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洞工程试验检验及施工测量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_第1页
导流洞工程试验检验及施工测量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_第2页
导流洞工程试验检验及施工测量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_第3页
导流洞工程试验检验及施工测量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_第4页
导流洞工程试验检验及施工测量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流洞工程试验检验及施工测量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1施工测量

1.1.1施工测量任务

根据监理人提供的控制网、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的

书面资料,按国家测绘标准和国投某水库导流洞土建及安装

工程施工精度要求用于工程施工的控制网,并把施工控制网

的结果提交给监理人审批,负责承建的建筑物的全部施工测

量放线等工作。施工测量主要范围有:(1)临建工程的施工

测量;(2)土建工程的施工测量;(3)预埋件制作的施工测

量;(4)原型观测工程的施工测量。

1.1.2施工测量内容

本工程施工测量主要包括内容有:

(1)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复核;

(2)施工测量控制点加密及测量;

(3)建基面地形和断面测绘;

(4)土石方开挖工程量测量;

(5)施工放样;

(6)建筑物检查验收测量;

(7)竣工测量及资料整编;

(8)现场施工地质测绘工作配合;

(9)施工期间的安全监测。

1.1.3技术标准和规范

(1)《国投某水库导流洞土建及安装工程招投标文件》;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91);

(4)《国家三、四等三角测量规范》;

(5)《国家三、四等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7)其他相关测量规范。

1.1.4控制网测设

1.1.4.1工程首级测量控制网

在主体工程开工前,我方接收监理人提供的测量基准,

与监理人共同校测其基准点(线)的测量精度,并复核其资

料和数据的准确性。首先对于监理移交本工程首级测量控制

网的控制点位、点号熟悉,控制点的大地坐标数据校算和实

测,以免用错点位及数据。对原有的平面控制点、导线点、

水准点、的位置,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

了解施工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风俗习惯、

气象、地质情况。

1.1.4.2施工控制网测设

(1)根据工程建筑物布设和现场地形情况,结合施工

进度加密布设施工测量控制网点。

(2)加密布设的施工测量控制网,平面控制采用三角

测量、边角组合测量、导线测量,高程控制可采用水准测量

和三角高程测量,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线路或结点网。施

工控制网布设、测量平差计算后的资料报监理批准,监理批

准后方可进行施工测量。

(3)根据工程设计意图及其对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拟

定合理布网方案,利用测区地形地物特点在图上设计出一个

图形结构强的网。

(4)根据承担的工程布设测量控制网点,点位布设严

格遵守测量规范要求,点位要布设在能够满足施工控制和测

量放样条件,控制点的埋设在基础坚硬、不易被坏、通视条

件好的地方。施工测量控制点采用埋设地面标石,标石浇筑

埋设于地面。

(5)点号、编号根据承担的工程总体进行编号,在测

量点号注记上记录清楚。在施工测量中,对后视点位要进行

后视测量检查,以避免用点错误。

1.1.4.3测量控制点的保护

测量控制点的保护,测量控制点是工程施工的依据,对

施工控制网点要加以保护并定期进行复测,严禁有人为移动

或破坏的行为发生。施工主控制网点在施工中有影响施工

时,需要报请监理批准,重新选点测设,数据平差计算后报

监理批准后使用。

1.1.5施工测量

1.1.5.1地形测量与工程量复核

在主体工程开工前,首先进行开挖工程量的复核,为精

确计算开挖工程量,在施工测量控制网建立后,对工程施工

各部位进行原始地形测量,平面图比例1:500,断面图比例

为1:200o测量作业前,通知监理人,以利于监理人安排现

场作业监督、检查。在工程开工前原始地形图测绘完成后及

时报送监理人审核认可,经监理人审核认可的原始地形图与

开挖放样剖面图是工程后续施工及工程量计量的重要依据。

1.1.5.2施工测量放样

施工测量的主要精度指标控制要求按照下表1.1-1数据

控制,在施工测量中要提高测量精度,严格控制测量限差指

标。

表1.1-1测量精度指标控制表

精度指标精度指标

项目内容所相

平面位置限差高程限差

对的基准

轮廓点邻近基本

混凝土建筑物±(20〜30)±(20〜30)

放样控制点

轮廓点邻近基本

土石料建筑物±50+50

放样控制点

土石方开挖轮廓点±(50〜150)士(50〜150)邻近基本

放样控制点

±(1.0〜1.5)±2/3基本等邻近图根

地形测量地物点

(图上)高距点

施工变形监测监测点±(6〜10)±(6〜10)工作基点

横向±100从两端洞

口点分别

测量贯通

隧洞贯通贯通面±50点在横向、

纵向±100

纵向和高

程方向上

的差值

(1)放样测量采取措施

1)采取智能化自动采集数据的方法,提高观测效率、

观测质量,取消用人工记录、观测和计算的方式,全部数据

用计算机处理,最大限度地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消除

人工参与带来的错误和误差,以确保所获得的观测成果和记

录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利用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在开挖导流洞壁两侧埋设

金属观测强制对中架,布设成双自由导线控制,用全站仪进

行观测,将基本导线和施工导线合二为一,开挖放样直接在

基本导线点上完成,还可利用双自由导线控制点完成,快速

算出自由测站点后交的三维坐标,既缩短了测控时间,同时

确保了测量的准确性。

3)在计算机中建立整个地下洞室群的三维坐标系统数

据库,将三维坐标系统全部传输储存在激光全站仪中使用。

4)洞内水准高程测量尽量用光电三角高程代替水准仪

测设,精确方便。

5)采用高精度的全自动断面仪和激光隧道限界检测仪,

对地下工程大断面洞室的开挖断面的变形进行一次观测,存

储数据全自动完成,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采用断面自动处

理系统,能及时完成开挖断面的设计量、开挖量、超欠挖量

等的数据和图表,还能及时处理完成变形检测的数据和图

表。

6)所有测量设备必须检定合格后才能使用,控制测量

采用高精度全站仪、精密水准仪作导线控制网,施工测量主

要采用普通全站仪,对边坡要求较高的光爆孔、预裂孔、锚

杆孔等钻孔要求高的部位,还须辅以地质罗盘、水平尺等控

制钻孔角度,确保施工精度。

7)地下洞室施工采用双导线控制,施工导线点的布设

以满足开挖施工需要为原则,宜50m左右选埋一点,并每间

隔数点与基本导线符合,施工导线必须注意校核,杜绝错误

的发生。导线测设在洞内弯段应提高一级精度观测及采用不

同的测设方法互相核对,以消除错误减少误差。洞身开挖放

样以施工导线标定的轴线为依据,线段采用全站仪标定中

线,每次爆破后进行开挖细部放样,掌子面上除标定中心和

腰线外,画出开挖轮廓线。开挖中及时测绘开挖断面,施工

中认真作业,及时进行测量放线和组织复测,确保隧洞的开

挖尺寸和规格满足设计要求。导流洞开挖贯通后,及时进行

洞身全线测量,并对测量误差进行调整和分配。

8)混凝土立模采用等级控制点测设轮廓点,或由测设

的建筑物纵横轴线点(或测站点)测设。

9)在洞内使用全站仪时,要特别注意仪器的防护,仪

器及反射镜面上的水珠或雾气及时擦试干净,以免影响测距

精度。

(2)施样测量

1)各个工程部位的施工放样,根据建筑物的等级、精

度指标以及设计要求和现场施工需要,选择恰当的放样方

法。

2)在施工放样前,对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中的有关数

据和几何尺寸进行校核。

3)施工放样采用全站仪直接由平面控制点放样建筑物

轮廓点,或由加密的测站点和轴线点放样。

4)测量放样将严格按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措施进行。

1.1.5.3检查测量

(1)根据工程进度需要,对工程建筑物重要部位的体

型位置、尺寸、高程、平整度、垂直度等进行复测,其测量

技术措施报监理人审批,经监理认同批复后方可实施。

(2)建筑物及埋件的复测用适宜的全站仪直接测量,

人员无法到达的部位采用无棱镜反射全站仪进行。

(3)对于一般混凝土立模仓号可进行吊点检查,并依

据放样资料出据复测检查成果。

(4)测量检查应尽量与测量放样采用相同的测量控制

点,以减少系统误差。

(5)对建筑物及埋件的检查测量按有关技术标准的要

求进行。

1.1.5.4竣工测量

(1)要求随着工程的进展,及时展开竣工资料的收集

整理工作。主要包括如下资料:

1)控制测量成果及平面布置图;

2)明挖原始地表及竣工平面图、剖面图;

3)地下工程开挖衬砌或喷锚竣工断面图;

4)主要部位贯通误差成果资料;

5)主要建筑物放样记录资料;

6)主要建筑物模板检查记录资料;

7)预埋件检查记录资料;

8)测量技术总结报告资料。

(2)竣工测量包括建筑物平面图、断面图等测量工作,

分别按部位和规范要求施测,平面图比例尺为1:500,断面

图比例为1:200,以上资料均按分部工程整理归档,施工期

所有定线、进度、方量、验收等原始记录均进行整理、校核、

分类、整理成册,提交项目齐全,图表清晰,数据精确,符

合质量要求的各项成果资料,最后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核归

档。

1.1.6施工期测量观测

施工期测量观测主要为工程施工安全提供前期预报进

而掌握工程施工质量,为工程施工提供安全保障。按招投标

文件、技术规范要求布设观测点,施工观测的起始点尽量与

施工区控制点保持一致。各类观测仪器按规范及监理人的要

求进行年检,组织专业观测队伍,保证施工观测顺利进行。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监理人汇报。

(1)测量观测记录

测量观测记录采用专门的记录,记录格式为经监理人批

准后的正式印刷品。做到记录及时、格式统一、数据真实、

标记准确。所有的原始记录和埋设资料均建立完整的数据库

并定期整理成册。

(2)测读和资料整理

按照设计和规范的要求,采用表面变形点、多点位移计

对结构变形进行监测;利用渗压计观测点对进行渗流量监

测。

定期提交观测报告。资料整理中力求观测记录资料的正

确性、真实性,包括环境量。并将记录资料输入计算机。采

用监理人的批准的数据处理法,对数据进行误差处理。去除

粗差,使观测资料尽量接近真实;并绘制相关线、物理过程

线,简单分析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与周围环境量的相

关性和发展趋势,并写出文字说明。

竣工验收前,对施工阶段的观测资料进行一次全面的分

析、评价,并将报告提交发包人。

1.1.7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1)所有测量作业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且具有测绘

上岗证的合格人员。

(2)在施工测量作业之前,应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规

范及有关技术规定,选择正确的作业方法,制定具体的实施

方案。

(3)所有测量工作严格遵守有关规范、规程、技术质

量标准以及设计要求。

(4)测量记录由记录员签字;对导线点、高程点及任

何表格的填写计算,必须由计算员签字。经测量工程师检查、

校核,准确无误后签字认定。任何记录、表格无测量工程师

的签字均视为无效。

(5)现场作业须遵守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

人身和仪器的安全,禁止违章作业。

(6)测量仪器和工具必须是经过计量检定合格的设备。

(7)对测绘仪器、工具应精心爱护,及时维护保养,

做到定期检验校正,保持良好状态。

(8)所有测量资料均采用CAD成图,并以电子信息、

图纸和文字材料形式保存归档。

1.1.8人员及仪器设备配置

1.1.8.1施工测量人员

(1)承担本工程施工测量任务的测绘人员均选用经过

专业培训,并具有测绘上岗证的合格人员。

(2)人员配置:队长1人、技术主管1人以及1个专

业测量人员组成,负责本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

1.1.8.2施工测量仪器

根据工程需要配备足够的经过计量单位检定的测量仪

器,详见表1.1-2o

表1.1-2主要测量仪器设备配置表

序号仪器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生产厂家备注

1全站仪TCR702台套1美国莱卡±1〃级

激光指向

2YBJ-05A台套1哈尔滨

Windows

3微机台2中国联想

XP

序号仪器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生产厂家备注

4对讲机健伍部4日本

5测量软件CASS701南方绘图

6测量软件PA20051南方平差

7打印机台1

1.2现场试验、检验

本工程工地不专门设试验室,拟采用具有资质的某第三

工程局有限公司尼勒克工程项目部试验室(以下简称试验

室)。试验室在本工程项目部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运行与管

理由某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心试验室实施,主要是对工程

使用的原材料(如水泥、骨料、外加剂、钢筋、型钢以及工

程指定的其它材料等)进行取样检验、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验、

混凝土质量控制、现场工艺试验(如喷混凝土试验、锚杆注

浆密实度试验、灌浆试验、爆破试验、焊接试验等)等和施

工期观测。

1.2.1组织机构设置

1.2.1.1试验资质

某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心试验室为通过国家技术监

督局计量认证评审的国家级试验室,承担本工程试验的试验

人员全部来自某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心试验室,具备国家

电力公司颁发的检验员证,具有对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配

合比设计、混凝土质量控制、灌浆浆液试验及砌体工程试验

等项目开展各类工作的资格。

L2.1.2试验设备、环境及场地要求

(1)配置试验设备时,做到满足工程试验检测的要求,

对于常规试验、数量频繁的试验,要配置设备,但是对于特

殊的且试验量不大的试验,可考虑向外委托。

(2)用空调控制试验检测室的各个操作间温度,用温

度、湿度控制仪控制混凝土养护室的温度和湿度;用增湿器

增加水泥试验操作间的湿度,从而控制试验环境达到工程试

验相关标准要求。

(3)试验室设在尼勒克工程项目部,试验室建筑面积

100m2,砖混结构。主要包括砂石间、碎拌和间、碎养护间、

碎抗冻(渗)试验间、水泥试验间、力学试验间、土工间、

芯样加工间及技术资料办公室等。

1.2.1.3试验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1)试验室组织机构详见图121,并配备足够的满足

要求的试验人员,试验人员持上岗操作证上岗。编制各种试

验、材料检验表格、报告单报送监理审批,试验中即使用审

批合格后的试验、材料检验表格、报告单。

试验室组织机构图

图1.2-1

主任

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

胶站

混质

技抗安

力凝抗砂凝量

术渗控全

学养土冻石材

办试骨料监

试护拌试、

公验料.试现测

验室和验

室室室验场室

室室室检

室测

(2)试验室人员的配置必须满足现场试验室的要求,

试验室主任由具有丰富的大型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担任。

试验室总人数7人,其中工程师1名,助理工程师1名,试

验工3名,安全监测2人。

(3)试验室的质量方针为:行为公正,方法科学,数

据准确,服务规范。

(4)试验室的质量目标:无重大检验事故;差错率不

大于5%;样品管理无重大失误;无泄密事故发生;设备检

定、校准率为100%,设备完好率大于90%;检验报告重大

失误率为零;差错率不大于5%。

1.2.2试验设备、仪器

L2.2.1试验设备、仪器配置

试验室各试验间内将按招投标文件及试验要求,根据工

作需要,配置相应的检验仪器设备,以满足工程施工对试验

的工作要求。试验主要检验仪器设备配置详见表1.2-U

表1.2-1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材料试验仪器

设备表

岸舁代/典;小义々祢开|J舁土旧收女注

1去方兴心并聆用onnt1

0而台2太方蚣1.;#跆+「1mnf1

2石台2太十建昭+n2ct1

A玲垢在/Ann开(J1

q方通如\A

w;市周知\1

7电热干燥箱Im32

2泪混4也冰如cnmo1

Q占¥9余k。wQ/inw0

m於今后涧11小衣/WIT#0

11由不,史«L^rr0VrrA

1。虹用不平OVrr1VrrACC"A

1a性乐口太nmn升0

i/i垢幺\1

1V水、麻美护蛤\1

1A批劫1国庚涮弟Z\0

17提脩如\0

12\A

1o永汨;士昭招•义\1

on培加;#太昔mvmvjn1A

於帝卡昔1ACmmmn

0。胫;土梢1Amm/in

02於家梢片族a

础比?;#姆\m

=、麻布IT降\0

1.2.2.2试验设备、仪器的计量检验

(1)现场试验室用于原材料和混凝土检测的全部仪器

设备都属于计量器具,根据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试验室按照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由国家赋予检定资质的计

量单位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才能用于各类试验项目中,

以确保量值传递的准确性。

(2)仪器设备管理员制定量值溯源计划,溯源计划包

括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量值使用要求、检定/校准依据、

溯源服务机构、检定/校准的周期、检定/校准的时间安排、

对溯源结果的确认等。

(3)所有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对其量值溯源的

有效性进行审查和确认,分析仪器设备的准确度和测量不确

定度,确定每台仪器设备的测量量值的范围和水平,并对这

些量值的溯源水平提出满足检测标准和协议的要求。

(4)试验室保证自检定仪器设备可溯源于国家标准,

并绘制量值溯源图,见图122。

量值溯源图

图122

>国家计量研究所

检检

国家测量基准

(5)试验室对投入使用的内部标准物质安排核查和验

证,在充分证明其可靠有效后才可投入使用,并根据规定的

程序和日程对标准物质进行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

度。

(6)试验室制定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以防止污染或损

坏,确保其完整性。

1.2.3原材料试验、检验

试验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应检验合格,不合格的原材料严

禁进入施工现场,工程所用的替代材料应经监理人批准后方

能用于工程。

1.2.3.1水泥

每批水泥均有厂家的品质试验报告,按国家和行业的有

关规定,对每批水泥进行取样检测,必要时进行化学成分分

析。检测取样以200〜400t同品种、同标号水泥为一个取样

单位,不足200t时也应作为一取样单位。检测的项目包括:

水泥标号、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稠度、细度、比重等试

验,监理人认为有必要时,可要求进行水化热试验。水泥质

量应满足《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

等标准的要求。水泥存放应做好防潮措施,不同品种、标号

及厂家的水泥分别存放。

1.2.3.2砂石骨料

(1)使用的砂、石料满足《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144-2001)的技术要求外,还满足本工程《技术条

款》的要求:细骨料的细度模数人工砂控制在2.4〜2.8,粗

骨料应坚硬、粗糙、洁净、无风化。进入拌和站的粗骨料有

稳定的含水量(小石的含水量控制在0.2%以下),且粒形应

尽量为方圆形,避免针片状,若采用连续或间断级配,经试

验确定并监理工程师同意。不得使用含有活性骨料、黄锈等

的粗骨料。

(2)砂石骨料使用过程中,进行抽样,并按

DL/T5150-2001的规定进行检验,主要检验项目:细骨料的

细度模数、石粉含量(人工砂)、含泥量、泥块含量;粗骨

料的超径、逊径、针片状、压碎指标、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等。

(3)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每4h至少检测1次砂子、

小石的含水量,其含水率的变化应分别控制为±0.5%(砂)

和±0.2%(小石)范围内。气温变化较大或雨后骨料含水量

突变的情况下,加密检测次数。在拌和场,砂的细度模数每

天至少检查一次;粗骨料的超径、逊径、含泥量每班检测1

次,每月按《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所

列项目进行1次参数检测,并根据检验结果调整施工配料单。

1.2.3.3外加剂

(1)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速凝剂),

作为混凝土的组分,其品种根据混凝土的要求,通过对比试

验进行选择,其质量符合DL/T5100-1999的规定。外加剂的

分批以掺量划分,掺量大于或等于1%的外加剂以loot为一

批,掺量小于1%的外加剂以50t为一批,掺料小于0.01%的

外加剂以It为一批,一批进场的外加剂不足一个批号数量

的,则视为一批进行检验。减水剂溶液浓缩物以5t为取样单

位,加气剂以200kg为取样单位,不足一个批号数量的,应

视为一批进行检验。。在查验有关质检资料合格的基础上,

对每次采购外加剂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减水率、泌水

率比、含气量、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对钢筋的锈蚀、

坍落度增加值、常压泌水率比、压力泌水率比、坍落度损失

率、细度等产品技术要求。

(2)早强剂:工业用氯化钙只宜用于素混凝土中,其

掺量不应超过3%,而在砂浆中的掺量不应超过5%(系指无

水氯化钙占水泥重的百分比)。在钢筋混凝土中掺用非氯盐

早强剂,以免氯化钙腐蚀钢筋。使用早强剂后混凝土初凝加

快,故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时间,并特别注意洒水

养护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3)不同品种的外加剂应分别储存,不同品种外加剂

应有标记,在运输过程中不得相互混装,以避免交叉污染。

粉状外加剂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水防潮。当外加剂

储存时间过长,需重新取样,严禁使用变质的不合格外加剂。

(4)外加剂厂商提交合格证,并证明提供的外加剂满

足技术规范要求。另外,厂商每6个月应提交一次生产合格

证,以证明其材料特性与原来相同。外加剂在工地存放时间

超过6个月或出现冷凝结霜后不得继续使用,除非重新试验

证明其有效。

(5)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配合、指导混凝土生产单

位配制外加剂溶液,采取措施,使配制好的溶液浓度保持相

对稳定和上下均匀,每班至少检查一次。并根据检测结果及

时调整外加剂溶液用量和拌和用水量。

12.2.3.4混合材料检验

粉煤灰及其它经批准的掺合料的检测取样以每100t为

一取样单位,不足loot也作为一取样单位。检测项目包括密

度、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和三氧化硫等指标。

12.2.3.5水

拌和与养护混凝土用水的pH值、不溶物、可溶物、氯

化物、硫酸盐含量等指标应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

(JGJ63—1989)的要求,详见表122。在水源改变或对水质

有怀疑时,随时取样进行检验。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类型

水在首次用于拌和与养护混凝土时,须按DL/T5144-2001第

5.5.2条的规定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表1.2-2拌和与养护混凝土用水的指标

要求

项目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

PH值>4>4

不溶物mg/L<2000<5000

可溶物mg/L<5000<10000

氯化物(以C1-

<1200<3500

计)mg/L

硫酸盐(以SO42-

<2700<2700

计)mg/L

1.2.3.6钢筋

(1)钢筋品质应满足《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园钢筋》

(GB13013-199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199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1996)、《钢

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1996)等标准的要求,对

每批钢筋、钢丝均附有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和材质检验

(化验)单进行查验,在查验合格后,按规定使用前抽取试

件做抗拉强度、屈服点、延伸率、焊接强度力学性能检验并

分批进行钢筋机械性能试验。取样以不大于60吨同一炉(批)

号、同一截面尺寸的钢筋为一批。

(2)在每批钢筋中,选取经表面检查和尺寸测量合格

的两根钢筋,每根钢筋各切取一个拉力试件和一个冷弯试

件,分别进行拉力试验(含屈服点、抗拉强度、延伸率三个

指标)和冷弯试验。如有一个试验项目的一个试件不符合

DL/T5169-2002中规定数值时(其中,拉力试验中如有一个

指标不符合规定,即作为拉力试验项目不合格),则另取两

倍数量的试件,对不合格的项目作第二次试验,如再有一个

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产品。

1.2.3.7其他

钢材、焊接材料、止水片、止水带、涂料以及监理人指

定的其它材料等均按规范进行取样试验,并将材料试验报告

报送监理人。

1.2.4现场工艺试验

1.2.4.1爆破试验

初拟在各开挖区选择合适部位进行爆破试验。

(1)爆破试验依据

1)《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3)《水电水利工程爆破施工技术规范》DL/T5135-2001;

4)《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5099

—1999;

5)《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

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7)《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47-94;

8)《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

9)《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o

(2)试验目的

1)合理的深孔爆破孔网参数及单耗的确定;

2)确定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合理装药量及装药结构;

3)研究不同爆破条件、地形和地质情况下的爆破振动

衰减规律,以制定相应的开挖技术措施;

4)结合声波测量进行边坡爆破振动监测及控制标准确

定;

5)通过预裂、梯段爆破试验,确定施工中规格化生产

的爆破参数、装药结构及起爆方式及网络;

6)通过预裂、梯段爆破试验,测定预裂爆破及深孔爆

破破坏范围;

7)研究爆破对高边坡、临近建筑物及主体建筑物建基

面的影响,以确定爆破安全控制标准。

(3)试验原则

1)场地选择具有代表性,在开挖区内选取具有代表性

的地段进行爆破试验;

2)爆破参数试验2〜3组,以便指导施工;

3)试验数据的初步选定要根据经验和计算选取;

4)试验记录准确;

5)暂定试验钻爆参数以阶梯爆破选定参数为基础,选

定上下界限参数进行试验。

(4)试验内容

1)预裂爆破成缝及其减振效果试验,进行跨预裂缝的

爆破前后声波对测试及预裂爆破前后的质点振动衰减规律

监测,对比减振效果;

2)预裂及深孔爆破参数及装药结构的选择,确定爆破

方式、钻爆参数及起爆网络,宏观调查及爆破效果分析,进

行爆区相邻边坡的声波测试及爆破振动衰减规律监测;

3)爆破对边坡稳定影响及其控制标准的确定,进行爆

破振动衰减规律监测,爆区相邻边坡的声波测试及宏观调

查。

(5)试验程序

1)选定试验部位

由总工程师组织试验小组在开挖区内选定试验场地,并

制定试验技术措施。选定试验测试项目,测试项目及将取得

数据。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实施中由试验组成员进

行指导,控制。

2)测量放样,地形测量

选定试验场地后,由测量队进行地形测量,并进行放样

测出试验要求的控制点。

3)钻孔布置

依据控制特点按试验技术要求进行钻孔布置,如试验场

地平面高差较大,先行对场地进行平整,以使试验方便施工,

方便数据的收集。

4)装药爆破

依据试验技术要求进行装药、分段、起爆,并作好记录,

按施工区爆破安全要求组织爆破。

5)试验成果

试验过程中进行数据收集:

①爆破震动数据,采用试波仪收集震动数据,并整理出

震动速度公式,以供施工中进行爆破震动控制,具体布置根

据现场情况由测震人员布置;

②爆破后石渣堆积体型测量,分析爆破效果;

③预裂面评价,出渣后对预裂面进行检查,检查项目:

半孔率、平整度、爆破裂隙等。

(6)试验总结

由总工程师组织对试验工作总结,由各作业组和测试

组,总结试验情况,并完成试验成果报告。成果报告报监理

工程师审核。

成果报告包括:试验过程,试验内容。试验场地的地形、

地质情况、试验爆破参数,地表、地下岩体、建筑物破坏情

况,地表、地下岩体震动速度公式中的K、a值,岩体波速

变化成果,爆破情况照片等。

1.2.4.2碎配合比试验

(1)采用施工现场所用的原材料,根据标书文件和《普

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55-2000)等相关规程规范的

要求,充分考虑到施工要求和现场环境条件,制定不同种类、

不同级配、不同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计划。按合同

文件要求在工地试验室采用现场原材料进行系统的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及工艺试验。试验计划及选用的试验材料报监理

工程师审批,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

(2)根据设计要求和规程、规范的要求对配合比试验

中使用的水泥、掺和料、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进行检测,

通过优选选择性能最优、价格最经济的原材料。

(3)根据设计要求,按照试验计划中选定的配合比参

数进行试拌、调整,确保拌和物的坍落度等各项指标满足设

计和规程规范要求以及现场施工的需要。同时配合比参数确

定应遵循经济合理的原则,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尽量

采用小的坍落度。

(4)根据设计要求,在试拌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

抗压、劈拉、抗折、抗渗等项目的试验。

(5)泵送混凝土配合比

遵循《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配合比的

选定规定及《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附录中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泵送混

凝土的配合比应满足设计的各项技术指标及施工质量控制、

工艺要求。生产用的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并

报监理人批准。

(6)对试验成果进行整理、分析,绘制不同水胶比和

不同龄期的混凝土各项指标曲线,根据不同部位对各项指标

的不同要求推荐施工配合比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批准后方可

用于施工。

(7)施工过程中若需要改变配合比,则重新进行室内

试验并报监理人批准后施行。

1.2.4.3锚杆注浆密实度试验

选取与现场锚杆的直径和长度、锚杆孔径和倾斜度相同

的锚杆和塑料管(或钢管),采用与现场注浆相同的材料和

配合比拌制砂浆,并按现场施工相同的注浆工艺进行注浆,

养护7天后剖管检查其密实度。不同类型和不同长度的锚杆

均需进行试验,试验计划报送监理人审批。

1.2.4.4喷混凝土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拌和工艺试验、现场喷射试验及最佳配合比优化试

验,对喷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等做进一

步的验证和分析,并从技术和经济方面提供综合评价,为现

场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

(2)试验任务

选择外加剂进行喷射混凝土试验,通过对材料特性的比

较,检验和优化施工工艺水平和喷射效果;检验喷射混凝土

的强度及回弹量等性能;确定喷射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严

格按GB50086-2001的要求施工。

按初选的配合比,参照DL/T5181-2003进行喷大板试验,

开展7d,28d,90d抗压、劈拉试验;现场喷射时,根据实

际情况调整用水量与速凝剂掺量,使喷射回弹率最低,并依

有关规范测试回弹率,成型抗压、抗拉、粘结试件;喷射施

工结束后按监理人的指示钻取0100mm的芯样作抗压抗拉强

度试验,测试混凝土与岩石间及喷层间的黏结力。

(3)试验项目

喷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拌和工艺试验和检验;现场喷混

凝土试验及大板试件取样试验(主要检测其抗压、抗拉、粘

结以及现场喷射时的回弹量)。

(4)原材料选择

外加剂:选用监理批准的系列外加剂。具体掺量通过试

验确定。

(5)试验方法

场地准备一岩面清理一喷射机就位一施喷一清理场地

一资料整理、分析一提交报告。

(6)钻孔取样试验:喷射混凝土与岩石间的黏结力以

及喷层之间的黏结力,按监理人的指示钻取直径100mm的

芯样作抗拉试验,所有钻取试件的钻孔,用干硬性水泥砂浆

回填。

(7)资料整理、报告提交

对试验的资料整理、报告提交。

1.2.4.5灌浆试验

在进行灌浆作业前必须进行灌浆试验。

(1)试验项目

主要进行的试验项目:浆液配制程序及拌制时间;浆液

密度或比重测定;浆液流动性或流变参数;浆液的沉淀稳定

性;浆液的凝结时间,包括初凝或终凝时间;浆液结石的容

重、强度、弹性模量和渗透性;监理指示的其它试验内容。

(2)试验目的

研究灌浆设计在技术上的可靠性,即经灌浆处理后,岩

体的强度、变形和防渗性能指标与期望值的关系。

推荐合理的施工程序、良好的施工工艺、适宜的灌浆材

料和最优的浆液配合比。提供有关的技术数据,如孔距、排

距、灌浆压力等参数。论证采用自动灌浆记录仪的灌浆结束

标准的合理性。

(3)试验选址

选择在与灌浆处理条件相似的地带,主要通过勘探资料

进行对比选址。选择在避开施工干扰的地带。

(4)试验布孔型式

按照设计图纸采用的布孔结构选择试验布孔型式,以便

于类比。具体布孔型式及工程量待试验开始前,试验大纲申

报后由监理人确定。

(5)灌浆试验方法

在灌浆作业前,按照监理人的要求呈报灌浆试验大纲,

报批后实施。灌浆试验施工程序一般为:场地准备一混凝土

盖板浇筑待凝一孔位放样一物探孔钻孔一压水、灌浆前测试

一抬动观察孔钻孔、观察装置安装一分序钻孔、压水、灌浆

一检查孔一物探孔扫孔测试一资料整理、分析一提交报告。

(6)灌浆试验效果分析及资料整理、报告提交

1)计算各次序灌浆孔的单位吸水量和单位注入量的平

均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