生变化(1)经济合作方式的变化: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2)交易手段的变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表现:__________兴起,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影响: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1、布雷顿森林体系:(1)建立: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2)两大支柱: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世界银行2、现代国际金融发展:(1)主导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2)非银金融: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3)两面影响:①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保险产品趋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为人们提供各种资金便利,凭借信用卡就能跨境消费。②然而现代国际金融也具有一定的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全球性金融危机。(4)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其日益普及,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为人们上产生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3、中国影响力逐步提升:2009年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2010年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国;2015年发起成立亚投行;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易错辨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异同(1)相同点①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金融机构。

②其主要职能都是提供金融援助。

③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不同点①援助的任务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帮助受援国稳定汇率,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世界银行则主要是提供某些方面的金融支持,帮助受援国恢复和发展经济。②贷款时限不同:一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是短期贷款,来缓解成员国因为金融危机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世界银行的贷款一般是中长期的而且大多利息很低甚至无息。③受援对象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受援国大多是发达国家,而世界银行的受援国大多是发展中国家。教师活动课堂小练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政权仍面临危机。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政策的调整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这一“退却”是指()A.苏联模式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大规模工业化政策2.罗斯福新政形成了不同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新形式,从而突破了资本主义的传统模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罗斯福新政这一改良了的资本主义被称为“新自由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A.放弃了市场竞争机制B.政府对经济加强干预C.清除了经济危机影响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3.1955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60年上台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反映出日本经济政策的特点是()A.大力发展国营经济B.侧重对经济的规划引导C.积极扩大政府开支D.利用市场规律发展经济4.有学者认为:“如果从1992年正式明确走向市场经济道路算起,那么,仅仅经过了短短的5年时间,中国就基本上消除了伴随计划经济30多年的普遍‘短缺’现象,越来越多的产品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这表明()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B.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发挥任何积极作用C.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D.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缺一不可5.(2021辽宁沈阳郊联体月考)20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限于少数国家;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入国有化运动的行列中。据统计,1960—1976年,拉美国家有将近200家外国企业被收归国有,掀起国有化浪潮。这一运动在当时()A.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B.推动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