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政府对新闻媒介的管理及其规定_第1页
第十章-政府对新闻媒介的管理及其规定_第2页
第十章-政府对新闻媒介的管理及其规定_第3页
第十章-政府对新闻媒介的管理及其规定_第4页
第十章-政府对新闻媒介的管理及其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政府对新闻媒介的管理及其规定一、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规定

二、报纸、期刊管理规定

三、广播、电视管理规定

四、互联网新闻传播管理

第十章政府对新闻媒介的管理及其规定考核重点:1、对新闻记者的管理2、中国的广播、电视管理与报刊管理的不同之处。3、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播管理4、《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十章政府对新闻媒介的管理及其规定一、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规定

(一)重要政务新闻

(二)有关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作品(三)证券信息和新闻1、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2、证券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3、刊播证券信息的指定披露报刊制度4、传媒刊发投资咨询文章,须对其作者进行从业资格审查5、对违反信息披露规则非法牟利的制裁(四)汛情、疫情、震情、核事故

1、新闻媒介应当及时报道防汛信息,而消息来源必须由政府防汛部门提供。2、新闻媒介应当根据政府卫生部门公布的疫情进行报道,政府卫生部门也应切实履行法定的公开信息的义务。3、新闻媒介如果得到民间与地震有关的异常情况反映时,首先应当与所在地政府及地震部门联系,而不应抢先报道。4、有关核事故的新闻由国务院授权的单位统一发布。授权单位一般就是指新华社。5、气象预报在气象预报统一发布制度中,新闻媒介主要承担两项义务:第十章政府对新闻媒介的管理及其规定二、报纸、期刊管理规定新闻出版署是对全国的出版活动包括报刊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有关新闻出版管理的行政法规有:(一)报刊的创办和登记1、审批制是中国报刊管理的基本制度2、审批机构:新闻出版署3、申请创办报刊的条件4、审批程序:申请——批准——登记所谓“国内统一刊号”,是根据“中国标准刊号”制度设立的。中国标准刊号由一个以ISSN为标识的国际标准刊号和一个以CN为标识的国内统一刊号组成。(二)报刊的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1、报刊的主办单位为报刊社的上级领导部门,其重要的职责和权限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在报刊内容方面;(2)在经济责任方面;(3)在人事制度方面;(4)主办单位与所办报刊还应该具备两个“一致”。2、主管单位报刊的主官单位必须达到一定的行政级别。主管单位、主办单位与报刊之间必须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不能是挂靠与被挂靠的关系。报刊的主官单位、主办单位是不允许随意变更的。案例:1993年,《四川体育报》未经批准,擅自与成都市国泰琴行签订“联合入股合资经营协议书”,以报纸刊号、稿源、发行渠道及报社专业人员作为无形资产入股,把报纸的主管部门由四川省体委改为省体委与国泰琴行共同主管,将报社改为与国泰琴行合资的企业。并成立董事会,由国泰琴行人员任董事长,根据报社的提名任命报社总编辑,非法变更了报纸的出版、行政、人事、经济等方面的领导权和管理权。1993年6月,新闻出版署对《四川体育报》擅自变更主管部门等问题给予停刊整顿的行政处罚。(三)对报刊的日常监督管理1、对报刊方向宗旨的管理2、对依照法定程序出版的管理报刊在出版过程中自始至终必须遵守所有登记事项,不得任意变更。3、对报刊质量的管理报刊质量包括政治质量、信息质量、文化质量和编校印装质量等。4、违纪违规报刊警告制度《关于建立违纪报刊警告制度的意见》规定,党委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提出警告的报刊违纪违规问题有:违纪违规报刊警告制度,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对一年内受到三次警告的报刊,由新闻出版署给予停业整顿的行政处罚。(四)对新闻记者的管理1、全国新闻机构使用统一样式的记者证,证件名称为“新闻记者证”。2、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新闻记者证的核发工作。3、新闻机构中发给新闻记者证的人员须具备的条件。第十二章政府对新闻媒介的管理及其规定三、广播、电视管理规定广播电视行政管理的范围、法规、机构(一)中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1、中央和地方的双重领导管理。2、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同广播电台、电视台上下级领导和被领导关系以至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广播电视事业的主要实体是政府举办的电台、电视台。各地教育部门创办的教育电视台不是广电管理部门的直属单位。3、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具有多种领导功能。广电管理部门所领导的台都是事业单位,有条件的要实行企业经营。这种体制被称为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事业建设和行政管理“三位一体”体制。中国的广播、电视管理与报刊管理有很大不同。(二)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立和布局1、关于设台资格2、关于设台条件3、关于审批筹建程序由国务院广电管理部门统一行使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审批权。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化试行工作规定。4、对违反以上规定的行为的行政处罚案例:(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播管理1、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审批2、播放、传送广电节目的审批3、节目审查4、转播规定5、禁播规定6、限制播放规定:(1)对播放境外节目的时间与总播放时间的比例的限制。(2)对广告播出时间的限制。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了《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这是广电总局第一次以总局令的形式对广播电视广告的内容、播放总量、广告插播、播放监管等进行全面的规范。比如,第17条:广播电台、电视台每套节目每天播放广播电视广告的比例,不得超过该套节目每天播出总量的20%。其中,广播电台在11:00至13:00之间、电视台在19:00至21:00之间,其每套节目中每小时的广告播出总量不得超过节目播出总量的15%,即9分钟。第19条:不得在6:30至7:30、11:30至12:30以及18:30至20:00的用餐时播放容易引起受众反感的广告,如治疗脚气等药品广告。(3)对教育电视台节目的限制,应当播放各类教育教学节目。(4)相关规定动态对涉案剧、古装剧、家庭伦理剧、古装搞笑剧的整治。

7、群众参与的直播节目的审批管理开设群众参与的直播节目须具备的条件第十章政府对新闻媒介的管理及其规定四、互联网新闻传播管理(一)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监管部门、法律适用1、对于互联网新闻传播活动首先应当遵循中国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与新闻传播有关的基本规范。2、按《电信条例》规定,国家对电信业务实行许可制度,许可部门是信息产业管理部门;3、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对互联网登载新闻实行审批制,审批部门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省级政府新闻办公室。4、公安、国家安全等部门对于互联网新闻传播活动也负有依法监管的职责。(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本规定所称新闻信息,是指时政类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本规定所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包括通过互联网登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和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第四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管全国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监督管理工作。第二章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设立第五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分为以下三类:(一)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超出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二)非新闻单位设立的转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三)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设立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当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审批。设立本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备案。第七条摘要:设立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机构,应当是中央新闻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直属新闻单位。第八条摘要:可以申请设立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组织,应当是依法设立2年以上的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法人,并在最近2年内没有因违反有关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申请组织为企业法人的,注册资本应当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第十一条申请设立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中央新闻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直属新闻单位以及非新闻单位应当通过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提出申请。第十二条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属于中央新闻单位设立的,应当自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之日起1个月内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备案;属于其他新闻单位设立的,应当自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之日起1个月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备案。第十三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依照本规定设立后,应当依照有关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的行政法规向电信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第三章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规范第十六条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转载新闻信息或者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应当转载、发送中央新闻单位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发布的新闻信息,并应当注明新闻信息来源,不得歪曲原新闻信息的内容。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不得登载自行采编的新闻信息。第十九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登载、发送的新闻信息或者提供的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九)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十)以非法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十一)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二条本规定所称新闻单位是指依法设立的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其中,中央新闻单位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设立的新闻单位。《主管部门逐渐放开门户文体娱乐采播权》

(《瞭望》2009年2月1日)

摘要

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2.98亿。2008年,称得上是互联网媒体发挥重要作用的标志性年份。这一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无一没有互联网的参与,网络媒体的“第一影响力”极为鲜明地凸显出来,成为最具速度和力量的媒体。《瞭望》新闻周刊在调研中感受到,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互联网媒体已催生和培育出最为强势的“主流舆论场”。多位受访专家指出,网络媒体主流与否,并非来自财富的增长,也不是网民的增加,而是在公民的不断信任中增加的,更是在政府的决策中体现出来的,在问题不断的涌现、质疑、解决中确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新华网副总裁白林认为,“目前,管理层指出网络为主流媒体,是对当前形势一个准确的判断,也体现出高度的重视。”

人民网总裁何家正认为,中国的网络媒体大致可分为两种力量:一种是新闻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等;第二种是商业网站,如搜狐、新浪、网易、腾讯四大商业门户网站。网络媒体成为主流媒介并不等于所有网站都是主流媒介,最终还是要看其背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影响力。一方面,商业网站的影响力之大有目共睹,他们日益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亲相近,这在2008年的多个突发事件中表现突出,一些商业网站日益受到政府和民众的信任。在海外舆论眼里,他们日益成为“中国声音”的代言者。另一方面,相对于2000年发布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2005年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虽然放开了商业网站对体育和文化娱乐等非时政类新闻信息的采编权及对时政类新闻信息的刊播权,但还是规定商业网站不得登载自行采编的时政类新闻信息,不给商业网站采编人员发放新闻记者证。

事实上,搜狐、新浪等商业网站大量自行采写和发布各类“资讯”,早已造成了“事实上的新闻媒体”的局面。许多商业网站通过Web2.0的方式、访谈的方式以及在大型赛事的报道上尝试做原创内容。奥运会的网络报道权并没有被传统媒体的网站所获得,而是被商业网站拿走了,世界杯的报道也有很多商业网站派出“采访人员”。

一方面在强势提升影响力的背景下信心十足,一方面却又对自己的地位问题感受“敏感”,强烈渴望被管理部门认可。这是大部分商业网站的心态。商业网站的这种复杂的心态还来自于:在对社会效益和对经济效益负责方面,一直没有找到一个为他们自己内心、也让社会公众接受的恰当尺度。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仍然存在危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虚假新闻多,近年来的十大假新闻中都包含有首发于网络的新闻;二是低俗现象严重,很多商业网站媚俗倾向严重,网页中充斥着大量低俗、暴力、色情信息,特别是在文化娱乐新闻和体育新闻中,这种现象尤为普遍;三是不良广告、广告新闻多。一些利益集团培养了一批“网络写手”,其重要任务就是为利益集团服务,而不管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如一些非法医疗广告、含有欺诈性质的快速致富信息、虚假承诺的房地产广告和用新闻包装起来的所谓软广告等;四是恶意炒作的新闻居多。

新华网副总裁白林认为,“不管是新闻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当前的网络媒体就像一个长大了的‘孩子’,希望得到大人的认可,但仍然很不成熟,忽而表现出非常可爱的一面,忽而又恶作剧让人气恼!”

白林认为,“造成网络媒体公信力和权威性缺失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方面在于互联网以及网络新闻的法规、制度比较滞后,不够完善。就像一个长得太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