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单元提高卷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二章单元提高卷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二章单元提高卷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二章单元提高卷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二章单元提高卷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上科学第二章单元提高卷一、单选题1.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一些固体.向该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观察到有气体产生.下列对该固体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一定有锌、②一定有铁、③一定有铜、④可能有锌、⑤可能有铁、⑥可能有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⑥2.小柯同学为验证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右图示的实验,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能产生气泡的实验是:A,B,D,EB.A实验和B实验对比可以得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强C.能证明C实验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D.E实验中氧化铁逐渐溶解与食盐逐渐溶解在水中的原理是一样的3.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5.6g铁,反应物之间恰好完全反应.欲使天平恢复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4.某废液中只含有Fe(NO3)2、Cu(NO3)2、Ba(NO3)2三种溶质。为了回收金属、保护环境。小金设计了如图方案(所加试剂均过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固体a只含有铜B.X一定是Na2SO4C.溶液B中含有的盐有Ba(NO3)2、NaNO35.为验证Fe、Cu、Ag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4种实验方案(不做其他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A.B.C. D.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小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C.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D.在钢铁表面涂油可以防止生锈7.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鉴别稀硫酸溶液和稀盐酸溶液取样,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B鉴别硫酸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取样,分别滴加硝酸钡溶液C除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加入过量的稀盐酸D除去一氧化碳混有的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A.A B.B C.C D.D8.用Zn、CuO、稀H2SO4为原料制取Cu,有下列两种途径: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的铜的质量相等时,下列叙述中符合实际实验结果的是()A.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 B.生成硫酸锌的质量相同C.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 D.以上说法都正确9.下列制备CuSO4溶液的方法中,可行的是()A.Cu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充分搅拌B.CuO放入稀硫酸中充分搅拌C.Cu(OH)2放入硫酸铁溶液中充分搅拌D.CuCl2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充分搅拌10.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丙+丁。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若甲、乙是化合物,则丙、丁也一定是化合物B.若甲为单质,则此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乙为稀硫酸,则丙、丁中一定有盐D.若丙为氯化钠,则甲、乙中一定有碱11.将金属M放入盛有Cu(NO3)2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金属活动性顺序:M>Cu>AgB.滤液中一定含有M的阳离子和Cu2+C.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D.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12.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至H2SO4、Mg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B.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C.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D.滤液M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13.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A.回收利用废旧电池中的铅、汞等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C.铝比钢铁中的铁活泼,因而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差D.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或镀耐腐蚀金属都可以防止铁制品锈蚀14.镍氢充电电池有着广泛应用,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①Ni+2HCl—NiCl2+H2↑②Ni(OH)2+2HCl—NiCl2+2H2O③NiO2+4HCl—NiCl2+Cl2↑+2H2O对上述反应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③是复分解反应B.镍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C.反应②既是中和反应,又是置换反应D.Ni(OH)2、NiO2和NiCl2中Ni的化合价都相同15.在混合物中逐渐滴加X溶液,产生的气体或沉淀质量与X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符合的选项是()A.A B.B C.C D.D16.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符合要求的组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17.图像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向混有少量硫酸铜的盐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向装有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至过量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D.向一定量的氯化镁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18.我们可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间的量的相互关系,图像是一种表示方法,也是了解化学反应的“窗口”。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现将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忽略CuCl2溶液的弱酸性即CuCl2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图像正确的是()A.甲、乙、丁 B.乙、丙、丁 C.甲 D.甲、丙19.将锌粉持续加入100g含有AgNO3和CuA. B.C. D.20.小红同学向盐酸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x)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a点时,溶液中Na2CO3正与BaCl2发生反应B.②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b点时,所得溶液的pH=7C.③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c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D.④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d点时,溶液中BaCl2与Na2CO3恰好反应完全二、填空题2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参加反应的各原子重新组合。(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甲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离子)。则“”与“”反应生成了(填化学式)。(2)如图乙所示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请把反应Ⅰ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SO2+I22.如图是“盖房子”的游戏示意图,其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两层的物质之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来推砌楼层。图中已放置好四种物质,还有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三种物质待放置。请回答:(1)二氧化碳应放在处(填序号);(2)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③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3)第二层内的两物质间能相互转化,请写出其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2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其结构,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生锈,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锈蚀.24.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装置,微型滴管内装稀硫酸。(1)实验时应先挤压微型滴管,还是先点燃微型酒精灯?。(2)写出CuO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25.某小组想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了如下实验:(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2)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滴加一会后有气泡冒出,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26.以粗盐(含杂质Na2SO4、MgCl2、CaCl2、泥沙)为原料制备精盐。(1)加水溶解后,用如图装置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玻璃棒的作用是。(2)为除去Na2SO4、MgCl2、CaCl2,并得到中性的食盐溶液,下列所加试剂和操作:①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NaOH溶液,④加适量的稀HCl,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能达到目的的顺序是____。A.⑤③②①④ B.③⑤①④② C.③⑤①②④(3)用pH试纸检验溶液是否呈中性的操作是。27.根据问题填空:(1)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可用.(填标号)A.紫色石蕊溶液 B.无色酚酞溶液 C.pH试纸(2)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金属性质.已知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发生置换反应.A.Fe和CuSO4溶液B.Mg和MnSO4溶液C.Mn和FeSO4溶液则Mn、Fe、Mg、Cu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28.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甲所示;②静置片刻后,往烧杯中滴加酚酞溶液,上层清液不变色;③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1)图乙中BC段观察到的现象是。(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29.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有很多规律可循。应用规律可以让我们获取新知识。(1)碱性强弱规律大量实验证明:金属越活泼。其对应的碱的碱性越强(碱的碱性强弱与碱的溶解性无关)。下列关于碱性强弱判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KOH>NaOH>Ca(OH)2B.KOH>Ca(OH)2>NaOHC.NaOH>Ca(OH)2>KOH(2)强酸制备弱酸规律较强酸能制备较弱酸。已知酸性强弱:HCl>H2SO4>H2CO3>H2S,则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KB.NaC.Na(3)物质命名规律:某些类别的物质命名与化合价有关:如:HClO4(高氯酸)、HClO3(氯酸)、HClO2(亚氯酸)、HClO(次氯酸)。磷的含氧酸有H3PO4、H3PO3、H3PO2,其中H3PO4为磷酸,则H3PO2的名称为。30.某气体可能由CO、H2、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小科利用下图的装置探究其成分,已知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色。(1)甲装置中盛放的液体是。(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无水硫酸铜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气体中一定含有(填化学式),同时乙装置中黑色固体变色。31.北宋张潜在《浸铜要略序》中对铜的冶炼有如下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1)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用此法冶炼铜的过程中,铁块表面会出现一层色物质。(2)若“浸铁”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则“”表示(填离子符号)。3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测定其成分,取样,先后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稀硝酸,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时间里的关系如图所示。(1)由上述实验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2)实验中AB之间(不包括A、B端点)图像所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BC段沉淀减少的化学方程式是。三、实验探究题33.实验室开放日,化学兴趣小组做了以下3组实验来验证锌、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室所提供试剂为锌、铁、铜、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实验编号123实验操作(1)写出化学兴趣小组实验编号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上述3组实验还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所提供试剂中选择,需要补充的实验是.实验后,同学们按老师要求将废液都倒在指定的大烧杯中,小科猜想该烧杯中的废液可能有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应该可以从中提炼出铁和铜.经思考后,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2)回收铁和铜的过程中,实验中所加的过量金属粉末是,操作③的名称是.34.工业纯碱中含少量氯化钠。某科学兴趣小组想测定某工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滨称取15克该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如图),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并利用测量乙装置增加的质量,求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甲的气密性,小滨采用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向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观察到说明装置甲气密性良好。(2)小江指出小滨的测量方法存在较大误差,下列情况会导致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测量值偏小的是。A.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HCl,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B.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有二氧化碳残留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有干扰D.滴加稀盐酸的速度过快,大量气泡从氢氧化钠溶液中逸出(3)小江提出另一种测量方法:取13.25克样品配成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0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35.已知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反应:C+2CuO高温__2Cu+CO(1)探究一:检验产物的成分【提出问题】实验产物是暗红色固体,很难观察到紫红色固体。暗红色固体是什么?【查阅资料】氧化亚铜(Cu2O)为红色固体;Cu2O+H2SO4═CuSO4+Cu+H2O。【猜想与假设】暗红色固体除铜外还可能含有Cu2O。【设计实验】取少量暗红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如果观察到现象:,说明猜想正确(2)探究二:测定产物中Cu2O的含量原理:Cu2O+H2Δ__2Cu+Ha.装置a中用稀硫酸而不用稀盐酸,原因是;b.若不加装置e,实验结果会偏高,原因是;c.点燃酒精灯前涉及的部分操作如下,正确的顺序是①打开K2,关闭K1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关闭K2,打开K1,通氢气一段时间四、解答题36.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1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第1次10m第2次10第3次10第4次10第5次10试回答下列问题:(1)从以上数据可知,表格中,m=。(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7.石头纸是一种介于纸张和塑料之间的环保新型材料,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为测定其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已知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烧杯①烧杯②烧杯③烧杯④烧杯⑤加入样品的质量/g1010101010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1020304050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10克样品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克;(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需写出计算过程)38.某校兴趣小组在参与“五水共治”行动中,考查了某工厂的废水处理工程,并取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样品进行测定分析:(1)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废水的酸碱性,石蕊试液呈色,说明该废水显酸性。(2)另取该酸性废水少量,滴加适量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该废水中一定含有的酸根离子是。(3)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该废水中只含有一种酸,为测定其所含酸的质量分数,取该废水200克于烧杯中,逐渐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硝酸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该废水中的其他物质均溶于水且不与硝酸钡溶液反应)①当加入的硝酸钡溶液的质量为克时,沉淀刚好不再产生。②计算废水中该酸的质量分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充分反应,过滤得到一些固体,固体则为金属活动性较弱的金属;向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放出,则含有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金属,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则一定含有Fe,而可能含有Zn,一定含有Cu.故②③④正确.故选:B.【分析】由题意“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和铁,充分反应,过滤得到一些固体,向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放出”,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则可知:Zn>Fe>(H)>Cu,因为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金属活动性比它弱得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活动性越弱,越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故可知答案.2.【答案】C【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的产物分析;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氢气置换出来;

(3)无色酚酞试液与酸不变色,与碱变红色;

(4)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分析。【解答】A.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能产生气泡的是B和D,故A错误;

B.铜片与稀盐酸不反应,而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镁在氢前面,而铜在氢后面,即镁的活动性比铜强,故B错误;

C.原来澄清的石灰水呈碱性,因此滴有酚酞试液后呈红色;其中的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氯化钙和水,碱性减小,后来变成中性,因此红色消失,故C正确;

D.E实验中氧化铁溶解的原因是: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铁和水,生成了新物质;而食盐溶解在水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二者原理不同,故D错误。

故选C。3.【答案】C【解析】【分析】可以用差量法进行计算,左盘烧杯中增加的质量和右盘烧杯中增加的质量相等时,天平保持平衡.【解答】解:设与5.6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Fe+H2SO4═FeSO4+H2↑56982xy则{#mathmL#}565.6g解得X=9.8g,Y=0.2g.由计算可知,当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5.6g铁时,生成0.2g氢气,左盘中实际增加的质量为:5.6g﹣0.2g=5.4g;A、当加入5.6g锌时,硫酸过量,应该以锌的质量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解:设加入5.6g锌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Zn+H2SO4═ZnSO4+H2↑652x则{#mathmL#}655.6g由计算可知,当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5.6g锌时,生成0.17g氢气,右盘中实际增加的质量为:5.6g﹣0.17g=5.43g;B、当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5.6g氧化钙时,反应后没有气体逸出,右盘中实际增加的质量为5.6g;C、当加入5.6g镁时,镁过量,应该以硫酸的质量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解:设加入8.4g镁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Mg+H2SO4═MgSO4+H2↑982x则{#mathmL#}989.8g由计算可知,当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5.6g镁时,生成0.2g氢气,右盘中实际增加的质量为:5.6g﹣0.2g=5.4g;D、当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5.6g硫酸镁时,不反应,没有气体逸出,右盘中实际增加的质量为5.6g;由以上计算可知,欲使天平恢复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5.6g镁.故选:C.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可知,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屑,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铜和硝酸亚铁,过滤时得到的固体a中应含有铁和铜;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时,硝酸亚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硝酸钠;为了除去钡离子,应加入硫酸钠、碳酸钠等。【解答】A.由上述分析可知,固体a是铜和铁,故A错误;

2SO4、Na2CO3,故B错误;

C.溶液B中含有的盐有Ba(NO3)2、NaNO3,故C正确;

D.如果铁正好完全反应,即这6.4g都是铜,那么加入铁屑的质量是5.6g;但回收到6.4g固体a是铜和铁的混合物,则加入的铁屑质量不一定为5.6g。故D错误。

故选C。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解:A、铁能硫酸铜反应,说明铁>铜,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铜>银,从而证明铁>铜>银,故A正确;B、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铁>铜,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银,从而证明铁>铜>银,故B正确;C、铁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铁>银,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银,但是不能说明铁与铜的顺序,故C错误;D、铜不能与盐酸反应,说明氢>铜,铁能与盐酸反应,说明铁>氢,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银,从而说明铁>铜>银,故D正确.故选C.6.【答案】A【解析】【分析】A、根据合金的性质解答;B、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解答;C、根据有机物的概念解答;D、根据防锈的方法解答.【解答】解: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错误;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正确;C、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比如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正确;D、在钢铁表面涂油能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可以防止生锈,正确;故选A.7.【答案】B【解析】【分析】(1)(2)鉴别不同物质,要求在加入试剂后能够出现不同现象;

(3)(4)除杂的基本原则:①不与除杂试剂反应;②不引入新的杂质。【解答】A.硝酸银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银沉淀和稀硝酸;硝酸银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稀硝酸,二者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A错误;

B.硝酸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而与硝酸钾不反应,可以鉴别,故B正确;

C.氧化钙和碳酸钙都与稀盐酸反应,故C错误;

D.被除杂物质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单质,故D错误。

故选B。8.【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两种途径的过程,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进行判断,从氢气还原氧化铜,氢气必须过量,所以要使用更多锌更多硫酸,制取相同质量的铜,铜只来源于氧化铜,所以消耗的氧化铜质量相等,利用这些关系解决此题。【解答】因为整个制备过程中,所有Cu元素都能形成单质Cu,而都来自CuO,没有损失,所以(1)(2)氧化铜质量相同,C选项正确。(1)Zn+H2SO4=ZnSO4+H2↑,H2+CuO Δ __H2O+Cu生成1份Cu需要1份CuO和1份H2SO4和1份Zn。(2)CuO+H2SO4=CuSO4+H2O,CuSO4+Zn=Cu+ZnSO4,生成1份Cu需要1份CuO和1份H2SO4和1份Zn。看上去都是相同的。特别注意用H2还原氧化铜的时候,需要先通H2然后加热,以将空气从玻璃管中排出.如果不排出,会引起爆炸,所以H2的量要多一些,从而得出H2SO故答案为:C9.【答案】B【解析】【分析】A、根据铜不与酸发生反应分析;

B、根据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分析;

C、根据氢氧化铜不与硫酸铁反应分析;

D、根据氯化铜不与硫酸反应分析。【解答】A、铜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放入稀硫酸中可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铜为沉淀,与硫酸铁不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D、CuCl2与稀硫酸溶液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1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两种物质,可能是置换反应,也可能不是置换反应,物质与酸发生反应生成物一定有盐分析。【解答】A、若甲、乙是化合物,则丙、丁可能是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B、若甲为单质,则此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甲烷与氧气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C、若乙为稀硫酸,由酸的化学性质可知,生成物丙和丁中一定有盐,符合题意;

D、若丙为氯化钠,则甲、乙中不一定有碱,如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C。1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硝酸铜溶液呈蓝色,M可与硝酸铜反应,铜可与硝酸银反应,从而证明三金属活动性强弱,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和M的硝酸盐,可能有硝酸银,滤渣中一定有银,一定没M,可能有铜分析。【解答】A、将金属M放入盛有Cu(NO3)2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说明M可置换出铜,即M活动性大于铜,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铜又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蓝色溶液,证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则三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为M>Cu>Ag,不符合题意;

B、滤液呈蓝色,一定含有M的阳离子和Cu2+,不符合题意;

C、滤渣中一定有银,一定没有M,可能有铜,符合题意;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和M的硝酸盐,可能有硝酸银,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故选C。12.【答案】B【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镁、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铁>氢>铜。所以向H2SO4、Mg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铁粉,铁先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然后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氢气,铁不能与MgSO4反应,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A.由分析可知,滤液M中一定存在硫酸亚铁和MgSO4,故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和Mg2+,故A合理;

B.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铁置换出铜,会使固体的质量增加,铁和稀硫酸反应会使固体减少,因此滤渣N的质量和加入铁粉的质量可能大、也可能小,也可能相等,故B不合理;

C.由于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铁不能将镁置换出来,故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故C合理;

2+和Mg2+两种金属阳离子,故D合理。

故选B。13.【答案】C【解析】【分析】说法正确等重金属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铝有良好的延展性和较好的腐蚀性;隔绝物体和氧气、水的接触可以有效防止铁生锈。【解答】A、回收利用废旧电池中的说法正确等既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实现金属的重复利用,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说法正确;B、金属能拉成丝叫做金属的延性,压成片叫做展性,合称延展性,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说法正确;C、铝虽然比钢铁中的铁活泼,但铝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以阻止里层的铝反应,因此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说法错误;D、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或镀耐腐蚀金属都可以隔绝铁和氧气、水接触,从而防止铁制品生锈,说法正确。故选:C14.【答案】B【解析】【分析】(1)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4)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③中,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三种,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故A错误;

①可知,镍排在氢的前面,而银排在氢的后面,那么镍肯定排在银的前面,因此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发生置换反应,故B正确;

②中,符合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特点,是中和反应;但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没有单质,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故C错误;

D.Ni(OH)2中Ni的化合价为+2价,NiO2中Ni的化合价为+4价,而NiCl2中Ni的化合价为+2价,故D错误。

故选B。15.【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产生的气体或沉淀质量与X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可知在混合物中逐渐滴加X溶液,起初一段时间内并没有沉淀或气体产生,随着X溶液量的增加,才产生沉淀或气体。【解答】A.稀盐酸和铁粉反应产生氢气,铜粉不与稀盐酸反应。往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滴入稀盐酸,立即就可以产生氢气,与题图不符。A不符合题意。

B.往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物中滴入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先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与题图相符。B符合题意。

C.往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物中滴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题图不符。C不符合题意。

D.往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钡固体的混合物中滴入稀硫酸溶液,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发生中和反应,同时与碳酸钡固体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与题图不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16.【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中所给物质间的相互反应进行分析,由反应后所得物质确定出反应物,再判断该反应是否可以发生。

【解答】①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与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钠,符合要求;②氧化铜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氧气和氢气反应可生成水,氧气和铜加热生成氧化铜,符合要求;③氯化亚铁和锌反应可生成铁,铁与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和锌反应可生成铁,硫酸亚铁和氯化钡反应可生成氯化亚铁,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D。17.【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A、向混有少量硫酸铜的盐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先盐酸反应,不产生沉淀,然后再硫酸铜反应产生沉淀,不符合题意;

B、向装有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至过量,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再硝酸铜反应,且两反应固体质量都会增加,铁与硝酸银反应固体增加的幅度大于与硝酸铜反应固体增加幅度,不符合题意;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二氧化锰质量不变,但固体质量因产生氧气而减少,所以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会随反应的进行而增加,至反应结束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氯化镁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镁反应,但两反应中均有氯化钠生成,所以氯化钠质量分数随反应的进行而增加,至反应结束后因溶液中仍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质量不变,但混合溶液质量增加,所以氯化钠质量分数会减少,符合题意;

故选D。18.【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向含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结合图像中各量的变化分析。

【解答】向含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沉淀质量需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质量之后开始增加,甲图像正确,溶液pH从小于7增加,至等于7,然后保持等于7,再到大于7,乙图像错误,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所以开始时水的质量增加,增加质量为生成水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的质量和,与盐酸反应后,不再有水生成,水的质量仍增加,增加质量只有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的质量,丙图像错误;氯化铜质量需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减少,丁图像错误;

故选C。19.【答案】C【解析】【分析】将锌粉持续加入到100g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每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减小,硝酸银反应结束,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化学方程式为Zn+Cu(NO3)2=Zn(NO3)2+Cu,每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增加,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6.5g时,溶液质量最小,说明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

Zn+2AgNO3=Zn(NO3)2+2Ag

65340189216

Zn+Cu(NO3)2=Zn(NO3)2+Cu

6518818964

6.5g18.8g18.9g6.4g【解答】A.由分析可知,混合溶液中硝酸银质量为34g,当加入锌从0到6.5g,锌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质量减小,锌为6.5g,硝酸银质量为0,故A错误;

B.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此时硝酸铜质量不变,当锌大于6.5g锌与硝酸铜反应,硝酸铜质量减小,当锌质量为13g时硝酸铜完全反应,硝酸铜质量为0,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6.5g锌反应生成银质量为21.6g,当锌的质量为13g时生成固体总质量为21.6g+6.4g=28.0g,故C正确;

18.9g100g+6.5g−21.6g×100%≈22.3%;

当锌质量为13g,硝酸锌的质量分数为18.9g+18.9g13g+100g−28.0g×100%≈44.5%;20.【答案】B【解析】【分析】向盐酸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后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pH=7时,溶液中Na2CO3正与BaCl2发生反应,pH大于7时,说明氯化钡已经完全反应,故A错误;

B.当碳酸钠溶液加至b点时,即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程中,所得溶液显中性,溶液pH=7,故B正确;

C.当氯化钠质量不变时,说明碳酸钠和稀盐酸、氯化钡已经完全反应,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故C错误;

D.当碳酸钠溶液加至d点时,溶液中HCl与Na2CO3恰好反应完全,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氯化钡才开始反应,故D错误。

故选B。21.【答案】(1)H2O(2)HI【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前后粒子的变化情况确定各离子名称,结合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了水分子分析;

(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解答】(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反应前后粒子种类可知,为钠离子,为氯离子,则为氢离子,为氢氧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了水分子;

(2)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硫1、氧4、碘2、氢4,反应后为:硫1、氧4、氢2,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横线上物质的化学式为HI。

故答案为:(1)H2O;(2)HI。22.【答案】(1)①(2)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3)2NaOH+CO2=Na2CO3+H2O(或Na2CO3+Ca(OH)2=CaCO3↓+2NaOH【解析】【分析】首先根据第一层的稀硫酸和第三层的硝酸钙,对中间的②号物质进行推断,然后根据最上面的铁和第二层的氢氧化钠对③号物质进行推测,那么剩下的就是右下角的①号物质。【解答】三种物质中,只有碳酸钠能够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硝酸钠,因此②是碳酸钠。在剩下的两种物质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絮状沉淀氢氧化铜,因此③肯定是硫酸铜,那么①就是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应该放在①处;

(2)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③中,产生的现象是:有蓝色的絮状沉淀生成;

(3)第二层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23.【答案】氧化铁;疏松【解析】【分析】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锈的结构疏松;【解答】解:氧化铁的化学式为:已知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标注化,利用化合价数值交叉法书写化学式Fe2O3;钢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汽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生成的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结构很疏松.故答案为:氧化铁(Fe2O3或Fe2O3•xH2O)疏松24.【答案】(1)先挤压微型滴管(2)CuO+H2加热__Cu+H【解析】【分析】(1)氢气中如果混有空气,很容易受热后发生爆炸。如果先挤压滴管,让锌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可以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点燃酒精灯后发生爆炸;

(2)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单质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1)实验时应先挤压微型滴管,还是先点燃微型酒精灯先挤压微型滴管。

(2)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加热__Cu+H25.【答案】(1)BD;GH(2)NaOH、Na2CO3【解析】【分析】(1)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2)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滴加一会后有气泡冒出,那么该白色固体肯定是碳酸钙,说明反应前溶液应该是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因此该滤液中的溶质是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没有反应的碳酸钠。

【解答】(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BD,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GH。

(2)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滴加一会后有气泡冒出,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Na2CO3。26.【答案】(1)引流(2)C(3)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于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粗盐的除杂;过滤(常见的分离溶液与沉淀的方法);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引流);常见的沉淀以及除杂剂的加入顺序。【解答】(1)加水溶解后,用如图装置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可用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用氯化钡除去硫酸钠,用碳酸钠除去氯化钙与剩余的氯化钡,再过滤掉沉淀,加入稀盐酸除去溶液中多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由此可知答案为C;

(3)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即可判断溶液是否为中性。

故答案为:引流;C;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于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27.【答案】(1)C(2)Mg>Mn>Fe>Cu【解析】【分析】(1)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2)根据题给的信息可以判断出Fe、Mg、Mn、Cu的活动性顺序,然后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即可完成解答.【解答】解:(1)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可用pH试纸,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只能指示溶液的酸碱性;(2)根据Fe和CuSO4溶液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Mg和MnSO4溶液反应,说明镁的活动性比锰强;C.Mn和FeSO4溶液反应,说明锰的活动性比铁强,由此刻得出Mn、Fe、Mg、Cu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Mg>Mn>Fe>Cu.故答为:(1)C;(2)Mg>Mn>Fe>Cu.28.【答案】(1)部分沉淀溶解,产生气泡(2)碳酸钙、硫酸钠、硝酸钡【解析】【分析】碳酸钙和硫酸钡都是白色沉淀,前者能够与酸反应溶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后者不溶于水;酚酞试液遇到酸不变色,遇到碱变红色,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由图1可知,加入水,有不溶物,由于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硫酸钡,则可能存在硝酸钡、硫酸钠和碳酸钙。由图2可知,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钙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

(1)根据乙图可知,BC段沉淀的质量不断减小,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现象为:部分沉淀溶解,产生气泡。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钠、硝酸钡。29.【答案】(1)B(2)C(3)次磷酸【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各碱对应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分析;(2)根据题中所给各种酸的酸性分析;

(3)根据H3PO2中磷元素化合价仅低于磷酸分析。【解答】(1)金属越活泼。其对应的碱的碱性越强,钾、钠、钙的活动性顺序为钾>钙>钠,则对应碱的碱性强弱为KOH>Ca(OH)2>NaOH;

(2)盐酸的酸性大于碳酸,A可能发生,盐酸的酸改天在于硫酸,B可能发生,H2S的酸性小于碳酸,C不可能发生;

(3)H3PO2的名称为次磷酸;

故答案为:(1)B;(2)C;(3)次磷酸。30.【答案】(1)浓硫酸(或浓H2SO4)(2)CO;红【解析】【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和氢气都有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由此判断气体成分。

【解答】(1)甲装置为吸收水蒸气装置,则盛放液体为浓硫酸。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无水硫酸铜不变色,则说明没有水生成,即原气体中没有氢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即原气体含有CO,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乙装置现象为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故答案为:(1)浓硫酸;(2)CO;红。31.【答案】(1)红(2)Fe2+【解析】【分析】(1)铁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红色的铜单质;

(2)反应前溶液种的离子为Cu2+和SO42,反应后由于生成了硫酸亚铁,所以溶液中多了一种离子,就是F2+,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用此法冶炼铜的过程中,铁块表面会出现一层红色物质。

(2)若“浸铁”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则“”表示Fe2+。

32.【答案】(1)Na2CO3、Na2SO4(2)NaCl,BaCl2;BaCO3+2HCl=BaCl2+H2O+CO2↑【解析】【分析】根据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溶于硝酸的碳酸钡沉淀分析。

【解答】(1)加入氯化钡溶液,即产生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减少,但不减少到0,说明沉淀既有碳酸钡沉淀又有硫酸钡沉淀,即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2)AB之间对应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生成的氯化钠和剩余的氯化钡,BC段沉淀减少是碳酸钡与盐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BaCO3+2HCl=BaCl2+H2O+CO2↑;

故答案为:(1)Na2CO3、Na2SO4;(2)NaCl,BaCl2;BaCO3+2HCl=BaCl2+H2O+CO2↑。33.【答案】(1)Fe+CuSO4=FeSO4+Cu;将锌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2)锌;过滤【解析】【分析】(1)根据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及各实验所得金属的活动性分析;

(2)根据锌可将铁和铜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及过滤的操作原理分析。【解答】(1)实验编号3为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实验1和2能证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实验3可证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要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则需证明锌和铁的活动性强弱,补充将锌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

(2)回收铁和铜,可利用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和铜,通过加入过量的锌将铁和铜置换出来,操作③是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操作,为过滤。

故答案为:(1)Fe+CuSO4=FeSO4+Cu;将锌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2)锌;过滤。34.【答案】(1)水不能流下(或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2)B;D(3)80%【解析】【分析】(1)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

(2)根据整个装置的实验过程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