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2002-2007年专业建设总结_第1页
中医学专业2002-2007年专业建设总结_第2页
中医学专业2002-2007年专业建设总结_第3页
中医学专业2002-2007年专业建设总结_第4页
中医学专业2002-2007年专业建设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专业

2002-2007年专业建设总结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建立于1959年,经过有48年的历史,积

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专业优势突出,已经成为我校的优势专业。形成了以中

医为主体,加大理、文、工、管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专业

格局。儿十年来,培养的本、专科生、研究生成为本省及全国中医药的骨干力

量,其中有的已成为全国著名的专家、教授、大学校长、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

有的成为各级中医院的领导及骨干力量,为我省及全国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

了突出贡献。经过多年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

教学改革工程和学校第二届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实施“631”教学改革行动计

划,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教学科研水平处于全国同类院校领先地位。

一、专业定位与专业规划

按照学校把中医药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中医药大学的总体

规划,“H■"一-五”期间,中医学专业定位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实事求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

养高质量合格人才。把中医学专业建设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专

业建设的重点放在本科层次上,并把专业建设同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

实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坚持以育人为中心,教学、医

疗、科研协调发展,不断提高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立足龙江,面向

全国,走向世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和中医事业发展需要的,中医药理论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强,

综合素质高的临床型中医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中医专业要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

认真总结七年制办学经验,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完善各个教学

环节;中医学专业计算机方向主要培养从事中医药信息管理和中医药人工智能

及中医临床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中医学英语方向主要培养适应中国进入WTO

后,中医药进一步走向世界需要的、具备与国际进行专业交流能力的应用型人

才;中医学临床方向主要培养中医功底深厚、诊疗能力较强的临床应用型人才。

要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突出三个专业方向的特色,招生规

模稳步提高。

二、人才培养方案及执行情况

近年来,中医学专业加大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案

上做了大量研究和改革,确立了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了相应专业的

教学计划,在按专业类别招生的基础上,通过“平台+模块”结构的课程设置,

实施宽口径培养。

1、中医临床方向:一是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中医临床特色,强化中医经

典课教学,中医与西医课程比例由以往的6:4调整到7:3o无论是基础课、

专业课还是选修课、辅修课等都充分考虑到要为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

构,同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真正达到既博又专的目的,

实现培养目标。二是培养模式上突出实践环节,实行分段教学,分组实习。重

视临床,反复实践,将中期的阶段实习分解到各临床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所有

的临床课都采取分段教学,即边理论讲授,边临床见习,理论讲授与临床见习

的比例是1:1,通过实践加深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课程由浅入深

逐步地展开,学生对理论的认识通过临床感知而得到升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临床阶段的实习打下了基础。三是在培养方

法上实行导师制度,在第二至第五学年选配导师,指导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

帮助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着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临

床导师通过言传身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而且可以帮助学生

真正看到中医学的长处,有利于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对中医学在继承的基础

上发扬光大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中医临床思维,指导

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为了

病人的一切的思想,保证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德艺双馨。

2、计算机工程方向以培养具有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运用现

代信息技术研究中医药能力的应用人才为重点,主要开设操作系统、多媒体技

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方向定位课程。使学生在掌握中医学专

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知识和

技能,为中医学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培养了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的人才。

3、英语方向,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外语起点,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外语能力

的培养学分。英语课共开设684学时:38学分。包括精读、泛读、口语、听

力四个部分。引进外教进行外语课教学。从第二学年起部分专业课用英语讲授,

要求学生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较顺利地进行专业交流。毕业时

基础英语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水平。

调整后的教学计划着重加强中医药基本理论、临床基础知识和临床基本技

能的训练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大了实践教学学时的比重,中医学专业在第五

或第六学期都安排了9周的临床教学实践时间,充分体现了“早临床、多临床、

反复临床”的教学原则。

三、主要成就

过去的五年中医学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学科建设、课程

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1、重点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上坚持教、医、研相结合的原则,形成教学、科研、医疗工作有

机结合的学科管理模式;以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为重点,坚持在中医理论指导

下开展中医药的现代研究,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我专业

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

11个,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具有中医学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是首批被批准为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的试点单位之

O

2006年学校联合申报了一级学科中医内科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同年

并被确立为省级重点学科。

学科建设中坚持依靠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充分发挥学术骨干的作用。

在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遴选和培养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实

施优胜劣汰的原则;2003年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引进一名获“新世纪

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江学者”奖励的吴效科,制定优惠政策,设置优秀人才

引进专项经费来充实我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

加强了学科的基础建设,各学科都制定了学术发展目标和学科建设规划O

五年来学校投入重点学科资金的70%用于实验室建设。

通过对以往学科的总结和新学科的组织申报,使我校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

完善,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十一五”期间继续发挥学科核心竞争力,以学科

发展促进我院教、医、研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2、课程建设

根据我校课程建设规划,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倡导精品意识,要求主讲教师

要“精。教师队伍要“精。教学科研成果要“精。教材建设要“精。教学

及教改工作要“精”,教学管理要“精”。目前中医专业有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5门省级精品课程,必修的35门课程中20%达到优秀课程标准,70%达到标准

课程标准。继续增加以学科发展前沿和新兴交叉学科介绍为主要教学内容的选

修课门数,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形成具有特色的课

程体系。

3、教材建设

进一步规范了教材的选用与管理体制,专业所选用教材以国家规划教材为

主。到目前为止,有中医妇科、方剂、中基、金匮要略、中国哲学基础、中医

内科6门课程承担了七年制国家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任务,有12门课程承

担了五年制国家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任务,另有14门课程承担了五年制国

家规划教材编委任务,并组织编写了二十余部协编和自编教材。且有8门课程

承担了全国首版案例教材主编、副主编、编委任务。2006年马宝璋教授承担

了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中医妇科学》的主编工作。

4、实践教学

儿年来我们注重后期临床教学质量规范化管理,在实践中建立起了

“授课一实习一考核”三者相统一的运行机制。

本着“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临床实践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计

划中加大了每门课程的教学见习学时,强化了教学见习、课间见习、毕业实习

临床教学工作的管理。制定了系统的临床实习教学管理制度,如实习计划、实

习大纲、试诊评分标准、本科生实习带教、教学查房制度、临床实习质量考核

标准等。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和五年制中医学专业(临床方向)实行导师制,规

定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与临床专家结对子,并推行“因人施教、因人培养、

因人定向”的人才培养方略。在临床实习结束时,严格执行出科考试及毕业技

能考核。学院制定了《临床医学院出科考核实施细则》和《临床医学院出科考

核手册》,并且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秩序,提前制定了轮科表和出科考核安排

表,对实习学生的规范化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2006年我院还针对

2000级中医学专业(计算机方向)的专业特点,每个学生配备二名毕业设计

指导教师,精心策划,引导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把所学的计算机技术在中医药领

域应用。采取毕业答辩的形式,与计算机教研室协调,组织教师安排了43名

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为了保证临床实习质量,针对个别学生不能保证实习时

间的情况,我们规定凡是毕业实习时间不能保证,缺勤超过全部实习时间三分

之一的学生不允许参加该科室的出科考核,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学生实习的约

束力。

四、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提高教师队伍基本素质为根本,以培养中青

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调整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着眼于学校各项事

业的长远发展和对教师的总体需求,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

三个环节,着力建设一支以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

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按照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教师培训计划》的要

求,本专业师资培养主要措施是:①实行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发挥老教师的

传帮带作用。②青年教师要跨学科听课,不断改善知识结构。③鼓励青年教师

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做博士后,提高学历层次,改善学缘结构。④进

行青年教师岗位轮换,以适应多方面工作。要求教研室制定好培养计划,定期

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通过本方案的实施,使我院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更加规

范化、制度化、经常化,为全面提高我院师资队伍水平,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

学水平,提供了保障。我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取得显著成就,初步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较强结构趋于合理,

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我专业现有教师274人,教授88人,副教授98

人,讲师59人;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62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18

人;具有博士、硕士学历者占青年教师总数的67%;55岁以上者28人,40-55

岁147人,40岁以下者9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学科组成员1人,龙

江学者2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教学名师奖1人,黑龙江省教学名师奖1

人;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奖3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

1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2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市十大杰出青年3人,

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3人。

2、专业教学设备、实习基地

中医学专业现有实验室7个,实验室建筑面积448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

值不断增加;仪器设备先进,完好率达98%,年更新率大于50%。

基础实验设备能达到一人一套,实验开出率为100%,实验室对学生开放

率为100%,参与开放实验室的学生人次数大于50%。

中医学专业生均图书拥有量144册,网络图书资料拥有17.7万册,电子图

书和电子期刊查阅方便快捷,学生可随时在图书馆查阅CNKI、超星、书生等资

料库,院系资料室向学生开放50学时/周。

我校现有六所附属医院,其中2所为直属附属医院,均为国家三级甲等医

院,现有病床总数1200张。附属第一医院是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放心药方

建设单位;附属第二医院是以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为特色的专科医院,前者

与原中医系合并,后者与针灸系合并,实行“院系合一”临床教学管理体制,

建立了完善的中医药特色突出,专科专病优势明显,教、医、研相结合的临床

教学基地。4所为非直属附属医院,此外还有17所教学医院,6所实习医院,

4所实习点,接纳实习学生100%。

五、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教学成果突出,其中2001年,“中医方剂学教学模式一多维博约,因

方施教”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和2005年,“加强中医药重点学

科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分别获得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

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中医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和“坚

持德育首位,以人为本,构建大德育工程体系的时间和探索”分别获得国家教

学成果二等奖。另外还获得了多项教育教学成果和奖励,这些成果和奖励大大

提高了中医学专业的整体办学水平。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2006年,组织“科技文化艺术节”

系列活动,如纪念五•四运动大型文艺晚会,“仲景杯”系列球赛、新生篮排

球赛、绿洲杯足球赛、寒星棋赛、环校接力赛、踢健子比赛和拔河比赛等等。

我院的特色活动“美食节”厨艺大赛,纪念“一二•九”运动大学生书画摄影

墙报作品展,“星期四大讲坛”系列活动,临床实践技能大赛、传统医学百

科知识竞赛和满文化交流周等活动。我们举办了“杏林杯”女子乒乓球比赛、

报名选手众多,比赛异常激烈,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女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

在哈尔滨市盲聋哑学校、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庆安县同乐乡卫生

院、阿城市料甸乡红新村、哈尔滨市体工社区等众多单位多次开展社会实践活

动。

过硬的综合素质为我专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情

况下,专业仍生源充足,中医学专业近四年就业率为80.3%、80.8%、81.2%、

88.7%o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基本

技能掌握程度均感满意,普遍认为我院学生医德医风较好,具备一定的临床思

维能力,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

基本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均感满意,普遍认为我院学生医德医风较

好,具备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五、问题与不足及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1、不足与差距

(1)在宽口径内设置柔性的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进一步完善。

(2)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中医辩证思维能力应不断提高。

(3)国内一流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少。学科内涵建设有待加强。

2、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