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继续教育复习材料 1、I期临床药品动力学试验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D)A、目标是探讨药品在人体内吸收、分布、消除动态改变过程B、受试者标准上应男性和女性兼有C、年纪以18~45岁为宜D、通常应选择目标适应证患者进行2、以下关于多剂量给药稳态血药浓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A、达到稳态后,血药浓度始终维持在一个恒定值B、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最大稳态血药浓度和最小稳态血药浓度的算数平均值C、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在数值上更接近最小稳态血药浓度D、增加给药频率,最大稳态血药浓度和最小稳态血药浓度的差值减少3、增加药物与角膜的接触时间可有效降低药物流失,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方式是(C)A、减小滴眼剂的表面张力有利于泪液与滴眼剂的充分混合,增加接触时间;B、应用软膏、膜剂、在位凝胶等剂型;C、增加给药体积;D、增加制剂黏度;4、鼻部吸收药物粒子的大小应控制在(A)为宜A、20~50μm;B、小于2μm;C、2~20μm;D、大于50μm;在进行口服给药药品动力学研究时,不适于采取动物为:(A)家兔B、犬C、大鼠D、小鼠6、以下关于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的叙述正确的是(B)A、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向脑内转运越慢B、药物的脂溶性越低,向脑内转运越慢C、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越高,越易向脑内转运D、延长载药纳米粒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降低了药物向脑内转运的效率7、以下相关给药方案调整说法,正确是(B)A、设计口服给药方案时,必需要知道药品FB、设计口服给药方案时,必需要知道有药品t1/2C、设计口服给药方案时,必需要知道药品VD、设计口服给药方案时,必需要同时知道药品F、t1/2和V8、关于胃肠道黏膜上覆盖的黏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糖蛋白是其主要成分;B、具有保护黏膜的作用;C、有利于药物的吸收;D、具有粘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9、缓控释制剂药品动力学参数中HVD是指(B)A、延迟商B、波动系数C、半峰浓度维持时间D、峰谷摆动率10、对于肾功效衰退患者,用药时关键考虑(A)A、药品经肾脏转运B、药品在肝脏代谢C、药品在胃肠吸收D、药品和血浆蛋白结合率11、口服给药的负荷剂量与下列哪些参数有关(A)A、X0,τ,k,FB、X0,Ka,k,τC、V,CssD、X0,Ka,τ,F12、新生儿药品半衰期延长是因为(A)A、酶系统发育不完全B、蛋白结合率较高C、微粒体酶诱导作用D、药品吸收完全13、药品作用强度,关键取决于(D)A、药品在血液中浓度B、药品和血浆蛋白结合率C、药品排泄速率D、药品在靶器官浓度14、药品A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药品B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5%,药品A单用时t1/2为4h,如药品A和药品B适用,则药品A的t1/2为(A)A小于4hB.不变C.大于4hD.大于8h15、药物代谢I相反应不包括(D)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水解反应D、结合反应16、当可被肝药酶代谢药品和酶抑制剂适用时比单独应用效果(D)A、无效B、减弱C、不变D、增强17、下列关于双室静注的叙述正确的是(A)A、参数B和β值可通过残数法求得;B、机体的消除速度常数为β;C、机体的消除速度常数为K21D、一般情况下,β>α;18、通常情况下与药理效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是(C)A、给药剂量B、尿药浓度C、血药浓度D、唾液中药物浓度19、下列(D)不能表示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波动程度A、波动百分数B、血药浓度变化率C、波动度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20、关于清除率的叙述,错误的是(B)A、清除率没有明确的生理学意义B、清除率是指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位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血液中的药物C、清除率包括了速度与容积两种要素,在研究生理模型时是不可缺少的参数D、清除率的表达式是Cl=kv21、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B)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问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22、胞饮作用的特点是(A)A、有部位特异性B、需要载体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D、逆浓度梯度转运23、反复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似推导前提是(D)A、单室模型B、双室模型C、静脉注射给药D、等计量等间隔24、下列那一项不是药物动力学模型的识别方法(D)A、图形法B、拟合度法C、AC判断法D、亏量法25、静脉注射某药,X0=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u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D)A、20LB、4m1C、30LD、4L26、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则它的生物半衰期(C)A、4hB、1.5hC、2.0hD、0.693h27、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百分之几(A)A、35.88B、40.76C、66.52D、29.4128、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l/2药物消除99.9%?(C)A、6t1/2B、4t1/2C.8t1/2D.10t1/229、单室模墨药物,生物半衰期为6h,静脉输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95%需要多长时间(C)A、12.5hB、25.9hC、30.5hD、50.2h30、关于药物动力学中用“速度法”从尿药数据求算药物动力学的有关参数的错误描述是(C)A、至少有一部分药物从肾排泄而消除B、须采用中间时间t中来计算C、必须收集全部尿量(7个半衰期,不得有损失)D、误差因素比较敏感,试验数据波动大31、药品在体内以原型不可逆消失过程,该过程是(D)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32、药品排泄关键器官是(D)A、肝B、肺C、脾D、肾33、SFDA推荐首选的生物等效性的评价方法为(A)A、药物动力学评价方法B、药效动力学评价方法C、体外研究法D、临床比较试验34、关于隔室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B)A、单室模型是指药物进入体内后能迅速与各组织达到动态分布平衡,成为均一单元,血药浓度与组织浓度相等;B、一种药物符合哪种隔室模型,主要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性质,与给药途径及实验方法等无关;C、如果静脉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为一直线,则为单室模型;D、双室模型中央室一般是由血液和血流丰富、能迅速达到分布平衡的组织和器官构成,周边室则由血液供应少、分布缓慢的组织和器官组成;35、能够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速度药品是(C)A、青霉素B、链霉素C、菊粉D、葡萄糖36、对于低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提高其吸收的方法错误的是(C)A、制成可溶性盐类B、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C、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D、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37、药品脂溶性是影响下列哪一步骤最关键原因(B)A、肾小球过滤B、肾小管重吸收C、肾小管分泌D、尿液酸碱性38、一定时间内肾能使多少容积血浆中该药品清除能力被称为(B)A、肾排泄速度B、肾清除率C、肾清除力D、肾小管分泌39、某药静脉滴注经3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C)A、50%B、75%C、88%D、99%40、模型拟合的判断,下列正确的是(A)A、AIC值越小,拟合得越好;B、残差平方和RSS越大拟合越好;C、拟合度r2越小拟合越好;D、加权残差平方和WRSS越大拟合越好;41、下列关于药物转运的描述正确的是(C)A、浓度梯度是主动转运的动力B、易化扩散的速度一般比主动转运的快C、肽转运器只能转运多肽D、核苷转运器是外排转运器42、关于药物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D)A、药物动力学在探讨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B、药物动力学对指导新药设计、优化给药方案、改进剂型等都发挥了重大作用C、药物动力学是采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推测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D、药物动力学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要达到定量的目标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43、分子量增加可能会促进下列过程中哪一项(B)A、肾小球过滤B、胆汁排泄C、重吸收D、肾小管分泌44、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最主要的排泄途径是(A)A、胆汁B、汗腺C、唾液腺D、泪腺45、下列过程中哪一个过程通常不存在竞争抑制(A)A、肾小球过滤B、胆汁排泄C、肾小管分泌D、肾小管重吸收46、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D)A、逆浓度关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消耗能量,不需要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不消耗能量,不書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47、酸化尿液可能对下列药品中哪一个肾排泄不利(A)A、水杨酸B、葡萄糖C、四环素D、庆大霉素48、一定时间内能使多少各积血浆中该药品清除能上被称为(B)A、肾排泄速度B、肾清除率C、肾清除力D、肾小球过滤速度49、关于生物膜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C)A、流动性B、选择透过性C、结晶性D、不对称性50、当药物与蛋白结合率较大时,则(B)A、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也高B、药物难以透过血管壁向组织分布C、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D、可已经肝脏代谢51、某药物口服后肝脏首过作用大,改为肌内注射后(D)A、生物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均增加B、生物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均减少C、生物半衰期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D、生物半衰期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52、在胆汁中排泄药品或其代谢物在小肠中移动期间重新被吸收进肝门静脉现象被称为(A)A、肠肝循环B、胆汁排泄C、肠肝排泄D、肝脏代谢53、下列药品中哪一个最有可能从肺排泄(A)A、乙醚B、青霉素C、磺胺嘧啶D、二甲双胍54、给药路径和方法不一样而造成代谢过程差异,关键相关原因为(A)A、有没有首过现象B、有没有肠肝循环C、有没有个体差异D、有没有酶诱导和酶抑制现象55、药品在消化道代谢也是相当普遍,其中肠内细菌代谢是关键代谢过程,它代谢反应类型关键是(D)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结合反应D、水解反应56、能够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某些特点和程度的是(D)A、分布速度常数B、半衰期C、肝清除率D、表观分布容积57、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哪一种变化规律(D)A、药物排泄随时间的变化B、药物药效随时间的变化C、药物毒性随时间的变化D、体内药量随时间的变化58、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D)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联系,但侧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59、肺部给药时,下列影响因素错误的是(D)A、细而长的吸气使药物到达深部如肺泡等部;B、短而快的吸气使药物停留在咽喉部位;C、为了达到最大的肺部给药效果,可在吸入药物后屏气5~10秒;D、药物粒子进入肺的量与呼吸量成正比,与呼吸频率成反比;60、关于隔室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D)A、隔室的划分是随意的B、为了更接近于机体的真实情况,隔室划分的越多越好C、药物进入脑组织需要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对所有的药物来说,脑是周边室D、隔室是根据组织、器官、血液供应的多少和药物分布转运的快慢确定的61、某药物口服后肝脏首过作用大,改为肌内注射后(D)A、生物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均增加B、生物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均减少C、生物半衰期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D、生物半衰期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62、下列关于经皮给药吸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C)A、脂溶性药物易穿过皮肤,但脂溶性过强容易在角质层聚集,不易穿透皮肤B、某弱碱药物的透皮给药系统宜调节pH为偏碱性,使其呈非解离型,以利于药物吸收C、脂溶性药物的软膏剂,应以脂溶性材料为基质,才能更好的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D、药物主要通过细胞间隙或细胞膜扩散穿透皮肤,但皮肤附属器亦可能成为重要的透皮吸收途径63、SFDA推荐首选的生物等效性的评价方法为(A)A、药物动力学评价方法B、药效动力学评价方法C、体外研究法D、临床比较试验法64、以下那条不属于主动转运的特点(B)A、需要能量B、无部位特异性C、逆浓度梯度D、需要载体参与65、以下错误的选项是(D)A、淋巴循环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减少首过作用B、乳剂有利于脂溶性药物通过淋巴系统吸收C、大分子药物易于向淋巴系统转运D、A、B、C均不对66、关于生物膜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C)A、流动性B、选择透过性C、结晶性D、不对称性67、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A、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膜动转运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C、被动扩散需要载体参与D、促进扩散一般比单纯扩散的速度快得多68、下列哪一种药物最有可能从肺排泄(A)A、乙醚B、青霉素C、磺胺嘧啶D、二甲双胍69、拟定给药方案时,主要可调节以下哪一项调整剂量(B)A、t1/2和kB、X0和τC、Css和VD、V和Cl70、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D)A、逆浓度关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消耗能量,不需要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不消耗能量,不書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71、弱碱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是(A)A、随pH降低而增大;B、随pH降低而减小;C、不受pH影响;D、随pH增大而增大;72、研究药物的吸收时,生理状态更接近自然给药情形的研究方法是(D)A、小肠单向灌流法B、肠襻法C、外翻环法D、小肠循环灌流法73、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C)A、被动扩散B、膜孔转运C、主动转运D、促进扩散74、口服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B)A、大肠B、小肠C、结肠D、胃75、下列过程中哪一种过程一般不存在竞争抑制(A)A、肾小球过滤B、胆汁排泄C、肾小管分泌D、肾小管重吸收76、淋巴系统对(D)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A、脂溶性药物B、解离型的药物C、水溶性药物D、未解离型药物77、肠肝循环发生在哪一种排泄中(B)A、肾排泄B、胆汁排泄C、乳汁排泄D、肺部排泄78、下列哪项不属于单室模型中血管外重复给药参数(B)A、稳态最大血药浓度;B、溶出速率;C、蓄积系数;D、稳态血药浓度;79、关于肠道灌流法描述正确的是(B)A、小肠有效渗透系数是决定药物在小肠吸收速度和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B、对受试动物的数量没有要求C、吸收研究过程中药物必须以真溶液状态存在D、能排除药物肠道代谢、肠壁吸附等因素所致的药物损失80、对于肾功能减退患者,用药时主要考虑(A)A、药物经肾脏的转运B、药物在肝脏的代谢C、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D、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81、关于隔室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B)A、单室模型是指药物进入体内后能迅速与各组织达到动态分布平衡,成为均一单元,血药浓度与组织浓度相等;B、一种药物符合哪种隔室模型,主要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性质,与给药途径及实验方法等无关;C、如果静脉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为一直线,则为单室模型;D、双室模型中央室一般是由血液和血流丰富、能迅速达到分布平衡的组织和器官构成,周边室则由血液供应少、分布缓慢的组织和器官组成;82、静脉注射某药,X0=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u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D)A、20LB、4m1C、30LD、4L83、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则它的生物半衰期(C)A、4hB、1.5hC、2.0hD、0.693h84、下列哪一项是混杂参数(C)A、k10、k12、k21B、t1/2、Cl、V、A、BC、α、β、A、BD、kA、k、α、β85、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D)A、人体总体积B、人体的体液总体积C、游离药物量与血药浓度之比D、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86、关于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正确的有(D)A、表观分布容积最大不能超过总体液B、无生理学意义C、表观分布容积是指体内药物的真是容积D、可用来评价药物的靶向分布87、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百分之几(A)A、35.88B、40.76C、66.52D、29.41E、87.6788、关于注射给药正确的表述是(C)A、皮下注射给药容量较小,一般用于过敏试验B、不同部位肌内注射吸收顺序臀大肌>大腿外侧肌>上臂三角肌C、混悬型注射剂可于注射部位形成药物贮库,药物吸收过程较长D、显著低渗的注射液可局部注射后,药物被动扩散速率小于等渗注射液89、关于影响胃排空速率的生理因素不正确的是(D)A、胃内容物的黏度和渗透压B、精神因素C、食物的组成D、药物的理化性质90、以下叙述正确的是(B)A、脑组织在任何情况下,都属于中央室;B、多室模型中,药物的消除一般发生在中央室;C、多室模型中,中央室和周边室药物会同时达到分布平衡;D、多室模型中,药物首先在中央室分布平衡,之后在周边室达到平衡;91、增加药物与角膜的接触时间可有效降低药物流失,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方式是(C)A、减小滴眼剂的表面张力有利于泪液与滴眼剂的充分混合,增加接触时间;B、应用软膏、膜剂、在位凝胶等剂型;C、增加给药体积;D、增加制剂黏度;92、以下关于稳态血药浓度叙述正确的是(A)A、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滴注时稳态血药浓度曲线是一条直线;B、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给药时的稳态血药浓度是一条直线;C、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多剂量给药的最大稳态血药浓度是一条直线;D、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多剂量给药的最小稳态血药浓度是一条直线;93、以下关于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A)A、蛋白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B、药物与蛋白结合是不可逆,有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C、药物与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透过血脑屏障D、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94、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A)A、片重差异B、片剂的崩解度C、药物颗粒的大小D、压片的压力95、下列关于双室静注的叙述正确的是(A)A、参数B和β值可通过残数法求得;B、机体的消除速度常数为β;C、机体的消除速度常数为K21D、一般情况下,β>α;96、某药静脉注射经3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C)A、1/2B、1/4C、1/8D、1/1697、体内细胞对微粒的作用及摄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D)A、胞饮、吸附、膜间作用、膜孔转运B、膜孔转运C、膜孔转运、胞饮、内吞D、膜间作用、吸附、融合、内吞98、分子量增加可能会促进下列过程中哪一项(B)A、肾小球过滤B、胆汁排泄C、重吸收D、肾小管分泌99、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A)A、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B、无竞争C、无饱和性D、结合率取决于血液pH100、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101、关于药物经皮吸收,正确的叙述是(D)A、皮肤内代谢酶主要存在与活性表皮;B、皮肤水化作用对水溶性药物的促渗作用小于对脂溶性药物的促渗作用;C、皮肤内代谢酶主要存在于真皮;D、皮肤内含与肝脏类似的代谢酶,所以有明显的首过效应;102、药物在体内以原形不可逆消失的过程,该过程是(D)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103、酸化尿液可能对下列药物中的哪一种肾排泄不利(A)A、水杨酸B、葡萄糖C、四环素D、麻黄碱104、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l/2药物消除99.9%?(C)A、4t1/2B、6t1/2C、8t1/2D、10t1/2E、12t1/2105、舌下给药的缺点是(D)A、给药方便;B、舌下渗透力能力强;C、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D、易受唾液冲走影响;106、关于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描述错误的是(C)A、药物引起胃肠道pH的改变会明显妨碍药物的吸收B、药物在制剂中与辅料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可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减小C、药物被包合后,使药物的吸收增大D、脂质类材料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不同程度的延缓药物释放107、下列关于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A、药物消除的半衰期越长,其达坪速度越快;B、在滴注的时间T内,体内除有消除过程外,同时存在一个恒速增加药量的过程;C、稳态血药浓度Css=k0/kVD、静脉滴注是以恒速向血管内给药的方式;108、直肠给药特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D)A、药物直肠给药吸收后,大部分绕过肝脏进入大循环发挥全身作用;B、避免胃肠pH和酶的影响和破坏,避免药物对胃肠功能的干扰;C、作用的时间一般比片剂长,每日给药1-2次;D、不可作为多肽蛋白类药物的吸收部位;109、静脉注射某药物100mg,立即测的血药浓度为1μg/ml,其表观分布容积为(D)A、5LB、10LC、50LD、100L110、新生儿的药物半衰期延长是因为(A)A、酶系统发育不完全B、蛋白结合率较高C、微粒体酶的诱导作用D、药物吸收完全111、药物的脂溶性是影响下列哪一步骤的最重要因素(C)A、肾小球滤过率B、肾小管分泌C、肾小管重吸收D、尿量112、下列那一项不是药物动力学模型的识别方法(D)A、图形法B、拟合度法C、AC判断法D、亏量法113、以下相关稳态血药浓度叙述中,正确是(D)A、达成稳态后,血药浓度式中维持一个恒定值B、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和稳态最小血压浓度算术平均值C、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在数值上更靠近稳态最小血药浓度D、增加给药频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和稳态最小血压浓度差值小114、下列(D)不能表示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波动程度A、波动百分数B、血药浓度变化率C、波动度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115、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B)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问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116、对于肾功效衰退患者,用药时关键考虑(A)A、药品经肾脏转运B、药品在肝脏代谢C、药品在胃肠吸收D、药品和血浆蛋白结合率117、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C)A、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颗粒剂>片剂B、溶液剂>颗粒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C、溶液剂>混悬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D、混悬剂>溶液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118、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A)状态A、漏槽B、动态平衡C、饱和D、均是119、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是(C)A、青霉素B、链霉素C、菊粉D、葡萄糖120、关于单室模型错误的描述是(B)A、单室模型是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单元B、单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C、在单室模型中药物进入机体后迅速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D、符合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成为单室模型药物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Caco-2细胞模型主要应用于(ABCDE)A、研究药物结构与吸收转运的关系B、快速评价前体药物的口服吸收C、研究口服药物的吸收转运机制D、确定药物在肠腔吸收的最适pHE、研究辅料以及剂型对吸收的影响作用2、下列论述正确的是(CD)A、光学异构体对药物代谢无影响B、体外法可完全替代体内法进行药物代谢的研究C、黄酮体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因此口服无效D、硝酸甘油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因此通过皮肤、鼻腔、直肠、口腔黏膜吸收可提高生物利用度E、分子量对肠内吸收影响不大3、以下可以提高III类药物吸收的方法有(ABCDE)A、加入透膜吸收促进剂B、制成前体药物C、制成可溶性盐类D、制成微粒给药系统E、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4、以下哪种药物不适用于用微粉化的方法增加药物吸收(BC)A、在消化道的吸收受溶出速率支配的药物B、弱碱性药物C、胃液中不稳定的药物D、难溶于水的药物E、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5、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有(ABCD)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B、粒子大小C、多晶型D、解离常数E、胃排空速率6、影响肺部药物吸收的因素有(ABCD)A、药物粒子在气道内的沉积过程B、生理因素C、药物的理化性质D、制剂因素7、研究TDM的临床意义有(ABCDE)A、监督临床用药B、确定患者是否按医嘱服药C、研究治疗无效的原因D、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变化E、研究合并用药的影响8、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有(BCD)A、药物的多晶型B、食物的组成C、胃内容物的体积D、胃内容物的黏度E、药物的脂溶性9、以下有关多剂量给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D)A、体内药量随给药次数的增加,累积持续发生B、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给药频率C、静脉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静脉注射维持剂量D、口服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口服维持剂量E、间歇静脉滴注给药时,每次滴注时血药浓度升高,停止滴注后血药浓度逐渐下降10、体内常见的结合剂主要包括(ABCDE)A、葡萄糖醛酸B、乙酰辅酶AC、S-腺苷甲硫氨酸D、硫酸E、谷胱甘肽1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CDE)A、吸收B、渗透C、分布D、代谢E、排泄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DE)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及其与药效之间关系的科学B、大多数药物通过这种方式透过生物膜,即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称促进扩散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載体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13、可完全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是(ACE)A、舌下给药B、口服肠溶片C、静脉滴注给药D、栓剂直肠给药E、鼻黏膜给药14、口服固体制剂申请生物学试验豁免满足以下哪些条件(ACDE)A、为速释型口服固体制剂B、主药具有低渗透性C、制剂中的主药必须在ph1-7.5范围内具有高溶解性D、辅料的种类与用量符合FDA的规定E、主药具有较宽的治疗窗15、下列有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相关内容描述正确的是(ABC)A、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溶解性与通透性的差异将药物分成四大类B、I型药物具有高通透性和高渗透性C、III型药物透过是吸收的限速过程,与溶出速率没有相关性D、剂量数是描述水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参数,一般剂量数越大,越有利于药物的吸收E、溶出数是描述难溶性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