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实验设计02-09历年真题_第1页
心理实验设计02-09历年真题_第2页
心理实验设计02-09历年真题_第3页
心理实验设计02-09历年真题_第4页
心理实验设计02-09历年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考试

心理实验设计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位科学家采用反应时间的实验,测量了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A)P11

A赫尔姆霍兹B冯特C韦伯D费希纳

2、在一个三因素实验中,如果A为组间因素,B和C为组内因素,用符号可以表示为:(D)P215

A.SABCB.BSACC.BCSAD.ASBC

3、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当信号出现时,被试回答没有信号,说明出现:(B)P115

A击中B漏报C虚报D正确否定

4、在用平均差误法测量视觉长度差别阈限时,标准刺激在左边和右边的次数应各占一半,这是为了消除(C)

A习惯误差B时间误差C空间误差D动作误差

5、恒定刺激法又称为(D)P88

A阶梯法B极限法C又无法I)次数法

6、研究结果的时效性是下列哪种效度的一个指标(B)P37

A内部效度B外部效度C结构效度D统计效度

7、如果样本非常大,这时应该关心的不再是F值是否显著,而应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联系强度,反应这一

强度的统计指标是(C)P175

A.BB.8C.32D.o

8、物理刺激的强度不变,刺激时间也保持不变,仅增加刺激的面积,会使反应时间(C)P152

A延长B不变C缩短D不确定

9、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当击中率降低时,正确否定率会()

A增力口B不变C降低D不确定

10、在迷宫学习实验中,不同组被试学习的迷宫的复杂程度不同,这里迷宫的复杂程度就是一种自变量。它属于

下列哪种类型自变量(B)P33

A环境自变量B任务自变量C指导语自变量D被试自变量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1、心理量表包括的类型有(ABD)P98

A比例量表B顺序量表C对数量表D等距量表

12、大样本不仅费钱又费时,而且会掩盖(BC)P49

A抽样偏差B不适当的设计C被试变量D实验效应

13、在用数量估计制作心理量表时,将许多被试的实验结果合并处理时要用(BD)P110

A算术平均数B中数C众数D几何平均数

14、调查的方式可以分为(ABC)P22

A邮件调查B电话调查C个人访谈D自然观察

15、当不同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产生的效果不可逆时,不宜使用(AD)P58

A组内设计B组间设计C混合设计D重复测量设计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80分)

三、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6、在信号测验实验中,判断标准可以受SN呈现的(先定概率)和对反应的(奖惩办法)两个因素的影响

而发生变化。

17、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且差异显著时,就说明有习惯误差。P86

18、当两个总体存在差异,而统计推论的结论说没有差异,就犯了(II)类错误;反之,就犯了(―)类

错误。P161

19、单被试实验设计的典型历程是:(1)建立基线;(2)(施加自变量)(3)(消除自变量)。P73

20、混合设计是指,在•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有些自变量(组间设计)安排。P65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结构效度P35

22、地板效应P37

23、等级排列法P100

24、小n研究(smallnresearch)

25、多基线设计P74

五、简答题(本题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26、举例说明如何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P99

27、什么是费希纳定律?它和韦伯比例有什么关系?P105

28、简述组间设计的优点、缺点及其类型。P52

29、简述自变量的定义及其类型。P33

30、结合实验说明什么是安慰剂控制。P56

六、分析题(本题共1个小题,10分)

31、下表是•项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请结合表中对这项研究的目的和结论加以说明。P125

实验信号?吉枭

出项概率yn

A0.20s\0.160.84P=4.481d'=10.

N0.020.98

B0.50S\0.500.503=1.649d'=1.0

N0.160.84

C0.80SN0.930.07P=0.369d'=1.0

N0.690.31

七、实验设计题(本题1小题,10分)

32、有研究发现,光刺激的强度和久暂影响视觉暗适应的时间进程。请设计实验研究这一问题。P152

2008年试卷心理实验设计

单选

1、《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的作者(B)P13

A韦伯B冯特C斯蒂文斯D费希纳

2、实验与理论之间的一致性可以通过下列哪个指标来表示(C)P35

A内部效度B外部效度C结构效度D统计效度

3、在一个三因素实验中,如果A和C为组间因素,B为组内因素,用符号表示为(I))P215

A.SABCB.BSACC.ABCSD.ACSB

4、下列哪种自变量属于机体变量(B)P31

A任务难度B个性特征C时间D指导语

5、在信号检测试验中,当虚报增加时漏报率会()

A增加B不变C降低D不确定

6、在单因素实验设计中安排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要检验这两个总体是否有显著差异(B)P161

A.F检验B.t检验C事后检验D简单效应检验

7、B反应时减去A反应时得到(D)P137

A.C反应时B.基线时间+反应选择时间

C基线时间+刺激辨别时间D刺激辨别时间+反应选择时间

8、研究者公开其观察身份,但要充当某种角色参与被观察群体的活动,这类观察者被称为(B)P21

A完全参与者B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C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D完全的观察者

9、在信号检测试验中当奖惩办法是鼓励多说信号时,B值将(C)P126

A偏高B不变C偏低D不确定

10、我们可以在2000年、2002年和2004年分别选择当时10岁儿童进行研究,这种实验设计称为(A)P77

A时间迟滞研究B横断研究C纵向研究D比较研究

二、多选

11、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方法:(BD)P102

A分段法B感觉等距法C对偶比较法D差别阈限法

12、根据对内在无效来源和外在无关因素的控制程度、能否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以及能否主动操纵实验变量,可

以将实验设计分为:(ACD)P51

A非实验设计B拉丁方设计C准实验设计D真实验设计

13、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时,上限与下限之间叫做:(AC)P84

A不肯定间距B主观相等点C相等地带D绝对差别阈限

14、随即抽样方式:(ABD)P45

A随机数字表B计算机选择C配额取样D人工选择

15、选择因变量时要注意指标的哪些特点:(ABCD)P34

A有效性B客观性C数量化D可靠性

三、填空

16、反应时间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距。P134

17、信号检测论提出了一些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使主试对被试的作业从(感受性)和(反应

倾向)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评价。P112

18、根据观察场景的不同,可以将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P19

19、比较研究包括(横断)研究(纵向)研究和跨文化研究。P76

20、根据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真实验设计可以分为组内设计、(组间)设计和(混合)设计。P51

四、名词

21、不真实的主效应P207

22、外部效应P36

23、高限效应P37

24、恒定刺激法P88

25、完全组内设计P58

五、简答

26、简述实验法的优点。P17

27、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验中克服需要特征。P56

28、简述什么是d'和B,它们各自的影响因素是什么?P122—123

29、简述如何开展一项心理学研究。P27

30、简述组内设计的缺点及克服办法。P58

六、分析题

31、请结合心理物理学的原理对下图加以说明(图为:横坐标-刺激强度单位,纵坐标-感觉单位jnd)P104

七、实验设计题

32、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对正性情绪词和负性情绪词的感知阈限是不同的,请设计实验考察这一问题。

2007年10月北京自考心理实验设计试题

一、单选题

1.B反应时减去C反应时,得到的是(C)P137

A基线时间B刺激辨别时间C反应选择时间DA反应时

2.如果样本非常大,这时应该关心的不再是F值是否显著,而应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联系强度,反映这一强度

的统计指标是(B)P175

ABB«2C6Do

3.在多因素设计中,考察某一因素各水平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需要检验()

A简单效应B交互作用C主效应D相关效应

4.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心理学博士是(C)P10

A冯特B费希纳C霍尔D詹姆斯

5.如果实验中每一种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就不宜使用(A)P58

A组内设计B组间设计C混合设计D准实验设计

6.我们可以在1995、2000和2005分别选择当时16岁的被试进行研究,这种实验设计称为(D)P77

A比较研究B横断研究C纵向研究D时间迟滞研究

7.在信号检测论实验中,当一个被试的击中率提高时,虚报率会()

A提高B降低C不变D不确定

8.样本越大,产生抽样偏差的可能性(C)P49

A越大B不变C越小D不确定

9.在一条ROC曲线上,随着击中率的增加,被试的感受性会()

A提高B不变C降低D不确定

10.在用平均差误法测量视觉长度差别阈限时,被试从长于和短于标准刺激处开始调节的次数占一半,这是为

了消除(D)P95

A习惯误差B时间误差C空间误差D动作误差

二、多选题

11.如果我们要研究拥挤程度和任务难度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所涉及的自变量类型有(BCD)P33

A被试自变量B环境自变量C任务自变量D指导语自变量

12.凡是能够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叫做实验的有关变量,其中包括(AD)P39

A自变量B控制变量C反应变量D额外变量

13.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方法包括(AD)P98

A对偶比较法B感觉等距法C分段法D等级排列法

14.要开展一项心理学研究,一个完成的研究计划应该包括下列哪些成分(ABCD)P27

A变量B样本C设计D分析

15.在用数量估计法制作心理量表时,将许多被试的实验结果合并处理时要用(BD)P110

A算术平均数B中数C众数D几何平均数

三、填空题

16.完全的组内设计就是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以抵消(练习)和(疲劳作用)的影响。P58

17.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时,当递减系列的阈限值大于递增系列的阈限值且差异显著时,说明存在(期望)

误差,如果相反,说明存在(习惯)误差.P86

18.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时,上限与下限之间叫做(不肯定间距),或者叫做(相等地带)。P84

19.根据对内在无效来源和外在无关变量的控制程度、能否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以及能否主动操纵实验变量,可

以将实验设计分为(真实验设计)、(准实睑设计)和非实验设计。P51

20.调查研究的变量可以分为两类:­类是被试的(机会变量):另一类是被试的(反应变量)。P22

四、名词解释

21.访谈法P22

22.平均差误法P95

23.75%差别阈限P94

24.反应实验

25.匹配组设计P54

五、问答题

26.简述非实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类型。P18

27.举例说明如何用分段法制作心理比例量表。P107

28.举例说明操作定义在实验心理学中的应用。P31

29.举例说明因变量的敏感性。P37

30.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P149

六、分析题

31.下表是一项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请结合表中数据对这项研究的目的和结论加以说明。(P126表4-22)

实验奖惩办法结果

ynyn

SN4-1-1SN0.310.69

DN-2+2N0.070.93

d'=1.0,8=4.481

ynyn

SN+1-1SN0.690.31

EN-141\0.310.69

d'=1.0,P=1.000

ynyn

SN+3-3SN0.980.02

FN-141N0.840.16

d'=1.0,8=0.223

七、实验设计题

32.螺旋后效是一种运动后效,是指观看一段时间旋转的螺旋后,当螺旋停下来不转时,会看到螺旋倒转。例如,

如果先看到的是螺旋向中心收缩,后效中会看到螺旋从中心向外扩散。因此螺旋后效是一种错觉现象。有研究这

发现螺旋后效持续的时间受刺激时间和被试内外向类型的影响。请设计实验考察这一问题。

2006年10月心理实验设计试卷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如果实验包括3个或3个以上的实验处理,要求比较3个总体平均数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时,就要采用(A)P162

A.F检验B.t检验C.F检验、t检验都可以D.F检验、t检验都不行

2、物理刺激的强度不变,刺激时间也保持不变,仅增加刺激的面积,会使反应时间:(B)P152

A.延长B.缩短C.不变D.不确定

3、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主要是由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造成的,而不是其他因素造成的,说明该研究具有较高的(A)

A.内部效度B.外部效度C.统计效度D.结构效度

4、《论触觉》的作者是:(D)P12

A.费希纳B.艾宾浩斯C.斯蒂文斯D.韦伯

5、在信号检测论实验中,当判断标准降低时,击中率将:(A)P128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

6、如果心理量和物理量画在半对数坐标上是一条直线,则说明心物关系符合:(C)P105

A.线性定律B.幕定律C.对数定律D.韦伯定律

7、在信号检测论实验中,当SN和N和强度不变,SN分布N分布重叠越多,说明被试的感受性:(B)

A.越强B.越弱C.不变D.以上三种都可能

8、科学假设和非科学假设的主要区别是:(D)P9

A.可控性B.逻辑性C.预测性D.可测量性

9、信度和效度的差别在于,它们所涉及的误差是不同的,信度考虑的是下列哪种误差的影响?(A)P9

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操作误差D.仪器误差

10、在方差分析之后还要对实验中的各个总体进行两两比较,这种比较称为(B)P174

A.简单效应检验B.事后检验C.主效应检验D.交互作用检验

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1、单被试实验设计的类型有:(BCD)P74

A.ABA设计B.ABAB设计C.ABACA设计D.ABIAB2A设计。

12、根据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真实验设计可分为:(BCD)P51

A.多基线设计B.组间设计C.组内设计D.混合设计

13、制作心理比例量表的方法有:(AD)P107

A.数量估计法B.感觉等距法C.差别阈限法D.分段法

14、下列哪些设计属于准实验设计:(AC)P66

A.不等控制组设计B.随机区组设计C.中断时间序列设计D.混合设计

15、R0C曲线的曲度是下列哪些因素同决定的:(CD)P127

A.判断标准B.信号出现的概率C信号强度D.感受性

三、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0分)

1.在选择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时,即要考虑反应的(速度),也要考虑反应的(准备性)。P147

2、在简单反应时间的测试中,如果被试在刺激呈现之前就作出反应,这类反应被称为(假反应),防止的有

效措施是在实验中插入(侦察试验)。P144

3、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包括(有无法)和(评价法很P122

4、32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强度的指标,当32W(.01)时,表示自变量和量联系很弱,实验效果很差;

当32》(.15)时,表示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较强,实验效果好。P176

5、样本越大,产生抽样偏差的可能性较低;但大样本也存在着弊端,不仅费钱又费时,同时会掩盖(不适当的

设计)和掩盖(被试变量)。P49

四、名词解释。(第个4分,共5题,共20分)

1、|个案研究|:是对单个被试或单一组织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个案研究的材料来自于自然观察、访谈、心理

测验和档案记录等。P23

2、随机组设计卜最常用和最简单的消除组间设计组被试差异的办法是随机分配被试。可以随机选择或随机分派

被试到不同的实验组中,是因为假设每个被试被分配到某•组的概率是相同的。通常有两种形成随机组的方法:

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随机选择是从同一个总体中抽出两个或多个样本。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是把被试随机分配

到各种实验条件中。P52

3、|时间迟滞研究卜我们可以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分别选择当时16岁的被试进行研究。我们将这种实验

设计称为为时间迟滞研究。P77

4、|韦伯定律卜1846年韦伯发表了他关于重量差别阈限的研究,系统地阐述了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之间的关系:

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用△T/I=k这个等式表示。其中

代表差别阈限,I代表标准刺激的强度,k是小于1的一个常数。k也叫作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或相对差别阈限。

费希纳把这个关于差别阈限的规律称之为韦伯定律。P81-82

5、|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它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一

些,但不如真实验设计控制得充分和广泛。P65

五、问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结合实验说明反应时相加因素法。P139

答:斯腾伯格提出了反应时间的相加因素法,认为完成•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时

间的总和。相加因素法实验的基本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

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

加,那么,这两个因素便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这样,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的时间变

化来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

相加因素法的一个典型实验是斯腾伯格所做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实验方法:实验中先给被试呈现1〜6个

数字作为识记项H,然后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让被试判定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否反应并记录反应时。

2.举例说明如何用差别阚限法制作心理等距量表。P103

3.举例说明匹配组设计。P54

答:匹配组设计:匹配被试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

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类似的方法是对同卵双生子的研究。由于同卵双生子是从同一个卵细胞发展

而来的。在有些研究中也经常采用前测任务来匹配被试。研究者经常选择的理想匹配方式包括:①相同任务;②

类似任务;③相关任务。

4.举例说明如何控制实验者效应。P56

答:①可以采用安慰剂控制方法,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特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种无效或非活动

性的物质。安慰剂控制组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理所当然地是由于实验组被试服用的药物造成的。②另外一种更为

有效的控制需要特征和实验者效应的研究方法称为双盲实验,即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接受的实验条

件。

5.什么是75%差别阈限?它有什么优点?P94

六、分析题。(10分)

图是速度一准确性实验的图,大家在书上找一下这个图吧。(大概是P146页)

问题是:卜一图是一项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请结合图示对这一研究及结果进行分析。

H

6

・5

澳4

分3

率2

0

题31图

七、实验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听觉适应过去称为听觉疲劳,是在较长时间内连续听一个声音后,对这个声音的感受性减低的现象,它表现为响

亮绝对阈限的增高。有研究者发现听觉适应的程度受刺激时间和刺激强度的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考察刺激时

间和刺激强度如何影响听觉适应。

被试间实验设计

组间自变量:刺激时间和刺激强度

因变量:听觉阈限

2005年北京市心理实验设计试卷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位心理学家于1887年创办了第一份心理学杂志?(D)P10

A.冯特B.詹姆斯C.费希纳D.霍尔

2、费希纳定律认为,感觉量和刺激量之间是(C)P105

A.线性关系B.幕函数关系C.对数关系D.非线性关系

3、在因素设计中,一个因素仅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一冰平上的效应,称为(C)P204

A.主效应B.交互作用C.简单效应D.事后效应

4、研究结果能否在不同人群和不同种属之间进行推论,反映了:(B)P36

A.内部效度B.外部效度C.统计效度D.结构效度

5、物理刺激的强度不变,增加刺激作用于感官的时间,会使反应时间:(B)P152

A.延长B.缩短C.不变D.不确定

6、考察因变量的有效性的指标是:(A)P35

A.效度B.信度C.感觉度D.可控度

7、当两个总体存在差异,而统计推论的结论说没有差异,就犯了:(B)P161

A.I类错误B.II类错误C.HI类错误D.IV类错误

8、对于被试变量,只能采用:(B)P51

A.组内设计B.组间设计C.拉丁方设计D.混合设计

9、R0C曲线的曲度越小,即离45°对角线越近,说明被试的感受性:(C)P127

A.越高B.不变C.越低D.不确定

10、当刺激强度提高时,产生一个j.n.d所必需的绝对变化增量就:(A)P104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

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1>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感觉阈限时,容易出现的误差有:(BC)P86

A.时间误差B.习惯误差C.期望误差D.空间误差

12、选择因变量时,要注意指标的哪些特点:(ABCD)P34

A.有效性B.客观性C.数量化D.可靠性

13、下列哪些是因变量不敏感的例子:(ABCD)P37

A.高限效应B.地板效应C.低限效应D.天花板效应

14、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包括:(BC)P82

A.评价法B.恒定刺激法C.最小变化法D.有无法

15、下列哪些自变量属于环境自变量:(AC)P33

A.噪音B.个性特征C.时间D.指导语

三、填空题。(共五题,每空一分,共10分)

16、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包括(有无法)和(评价法)。P122

17、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方法有(感觉等距法)和(差别阈限法)。P102

18、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方法所处理的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感觉阈限)测量,另一类是(阈上感

觉)的测量。P79

19、为了记忆的研究数量化,艾宾浩斯创造了两个工具,它们是(无意义音节)和(节省法)。P14

20、韦伯对实验心理学的建立有两个主要贡献:一是用实验系统证明了(两点阈)的概念,二是提出(韦伯)

定律。P12

四、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个4分,共20分)

21、比较研究P76

22、统计效度P37

23、拉丁方设计P64

24、直线内插法P90

25、操作定义P31

五、问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举例说明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的优越性。P40

27、简述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P77

28、简述评价法中低标准下的击中率和虚报率为什么应该是累计概率?P131

29、举例说明如何用数量估计法制作心理比例量表。P110

30、举例说明反应时间相减法。P138

六、分析题。(共1题10分)

31请结合下图说明阶梯法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处理方法。题31图图是P88页

9

ds

fi

买聆次数

用阶梯法嘉定听觉司限的结果

七、实验设计题。(10分)

32、时间知觉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复制法来测量,即要求被试复制出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时间来。以复制结

果与标准刺激的差别作为时间知觉准确的指标,因此复制法又称平均差误法。例如,主试呈现一段声音,被试通

过操作仪器复制相同长度的声音:按键声响,同时计时器启动;松键声停,同是计时器停.有研究发现时间知觉

的准确性受刺激的久暂和感觉道的影响,请设计实验考察这一问题。

2004年心理实验设计

一、单选

1.实验心理学的创建者是(B)P10

A、赫尔姆霍兹B、冯特C、韦拍D、费希纳

2.《论记忆》一书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的著作?(C)P11

A、冯特B、费希纳C、艾宾浩斯D、斯蒂文斯

3.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下列哪个指标来表示?(A)P35

A、内部效度B、结构效度C、外部效度D、统计效度

4.随着判断标准的降低,击中率和虚报率都会(A)P28

A、增加B.不变C.降低D.不确定

5.下列哪种自变量属于被试变量?(D)P31

A.任务难度B.指导语C.时间D.个性特征

6.在信号检测论中,P(y/N)指(B)P121

A.正确否定率B.虚报率C.漏报率D.击中率

7.取样时按各个层次中各种研究对象在总体中占的配额进行抽取,这种抽样(B)P47

A分层取样B配额取样C雪球取样D成团取样

8.差别阈限刺激的比例为相对差别阈限就指(C)P81

A主观相等点B相等地带C韦伯比例D不肯定间距

9.当判断标准高时,人们报告信息的次数发生什么变化(C)P127

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

10.SN分布的平均数与N分布的平均数的关系是(A)

A大于B等于C小于D不确定

二多选

1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与简单,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差别时,说明(BD)P37

A低限效应B天花板效应C地板效应D高限效应

2信号侦察实验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人的判断(ABC)P124

A信号出现的概率B反应特征办法C噪音出现概率I)反应倾向性

3用恒定刺激法计算绝对阈限的方法(BCD)P89

A极限法B直线内插法C平均Z分数法D最小二乘法

4比较研究包括(ABD)P76

A横断研究B纵向研究C个案研究D跨文化研究

5信号检测论实验的方法(AB)P122

A有无法B评价法C论述法D不确定

三、填空

16.一个完整的研究计划包括变量、样本、(设计)和(分析)四个重要成分。P27

17.心理量表包括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及)三种类型。P98

18.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同时呈现时,要注意平衡(空间)误差;而当二者相继呈现时,要注意平衡(时间)误差。P95

19.消除组间设计各组被试间差异的方法有(随机组设计)和(匹配组设计)。P52

20.32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强度的指标,32—(.01)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很弱,实验效果很差;

32-(.06)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中等,实验效果中等;32》(.15)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较强,实

验效果好。P176

四、名解

21.实验者效应P55

22.安慰剂控制P56

23.不同感觉通道的交叉匹配法P112

24.数量估计法P110

五、简答题

26.简述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关系。P15

27.简述多基线设计的模式。P75

28.简述评价法相对于有无法的优点。P129

29.什么是“开窗”实验?请举例说明。P142

30.请结合实验说明中断时间序列设计。P68

六、分析题

31.下图是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实验结果,请结合图示解释这一结果及其意义。

(P147-148反应时间作为因为量的优越性)

七、实验设计题

32.请设计实验考察对于内外倾不同个性特点的人来说,工作压力如何影响他们的业绩,有什么不同?

混合实验设计

组内变量:工作压力

组间变量:内外个性

因变量:业绩

2003年心理实验设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物理学纲要》的作者是(D)P12

A.韦伯B.艾宾浩斯C.斯蒂文斯D.费希纳

2、我们可以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分别选择当时16岁的被试进行研究,这种实验设计称为(A)P77

A.时间迟滞研究B.横断研究C.纵向研究D.比较研究

3、下列哪种自变量属于环境自变量(C)P33

A、任务难度B.个性特征C、时间D.指导语

4、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间接方法是(D)P103

A.分段法B.数量估计法C.对偶比较法D.差别阈限法

5、霍克基等人发展了•种新的反应时实验技术,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称为(A)P142

A."开窗''实验B.相加因素法C.反应时相减法D.ABC反应时

6、在信号检测论中,P(y/SN)Jg(D)P121

A.正确否定率B.虚报率C.漏报率D.击中率

7、在方差分析之后还要对实验中的各个总体进行两两比较,这种比较称为(B)P174

A.简单效应检验B.事后检验C.主效应检验D,交互作用检验

8、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的比例称为相对差别阈限,也就是指(C)P81

A.主观相等点B.相等地带C.韦伯比例D.不肯定间距

9、随着判断标准的提高,击中率和虚报率都会(C)P117

A.增加B.不变C.降低D.不确定

10.如果心理量和物理量画在双对数坐标上是一条直线(B)P109

A.线性定律B.事定律C.对数定律D.韦伯定律

二、多项选择题

10.用数量估计法制作的心理比例量表符合(BC)P110

A.对数定律B.嘉定律C.斯蒂文斯定律D.费希纳定律

12.确保代表性样本的方法有(ABCD)P46-48

A.分层取样B.成团取样C.配额取样D.雪球式取样

13.凡是能够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叫做实验的有关变量(AD)P39

A.自变量B.控制变量与反应变量C.反应变量D.额外变量

14.下列哪些设计属于准实验设计?(AC)P66

A.不等控制组设计B.随机区组设计C.中断时间序列设计D.混合设计

15.为了获得较高的外部效度,其研究结果必须能够推论到以下几个方面(ACD)P36

A.其他人群B.其他研究C.其他环境1).其他忖间

三、填空题

16、1879年(屈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的产生。P10

17、变量就是一些在(数量)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P29

18、恒定刺激法中计算绝对阈限的方法,除了直线内插法之外,还有(平均Z分数法)和(最小二乘法)。P89

19、心理顺序量表可以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来制作。P98

20、32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强度的指标,当(<,>2W・01)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很弱,实验效果很差;

当(32275)时,表示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较强,实验效果好。P176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交互作用卜是指一个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

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P41

22、|双盲实验|: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接受的实验条件。P56

23、|自变量混淆卜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

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淆。P39

24、|感觉等距法卜是种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直接方法。特点是让被试把两个感觉的距离分成儿等份。可以同时

分成几个等份,也可以用一次分成两个等份的方法,最后分成几个等份。以刺激值为横坐标,以等距的感觉为纵

坐标画成曲线。P102

25、|简单效应卜是指在因素设计中一个因素仅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一水平上的效应。P204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心理学规律的性质。P25-26

答:(1)武德沃斯和施洛斯贝格曾指出,虽然实验心理学注重实验研究的定量工作,但有一些重要的变量,它们

的性质是质量的而不是数量的。

(2)人工智能和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西蒙认为,心理学不应当向物理学看齐,企图用几个基本公式来概

括所有的心理现象是不切实际的。实际上,其他科学领域的规律也不一定都是定量的规律。

(3)心理学也有一些定量的规律,如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7。但心理学的规律现在和将来都是局限于一定

范围内的,其普遍性是有限的,因而它主要是定性结构的规律。心理学所提出的一些一般化的定理还不能给出精

确的定量描述,还不属于定量结构的规律。

(4)心理学应当从生物学中得到启发,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既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制约,又受人的大脑的

约束,因而人的心理活动也就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过程。也许,比较而言,心理学的规律更类似于生物学的

规律而不像物理学的规律。

27、简述单被试实验设计的设计模式。P73—74

答:(1)是指在研究中只有一名被试,着重于对单个被试行为变化的测量。然而,有时这种方法也被扩展为对单

•组的测量。单被试实验设计不同于传统的个案研究方法,因为在单被试实验设计中,个体的行为变化是在一定

的控制条件下产生的。

(2)单被试设计的典型实验历程分为三个主要部分:①建立基线;②施加自变量;③消除自变量。单被试实验

设计中,凡是没有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历程都用字母“A”表示;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历程用字母“B”或其他字母表

示。第一阶段是建立基线阶段。建立被试在施加自变量之前的行为反应模式。旦基线阶段比较稳定之后,即可

施加自变量。第二个阶段是施加自变量,除了施加自变量之外,一切其他的实验条件都要保持与基线段相同。第

三个阶段是消除自变量。它是评估自变量是否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决定因素。

28、举例说明如何根据ROC曲线分析被试的分辨力和判断标准。P117、126-127

(1)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等感受性曲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

感受性,它们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断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2)将具有不同分辨能力的被试的实验结果画在一起,便可得到一组d'不同的ROC曲线。图中连接(0,0)和

(1.0,1.0)的45°对角线是代表被试的辨别力等于0的一条线,也可以说是击中率等于虚报率的一条线。ROC

曲线离这条线愈远,表明被试的辨别力愈强。图4-22P127

(3)当信号本身的强度很大或被试的感受性很高时,信号容易被觉察,因此ROC曲线向左边弯得更高;当信号较

弱或被试的感受性较低时,ROC曲线就向45对角线*拢。换句话说,ROC曲线的曲率是由信号强度和被试的感受

性共同决定的,而与被试的判断标准无关。当被试的判断标准高时,他倾向于少说信号,A点。当被试的判断标

准低时,他倾向于多说信号,C点。

29、举例说明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P147-148

答:反应时间相对于其他一些因变量而言经常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在刺激差别产生100%正确判断的地方,甚至

判断有100%把握时,反应时间仍然下降。体现出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具有更强的敏感性。恰好是这一特点,使反

应时间有可能用来为大于差别阈限的刺激差别找出等值。

30、信号检测论相对于经典心理物理学方法的优点是什么?P113

答:信号检测论(SDT)对心理物理学的贡献,就是使实验者可以用一些方法测量反应的倾向性,并使测得的被

试的辨别力不受反应倾向性的影响。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答:图5-3P138

(1)该研究方法如下:实验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形同音同的两个字母,如AA;另一种是是形状不同但读音相同

的两个字母如Aa。

实验设计:自变量是材料的呈现方式,自变量有两个水平:一个是同时呈现,另一个是继时呈现。其中继中呈现

可以设置几个间隔时间。因变量是反应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