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4届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4届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4届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4届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4届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4届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A.Fe3O4 B.SiO2 C.Al2O3 D.CaO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aB.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C.t3℃时,a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D.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b>a=c3.下列物质间的反应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A.稀硫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 B.将CO2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C.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D.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铜中4.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2H2+5O2aX+2H2O,其中a和X分别为A.2、CO2 B.4、CO2 C.4、CO D.1、H2CO35.对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现象解释A水凝结成冰,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B1杯黄豆与1杯绿豆混合,体积小于2杯分子之间有间隙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合氧气过氧化氢由水分子和氧分子构成D蔗糖溶解在水中分子是不断运动的A.A B.B C.C D.D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今年定为“化学元素周期表国际年”,以纪念编制元素周期表150周年。如图为锶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锶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38B.锶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7.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A. B. C. D.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ACO2CO点燃BCaOCaCO3高温煅烧C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DFeCl2溶液CuCl2加入适量镁粉,过滤A.A B.B C.C D.D9.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反应中和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表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下列数据正确的是()A.a=56 B.b=6 C.c=17 D.d=8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①加热高锰酸钾;②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升高温度;③将等浓度的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中至固体完全消失;④在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火碱溶液。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家庭厨房是一个化学世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1)厨房中常用的食材有大米、白面、食用油、鸡蛋、青菜等,其中富含糖类的食材是________。(2)炒菜时没有进入厨房就能闻到菜的香味,这是因为______。(3)炒菜用的铁锅的塑料把手具有_______________。(填“热塑性”或“热固性”)(4)为了增加菜的鲜味,炒菜时可适当加入味精(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下列有关谷氨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谷氨酸钠是由5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每个谷氨酸钠分子中含有19个原子。C谷氨酸钠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4。D谷氨酸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已知KNO3在20℃时的溶解度是31.6g,求此温度下将15.8gKNO3固体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需加水_____克,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该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可能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种。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_____(填“是”或“不是”)催化剂。14.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其原因是_____;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A干冰不是冰B某物质燃烧只生成CO2,则该物质一定是碳单质C在一定条件下,CO2、CO可以互相转化D用点燃的方法可除去CO2气体中少量的CO变质的NaOH溶液中含有少量Na2CO3,除去其中杂质的方法是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实验现象为______,甲同学由此判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小组内其他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完善,理由是__。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乙同学向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如表加入盐酸体积V/mL2468101214161820混合溶液温度T/℃15.219.622.026.028.226.725.724.723.722.9(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混合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___。小组内其他同学提出“将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丙同学将甲同学和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混合,未发现明显现象。现将混合液中的氯化钠进行提纯,具体的操作为___。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分步反应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反应是分步反应,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当碳酸钠反应完后才发生第二步反应。丁同学向一定量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写出OA段与A→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A点横坐标为100,B点横坐标为150,则B点纵坐标为___。16.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产物是一种俗称水煤气的气体燃料(其中不含甲烷),为确定水煤气的成分,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新鲜的鸡血遇一氧化碳变为樱桃红色。(提出猜想)小组成员对水煤气的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猜想1:H2、CO2;猜想2:H2、CO;猜想3:CO、CO2;猜想4:H2、CO、CO2。(1)请你说明猜想3不能成立的理由_______。(实验探究)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现象)通入水煤气后,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新鲜鸡血变樱桃红色。(2)由此可知,水煤气中不含___________,含有__________(均填化学式)。(继续实验)在B处点燃气体,然后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3)A处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气体通过A后再在B处点燃时,观察到所罩烧杯的内壁__________,由此证明水煤气中含有H2,猜想__________成立。(4)由探究结果可知,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他们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Al2O3;故选:C。2、A【解析】

A、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a;故选项正确;B、c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故选项错误;C、t3℃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则a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D、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c;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和比的溶解度都减小,但b大于a,c物质的溶解度变大,但质量分数不变,则a、c、b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b>a>c;故选项错误;故选:A。3、C【解析】A、稀硫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生成气体,产生气泡;B、将CO2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C、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观察不到明显现象;D、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铜中,蓝色氢氧化铜固体逐渐消失,生成黄绿色溶液。故选C。点睛∶氢氧化铜是蓝色固体,氯化铜是黄绿色溶液,碳酸钙是白色沉淀。4、B【解析】

反应前C、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4、4、10,反应后C、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0、4、2。C、O原子相差4、8个,对比选项,故选B。5、D【解析】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详解】A、水凝结成冰,体积变大,分子体积不变,分子间间隙变大,故A不正确;B、黄豆与绿豆是宏观物体,与分子无关,故B不正确;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不正确;D、蔗糖溶解在水中,蔗糖分子运动到水中,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D。【点睛】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6、B【解析】

A、图例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原子序数=38;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锶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C、图例中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锶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7、A【解析】

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A正确;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携带火种标志,故B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故C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D错误。故选A。8、B【解析】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和NaOH溶液均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FeCl2溶液和CuCl2均能与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9、A【解析】

A、由题意可知,,a=56,故正确;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b=70+14+6+10-42+40-10=8,故错误;C、由题意可知,,c=23,故错误;D、丁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都是10,所以d=10,故错误。故选A。【点睛】根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10、A【解析】

【详解】①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大,固体质量不断减小,而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当反应完全,则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①正确;②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升高温度,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此时无晶体析出,溶剂的质量也无变化,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②正确;③将等浓度的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中至固体完全消失,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完全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故③正确;④在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火碱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是逐滴滴加的,等于开始是少量,硫酸和硫酸铜过量,少量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那氢氧化铜又会与过量的硫酸反应,重新生成硫酸铜,这个过程实际等于氢氧化钠与硫酸先反应,实际上,氢氧化铜的形成要在一定高的PH值时才会形成,所以,氢氧化钠先和硫酸中和,降低溶液中浓度,既PH值不断升高,以形成氢氧化铜,故④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大米、白面(缺一不给分)分子不断运动热固性AB【解析】

(1)大米和白面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食用油富含脂肪,鸡蛋富含蛋白质,青菜富含维生素。(2)能闻到炒菜的香味,这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3)炒菜用的铁锅的塑料把手,在高温下不会软化,说明它具有热固性。(4)根据谷氨酸钠的化学式C5H8NO4Na分析,选择说法正确的是。A、谷氨酸钠是由C、H、N、O、Na五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正确;B、每个谷氨酸钠分子中含有原子个数为,B正确;C、谷氨酸钠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C不正确;D、谷氨酸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氢元素占的质量比最小,所以谷氨酸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不正确。故选AB。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5024%【解析】

KNO3在20℃时的溶解度是31.6g,即20℃时,达到饱和状态条件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31.6g,所以此温度下将15.8gKNO3固体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需加水50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1∶12置换反应不是【解析】

(1)由图片知此反应为:X+YZ2=XY+Z2,所以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填:1:1;(2)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化学方程式知:该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可能属于氧化物的有2种,故填:2;(3)此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所以是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4)X参与了这个反应,反应物中有,生成物中仍有,说明有剩余,所以X不是催化剂,故填:不是。14、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AC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解析】

(1)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不是冰,故A正确;B某物质燃烧只生成CO2,则该物质不一定是碳单质,也可能是一氧化碳等,故B错误;C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C正确;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D错误。故选AC;(3)变质的NaOH溶液中含有少量Na2CO3,即除去碳酸根离子,可利用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试管内液面上升;二氧化碳能溶于水HCl+NaOH═NaCl+H2O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溶液溶液升高;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故后逐渐下降不合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先加稀盐酸至没有气泡产生,对混合液进行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2.2g【解析】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试管内压强减小,实验现象为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试管内液面上升,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3)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4)由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表可知,混合溶液温度先逐渐升高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后逐渐下降,是因为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5)将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故说法不合理;(6)丙同学将甲同学和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混合,未发现明显现象,没有产生气泡,说明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混合液是没有反应的碳酸钠和生成的氯化钠的混合物,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现将混合液中的氯化钠进行提纯,具体的操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