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教学课程大纲_第1页
中医学-教学课程大纲_第2页
中医学-教学课程大纲_第3页
中医学-教学课程大纲_第4页
中医学-教学课程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中原医学专修学院

中医学专业

教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简介

郑州中原医学专修学院开设中医专业的目的和要求是:掌握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

基本技能,掌握中医的精华、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能初步运用中医理论和中药知识以及针刺、艾灸

等方法来防治常见病、多发病。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在重点介绍中医、中药、针灸理论体系的同时,

还扼要介绍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的成果,为学生今后从事中西结合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二、总体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

1.掌握和理解中医的精华: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2.掌握中医的四诊合参。

3.初步掌握常见病的中医药及针灸的防治。

4.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把中医知识与西医知识结合起来,运用于临床。

三、考核要求

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进行考核。理论课考核占80%,见习课考核占20%。

考核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病例分析。

第一章导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认识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的深远意义,了解中医学理论特点,继承和发扬中医学遗产,为

中西医结合工作打下基础。掌握中医学的精华: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熟悉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和展

望,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的重要性。了解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课程内容

一、重点讲解中国医学具有鲜明的整体观念,强调人体内部是一个整体及人体与自然的关系,

确立辨证论治的诊治原则。

二、•般讲解中国医药学的起源,简要说明原始保健知识和医药技术的萌芽积累阶段,医学理

论体系的确立,主要体现在《内经》。

三、介绍治疗方法的丰富及临床医学的历史发展概况,介绍《伤寒杂病论》、金元四大家、温病

学派和外科、伤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针灸等专科以及《本草纲目》的贡献。

四、介绍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和展望,从中医学的展望说明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学的重要性和

实用性。

考核知识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

考核要求

一、掌握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的概念。

二、了解中医典籍对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意义。

三、了解中医预防医学的思想及措施。

复习思考题

一、什么是中医的整体观念?

二、何谓辩证论治?

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阴阳学说是古代医学哲学思想,它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内容和辨证因素。

它基本上反映了客观事物对立统一的一般规律,要求理解阴阳学说的基本规律,了解五行学说的产

生及其属性,理解五行在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诊治原则等方面的应用,了解五行相生相克和相

乘相侮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学上的具体应用。要求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

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熟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指导预防)。熟悉五行的生、克、乘、侮。了解阴阳及五行的•般概念及规律,说明阴阳、

五行学说为中医学之理论基础。

课程内容

一、阴阳及五行的主要内容。

二、阴阳及五行学说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考核知识点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分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四个方面。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

三、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包括自然界与人体)。

考核要求

一、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和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熟悉五行的生、克、乘、侮。

第三章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

第一节脏腑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掌握脏腑的概念,掌握五脏的功能及与六腑的络属关系,掌握五脏的开

窍、其华、在志、在体等。熟悉六腑的功能。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了解奇恒之腑的定义。

课程内容

•、五脏(心、肝、脾、肺、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系统连属。

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三、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

考核知识点

一、五脏、六腑的功能。

二、奇恒之腑的概念。

考核要求

一、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

二、掌握五脏的开窍、其华、在志、在体等。

三、熟悉六腑的功能。

四、了解奇恒之腑的定义。

复习思考题

、脾、肺、肾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胃、小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

三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即H肝、脾、肺、肾的开窍、其华、在志、在体等。

“上焦如雾、中焦如混、下焦如渎”?

第二节精、气、血、津液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掌握精、气、血、津液的来源与功能。掌握气的分类及功能。了解精、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课程内容

一、精、气、血、津液的概念、来源与功能。

二、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

一、精、气、血、津液的来源与功能。

二、气的分类及功能。

三、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考核要求

一、掌握精、气、血.、津液的概念、来源与功能。

二、掌握气的分类及功能。

复习思考题

一、气的分类与分布如何?

二、气的运动形式及功能?

三、气与血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经络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掌握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掌握十四经脉的流注及走向规律。了解

经脉与脉络的区别。熟悉经脉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上的作用。

课程内容

一、经络的意义和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经络的功能与作用。

三、十二经脉。

四、奇经八脉。

考核知识点

一、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二、十四经脉的流注及走向规律。

三、经脉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上的作用。

考核要求

-、掌握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二、掌握十四经脉的流注及走向规律。

三、了解经脉与脉络的区别。

四、熟悉经脉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上的作用。

复习思考题

一、什么叫经络、阴经、阳经、经外奇穴和得气?

二、讲述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并说出哪两经最重要,为什么?

三、讲述风邪袭络所致头痛的辨证归经及针刺治疗。

四、讲述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五、行针的基本手法及毫针的进针法有哪几种??

六、讲述腌穴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第四章病因病机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到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自然界维持着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一旦

此平衡因某种原因遭到破坏,而又不能自行调节、及时恢复时,机体就会发生疾病。凡是能破坏机

体相对动态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任何因素,均称之为病因。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要求掌握中医的致病因素有外因与内因。熟悉其他的致病因素。熟悉可致病的病理产物。了解基本

的病理机制。

课程内容

一、病因

1.外感致病因素。

2.内伤致病因素。

3.其他致病因素。

4.可致病的病理产物。

二、病机

1.正邪相争。

2.阴阳失调。

3.气机失常。

考核知识点

一、六淫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二、厉气的概念。

二十情柄■病恃占

四、痰饮的概念:形成及致病特点。

五、瘀血的概念、形成及致病特点。

六、正邪相争的病机。

七、气机失常的病机。

考核要求

一、掌握中医病因学特点。

二、掌握六淫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三、掌握痰饮的概念、形成及致病特点。

四、掌握瘀血的概念、形成及致病特点。

五、熟悉七情、饮食、劳倦致病特点。

六、熟悉正邪相争与发病病机。

七、熟悉气机失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

复习思考题

一、什么叫六淫?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的致病特点?

二、什么是瘀血?它的致病特点?

三、什么是痰饮?历气?

四、气机失常的表现?

第五章四诊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到四诊是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四诊合参,才能对

疾病作出准确的判断。要求掌握四诊的基本知识。掌握问诊中“卜问”的基本要领。掌握舌诊和脉

诊的特点,掌握常见的几种重点的脉象。熟悉望诊的基本内容。熟悉闻诊中听诊与嗅诊的内容。

课程内容

、B-

考核知识点

一、四诊的基本知识。

二、望诊的方法、内容及临床意义。

三、闻诊的方法、内容及临床意义。

四、问诊的方法、内容及临床意义。

五、切诊的方法、内容及临床意义。

考核要求

一、掌握望诊:望神、望色、望形体、望形态、望头面、望五官、望皮肤、望舌、望排出物的

临床意义。

二、熟悉听声音、嗅气味的临床意义。

三、熟悉问诊: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睡眠、问二便、问经带等的临床意义。

四、掌握诊脉的部位与方法。

五、掌握常见的几种重点的脉象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第六章辨证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到辨证是中医认识疾病和诊断疾病的方法。辨证的过程就是诊断的过程。

也就是从整体观出发,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收集到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断疾病的病因、病

变的部位、疾病的性质和正邪盛衰的变化,最后作出诊断的过程。辨证有多种方法,介绍常用的脏

腑辨证和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它是根据病人整体证候表现的总和概括出来的规律。

任何一种疾病都可以从八个方面来分析:阴、阳区分疾病的类别;表、里反映了疾病的病变部位;

寒、热反映了疾病的性质;虚、实反映了疾病邪正盛衰的情况。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

病理表现,结合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通过四诊收集到的病情资料,对疾病的证候进行分析和

归纳,借以推究其病机、判断病位、病性以及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要求掌握辨证的概念;

掌握八纲辨证的概念及基本内容;掌握脏腑辨证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课程内容

一、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二、脏腑辨证(心与小肠病辨证、肺与大肠病辨证、脾与胃病辨证、肝与胆病辨证、肾与膀胱

病辨证)。

考核知识点

一、八纲辨证中:阴、阳区分疾病的类别;表、里反映了疾病的病变部位;寒、热反映了疾病

的性质;虚、实反映了疾病邪正盛衰的情况。

二、脏腑辨证中:

1.心的病证有虚、有实,虚证为气、血、阴、阳之不足,实证多是火、热、痰、瘀血等邪气的

侵犯。

2.肺的病证有虚、有实,虚证多是气虚和阴虚,实证多由风、寒、燥、热等邪气侵袭或痰湿阻

肺所致。

3.脾胃病证皆有寒、热、虚、实不同,脾病以虚证为多,以阳气虚衰、运化失调、水湿痰饮内

生,以及气虚下陷为常见。胃病以实证为多,以受纳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

4.肝的病证有虚有实。虚证多肝阴、肝血不足;实证多气郁、火盛及寒邪、实热等侵犯;肝阳

上亢,肝风内动多为虚实夹杂之证。胆病以痰热实证为主。

5.肾为失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只宜固藏,不宜泄露。此外,任何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

都可累及到肾,所以肾病以虚证为多。肾病常见者,有肾阳虚、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肾虚水泛、

肾精不足、肾阴虚等证,膀胱多湿热证。

考核要求

一、掌握八纲辨证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二、掌握脏腑辨证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复习思考题

一、八纲辨证是哪八纲?各纲有何临床意义?

二、五脏发生病理变化后的基本症状特点是什么?

三、临床常见实证有哪些?各自临床表现如何?

四、临床常见虚证有哪些?各自的临床表现如何?

第七章防治原则及治法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到中医治疗学分两个部分,治则与治法。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总原则,是

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治法,是

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即是治则的具体化。要求掌握基本的治则;掌握治则中的正治、反治、标本

缓急、扶正法邪的治疗原则;掌握八大治法的名称及含义。

课程内容

一、防治原则

1.预防为主

2.治病必求于本

3.调整阴阳

4.扶正祛邪

5.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6.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二、治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考核知识点

一、治则中的预防为主、治病求本、正治反治、标本缓急、扶正祛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以

及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概念及应用。

二、八大治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概念及应用。

考核要求

一、掌握治则中的预防为主,致病求本、正治反治、标本缓急、扶正祛邪、同病异治、异病同

治以及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概念及应用。

二、八大治法的具体运用。

复习思考题

一、什么叫正治法?反治法?举例说明。

二、什么叫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三、什么叫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四、八法中,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各治疗什么证?

第八章中药与方剂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到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部分。要求了解中药因为产地、采集、炮制的不

同,功效有区别;熟悉中药的性能,中药因为性能不同,所以功效与主治也不同;了解中草药的煎

煮法;掌握常用药的功效与主治。

课程内容

・、中药基本知识

二、常用中草药和方剂

1.解表药

麻黄、桂枝、防风、荆芥、薄荷、桑叶。

解表方剂: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

2.祛风湿药

独活、秦芫。

3.祛湿药

蕾香、苍术、茯苓、茵陈、金钱草。

祛湿方剂:二陈汤、平胃散、茵陈蒿汤、五苓散。

4.清热药

知母’、蓝银花、连翘、蒲公英、生地、丹皮、黄苓、黄连、黄柏、荷叶、青蒿、决明子。

清热方剂:白虎汤、五味消毒饮、龙胆泻肝汤。

5.消导药

鸡内金、山楂。

消导方剂:保和丸。

6.催吐药

瓜蒂

7.泻下药

大黄、芒硝、火麻仁。

泻下方剂:大承气汤、麻仁丸。

8.祛痰、止咳、平喘药

前胡、贝母、半夏、天南星、杏仁、款冬花、桔梗。

祛痰、止咳、平喘方剂:二陈汤、小青龙汤。

9.温里药

附子、干姜、肉桂。

温里方剂:理中汤、小建中汤。

10.理气药

陈皮、枳实。

理气方剂:越鞠丸、柴胡疏肝散。

11.理血药

川茸、丹参、桃仁、红花、仙鹤草、三七、白及。

理血方剂: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

12.补益药

人参、黄黄、白术、甘草、熟地、当归、白芍、首乌、沙参、麦冬、枸杞子、百合、鹿角、杜

仲。

补益方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四物汤、归脾汤、生脉饮、六味地黄丸。

13.固涩药

麻黄根、五味子、乌梅、桑蝶峭、金樱子、海蝶峭。

固涩方剂:金锁固金丸、牡蛎散、四神丸。

14.平肝熄风药

天麻、钩藤。

平肝熄风方剂:天麻钩藤饮。

15.安神药

朱砂、酸枣仁。

16.开窍药

考核知识点

一、解表药的定义及分类、功效。

二、祛风湿药的定义功效。

三、祛湿药的定义及分类、功效。

四、清热药的定义及分类、功效。

五、消导药的定义功效。

六、泻下药的定义及分类、功效。

八、祛痰、止咳、平喘药的定义及分类、功效。

九、温里药的定义、功效。

十、理气药的定义、功效。

十一、理血药的定义、功效。

十二、补益药的定义及分类、功效。

十三、固涩药的定义功效。

十四、平肝熄风药的定义功效。

考核要求

一、掌握以下草药的功效:

麻黄、桂枝、独活、茯苓、茵陈、金银花、生地、黄苓、黄柏、黄连、荷叶、山查、鸡内金、

大黄、火麻仁、贝母、半夏、杏仁、附子、陈皮、丹参、白及、党参、黄茂、白术、熟地、当归、

沙参、杜仲、天麻、酸枣仁等。

二、熟悉以下草药的功效:防风、荆芥、菊花、城灵仙、苍术、金钱草、知母、连翘、蒲公英、

丹皮、前胡、天南星、冬花、干姜、枳实、川苜、桃仁、三七、甘草、白芍、首乌、枸杞子、百合、

乌梅、五味子、钩藤等。

三、掌握以下方剂的组成及功效、主治:

麻黄汤、桂枝汤、二陈汤、天麻钩藤饮、茵陈蒿汤、三仁汤、白虎汤、四逆散、大承气汤、理

中汤、血府逐瘀汤、四君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

四、熟悉以下方剂的组成及功效、主治:

银翘散、川苜茶调散、蕾香正气散、五味消毒饮、逍遥散、保和丸、麻仁丸、小青龙汤、小建

中汤、柴胡疏肝散、补阳还五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生脉饮、肾气丸、归脾汤。

五、了解以下方剂的组成及功效、主治:

桑菊饮、牵正散、平胃散、犀角地黄汤、小柴胡汤、定喘汤、旋复代赭汤、参苓白术散、牡蛎

散、四神丸

第九章内科病证——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中医对常见疾病的辨证论治。

课程内容

・、感冒的辨证论治。

二、咳嗽的辨证论治。

三、喘证的辨证论治。

四、心悸的辨证论治。

五、胸痛的辨证论治。

六、不寐的辨证论治。

七、胃痛的辨证论治。

八、便秘的辨证论治。

九、头痛的辨证论治。

十、呕吐的辨证论治。

十一、泄泻的辨证论治。

十二、眩晕的辨证论治。

十三、中风的辨证论治。

十四、腰痛的辨证论治。

十五、消渴的辨证论治。

十六、痹证的辨证论治。

考核知识点

一、感冒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每一证型的证候表现、治法及代表方剂。

二、咳嗽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每一证型的证候表现、治法及代表方剂。

.、喘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每一证型的证候表现、治法及代表方剂。

四、心悸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每一证型的证候表现、治法及代表方剂。

五、胸痛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每一证型的证候表现、治法及代表方剂。

八、不寐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每一证型的证候表现、治法及代表方剂。

七、胃痛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每一证型的证候表现、治法及代表方剂。

八、呕吐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每一证型的证候表现、治法及代表方剂。

九、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每一证型的证候表现、治法及代表方剂。

十、便秘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每一证型的证候表现、治法及代表方剂。

十一、头痛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每一证型的证候表现、治法及代表方剂。

卜二、眩晕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每一证型的证候表现、治法及代表方剂。

十三、中风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每一证型的证候表现、治法及代表方剂。

十四、消渴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每一证型的证候表现、治法及代表方剂。

十五、痹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每一证型的证候表现、治法及代表方剂。

十六、腰痛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每一证型的证候表现、治法及代表方剂。

考核要求

•、掌握感冒的辨证分型,掌握风寒感冒及风热感冒的证候表现及治法。熟悉治疗风寒感冒及

风热感冒的代表方剂及组成。

二、掌握外感咳嗽的辨证分型,掌握外感风寒咳嗽、外感风热咳嗽及外感燥热咳嗽的证候表现

及治法。掌握内伤咳嗽的辨证分型,掌握痰湿咳嗽、痰热咳嗽、肝火犯肺咳嗽、气虚咳嗽、阴虚咳

嗽的证候表现及治法。熟悉治疗各类咳嗽的代表方剂及组成。

三、掌握实喘的辨证分型,熟悉寒喘、热喘的证候表现及治法。熟悉治疗寒喘及热喘的代表方

剂及组成。掌握虚喘的辨证分型,熟悉肺气虚喘、肾气虚喘的证候表现及治法。熟悉治疗肺气虚喘

及肾气虚喘的代表方剂及组成。

四、掌握心悸的辨证分型,熟悉心神被扰、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心血瘀阻等证型

的证候表现及治法。熟悉治疗各类心悸的代表方剂及组成。

五、掌握胸痛的辨证分型,熟悉心血瘀阻、胸阳痹阻、痰热壅肺等证型的证候表现及治法。熟

悉治疗各类胸痛的代表方剂及组成。

六、掌握不寐的辨证分型,熟悉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虚胆怯、情志扰心、痰热扰心等证型

的证候表现及治法。熟悉治疗各类不寐的代表方剂及组成。

七、掌握胃痛的辨证分型,熟悉肝郁气滞、瘀血阻络、饮食积滞、脾胃虚寒、胃阴亏损等证型

的证候表现及治法。熟悉治疗各类胃痛的代表方剂及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