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_第3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_第4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初一历史第#页共6页2023〜2024学年(下)初一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成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L《百家讲坛》曾这样评价隋朝的贡献:“隋文帝也罢,隋朝也罢,一半的功业就在于此。"这里的“此”指的是2建立了我国庞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B,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C,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D.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右图是我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该工程在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下列对该工程描述最为合理的是它是隋文帝在位时开凿沟通了长江与珠江水系以洛阳为中心贯通南北其主要作用是防洪灌溉下列对联描述了唐太宗时期统治的是调整政策呈开元,后期昏庸误王国C.开明君主吸亡训,盛世贞观创唐荣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后人评陈桥兵变成君主,重文轻武是国策郭沫若评价唐朝某位皇帝的统治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o下列能够佐证材料的史实是营建重大工程不恤民力够佐证材料的史实是营建重大工程不恤民力创立殿试制度面试考生重用贤相姚崇推行改革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个合适的主题,应该是个合适的主题,应该是社会风气开放商品经济繁荣文化繁荣昌盛科举制度完善整理笔记是复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一名同学的笔记,请你为该笔记设计一主题:唐朝 唐朝的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穿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S,不同民族、国家的人通过科举做官。“纺如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该史料记载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翻车 B,曲辕犁 C.秧马 D.筒车“诗史互证”是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反映唐朝中外交往历史的是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考古学家在一处唐代墓葬中,发现有大食人俑、非洲黑人俑,以及大量产自东罗马、波斯、阿拉伯等国的金银币。这些出土文物可以印证唐代A.文学艺术多姿多彩 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C.社会风气渐趋保守 D.生产技术领先世界《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掾……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据此可知,安史之乱A,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B.使中央集权高度强化C,导致了唐朝由盛转衰 D.导致了人口大量南迁五代十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民族以及思想文化诸方面一直都存在着向心力,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起到了一种强烈的凝聚力作用。材料体现出这一时期A.延续了唐朝的藩镇割据 B.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C.政权分立中孕育着统一 D.各地经济发展联系密切1L“这一时期的将军们多有生不逢时之感,他们不得不听命于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在抗击女真以及蒙古骑兵袭扰南方的路上,他们并非没有努力过。”将军们的“生不逢时”之感主要是由于A.五代十国纷争不断 B.北宋亡国政局混乱G.南宋偏安卑躬屈膝 D.重文轻武限制兵权王安石说:"……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苟不得其而行,,••…故免役之法成,则民时不夺而民均矣。”材料反映的其变法措施是A.募役法 B.农田水利法C.保甲法 D.方田均税法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导致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壬道宗耶律洪基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材料可用来说明澧渊之盟的原因 B.意义 C.危害 D.内容小李在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时,归纳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主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A.政权更迭与分立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中央集权的强化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电影《满江红》结尾时,所有士兵齐声说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对词中的“胡虏"描述最襁的是A,与北宋达成澄渊之盟 B.在西北地区建立政权C.与北宋联合用兵灭辽 D.先后灭亡西夏与金乾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孑勺谚语。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人口迁徙 B.交通发展C.自然条件 D.政策鼓励“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天下为一”的标志是A.蒙古统一 B.元朝建立 C.蒙古灭夏 D.元灭南宋北宋都城东京城内“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为了供应需要,送入城中所宰的猪,“'每日至晚,每群万数”。这反映了当时东京A.市坊制度完善 B.城市管理先迸C.商业繁荣发展 D.奢靡之风盛行20.下列不同时期的形势(疆域)图体现出的趋势是A.藩镇割据的局面在不断重现B.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A.藩镇割据的局面在不断重现B.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C.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不断完善D.民族间交融趋势受阻2L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同汉族等杂居枳处。原先逐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乓同牛'活:E•成族没右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形成一个新的民派一一也片‘京明.A・元朝实行比较开明的国族按笫 B.人口流动促进民族迸一步交融C.元朝统一后民族关系和谐融洽 D.国家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元朝规定:“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谓动军队。”这说明行省制度A.不利于管辖辽阔疆域 B.使地方政府丧失权力C.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琪……年少万兜鳖,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的这类英雄主题作品源于A.成就功名的强烈愿望 B.渴望统一的家国情怀C.繁荣开放的时代背景 D.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宋代体育项目众多,“瓦舍”里有各种体育表演活动,如蹴鞠、相扑、使拳、舞蛮牌、舞剑、射弓、使棒等。体育运动的兴盛反映了宋代A.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重文轻武之风弱化C.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某中学生参加电视知识竞赛节目,向你电话求助一道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成果的题,你应帮他选择A.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B.南宋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C.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D.四大发明经印度人传到欧洲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罢第27题20分,第28题14分’共50分.)(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贞观政要》材料二唐高宗时,吐蕃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还派酿酒、制碾碣、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一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材料三(盛唐)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促成了唐朝时期世界各国与我国交往密切。……张骞通西域后,绵延数千里的漫长古道--一•丝绸之路贯穿欧堂.大陆,成为中外交往的见证。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的期。—摘编自叶朗、费振刚、王天有《中国文化芋读》(1)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指出他的哪一措施体现了这一理念?(4分)(2) 据材料二概括唐高宗时期与吐蕃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4分)(3) 用两个史实说明材料三中“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据材料三指出世界各国与唐朝交往密切的原因,并说说唐朝的中外交往对当今中外交流的启示。(8分)(20分)宋元时期,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一直领先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经济篇】材料一(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特别是造船业、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科技篇]材料二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科技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史学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文化篇】材料三“中国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但是形成过程非常漫长,到宋元之际,因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才得以成型。”——徐慕云《中国戏剧史》(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造船业、商业两方面各举一例说明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4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宋元科技发展的原因。“宋元科技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史学家”,请各举一例并说明其成就,(10分)(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戏曲在宋元时期“得以成型”的原因,并写出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及代表作o(6分)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在以“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城的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杜瑜《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材料三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 J、国土尽来朝”o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O——摘编自梁归智《元曲的人文糖神与文化启示》(1) 据材料一w合三二字£注写出626-755年所对应的朝代盛世局面。并概括指出隋唐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4分)(2) 据材料二,壬二我玉从唐到宋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和这种变化最终完成的时间,并指出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3) 据材料三.乓三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的共同认识。结合所学,列举元朝疆域“过于汉唐”的一例史实。(4分)2023~2024学年(下)初一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历史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CCCADDBACDA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DCADCBBDBAC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4分,共50分。26.(16分)(1)治国理念:以民为本(存百姓)。(2分)措施: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2分)特点:双向交流(兼收并蓄);(2分)史实: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和亲、唐蕃会盟)。(2分)(3)史实: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4分)原因:唐朝时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任答一点得2分)启示:立足国情;相互学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27.(20分)(1)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都有很高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南宋制造的海船,还配备了指南针。(任答一点得2分)商业: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纸币;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等。(任答一点得2分)(2)原因: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元朝统一全国;中外交流频繁。(任答一点得2分)科学家: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